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
电解法生产烧碱培训

03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 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
食盐
作为主要原料,通过蒸发、结晶、干燥等工序制 得精制食盐。
纯水
电解过程中需要大量纯水作为冷却剂和电解液。
直流电
提供电解所需的电能。
电解过程
将精制食盐溶解于纯 水中制成食盐水。
通过电极反应,氯气 和氢气分别在阳极和 阴极析出。
将食盐水加入电解槽 中进行电解,生成氯 气和氢气。
02
电解槽的构造与工 作原理
电解槽的构造
阴极
电解槽的负极,用于接 收电流并产生氢气。
阳极
电解槽的正极,用于接 收电流并产生氯气。
隔膜
将阴极和阳极隔开,防 止气体混合,同时允许
电解液通过。
电解液
导电介质,通常为食盐 水或氯化钠溶液。
电解槽的工作原理
01
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水分子在 阴极被还原成氢气,氯离子在阳 极被氧化成氯气。
固废处理
对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固体 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合理 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04
安全操作与防护措 施
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电解法生产烧碱过程中 ,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生产安全。
定期检查设备
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 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防 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 事故。
严禁违规操作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原理
在电解过程中,食盐水溶液中的氯化钠(NaCl)被电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同时,水被 电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离子结合形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₂)以及 氯气(Cl₂)。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应用
电解法生产烧碱广泛应用于化工、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领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之一。
主要氯碱产品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主要氯碱产品技术经济核算规程(培训教材)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二○一一年五月目录第一部分:离子膜电解法、隔膜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4页-33页)烧碱电解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第二章电解单元、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一电解单元二产品三成品四半产品五在制品六联产品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一液碱初检合格率二固(液)碱合格品率三固(液)碱一等品率四固(液)碱优等品率五重量合格率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一变流效率二阴极电流效率三电压效率四折标准直流电耗五食盐分解率六碱损失率七蒸发器生产强度八固、液碱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一基本概念二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三电解单元、电解碱(分离前)、浓碱生产量,固、液碱产量及氯气产量的核算四原材料、燃料、动力能源消耗的核算五电解单元、电解碱(分离后)、氯气、固、液碱成品单耗的核算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第二部分: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技术经济核算规程(34页-57页)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第二章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一产品二成品三半产品四在制品五联产品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一聚氯乙烯优等品率二聚氯乙烯一等品率三聚氯乙烯合格品率四聚氯乙烯正品率五重量合格率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一乙炔转化率二聚氯乙烯聚合收率三聚氯乙烯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一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二产品单耗核算的基本概念三聚氯乙烯树脂耗实物电石的核算四聚氯乙烯树脂耗标准电石的核算五电石中矽铁、灰分扣除的核算六氯气、氢气(或氯化氢)、水、电、汽、各种助剂及其他材料的核算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第三部分:液氯技术经济核算规程(58页-66页)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第二章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一产品二成品三半产品四在制品五联产品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一产品的质量标准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一液化效率二液氯损失率三实物劳动生产率的核算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一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二产量核算三液氯耗氯气的核算四液氯能源消耗的核算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一液氯产品单位综合能耗的核算办法二液氯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第四部分:合成盐酸技术经济核算规程(67页-75页)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第二章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一产品二成品三半产品四在制品五联产品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一产品的质量标准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一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一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二产量核算三合成盐酸耗氯气的核算四合成盐酸耗氢气的核算五合成盐酸能源消耗的核算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一合成盐酸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第一部分:离子膜电解法、隔膜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烧碱电解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一、电解生产原理1、主要化学反应氯化钠水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NaOH、Cl2、H2,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直流电2NaCl+2H2O 2 NaOH+H2↑+Cl2↑NaCl水溶液其电解过程可用以下反应式表示:NaCl→Na++Cl-H2O→H++OH-2Cl--2e→Cl2↑(在阳极上)2H+―+2e→H2↑(在阴极上)Na++OH-→NaOH2、电解过程中的副反应随着电解的进行,阴极NaOH的浓度逐渐增大,同时阳极附近的NaCl 浓度逐渐下降,在阳极上部分氯气溶解在电解液中,同时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盐与盐酸。
电解法制烧碱联合成..

