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教案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

2. 能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诵和理解。

2. 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3. 文章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2. 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和特殊句式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文本。

2.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 准备课后习题答案和教学反思的模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为本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和理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课堂讲解中,我特别注重对文言文句式的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教案

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习题(附答案)5 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课题应对自然灾害课时安排 2 课时1.进一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教、自护能力。

2.知道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教自护能力。

教学3.运用读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增强防灾减灾的的意识,提高目标自数自护的能力。

4.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灾避险的意识。

1.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灾害及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

教学2.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招施。

重点3.学习不屈的抗灾精神,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教学 1 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难点 2 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第一课时设计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汶川地震2.谈话引入,启发思考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

导入短短的三钟,无数家园瞬成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直接经济损失8451 亿元人民币。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地震外,还有哪些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将如何应对呢?3.揭示课题:《5 应对自然灾害》二、活动一运用读图分析我国自然知识知多少1.出示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1、种类多、分布广2、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洪灾主要发生在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北部。

3、在沿海地区都有台风发生,而地震主要发生在中西部活动二看统计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性1.出示统计图新课认真阅读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教学小结:1、旱涝灾害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大的。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

2. 能够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诵和理解。

2. 文章中重要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3. 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准备《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文本。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思考。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文章讲解(20分钟)1. 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四、课堂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

2.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反思和思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但是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习题答案:1. A2. B3. C4. D5. A教案:唐雎不辱使命(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

2. 能够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诵和理解。

2. 文章中重要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通版教案习题参考答案第1讲小数乘法(一)考点题库一1.(竖式略)24.5 129.6 16 11.92.75×1.28=96(元)3. ②4. 3.6+3.2+3.6+4+3.6=3.6+3.2+3.6+(3.6+0.4)+3.6=3.6×5=185. 200×1.5=300(千米/时)6.分析:20千克减去2千克是第二次没取前的一半,18千克乘2是第二次没取时的质量,即36千克,36千克再加上1.5千克是整袋米质量的一半。

解答:(20-2)×2=36(千克)(36+1.5)×2=75(千克)7. 2.7×2×2=10.8(千米)考点题库二1. 0.36 0.0006(验算略)2. 31.4×80.6=2530.84(元)3.<><=4.(1)7.98×2.6≈21(小时)(2)225.6千米 192.2千米①(225.6+192.2)÷100×6.5=27.157②提示:可以比较吉林—四平和四平—沈阳这两个路程的长短。

5.(答案不唯一)9.7×2.5=24.25 0.097×2.5=0.242597×250=24250 0.97×2.5=2.4256. 6÷2=3 75.2×3=225.67. 提示:因为105×16=1680,所以0.00……00105×0.00……0016=0.00……00168。

100个 125个 226个考点题库三1. 0.14 0.95 9.252. 1.65×16=26.4(米)≈27(米)提示:此题中如果舍掉了0.4米,则所买布料就不够了。

3.(1)B (2)B (3)C (4)A4. 13.695.(1)8.0218×126≈1010.75(元)(2)219×1.598≈350(元)6.(1)9 4 (2)5 17.分析:设每千克黄瓜1元,则每千克芸豆1.5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犯中国领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出示课件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在这里,有一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英雄的内心。

另一个作用就是战争故事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出示课件1】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教案

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习题(附答案)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2020年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52分)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____________。

2.世界多个地区_________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___________共同创造的。

3.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___________的_______。

4.区域文明的_____、______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眼睛的历史画卷。

5.______和______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北成为“__________”。

6._______流域和______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_________。

7.远古先民在_____生活中逐渐学会培养_________,在______生活中学会了_________。

8.远古先民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_____到_____、从______到______的伟大变革。

9.____________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_______。

10.世界上还由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____________,它们是世界人民的______,更是人类文明的_______。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早期的文明都大同小异,没有各自的特色。

()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4.中华文明比其他三大古文明要更加高尚、优秀。

()5.中华文明曾经在满清时期中断过。

()6.早期文明区域的文字都各不相同。

()7.文明古国中并没有医学、数学等创造。

()8.当今世界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古代文明遗迹可以扫描进电脑,就不需要保护实物了。

