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杆形成的原因(成稿)
玉米空秆的原因分析

玉米空秆的原因分析这几年,玉米发生空秆的情况比较多,根据我们的田间调查分析,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天气因素:(1)前期雨水好,后期天气干旱。
尤其是幼苗期,苗情长势好,苗壮的品种在前期雨水条件好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叶片大、宽而薄,这种叶片保水能力不强,后期如果遇到严重干旱,就会表现失水现象严重而使苗成为弱苗,致使雄穗和雌穗出现的时间间隔过大,造成花期不遇,而出现空秆。
(2)花期过分干旱。
由于过分干旱而造成花丝的黏度不够,花粉落到花丝上后,不是粘不住,就是粘的很少,而造成受粉不良。
(3)无风。
在授粉期间,因无风而使花粉囊中的花粉无法倒落出来,无法进行授粉。
(4)灌浆期风力过大,造成玉米根部撅起而形成倒伏,使玉米体内营养向受伤部位转移,孕穗后的玉米产生小穗或无穗。
2.虫害:(1)玉米螟。
在玉米拔节前发生玉米螟并被玉米螟钻蛀过的玉米,在拔节后植株表现为紫秆,通常玉米的雌穗发育不良或不发育,造成空秆。
(2)蚜虫:蚜虫也叫腻虫,在玉米的开花期,因蚜虫的分泌物将玉米的雄穗花器或雌穗的花丝粘住,使花粉无法散落出来或无法落在花丝上而无法受粉。
3.除草剂药害:(1)2,4--D丁酯药害。
为防治阔叶杂草,很多农户在玉米苗后采用2,4—D丁酯进行灭草,玉米苗后使用2,4—D丁酯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玉米的3~5叶期,农户在使用时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就极易造成药害,有些农户为了确保除草效果,还会随意加大2,4—D 丁酯的使用量,这往往又加大了药害的程度。
对2,4—D丁酯反应比较敏感的品种苗后应当禁止使用2,4—D丁酯,否则空秆就在所难免啦。
(2)烟嘧磺隆药害:烟嘧磺隆是玉米苗后常用的除草剂,在正常情况下对玉米是安全的。
但有些农户错误地认为烟嘧磺隆在玉米上不论使用多大剂量都不会对玉米造成伤害,在使用时为了确保除草效果而过分加大烟嘧磺隆的使用量,玉米棒偏脸或空棒也就时有发生了。
4、病害:玉米丝黑穗病。
丝黑穗病又叫乌米,病害发生时往往直接损害玉米的雄蕊和雌蕊,造成空秆。
玉米空杆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玉米空杆?

玉米空杆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玉米空杆?玉米空杆,就是玉米不结穗,或者结穗,但没有玉米粒(或玉米粒很少),有些地方称为“公玉米”。
本文谈谈玉米空杆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预防玉米空杆等问题。
一、玉米空杆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玉米空杆的原因有很多,先天性和后天性都有,先天性就是种子原因了。
如果购买的玉米种子不合格,或者是假种子,要及时找销售商索赔,并报告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造假售假责任。
这种情况一旦发现后,没办法防治,只能索赔后及时毁种,种植其他作物。
二、后天性的玉米空杆原因1、营养不良玉米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足,就会导致光合面积较小,有机物质积累少,从而使雌穗发育不良导致空棵率增高。
2、高温干旱在玉米雌穗分化的关键时期遇到早或高温,也会导致雌穗分化停滞或异常,后期无果穗、不抽丝的畸形穗出现。
大喇叭口期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最大的时期,此时如果水分不足,花丝就会很容易枯萎。
3、病虫侵害田间的玉米螟发生严重时,会蛀折茎秆、啃食花丝。
另外,叶斑病、瘤黑粉病侵害,都会导致玉米空棵不长穗。
因此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喷洒杀毒除虫药剂。
4、雨水过大玉米在抽雄散粉期如果遇到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天气,会因为授粉不良而导致空秆,出现不长穗的情况。
三、怎样预防玉米空杆1、要选用品质优越玉米杂交种要选用丰产潜力大、双穗率高、空秆率低、抗性强的品种。
按种子大小分级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促使出苗整齐一致,防止大小苗。
2、合理密植最重要按照说明,每亩多少株,要有控制。
在出苗后,对于过密的地方,进行间苗,苗稀的地方,进行补苗。
3、病虫害的防治要到位从播种前的拌种开始,一直在后期,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具体的某个虫害以及某个病害,用什么药剂,一定要科学选择。
4、水肥管理要跟上在水分上面,地里的墒情不可过于干旱,比如用手在地上挖几下,还没看到有湿土,就是干旱了,而肥料上面,底肥用一袋复合肥就行,大喇叭口期追施一次尿素,后期在喷打一两次全营养的叶面肥,正常情况下,这一季的肥料就够了。
玉米形成空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形成空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一、玉米空秆形成的原因
1、营养失调。
在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光合面积较小,有机物积累少,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提高。
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质向雌穗上分配的少,从而形成空秆。
2、水肥不足。
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肥、水、如果肥、水供应不足,植株生长矮小细弱,叶片发黄,果穗发育受阻,就有可能形成空秆。