电解法制烧碱联合成本分配方法的探讨(一)摘要氯碱行业目前遵循的《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已不适当,主要反映在联合成本分配方法上,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可变现净值法可能更适合电解法制烧碱联合成本的分配。
关键词联合成本分配可变现净值法电解食盐水生产烧碱的工艺过程大致可分为:盐水精制、电解、蒸发、氯处理、氢处理、氯气液化等。
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H2O →2NaOH+Cl2↑+H2↑电解工序是联产品的分离点,电解以后分离出三种产品烧碱、氯气和氢气。
烧碱经蒸发等工序可以生产出不同浓度、不同形状的产品,如30%液碱、42%液碱、固碱、片碱等碱产品;氯气经氯处理等工序生产出各种氯产品,如液氯、盐酸、三氯化磷、二氯乙烷、聚氯乙烯、四氯化碳等;氢气经氢处理等工序生产出不同的氢产品或作为燃料燃烧。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相应的成本分为分离前制造成本(即联合成本)和分离后制造成本。
为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遵循配比原则,分离前的制造成本需按一定的方法分配到产品中去,烧碱生产中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分配联合成本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1 目前烧碱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氯碱行业执行的是94年颁布的《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该规程延续了原化工部84年颁布的成本核算规程中关于联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即按分离率分配联合成本,仅对分离率进行了修订,该规程规定:隔膜电解法烧碱成本分离率为烧碱60%、氯气36%、氢气4%,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成本分离率为烧碱74%、氯气23%、氢气3%。
烧碱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是总成本减分离点氯气、氢气联产品成本等于烧碱产品成本。
该规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1 氯气、氢气作为烧碱成本项目的减项来计算烧碱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目前已不适当联产品是具有相对较高销售价值,在分离点之前不能被分别确认为单个产品的产品。
当一个能够生产出两种或更多产品的单一生产过程只生产一种具有相对较高销售价值的产品时,这种产品叫主产品。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和电耗计算标准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和电耗计算标准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2007——————————————————————————————————————————————————合成氨(中型)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电耗指标限额及计算方法The quota&calculation method ofenergy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er unitproduct for middle factories producingNH32007-××-××发布 2007-××-××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2007前言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巨化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喻旭春、程志宏、姚志平、孔令竑1DB33/××××—2007合成氨(中型)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中型)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的指标限额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无烟煤(无烟块煤、焦碳、加工型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中型)生产工艺所生产的所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GB 536-88液体无水氨》的实物氨成品。
合成氨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的考核,也是合成氨(中型)企业对合成氨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的计算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36-88液体无水氨中氮协发(2006)第042号《氮肥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试行) 3 术语和定义3.1 合成氨(中型)主要生产装置合成氨(中型)主要生产装置指从原料场、库运料开始及原料预处理、造气煤气炉、脱硫、变换、脱碳、压缩、铜洗(精炼)、合成、冰机到氨罐止的各工序装置。
化工部关于纯碱成本核算规程

化工部关于纯碱成本核算规程为了提高纯碱成本的核算质量,加强成本管理,便于各生产纯碱的企业之间交流成本信息,对比、分析成本水平,进一步降低纯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结合纯碱的生产、工艺特点,特制定本核算规程。
