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合集下载

日本传统建筑的和风之美京都的寺庙与庭院

日本传统建筑的和风之美京都的寺庙与庭院

日本传统建筑的和风之美京都的寺庙与庭院日本传统建筑的和风之美:京都的寺庙与庭院日本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和风之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中,京都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保护地,拥有众多优雅精致的寺庙与庭院,展现了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介绍京都的寺庙与庭院,探索其和风之美。

一. 京都寺庙的建筑特点京都寺庙以其宗教性质和历史价值闻名,寺庙建筑展现了日本人内敛、典雅的审美观念。

它们通常由多个建筑物组成,包括主殿、塔、回廊和庭院等。

在建筑风格方面,京都寺庙倾向于传统的日本建筑特点,例如,使用大量的木材,以及传统的屋根结构和檩结构。

这些特点使得寺庙建筑具有优雅、朴素的美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 庭院的设计与布局庭院是京都寺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和布局充分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衡、和谐的追求。

1. 庭院的平衡和谐京都的庭院常常呈现出平衡和谐的景观,例如对称的构图、反射的水池和精心修剪的植物。

这种平衡和谐的设计使人感到宁静,与日本文化中追求平和与内省的精神相契合。

2. 庭院元素的选择庭院通常使用自然元素来创造丰富的景观,如石头、水池、花草等。

这些元素与周围的建筑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统一而和谐的整体。

例如,庭院中经常可以看到小型的岩石花园,寓意着寺庙中的山水景观。

三. 京都寺庙的代表性建筑和庭院京都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庭院,它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代表性的例子:1. 清水寺清水寺是京都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以其悬空建筑和壮丽的庭院而闻名。

清水寺的主殿位于山坡上,由木质建筑构成,它呈现了典型的日本寺庙建筑风格。

寺庙的庭院位于山脚下,有着精美的园林景观和引人注目的水池。

2. 金阁寺金阁寺是另一个备受瞩目的景点,其主殿覆盖着金箔,熠熠生辉,非常壮观。

寺庙周围的庭院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元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 禅林寺禅林寺以其幽静的氛围和精心修剪的庭院而闻名。

寺庙的庭院中对称地布置了多个石块和小桥,形成了典型的日本庭院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2、日本人与神社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神社建筑占有突出 的地位。作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祭祀场所,其 古:fl'la然的建筑风格已成为19本传统建筑的 代表。 在日本,凡是有人的地方,肯定有神社。 据统计,日本各地的大小神社约有8万多个,
万方数据
匝网
l生芏I竖立l
平均1 500人就拥有一座神社。而且,日本战 后社会发生了巨变。唯独神社建筑。与战前没 有什么两样。
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 的某些特殊日子,都要到神社去参拜祈福。 婴儿出生要在神社举行保佑平安顺利成长 的仪式,三岁、五岁、七岁及每年的男孩节、 女孩节,大人要带孩子到神社去参拜。青年 男女订婚、结婚也要到神社参拜或在神前举 行婚礼,以求神灵保佑家庭幸福美满。此外, 开车的人要到神社去求取行车安全的护身 符。面临高考的学生也要到这里祈求考试顺 利,金榜题名。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 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 传统文化的场所。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 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 的祭典活动,已是东京市民过新年的一项重 要内容。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 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 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 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
日本民族是一个奉行拿来主义的民族, 擅长吸收它国之长。但对其生活的基础一一民 宅建筑却始终保持纯日本式风格不变。木结 构独门独户的和式住宅,今天仍是日本人的 最爱,因为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了日本尊重自 然、单纯、质朴的文化精神。简洁、开放的建筑 和源于自然的庭院设计浑然一体,自然和谐。
(二)古老的神社、寺庙和城堡 神社、寺院和古城堡可谓日本最常见的 古建筑,它们是日本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人 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古堡情怀 城堡,最早是人们为保护自身不受外敌 侵害而构筑的。在日本,古城堡又叫“城”。是 诸侯的居城。老百姓并不住在“城”中,而是散 居在“城”的四周,由此形成所谓的城下町。今 天日本都道府县行政中心的47个城市,有33 个是由原来的城下町发展起来的。古城堡可 谓日本现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源头。 日本城堡的历史可上溯到战国时代 (1467—1573年)。当时群雄并起,纷纷构筑坚

