腰三针、夹脊穴、运动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疗效对比观察讲解

合集下载

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30例疗效观察

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30例疗效观察

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30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常规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的平刺对于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选取6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劳损性),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华佗夹脊穴配合背腧穴的平刺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慢性劳损性腰背痛,华佗夹脊穴结合背腧穴平刺疗效显著。

标签:华佗夹脊穴,背腧穴,平刺,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多是由腰背部肌肉、筋膜、和小关节的损伤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或酸困不适以及活动受限,多与负重、久坐、久站、长期弯腰等有明显关系。

临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笔者通过采用常规针刺华佗夹脊穴且配合背腧穴的平刺治疗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收到可观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例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患者,均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5年针灸科门诊以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42岁。

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3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最大年龄54例,最小年龄29例。

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 凡是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诊断标准: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过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4经理化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疾病者。

夹脊穴深刺电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

夹脊穴深刺电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

夹脊穴深刺电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发表时间:2015-12-31T15:21:19.750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7月第1期供稿作者:陈晓勇张殿玲张静[导读] 旬阳县中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腰腿痛疾病,本病好发于中青年。

陈晓勇张殿玲张静(旬阳县中医院陕西旬阳 725700)【摘要】目的:观察夹脊穴深刺电针治疗配合牵引、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电针、牵引、神经阻滞、功能锻炼等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

结果:420例经过1-8周治疗,治愈204例;好转178例,无效28例。

结论:以夹脊穴深刺电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法,能使本病有效率明显提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牵引;神经阻滞【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173-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腰腿痛疾病,本病好发于中青年,我院自2008年以来采用夹脊穴深刺电针治疗、牵引、神经阻滞治疗方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0例,108例为住院病人,312例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6例,女18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长16余年,最短1天,所有病人症状、体征及X线、CT及MTI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2.1 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主穴:病变腰椎节段两侧夹脊穴。

配穴:患侧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

常规消毒后,将针刺入穴位浅层,缓慢刺入达到一定深度,以中等刺激强度进行提插捻转。

夹脊穴向脊柱方向刺入,一般选用2-3寸毫针针刺,环跳、秩边穴常选用3-5寸毫针深刺,以有向下肢放射串麻针感为佳,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电针穴位以夹脊穴、神经干附近穴位、阿是穴为主),电流输出量以患者耐受力度,留针20分钟,同时配以红外线照射腰骶部,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输刺夹脊穴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输刺夹脊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缓解;生活质量。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常伴有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目前,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手术带来的风险和手术后的康复也是患者不愿接受的。

因此,寻找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输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如床位休息、药物治疗等。

持续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从治疗前的7.8下降到治疗后的2.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患者在4周后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79%的患者表示其疼痛明显缓解,而对照组只有45%的患者表示有明显缓解(P<0.05)。

此外,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输刺夹脊穴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夹脊穴处于脊椎上神经导管内,通过在夹脊穴位置进行针刺,可以刺激周围的神经终末,改善神经传导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同时,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创伤、无药物依赖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结论输刺夹脊穴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通过刺激夹脊穴位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本研究受到样本量较小和没有长期随访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和长期跟踪观察,以进一步验证输刺夹脊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夹脊法——快速缓解颈椎、腰椎酸痛,养生好方法!

夹脊法——快速缓解颈椎、腰椎酸痛,养生好方法!

夹脊法——快速缓解颈椎、腰椎酸痛,养生好方法!现代人大多阳虚,除了生活习惯耗损了大量的阳气外,就是缺少运动,久坐,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不管什么年纪,都有腰酸背痛,颈肩腰都有了问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打通膀胱经,对颈椎、腰椎都好的养生方法:夹脊法。

夹脊是经穴名,有调节脏腹机能的功用,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等。

脊,就是脊柱,督脉循经上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督脉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和督促的作用!夹脊,就是夹督脉,刺激督脉;顺带着夹膀胱经。

标准定位: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一个多血少气的经络,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膀胱经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俞穴,因此膀胱经有瘀阻,人体就会出现寒症,对五脏六腑气血的运行也有影响。

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夹脊会让你立刻后背、手脚温热!长期坚持,会让你督脉、膀胱经上的瘀阻点都消失!夹脊法方法简单:坐、站都可以练,建议大家采用站式,因为我们坐的时间已经足够多了,最重要的是站式行气活血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对双脚冰凉的者。