一、总则(一)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小型生产纯碱的企业,包括氨碱法和联碱法纯碱的成本核算。
(二)按月计算成本,每月一至最后一日为一成本计算期。
成本必须以实际产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进行计算。
产量和消耗,投入和产出的口径必须一致。
(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算成本。
凡属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收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
(四)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认真划清基本建设,专项工程,专用基金,营业外支出等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任意摊提费用。
(五)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必须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检验、定额管理、领退料手续、报废鉴定和定期盘点等管理制度,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各大中型纯碱厂必须建立分级的成本核算制度,必须配齐各级成本核算员。
车间成本应按实际价格计算,如按计划价格计算,必须保证厂部计算实际成本所需要的资料。
二、成本项目及内容(一)成本项目1.原料及主要材料2.燃料及动力3.工资及福利费4.车间经费5.联、副产品扣除6.企业管理费(二)各成本项目内容1.原料及主要材料:指生产过程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所耗用的各种主要辅助材料。
2.燃料及动力:指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外购和自制燃料、动力,包括电、蒸汽、重油、天然气、烟煤等。
烧油特别税和用做动力的蒸汽也在本项目中开支。
3.工资及福利费:指氨碱、联碱系统从事操作的生产工人工资、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和副食补贴;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扣除副食品价格补贴和各种奖金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按规定计入成本的原料和燃料节约奖。
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

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发布部门: 化学工业部为了统一烧碱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提高氯碱成本核算质量,便于各企业之间对比分析,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电解法烧碱的生产特点,制定本规程。
一、总则(一)按月结算成本。
以每月一日到月未的最后一天为一个成本计算期。
(二)按实际消耗数据计算实际成本。
(三)发生的成本费用,按各步实际受益分配为原则,对共同性费用,采用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
(四)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核算,隔膜法烧碱分盐水精制、电解、蒸发和固碱四步计算成本,水银法烧碱分盐水精制、电解和固碱三步计算成本,并按联产品分离率进行碱、氯、氢成本分离(盐水精制和电解也可以合并为一步计算)。
(五)加强定额管理、原始记录和计量等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各项物资的计量、检验、收发、领退和清查盘点制度,为成本核算提供确切的数据。
(六)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未经批准,企业不得自行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二、成本项目1.原材料;2.燃料和动力;3.工资;4.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5.车间经费;6.扣除联产品;7.企业管理费。
分离前车间成本减第6项,为烧碱分离后车间成本。
分离后车间成本加第7项,为烧碱工厂成本。
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计算(一)原材料耗用量的计算原材料是指生产过程中参加化学反应,并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或有助于产品形成所耗用的各种材料。
1.原盐:原盐是构成烧碱实体的主要原料,由于原盐的货源不同,氯化钠的含量不同,应按实际投料量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折算成100%计算单耗。
2.水:烧碱生产用水作辅助材料核算。
外购水的耗用是以水表计量为准。
为了反映水的利用程度,企业应加强循环水的计量,单独计算循环水的单耗和成本。
3.纯碱、盐酸、氯化钡:均按当月实际耗用量计算。
4.自用碱(水银法烧碱用):按本月实际耗用量计算。
5.水银:按当月实际补充的水银量计算。
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离子膜电解法

