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层压力检测

合集下载

地层压力检测规范

地层压力检测规范
上覆压力梯度 overburden pressure gradient
单位高度上的上覆岩层压力。
3.3
静水压力 hydrostatic pressure
单位流体重量与静液柱垂直高度的乘积。
3.4
静水压力梯度 hydrostatic pressure gradient
每单位深度上静水压力的变化量。
3.5
4.3dc指数
lg[3.282/(RPM×ROP)]Gn
dc= ×
lg[0.0684×WOB/Db]ECD
式中:
dc——dc指数值,无量纲;
RPM——转盘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ROP——钻时,单位为米每分(m/min);
Gn——正常液压梯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WOB——钻压,单位为千牛顿(kN);
接单根出现的后效气或接单根时空气进入钻具内,钻井液循环一周时出现的气测异常。
3.12
后效气 trip gas
又称起下钻气。是指停泵后地层中的流体渗入钻井液中,再开泵循环出现的气测异常。
3.13
钻井气 drilled gas
在钻进过程中,因破碎岩柱而释放出的气体所形成的气显示。
3.14
抽汲气 swabbed gas
Db——钻头直径,单位为毫米(mm);
ECD——当量循环钻井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4.4sigma指数
WOB0.5×RPM0.25
Ơt=
Dh×ROP10.25
式中:
Ơt——sigma指数值,无量纲;
WOB——钻压,单位为吨(t);
RPM——转盘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Dh——钻头直径,单位为英寸(inch);

第3章第5节地层压力检测

第3章第5节地层压力检测

σ ( D) = Po ( D) − Pp ( D)
σ ( D) = σ ( De)
P0 ( D) − Pp ( D) = Po ( De ) − PP ( De )
A
B
d ca
d cn
井深D处的地层压力为: 井深D处的地层压力为:
Pp ( D) = Po ( D) − Po ( De ) + PP ( De ) = Go D − (Go − G pn ) De
Pp ( D ) = 0.00981ρ p D
符号同前
d ca
d cn
习题: 习题:
已知某井的钻井参数如下表所示, 已知某井的钻井参数如下表所示,并测得该地层正常压力 的当量泥浆密度为1.07g/cm3。试求: 的当量泥浆密度为1.07g/cm3。试求: 1.07g/cm3
各测点的dc指数; dc指数 (1)各测点的dc指数; 作出dc指数与井深的关系图,引出正常趋势线并写出方程; dc指数与井深的关系图 (2)作出dc指数与井深的关系图,引出正常趋势线并写出方程; 找出压力过渡带顶部位置; (3)找出压力过渡带顶部位置; 应用经验公式法(反算法)计算3900m处的地层压力。 3900m处的地层压力 (4)应用经验公式法(反算法)计算3900m处的地层压力。
式中:dc为泥岩正常压实井段dc值; 式中:dc为泥岩正常压实井段dc值 为泥岩正常压实井段dc 为回归系数; 为井深。 a、b为回归系数;H为井深。
(4)地层压力计算
经验公式法、当量(等效)深度法等。 经验公式法、当量(等效)深度法等。
a.经验公式法(反算法、ZAMORA公式 a.经验公式法(反算法、ZAMORA公式) 经验公式法
页岩密度shn做页岩密度与井深的关系图页岩密度与井深关系图地层孔隙压力随钻评估根据待求点的页岩密度和正常趋势线上的页岩密度求页岩密度差shoshnsh页岩密度差shn正常趋势线上的页岩密度sho由页岩密度差sh用插值法或者图版法求地层压力钻井液当量密度4

