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

合集下载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油液的温度和粘度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

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9-23 8:36:58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①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②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彼此平衡.轴承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

③容积效率较高,可达95%以上。

④工作压力较高。

目前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压力为6. 86~10.3 MPa,有时可达20.6 MPa。

⑤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且排量大。

双作用叶片泵的缺点有以下几方面:①叶片易咬死,工作可靠性差,对油液污染敏感,故要求工作环境清洁,油液要求严格过滤。

②结构较齿轮泵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③要求吸油的可靠转速在8. 3—25 r/s范围内。

如果转速低于8.3 rls,因离心力不够,叶片不能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不能形成密封良好的封闭容积,从而吸不上油。

如果转速太高,由于吸油速度太快,会产生气穴现象,也吸不上油,或吸油不连续。

叶片泵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主要优点:(1)输出流量比齿轮泵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2)工作压力较高,容积效率也较高。

(3)单作用式叶片泵(Tokimec东京计器叶片泵)易于实现流量调节,双作用式叶片泵则因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平衡,使用寿命长。

(4)结构紧凑,轮廓尺寸小而流量较大。

主要缺点:(1)自吸性能较齿轮泵差,对吸油条件要求较严,其转速范围必须在500~ 1500 r/min范围内。

(2)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容易被油液中杂质咬死,工作可靠性较差。

(3)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价格较高。

叶片泵一般用在中压(6.3 M Pa)液压系统中,主要用于机床控制,特别是双作用式叶片泵(东京计器SQP叶片泵)因流量脉动很小,因此在精密机床中得到广泛使用。

叶片泵运行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12-09-03 09:58:30浏览次数:127作为泵产品,叶片泵更多地指滑片泵,例如:东京计器SQP叶片泵,油研PV2R 叶片泵,丹尼逊T6叶片泵,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1、泵转向改变,则其吸排方向也改变,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调反。

3-3 叶片泵

3-3  叶片泵

八、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设计要点
(1)、叶片数和定子曲线的确定



叶片数Z多选12,在流量较小时可取为10, 以减少叶片槽的加工量并增加根部强度。 当Z=12时,定子曲线多用等加速曲线;当 值比较小时也可用正弦加速曲线,可消除 “软冲”点; Z=10时可选用修正的等加速(或正弦加速) 修正曲线,以使流量均匀。

B 0.45 ~ 1.0r
式中 ——定子小半径。 最终经验算油窗口的流速不要超过6~9m/s,确定 轴向宽度值

r
四、双作用叶片泵的设计要点
(5)、定子短半径和长半径的计算

小圆弧半径一般取
r rz (0.5 ~ 1) mm,
根据选用的过渡曲线不“脱空”条件的最
R 大值 r max ,可初步确定长半径,然后 由排量计算公式校核设计排量与要求达到 排量(设计参数)的误差不超过5%。
(7)、主要零件的材料与技术要求
b、转子
材料:40Cr、20Cr或12CrNi3 热处理:HRC50~60,20Cr和12CrNi3要渗碳淬火。 加工要求:转子宽度比定子宽度小0.02~0.04mm; 端面平行度0.003mm;端面粗糙度0.2~0.1μm;叶片 槽平行度0.01mm;叶片槽粗糙度0.2~0.1μm。


1、对定子曲线的要求


c.使泵的排出流量均匀
为了使泵的瞬时流量均匀,叶片数和定子 曲线形状的选择应使吸油区过渡曲线上所有叶 片径向速度之和在整个运行过程(即不同转角 时)中等于或接近常数。
2、定子过渡曲线及其特点
修正的阿基米德螺线;正弦加速曲线;等加速 等减速曲线;高次曲线。