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离子膜电解法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前言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技术经济核算规程是国家各部门和行业之间进行工业统计和核算的重要技术依据和准则。
通过技术经济核算来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状况和水平。
为了统一离子膜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原化学工业部和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于一九九五年共同拟订了《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修订稿)。
鉴于近年来,国家对一些标准和统计规则的修订以及核算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原《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修订稿)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合现在形势发展的需要,故对原《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修订稿)进行二次修订,特制订本规程。
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技术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技术经济核算规程是进行工业统计和核算的重要技术依据和准则。
它的内容和具体核算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
为统一离子膜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方法以及与国际接轨,在原隔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的基础上引进了电解单元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将原规定的以电解烧碱为基础进行的核算,转化为以电解单元(ECU)为主线,氯气和烧碱并列核算的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电解单元(ECU)的英文全称ELECTRTRIC-CHEMICAL UNIT.含义即为电解单元。
根据测算,每个电解单元可产生1单位氯气及1.087(1/0.92)单位烧碱(折百计算)。
公式为:1ECU=Cl2+1.087NaOH。
不加高纯盐酸的电解槽按每个电解单元可产生1单位氯气及1.13(1/0.885)单位烧碱(折百计算)。
公式为:1ECU=Cl2+1.13NaOH1.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准确的物料(产品)计量是技术经济核算的首要条件,计量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核算结果和技术经济核算方法的统一执行。
因此必须完善计量仪表(设备),加强物料(产品)计量管理,不得推算、估算。
企业应建立健全计量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一负责各种仪器仪表和计量设备的使用、鉴定、校验和维护管理。
隔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报批稿)

隔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报批稿)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氯碱》
【年(卷),期】1991(000)0Z1
【摘要】一九八七年五月在青岛对《规程》(七九年稿)进行了修订,一九九○年九月进行函调,征求企业意见,编制审定稿,同年十一月在杭州召集部分氯碱企业,对该稿进行审定,待正式颁发。
为在氯碱行业采用统一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核算和深入开展企业升级工作的需要,将先在《中国氯碱》刊登。
【总页数】8页(P3-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14
【相关文献】
1.CECS标准《多层保温砌模现浇网格墙技术建筑技术规程》(报批稿)通过审查[J],
2.隔膜法烧碱与离子膜法烧碱生产技术与投资比较 [J], 干成军;赵福元
3.采用扩张阳极与改性隔膜技术降低隔膜法烧碱电耗 [J], 高自建;丁晓玲
4.国内离子膜电解法与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法烧碱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 [J], 程殿彬
5.膜过滤技术在市政给水领域的定位与前景——《城镇给水膜处理技术规程》(报批稿)解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为了统一烧碱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提高氯碱成本核算质量,便于各企业之间对比分析,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电解法烧碱的生产特点,制定本规程。
一、总则(一)按月结算成本。
以每月一日到月未的最后一天为一个成本计算期。
(二)按实际消耗数据计算实际成本。
(三)发生的成本费用,按各步实际受益分配为原则,对共同性费用,采用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
(四)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核算,隔膜法烧碱分盐水精制、电解、蒸发和固碱四步计算成本,水银法烧碱分盐水精制、电解和固碱三步计算成本,并按联产品分离率进行碱、氯、氢成本分离(盐水精制和电解也可以合并为一步计算)。