地层压力检测

地层压力检测
所生成的物质和水在一起,在地层中变单相流动为多相流动时,
其两种流体渗透率之和降低到单相流动时的1/10(Chapman, 1972)。在封闭的地质环境中,由于体积的增加和流体渗透率 的降低,从而导致地层孔隙压力的升高,形成异常高压。
三、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
许多研究(Meissner,1981;Momper,1978;Tissot,
可见,形成高压异常的关键是储层处于隔绝或 封闭状态,至少流体受围岩严格控制不易渗流出来 ,使之处于一种欠压实状态。
三、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
(2) 矿物脱水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有些矿物会脱出层间水和析出结晶水
,增加储层中流体的数量,引起压力升高。 如粘土矿物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蒙脱石,而这些蒙脱石则含
b、地层渗透性能较好,但上下左右均被不渗透的隔层所隔,呈透镜
体状:此时流体所承担的压力最终要和上覆地层压力趋于平衡,即:Pf = Po,或 Gf = Go。
c、地层渗透性能较差,且岩性非均质性较强,孔隙水与地表水有连 通,但其连通性不好,流体可缓慢渗透,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此时上 覆岩层压力由孔隙流体和岩层基质共同负担,这种情况下的地层压力是 小于上覆岩层压力而大于静水压力的。即:
三、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
(3) 水热增压 另外,温度升高还可引起岩石中流体相态的变化,析出
CO2等气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还可引起油页岩中干酪根发 生热裂解,生成烃类气体等。若这一过程发生在封闭的地质 环境中,这些气体的产生将提高系统的压力而形成高压异常 。
如美国路易斯安那湾岸地区的一个资料:当地下平均地 温梯度为25℃/km时,温度每增加1℃,地层压力就增加 15.8kg/cm2,所以说,温度升高常常会伴随着压力的增大,温 度对压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知识讲解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知识讲解
H
(3)Sigmalog法 ①简介: Sigmalog法是1984年,美国AGP公司开发的一种
地层压力检测方法。此法克服了因井径、参数变化、岩 性等因素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较适合4000m以上的深井。
②原理:利用欠压实地层岩石强度不按压实规律变化的特 性检测地层压力。
岩石强度公式: (未考虑钻井液及地层流体的影响)
a、加岩屑于钻井液密度秤钻井液杯中,加盖后,使游 码指示读数为1g/cm³。 b、加清水充满钻井液杯,加盖后测定密度值ρT
c、计算页岩密度值ρsh=1/(2- ρT ) e、列表作H- ρsh关系曲线
ρsh
H
f、用标准透明密度图版覆盖于 H- ρsh图上,使图版的正常 地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线与H- ρsh上的正常密度趋势
② dc指数方程: dc=
㏒(0.0547R/N) ρn
㏒(0.0673W/D) ρm
式中:R---机械钻速 m/h
N---转速
r/min
W---钻压 KN
D---钻头直径 mm
ρn—该地区地层流体密度
ρm—钻井液密度
③dc指数方程中各参数录取原则: a、在钻速慢的地层中,可按1.5-3m录取; b、在钻速快的地层中,可按7.5或15m录取; c、求dc指数时,各参数的录取必须在泥页岩井段,其它岩 层的参数不能用。 ④数据处理
求出岩石总强度(σt)¹⁄² 通过(σr) ¹⁄²=aH/1000+b,求该深度在正常趋势线上
所对应的岩石强度(σr) ¹⁄² 设Y=(σr) ¹⁄²/(σt)¹⁄²
则地层压力梯度为: Gp=Gm- [ 20(1-Y)]/ [nY (2-Y)H ] 式中: Gm---钻井液压力梯度 100kpa/m n=3.25/ [640 (σt)¹⁄²] 当 ((σt)¹⁄²≤1)时 n=(1/640 ) [4-0.79/(σt)¹⁄²]当((σt)¹⁄²>1)时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

(2)电阻率法
①原理:在正常压实情况下,电阻率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 应逐渐增加。但遇及高压层时,由于岩石密度突然减少,而 电阻率逐步减小。利用此特性检测地层压力。 Ro Rn 电阻率
H ②Eaton计算地层压力公式; Gp=Go- [ (Go-Gn )(Ro/Rn)¹ · ² ] 式中: Ro---所求点的实测电阻率 Rn---所求点在正常趋势线上的电阻率
a、从 异常压力点A向正常趋势线引铅垂线交于B点,过B点引 水平线交纵轴于H2点。
H2 H1 B A
b、根据H1处的地层基岩压力等效于H2处的地层基岩压力。 计算H2点处的地层压力。
因: Po= Pp +&
& H1 = PoH1 -PpH 1 &H 2 = PoH2 -PpH 2 &1 = &2
PpH 1 = PoH1 -PoH2+PpH 1 =g(H1-H2)ρo+g H1 ρn
③dc指数方程中各参数录取原则: a、在钻速慢的地层中,可按1.5-3m录取; b、在钻速快的地层中,可按7.5或15m录取; c、求dc指数时,各参数的录取必须在泥页岩井段,其它岩 层的参数不能用。 ④数据处理 a、 在各井段录取的R、 N、W、D、ρn 、 ρm等参数,分 别带入dc指数方程中,求出不同井深所对应的dc值并列表。 dc b、以dc值为横坐标、井深为纵坐标 在半对数坐标图上,描点、绘制 dc—H关系曲线 H
(2) dc指数法(1971年Rehm和Mclenden提出) ①原理: dc指数法检测地层压力是通过钻进过程中,钻速 的变化来进行的。在不考虑钻井参数突然变化的条件下, 当钻进到欠压实地层时,由于地层孔隙压力高、井底压差 小,钻速上升。 ② dc指数方程: dc= ㏒(0.0547R/N) ρn ㏒(0.0673W/D) ρm 式中:R---机械钻速 m/h N---转速 r/min W---钻压 KN D---钻头直径 mm ρn—该地区地层流体密度 ρm—钻井液密度