【方法】✦手臂向后,十指在身后交叉,掌心由里向下翻180度,然后手臂轻轻用力向后或者向下拉,保持后拉的姿势30秒,然后放开双手,手臂自然下垂,这为一组。

✦休息10秒,深呼吸,然后开始下一组,连做5组。

✦5组做完,你会马上感到后背,手心都暖和了。

如果熟练了,在做向后用力拉伸的时候,可以活动肩部!这个动作适合所有人,随时随地的做。

我们前面说过,这个动作调动激活身体的阳气很好,如果身体阳虚之人,平时多做做艾灸,调理脾胃,让自己体内阳气满满!(1)近人根据其特殊功效,对夹脊穴中的几个穴位又加了专有名称,如胸3夹脊穴为“肺热”,胸4夹脊穴为“胃热”,胸5夹脊穴为“肝热”,胸6夹脊穴为“脾热”,胸7夹脊穴为“肾热”,腰2夹脊穴为“肾脊”等。

电针夹脊穴治疗腰痛100例疗效观察

电针夹脊穴治疗腰痛100例疗效观察

电针夹脊穴治疗腰痛100例疗效观察
刘静基;陈平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笔者于1999年1月~1999年12月份,运用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10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本组180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
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男72例,女28例。

年龄24~68岁;急性腰扭伤23例、腰椎骨质增生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

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7~64岁,腰部扭伤37例,腰椎增生18例,腰突25例。

方法:取穴:腰扭伤、腰椎骨质增生,取病变部位上下脊椎棘突旁开0.5寸处。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
CT检查结果结合体征,除取夹脊穴外,如向下肢后侧放射加环跳、殷门、委中、
昆仑;如向下肢外侧放射加风市、阳陵泉、绝骨;如向下肢前侧放射加脾关、伏兔、足三里
【总页数】1页(P127-127)
【作者】刘静基;陈平
【作者单位】靖江市马桥卫生院!江苏靖江2145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夹脊电针后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J], 杨凤翔;郭俐宏
2.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J], 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3.电针夹脊穴治疗腰痛100例疗效观察 [J], 刘静基;陈平
4.电针夹脊穴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J], 王宝凯; 刘延青
5.电针夹脊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及仙灵骨葆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J], 钟广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背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等。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而在中医治疗中,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迎随补泻手法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迎随补泻手法是中医推拿治疗的一种传统疗法,其主要手法包括揉摩、提按、推拿、拨叩等,通过操纵和推拿人体经络和穴位,达到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迎随补泻手法可以通过调理椎间盘周围的肌肉、韧带和腱膜,缓解腰痛、改善腰部功能,达到减轻疼痛、促进康复的效果。

电针疗法是将针刺入人体的穴位,然后通过电刺激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症的康复。

针刺穴位是在全身经络的基础上,遵循中医经络学说和穴位学,选择腧穴、络穴、关元穴等腰椎周围的穴位。

而夹脊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穴位之一,针刺夹脊穴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调理腰椎间盘的目的。

三、临床观察方法在临床观察中,我们选取了一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的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过程为:首先对患者进行中医脉象诊断和腰椎磁共振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病变位置;然后进行迎随补泻手法的操作,按摩、提按、推拿患者的腰部,调理腰部组织和经络;最后使用电针对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3次/周,连续治疗4周。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腰痛情况、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等症状的变化,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腰椎磁共振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的变化情况。

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发现患者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明显减轻,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得到改善。

并且腰椎磁共振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的突出情况有所缓解,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恢复迹象。

治腰痛的五个方法

治腰痛的五个方法

治腰痛的五个方法1.腰痛怎么办?----患者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根部由上向下推按小腿,稍稍加压,经常推按,可减轻腰部疼痛。

2.腰痛怎么办?------取站立位,用健侧腿持重,患侧腿放松,手掌按在大腿后方,左右抖动肌肉1~2分钟,每日数次,可使腰痛减轻。

3.腰痛怎么办?-------用拇指或食指依次点按: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联线的中点,大腿后方中央, 窝中央偏外处,小腿肚中央,内踝的后方等5个穴位,每穴点按1分钟,有酸、胀、麻的感觉为佳,每日3次,可减轻腰部疼痛。

4.腰痛怎么办?------患者跪在床上,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节捏两足足跟后上方的跟腱,稍稍用力,经常按捏,可减轻腰痛。

5.痛怎么办?------用手按压患者腰部,压到痛点时,用另一只手取下热水瓶塞(瓶内热水的温度在90°C左右)垫上2层纱布,触及压痛点2~3秒钟,然后取开,防烫伤,连续换用3~5次,每日1次,连续使用1周,即可使腰痛减轻。

慢性腰痛找飞扬穴慢性腰痛,即慢性腰肌劳损,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一般有此症状的人,多数采取在腰背部刮痧、拔罐或按摩等方法。