(五)加强定额管理、原始记录和计量等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各项物资的计量、检验、收发、领退和清查盘点制度,为成本核算提供确切的数据。
(六)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未经批准,企业不得自行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二、成本项目1.原材料;2.燃料和动力;3.工资;4.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5.车间经费;6.扣除联产品;7.企业管理费。
1-5项之和为分离前车间成本。
分离前车间成本减第6项,为烧碱分离后车间成本。
分离后车间成本加第7项,为烧碱工厂成本,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计算(一)原材料耗用量的计算原材料是指生产过程中参加化学反应,并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或有助于产品形成所耗用的各种材料。
1.原盐:原盐是构成烧碱实体的主要原料,由于原盐的货源不同,氯化钠的含量不同,应按实际投料量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折算成100%计算单耗。
2.水:烧碱生产用水作辅助材料核算。
外购水的耗用是以水表计量为准。
为了反映水的利用程度,企业应加强循环水的计量,单独计算循环水的单耗和成本。
3.纯碱、盐酸、氯化钡:均按当月实际耗用量计算。
4.自用碱(水银法烧碱用):按本月实际耗用量计算。
5.水银:按当月实际补充的水银量计算。
6.炭板:按加工后净重计算重量,按当月实际换槽数所耗的重量计算消耗。
7.钌粉:极片重涂钌的消耗和成本计入本项目。
为了使成本均匀,可按合理定额或使用期,分期摊入成本。
8.包装物:指固碱生产所用的包装物(包括开桶检验的桶损耗量)。
(二)燃料和动力耗用量的计算1.电解电:电解用电是烧碱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电通过变电整流后,输送给电解工序。
电解电单耗的计算,以交流电为主,直流电为辅,在成本报表中同时反映。
交流电的计量,以进入整流前的电度表读数为准。
直流电的计量仪表应安装在电解工序进口处。
如果暂时无计量装置或计量装置尚在试用而有误差的情况下,可以参照原始记录中记录的进入电解工序的实际电压和电流,以加权平均方法求得月平均电压和平均电流,进行计算和核对。
公式如下:平均电流×平均电压×运行小时直流电耗用量(度)=──────────────────10002.动力电是指生产过程中动力设备所耗用的交流电。
以电表计算耗用量。
3.蒸汽是生产过程中用于对盐水加热、电解液加热和蒸制各种规格液碱等所耗用的蒸汽,以进入烧碱车间的蒸汽流量计计算耗用量,蒸发过程中的回汽水,回供蒸汽锅炉或其他单位使用,可作价计算,在蒸汽项下以负数单独表示,但不扣除蒸汽耗用量。
4.熬制固碱用的燃料,按实际耗用量计算。
用作燃料的氢气,按仪表计量,未安装计量仪表的,可暂以测定数据计算。
(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的计算1.主要原材料(包括原盐、纯碱、盐酸、氯化钡、水银、炭板、钌粉、包装物)、燃料煤等,可按实际价格计算成本,也可以按计划价格计算成本,使用计划价格计算成本时,应按品种计算价格差异。
一般材料按计划价格计算,按类别或综合分配价格差异。
2.材料价格应包括实际进价、海陆运费、装卸转驳、采购费用、材料的包装费用以及定额内的途耗。
大宗原料原盐的定额内合理库耗和加工整理费用也计入原盐价格内。
3.自用碱和自用氢气可按上月实际成本计算。
4.水、电、汽均按当月实际成本计算。
电价包括购入价、线路损失、变配电损失、整流损失、功率因素奖罚款和供电部门的费用以及城市附加费和按规定开支的节电奖。
(四)原材料和燃料及动力计算和计价单位的规定单位成本一律计算到小数点后二位。
四、工资和费用计算(一)工资指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和跟班化验人员的工资。
包括基本工资、保留工资、附加工资和副食品津贴、粮贴、早夜班津贴、岗位津贴等以及按规定直接支付的病、伤、婚、产、丧假工资。
经常性的生产奖金,实行利改税和利润留成的企业,按规定在企业留利中开支,不计入成本。
实行企业基金的企业,仍按规定的比例提取,计入成本。
实际发生的生产工人工资,直接计入各步(工序)的成本项目。
如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工资应按所在工序岗位的人员比例进行分配。
(二)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指按规定在成本中提取的生产工人的职工福利基金。
(三)车间经费指为了管理和组织生产,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在车间范围内所发生的费用。
其明细项目如下:1.工资:指除生产工人以外人员的工资。
包括车间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分析人员、保全工以及其他辅助工人等人员的工资(内容同生产工人工资)。
2.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指按规定在成本中提取的上述车间人员的职工福利基金。
3.折旧费:指车间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按照上级核定的折旧率计提的折旧费。
4.大修理提存:指车间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按照上级核定的提存率计提的大修理基金。
5.中小修理费:为维护正常生产而发生的不属于大修理开支范围内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仪表的维修费用,包括更换设备中的填料、零配件、以及石棉绒、沥青、青铅和修槽用水、石墨电解槽的槽盖、槽底等修槽费用。
车间保全组、修槽组发生的费用除工资外,均计入本项目。
