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叶片泵

合集下载

液压泵的分类

液压泵的分类

液压泵的分类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装置,它是液压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液压泵的分类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对常见的液压泵进行分类介绍。

按照工作原理分类1.位移式液压泵位移式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和流量的一类液压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运动将液体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液体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的位置。

位移式液压泵主要分为齿轮泵、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螺杆泵等。

2.动力式液压泵动力式液压泵是利用外部动力源(如电动机、发动机等)来驱动液压泵工作的一类液压泵,它们主要包括液压马达和液压液压泵两种类型。

动力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外部动力源产生的动力来驱动液压泵的转动,从而将液体压缩并输送到需要的位置。

按照压力等级分类1.低压液压泵低压液压泵是指工作压力在10MPa以下的液压泵,主要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液压系统,如农业机械、船舶、建筑机械等。

2.中压液压泵中压液压泵是指工作压力在10-31.5MPa的液压泵,主要用于一些要求中等压力的液压系统,如冶金机械、航空机械、军事机械等。

3.高压液压泵高压液压泵是指工作压力在31.5-100MPa的液压泵,主要用于一些要求高压力的液压系统,如工程机械、冶金机械、航空机械等。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1.齿轮泵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位移式液压泵,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

齿轮泵主要由外齿轮和内齿轮组成,液体在两个齿轮之间流动,从而实现液体的压缩和输送。

2.柱塞泵柱塞泵是一种高性能的液压泵,其结构复杂,但具有高压力、高流量、高效率等优点。

柱塞泵由柱塞和泵体组成,柱塞在泵体内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液体的压缩和输送。

3.叶片泵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适用于中小型液压系统。

叶片泵由叶轮、叶片和泵体组成,液体在叶片的作用下被压缩并输送。

按照用途分类1.液压马达液压马达是一种动力式液压泵,其结构类似于液压泵,但其工作原理是将液体压缩成动力,并通过马达输出动力,从而实现机械的转动。

使用叶片泵时应注意哪些 叶片泵是如何工作的

使用叶片泵时应注意哪些 叶片泵是如何工作的

使用叶片泵时应注意哪些叶片泵是如何工作的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1、泵转向更改,则其吸排方向也更改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反。

由于转子叶槽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1、泵转向更改,则其吸排方向也更改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反。

由于转子叶槽有倾斜,叶片有倒角,叶片底部与排油腔通,配油盘上的节流槽和吸、排口是按既定转向设计。

可逆转的叶片泵必需专门设计。

2、叶片泵装配配油盘与定子用定位销正确定位,叶片、转子、配油盘都不得装反,定子内表面吸入区部分最易磨损,必要时可将其翻转安装,以使原吸入区变为排出区而连续使用。

3、拆装注意工作表面清洁,工作时油液应很好过滤。

4、叶片在叶槽中的间隙太大会使漏泄加添,太小则叶片不能自由伸缩,会导致工作失常。

5、叶片泵的轴向间隙对ηv影响很大。

1)小型泵—0.015~0.03mm2)中型泵—0.02~0.045mm6、油液的温度和粘度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

