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学--脉管系统,心脏
13第八章脉管系统心

德州学院医学系 李婧
2019/9/14
1
人 体
内容提要
形
态
学
第一节 概述
第 八 章
脉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管 系
统 第三节 淋巴系统
德州学院医2 学系 李婧
人
学习目标
体
形 掌握:
态 学
1.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体、 肺循环的行径和意义。
第 八
2.心的位置、外形; 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与临床应用。
体
形
态
学
第 八 章
脉 管 系 统
德州学院4医4 学系 李婧
人
心各腔出入口和主要结构
体
形
入 口 出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结构
态 学 第 八
上腔静脉口
右心房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界嵴、右心耳、梳状 肌、卵圆窝
章
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脉
管 右心室 右房室口
系 统
肺动脉口
肉柱、隔缘肉柱、室上 嵴、动脉圆锥、肺动脉
瓣
第 八
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在身
章 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
脉 的右侧。
管 系
心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
统 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两
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方连
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
心内注射宜在何处进行?为什么?
德州学院3医0 学系 李婧
人 体 形 态 学 第 八 章 脉 管 系 统
德州学院3医1 学系 李婧
人
体 心:分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同侧房、室借房室口相通;心
总结脉管系统知识点

总结脉管系统知识点
心脏是脉管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主要功能是泵动血液。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通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控制血液的流动。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形成了循环的节律,并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心脏的健康状况对脉管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血管是血液输送的通道,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含有氧气和营养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各个组织器官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部分,通过血管壁的渗透作用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组织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携带走。
血管的健康状况对血液的流动和供应至关重要。
血液是流经脉管系统的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主要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盐和激素等成分,主要起到输送养分和代谢废物的作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主要起到输送氧气的作用,白细胞主要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血小板主要起到止血的作用。
血液的健康状况对人体免疫和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总之,脉管系统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相互协调合作,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了解脉管系统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心脏健康、保持血管通畅、调节血液健康,避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和不良饮食等,多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脉管系统心脏()

前部 (固有心房)
界嵴
后部 (腔静脉窦)
右心耳right auricle
梳状肌
界沟
下腔静脉瓣
冠状窦瓣
三个入口: 上腔静脉口
orifice of superior vena cava
下腔静脉口
orifice of inferior vena cava
冠状窦口
orifice of coronary sinus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
是人体内一套连续封闭的输送管道 一、组成
1. 心血管系统 2. 淋巴系统 二、功能 1. 运输功能 2. 防御功能 3. 内分泌功能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概述 (一) 组成 1. 心脏 2. 动脉 3. 毛细血管 4. 静脉
心脏 Heart
★动力器官 ★有四个心腔
上缘,距胸骨右缘1cm)
右下点
(右第6胸肋关节)
左上点(左第2肋软骨
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
左下点(左第5肋间隙,
锁骨中线内侧1~2cm)
心脏
一、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2/3位于正中线左侧 1/3位于正中线右侧 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 下方:膈 两侧:肺、纵隔胸膜
胸膜腔
后方: 平对第5~8胸椎 食管, 胸主动脉, 左主支气管
前方: 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 胸膜和肺 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 4 ~ 6肋软骨直接与心脏相邻
二、心的外形
心血管系统
(三)血管吻合 1.动脉间的吻合 2.静脉间的吻合 3.动、静脉间的吻合 4.侧支吻合和侧支循环
心血管系统
(3) 小结 1)动脉血富含氧和营养物质,颜色鲜红
静脉血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颜色暗红 2)肺动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脉管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血管和心脏组成,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营养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将二氧化碳、废物和其他代谢产物从细胞中排出体外。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脉管系统的组成脉管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
心脏是脉管系统的泵,负责将血液从体内推向全身,是一个重要的肌肉器官。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1.动脉:动脉是体内血液向外流动的血管,直径一般较大,具有弹性和收缩功能,能够承受较高压力,将氧气、营养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细胞中。
2.静脉:静脉是体内血液向心脏流动的血管,直径较小,没有弹性,途中有多个瓣膜,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倒流,将二氧化碳、废物和其他代谢产物从细胞中排出体外。
3.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直径很小,呈网状分布,能够将血液输送到各个细胞中,同时收集代谢产物。
二、脉管系统的功能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其次,脉管系统能够将代谢产物和其他废物从细胞中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同时,脉管系统还起到了维持血液循环的作用,保证了体内物质的正常输送和代谢。
1.输送氧气和营养:动脉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细胞中,这对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运作至关重要。
2.代谢废物的排出:静脉能够将代谢产物和其他废物从细胞中排出体外,使身体内部环境不受污染和污染物积累。
3.维持血液循环:脉管系统中的心脏能够不断地将血液推向全身,保证了体内物质的正常输送和代谢,维护了身体的正常功能。
4.调节体温:毛细血管能够通过调节血流量来调节体温,保持身体内温度的稳定。
总之,脉管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我们不断地保护自己的脉管系统,不只是为了维持身体健康,更是为了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脉管系统—心脏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