地层压力测井及井壁取芯技术简介

地层压力测井及井壁取芯技术简介


为了克服管柱式分层测试技术的不足。我们引进
了电缆泵吸式地层分层压力测试取样器。该备不仅
大大节约测试成本,缩短占井时间,而且井下封隔效
果好,资料符合率高。
套管井电缆泵抽式地层分层压力测试取样器 (CFT)
管柱测试与CFT测试的比较
管柱测试
测试成本高; 占井时间长; 井下封隔效果差,资料符合率低 不适合中低孔隙度地层。
泵出模块
在钻井过程中储层钻井液的侵 入是不可避免的,电缆地层测 试开始抽出的往往是冲洗带的 钻井滤液,它不代表储层流体 的类型和性质。在侵入较深的 情况下,需要长时间的抽出、 排液才能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流 体。而泵出模块较好地实现了 此功能。在测试过程中,工作 人员可根据流体电阻率等流体 分析结果判断样品的污染程度, 以决定是否停止泵出,获得样 品。当管线中的流体为钻井滤 液时可通过泵出模块将抽出的 流体排至井筒,当分析管线中 抽出的是地层流体时可关闭泵 出模块,通过阀门操作将流体 排至取样筒,从而完成取样工 作。
下分隔器 取样筒 上分隔器 液压节
电子节
CFT的应用
直接获得的参数
地层压力 地层温度 井下流体分析 流体样品 流体电阻率
储量计算的部分参数
地层压力 油气水分布特征 地层渗透率 流体性质及高压物性 油井产油能力
地质应用
1、中低孔隙探井测试。随着石油勘探的难度尽一步加大,一些中低孔隙地层也将列入开发行 列,这些层的特点是井下单层多,管控测试困难,应用该项技术将节约成本50%以上,时间 将节约80%以上。
CFT测试
测试成本低,每井次测试成本 在10万元左右。
占井时间短,每井次仅需要1020个小时;
井下封隔效果好,资料符合率 高;
不受地层孔隙度影响。

地层压力检测

地层压力检测

地层压力检测钻进时,井内压力的掌握是使井眼压力处在地层孔隙压力和地层裂开压力之间。

既不发生井喷,又不压破地层,钻井的整个过程中要随时测试地层孔隙压力、井内液柱压力和地层裂开压力的平衡状况。

一、压力完整性测试1、dc 指数法dc 指数法是通过分析钻进动态数据来检测地层压力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钻进速度在钻头类型;钻头直径;水眼尺寸;钻头磨损;钻压;转速;钻井液类型;钻井液密度;钻井液粘度;固相含量、颗粒大小及在钻井液中的分布;泵压;泵速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和地层压力、地层岩性有关。

正常状况下,随井深的增加岩石的强度增大,钻速下降,但进入特别压力过渡带,正常趋势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地层的欠压实作用,地层的空隙度大硬度小,所以利用随井深钻速的变化能检测特别高压层的到来。

依据钻速模式:R=aN(W/D)d式中:R-钻速,ft/h;a-可钻性系数,对于大段页岩,视为1;N-转数,r/min;W-钻压,klbf; D-钻头直径,in;d-指数,无因次。

由钻速方程,可得出 d 指数的表达式为:d 指数可用来检测从正常到特别压力的过渡带。

但没有考虑钻井液密度的影响现场上用修正 d 指数,式中:ρn-地层水密度〔从当地地层水含盐量中查出〕g/cm3Ρm-所用密度g/cm3d 用下式表达式中:R-钻速m/h; N -转速r/min;W-钻压t;D-钻头直径mm;L-进尺m;T-钻时min 。