日本古典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日本古典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日本古典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摘要: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古典建筑的保护和发展非常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具有传统和现代特征.古典建筑是为特定目的而建造起来的,它存在的本身就是其文化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古典建筑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变化会对他的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平衡持续性利用和文化意义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古典建筑;建筑保护;发展本文是通过对日本古典建筑保护方法的历史背景的阐述,然后从各个阶段的修缮事例,以及文献资料来研究日本保护古典建筑方法的特征和发展过程.一、日本古典建筑的传统保护修缮1.日本古典建筑的传统修缮保护形式日本的古建筑里面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但是,日本气候具有雨量大,湿度高的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木材的长期保存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长久暴露在外的木质构件,加剧了木材的腐朽和虫蛀带来的损坏。

因此,修缮保护尤为重要,这也是古典建筑得以有效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预在传统的修缮中一般是最小的,是为了减少开支都是尽可能的保留原始木料,如果只是一个大构件损坏,只需要更换腐坏的地方就行了。

若是小构件损坏,就可以更换整个构件。

另外,如果不能重复在原来的位置使用腐朽的构件,就会被重新加工并用到不同的地方。

所以腐朽构件的修缮和替换都是对其它结构在最小的干预下单独进行的,如果木构件已经全部损坏,就要对结构实施部分拆解,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重新增加加固构件。

日本大部分的木构建筑都是根据这种方法进行修缮和保存的,如果开始就使用高质量的木材,同时结构坚固,外在环境条件不恶劣,这样经过修缮木结构建筑是可以存留几百年的,同时还能保留一大部分的原始材料。

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古结构的建筑法隆寺西院伽兰建筑就是最好的证明。

法隆寺的五重塔已经历1300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14次大修缮,其中最重要的修缮是1010年,1283年和1604年,这几次的修缮在对它的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位于三重县的被森林所包围的伊势神宫,是日本道教的大型建筑群。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代的建筑遗迹至今仍为人所贵。

虽然现代建筑变化多端,但在日本仍有着许多人继承并传承日本传统建筑的技巧和艺术。

这些传统建筑为日本文化与艺术增添了份厚重的底蕴。

传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日本传统建筑历史追溯至公元前710年的飞鸟时代,始建于日本各地的神社和寺庙。

与传统建筑相伴的是一些独特的建筑文化,如瓦屋顶和用草屋上覆盖着厚厚的稻草屋面的较简单的建筑方式。

在日本的四季变化中,这种建筑方式也因应了不同的季节变化:夏季的房屋的屋顶可以打开,冬季的房屋则可以保持温暖。

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在于,这是一种为日本人民创造出的建筑美学和创作理念。

传统建筑由一系列独特的建筑元素和艺术特征组成,如:鬼瓦(特殊造型的瓦片)、护山壁(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的木材)、向拦(用于保持建筑结构的垂直梁柱)、彩色绘画和装饰等。

这些特色元素都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和民俗,展示了人们的美学和宗教价值观。

此外,作为一个美学系统,传统建筑的构造也包含许多传统的绘画和雕刻技巧,体现了日本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制作技术,证明了日本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日本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种独特的、凝聚着日本传统建筑知识和技术精华的美学表现。

传统建筑体现了日本建筑的漫长历史,也代表了日本人优秀的设计和制造技能。

日本传统建筑的优美外观,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着很高的声望。

因此,传统建筑成为了日本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所、著名的寺庙和神社等都是典型的日本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的现状现代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导致了传统建筑的减少和消失。

快速都市化和环境破坏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传统建筑的保存和维护工作。

虽然有一些措施来保护这种建筑风格,包括许多相关机构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个人的房屋升值和利益等问题,传统建筑的保存与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挑战。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方面,日本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受损和流失的风险。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危险。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都面临着拆迁和改建的命运。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传承日本文化遗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技艺渐渐失传。

茶道、日本园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由于缺乏传承人和接受者,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旅融合视域成为了保护和传承日本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