我通过学习得知,治疗慢性腰痛可首选按揉飞扬穴。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面,承山穴旁开三指,再下两横指。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腓肠肌即小腿子。

)按揉飞扬穴5分钟,比在腰背部按摩半小时效果都好。

按揉方法:1.找准飞扬穴,双腿取穴,每天每穴按揉5~10分钟。

2.坚持一个月以上。

3.若同时按揉委中穴,效果更好。

(委中穴的位置很好找,也就是在膝盖骨后面正中间的位置、膝盖背面最软的地方。

)。

“夹脊穴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夹脊穴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于 晓 刚 程 艳 红
【 键 词 】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 夹 脊 穴 ; 电 针 ; 针 灸 疗 法 关
腰 椎 间盘突 出 症是 临床 常 见 病 和 多发 病 , 多发 于 中老 年 , 主要 症状 表现 为腰 痛或 腰骶 部疼 痛 , 其 可
分 患者 在发病 前有 慢性 腰痛 史 。 ( ) 2 好发 于 中老年 。 ( ) 痛 向臀 部及 下 肢 放射 , 部增 压 时疼 痛 加 重 。 3腰 腹
其 他药 物 , 以及不 能 完 成 2个 疗 程 治疗 的患 者 视 为
自动脱 落病 例而 排 除 掉 , 终 得 到 治疗 组 4 最 4例 , 对
照组 4 6例 。治 疗 组 , 2 男 0例 , 2 女 4例 ; 龄 2 ~ 年 5 8 岁 , 均 (7 .) ; 1 平 5 ±9 5 岁 病程 3天 ~5年 ; 骶部疼 腰
mi , n 强度 为 1 5 . 。每 日 1 , 0次 为 1个 . ~2 0 Hz 次 1
疗程 , 治疗 2个 疗程 , 共 疗程 之 间休 息 3 。 天
2 2 对 照 组 .
痛 9例 , 单 侧 下 肢 疼 痛 1 伴 7例 , 双 下 肢 疼 痛 1 伴 1
例, 单侧 下 肢疼 痛 7例 。对 照组 中 , 2 男 1例 , 2 女 5 例; 年龄 2  ̄ 7 8 9岁 , 均 ( 9 - . ) ; 程 2天 ~5 平 5 492 岁 病
针, 直刺 ; 中环 跳 穴 则 使 用 0 3 ×7 其 . 0 5 mm 毫针 使
之有 放 电感 至 下 肢 , 跳 、 山穴 接 G6 0 环 承 8 5型 电针 仪, 采用 连续 波 , 0mi, 3 n 强度 以患者 能够 耐 受为 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三針、夾脊穴、運動療法治療慢性下腰痛療效對比觀察
梁日安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博士)
腰三針即腎俞、大腸俞、委中三個穴位,均屬足太陽膀胱經穴。

《內經》云:「腰者,腎之府也。

」腎藏精,主生殖,所以腰部疾病及生殖系統疾病多從腎論治。

腎俞為通腎之俞,別名交蓋,穴近腎臟,為腎氣輸注於背部之處,且與帶脈相聯繫;大腸俞為大腸的背俞穴,大腸傳道之官,有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故該穴能利水祛濕,疏調腸府,通利腰腿,增強腎俞治療腰痛的功效;委中乃足太陽膀胱經合穴,且為血郤,具有疏利膀胱經氣,消絡中瘀滯之功;循經遠取可治「內府」。

「腰背委中求」其理論正本於腎與膀胱相表裏的經絡學說,故針刺委中穴可以治療腰背部肌肉的疼痛。

作者在過去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運用腰三針為主,治療慢性下腰痛取得一定療效。

為提高臨床可信度,我們按照隨機對照原則設計開展了前瞻性研究,以進一步尋求腰三針治療慢性下腰痛的臨床證據,為其推廣應用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1 一般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來源及基本資料:
本研究所有觀察病例來自香港日安診所,香港浸會醫院中醫診所,共90例。

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21歲;病程3個月—19年。

分為腰三針治療組(A組)、夾脊穴治療組(B組)、運動組(C組),採用亂數字表法分配病例,經均衡後每組各得30例。

1.2 診斷標準:同前
1.3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疼痛診斷標準,疼痛主要發生在腰部,無下肢放射痛或痛不過膝,疼痛嚴重程度需要每日服藥至少3個月,無針灸禁忌症。