3、高温干旱、遇雨。
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雌、雄花期相遇不好,花粉和花丝的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不能正常结穗;如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形成空秆。
4、密度过大。
植株过密,田内通风透光不良,植株光合作用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果穗形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给,使果穗发育受阻形成空秆。
5、病虫危害。
有些病虫如玉米螟、黑粉病等,也会造成空秆。
因为病虫的活动或阻碍养分运输,或是大量的养分被病菌夺走,从而影响植株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
玉米空秆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玉米空秆怎么办

玉米空秆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玉米空秆怎么办玉米空秆又叫“空身”,俗称“公玉米”,是指有秆无穗或有穗无粒的植株,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
今天我们谈谈玉米空秆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那么,玉米空秆怎么办呢?一、因地制宜选用玉米杂交良种如果玉米种子内在因素有问题,在播种以后,就无法防止空秆,势必造成损失。
所以,一定要把好选种关。
最好选用多穗或双穗品种,由于它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使空秆减少。
有些品种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出现花粉败育、雌雄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空秆。
此外,提高种子纯度有助于降低空秆。
目前,适合各地种植的玉米杂交良种很多,应良中选优,到信誉好的种子部门购买,不能贪图便宜,购买劣质种甚至假种。
二、适时间苗,选留壮苗匀苗结合间苗剔除弱小苗,玉米田间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
在3叶期前开始间苗,间苗3-4次,拔节前定苗,适当晚定苗,定苗时不仅去病弱残苗和自交苗,也要拔除长势过旺的个体。
对田间缺苗处,不宜采用补栽、移栽的方法求苗全,可采用一窝留双株。
三、合理密植玉米种植密度,应因地、因肥、因种而定,以品种类型和地力及水肥管理水平确定留苗密度,不可过稀,也不可过密。
要保证玉米植株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玉米棒三叶对光照的要求。
一般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可适当稀植,每亩控制在3000株以内。
中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每亩控制在4000株以内。
早熟品种可比中熟品种的密度再大一些。
地力较差的地块,水肥跟不上的可稀植,土壤肥力较高的,密度可适当大些。
种植方式最好采用宽窄行,适当增大行距,缩小株距,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降低空秆率。
四、增施肥料玉米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空秆率,其施肥原则是:当叶龄指数达30%前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
玉米空秆、秃顶防治措施

玉米空秆、秃顶防治措施1、出现空秆、秃顶的主要原因1.1播种过深、种植过密种子播种过深,致使养分消耗过度,形成弱苗,而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生长势强弱的不同,导致弱株为了争光,只顾向上长而发育不好,形成空秆。
1.2花期不遇、授粉不良玉米开花期如果遇到阴雨连绵或干旱高温等恶劣条件,则严重影响授粉,形成秃顶,影响产量。
1.3种子质量差、品种不优质量差的瘦秕种子,出苗后胚内养分不足,生长势弱,导致黄叶苗的出现,极有可能引起植株空秆、秃顶,而品种不优、抗逆性差的种子会导致僵叶苗的出现,严重时会导致空秆、秃顶甚至植株死亡。
1.4土壤缺磷缺磷时,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呈紫色,一般在3叶期后出现,4-5叶期表现最为明显,严重时叶绿变褐枯死,茎细叶小,生长缓慢,造成玉米空秆、秃顶的出现。
1.5土壤缺锌缺锌一般出现在幼苗4-5叶时,新生叶脉间失绿,适当多施或少施。
呈淡黄或白色,尤以叶基部2/3处最明显,成为“白色苗”,造成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生长发育畸形,导致空秆、秃顶的出现。
1.6中后期缺水玉米生长期间至少需要250毫米以上的降水,尤其在抽穗至开花期间需水较多,此期若缺水较多,会影响花粉生活力及正常受精,造成花期不遇,致使空秆、秃顶出现。
2、具体防治措施2.1合理选种要选择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籽粒饱满、生活力强的包衣种子,而且要在播前进行晾晒以及拌种等方法处理。
2.2施足底肥,增施磷锌肥要尽可能1次施足农家肥、氮肥、磷肥及锌肥。
对于肥力中等田,每亩应施入优质农家肥500千克以上、尿素5-8千克、过磷酸钙50-75千克、硫酸锌1-1.50千克,肥力较差或肥力较好田应在此基础上适当多施或少施。
2.3把握种植深度,合理密植要尽量使播种深度保持在5厘米左右。
对于地力中等田,每亩应留苗在4000株左右,肥力较差田应适当减少株数,肥力较好田应适当增加密度,覆膜种植,同时,行、株距要适宜,以避免因肥、水、光不均而出现弱苗。