假设W的单位用KN( 千牛),则由于0.0547R N 一般小于1,所以在 d 中,R增大,则 d 减小,故 d 反映地层的压实状况与P。

压实差、孔隙多,地层压力大,P减小,钻速可增加。

运用d c指数求地层压力可按下述方法进展:(1)、列表,预备记录和计算表的内容包括:井深H,进尺L,钻时T,钻速R,转速N,井径D,钻压W,地层水密度ρ0,钻井液密度ρm 大,dc 地层压力PP 。

(2)、取点记录, 计算dc, 填入表内.在钻速慢的地层每1m-3m 取1 点,在钻速快的地层,可5、10 、15 、30m 取1 点。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可用 于评估油气储量,为开 发计划提供依据,避免 盲目开发导致资源浪费 。
通过地层压力检测技术 ,可以优化油气开采方 案,提高开采效率和降 低成本。
水资源开发中的地层压力检测案例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04
05
• 检测地层压力 • 评估水资源储 • 优化水资源开
变化

采方案
水资源开发中,地层压力 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水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 作用。
数值模拟方法的工作原理
建立模型
根据地质数据和物理规律,建 立描述地层压力变化的数学模
型。
数值求解
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值求解描述 地层压力变化的偏微分方程。
结果分析
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地层的 压力状态,并提供可视化结果。
04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分析
直接地层压力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 优点 • 直接测量地层压力,获取准确的地层压力信息。 • 对于地层压力变化敏感,能够及时反映地层压力变化。 • 可用于不同地层和不同井况的测量。 • 缺点 • 受限于井下环境和测量设备,有时难以进行直接测量。 • 对于某些复杂的地质情况,可能需要更高级的测量设备和技术。 • 直接测量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人员,成本较高。
05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地层压力的变化,提 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实现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
通过实时监测地层压力变化并即时传输数据,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地层压力信 息,提高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核磁共振测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层压力检测大量的勘探实践表明,异常高压地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而且钻遇到高压地层比低压地层更为常见。

这些广泛分布的异常高压地层首先影响钻井的安全,钻井中,如果未能预测到可能钻遇到的异常高压地层,使用的钻井液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井喷甚至井喷失控。

因此,在石油钻井中,对地层压力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保护油气层,保证井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压力检测的目的及意义1 压力检测和定量求值指导和决定着油气勘探、钻井和采油的设计与施工。

2 对钻井来说,它关系到高速、安全、低成本的作业甚至钻井的成败。

3 只有掌握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等地层参数,才能正确合理的选择钻井液密度,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

4 更有效地开发、保护和利用油气资源。

二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1压实作用: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孔隙水膨胀,而孔隙空间随地静载荷的增加而缩小。

因此,只有足够的渗透通道才能使地层水迅速排出,保持正常的地层压力。

如果水的通道被堵塞或严重受阻,增加的上覆岩层压力将引起孔隙压力增加至高于水静压力,孔隙度亦将大于一定深度时的正常值。

2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层自身的运动。

它引起各地层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由于构造运动,圈闭有地层流体的地层被断层、横向滑动、褶皱或侵入所挤压。

促使其体积变小,如果此流体无出路,则意味着同样多的流体要占据较小的体积。

因此,压力变高。

3 粘土成岩作用成岩指岩石矿物在地质作用下的化学变化。

页岩和灰岩经受结晶结构的变化,可以产生异常高的压力。

例如在压实期间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

有异常压力,必有上覆压力密封层。

如石膏(CaSO4·2H2O)将放出水化水而变成无水石膏(CaSO4),它是一种特别不渗透的蒸发岩,从而引起其下部异常高压沉积。

4 密度差的作用当存在于非水平构造中的孔隙流体的密度比本地区正常孔隙流体密度小时,则在构造斜上部,可能会形成异常高压。

这种情况在钻大斜度气层时常见到。

在钻进近构造顶部的气层时,需要比钻油气水界面所需要的钻井液密度高。

5 流体运移作用从深层油藏向上部较浅层运动的流体可以导致浅层变成异常压力层。

这种情况叫做浅层充压。

这种流体移动的流道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

6 保压上移或地面剥蚀。

保压上移是渗透地层被不渗透地层包围,上移到较浅深度,在较浅深度便形成异常高压。

同样,若是地层剥蚀,也会形成异常高压。

如图所示,A处是正常压力,B处井底砂岩地层便为异常高压。

8 盐丘与盐层。

盐岩有两个特点(1)不渗透;(2)易溶解并以不同形状再结晶。

因此,在盐丘下面,往往被隔成高压。

如果是盐丘,则它向周围地层施加压力,同构造运动一样,促使盐丘附近地层变为异常高压。

异常高压的形成,往往是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在地质界也存在着几种学说,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异常高压的成因。

