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第2课时)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一、复习导入,引入情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读题),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游览黄山,去欣赏那久负盛名的-------黄山奇松(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齐答),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那这“四绝”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指名答)3、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指题),正如文中所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出示齐读)4、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出示齐读)。
那么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儿?(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这个问题一起来继续探讨!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奇松。
1、要想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首先必须走进奇松,好好认识一下黄山奇松。
那么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课件出示句子)谁来读?(指名读)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读朗读课文第2 自然段,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画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
3、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4、文中是如何描写迎客松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
陪客松呢?谁来读?送客松呢?(评价:三位同学读得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得更棒!)5、那么在这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松呢?从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①谁来读?这里的“乃至”可以换成什么词?②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所以,迎客松也变成了安徽省的旅游标志了。
过渡:作者为什么对迎客松评价得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奇在何处?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句子)边读边想,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特?迎客松1、遒劲①“遒劲”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给“遒劲”换个词?②我们比比看,用哪个词语更好呢?为什么?③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读出非常有力的样子。
16 《黄山奇松》课件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第2自然段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
黄山四绝
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为什 黄山“ 在哪儿? 么?黄山“奇”在哪儿?
迎客松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 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 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 迎宾客的到来。
处处都有 玉屏楼:迎客松 郁郁苍苍,树干斜伸,如同 好客的主人;陪客松 屹立山顶,如同巨人; 送客松 树干盘曲,如同天然盆景 千姿百态: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 状如、形似
祖国河山美吗? 要爱护大自然。
陪客松
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 陪同有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
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 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 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 不舍地告别。
千姿百态 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 状如,形似
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好的观松处, 是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 “玉屏 楼” ,今天我们就来到玉屏楼前,一睹黄山奇松的风 彩。 2、齐读课题 :16 黄山奇松 自学课文, 让学生有 充分的时 间去读书,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学第二自然段。
(1)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奇松?它们各自有什 去思考,调 么特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课文第二节。 动了学生 (2) (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课文第二节,想一 自 主 学 习 想: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 的积极性, 点?划出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培养了学 (3)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有的同学已经想 生 不 动 笔 好了,等会儿告诉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墨 不 读 书 (点击课件,展示要求) :三大名松,你最喜欢哪一 的习惯,同 棵?说一说你喜欢它什么?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 时 让 学 生 如何?友情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1、加上自 选 择 自 己 己的想象语言复述,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3、用表 喜 欢 的 方 演方式。可以同桌讨论、交流。 2、 、汇报: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 (相机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式学习。另 外,同桌讨 论,又培养 了学生合 作学习的
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 千姿百态 (神奇 秀美)
1、三大名松是黄山奇松的杰出代表。黄山上除 在 领 悟 黄 了三大名松之外, 还有许许多多的黄山奇松, 它们的 山 松 树 的 姿态也很美。你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出示黄山奇 神 奇 与 秀 松图片) 美之后,让 2、说说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姿态的奇松?这么多 学 生 可 尽 种姿态, 用一个词来概括, 那就是 (板书: 千姿百态) 情 抒 发 自 3、指导朗读第三节,感受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 己 对 黄 山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黄山的基本情况和黄山的奇石。
今天我们将继续了解黄山的另外一个奇迹——奇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第一节课中看过黄山的哪些奇石?哪个最令你印象深刻?好的,现在让我们来一起探索黄山奇松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1. 黄山奇松的类型黄山奇松有很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颠倒松:颠倒松是指其生长的位置倒置的松树,它树冠的朝上和树根的朝下与常见的松树恰好相反,颠倒松的枝条向上翻卷,似乎在向天空握手,极具观赏价值。
•群松:群松,就是松树长成群落的一种植物景观。
黄山东南山区群松多为最多,在黄山风景区内,横断面直径约一米以上的有十多株,被誉为“小松林”,是黄山的一道奇妙的风景线。
2. 黄山奇松的特点•黄山奇松不怕风霜雨雪,重量轻,枝柔叶嫩,方便吸取营养,容易生长;•黄山奇松的形态多变:有的风姿绰约、婀娜多姿,有的亭亭玉立、筋石森严,有的摇曳多姿、柔媚妩媚,有的古朴、深沉、豁然开朗。
•黄山奇松大都生长在黄山高山上,森林里的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土质松软湿润,这些天然优势造就了黄山奇松的非凡品质。
三、案例学习1. 案例背景小明和他的父母一家人来到了黄山,一家人在景区内散步的时候看到了一棵特别的松树,于是想了解一下这是什么样的松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2. 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棵松树为什么这么特别?让同学们自由发挥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
3.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想到的想法来解析这棵松树的奥秘。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同学们在景区内多发现奇妙的松树,并记录下来。
4. 案例解析让学生们看一下下面的张图片:!这就是黄山风景区中最著名的颠倒松——迎客松。
据说,迎客松最早是明朝的名将赵汝愚植栽。
由于松木生命力顽强,也许正因为这棵松树倒了过来反而使树干和树顶部生长出了许多新枝,逐渐长得又高又大,成为了黄山著名景观。
那么,这棵松树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经过同学们的探究和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得出结论:颠倒松是黄山石灰岩地质条件与雨季漫长的生态环境促成的,黄山海拔较高,天气变化频繁、温度降低、风力增大、降雨加重,松木生长迟缓,最晚节生,南北不同,生长形态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再生能力,所以,有些松木会生长成颠倒松。
