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诗歌朗诵和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

2.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每一个句子,特别是其中的意象和比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者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受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石灰吟》的意象和比喻,正确地朗诵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相关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

3. 诗歌解析:逐句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6.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者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受文。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板书设计1. 《石灰吟》2. 作者:XXX3. 诗歌主题:XXX4.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比喻5. 朗诵指导: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6. 小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感受7. 写作活动: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感受文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石灰吟》,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于谦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创作《石灰吟》的历史背景。

2.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等方面进行赏析。

4. 诗歌拓展:对比其他咏物诗,探讨《石灰吟》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作者于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句,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音韵、意境、哲理等方面进行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撰写诗歌鉴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于谦、历史背景2. 诗歌解析: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技巧3. 诗歌鉴赏: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4. 诗歌拓展:咏物诗对比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2. 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诗歌鉴赏短文,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其他咏物诗,与《石灰吟》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作者故事、解析诗歌内容、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石灰吟》的知识点,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石灰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全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诗人高洁的理想。

诗的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还要把洁白干净留在人世间,充分表达了一个终生坚守高洁情操的人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2.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4.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押韵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结合诗意,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石灰吟》的诗意,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石灰吟》,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和演绎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和品味诗歌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情感、有思考、有审美、有文化的人。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文、参考资料、课堂布置等。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石灰吟》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整个故事和情感。

学生应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以及了解诗歌形式和韵律。

2.教师为学生阐述《石灰吟》大意,解释生词、生物、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和启发性指导。

课堂探究1.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演绎,演绎形式可以是朗读、唱歌、舞蹈、语音、音乐等。

同时,要求学生注意韵律、速度、语调、情感等方面。

2.学生成为分角色读课文,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调、表情、动作等,再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短暂演练,最后进行表演。

知识拓展1.带领学生了解《石灰吟》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让学生进一步增长知识,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充满渴望。

2.让学生自由绘制关于《石灰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育教育。

总结回顾1.教师邀请几个学生上前进行说演讲述,让学生以自己的话表达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感悟和收获。

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进行更好的表述和思考。

2.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寻找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也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表现点赞和加油。

作业布置为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石灰吟》的练习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亮点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渊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多种演绎形式,培养学生的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合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教案与第1篇】《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课前预习:1.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2.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作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疏言:理解诗歌的意思1.导入解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例:生当作人杰----(2)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诗题。

(强调“吟”不要多加一点)(3)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

什么颜色?(4)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干净、纯洁、清白)(5)再看这个“吟”,什么意思?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赞颂)(6)我们有没有接触过带有“吟”的古诗?古诗题目中有“吟”字的?(7)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导入: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自学这首诗。

(出示)自学目标: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句,理解“锤、击、若等闲、粉骨碎身、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①展示课文朗读(师注意评价)师精讲七言诗的停顿、节奏。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石灰吟》是部编本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让学生明白本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请同学们齐声背诵这首诗。

2、同学们猜猜看老师准备用洁白的粉笔写哪几个字呢?板书:石灰吟3、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吗?【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

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忠肃。

】4、质疑:那么这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让我们跟随诗人于谦一起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两遍之后停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在刚才读古诗时有没有字的读音或是难读的句子需要提醒大家的。

①师:教学本课生字“焚”和“烧”对比。

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②“粉骨碎身”容易读成“粉身碎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让学生明白本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
作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

【板书:石灰吟明·于谦】
2、本诗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有谁了解他呢?【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

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忠肃。


3、知道“石灰”是什么吗?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洁白的石灰。

】(通过课件“石灰的自白”认识石灰)
4、质疑:那么这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让我们跟随诗人于谦一起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两遍之后停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在刚才读古诗时有没有字的读音或是难读句子需要提醒大家的。

(①师教学本课生字“焚”和“烧”对比。

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
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
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
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
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②“粉骨碎身”容易
读成“粉身碎骨”③“锤”字的笔画比较多,
意思是用铁锤砸。

④“锤”和“击”用“千……
万……”连接,请生说有关“千……万……”
的词语。


(②理解诗中其他词语意思
(2)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刚才所提醒的地方。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还要读出诗的节奏。

3、师范读,请学生划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请生朗读古诗集体读古诗。

【过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三、精读古诗
1、(第一、二句诗)从这两句话中,你想象到一幅怎
样的画面?
(………………)
(1)石灰石是经过(千锤万击)才被运出山的。

(锤:敲打,击:撞击,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
灰非常的艰难)
(2)开采出来的石灰又被运到石灰窑里经受——生: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3)请生翻译一、二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2、(第三句诗)请生自读,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面对着“粉骨碎身”石灰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它害怕什么?
生:失去清白。

(第四句诗: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同学们看,石灰石先是“千锤万击”才从大山中开采出来,接着又经受了“烈火焚烧”,最后变的“粉身碎骨”,可是这些它都不害怕,它害怕(失去清白),所以它“要留清白在人间。


3、(整首诗)请生翻译本首古诗。

4、(一读)同学们,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时代写的,少年时代,正是一个人开始思考人生价值的时代呀,当他看到石灰的生产过程时,深有感触,就写下了这首诗。

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到了十一、二岁的年纪了,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二读)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

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
(指名学生读诗)
(三读)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

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
(全班同学齐读)
师: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这首诗学到这里,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都隐隐藏着作者于
谦自己的身影,于谦也正是借石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托物言志
四、布置作业
1.做巩固练习
2.背诵《石灰吟》,理解《石灰吟》的意思
五、师小结。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思想感情,首先介绍了诗人于谦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在传授了一些咏物诗的知识,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整首诗明白易通,所以没有繁琐地分析,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石灰的样子以及烧石灰的过程。

主要是反复诵读,积累内化,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意境和感情,并直到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教学时,我安排以下环节:1、读诗,认识石
灰。

2、运用想象画面的形式,让学生两句两句进行理解,当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后,我问:从刚才所画的关键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有说“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体会到了石灰的‘韧性’、‘坚强’。

”有说“从‘粉骨碎身’、‘要留清白’,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

”3、通过三次讲述于谦读诗的不同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三次读古诗,最后引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