三检测地层压力的方法检测异常地层压力的原理是依据压实理论: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实程度增加,孔隙度减小。

在相同的埋藏深度,高压层比低压层压实差,孔隙度较大。

因此,任何反映地层孔隙度变化的参数均可以用来检测异常地层压力。

1 钻井前参考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地震资料中,地震波每米传播时间可用来预测地层压力。

在正常压力地层,随着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上覆岩层压力逐渐增加,地层孔隙度逐渐减小,这就使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成正比的增加,而传播时间随之减小。

当地震波到达高压油气层时,由于高压油气的存在,地震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低于在岩石固体骨架中的传播速度,另外,由于异常高压地层孔隙度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下降,传播时间随之增大。

如图所示。

因此,如果地震波传播时间随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便有可能是异常高压地层的显示。

可以根据地震波在不同深度地层中的传播时间,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出传播时间对深度的关系曲线,然后用等效深度法或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地层压力的大小。

2 钻进中检测地层压力在钻井过程中要通过随钻压力监测判断地层压力的变化,随钻压力监测主要是指钻井参数检测法。

它包括机械钻速法,d指数法及dc 指数法,标准化(正常化)钻速法,页岩密度法和C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中,dc 指数法较为简便易行,应用也最广泛。

但是dc 指数法只适用于泥页岩地层。

由于异常高压地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要准确评价一个地区的地层压力,只应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应利用包括地震和测井资料在内的多种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下面就页岩密度法和dc 指数法做简单的介绍。

1)页岩密度法一般情况下,随着深度的增加,页岩压实程度增加,孔隙度减小。

但在压力过渡带或异常高压地层,由于岩石欠压实,孔隙度比正常情况下大,其密度比正常情况下小。

因此,可利用岩石密度的变化检测地层压力。

其方法是,在钻进中,取页岩井段返出的岩屑,测其密度,做出密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通过正常压力地层的密度值画出正常趋势线。

偏离正常趋势线的点,即压力异常点。

开始偏离的部分即为过渡带的顶部。

如图所示。

⑴岩屑的选取岩屑选取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岩屑密度的准确度。

在页岩井段,每3—5米取一次砂样,钻速快时可10米或20米取一次,钻速慢时重要层位也可每米取一次。

选取岩屑时注意记准迟到时间,除去掉块和磨圆的岩屑。

用清水洗去岩屑上的钻井液,用吸水纸将岩屑擦干(或烘干,取一致的干度)。

⑵岩石密度的称量方法①钻井液密度计称量。

将岩屑放入密度计的量杯中,加盖后等1g/cm3;再加淡水充满量杯,加盖后称得杯内的密度值ρ T ;利用下式计算页岩密度ρsh值。

Tsh ρρ-=21 式中 ρsh ——页岩密度,g /cm 3;ρT ——页岩与淡水混合物的密度,g /cm 3 。

②密度液法。

把岩屑放入标准密度液内,看其在液柱内停留的位置,直接读出密度大小。

⑶ 页岩密度法的作图方法将ρsh 值按相应的深度画到坐标纸上,纵坐标是井深;横坐标是ρsh 值。

根据上部正常压力井段的页岩密度数据做出正常压实趋势线并延长。

画正常压实趋势线时应尽量使密度数据点分布在趋势线的两侧,以利准确求值。

⑷ 用透明标准图版求出测点的地层压力把透明的标准图版覆盖在H -ρsh 图上,使标准图版的正常地层压力当量密度线与H -ρsh 图上的正常密度趋势线重合,则偏离正常趋势线的点落在透明版的某线上或两线间。

版上所表示的密度值即该地层的地层压力当量密度值。

2)dc 指数法正常地层在其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随埋藏深度的增加,泥岩页岩的压实程度相应地增加,地层孔隙度减小,钻进时的机械钻速降低。

