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到日出、日落、季节、气候以及其
他自然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一天的气温呈现出昼夜交替的规律。

从夜晚到清晨,气温通常较低,因为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同时也没有太阳的加
热作用。

随着早晨的到来,太阳开始升起,地表开始受到太阳的辐射,气温逐渐升高。

通常在午后,气温达到最高峰,这是因为太阳的辐射
最为强烈。

随着太阳逐渐西下,地表再次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
逐渐降低。

到了夜晚,气温再度回落,直到凌晨再次进入新的一天。

另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一天中的气温产生影响。

在夏季,由于
太阳辐射更强烈,白天的气温较高,而晚上相对较凉。

而在冬季,则
由于太阳辐射较弱,白天的气温较低,夜晚更加寒冷。

当然,除了这些基本规律外,气候变化、地理位置、海洋和山脉
等因素也会对一天中的气温变化产生影响,使得气温的变化具有更大
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一、气温的日变化---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地表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受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天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1、纬度各地太阳辐射日较差取决于正午太阳的高度角的大小,太阳高度角越大气温日较差就越大。

一般是低纬度日较差值大于高纬度气温日较差2、季节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同一地点夏季气温日较差比冬季气温日较差要大,以为夏季白天太阳辐射量大,昼夜差异较大;冬季白昼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小,昼夜差异较小。

例如:重庆市,气温日较差夏季(七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为:9.60C,冬季(一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仅为5.10C3、地面性质①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性质的不同致使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②地形和地势高低山谷、河川、盆地等气温日较差较大,山丘、高地等地形凸出的地方,因气流速度大,乱流混合作用强,气温日较差小;对流层中气温日较差随海拔的上升而急剧减小。

例如:泰山(1524米)气温日较差仅仅为6.40C,泰安市(129米)气温日较擦差却为11.80C③植被森林地区对气温具有调和的作用,例如夏季,森林中白天气温比裸地气温较低,使其气温日较差比裸地要小;冬季里,森林中夜晚气温比裸地气温要高,使其气温日较差比裸地小。

4、天气状况云层状况等的影响,例如黄山与华山的日较差表较,阴天与晴天日较差的比较。

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小结:低纬度〉高纬度; 谷地、盆地〉平地;内陆地区〉沿海地区;低地〉高地;晴天〉阴天; 裸地〉植被地;旱地〉水田;地面〉高空对农作物而言,白昼气温在220C-320C之间利于植物生长夜晚气温在120C-200C之间利于植物减小呼吸作用凡事可不要想当然哟!为什么山顶日较差小于山谷的日较差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盆地和谷地由于坡度及空气很少流动之故,白天增热与夜间冷却都较大,日较差大。

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清晨,通常在清晨,太阳尚未升起,气温最低。

这是因为地表在夜晚向外散发热量,导致气温下降。

同时,大气层中的水汽也会凝结成露水或者霜。

上午,随着太阳升起,地表开始受到阳光的照射,气温开始上升。

这一过程通常持续到上午中期。

气温的上升速度取决于太阳的高度、云层的厚度以及地表的特性。

中午,正午时分通常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这是因为太阳高度最大,直射地面的能量最强。

此时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点。

下午,下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因为太阳开始偏离正午时的位置,照射角度变得更小。

地表和大气层继续向外散发热量,导致气温下降。

傍晚,傍晚时分,太阳开始落山,地表再次向外散发热量,气温开始下降。

这一过程会持续到太阳完全落下地平线。

夜晚,夜晚气温持续下降,直至清晨。

在没有云层的情况下,
地表向外散发的热量会导致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夜间的低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律是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变化规律,实际情况会受到地理位置、季节、天气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可能会更大,而夏季则可能相对稳定。

另外,气温变化规律在不同地区也会有所差异,例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规律可能会有所不同。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2)北美洲平均气温年较差的等值线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大陆中部 或低纬)凸出, 向 南(或低纬)凸出,说明大陆中部的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其它地 ,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 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 区 大 。(12 大陆内部,气温年较差大;(4 大陆内部,气温年较差大;(4分) ;( 南北纵列的地形,有利于冬季冷空气长驱南下,气温低, 南北纵列的地形,有利于冬季冷空气长驱南下,气温低,夏 季暖湿气流北上,气温高( 季暖湿气流北上,气温高(4分)

地面性质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气温最高月 7月 月 8月 月 气温最低月 1月 月 2月 月
②年较差及其影响因素 年较差及其影响因素: 其影响因素 (1)纬度(太阳高度变化) )纬度(太阳高度变化) (2)海陆 ) (3)气候(天气) )气候(天气) (4)地形 ) (5)植被 )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陆地大于海洋 晴天大于阴天 平原大于山区 裸地大于绿地
(1)一般来讲,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一般来讲,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 , 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 。 比较, 较大, (2)A、B比较,气温年较差 ) 、 比较 气温年较差_____较大,原因是 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气温年较差大, (3)90OS比90ON气温年较差大,主要因为 ) 比 气温年较差大 主要因为_____ (4)我国各地气温年较差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我国各地气温年较差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年较差问题分析:气温模板 分析夏、 年较差问题分析:气温模板——分析夏、冬季气温高 分析夏 低因素 青藏高原年较差小(比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小) 青藏高原年较差小(比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小) 原因分析:冬季纬度低, 原因分析:冬季纬度低,且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影响不 气温不太低;夏季,地势高,温度较低。 到,气温不太低;夏季,地势高,温度较低。 四川盆地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年较差小原因分析: 四川盆地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年较差小原因分析:地处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其北面的秦巴山地阻挡了冬季北方吹来的 冷空气,因而冬季气温较高;夏季, 冷空气,因而冬季气温较高;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 但地势稍高,气温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当, 热,但地势稍高,气温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当,所以 气温年较差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温年较差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北方吹来 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使其冬季气温较低;夏季, 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使其冬季气温较低;夏季, 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气温较高; 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气温较高;所以气温年较 差较大。 差较大。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