a
等加速、等减速曲线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流体传输路 线
配油盘
配油盘吸入口流速 一般为4~5m/s,最高不超过 6 m/s,防止流动阻力大而 产生气穴现象; 配油盘上开盲孔是 为了平衡轴向力; 配油盘上排出窗口 开三角形节流是为了防止液 压冲击和噪声; 定子圆弧段的圆心角 α ≥配油盘上密封区圆心象。 角β ≥两叶片之间的圆心角γ ,以防止发生困 油现
泵的流量减小 当pAx大于Ksx0时,定子右移,
pAx 有偏心距e e max x0 Ks
kq Ksk 1 q kq( x0 e max) ( Ax )p Ks kq
由以上公式可得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静特性曲线: 1、当泵的工作压力p小 于限定压力pB 时,油 压作用力不能克服弹簧 的预紧力,定子压紧在 流量调节螺钉上,泵的 流量如AB所示:
结构
• 如图所示双作用式叶片 泵是由定子、转子、叶 片、配流盘和泵体组成, 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 定子的内曲线是由两段 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 径圆弧和四段过度曲线 所组成,共有八段曲线。
工作原理
• 如图所示,转子做顺时针旋转,叶 片在离心力作用下径向伸出,其顶 部在定子内曲线上滑动。此时,由 两叶片、转子外圆、定子内曲线及 两侧配有盘所组成的密闭的工作腔 的容积在不断地变化,在经过右下 角以及左上角的配油窗口处时,叶 片伸出,工作腔容积增加,形成真 空,油液通过吸油窗吸入;在经过 右上角及左下角的配油窗口处时, 叶片回缩,工作腔容积变小,压强 增大,液压缸油液通过液压窗口输 出。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适用于工作机构要求快速轻载和 慢速重载要求的液压系统中。 快速轻载时,变量泵工作在曲线AB段,此时泵的压 力小于限定压力,定子在流量调节螺钉上,泵的流 量大。 慢速重载时,变量泵工作在曲线BC段,此时泵的压 力大于限定压力,泵的流量降低。 与定量泵相比优点: 减少功率损耗,降低油液温升。

叶片泵

叶片泵

4、 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a)端面间隙自动补偿 这种方法是将配油盘的一 侧与压油腔连通,使配油盘在液压油推力作用下压 向定子端面。泵的工作压力越高,配油盘就会自动 压紧定子,同时配油盘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使转 子与配油盘间隙进行自动补偿,从而提高双作用叶 片泵输出压力。该方法与提高齿轮泵压力方法中的 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偿相类似。 (b)减少叶片对定子作用力 前已阐述,为保证叶 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紧密接触,所有叶片根部都与 压油腔相通。当叶片在吸油腔时,叶片底部作用着 压油腔的压力,而顶部却作用着吸油腔的压力,这 一压力差使叶片以很大的力压向定子内表面,在叶 片和定子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和磨损,使泵的寿命 降低。
3.叶片倾角 FN 分解
FT=FNsinβ
——垂直于叶片,增大了 摩擦,且易使叶片折断 Fp =FNcosβ ——和叶片底部液压力平 衡 压力角: 定子对叶片的法向反力FN与 叶片运动方向的夹 角。 倾角:叶片与径向半径的夹角。
叶片泵的叶片倾角一般取为10°~14°。
Go
一般叶片倾角 为13 °
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因此双作用
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
3、双作用叶片泵流量
结 论
双作用叶片泵为定量泵,双作用叶片 泵仍存在流量脉动,当叶片数为4的整数 倍、且大于8时的流量脉动较小,故 通常 取叶片数为12或16。
4、结构特点
1、定子工作表面曲线 2、配油盘
(1)叶片间的夹角 (2) 卸荷三பைடு நூலகம்槽 (3)环形槽
外反馈式变量叶片泵-通过限定泵的工作压力来调节 从而调节q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应用
执行机构需要有快、慢速运动的场合, 如:组合机床进给系统实现快进、工进、快退等

