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对泣的成语故事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党建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导语:在日积月累的成语中,有许多是关于牛的成语,意昧深长,并多有其教育意义。
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牛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牛的成语故事:归马放牛此典出自《尚书·武成》。
书中讲,周武王统帅大军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江山虽定,山川大地却满目荒凉,一片萧条,商纣王的残暴荒淫使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
面对这们的局面,周武王心里非常焦急,如何使用权国家重新兴旺,经济发展起来呢?于是他施行仁政,希望百姓能归田务农。
于是,周武王削减了军队,提倡文教。
当时为了作战,征用了许多马和牛,现在战争已结束,应全力发展经济。
于是周武王下令把马放回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原野,他想以此来告诉百姓战争结束了,战备放松了,不再用兵打仗,希望百姓能全心投入生产。
百姓看到周武王这样的命令,渐渐安心了,于是周朝很快兴旺发达了起来。
后来人们主就用”归马放牛”比喻战争停止,不再用兵。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杀鸡焉用牛刀此典出自《论语·阳货》:春秋时代鲁国有一座城市叫武城。
孔子的一名学生子游当了武城的长官。
他重视礼乐教化,认为这样的治理必定有效,于是他用礼乐老乡化百姓,城里处处可以听到弦乐歌声。
有一天,孔子来到了武城,听到城里一片弦乐歌声。
他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子游所为。
孔子见到了子游,他便开玩笑地说:”杀鸡哪里要用牛刀呢?”子游正色地回答:”我时常听先生说,’君子学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会了礼乐就听使唤。
’我之所以用礼乐来教化他们,就是让他们能有修养。
现在城里的百姓都讲礼让,都能互相谦让,这正是我初时制定政策的目的。
”孔子听了非常高兴,说:”说得太好了!”在子游的治理下,武城邑一直太平安宁,而且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后人常用”杀鸡焉用牛刀”表示不必小题大作。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春秋时,齐桓公率领诸候的军队侵袭了蔡国,但是他并不甘心,又要攻伐楚国。
成语牛衣对泣的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牛衣对泣的故事
牛衣对泣,典出《汉书·王章传》,指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的故事吧!
牛衣对泣
西汉时,有个书生名叫王章。
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
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
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
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
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
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
病愈后,他发奋,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关于牛的成语典故

关于牛的成语典故,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数量庞大、言简意赅等特点,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牛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牛的成语典故篇一:九牛一毛出自于太史公。
汉朝名将李陵带后讨伐匈奴,不幸战败投降。
汉武帝听说后大骂李陵叛国。
司马迁认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赎罪的机会,汉武帝听到不同意见非常生气,把司马迁关入大牢,处以残酷的腐刑。
司马迁本想自杀,但又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异。
”司马迁坚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含辛茹苦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世著,留芳千古。
关于牛的成语典故篇二:牛衣对泣牛衣对泣说的是西汉时有个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
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
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
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
他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
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
终于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
“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与牛有关的成语及典故与牛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关于牛的成语典故篇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十二生肖之牛的成语故事

十二生肖之牛的成语故事导读:以羊替牛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
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哪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
把它放了吧!”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祭钟吧!”这个故事里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牛衣对泣牛衣对泣说的是西汉时有个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
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
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
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
他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
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
终于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
“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九牛一毛出自于太史公司马迁。
汉朝名将李陵带后讨伐匈奴,不幸战败投降。
汉武帝听说后大骂李陵叛国。
司马迁认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赎罪的机会,汉武帝听到不同意见非常生气,把司马迁关入大牢,处以残酷的腐刑。
司马迁本想自杀,但又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异。
”司马迁坚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含辛茹苦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世著,留芳千古。
庖丁解牛魏惠王时,庖丁解牛的技术令人赞叹,挂牛头卖马肉的故事见于《晏子春秋》。
而弦高贩牛的故事更是传为千古佳话。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1从前有个人,他非常想穿一件皮袍,同时又最爱吃精美的佳肴。
他整天都羡慕别人有华丽的狐皮大衣,梦想着自己也有一件这种价值千金的大衣。
可是他没有钱去买这样昂贵的狐皮大衣。
怎么办呢?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去找狐狸商量,请它们献出它们的皮。
他在野地里转悠,碰到了一只狐狸,他便十分亲热地对它说:“可爱的狐狸,你身上的皮实在漂亮。
可是在你们狐狸圈内,有谁又会欣赏你漂亮的皮呢?这样好的皮放在你身上实在太可惜,你不如把皮献给我,你再随便披一件什么皮就可以了。
”他的话刚一说完,狐狸吓得直吐舌头,转身就窜进山里去了。
这个人没得到狐皮,回到家里又想起了精美的佳肴。
他恨不得马上做一桌整猪整羊的佳肴,先用来祭祀,然后自己把佳肴吃掉。
可是他没有钱去买猪、买羊。
于是,他又一转念,跑到外面去寻羊。
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羊,便立即对羊说:“我现在正打算做一桌上好的酒菜,请你为我献上你身上的肉。
”他的话还没说完,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飞也似的逃进树林里去躲起来了。
这个人要狐献皮、要羊献肉的事情在狐狸群和羊群中传开了,它们都远远地躲开了他。
五年过去了,这个人没有弄到一只祭祀用的羊;十年过去了,他没有做成一件梦寐以求的狐皮大衣。
因为这个人要想得到这些东西的办法太愚蠢了。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2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
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
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
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
牛有关的成语故事_1