()9.人类古代文明之间无法相互借鉴,但现代文明可以。

()10.我们应该放弃自己的文明去学习更优秀的文明。

()三、选择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通版教案习题参考答案第1讲小数乘法(一)考点题库一1.(竖式略)24.5 129.6 16 11.92.75×1.28=96(元)3. ②4. 3.6+3.2+3.6+4+3.6=3.6+3.2+3.6+(3.6+0.4)+3.6=3.6×5=185. 200×1.5=300(千米/时)6.分析:20千克减去2千克是第二次没取前的一半,18千克乘2是第二次没取时的质量,即36千克,36千克再加上1.5千克是整袋米质量的一半。

解答:(20-2)×2=36(千克)(36+1.5)×2=75(千克)7. 2.7×2×2=10.8(千米)考点题库二1. 0.36 0.0006(验算略)2. 31.4×80.6=2530.84(元)3.<><=4.(1)7.98×2.6≈21(小时)(2)225.6千米 192.2千米①(225.6+192.2)÷100×6.5=27.157②提示:可以比较吉林—四平和四平—沈阳这两个路程的长短。

5.(答案不唯一)9.7×2.5=24.25 0.097×2.5=0.242597×250=24250 0.97×2.5=2.4256. 6÷2=3 75.2×3=225.67. 提示:因为105×16=1680,所以0.00……00105×0.00……0016=0.00……00168。

100个 125个 226个考点题库三1. 0.14 0.95 9.252. 1.65×16=26.4(米)≈27(米)提示:此题中如果舍掉了0.4米,则所买布料就不够了。

3.(1)B (2)B (3)C (4)A4. 13.695.(1)8.0218×126≈1010.75(元)(2)219×1.598≈350(元)6.(1)9 4 (2)5 17.分析:设每千克黄瓜1元,则每千克芸豆1.5元。

《弘扬优秀家风》教案+练习题(附答案)教学设计

《弘扬优秀家风》教案+练习题(附答案)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练习(附答案)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教学设计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练习题一、选择题。

(每题5分,共20分)1.以下出自《朱子家训》的是()A.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B.百善孝为先C.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家风不包括()A.家规B.家训C.家财3.习近平重视家风培育的原因是()A.所有的家风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B.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格C.只要培育了优秀的家风,中国就一定会成为最强的国家4.以下能够体现良好家风的是()A.林斌很爱护自己的妹妹,也很尊敬自己的爷爷B.王军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他都不会让着弟弟C.李欣常常听长辈说要懂得“独善其身”,因此她看到同学被欺负都是默不作声二、填空题。

(每题5分,共25分)请你把以下这些耳熟能详的家训补充完整。

1.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俭以养德。

3.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不琢,_____________。

5.不日进,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16分)1.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请你说一说,你家有哪些家训、家规呢?(至少写出两条,共20分)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请你说一说,习近平为什么如此重视家风建设?(20分)2.从以下家训中,你体会到了哪些优秀的传统美德?(15分)(1)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2)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3)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答案】一、选择题。