激活 (开)
Na+通道是否处备用状态,是该心肌 细胞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备用 (关)
失活
正常静息电位水平又是决定Na+通道能
(关) 否处于或复活到备用状态的关键.
三、兴奋性
(二)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 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高→膜去极化达阈电位的时间短→传导速度快
3.心肌细胞的直径 兴奋的传导速度与心肌细胞的直径成正比关系。
三、兴奋性
(一)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差值增大→兴奋性降低。
2.Na+通道的形状
心肌细胞兴奋的产生是以Na+通道能够被激活作为前提。Na+通道可表现 为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功能状态。
对新刺激的反应能力 任何强大刺激无反应
兴奋性 下降到零
强大刺激产生局部反应 极度降低
阈上刺激产生常
阈下刺激产生去极化速度 和幅度稍小的动作电位
高于正常
三、兴奋性
(三)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三、兴奋性
(二)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兴奋性变化分期
有效 不应 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对应的位置
0期~3期膜电位 - 55mv 3期膜电位 -55mv ~ -60mv
3期膜电位 -60mv~ -80mv
3期膜电位 -80mv ~ -90mv
脉管学

脉管学
骨盆部和尾部的动脉
荐中动脉
髂内动脉
脐动脉 子宫中动脉 尿生殖动脉 子宫后动脉 阴部内动脉
脐动脉
阴部内动脉
尿生殖动脉
荐中动脉
尾中动脉
子宫中动 脉
脉管学
后肢的动脉
髂外动脉
旋髂深动脉 精索外动脉 或子宫中动脉(马) 股深动脉 阴部腹壁动脉干 股前动脉
隐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股后动脉 胫后动脉
心横肌(隔缘肉柱)
脉管学
心 脏 的 瓣 膜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三尖瓣
脉管学
(三)心壁的构造
心内膜 心肌 心外膜
脉管学
(四)心脏的血管
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冠状窦
心大静脉 静脉 心中静脉 心小静脉
脉管学
冠状动脉
脉管学
心 血 管 的 狭 窄
脉管学
心 血 管 的 狭 窄
脉管学
脉管学
心 肌 梗 塞
较小 较厚 较多 强 不含血液 无
较大 较薄 较小 弱 含有血液 有
脉管学
组织细胞 营养物 质 O2 代谢产 物 CO2 腔静脉及其 各级属支 心冠状窦 右心房
主动脉及其 各级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
体循环
左心室
肺循环
左心房
肺静脉 肺泡毛细血管
右心室 肺动脉干及 其各级分支
O2
CO2
肺泡
脉管学
体循环的动脉
回肠段的淋巴集结
脉管学
三、淋巴器官
胸腺 脾 淋巴结 血淋巴结 扁桃体
脉管学
(一)胸腺(Thymus)
粉红色,质地柔软, 位于胸腔和颈部。
胸腺素的作用是使原 始淋巴细胞成为T淋巴细 胞,并促进T淋巴细胞的 成熟和提高其免疫能力。
1、脉管S、心