文旅融合视域,是指通过文化与旅游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双向互动、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视域下,保护和传承日本文化遗产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宣传和保护日本文化遗产。

日本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例如京都的古建筑、奈良的佛教文化、东京的现代化建筑等等。

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这些文化遗产,从而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还可以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而保障这些遗产的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传承和弘扬日本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原料,通过创意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形成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经济价值。

在传承和弘扬日本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现代感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从而为这些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

可以设计出具有日本传统元素的服装、饰品,推出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等等,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承和弘扬日本文化遗产。

在教育领域,可以加强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工作,从小学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接触并了解日本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茶道、日本园艺、日本传统乐器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为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摘要: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日本传统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抽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这些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文中介绍了黑川纪章的作品及其思想,阐述了他继承传统文化的四种方法。

由于他深入研究了日本传统文化,创造了富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建筑,所以他的探索值得我们当代中国建筑师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文化;继承;方法1 日本建筑文化众所周知,日本建筑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但在吸收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坚持着本民族的特质,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建筑文化。

日本传统建筑可分为神社建筑、皇家建筑、茶室建筑和庭园建筑。

神社建筑中的鸟居设于神路的入口,用来标志神社神域的门,以此来获得空间感。

它在形态和空间意向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牌坊之处,但它却不同于牌坊的建筑形式。

鸟居简化了牌坊的构件,只剩下了两颗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简朴之至。

伊势神宫是日本神社建筑的代表,它保持了材料和结构本身至纯的要素。

以木材和茅草等自然要素做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草葺屋顶,没有天花,屋檐、屋脊无起翘,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了一切违背纯粹性的装饰物,完整的体现了日本古代的建筑美:简洁、朴素、调和的自然性格。

即使是皇宫建筑,这种崇尚自然、简洁的特性也展现无遗。

它不似中国皇家建筑的奢华高大庄严,更多的是简素、轻巧、自然。

如日本皇家建筑桂离宫内的御幸门。

它是竹编的、不高的建筑,与之相连的是一道竹篱笆。

而园内建筑都矮小精巧,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人字型屋顶,白墙白格子门,摈弃了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

它既表现出了皇家的尊贵清雅又发扬了日本传统建筑简素的特质。

从这些建筑实例中可以看出日本建筑虽继承了中国建筑的技术,但在用材、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

它的简洁、质朴、自然的特点反映了日本人在审美、心理上的特质。

日本建筑也受到本土宗教原始神道教的影响,它以“现实本位”和“自然本位”为根本思想,并由这种思想孕育出了本土原初的色彩观和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色、简素的色”的色彩观和“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观,以及“以诚为本”的思想,成为日本文化的萌芽,并逐渐形成了以“真实”为基础的“物哀”的审美精神。

京都日本传统文化的保护者

京都日本传统文化的保护者

京都日本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京都,作为日本的古都,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其历史悠久的建筑、传统工艺和仪式活动吸引着日本和全世界的游客。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冲击,京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为了保护京都的传统文化,许多组织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京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首先,京都的政府机构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京都府和京都市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护古建筑和传统工艺品。

他们在规划和建设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保新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风格与古老的京都风貌相融合。

政府还对于传统工艺进行资助和扶持,以鼓励手工艺人继续他们的传统工艺技艺。

这些政府举措在保护京都的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京都的非营利组织和文化保护机构也是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力量。

例如,京都国立博物馆致力于收藏、研究和展示京都的传统艺术品和文物。

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国内外游客们世界各地的珍贵文化遗产,同时也组织活动和讲座,促进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

此外,一些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团体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普及,他们开设工作坊和培训班,教授技艺并帮助艺人们与市场对接,以帮助这些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同时,京都的居民和商家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参与者。

居民们积极参与传统节日和仪式,如京都的名闻遐迩的祇园祭、河原町灯节等,这些活动代表了京都独特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许多京都的商家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商业上支持着传统工艺的生产和销售,还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展示京都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商品包装和广告中融入传统元素。

然而,尽管有许多人和机构致力于保护京都的传统文化,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现代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年轻一代对于京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缺乏兴趣。

