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
该理论的产生:1937 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 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因此是古典利率理论的延伸。 对凯恩斯利率理论的批评: 认为凯恩斯利率理论完全忽视储蓄、投资等 实际经济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认为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与现 实经济现象不符。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2)
一、古典利率理论(4)
(二)均衡价格论(马歇尔) 基本观点:认为利息是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达到均 衡时的价格。 资本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抑制现在消费而对未来享受的 “等待”; 利息率由资本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一、古典利率理论(5)
(三)古典学派关于利率与储蓄、投资间变动关系 的分析: 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 好”、“节欲”、“等待”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既定时,利率越高,储蓄的报酬 越多,储蓄增加,反之减少;储蓄是利率的增函 数。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一定时,利率越高,投资 越少,利率越低,投资越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 数。
(一)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 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称为利息率,简称为利率。以公式表示: 利率=(利息/本金)×100%
二、利率的计算方法
(一)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1、年利率:1% 如:年息 5 厘,指本金 100 元,每年利息 5 元。 2、月利率:0.1% 如:月息 5 厘,指本金 1000元,每月利息5 元。 3、日利率:0.01% 如:日息 5 厘,指本金 10 000元,每天利息 5元。 4、换算: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5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二、利率种类
1、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存贷利差
1996年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差的变动情况 单位:%
时间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利差
调整前
10.98
12.06
1.08
1996.5.1
9.18
10.98
1.80
1996.8.23
7.47
10.08
2.61
1997.10.23
5.67
8.64
2.93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一、利息与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是借款者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 权而支付给贷款者的一定代价,或者 说是货币所有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 金使用权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一 定报酬。
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 贷本金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利率= 利息额 100% 借贷资本金额
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与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
2012 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 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 间。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浮动 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 的1.1倍。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 区间,6月8日,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 由基准利率的0.9倍调整为0.8倍;7月6 日,贷款利率下限继续调整为0.7倍。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随借贷 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适用于短 期借贷。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 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 同时也锁定了融资成本或风险。它 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计息方式。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 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 时间依据市场利率进行调整,每3个月或6个 月调整一次。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艾洪德、张贵乐)

一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 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存款利率的 高低与存款期限有关。存款期限越长,存款利率 越高,反之则相反。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一般 高于存款利率,它们之间的差额即为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传统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它直 接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
基准利率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基准利 率是一国利率体系中处于最低水平、影响力最大 的金融产品的利率,市场参与程度高,能客观反 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与其他利率有较强的关联 性;其次,便于中央银行调节以体现其政策意图; 第三 稳定性好、风险较小。
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和风险 收益等因素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一般来说,当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 场利率就会上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 利率就会下降。当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即资金运用的风险增加时,市场利率也会上升, 反之则会下降。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思路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中逐渐提出来的。我国在1978年以前的计 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基本上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 的高度集中严格管制的固定利率体制。利率管理 权限完全集中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利率的重 大调整须报请国务院批准,各级分行和专业银行 都无权变动利率,这是严格的僵化的管制利率体 制。 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 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 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 管理体系。
或
1 名义利率 1 实际利率 1 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 1 通货膨胀率
在连续计算复利的情况下,前式可以简化为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在金融市场上基准利率一般指无风险利率,在 存在风险时贷出方在无风险利率的水平上会再 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确定最终的利率。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五)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分为: ▪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是包括
了通货膨胀的利率。 ▪ 例:交通银行年初贷出为期1年的贷款10亿
元,年终收回本息11亿元,则它的名义利息 率=(11-10)/10=10%
▪ 如果利息在每年的年末就支付给你,而不是存 款到期后才一并支付,这样,上一年得到的利 息在下一年又可以投资,成为本金,在以后的 每年中都可以得到利息,从整个投资期限来看 就是实际上的复利。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⒊现值(也称贴现值)的计算与应用:
▪ 例如,希望5年后有一笔10万元的资金,在利率为 2%的情况下现在应当拥有多少本金?