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作为泵产品,叶片泵更多地指滑片泵。

只要你有喜好在百度搜索发觉,叶片泵几乎全部指滑片泵。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威格士叶片泵和粘度都有哪些要求呢?想必说起“粘度”谙习威格士叶片泵或者操作过的用户或许都知道吧?粘度其实就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化学性质,定义为一对平行板,面积为A,相距dr,板间充以某液体;今对上板施加一推力F,使其产生一速度变化度所需的力”那么威格士叶片泵和粘度都有哪些要求呢?下面就由澳托士的技术员来和大家说说威格士叶片泵和粘度的要求如下:一、我首先概述1号润滑油的选择标准:威格士叶片泵的设计类型,其所需的粘度等级。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L R e r R e r 2e
利用等效法推导计算公式
从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在离心 力的作用下,叶片的顶端一直与定子内壁接触, 由于定子内表面半径为R,则其周长为2πR,而 叶片的行程为2e, 故在转子转动一周的过程中, 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所围成的工作腔,在半径 方向上的变化幅度都等于2e. 在计算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时,可将其工作过 程等效视为:叶片的顶端先集中在长度为2πR 直线段上,然后同时沿着定子圆周的法线方向 移动2e的距离。则密封容积几何尺寸的变化量 可以等效为图2所示的长方体体积。故单作用叶 片泵的排量可以直接用如下的公式求得:
结构
• 如图所示双作用式叶片 泵是由定子、转子、叶 片、配流盘和泵体组成, 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 定子的内曲线是由两段 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 径圆弧和四段过度曲线 所组成,共有八段曲线。
工作原理
• 如图所示,转子做顺时针旋转,叶 片在离心力作用下径向伸出,其顶 部在定子内曲线上滑动。此时,由 两叶片、转子外圆、定子内曲线及 两侧配有盘所组成的密闭的工作腔 的容积在不断地变化,在经过右下 角以及左上角的配油窗口处时,叶 片伸出,工作腔容积增加,形成真 空,油液通过吸油窗吸入;在经过 右上角及左下角的配油窗口处时, 叶片回缩,工作腔容积变小,压强 增大,液压缸油液通过液压窗口输 出。
排量计算
双作用泵:
排量:V=2b(R-r)[π(R+r)-δz /cosθ] ×10-6 L/min
B —叶片宽度 δ—叶片厚度 z—叶片数 θ—叶片倾斜角
理论流量:Qt=2bn(R-r)[π(R+r)-δz /cosθ] ×10-6 L/min
性能特点
叶片泵压力脉动小,因磨损而产生的工作压力下降较小, 运转平稳、噪音较小,结构紧凑,起动转矩小。但吸入条 件较差,运动部件的工作可靠性较低。 1.流量较均匀,运转平稳,噪声较低。 2.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所受径向力是平衡的,轴承寿命长; 它的内部密封性也较好,容积效率较高;因此,一般额定 排出压力较高,可达7MPa左右。 3.结构紧凑,尺寸较小而流量较大。 4.对工作条件要求较严。叶片抗冲击较差,较容易卡住, 对油液的清洁程度和粘度都比较敏感。端面间隙或叶槽间 隙不合适都会影响正常工作。转速一般在500~2000r/min 范围内,太低则叶片可能因离心力不够而不能压紧在定子 表面,而太高则吸人时会产生“气穴现象”; 5.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泵工作原理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设备,它通过产生高压液体来驱动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能驱动泵的转子,使泵腔内的液体产生压力,然后将液体通过管路输送到液压系统中,从而实现对执行元件的控制。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容积式液压泵和动力式液压泵。

1. 容积式液压泵工作原理:容积式液压泵根据泵腔容积的变化来产生压力,主要包括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 齿轮泵:齿轮泵由一对啮合的齿轮组成,当齿轮转动时,泵腔的容积随之变化,液体被吸入和排出。

通过齿轮的旋转,液体被压缩并通过出口排出,从而产生压力。

- 叶片泵:叶片泵由一个旋转的转子和固定的叶片组成。

当转子旋转时,叶片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与泵壳内的椭圆形腔体形成密封,液体被吸入和排出。

通过叶片的旋转,液体被压缩并通过出口排出,产生压力。

- 柱塞泵:柱塞泵由多个柱塞和柱塞孔组成。

当柱塞受到偏心轴的推动时,柱塞与柱塞孔之间形成密封,液体被吸入和排出。

通过柱塞的运动,液体被压缩并通过出口排出,产生压力。

容积式液压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分量轻,适合于低压和中压液压系统。

2. 动力式液压泵工作原理:动力式液压泵是通过外部能源驱动,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

主要包括齿轮泵、涡轮泵和离心泵。

- 齿轮泵:齿轮泵通过外部机电或者发动机驱动齿轮转动,液体被吸入和排出。

通过齿轮的旋转,液体被压缩并通过出口排出,产生压力。

- 涡轮泵:涡轮泵通过外部机电或者发动机驱动叶轮旋转,液体被吸入和排出。

通过叶轮的旋转,液体被压缩并通过出口排出,产生压力。

- 离心泵:离心泵通过外部机电或者发动机驱动叶片旋转,液体被吸入和排出。

通过叶片的旋转,液体被压缩并通过出口排出,产生压力。

动力式液压泵的优点是可以提供高压液体,适合于高压液压系统。

总结: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能或者外部能源驱动泵的转子,使泵腔内的液体产生压力,然后将液体输送到液压系统中。