而当钻遇到异常高压层时,由于高压地层欠压实,孔隙度增大,因此,机械钻速相应地升高。

利用这一规律可及时地发现异常高压地层,并根据钻速升高的多少来评价地层压力的高低,这就是最初的机械钻速法。

dc 指数法是在机械钻速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钻速方程为:Vm = KN e (W/D)d式中 Vm —— 机械钻速,m/h ;K —— 岩石可钻性系数;N —— 转速,rpm ;e —— 转速指数;W —— 钻压,KN ;D —— 钻头直径,mm ;d —— 钻压指数,即d 指数。

假设钻井条件(水利因素、钻头类型)和地层岩性不变(均为泥岩页岩),则K 值保持常量不变,取K = 1。

又因泥岩页岩均属软地层,转速N 与机械钻速Vm 呈线性关系,即 e=1 。

将上述钻速方程整理、取对数,得d 指数表达式。

⎪⎭⎫ ⎝⎛⎪⎭⎫ ⎝⎛=D W NT d 0684.0lg 282.3lg式中T —钻时,min/m 。

d 指数法的前提之一是保持钻井液密度不变,这在实际施工中难以达到,尤其在进入压力过渡带以后,为了安全起见,需提高钻井液密度,这样,d 指数随之升高,影响了它的正常显示。

为了消除此影响,提出了修正的d 指数,即dc 指数。

m n D W NT dc ρρ⨯⎪⎭⎫ ⎝⎛⎪⎭⎫ ⎝⎛=0684.0lg 282.3lg 式中 ρn ————正常压力层段地层水密度(一般取1.0 — 1.07),g/cm 3;ρm ——在用钻井液密度,g/cm 3。

在正常地层压力情况下,随着井深的增加,机械钻速Vm 逐渐降低,d c 指数变大,在d c 指数录井图上表现为随井深的增加,d c 指数逐渐增大的趋势;当进入异常高压地层时,井底压差减小,机械钻速增加,相应的d c 指数就会减小,在d c 指数录井图上表现为向左偏离了正常趋势。

如图所示。

这就是d c 指数检测异常高压地层的原理。

具体作法是将d c 值按相应的深度画到半对数坐标纸上,纵坐标是井深,等刻度;横坐标是d c 值,对数刻度。

从正常压力井段延长做出正常趋势线。

可以按几何关系写出其直线方程,也可以根据数理统计分析理论回归出其直线方程。

在数据选取、处理时,必须作到合理、准确地采集相应的各种数据参数,并去除非泥页岩、水利因素变化大、井底不净、吊打及取芯等影响计算精度的井段,以保证d c 指数的准确性、有效性、指导性。

最后通过d c 值偏离正常趋势线的程度估算出地层压力值或按下式计算出地层压力值。

n n P dcdc ρρ= 式中ρP ——地层压力当量密度,g/cm 3;dc n ——正常趋势线的dc 值;dc ——实际得到的dc 值;ρn ——地区正常地层压力当量密度,g/cm 3。

3 钻井后检测地层压力钻井后主要是分析测井资料或直接测试求地层压力。

直接用于评价地层压力的测井方法包括声波测井、电阻率测井、密度测井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声波测井。

1)声波法利用声波时差检测地层压力的原理:声波测井记录的纵向声波速度是孔隙度和岩性的函数。

在某种特定的岩石中测井,则声波测井曲线基本上反映孔隙度的变化。

在正常压实条件下,(页)泥岩孔隙度随井深增加而减小。

因此,声波时差也随井深增加而减小。

如图所示井深—时差关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正常压力井段为一直线——正常趋势线。

在该线的左边,是低压区,右边是高压区。

深度3000米处开始出现异常高压显示,该处即所谓的异常高压过渡带。

2)利用电阻(导)率评价地层压力的方法有多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其中感应测井是较普遍用于评价地层压力的一种电阻率测井方法。

感应测井记录地层的电导率,单位,西门子,电导率的倒数是电阻率,单位,欧姆·米。

感应测井的简单原理是,发射线圈发射高频交流电进入地层。

高频交流电在地层中产生的磁场形成涡流,接收线圈接收并记录涡流产生的二次磁场。

仪器记录结果主要与地层电导率成正比。

在地层水性质相对稳定的层段,岩性己知,地层电导率取决于地层孔隙度,因此,对正常压实的地层,随着埋深增加,泥岩孔隙度减小,电导率也逐渐减小。

在异常高压带,泥岩电导率则增高而偏离正常变化趋势。

在半对数坐标上,以对数横坐标为泥岩电导率 Csh刻度,纵坐标为深度H,作出Csh- H关系点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