原本金额。
▪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 I=PV0×r×n
▪ 利息=本金×利率×计息时间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其中: ▪ PV--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 ▪ r--利率,通常指利息与本金之比; ▪ I--利息; ▪ n—计息时间,单位应当与利率的时间单位
相一致,通常以年为单位。 ▪ 利率按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年利率、月利
▪ I=1200×4%×60/360=8(元) ▪ 在计算利息时,除非特别指明,给出的利率是
指年利率。对于不足一年的利息,以一年等于 360天来折算。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单利终值(本息和)的计算:
▪ 单利终值即现在的一定资金在将来某一时点按 照单利方式下计算的本息和。单利终值的计算 公式为:
▪ ∵ I=FV-PV
▪ ∴ I= PV(1+r)n-PV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五)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分为: ▪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是包括
了通货膨胀的利率。 ▪ 例:交通银行年初贷出为期1年的贷款10亿
元,年终收回本息11亿元,则它的名义利息 率=(11-10)/10=10%
▪ 如果利息在每年的年末就支付给你,而不是存 款到期后才一并支付,这样,上一年得到的利 息在下一年又可以投资,成为本金,在以后的 每年中都可以得到利息,从整个投资期限来看 就是实际上的复利。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⒊现值(也称贴现值)的计算与应用:
▪ 例如,希望5年后有一笔10万元的资金,在利率为 2%的情况下现在应当拥有多少本金?
原本金额。
▪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 I=PV0×r×n
▪ 利息=本金×利率×计息时间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其中: ▪ PV--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 ▪ r--利率,通常指利息与本金之比; ▪ I--利息; ▪ n—计息时间,单位应当与利率的时间单位
相一致,通常以年为单位。 ▪ 利率按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年利率、月利
▪ I=1200×4%×60/360=8(元) ▪ 在计算利息时,除非特别指明,给出的利率是
指年利率。对于不足一年的利息,以一年等于 360天来折算。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单利终值(本息和)的计算:
▪ 单利终值即现在的一定资金在将来某一时点按 照单利方式下计算的本息和。单利终值的计算 公式为:
▪ ∵ I=FV-PV
▪ ∴ I= PV(1+r)n-PV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 •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 纽约同业拆借利率(NIBOR) • 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CIBOR) • 香港同业拆借利率(HIBOR)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01
平均利润率
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02
资金供求状况
贷者和借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着 利息率的高低
2、历史演变
世界各国: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限制利率水平为主的金融管制制度 20世纪70年代——利率逐渐市场化 20世纪90年代——放弃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实行利率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
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下——直接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高度集中的直接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向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过度 1988年10月5日——《关于加强利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初步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利率管理的主体地位和 管理范围。 1990年——《利率管理暂行规定》对利率管理的职责范围进行全面界定 1993年——提出改革的长远目标 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 1999年3月——《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利率管理的种类
03
社会再生产状况
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着借贷资 本的供求
04
物价水平
物价上涨率高于名义利率,负 利率
05
国家经济政策
扩张——调低利率 紧缩——调高利率
06
国际利率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一(二、)信利用息的的本定质义 和
利息是剩余产 品价值的一部
•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 •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 纽约同业拆借利率(NIBOR) • 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CIBOR) • 香港同业拆借利率(HIBOR)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01
平均利润率
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02
资金供求状况
贷者和借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着 利息率的高低
2、历史演变
世界各国: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限制利率水平为主的金融管制制度 20世纪70年代——利率逐渐市场化 20世纪90年代——放弃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实行利率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
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下——直接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高度集中的直接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向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过度 1988年10月5日——《关于加强利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初步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利率管理的主体地位和 管理范围。 1990年——《利率管理暂行规定》对利率管理的职责范围进行全面界定 1993年——提出改革的长远目标 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 1999年3月——《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利率管理的种类
03
社会再生产状况
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着借贷资 本的供求
04
物价水平
物价上涨率高于名义利率,负 利率
05
国家经济政策
扩张——调低利率 紧缩——调高利率
06
国际利率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一(二、)信利用息的的本定质义 和
利息是剩余产 品价值的一部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1)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三、收益的资本化 所谓:“收益资本化”就是任何有收益 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 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额。 其计算公式是:P=B/r。其中,B 其计算公式是:P=B/r。其中,B代表 收益,P代表本金,r 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把这个过程倒转过来,如果我们知道在未 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只要把 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以按现行利 率计算出要能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现在 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本金称为现值。 如:5年后有一笔100000元的货币,假如 如:5年后有一笔100000元的货币,假如 利率不变,现值是: P=S/(1+r) P=S/(1+r)n =100000/(1+6%)5=74725.82(元) =74725.82(元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甲方案
年 份
乙方案 现值 5000.00 454.55 413.22 375.66 341.51 310.46 282.24 256.58 233.25 212.04 每年年初投资 额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现值 1000.00 909.09 826.45 751.31 683.01 620.92 564.47 513.16 466.51 424.10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按单利计算: 按单利计算: 利息 =100×120×1%+100×119×1%+…+100× =100×120×1%+100×119×1%+…+100×1 ×1% =100 ×1%×(120+119+…+1) 1%× 120+119+…+1) =100×1%× 120+1) =100×1%×[(120+1) ×120]/2=7260 本金=100×120=12000( 本金=100×120=12000(元) 本息和=19260( 本息和=19260(元)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从而构成 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各利率间 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 • 基准利率是能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基础 性利率。国外为再贴现率,国内为再贷款 利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结构
在不同类型的融资中,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就存 在着利率的结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率的 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 环境与条件
• (一)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利率水平; (二)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 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三)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 高; (四)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 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 为什么我国要进 行利率市场化改 革?