容积式液压泵利用泵腔容积的变化来产生压力,包括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动力式液压泵通过外部能源驱动,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包括齿轮泵、涡轮泵和离心泵。

液压泵的种类和分类原理

液压泵的种类和分类原理

液压泵的种类和分类原理液压泵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是泵的一种。

它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

输出流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泵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3种。

一. Gear pump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

电动机带动油泵齿轮旋转时,由于一对齿轮脱开,使泵体吸油腔容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油管、泵体进入吸油腔。

进入吸油腔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窨中随齿轮转动沿泵体内进入排油腔,在排油腔充满油液的齿间由于齿啮合,使该腔的容积逐渐减少,把齿间的油液挤压出去,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形成油压,随着齿轮的连续旋转,油泵便不断地吸油和排油。

2(1)输油泵是卧式回转泵,主要有泵体、前后盖、主从动齿轮、安全阀体、轴承、轴承座及密封装置等零件组成,具体结构见附图。

(2)泵体、前后盖、轴承座为灰口铸体件,齿轮用优质碳素钢制作,也可根据用户特殊需要,用铜材或不锈钢材料制作。

(3) 2CY1.1-5型油泵的轴承座内装有轴向密封,采用三个耐油橡胶圈和一个挡圈组成的橡胶圈密封,调节压紧盖上的两只螺栓可调节密封的松紧程度,滑动轴承采用粉末冶金。

2CY12-60油泵的盖内装有机械密封,轴承采用单系列向心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靠输送的油液自动润滑。

(4)泵体内均装有安全阀,当排油管道阀门关闭或油路系统发生鼓掌,油压超过泵的排出压力时,安全阀门便自动开启,使油液部分或全部地回流至油腔,对泵和管道安全起保护作用。

(5)油泵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机联接,并安装在公共底版上。

二Vane pump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

这种泵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工作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

工作原理: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一)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定子(内腔型线):(转子和定子一般是针对电机等原动机来说的。

叶片泵的性能试验

叶片泵的性能试验

六、测试数据表
序号
P Q(L/ (MPa) min)
T (s)
V (L)
P表 (KW)
P1 (KW)
P2 (KW)
ηv %
ηb %
1 2 3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6
7 8
七、实验结果 作出P-q P-P1 P-ηv P-ηb特性曲线
叶片泵性能实验
一概述: 液压泵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使电机产生的机械能转换 为油泵输出压力能,随着泵输出压力的增加,泵的内泄漏增 多,使泵实际输出流量减小。 二、实验目的 测量叶片泵的流量—压力特性,确定泵的容积效率,总效 率。 撑握泵性能测试的方法。 三、实验装置 用带有快速接体的液压软管根据图3连接完成液压系统,用 专用的实验导线,按电气控制图连好电气部分电路,泵流量 用量杯测得。 注意:接好的液压回路之后,再重新检查各快速接头的连接部 分是否连接可靠,最后请老师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
油路部分
电气控制
四、实验步骤: 1、旋紧节流阀,调溢流阀(带溢流阀泵源),使得P的出口压力 为6MPa 2、全松节流阀,Z1不得电,测得泵的流量q同时读泵的功率 值P 3、逐点旋紧节流阀,分别记录ρ、q、P 注意:输入量杯流量过多时,及时使Z1得电,以免油溢出量杯 五、数据处理 将测得不同压力р时泵的流量q和电机的功率P,填入数据表格, 并绘出P-q特性曲线 理论流量q0(压力为零时的流量) 实际流量q(容积法测得) 容积效率ηv=q/q0 输入功率P1=P表·η电机 输出功率P2=Pq/60 式中 P:单位为MPa q:单位为L/min P2: 单位为KW P表:单位为KW (功率表显示) η电机 =0.55~0.75 泵的总效率ηb=P2/P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引言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程和农业机械、船舶工业、矿山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分类。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重要的规律:泵的容积变化原理和压力平衡原理。