2.4抽雄扬花期,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连续阴雨或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要进行多次人工辅助授粉,增强受精结实率,减少秃顶。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近两年来,为促进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我区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但单产较低。
据调查,影响我区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玉米空杆率高达15%~20%,严重的达到30%以上,现根据大面积玉米生产的调查,将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玉米空秆的形成原因1.1土壤墒情差。
播深不一致造成出苗不齐、不匀,大苗欺小苗,小苗易形成空秆。
据调查,小苗有30%的植株将形成空秆。
1.2间、定苗时间晚苗间争肥、争水矛盾突出,高脚苗、小老苗易形成空秆。
1.3密度过大植株间遮荫重、光照弱、影响光合作用,使同化物减少,雌穗发育不良。
1.4肥水应用不合理同一密度,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秆率高,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施单一肥比施配方肥的空秆率高,施用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料的空秆率高。
遇旱不及时浇水,特别是大喇叭口期遇“卡脖子旱”,造成抽雄提前和吐丝延迟,不能完成授粉授精而出现空秆。
1.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玉米的黑粉病、玉米矮缩病毒病以及玉米螟、蚜虫危害都能形成空秆,在生产上要及时进行防治。
1.6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较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将大量的养分吸收到顶端,致使雌穗因营养不足导致发育不良。
1.7阴雨天气过多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遇阴雨连绵和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了授粉能力,使雌穗花丝不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
2防止措施2.1精细整地。
力争一播全苗精细整地,足墒下种,并适当增加播种量,每穴以3~4粒为宜,同时播深、覆土要一致。
力争一次播种苗齐、苗全。
2.2增加间苗次数。
及时定苗玉米进行2~3次间、定苗,能有效地提高群体整齐度。
一般在3叶期间苗,5叶期及时定苗。
2.3合理密植一般品种留苗密度为2800~4000株/667m2,种植形式为行距70cm,株距27cm;竖叶紧凑型品种留苗密度5000株/667m2,行距80cm,株距17cm。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常发生不结果穗或虽结果穗,但结粒很少或不结粒。
被人们称之为“枪环儿”,叫空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空秆的原因:
1、先天性不育空秆。
也称“公玉米”。
主要是种子内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失调,以及体内输导组织障碍,导致茎秆养分输送不到果穗,使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而停滞等。
这种现象在播后无法防治。
2、不稳定性空秆。
植株上虽有幼穗雏型,但不抽花丝,不结籽粒。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①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②营养物质供应不足;③拔节和果穗分化期干旱或雨水过多;④品种质量差;
⑤病虫危害。
玉米空秆的防治措施:
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满足玉米三叶期对光照的要求。
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选用优良的杂交品种,播前精选种子进行晒种使幼苗整齐健壮。
在玉米生育期内,及时间苗、定苗,选留壮苗。
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草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开花期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使花丝早吐,增加授粉的机会。
施肥应氮、磷、钾配合,适当使用微肥。
每667平方米可施用硫酸锌0.5公斤—1公斤;土壤肥力低的地块,要重施追肥,但要注意前重后轻,防止贪青晚熟。
苗期要控制浇水,拔节后适时适量灌水,保证幼穗分化期的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促进幼穗分化和缩短抽雄吐丝的间隔时间,增加授粉机会。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就介绍到这里,植株生长发育进人雌穗座胎和抽雄前5—7天,要分别追施幼穗分化肥和攻穗肥各1次,以养好胎穗,促穗伸长鼓粒。
玉米空杆的原因分析

Z i x u n t a i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高低。