§2-3叶片泵

§2-3叶片泵

叶片泵分类: 叶片泵分类:
叶片泵根据作用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两种。 叶片泵根据作用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两种。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一次。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一次。 完成吸 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二次。 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二次。 完成吸 双作用叶片泵与单作用叶片泵相比,其流量均匀性好, 双作用叶片泵与单作用叶片泵相比 , 其流量均匀性好 , 转子体所受径向液压力基本平 衡。 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定量泵 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定量泵; 叶片泵一般为定量 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 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 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
QINGDAO AGRICULTRAL UNIVERSITY
§2-3 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由于有两个 双作用叶片泵由于有两个 吸油腔和压油腔, 吸油腔和压油腔,并且各自的 中心夹角是对称的 所以作用 中心夹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 对称 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 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 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 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 式叶片泵。 式叶片泵。 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 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 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 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应当 是双数。 是双数。
排量: 排量:
考虑泵的容积效率,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为: 考虑泵的容积效率,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为 泵的容积效率 流量
Qt = qn = 2 B[π ( R 2 − r 2 ) −
R−r bz ]n cosθ R−r Q = Qtηv = 2 B[π ( R 2 − r 2 ) − bz ]nηv cosθ
考虑流量的脉动, 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 均 考虑流量的脉动 , 双作用叶片泵的 叶片数均 叶片数 为偶数,一般为12或16片。 为偶数, 一般为12或16片 12

3.2-叶片泵

3.2-叶片泵
1减小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油液压力阻尼槽内装式小减压阀2减小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的作用面积母子叶片阶梯式叶片3使叶片顶端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相平衡双叶片弹簧式叶片液压与气动杨阳重庆大学23叶片泵五变量叶片泵公式说明单作用叶片泵排量3qb2d?e?bcmr单作用叶片泵流量qb2e?d?b?nblmin改变转子与定子间的偏心距e可以改变叶片泵的排量和流量单作用叶片泵可制成变量式叶片泵
i
z0 i z =1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3 叶片泵
三、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的共性问题 1. 叶片的放置和倾角θ: 压力角α: 定子对叶片的法向反力FN 与叶片运 动方向的夹角。 倾角θ:叶片与径向半径的夹角。 定子对叶片反力N可以分解 为沿叶片运动方向的力P和垂直 于叶片运动方向的力T,P与叶 片底部的油压力平衡,T与该位 置时叶片的压力角有关,压力 角越大, T越大,容易使叶片 运动不灵活,增加磨损,甚至 出现卡死和折断。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3 叶片泵
2) 叶片泵类型 叶片泵根据作用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单作用和双 作用两种。 根据排量是否可变,单作用叶片泵可分为定量叶 片泵和变量叶片泵两种。 (1)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一次。 (2)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二次。 与单作用叶片泵相比,双作用叶片泵其流量均匀 性好,转子体所受径向液压力基本平衡。双作用叶片泵 一般为定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3 叶片泵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3 叶片泵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3 叶片泵
2)工作原理 定子内表面、转子外表面、两只相邻叶片和前后配 流盘的内侧面――密封工作容积(z个)。 转子旋转时,( 0 ≤ φ ≤ π ),在底部油压力和叶片离 心力作用下,叶片逐渐伸出,密封工作容积增加,形成 局部真空,油液自油箱进入吸油腔――吸油过程。 转子旋转时,(π < φ ≤ 2π ),在定子内表面作用下被 压缩回槽内,密封工作容积减小,工作腔内的液体受到 挤压,通过配流盘窗口将油液压出――排油过程。 随着转子的连续旋转,各密封工作容积依次发生容 积增加和减小,依次完成吸油和排油过程。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油液的温度和粘度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

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9-23 8:36:58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①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②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彼此平衡.轴承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

③容积效率较高,可达95%以上。

④工作压力较高。

目前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压力为6. 86~10.3 MPa,有时可达20.6 MPa。

⑤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且排量大。

双作用叶片泵的缺点有以下几方面:①叶片易咬死,工作可靠性差,对油液污染敏感,故要求工作环境清洁,油液要求严格过滤。

②结构较齿轮泵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③要求吸油的可靠转速在8. 3—25 r/s范围内。

如果转速低于8.3 rls,因离心力不够,叶片不能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不能形成密封良好的封闭容积,从而吸不上油。

如果转速太高,由于吸油速度太快,会产生气穴现象,也吸不上油,或吸油不连续。

叶片泵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主要优点:(1)输出流量比齿轮泵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2)工作压力较高,容积效率也较高。