ACBA二、填空题。

1.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玉不琢,不成器。

5.不日进,则日退。

三、简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C)A.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B. 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相等C.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D. 随机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2. 在下列分析过程中,不会出现系统误差的是(B)A. 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因而使最后的灰分加大B. 使用分析天平时,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C. 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D.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3. 下述有关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A. 横坐标x值等于总体平均值μ时,曲线出现极大值B. 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其值为1C. 纵坐标y值代表概率,它与标准偏差σ成正比,σ越小,测量值越分散,曲线越平坦D.分布曲线以x=μ点做纵坐标为其对称轴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等4. 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 ±0.10%(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D)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B. 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域的概率为90%;C. 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5.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氮肥试样中的含量,其百分含量为27.33%,27.35%,27.42%,27.45%,27.30%,结果的平均偏差是(B)%A. 0.15B. 0.05C. 0.09D. 0.076.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A)A. F检验B. t检验C. Q检验D. 格鲁布斯法7. 有一组平行测定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D)A. F检验B. t检验C. 方差分析D. 格鲁布斯法8. 两位分析工作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若判断两位分析人员所测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哪种方法(C ) A. u 检验 B. t 检验 C. F+t 检验 D. F检验9. 下列数据不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A ) A. pH=11.26 B. [H +]=0.1020 ; C. Cu%=10.26D. [Pb 2+]=12.28×10-410.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 为12.35,其Ka 值应表示为(C ) A. 4.467⨯10-13 B. 4.47⨯10-13 C. 4.5⨯10-13 D. 4⨯10-1311. 已知某溶液的pH 为11.02,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表示为(C ) A. 9.550⨯10-12 mol ⋅L -1B. 9.55⨯10-12 mol ⋅L -1C. 9.5⨯10-12 mol ⋅L -1D. 1⨯10-11 mol ⋅L -112. 以0.01000 mol ⋅L -1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25.00 mL 的Fe 2+溶液,消耗试液25.00ml ,则722O Cr K /Fe T 应为(C )(M Fe =55.85)A. 0.0003351 g ⋅mL -1B. 0.005585 g ⋅mL -1C. 0.003351 g ⋅mL -1D. 0.01676 g ⋅mL -113. 滴定度是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之一,其表达式为(A 为标准溶液,B 为被测组分)(B )A. T A/B = m A /V BB. T B/A = m B /V AC. T A/B = V B / m AD. T A/B = V B / m A14. 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等当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D ) A. 等当点B.化学剂量点C. 滴定误差D. 滴定终点15. 用同一浓度的KMnO 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 4和H 2C 2O 4溶液,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相等,则FeSO 4和H 2C 2O 4两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B ) A. 2c(FeSO 4)=c(H 2C 2O 4) B. c(FeSO 4)=2c(H 2C 2O 4) C. c(FeSO 4)=c(H 2C 2O 4)D. 5c(FeSO 4)=c(H 2C 2O 4)16. 以下能作为基准物质的试剂是(D ) A. 优级纯的NaOHB. 光谱纯的Co 2O 3C. 100︒C 干燥过的CaOD. 99.99%的纯Zn17. 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 --2332CO CO HB. -+-OH O H 3C. ---3424PO HPOD. -+-COO CH NH COOHCH NH 222318. H 3PO 4的pKa 1~pKa 3分别为2.12,7.20,12.4。

当H 3PO 4溶pH =7.3时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B )A. [][]-->2442HPO PO H B. [][]--<2442HPO PO HC. [][]--=2442HPO PO H D. [][]-->2434HPO PO19. 某二元弱酸H 2B 的pKa 1和pKa 2为3.00和7.00,pH=3.00的0.20 mol ⋅L -1H 2B 溶液中,HB -的平衡浓度为(C ) A. 0.15 mol ⋅L -1B. 0.050 mol ⋅L -1C. 0.10 mol ⋅L -1D. 0.025 mol ⋅L -120. 浓度为c 的NaH 2PO 4的质子条件式为:(C )A. [][][][][]---+++=+342443PO HPO OH PO H H B. [][][][][]---+++=+342443PO HPO OH PO H 2H C. [][][][][]---+++=+342443PO 2HPO OH PO H HD. [][][][][]---+++=+342443PO HPO 2OH PO H H21. 对于酸碱指示剂,全面而正确的说法是(C ) A. 指示剂为有色物质;B. 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C. 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其酸式或碱式结构具有不同颜色;D. 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