二、血液循环
(一)定义:血液 从心室搏出,经主、肺A 到达全身Cap,与组织和 细胞进行气体、物质交 换,通过各级V,在经 上、下腔V和心冠状窦 返回心房的周而复始、 循环不止的过程。
(二)分类:
1、肺循环(小循环): (1)起止:右心室→肺A 干→左右肺A→肺→肺泡壁 Cap→ 肺V→左心房 (2)特点:路程短,阻 力小,压力低,由右心 博出 (3)作用:完成气体交 换,使V血变成A血
4、心室收缩与瓣膜开闭
1)特点:半月瓣开放,血液从心室→肺、主A 房室瓣关闭,阻止心室内血液逆流 入心房 2)异常:半月瓣狭窄,全身缺血 房室瓣关闭不全,心房肥大
五、心的构造
(一)心F骨骼: 1、定义:位于房室口、肺A口和主A口周围, 由致密CT构成的结构 2、特点:坚韧富有弹性,是心肌F和心瓣膜 的附着处 3、分类: 左F三角 右F三角
前室间支
旋支
2、右冠状动脉
(1)主要分支
①窦房结支 ②右室前支 ③右房支 ④右缘支
(1)主要分支
(2)分布营养范围 右心房壁 右心室后壁 左心室后壁 室间隔后下1/3 ⑤房室结支
⑥右旋支
⑦后室间支
⑧室间隔后支
冠状动脉分布类型(国人1150例)
A、右优势型:65.7% B、均衡型:28.7% C、左优势型:5.6%
2、体循环(大循环)
(1)起止:左心室→主A →中、小A→全身Cap→中 小V→上、下腔V→右心房
(2)特点:路程长,阻力大, 压力高 (3)作用:完成细胞内气体 和物质交换
三、血管吻合的形式
交通支
A弓
A网
A、V吻合
*动脉之间吻合常见于易受压、活动多、形态 变化大的部位或器官 *极少吻合的动脉称终末动脉
脉管系总论