(3)单作用式叶片泵(Tokimec东京计器叶片泵)易于实现流量调节,双作用式叶片泵则因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平衡,使用寿命长。

(4)结构紧凑,轮廓尺寸小而流量较大。

主要缺点:(1)自吸性能较齿轮泵差,对吸油条件要求较严,其转速范围必须在500~ 1500 r/min范围内。

(2)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容易被油液中杂质咬死,工作可靠性较差。

(3)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价格较高。

叶片泵一般用在中压(6.3 M Pa)液压系统中,主要用于机床控制,特别是双作用式叶片泵(东京计器SQP叶片泵)因流量脉动很小,因此在精密机床中得到广泛使用。

叶片泵运行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12-09-03 09:58:30浏览次数:127作为泵产品,叶片泵更多地指滑片泵,例如:东京计器SQP叶片泵,油研PV2R 叶片泵,丹尼逊T6叶片泵,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1、泵转向改变,则其吸排方向也改变,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调反。

叶片泵培训资料

叶片泵培训资料

叶片泵基础知识
六、叶片泵的日常维护
1 、定期检查液压油品质,油液除外部污染外,在高温、 高压下容易氧化、变质,形成粘稠状油泥,同样造成污 染,必须进行定期检查或更换; 2 、检查液压油过滤器是否堵塞,定期清洁或更换; 3 、定期检查连续运转油泵的外壁温度,温度范围15— 60℃;
图一、液压站
图二、液压油过滤器
其原因有:定子表面磨损起波纹使叶片跳动、配油盘磨 损轴向间隙过大、配油盘上压油口三角槽太短,在封油 区困油,使高压与低压油瞬间接通产生脉动冲击、转子 叶片槽磨损,与叶片的配合间隙过大、溢流阀阀芯跳动、 油内有空气等,同样应该仔细检查并予以解决。
3.油泵不泵油
其原因有:油泵转向接反、油液太脏使滤油器堵塞、叶 片配合过紧不能从转子槽中滑出、吸油高度超过500mm、 滤油器网孔过密(一般0.1~0.2mm)。
叶片泵基础知识
叶片泵基础知识
流量脉动与叶片数: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 间数(即叶片数)应当是双数。双作用叶片泵如不考虑叶片 厚度,泵的输出流量是均匀的,但实际叶片是有厚度的, 长半径圆弧和短半径圆弧也不可能完全同心,尤其是叶 片底部槽与压油腔相通,因此泵的输出流量将出现微小 的脉动,但其脉动率较其他形式的泵(螺杆泵除外)小得多, 且在叶片数为4的整数倍时最小。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 叶片数一般为12或16片。
叶片泵基础知识
2018.11
叶片泵基础知识
授课重点
叶片泵的优缺点
叶片泵的常见故 障及日常维护
01
叶片泵的定义
02
03
叶片泵的原理
04
叶片泵基础知识
授课重点
1. 叶片泵的定义
2. 叶片泵的优缺点 3. 叶片泵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液的温度和粘度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

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9-23 8:36:58
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
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①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②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彼此平衡.轴承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

③容积效率较高,可达95%以上。

④工作压力较高。

目前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压力为6. 86~ MPa,有
时可达 MPa。

⑤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且排量大。

双作用叶片泵的缺点有以下几方面:
①叶片易咬死,工作可靠性差,对油液污染敏感,故要求工作环境清洁,
油液要求严格过滤。

②结构较齿轮泵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③要求吸油的可靠转速在8. 3—25 r/s范围内。

如果转速低于 rls,
因离心力不够,叶片不能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不能形成密封良好的封闭容积,
从而吸不上油。

如果转速太高,由于吸油速度太快,会产生气穴现象,也吸不
上油,或吸油不连续。

叶片泵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主要优点:
(1)输出流量比齿轮泵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2)工作压力较高,容积效率也较高。

(3)单作用式叶片泵(Tokimec东京计器叶片泵)易于实现流量调节,双作用式叶
片泵则因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平衡,使用寿命长。