22.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C ) A. Ka=KHIn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等当点完全符合;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D.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 23. 滴定弱碱,用标准酸直接进行滴定条件(C ) A. 9a 10c K -≥ B. 42a 1a 10K /K ≥ C. 8b 10c K -≥D. W a K 10c K ≥24. 以0.1000 mol ⋅L -1NaOH 滴定20 mL 0.1000 mol ⋅L -1HCl 和2.0⨯10-4 mol ⋅L -1盐酸羟胺(pK b =8.00)混合溶液,则滴定HCl 至化学计量点的pH 值为(A ) A. 5.00 B. 6.00 C. 5.50 D. 5.2025. 下列哪种盐不能用标准HCl 溶液直接滴定(C ) A. Na 2CO 3(H 2CO 3的Ka 1=4.2×10-7;K a2=5.6×10-11) B. Na 2B 4O 7•10H 2O (H 3BO 3的Ka =5.7×10-10) C. NaAc (HAc 的Ka =1.0×10-5)D. Na 3PO 4(H 3PO 4的Ka 1=7.6×10-3;Ka 2=6.0×10-8;Ka 3=4.4×10-13)26. 以H 2C 2O 4⋅2H 2O 作基准物质,用来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现因保存不当,草酸失去了部分结晶水,若用此草酸标定NaOH 溶液,NaOH 的浓度将(A ) A. 偏低B. 偏高C. 无影响D. 不能确定27. Fe3+、Al3+、Mg2+和Ca2+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Mg2+、Ca2+的含量时,为了消除Fe3+和Al3+的干扰,一般采用(A)A. 沉淀分离法B. 控制酸度法C. 络合掩蔽法D. 溶剂萃取法28. 在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Ca2+、Ma2+总量时,Al3+、Fe3+等的存在会使得指示剂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B)A. 僵化B. 封闭C. 变质D. 变性29. 以EDTA滴定金属离子M,影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后突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是(D)A. 金属离子浓度B. EDTA的浓度C. 金属离子的络合效应D. 金属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30. EDTA测定水的硬度达滴定终点时溶液所呈颜色是(B)A. 金属指示剂与波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B. 金属指示剂的颜色C. MY的颜色D. 上述A和C的颜色31. 配位滴定中,关于EDTA的副反应系数 Y(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αY(H)随酸度的减小而增大B. αY(H)随pH 值增大而增大C. αY(H)随酸度增大而增大D. αY(H)与pH 值的变化无关32. 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 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 值将(B ) A. 与金属离子种类有关 B. 降低 C. 不变 D. 升高33. 以EDTA 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 ,已经在滴定终点时∆pM '=0.2,K 'MY =109.0,若要求误差TE ≤0.1%,则被测离子M 的最低原始浓度是多少?(C ) A. 0.010 mol ⋅L -1B. 0.020 mol ⋅L -1C. 0.0010 mol ⋅L -1D. 0.0020 mol ⋅L -134.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均分别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D ) A. 0.09 V B. 0.27 V C. 0.36 V D. 0.18 V35.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B ) A. 0.09 V B. 0.27 V C. 0.36 V D. 0.18 V36. 已知1 mol .l -1 H 2SO 4溶液中,V 45.1'Mn/MnO24=ϕθ+-,V 68.0'Fe /Fe 23=ϕθ++,在此条件下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等当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D ) A. 0.38 V B. 0.73 V C. 0.89 V D. 1.32 V37. Cl -对KMnO 4法测定铁有干扰,这是因为KMnO 4氧化Cl -的速率虽然很慢,但是当溶液中同时存在有Fe 3+时,则反应速率加快,这是由于发生了(B ) A. 催化反应B. 诱导反应C. 连锁反应D. 共轭反应38. 利用下列反应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其滴定曲线前后对称的是(C )A. +++++=+4223Sn Fe 2Sn Fe 2B. ---+=+2642322O S I 2O S 2IC. +++++=+3324Fe Ce Fe CeD. O H 7Fe 6Cr 2H 14Fe 6O Cr 2332272++=++++++-39. 在1 mol ⋅L -1 H 2SO 4溶液中,V 44.1'C e/Ce34=ϕθ++;V 68.0'Fe /Fe 23=ϕθ++,以Ce 4+滴定Fe 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是(C )A. 二苯胺磺酸钠(V 84.0'In =ϕθ)B. 邻苯氨基苯甲酸(V 89.0'In =ϕθ) C. 邻二氮菲—亚铁(V 06.1'In =ϕθ) D .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V 25.1'In =ϕθ)40. 以SO42-沉淀Ba2+时,加入适量过量的SO42-可以使Ba2+离子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D)A. 盐效应B. 酸效应C. 配位效应D. 同离子效应41. BaSO4沉淀在0.1 mol L-1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合理的解释是(B)A. 酸效应B. 盐效应C. 配位效应D. 形成过饱和溶液42. CaF2在pH 3.00的溶解度较pH 5.00的溶解度为(B)A. 小B. 大C. 不变D. 不确定43. 佛尔哈德法测定时的介质条件为(A)A. 稀硝酸介质B. 弱酸性或中性C. 和指示剂的PKa有关D. 没有什么限制44. 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时,未加硝基苯保护沉淀,分析结果会(B)A. 偏高B. 偏低C. 无影响D. 不确定45. 法扬司法测定时的介质条件为(C)A. 稀硝酸介质B. 弱酸性或中性C. 和指示剂的pKa有关D. 没有什么限制46. 摩尔法所用的指示剂为(A)A. K2CrO4B. K2Cr2O7C. 吸附剂D. 铁铵矾47.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C)A. 浓、冷、慢、搅、陈B. 稀、热、快、搅、陈C. 稀、热、慢、搅、陈D. 稀、冷、慢、搅、陈48. 获得晶形沉淀应控制的沉淀条件为(C)A. 聚集速率>定向速率B. 定向速率=聚集速率C. 聚集速率< 定向速率D. 定向速率≈聚集速率49. 正确的饱和甘汞电极半电池的组成为:(B)(A)Hg⎜Hg2Cl2(1mol⋅L-1)⎜KCl(饱和)(B)Hg⎜Hg2Cl2(固体)⎜KCl(饱和)(C)Hg⎜Hg2Cl2(固体)⎜HCl(1mol⋅L-1)(D)Hg⎜HgCl2(固体)⎜KCl(饱和)50. 离子选择电极中,常用的内参比电极是:(B)(A)Ag电极(B)Ag/AgCl 电极(C)饱和甘汞电极(D)AgCl 电极51. 