• 为什么应逐步放 松利率管制,实 行渐进式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总结
•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 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 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
• 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 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 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 (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 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 价值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 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 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要从现值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种类的债 务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一样, 但其思想是相同的。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结构
在不同类型的融资中,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就存 在着利率的结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率的 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 环境与条件
• (一)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利率水平; (二)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 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三)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 高; (四)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 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 为什么我国要进 行利率市场化改 革?
• 为什么应逐步放 松利率管制,实 行渐进式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总结
•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 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 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
• 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 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 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 (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 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 价值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 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 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要从现值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种类的债 务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一样, 但其思想是相同的。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S P (1 r ) n 公式:
其中:I—利息额;P—本金金额;r—利息率;n—期限; S—本息合计
三、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在一个经济运行体中存在的各种 利息率相互连结而形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 结构和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利率体系结构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 和市场利率等。 利率间的传导机制:一是中央银行调整再贴 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调 节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使市场利率向中 央银行的调节目标变动;二是中央银行在金融 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通过调 节货币供求状况来调节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 率。
(七)单利和复利 单利:计息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 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的计息方法。公式: 公式: I P r n
其中:I—利息额;P—本金金额;r—利息率;n—期限 复利:是单利的对称,是计算利息额时要按一定的期限 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中重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直 至借贷期满的一种计算方法。
(五)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 存款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时付给存款 人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向客户 收取的利息和贷款本金的比率。 证券利率:各种有价证券的名义收益率,主要指 有价证券票面载明的收益率。 物价上涨率<存款利率<证券利率<贷款利率<平均 利润率 (六)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第二节 利率体系结构 一、利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所贷本金金 额的比率是反映借贷资本增值程度和利 息水平的数量指标。 2、利率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百分之几%)、月利率(千分 之几‰)和日利率(万分之几)。 我国常用分和厘表示利率,如年息3厘, 为3%;月息5厘。为0、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相关
18
(二)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利率是企业投资的成本,利率越高,成本
越大,生产和投资收益越低,投资规模会缩小。
利润---企业经营的目标,
用借入资本——利息支出计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要 求获得一个平均的或更高的利润率。用自有资本进 行投资的资本家, 要将存款的利率——投资的最低利润率,并在此基础 上追求更高的利润率。
r R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我们称 为费雪方程式。它表明名 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和。
周光友
r R
3
六、利率的作用
利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利息与支付的本金 的比率。金融市场中的利率具有很多表现形式。本质 上,利率就是金融资产的价格。它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 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一)宏观方面 1、积累资金的功能。通过利率可以吸引社会闲置 资金来投入生产,满足经济的发展。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11
(1)货币需求函数
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小; 负相关
当利率水平较高时,持有货币 的机会成本较高。 于是,高利率鼓励投资者减少货 币持有,增加对金融资产的持有。
O
r
D(r) Q
相反,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较低,于是 投资者增加对货币的持有。
图3-1
货币需求曲线
13
(2)理论缺陷