(4)结构紧凑,轮廓尺寸小而流量较大。

主要缺点:
(1)自吸性能较齿轮泵差,对吸油条件要求较严,其转速范围必须在
500~ 1500 r/min范围内。

(2)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容易被油液中杂质咬死,工作可靠性较差。

(3)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价格较高。

叶片泵一般用在中压MPa)液压系统中,主要用于机床控制,特别是双作用式叶片泵(东京计器SQP叶片泵)因流量脉动很小,因此在精密机床中得到广泛使用。

叶片泵运行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2-09-03 09:58:30
浏览次数:127
作为泵产品,叶片泵更多地指滑片泵,例如:东京计器SQP叶片泵,油研PV2R叶片泵,丹尼逊T6叶片泵,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
1、泵转向改变,则其吸排方向也改变,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调反。

因为转子叶槽有倾斜,叶片有倒角,叶片底部与排油腔通,配油盘上的节流槽和吸、排口是按既定转向设计,因此可逆转的叶片泵必须专门设计。

2、叶片泵装配配油盘与定子用定位销正确定位,叶片、转子、配油盘都不得装反,定子内表面吸入区部分最易磨损,必要时可将其翻转安装,以使原吸入区变为排出区而继续使用。

3、拆装注意工作表面清洁,工作时油液应很好过滤。

4、叶片在叶槽中的间隙太大会使漏泄增加,太小则叶片不能自由伸缩,会导致工作失常。

5、叶片泵的轴向间隙对ηv影响很大。

a)小型泵~
b)中型泵~
6、油液的温度和粘度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

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来源:滚动(右击停止滚动)
叶片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单位体积的排量较大)运转平稳,输出流量均匀,噪声小,寿命长,即可做成定向齿轮泵,也可制成变量齿轮泵,定量泵(双作用或多作用)轴向受力平衡,使用寿命较长,变量泵变量方式可以有多种,且结构简单(如压力补偿变量泵)
叶片泵的缺点是吸油能力稍差,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受离心力外伸,所以转速不能太低,叶片在转子槽内滑动时受接触应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很限制,其压力和转速难以提高,要提高叶片齿轮泵的使用压力,须采用各种措施,必然增加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另外定量泵的定子曲线面,叶片和转子的加工略有难度,一浅谈定量叶片泵的优点和缺点:
1、由于流体流动的阻力和泄露较大,所以效率较低。

如果定量叶片泵处理不当,泄露不仅污染场地,而且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由于工作性能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3、定量叶片泵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因而价格较贵。

4、由于液体介质的泄露及可压缩性影响,不能得到严格的传动比。

5、液压传动出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使用和维修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般要求专用设备,且加工精度稍高。

\
\
叶片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运转平稳,流量均匀,脉动及噪声较小,寿命较长,效率一般高于齿轮泵,价格低于柱塞泵。

中小流量的叶片泵常用在节流调节系统中,大流量的叶片泵,为避免功率损失过大,一般只用在非调节液压系统中。

叶片泵多用在机床、油压机、车辆、工程机械和塑料注射机的液压系统中。

齿轮泵:结构简单,价格较低,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对冲击负载适应性好,旋转部分惯性小。

轴承负载较大,磨损较快,同叶片泵、柱塞泵比较,效率最低。

多用在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上。

柱塞泵:结构紧凑,寿命长,噪音低,压力高,流量大,单位质量功率较大,易于实现流量的调节和流向的改变,但结构复杂,价格较高。

柱塞泵特别是轴向柱塞泵,被广泛的应用在要求压力高,流量大并需要调节的大功率液压系统中。

螺杆泵实质上是一种齿轮泵,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流量及压力的脉动小,输送均匀,无絮流,无搅动,很少产生气泡;工作可靠,噪声小,运转平稳性比齿轮泵和叶片泵高,容积效率高,吸入扬程高。

但加工较难,不能改变流量。

适用于机床或精密机械的液压传动系统。

一般应用两螺旋杆或三螺旋杆泵,有立式及卧式两种安装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