牛有关的成语故事牛有关的成语故事1仲文断牛讲的是南北朝后周时,有个聪明的少年叫于仲文。
这天,村子里的任姓和杜姓人家各丢了一头牛。
两户人家派人去找,但只找回了一头牛。
任家、杜家都说这牛是他们家的,告到州里,州官无法断案,有人建议请于仲文来帮助处理此案,于仲文叫人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那头牛,他在一旁冷眼观察,见任家的人很心疼,而杜家的人蛮不在乎。
他随即向州官说明了看法。
接着,让两家都把自家的牛群赶来,把被打的牛放开,只见那牛直奔任家的牛群。
于仲文立即宣布,那头牛是任家的。
牛有关的成语故事2弦高贩牛郑国的弦高干的是长途贩运牛的生意。
他赶着牛走在路上,正遇见一支打算偷袭郑国的秦国军队。
弦高急中生智,把贩运的牛献给秦军主帅,说是奉郑国国君之命前来劳军,秦军主帅以为阴谋败露,便撤兵而回。
牛有关的成语故事3搏牛之虻《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
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抓牛身上的虻虫,是无法除去牛身上的虮虱的。
换言之:想要去除牛身上的虮虱,抓虻虫是没有用的。
宋义是将虻虫比喻为秦将章邯的军队,把虮虱比喻为秦国;既然楚军最终目的是要打败秦国(虮虱),那麼攻打正在围剿赵国的章邯军队(虻虫)是没有效率的战役。
所以与其耗费军力与章邯军对抗,不如先观秦、赵二军对打,再来个坐享其成。
牛有关的成语故事4牛衣对泣西汉时有个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
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
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
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
他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
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
成语故事:牛衣对泣

[键入文字]成语故事:牛衣对泣牛衣对泣的意思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
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牛衣对泣的典故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
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
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
牛衣对泣,是一个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
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
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
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
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
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贫贱不移夫妇真情,激励了不少志士仁人,奋发图强,骚人墨客竞相吟唱。
五代刘兼《中春登楼》诗:“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宋陆游《和范待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清归庄《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
著名文学家陈寅恪教授在“文革”中尽管已是双目失明、右腿跌折、卧病在床的古稀老人,仍在劫难逃,被迫频频作“交待”、挨批斗,终于1969 年11 月在广州含冤逝世。
逝前,他以夫人的口气,为他自己写下了一副挽联:“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断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衣对泣的成语故事
导读:导语:成语能让我们了解历史,通过成语还能知道一些典故知识,以下是关于牛衣对泣的成语知识,欢迎阅读!
成语详细解释: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对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贫困之生活,常用此语。
【出处】典自(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
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
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典故】汉代王章,字仲卿,少时为诸生,求学于长安,与妻共居。
一日,王章得病,因贫无被,睡于麻编之牛衣中,自料必死,与妻诀别而泣。
其妻斥之曰:“仲卿!京师朝中贵人无一超乎君?今贫病交迫,不自发愤图强,反而啜泣,无志气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贫贱夫妻
成语故事:
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
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
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
牛衣对泣,是一个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
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
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
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
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
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
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贫贱不移夫妇真情,激励了不少志士仁人,奋发图强,骚人墨客竞相吟唱。
五代刘兼《中春登楼》诗:“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宋陆游《和范待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清归庄《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
著名文学家陈寅恪教授在“文革”中尽管已是双目失明、右腿跌折、卧病在床的古稀老人,仍在劫难逃,被迫频频作“交待”、挨批斗,终于1969年11月在广州含冤逝世。
逝前,他以夫人的口气,为他自己写下了一副挽联:“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断肠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涕泣对牛衣”,一语双关,既引《牛衣对泣》之典故,又合身处“牛棚”之现实。
“卌”(音戏,即四十)言夫妻共同生活四十二载之约数。
“废残难豹隐”,用“豹隐”之典故,取藏而避害之意,表明自己以“废残”之躯仍难免挨斗。
全联沉痛、悲痛至极,工整、巧妙至极。
汉成帝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专权。
京兆尹王章上表谏帝疏远王凤,不听,后章为凤构陷致死。
见《汉书·王章传》。
后以“无表雪王章”为诤臣直谏冤死之出典。
唐李玖《四丈夫同赋》诗之二:“虽有衣衾藏李固,终无表疏雪王章。
”
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人也。
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
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
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
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
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
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
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
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
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其妻怒呵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任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邪?”章曰:“非女子所知也。
”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
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
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
”明日问之,章果死。
妻子皆徙合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