2 22.0 8 26.8
3 23.1 9 26.6
4 23.8 10 25.9
5 24.8 11 24.7
6 25.7 12 23.2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 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 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
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7月 气温最低月份:1月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8月 气温最低月份:2月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1月 气温最低月份:7月 南半球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2月 气温最低月份: 8月
青藏高原独有的服饰——藏袍
上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藏族同胞在一天的早晨、 上午、中午劳动时段拍摄的,说说藏族同胞在一天 中穿藏胞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并试着分析原因。
气温与我们 (讨论时间)
议一议
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请举 例说明!




一、气温
气温是大气温度的简称。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3.6 17.4 13.2 8.7
气温(℃) 30
20
10
6℃
2:00 8:00 14:00 20:00 0 时间(时)
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变化曲线
读图,思考和计算: 1、北京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 气温最高值与气温最低值相差多少? 2、将2:00、8:00、14:00和20:00的气温数据相加,除以4, 得出日平均气温。
绘制气温曲线图 (比一比,看谁绘得快又好!)
气温/℃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根据最高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 分成12段,从左到右逐 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 段标上月份; 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0℃~35℃,以5℃为单位 刻度平分纵坐标;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时间变化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

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气温昼夜变化它是指气温以一日为周期的有规律变化。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

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

此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气温也上升。

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之上升。

此后,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得到的热量仍比地面长波辐射推动的热量还要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到午后一定时间,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使地面得到的热量开始少于推动的热量,地温开始下降。

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亏损、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

这一时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时左右。

随后,由于地面热量不断地亏损,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减至最少为止。

所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

由此看来,一昼夜间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数量之差。

如收入多于支出,则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同时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地方,每一天的气温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又不是前一天的简单重复。

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气温季节变化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大气的温度叫气温。

从长时间平均看,地面和大气系统热量得失的总和平衡,因此,地面和大气的平均温度保持不变。

但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条件等是有变化的,因此,气温具有时间上的变化差异。

气温的日变化由于大气中的热量累计相对于太阳辐射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比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落后2小时左右(如图8—4)。

由于夜晚地面在没有太阳辐射热能补充的情况下,不断放出长波辐射热能,日出前地表储存的热能达到最少,随之气温也达到最低值。

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不同地理纬度、季节变化、地表性质、天气状况等,日较差的变化是有差异的。

一般而言,低纬大于高纬(低纬地带的平均日较差为12℃、中纬地带为8℃—9℃、高纬地带为2℃—4℃),夏季大于冬季(在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但最大值并不出现在夏至日,而是在初夏),陆地大于海洋(一般海上的气温日较差只有1—2℃,而内陆地区可达15℃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20℃—30℃),晴天大于阴天;高原大于同纬度平原;谷地和盆地大于山地上部(这是因为受地形影响,谷地和盆地区白天不易散热,晚上冷空气沿山坡下滑聚集在底部,因此较差大,特别容易遭受霜冻的危害)。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比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间落后1—2个月,大陆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为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上为2份月)。

一年中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较差。

年较差大小也随纬度、地面性质、地形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纬度气温的年变化情况是:在赤道附近,在春分和秋分后气温最高,夏至和冬至后最低,年较差最小,全年气温都高;随纬度的升高,冬夏季节变化明显,而且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大。

例如,西沙群岛的气温年较差为6℃,南京为26℃,海拉尔达℃;海洋的热容量大,因而气温年较差小,愈向内陆年较差愈大;谷地或盆地大于山地上部;高原大于周围自由大气,但低纬度高原上气温年变化特别小,形成四季如春的景色。

小学科学一天的气温课件ppt

小学科学一天的气温课件ppt

下午气温逐渐下降
下午气温开始下降
虽然下午仍然有太阳辐射,但 随着时间推移,气温逐渐开始 下降。
地面散热作用
下午时分,地面开始散发热量 ,使得近地面空气温度逐渐降 低。
气温变化影响户外活动
下午气温逐渐下降,对于户外 活动来说,需注意气温变化对 身体的影响。
夜晚气温最低点
夜晚气温最低
在一天中,夜晚时分气温通常达 到最低值,此时地面散失热量最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工建筑、道路和绿地取代了原有的 自然地表,导致城市地表反射率降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同时,城市排放的大量人为热量也使得城市气温升高,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
城市化还会改变地区的气候特征。例如,城市扩张会导致下 垫面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地表的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进 而引起局地气候的变化。
多。
地面冷却作用
夜晚时分,地面不断散失热量并冷 却,导致近地面空气温度也随之降 低。
逆温层再次出现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逆温层可能再 次出现,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因 此,在夜间也需注意空气质量对健 康的影响。
03
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
地理位置
不同纬度地区受地区常年高温, 而极地地区则寒冷异常。
05
实验探究: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实验目的与材料准备
实验目的
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材料准备
温度计、记录本、笔、计时器(可选)等。
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确保温 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当地的气温 。
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确保温 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当地的气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