传统工艺的传承也面临老龄化和人才断层的问题。

其次,旅游业的商业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构成了威胁。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商家铺张浪费、模糊传统与商业之间的边界,将传统文化变成了商品。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文旅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文旅融合使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随着游客的增加,政府和民间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这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有助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挑战文旅融合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过度开发、商业化等问题。

一些文化遗产可能因为过度开发而失去原有的风貌和内涵,甚至受到破坏。

商业化也可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日本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及其保护1. 日本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日本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建筑、传统工艺、古老传统等多个领域。

京都的古建筑、和服、茶道、日本园林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遗产。

2. 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日本的非营利性文化保护组织也开展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针对古建筑的维护保护、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培训等都是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重点。

三、文旅融合中的文化遗产传承1. 传统工艺的传承文旅融合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旅游体验、手工课程等形式,游客们可以亲身感受并学习到日本的传统工艺,这对于传承工艺非常有益。

2. 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些古老的建筑也可以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一些古老的庭园、庙宇等,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工作。

四、日本文化遗产的传统与现代融合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日本文化遗产的传承并非止于传统,还包括了对现代的传承。

一些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更新和发展,如和服的现代设计、工艺品的现代应用等。

2.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文旅融合中,在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

一些古老的传统技艺可能通过现代的展示形式,如数字化展览、VR体验等,使得传统与现代更加融合。

五、结语文旅融合为日本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暄,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
史系,1991-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现代日本研究班,现为北京市社科院外国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日关系与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工作。

平均1500人就拥有一座神社。

而且,日本战后社会发生了巨变,唯独神社建筑,与战前没有什么两样。

神社的布局与环境同样体现出日本人所追求的恬淡与清幽的审美趣味。

神社总体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古朴自然,毫无华丽可言。

周围多有围墙环绕,内有不少古杉,茂林修竹,林荫参天。

在都市,神社就是高楼大厦、立交道路、民宅民居中的一片绿荫。

日本神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形似“开”字的“鸟居”(即牌坊,一般是用木料或石料搭建的),这已成为神社的标志。

在日本地图上,往往就是画一个鸟居的形状来代表神社。

鸟居以外是凡人世俗,鸟居里面则是神圣境地。

进入神社庭院,人们会看到一个或多个石制水槽,槽上横放着几把竹木做的长柄杓。

香客在进香祭拜之前可在此漱口洗手,然后再以洁净之身入内敬神。

神社内最大的建筑是本殿,是神祗的安奉处,对游客一般不开放。

本殿前面是相当宽敞的拜殿,是信奉者拜神和献祭的地方。

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的某些特殊日子,都要到神社去参拜祈福。

婴儿出生要在神社举行保佑平安顺利成长的仪式,三岁、五岁、七岁及每年的男孩节、女孩节,大人要带孩子到神社去参拜。

青年男女订婚、结婚也要到神社参拜或在神前举行婚礼,以求神灵保佑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开车的人要到神社去求取行车安全的护身符。

面临高考的学生也要到这里祈求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传统文化的场所。

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典活动,已是东京市民过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

3、寺庙建筑特色与市民生活 与森严肃穆的神社相比,作为佛教建筑的寺院则要轻松许多。

日本的寺院与中国的寺庙大同小异,也是由塔、佛殿、讲堂、钟楼、藏经楼、僧房、山门等组成。

不过相对中国庙宇建筑多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日本的寺院多用素色原木,显得庄严肃穆。

这也是日本自然观的一个体现。

虽说日本寺院建筑最早受中国唐代建筑的影响,但在其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如在造型风格上,寺院屋顶向上的弯度较小,屋檐更深。