1.1 泵的容积变化原理液压泵主要通过改变泵腔内的容积来推动液体的流动。

泵腔内有两个容积不断变化的工作腔和被隔离的吸入腔。

当泵腔容积增大时,泵内部产生负压,液体被吸入;当泵腔容积减小时,泵内部产生正压,液体被推出。

通过这种方式,液压泵能够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至高压区域。

1.2 压力平衡原理液压泵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压力平衡原理。

泵腔内部的压力变化受到液压系统中其他元件的影响,例如阀门、管道等。

当液压泵运行时,泵腔内部的液体压力会逐渐增大,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液体通过压力平衡装置进入液压泵的排液腔,并流出泵体,以保持泵腔内压力的平衡。

二、液压泵的分类液压泵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液压泵分类。

2.1 齿轮泵齿轮泵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液压泵,其主要由一个或多个齿轮组成。

在泵内,齿轮通过相互咬合而推动液体的流动,从而起到提供液压能的作用。

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以及压力平稳等优点,在许多应用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2.2 液压柱塞泵液压柱塞泵是一种通过柱塞在泵腔内往复运动来推动液体流动的泵。

液压柱塞泵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柱塞和对应的气缸组成。

当柱塞向外运动时,泵腔内产生负压,液体被吸入;当柱塞向内运动时,泵腔内产生正压,液体被推出。

液压柱塞泵具有流量大、压力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压液压系统中。

2.3 液压叶片泵液压叶片泵是一种通过旋转的叶片来推动液体流动的泵。

液压叶片泵由一个旋转的转子和一组叶片组成。

当转子旋转时,叶片随之运动,产生负压吸入液体,然后将液体推至排液口。

液压叶片泵具有流量大、噪声低等特点,适用于多种液压系统。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六节叶片泵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六节叶片泵