黄山奇松教案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复习创境,激趣入文: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思考: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为什么?2、交流:“情有独钟”:表现了我们非常的喜欢黄山的奇松。
“处处”:说明黄山每个地方都有。
“潇洒、挺秀”:把黄山的奇松形容得刚劲有力。
(拟人方法的运用)3、练习:(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
所以课文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4、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5、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三、欣赏奇松,研读姿态,体会奇特: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1)把作者具体介绍的奇松名称画出来。
(2)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述的黄山奇松的样子。
2、指名反馈:第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哪三种奇松。
(学生反馈: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找出描写三种松树的语句,自由地读一读。
4、指名反馈读,教师引导品读句子。
5、迎客松(1)迎客松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奇”的呢?多读几遍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汇报:①体会姿态“奇”,相机理解“遒劲”:②体会生命力顽强,理解“饱经风霜”的内涵:“饱经风霜”什么意思?想象:迎客松饱经了哪些风霜?它会变成怎样?然而事实上,迎客松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由此可以体会到什么?(板书:生命力强)指名读,生评价,男生齐读,齐读。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
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点示:迎客松段落)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
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2)你是怎么理解饱经风霜的?瞧,这棵迎客松有10米多高,年龄有800多岁了,在这漫漫的800多年中,它禁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是呀,岩石困不住它,狂风撼不动它,烈日晒不死它,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虽然它饱经风霜,但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奇不奇?这是一株怎样的迎客松呀?(板贴——百折不挠生机勃勃)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句赞颂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积累开火车交流一下咱们收集的描写树木的成语。
一人说成语,同桌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同学们,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2、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指知道这四绝分别指什么?多媒体3、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是4、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我们继续学习16 课黄山奇松。
(板书课题)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是哪里呢?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3、讨论交流。
谁愿意介绍这三大名松?(指名分别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下面,我建议大家一棵松一棵松地来仔细观赏。
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
你能通过刚才的自学,完成这个填空吗?(出示填空)▲品味迎客松很好!从写迎客松的3句话中,大家读出了这么多词语。
我建议大家把第一个词☆“姿态优美”,带进去一起读——你说,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儿呢?1、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你能说说它姿态怎么优美吗?嗯,想不想看一看这棵伸出手臂的迎客松?除了这一句读出姿态优美,还有没有了?2、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遒劲”。
看图观察,你觉得迎客松的枝干怎么样?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读出迎客枝干粗壮、雄健有气势的特点。
☆郁郁苍苍”是什么意思?(青翠茂盛)大家再看看图,它是什么颜色啊?文中有两个词写它的绿色。
“郁郁苍苍”和“青翠”。
师: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读,我们来想象迎客松的姿态优美。
☆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
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呀?A、理解:饱经风霜——指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在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价值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黄山 奇松成为了旅游者们争相观赏的景点 之一。
黄山奇松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现代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推 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
黄山奇松的形象和寓意在现代旅游文化中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如旅游纪念品 、明信片、摄影作品等都有所体现。
黄山奇松与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结合
黄山奇松的形象和寓意在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描绘和赞美,如“奇松怪石”、“云 海松涛”等描绘黄山的诗句。
在绘画艺术中,黄山奇松成为了重要的创作题材,许多画家都以黄山奇松为模特, 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黄山奇松的形象和寓意还被广泛应用在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奇松造成过度压力。
生态旅游
推广生态旅游,引导游客了解 和尊重自然环境,减少对黄山
奇松的负面影响。
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 监测、遥感技术等,提高保护
和管理效率。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工作, 共同维护黄山奇松的生态环境
。
05 黄山奇松的旅游价值和观 赏建议
黄山奇松的旅游价值
自然景观价值
黄山奇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促进 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 巨大的收益。
观赏黄山奇松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时间:建议在春季或秋季前往黄山观 赏奇松,此时天气适宜,景色优美,能更好地领 略奇松的魅力。
穿着舒适、便于行动的服装和鞋子:在登山过程 中,需要穿着舒适、便于行动的服装和鞋子,以 减轻疲劳和避免受伤。
蒲团松
特点总结
蒲团松的形态独特,枝干盘曲,树冠扁平如蒲团,故而得名 。蒲团松的形态别具一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 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依依不舍地告别。
“ 黄山绝胜处”的工作委员会最近招 聘导游,并提供了如下导游词:“各位 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 看 到的是:——” 请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松树向游客介绍。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
有的如同
有的状如
,有的仿佛
……它们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
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
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
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 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 山的象征了。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黄山松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
悬崖,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 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徐霞客: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 学家,散文家。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 业的第一人。
黄山奇松
自读课文,要求:
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三大
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
标出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
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 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尺把高的
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 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虽然饱 经风霜,却
仍然郁郁苍
苍,充满生
机。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热情好客
它有一丛 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 地欢迎宾客的 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