①假定收入不变---利率决定的短期理论。 长期,利率受 收入水平变化_通货膨胀预期 影响 ②流动性偏好理论把利率仅作为一种货币 现象,而忽视了实物因素的影响。 ③凯恩斯的金融资产假定仅包括货币和债 券,这显然脱离了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④凯恩斯同古典利率理论一样都没有给出 利率高低究竟出于哪个水平
当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各国中央银行 就会提高再现贴现率,以此影响商业银行提高 贷款利率,抑制投资需求,从而使经济降温。
当一国经济增长缓慢或衰退萧条时,中央银行 往往降低再贴现率,以此影响商业或行降低贷 款利率,并刺激社会投资,刺激经济发展。
21
19
(三)利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
呈反向关系。储蓄,投资间接传导 利率提高时,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 居民就会+储蓄——即期消费-, 消费资料价格下降; 利率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 这会抑制企业的投资意愿,投资规模会缩 小,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0
(四)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调节的影响
利率是调节宏观经济经济的政策工具。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7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5、要有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 条件。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1、基本观点
凯恩斯指出利率应属于货币经济范畴 利率是由
货币数量 流动性偏好
两个因素决定的,即利率是由货币供求 决定的。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9
2、理论假设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假设:
一是 二是
流动性偏好假设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外生变量
货币供应曲线与横轴垂直。在一定时期保持 不变 货币当局控制的 凯恩斯从另一个崭 新的视角——货币因素——来分析利率是如 何决定的,揭示了利率短期波动的原因。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10
(1)流动性偏好假定
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偏好于持有流动性强的金融 资产,比如货币
①交易动机。即人们为了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对货币的需要。 ②预防动机。由于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 应付特殊情况
的发生。
③投机动机。 未来债券价格的不确定性。如果投资者预期
利率将上升,即预期债券价格将下跌,投资者将会选择持有 货币而卖出债券。 这里持有货币的目的是等待投资机会出 现。 投资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2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欧文· 费雪把名义利率表述为实际利率加上 在有效期内预期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用数学公式 表达就是: r R R 1 r (1 R)(1 ) 其中R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α 表示有效 期内预期发生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通货膨胀率是温和的,则交叉项 很小, 在公式中通常忽略不计。于是,我们得到:
(二)微观方面
1、鼓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入。 安全性和流动性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利率, 就可以引导人们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 3、作为租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通常是参照利率来确定。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6
(三)利率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4.动态分析
(1)当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而货币需求保持不变时,这对 均衡利率有三个方面的影响:流动性效应、收入效应、预期效应。 流动性效应
收入效应
预期效应
1,货币供应增加首先在短期内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利率 下降。
2,收入增加、支出增加及货币需求增加, 即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如果货币供给不进一步扩张, 则利率会上升。 3,伴随着收入的提高,这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商业部门和消 费者预期到价格将上涨,投资者也有同样的预期,它们将提高利 率。 于是如果时间充分长的话,货币变化的流动性效应将被收入和价 格预期效应吸收。总之,货币供应变化所引起的利率变化的最终 结果,依赖于这三种效应的相对强度。
相反,当公众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出现负的 货币窖藏(非窖藏)。 增加了金融市场上可利用的可贷资金供给。
16
(5)总结
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图3-5所 示。
17
二、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由于利率是储蓄者提供生息资产的 收益,当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产的 收益提高,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 居民就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同 时,也会减少手持现金量,增加生息资 产的供给。
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于投资行为来说, 就是将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经营活动所 必需的各类资产,并对这些资产加以 有效利用而创造出来的利润。
利润是投资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 货币资本而获得的报酬。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1
4、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
利息就是在一特定时期以内,放弃周转 流动性的报酬。 人们偏好流动性 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 机动机。 流动性偏好的大小决定了货币需要量的 多少,而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给量一 起决定利率水平。
14
2、可贷资金的供给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有: ①企业、消费者与政府的国内储蓄;(主要来 源) ②公众持有的未窖藏的(花掉的)超额货币余 额; ③国内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 ④外国人对国内借款人的贷款。
15
(2)货币余额的非窖藏
公众货币总需求----货币供给之间的差额被称为窖藏 货币。 当公众对现金余额的需求超过货币供给时,出现正的 货币窖藏,这是因为一些人和一些企业试图以其他人 持有现金的减少为代价而增加其现金余额。
2、调整信用规模的功能。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商业银 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周光友 4
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功能。利率调节国民经济主 要是通过采取差别利率和优惠利率来实现资源的倾斜配 置,调整国家的产业结构来实现的。 4、抑制通货膨胀的功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降低货 币需求、缩小信用规模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5、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逆差时,可将本国利率调 到高于其他国家的程度,一方面阻止本国资金流向国外, 另一方面吸引国外短期资金流入国内从而缩小国际收支 逆差。 当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时,可以一方面降 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高 短期利率,阻止国内资金外流并吸引国外短期资金流入, 从而达到内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