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北京一年气温变化曲线

北京一年气温变化曲线
北京一年气温变化,以一年的周期变化可以归纳为四季变换。
一年中,春季气温开始上升,4月份开始逐渐回升至25℃左右,5月份开始逐渐上升,6月气温到达最高处,此阶段气温一般在30℃到35℃之间;然后开始下降,7月气温开始略微下降,8月份温度继续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在20℃到25℃之间;随后9月份气温开始急剧下降,10月气温开始接近10℃;11月份气温稳定在5℃到10℃之间,12月份气温开始急剧降低,最低气温可降至0℃以下。
冬季气温一直停留在0℃以下,直到春季气温完全回升。
通过以上变换可以看出,在北京,一年中气温变化范围大,最高可达35℃,最低也可达到0℃以下。
当然,在特殊环境下比如夏季高温、雨季潮湿和冬季低温的情况下,气温也可能会更高或更低。
几乎每一天,北京的气温都在变化,不同的季节空气的温度都有较大的差异,春季气温高,夏季和秋季气温较高,而冬季空气温度较低,都需要温柔对待。
年温度变化曲线

年温度变化曲线
年温度变化曲线是表示一年内气温变化的曲线图。
通常,这种曲线图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通过连接每日、每月或每年的平均气温值而形成的连续曲线。
这种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展示一年内气温的波动和变化趋势。
通过年温度变化曲线,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和规律:
1. 季节变化:曲线在一年中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着夏季和冬季的气温高低。
在温带地区,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而春秋两季则为过渡季节,气温适中。
2. 昼夜温差:在一天之内,气温也会有所波动。
通常在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到午后达到最高值;随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气温逐渐降低,到次日日出前达到最低值。
这种昼夜温差在曲线图上可能表现为微小的波动。
3. 异常天气:某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寒潮、热浪等,会在曲线图上表现为异常的气温波动。
例如,寒潮来临时,气温会骤降,曲线图上会出现一个向下的尖峰;而热浪则会使得气温异常升高,形成一个向上的尖峰。
4. 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年温度变化曲线特征。
例如,热带气候的气温变化较小,曲线相对平缓;而温带气候的气温变化较大,曲线波动明显。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年温度变化曲线,可以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 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的变化。
2.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
3.了解气温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
2.了解气温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1.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实验:测量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的变化实验材料:1.温度计2.室内室外温度计实验步骤:1.在课室里放置室内温度计,并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
2.到室外放置室外温度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3.观察和记录一周内温度变化的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室内温度一般比室外温度高。
在一年当中,气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气温的变化规律是由太阳辐射地球的方式和地球自身的旋转、公转所决定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式和角度改变,导致了太阳辐射地球的角度和强度的变化。
冬季时,北半球的太阳光线射向南半球,北半球的日照时间短,气温降低;夏季时,南半球的太阳光线射向北半球,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长,气温升高。
气温的变化也与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相关。
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会有所不同。
了解气温变化对人们的影响气温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人们需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气温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选择衣物、饮食等。
气温变化还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
有些动物会在冬季进入冬眠,而在夏季则繁殖生育;植物也会根据气温的变化进行生长期的调整。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气温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舒适。
同时,也要了解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
一年中气温变化趋势的变化

一年中气温变化趋势的变化
一年中气温变化趋势的变化取决于地理位置、季节和气候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变化趋势:
1.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从比较冷的冬季温度增加到较为温暖的夏季温度。
在一些地方,春季可能会出现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期。
2. 夏季:夏季气温较高,通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出现高温和短暂的降雨交替的情况。
3.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从夏季的高温过渡到较为凉爽的秋季气温。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秋季降雨增加的情况。
4. 冬季:冬季气温最低,常常伴随着寒冷和降雪。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严寒的天气,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出现较为温暖的冬季。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变化趋势可能会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而有所不同。
各个地区的经纬度、海洋气流、海洋温度以及地形等因素都会影响一年中气温变化趋势的具体情况。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气温是大气中的温度,是大气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气温的变化对人类生活、自然界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对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规划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对环境变化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活适应能力。
三、设计内容1. 背景知识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气温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气温的重要性。
2. 学习目标明确:使学生了解一年中气温变化的主要规律和影响因素,学会使用气象数据进行分析。
3. 气温变化图表绘制:让学生根据实际气象数据,绘制不同时间段内气温的变化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4. 地区气候特点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不同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各地气温变化的异同,了解地区气候的特点。
5. 总结反思与展望:让学生总结本次作业的收获,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四、设计步骤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2. 实地观测: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气温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3.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 地区气候特点比较:学生选择不同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5. 结果展示:学生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展示气温变化的规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五、评价方法1. 组内评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合作情况及分工情况。
2. 作业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研究报告的深度、完整度和逻辑性。
3. 口头表达评价:评价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表达的清晰度和条理性。
六、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气象局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气象观测设备和工作流程。
2. 环境保护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变化,提倡低碳生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七、总结通过“《一年中气温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18.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同学们再见!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25--33℃
25--33℃ 17--26℃ 10--22℃ 3--5℃
26--32 ℃
29--38 ℃ 19--28 ℃ 10--22 ℃ 2--10 ℃
22--32 ℃
27--35 ℃ 19--28 ℃ 14--25 ℃ 5--8 ℃
探究:
根据资料,按最高、最低 气温数据,绘制出任意一 年的8个节气日的气温变 化曲线图。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由春天到夏天逐步升高,夏天 温度达到最高;到了秋天后又开始 降低,冬天温度降到最低。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 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 半球出现在一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 球出现在一月,南半球出现在七月。 为了直观地反映某地各月气温的高低变化, 通常绘制全年气温曲线图,图底的横线上标 出各月份,左侧竖线上会有表示气温的标尺, 各月的平均气温用圆点标出,各点的连线, 就是全年的气温变化曲线。
气温的变化?
春(暖)
夏(热)
秋(凉) 冬(冷)
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午后2点
左右,
最低值出现在 日出前后6点 。
回顾:
一天中气温有什么样的变化?
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 较高;早上6:00左右气温最低, 下午2:00左右气温最高。
思考:
一年四季中气温有没有变化呢? 我们能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一年四 季中气温的变化?
现在你认为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围绕太阳 时, 是不变的,一年中,随着地球 不同,太阳 的位 置也会有规律的变化着,地球各地 接受光照的多少也随着变化,这种 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 寒来暑往的四季更替现象。
24节气气候变化规律