6.办公费:指车间范围内的文具、印刷、邮电和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
7.水电费:指车间范围内的非生产用水和照明电费用。
8.取暖费:指车间所支付的取暖费用。
9.租赁费:指自外部租入各种设备、工具而支付的租金。
10.消耗材料:为维护正常生产而耗用的消耗性材料,如麸皮、各种润滑油(脂)、橡胶制品、玻璃器皿、分析药品、攀更、棉纱、灯泡、电筒、电池、清扫用具等。
11.保险费:指车间应负担的财产物资保险费。
12.排污费:指车间超过环保部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而支付的排污费和本车间对排污处理发生的费用。
13.低值易耗品摊销:指车间范围内的生产和管理用的低值易耗品。
按规定办法摊销的费用。
固碱用的大碱锅作为低值易耗品摊入成本。
14.劳动保护费:指按规定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等,也包括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卫生通风装置等。
15.在产品的盘亏和毁损:经报批后应由产品成本负担的在产品盘亏和毁损(盘盈从本项目内减除)。
16.其他:指不能列入以上各项目的其他费用。
车间经费的分配,按实际受益分配的原则,凡能直接计入各步的费用一律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共同性费用,可分别按合理的比例分摊。
(1)按各步(工序)的生产工人人数比例分配(适用于车间办公室的各种费用)。
(2)按对各步(工序)的劳务量比例分配(适用于保全组、分析室发生的各种费用)。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也可根据上述原则,求得固定比例进行分配。
(四)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发生的全厂性的管理费用、业务费用和其他费用。
1.氯碱企业的企业管理费,原则上以车间成本扣除原材料、燃料、电能用电成本后的余额(即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车间经费四项之和)作为分配标准。
烧碱产品还要扣除电解电成本。
2.企业管理费以当月的商品产品产量进行分配,在产品、半成品和自用产品不分摊企业管理费。
3.烧碱产品以分离后的成本(即分离前成本乘以60%加上后加工成本)参加分配。
4.分配标准确定后,不应随意变动,以便于分析对比。
五、联产品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烧碱、氯气、氢气成本的分离以电解工序为分离点,以电解液总成本为分配额,按联产品成本分离率进行分离计算。
(二)联产品分离率以联产品价格和理论产量为基础,规定如下:(1)隔膜电解法烧碱的成本分离率为:烧碱60%、氯气36%、氢气4%(均折100%)。
(2)水银电解法烧碱的成本分离率,参照隔膜电解法的氯氢平均成本水平,定为:烧碱70%、氯气27%、氢气3%(均折100%)。
同时有隔膜法和水银法生产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隔膜法的氯气、氢气成本水平自行确定水银法的成本分离率,一年一定,年内不要变动。
离子膜或其他电解法的成本分离率,也应按照这个原则确定。
(3)分离后的氢气成本,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确定分配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
六、在产品成本计算(一)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或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包括正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和各工序结存的半成品,计算方法如下:1.盐水:以月末盐水实际盘存量(包括粗盐水、精盐水、中和盐水、处理泥浆回收的盐水、蒸发回收的析出盐水、水银电解回流的淡盐水、以及电解碱液含盐等等,分别按含盐浓度折算成100%原盐,从投入的原盐用量中扣除。
2.电解液:以月末各工序电解碱液结存量分别按烧碱浓度折成100%计算。
3.浓碱液:以月末蒸发工序未配制和未分析入库的浓碱液结存量(包括蒸发器、贮槽、以及冷却、澄清槽内的结存量)折成液碱标准实物规格计算。
4.固碱:以月末在熬制过程中的碱液和包装而末办理入库手续的成品碱的结存量折成固碱标准实物规格计算。
(二)期末在产品成本计算公式如下:期末在产期初在产本期发生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品成本品成本总成本本期产量+期末产品约当量或:期末在产品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期发生总成本×───────────────────────────成本本期产量-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七、产成品成本计算(一)产品产量是指结算期最后一天止、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并已办理入库手续的数量。
(二)计算产品成本的烧碱产量,应以国家标准规格(或与用户商定的销售协议规格)计算的实物产量为主,其含量高于标准规格(或协议规格)部分不计产量,作碱损失处理。
国家规定的标准规格为:固体烧碱:95%、96%、97%、98%、99%、99.5%。
液体烧碱:30%、42%、45%。
(三)不同规格的烧碱,应分别计算单耗和成本,编制单位成本明细表,并分别在有关会计报表中反映。
为满足统计方面汇总的需要,液体烧碱应同时计算折成100%产量的成本,有关产量、消耗、能源以及其他方面的核算仍按技术经济核算规定办理。
(四)烧碱生产过程中的自用碱(包括精制盐水、苛化石棉绒和苟化麸皮用碱),无论使用的是析出盐水含碱、电解液、浓碱液,都不计算烧碱产量。
(五)在计算烧碱产品成本时,隔膜法自用碱的单耗和成本应作还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