第三章 液压泵
当转子 2 在传动轴带动下转动 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底部液压 力(叶片槽底部始终与压油腔 相通)的作用下压向定子 3 的 内表面,在叶片、转子、定子 与配流盘之间构成若干密封空 间。
当叶片从小半径曲线段向大半径曲线滑动时,叶片外伸, 这时所构成的密封容积由小变大,形成部分真空,油液便 经吸油窗口吸入;而处于从大半径曲线段向小半径曲线滑 动的叶片缩回,所构成的密封容积由大变小,其中的油液 受到挤压,经过压油窗口压出。
第三章 液压泵
3.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特点
(1)定子过渡曲线 定子内表面的曲线由四段圆 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见图)。 理想的过渡曲线不仅应使叶片在 槽中滑动时的径向速度和加速度 变化均匀,而且应使叶片转到过 渡曲线和圆弧交接点处的加速度 突变不大,以减小冲击和噪声。 目前双作用叶片泵一般都使用综 合性能较好的等加速、等减速曲 线或高次曲线作为过渡曲线。
第三章 液压泵
(4)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a)外反馈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下图为外反馈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图。转子2的中心O1是固定的, 定子3可以左右移动,在限压弹簧5的作用下,定子3被推 向左端,使定子中心O2和转子中心O1之间有一初始偏心 量e0。它决定了泵的最大流量qmax。定子3的左侧装有反 馈液压缸6,其油腔与泵出口相通。
第三章 液压泵
(4)提高工作压力的主要措施 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所承受的径向力是平衡的,因此 工作压力的提高不会受到这方面的限制。同时泵采用 配流盘对端面间隙进行补偿后,泵在高压下工作也能 保持较高的容积效率。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压力的提高, 主要受叶片与定子内表面之间磨损的限制。 前面已经提到,为了保证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紧 密接触,所有叶片的根部都是与压油腔相通的。当叶 片处于吸油区时,其根部作用着压油腔的压力,顶部 却作用着吸油腔的压力,这一压力差使叶片以很大的 力压向定子内表面,加速了定子内表面的磨损。当泵 的工作压力提高时,这个问题就更显突出,所以必须 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使吸油区叶片压向定子的作用力 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8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1、工作原理 转子每旋转一周, 每个密闭容积完成二 次吸油和排油; 两个吸油窗口与压 油窗口对称布置,转 子上的径向液压力平 衡。 动画演示
00:30
9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2、排量和流量
V 2 B[ π(R 2 r 2 ) Rr Z] cos Z =2B( R r )[ π( R r ) ] cos
θ
2 πn Z q B( R r )[( R r ) ] V 60 π cos
10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3、结构特点 (1)保证叶片与定子内表面良好接触
排油时,叶片顶 部和根部液压力平 衡,叶片仅靠离心 力与定子表面接触; 吸油时,叶片靠 离心力和液压力与 定子表面接触,磨 损严重。
叶片泵实 现高压
15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1)端面间隙自动补偿
16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2)改善定子和叶片顶部间的磨损 (1)减小叶片底部承受液压力作用的面积
17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2)改善定子和叶片顶部间的磨损 (2)子母叶片
B
18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2)改善定子和叶片顶部间的磨损 (3)柱销叶片
19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2)改善定子和叶片顶部间的磨损 (4)减小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液体压力
变量方法有手调和自调两种。自调变量泵又 根据其工作特性的不同分为限压式、恒压式和恒 流量式三类,其中限压式应用较多。
5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
3、单作用变量叶片泵
(1)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弹簧预压紧 力决定pB; 弹簧刚度决 定BC线斜率; 调节螺钉位 置决定AB线水 平位置。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
2、排量和流量
V Bπ[(R e) 2 (R e) 2 ] =4πBeR
e
q
n 4πBeR V 60
4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
3、单作用变量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与偏心距成正比,因此 改变偏心距即可改变泵的排量,称为变量泵。
限位调 节螺钉
6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
3、单作用变量叶片泵
(1)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径向力不平衡,限制了泵的压力提高;
轴向间隙不可调,容积效率较低,也限制 了泵的压力提高;
叶片存在倾角。
7
00:30
液压单作用变量叶片泵
1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
1、工作原理
v密形成: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 下半周,叶片伸出,v密↑,吸油 上半周,叶片缩回,v密↓,压油
2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
1、工作原理
3
叶片根部高压区通高压,低压区通低压;叶片依靠 离心力紧贴定子;叶片径向运动对瞬时流量无影响。
3、结构特点 (4)叶片数与叶片厚度 从转子径向力平衡、流量均匀性、不削弱 转子根部强度等方面考虑,叶片数Z为偶数, 一般取Z=12。 从叶片强度、刚度、接触应力、排量等方 面考虑,叶片厚度一般取1.8~2.2mm。
14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轴向间隙自动补偿,提高容积效率 对叶片进行液压平衡,减轻叶片与 定子之间的磨损,提高寿命
度不变,不会引起流量脉动, 但在螺线与园弧连接处有硬冲 击(径向速度突变)。

等加速等减速曲线:没有
硬冲击但有软冲击(加速度突 变)

高次曲线:能够充分满足叶
片泵对定子曲线径向速度、加 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等的要求, 有利于控制叶片的振动和噪声。
13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20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3)使叶片顶部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平衡 (1)双叶片
21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4、高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3)使叶片顶部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平衡 (2)弹簧式叶片
22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叶片泵中相邻的叶片间形成密闭容积,在旋转过 程中密闭容积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吸油和排油。
输出流量均匀,脉动小,噪声小,但结构较复杂, 对油液的污染比较敏感,主要用于速度平稳性要求较 高的中低压系统。 按照每个密闭容积在旋转一周内吸油和排油的次 数,分为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
11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3、结构特点 (2)避免困油现象,减小液压冲击和噪声
密封容积通过 减振槽逐渐与排油 腔接通,消除了困 油现象,减小了液 压冲击和噪声。
12
00:30
液压传动——液压泵
叶片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
3、结构特点 (3)定子曲线

阿基米德螺线:叶片径向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