24节气气候变化规律立春: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暖,人体血液代谢旺盛。
雨水:降水增多,气温回升快容易导致春困。
惊蛰: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气候变化大。
春分:昼夜平分,气候温暖潮湿,关节炎进入多发期。
清明:气温回暖,阳气升腾,高血压进入多发期。
谷雨:气候以晴暖为主,早晚时冷时热,易发生神经痛。
立夏:连续五天日均气温达22度以上标志着夏季到来。
小满:气温明显升高,气候潮湿容易发生皮肤病。
芒种:天气湿热,是一年中人最懒散的时候。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最旺,适合治疗冬季疾病。
小暑:热浪袭人,时有暴雨光顾,消化道疾病多发。
大暑:酷热多雨,容易中暑,暑热夹湿常使人食欲不振。
立秋:气候渐变,人体仍感觉燥热难忍。
处暑:暑热余威明显,但气温开始慢慢转凉。
白露:暑气渐消,白天气温适宜,夜间气温较低。
秋分:逐渐昼短夜长,每场秋雨都会带来明显降温。
寒露:热冷交替明显,人体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霜降:天气时有反复,人体逐渐感觉季节的肃杀和萧瑟。
立冬:气温迅速下降,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来维持体温。
小雪:天气常是阴冷晦暗,抑郁症病情容易加重。
大雪:气温持续降低,哮喘进入高发期。
冬至: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阴气较重。
小寒:常有寒潮暴发,会带来剧烈降温,易发生冻疮。
大寒:冷空气刺骨,气候相当寒冷,心血管疾病高发。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历史各月气温趋势

历史各月气温趋势
《历史各月气温趋势》
气温是一个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月份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气温趋势。
在历史上,人们通过记录气温数据,发现了不同月份的气温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一年中的气温趋势可分为四季。
春季一般从3月到5月,气温逐渐回暖;夏季从6月到8月,气温趋于稳定并升高;秋季从9月到11月,气温逐渐降低;冬季从12月到2月,气温最低。
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具体的气温变化趋势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南半球,7月到9月是冬季,气温趋于下降;而在北半球,同样的时间是夏季,气温则逐渐升高。
而在一些季风影响的地区,5月到8月是雨季,气温可能会有所下降。
在历史上,气温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例如,在一些地区,有“三伏天”、“三九天”等气温特点,这些都是气温变化的周期性现象。
总之,不同月份的气温趋势是受到地理位置、季节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通过记录和分析历史气温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规律,为气候变化预测和应对提供重要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8 9 10 11 12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
4
7
10 月份
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一横、二纵 三描点、四连线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P53 活动 1.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概念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一般用 ℃ 表示。
1. 气温的观测
工具:温度计
确切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的气温, 是用放置在气象台装置气象观测仪器的百 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定。
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一般在北
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
百叶窗
测量工具:温度计
• 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
左右,
最低值出现在
。 日出前后6点
气温与生活
海滩:炎热夏季的好去所
沙漠中的房屋
冬季流行的饮食:火锅
闽北受冻害的木瓜
地球的运动
自转产生:
现象:产生昼夜交替
气温日变化
公转产生:
现象: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四季的变化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 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 半球出现在一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 球出现在一月,南半球出现在七月。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规律一: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规律二: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思考: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还是弯曲? 平直;南半球海洋广阔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
、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地形不同
为了直观地反映某地各月气温的高低变化 ,通常绘制全年气温曲线图,图底的横线上 标出各月份,左侧竖线上会有表示气温的标 尺,各月的平均气温用圆点标出,各点的连 线,就是全年的气温变化曲线。
气温/℃ 30
20
10
(2008年)
月份
气温 (℃)
1 2345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