1.4 排除標準:
有以下一項者即排除。

(1)內臟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2) 脊柱骨折脫位。

(3) 脊椎結核。

(4)脊椎腫瘤。

(5) 椎管狹窄。

(6)脊髓病變。

(7)隱性脊術裂、椎弓根崩裂。

(8)感染性疾病。

(9)全身性風濕病變。

(10)符合診斷標準但不合作者、持續治療時間不足兩個療程者。

1.5 治療方法
(1)選穴:A組採用腰三針(腎俞、大腸俞、委中)、阿是穴為主穴。

B組採用病痛部位夾脊穴及其上下各一個椎體的相應夾脊穴、阿是穴。

(2)針刺方法:同第一節。

針灸均每日一次,每次30min,連續10次為一療程。

休息3天,做下一療程。

共做2個療程後再次評估各項指標。

(3)運動療法:C組採用麥肯基(Mekenzie)力學療法,由專人操作,每次30min,每日1次,連續10次為一療程。

休息3天,做下一療程。

共做2個療程後再次評估各項指標。

1.6 療效評定
1.6.1臨床療效評定。

臨床治癒:主要症狀及體征消失,能正常工作。

顯效:主要症狀及體征大部分消失,基本能
堅持工作。

有效:症狀及體征減輕,工作部分受影響。

無效;症狀及體征無改善
1.6.2採用SF-MPQ評定[69],共包括3項,即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視覺類比量表)、疼痛分級指數(PRI)、現有疼痛強度(PPI)。

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兩個療程後評估1次。

1.6.3採用Roland失能問卷[70]以評價患者生活品質。

亦在治療前及治療兩個療程後分別評估1次。

1.7 統計方法
所有資料均以均數±標準差(x3±s)表示,各組間均數比較採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較用X2檢驗。

以P<0.05作顯著性差異的檢驗標準。

採用SPSS10.0軟體進行統計處理。

2 臨床療效與治療前後對比
2.1 各組治療慢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對比,見表1
由表1可見,兩個針刺組的總有效率均高於運動組,腰三針組與夾脊穴組間無明顯差異。

但腰三針組患者的臨床痊癒率高於夾脊穴組及運動組。

2.2 治療前各項評分
治療前各項指標評分經方差分析,各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2.3 各組治療後評分,見表3
由表3可見,針刺組各項指標的改善均優於運動組。

腰三針治療組和夾脊穴組在VAS疼痛評分、PRI感覺分、PRI總分和PPI評分在治療後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前者在鎮痛效應方面優於後者。

兩針刺治療組在改善患者RDQ主分方面無差異。

3 結論
腰痛一症,最早見於《內經》。

古人關於針灸治療腰痛的論述非常豐富, 其辨証精細,用穴精當,
法治療慢性下腰痛療效對比觀察,採用SF-MPQ評定及Roland失能問卷綜合評定。

結果針刺組的總有效率高於運動組,腰三針組與夾脊穴組間無明顯差異。

但腰三針組患者的臨床痊癒率高於夾脊穴組及運動組。

針刺組SF-MPQ、Roland失能問卷各項指標的改善均優於運動組。

腰三針治療組和夾脊穴組在VAS疼痛評分、PRI感覺分、PRI總分和PPI評分在治療後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前者在鎮痛效應方面優於後者。

兩針刺治療組在改善患者RDQ主分方面無差異。

(編委:馮丹審校2009.6.21)
表1 臨床療效對比(n=30)
痊癒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
腰三針組15*# 8 5 2 93.3%*
夾脊穴組7 13 7 3 90%*
運動療法組 5 8 7 10 66.7%
注:率的比較,採用X2檢驗,*與C組比,P<0.05; # 與B組比,P<0.05
表2 治療前各項評分(x3±s,n=30)
VAS疼痛評分PRI感覺分PRI情感分PRI總體分PPI評分RDQ評分
腰三針組7.2±1.62 13.9±5.97 3.9±2.15 17.6±8.67 4.1±1.56 14.2±
4.67
夾脊穴組7.3±1.69 12.6±5.86 3.7±2.06 17.9±7.95 3.8±1.62 13.9±
4.23
運動療法組7.1±1.58 13.7±6.02 3.8±2.31 17.2±8.13 3.9±1.45 14.1±
4.16
表3 治療後各項評分(x3±s,n=30)
VAS疼痛評分PRI感覺分PRI情感分PRI總體分PPI評分RDQ評分
腰三針組 3.4±2.12* 6.1±3.79** 1.9±1.51* 9.3±6.27** 1.8±1.06** 8.7±
2.25*
夾脊穴組 4.6±2.05*# 8.6±4.66*# 2.1±1.54* 11.9±6.59*# 2.6±1.01*# 9.3±
2.16*
運動療法組 5.9±1.92 11.7±5.21 3.2±2.24 17.2±8.13 3.1±1.15 12.1±
4.03
注:#為與腰三針組比較,P<0.05;*為與運動組比較,P<0.05;**為與運動組比較,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