故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l~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心底cardiac base
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右心房; 左、右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 后面隔心包后壁与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毗邻。
两面
前面(胸肋面)朝向前上方 约3/4由右心房、室,1/4由左心室构成。
脉管系总论及概述 Circulatory system
郑州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组成
心
心血管系统
动脉 血液在其中循环 毛细血管 静脉
脉 管 系 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淋巴管道
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淋巴液向心流动
功能
1、运输功能;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3、内分泌功能; 4、参与免疫机能。
左 心 房
右上肺静脉—— 收集右肺上、中叶的血液 右肺下静脉—— 收集右肺下叶的血液 左上肺静脉—— 收集左肺上叶的血液 左下肺静脉—— 收集左肺下叶的血液
脉管系统--动脉
(二) 体循环的静脉
■
心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心脏
头颈部 上半身 上肢 胸部 (心、肺除外) 腹部
■
■
下腔静脉系 门静脉系
下半身 盆部 下肢
■
流入道 (以室上嵴为界) 纤维环 右房室口 三尖瓣 三尖瓣 腱索 复合体 乳头肌 壁:肉柱 隔缘肉柱
■
流出道 动脉圆锥 纤维环 肺A口 肺A瓣 壁:光滑
左心房Left atrium
左心耳 左心房窦 肺静脉口
左房室口
左心室Left ventric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scular system
Section 1 Introduction
1. 循环系统的组成: 1、心血管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2、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
淋巴组织) 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回流中
多经过淋巴结),最后注入静脉, 故淋巴管道常被看作是静脉的辅助 管道。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运送营养物质、氧、激素到全身各 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新陈代谢; 同时将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运 送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二尖瓣复合体: 包括二尖瓣环, 瓣尖,腱索和乳 头肌。
主动脉瓣
卵圆孔瓣膜
左肺动脉 右肺动脉 左肺静脉 右肺静脉
左肺静脉
右肺静脉 左心房窦
(五) 心的瓣膜
心的构造
心纤维性支架:又称心纤维骨骼 ,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 脉口的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 成。
提供了心肌纤维 和心瓣膜的附着处, 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 和稳定作用。
心大V 静脉 心中V
心小V
冠状窦 右心房
冠状窦
心中V
心大V 心小V
(六) 心包
心包横窦 心包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心包穿刺部位
(七)体表投影
• 左上点 • 右上点 • 左下点 :心尖 • 右下点
本节重点
1.大、小循环的途径。 2.心的位置和外形。 3.心腔的内部结构。 4.传导系统的组成和窦房结的位置及功能。 5.左、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6.心尖的体表投影
前二尖瓣 后二尖瓣 前乳头肌 腱索
左心耳
后乳头肌
左心耳
卵圆孔瓣膜
左肺动脉 右肺动脉 左肺静脉 右肺静脉
左肺静脉
右肺静脉 左心房窦
心的各腔左心室
左心室腔以二尖瓣 前尖为界,分为左 后方的左心室流入 道(窦部)和右前 方的流出道(主动 脉前庭)两部分。
前二尖瓣 后二尖瓣 前乳头肌 腱索
后乳头肌
左心耳 左心耳
1、体循环(大循环) 从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
右心房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各级属支
2、肺循环(小循环)
从右心室 肺动脉 各级分支
肺毛细血管
左心房 肺静脉 各级属支
(一)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纵隔内,外 面围着心包,2/3 居正中矢状面左侧, 1/3在其右侧。形 似倒置、前后稍扁 的圆锥体(拳头大 小)。
左纤维三角 右纤维三角
左纤维三角
窦房结
界嵴 房室结
右纤维三角 左束支
房室部 室间部
室间隔膜部
房室束(his 束)
右束支
Koch三角
Purkinje 纤维
(五) 心的血管
前室间支
左冠状动脉
动脉
旋支
右冠状动脉 后室间支
左冠状动脉分布:左半心、室 间隔前2/3、部分右室前壁。
右冠状动脉分布:右半心、室 间膈后1/3、部分左室后壁、 窦房结、房室结。
包括左,右纤维三角, 4个瓣纤维环(肺动脉瓣环,主 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 ),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 膜间隔等。
(二) 心壁的构造:心室肌厚于
心房肌,左心室肌厚于右心室肌
心内膜 心房肌
心壁 心肌 心室肌
心外膜
(三) 心的间隔
房间隔
肌部 室间隔
膜部
房室隔:房间
隔与室间隔之间 的过渡区。
(四)心的传导系统
①窦房结 位置: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
界处
功能:心的正常起博点 ②结间束:前,中,后结 间束 ③房室交界区: 位置:范围基本与房间隔右
侧面的Koch三角一致。
功能:将来自窦房结的兴奋
延搁下传至心室,使心房和心 室肌依次交替收缩。最重要的 次级起博点。
④房室束 又称his 束 ⑤左右束支 ⑥Purkinje 纤维网
三尖瓣环, 三尖瓣 , 腱索以及乳头肌
共同构成三尖瓣 复合体
隔侧尖
三 尖 前尖 瓣
后尖
腱索
后乳头 肌
前乳头肌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动脉圆锥 室上嵴 隔侧乳头肌 隔缘肉 柱
肉柱
肺动脉瓣
动脉圆锥
肺动脉干 右半月瓣 前半月瓣 左半月瓣 室上嵴
隔侧乳头 肌
心的各腔左心房
根据胚胎发育来 源,左心房被分 为左心耳和左心 房窦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心 heart 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泵)。
组成
动脉 artery (A) 是运血离心的管道。
血管 静脉 vein (V) 是导血回心的管道。
毛细血管capillary 连接于动、静脉之间的 微细管道,是物质交换 的场所。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二)血液循环的径路:
固有心房 ①右心耳 ②梳状肌
腔静脉窦 ①卵圆窝 ②Todaro 腱 ③Koch三角
上腔静脉
房间隔 卵圆窝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瓣
界沟
右心耳 界嵴
右房室口 梳状肌 冠状窦口
卵圆孔 卵圆窝
3 入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1 出口 右房室口
上腔静脉
房间隔 卵圆窝
下腔静脉瓣 下腔静脉
右心室
冠状沟和右冠状 动脉
前室间沟和
左心室
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
心尖
冠状窦 左心室
心尖
上腔静脉 右心耳
右心房 界沟
下腔静脉 右心室
界沟 右心房
冠状沟和右 冠状动脉 后室间沟和冠状动 脉后室间支
右心室
心的各腔- 右心房
右心房借界嵴 (crista terminalis) 分 冠状窦 为固有心房 (atrium proper )和腔静 脉窦 (sinus venarum cavarum )
(二) 心的毗邻
前方:胸骨体和2--6肋 软骨 后方:第5-8胸椎、食管、 主动脉。 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 下方:膈肌中心腱 两侧:纵隔胸膜及肺
(三)心的外形
一尖: 心尖
一底: 心底
圆 两面 胸肋面
锥
膈面
形
左缘
三缘 右 缘
下缘
冠状沟
四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右心耳
左心房 冠状窦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耳 界嵴
右房室口 梳状肌
冠状窦口
心的各腔- 右心室
—2 部分 根据室上嵴分为 流入部(窦部) 凹凸不平的内壁 ①肉柱 ②乳头肌 ③腱索 ④隔缘肉柱 (节制索)
流出部 (动脉圆锥,漏 斗部)
三尖瓣 腱索
后乳头 肌
前乳头肌
肺动脉 干
肺动脉瓣 动脉圆锥
室上嵴 隔侧乳头肌 隔缘肉柱
肉柱
三尖瓣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