另外,塔的平面呈方形、有檐,多为五层,故称五重塔。

塔身向上逐层递收,塔檐挑出很远,其造型风格比中国木塔显得更为轻盈飘洒。

这是从日本环境出发,使建筑更具抗震抗台风能力的一种独特设计。

寺院的室内建筑也带有自身特点,参观者进门脱鞋,出门找鞋,在任何日本寺院都如此。

东京都内的庙宇不少,但最著名的就是浅草寺。

就年代而言,它是东京正式盖建的第一庙宇;就参拜人数而言,更是以每年超过2000万人次,稳居东京各大小庙宇之首。

浅草寺自公元628年因一尊从水中捞起的金观音像建庙以来,经历了千百年信徒的虔诚奉献,已从过去的小庙变成一座雄踞浅草黄金地段的巍峨宝刹。

其前门是大名鼎鼎的雷门,门上有四宝,左有雷神,右有风神,中央悬挂一个大红灯笼,门后挂着一只大草鞋。

在日本,说起浅草寺雷门上的红灯笼,可谓无人不知。

这是一个直径达4米、重600公斤的巨型红灯笼,灯笼上面赫然写着“雷门”两个大字,它已成为浅草寺的象征,甚至是东京的标志。

通过雷门,紧接着是一段近300米长的“仲见世商业街”。

这是一段石板路,是进宝藏门参拜观音的必经之路。

路两旁朱红色的小店铺一间紧挨一间,出售的商品多是具有江户时代特色的土特产品和纪念品。

观光者多愿在此逛逛看看,买些日式情调的民俗饰物作为纪念。

这是一条为无数文人称道的、充满浓厚质朴庶民生活情调的小路。

“仲见世商业街”的尽头矗立着宝藏门,据说因门的上方藏有宝藏,故此得名。

此外,与其相对的大堂正殿(又叫观音堂)里,据说藏有当年从隅田川中捞上的黄金观音像,其真假无从知晓。

因为这尊宝像从建寺以来,从未有过公开展示的记载。

不过殿前的大香炉,却是整日香烟缭绕,顶礼膜拜者终日不绝。

在浅草寺的西南角耸立着五重塔,1974年重建,高53米,是日本第二高塔。

入夜,塔身灯火通宵不熄,为美丽的浅草寺增色不少。

浅草寺里还修建有一座神社—浅草神社。

它是为供奉从水中捞到金观音的渔夫桧前兄弟和为此出家的村长土师真中而建的。

据说这三人后来都修成了正果,称为三社,浅草神社每年5月中旬举办的三社祭,就是为了纪念这三位圣者。

届时,人们抬着三台大“神舆”(供神位的轿子)游行,大街小巷拥满了前
来观看的人群,热闹非凡。

在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会中,浅草寺已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而是市民精神寄托与信仰的中心,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场所。

二、古建筑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日本,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所采取的方法是不求原汁原味,但求神韵与风格的统
一。

这一理念的形成与日本的建筑特点和自然环境相关。

日本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柱子是扎在地下的,其根部很容易腐烂,加之多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日本的建筑很难长久保存。

由此形成了它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有价值的传统建筑物拆除并按原样重新翻建的习
惯。

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日本人有其独特的看法。

那就是对一个城市古都风貌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建筑风格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而不仅仅是对古老破旧的古建筑的维护。

他们认为古建筑的价值在于它特有的建筑风格,而不是原汁原味的材质。

当一座建筑破旧得已无法修复时,干脆将它拆除,再按原样重建,保持其古老的建筑风格,总比原建筑破旧坍塌,一切都不存在要好。

正因如此,东京的古迹多非原物,但人们对此也并不很在意。

在古建筑很少的情况下,由于保留了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建筑风格,所以东京在现代化进程
中,其传统神韵得以保留。

另外,东京对古都风貌的保护还在于很好地保留了古老建筑的原有功能与活力。

这是它至今仍然保有历史传统神韵的关键所在。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要想使之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就要使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即使并非原造,也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古董单纯地保护起来,仅供参观游览,随着古建筑的年久失修,不仅其本身将倒塌,它蕴藏的深厚文化传统也将荡然无存。

在东京,传统的狭窄商业街、住宅与大量的神社寺庙的保护,固然是保持传统风貌的重要条件,但也只是些外在条件。

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则是通过人为的文化行动来体现,如作为千年古刹的浅草寺,今日的传统祭祀活动与几百年前并无两样。

正是由于这些带有浓郁民俗风情的活动,才使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东京仍然不失古老的传统风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