一、发病原因1.品种因素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一些纯净度差、未经品种适应性试验的玉米单交种直接进入大田生产,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生育期延长,玉米幼苗生长不整齐,出现大小苗分化,小苗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果穗,造成空杆。
此外,品种的自身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从目前调查看,生育期长的稀植品种空秆率高,密植品种影响小些。
2.天气因素2.1高温天气: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较长时间处于萎蔫状态,玉米生长缓慢或停滞,不能正常孕穗,容易雌雄不协调,出现空杆;如果花期出现高温天气,花粉晒死,不能正常受粉,造成有穗无粒,也易空杆。
2.2低温寡照天气:有些玉米品种对温光反应敏感,授粉之后,由于光照不足,不能正常发育,鼓粒,容易空杆。
2.3连雨天气:如果遇到连雨天,花期的时候,玉米不能正常开花,也不能正常授粉;如果受完粉赶上连雨天,光照不足,发育不良,这些都是产生玉米空杆的原因。
2.4光照强度不足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有重要作用。
光对植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指光对植物形态生成的作用,就植物生长过程本身而言,它并不需要光。
只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植物在暗处也能生长。
但是,在暗处生长的植物,形态是不正常的。
如:在无光下生长出来的植物是黄化苗。
间接影响主要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这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植物叶片每固定1mol(摩尔)的CO2,大约需要468.6kJ (千焦耳)的光能,因此光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来影响植物的生长。
正因为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如此巨大,因此如果能够控制光照强度与时间,就能控制作物的生长,使作物得到我们所期望的收成。
所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果密度过大,就会阻碍通风透光,导致光照强度不足,从而严重降低植株的光合生产率,使养分供应受阻,影响雌穗的分化发育,穗重降低,空杆率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空杆形成的原因
近几年来,不少农民反映玉米大田空杆现象比较严重,根据实践,总结玉米空杆形成的原因如下:
1、施肥不足或氮、磷、钾比例失调;玉米吸肥力强,需肥量大,若土地瘠薄而肥料不充足,就会增加空杆率如氮肥供应不足,则造成叶绿素形成少,光合作用减弱,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减少,特别是玉米大喇叭口期是果穗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追肥不足或不及时,则使果穗发育缓慢。
延长雌穗抽出的时间,导致花丝抽出过晚,难以得到正常的授粉,重则雌穗中途停止发育,不能抽出花丝和形成有效果穗,造成空杆和秃顶过长等现象。
氮、磷、钾比例失调也会导致玉米棒秃顶、空杆,据测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吸收氮素2-4公斤,五氧化二磷0.7~1.5公斤,氧化钾1.5~4.0公斤;三要素的比近似3:1:3。
如氮素供应充足而缺磷或钾,则造成植株叶色浓绿、茎叶繁茂、体内糖代谢受阻,叶及茎杆内的糖分增加、转运给雌穗的糖相应减少,使得雌穗因营养不足而不能发育成果穗或者果穗顶都吐丝缓慢,大田植株粉源得不到授粉,造成玉米棒秃顶,空杆现象。
此外,缺硼、锌会使玉米植株花器发育受阻,不能正常受精,导致植株生长萎缩,输导系统失调,最终形成空杆。
2、高温干旱、水分供应不合理。
玉米生育期如遇干旱,特别是拔节到抽穗期过分干旱会使玉米提前抽出雄穗,而雌穗花期延迟或者雌穗不能正常抽出,影响正常授粉,造成空杆或秃顶;相反如果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湿度大于田间持水量80%以上)根系发育受阻,呼吸,吸收和合成功能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不利于成穗,容易造成空杆。
实践证明:7月下旬-8月中旬雨量之和大于200毫米或8月上旬的雨量大于100毫米,就会影响玉米的正常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秃顶和空杆。
2005年的天气很不正常,例如:驻马店平舆县7月份的降雨量达514.4毫米,比常年降雨量174.7毫米多339.7毫米,8月1—23日平舆县的降雨量268.7毫米,比常年多122.9毫米。
3、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
玉米是喜温作物,如密度过大,则因间隐蔽,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减少,雌穗分化发育所需养料得不到供应,或者养料倒流叶片导致植株瘦弱而出现空杆。
另外,植株间的互相遮蔽会引起雌穗花丝发育
不良,不能很好授粉,出现空杆、秃顶现象。
4、病虫危害。
玉米病虫害特别是大(小)斑病,黑粉病,玉米螟等,咬坏玉米雌穗组织,消耗植株体内的养分,阻碍茎叶养分向雌穗输送,影响穗的发育形成。
高温高湿是农作物病虫害发作的高发期,玉米果穗形成的时候,也往往是高温高湿的天气,2003年的多雨造成玉米秃尖,空杆,减产达30%以上。
5、弱晚苗。
有些地块的玉米长势不均匀,出现弱苗、晚苗、病苗。
导致营养不良或者遮蔽而出现空杆。
6、低温、寡照。
低温影响了雌穗的分化,光照不足,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不协调,也会造成大量的空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