活动载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测限取决于:(C)(A)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B)膜电阻(C)响应离子与载体生成的缔合物或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D)膜的厚度5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可用于:(B)(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校正方法误差(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53.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时,需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因为:(B)(A)减小浓差极化(B)加快响应速度(C)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D)降低电池内阻54. 在电位滴定中,以∆E/∆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曲线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D)(A)曲线突跃的转折点(B)曲线的最小点(C)曲线的最大斜率点(D)曲线斜率为0的点55. 对于电位滴定法,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在酸碱滴定中,常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B)弱酸、弱碱以及多元酸(碱)不能用电位滴定法测定(C)电位滴定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D)在酸碱滴定中,应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比用指示剂法指示终点的灵敏度高得多5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醋酸电位滴定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B)滴定终点位于滴定曲线斜率最小处(C)电位滴定中,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应该每加入0.1~0.2 mL滴定剂就测量一次电动势(D)除非要研究整个滴定过程,一般电位滴定只需准确测量和记录化学计量点前后1~2 mL的电动势变化即可57.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液c1的透光度为20%,试液透过率为12%;若以示差光度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光度为:(C)(A)40% (B)50% (C)60% (D)70%58.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为∆T=0.01,当测得透光度T=7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D)(A)2% (B)8% (C)6% (D)4%59. 邻二氮菲法测定铁时,应在加入盐酸羟胺摇匀后应放置至少2分钟后再加邻二氮菲显色剂,若放置时间不足,则分析结果很可能会:(C)(A)无影响(B)不一定(C)偏低(D)偏高60. 邻二氮菲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含量的分析步骤是:(B)(A)还原-发色-调节pH-比色-酸化(B)酸化-还原-调节pH-发色-比色(C)发色-酸化-还原-调节pH-比色(D)调节pH-发色-还原-酸化-比色61. 光度分析中,某浓度待测物以1.0 cm吸收池测得透过率为T,若仅浓度增大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则透过率应为:(A)(A)2T(B)2/T(C)T2(D)T62.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B)(A)增大、增大、增大(B)减小、不变、减小(C)减小、增大、减小(D)增大、减小、不变63.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C)(A)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B)使用的光程不同(C)参比溶液不同(D)标准溶液不同64.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组分峰间距决定于相应组分在两相间的:(B)(A)保留值(B)分配比(C)扩散速度(D)理论塔板数65. 色谱峰的宽或窄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D)(A)保留值(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塔板数66. 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是:(D)(A)保留值(B)调整保留值(C)相对调整保留值(D)分配比67. 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D)(A)组分和载气(B)载气和固定液(C)组分与载气及固定液(D)组分与固定液68. 假如溶质的分配比为0.1,那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D)(A)0.1% (B)10% (C)90% (D)91%69. 具有分配比为9.7的溶质,通过包含2.2 g固定相的柱,死体积为2.4 mL,该溶质的调整保留体积为:(B)(A)26 (B)23 (C)16 (D)1170. 在其它条件相同下,如使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对二个接近间隔峰的分离度将会:(B)(A)减少2倍(B)增加2倍(C)增加1倍(D)增加2倍71. 在一根1 m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应为:(C)(A)2 m (B)3 m (C)5 m (D)9 m72. 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的:(C)(A)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C)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D)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73. 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B)(A)不存在分子扩散(B)不存在涡流扩散(C)传质阻力很小(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74. 根据范氏方程,下面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最佳流速时,塔板的高度最小(B)最佳流速时,塔板的高度最大(C)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D)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75. 气相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D)(A)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76. 气相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下限温度取决于:(C)(A)应该不低于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B)应该超过固定液的熔点(C)固定液呈现液态的最低温度(D)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77. 气相色谱中,实验室之间能通用的定性参数是:(D)(A)调整保留体积(B)相对保留值(C)保留指数(D)相对保留值和保留指数78. 对色谱柱分离效率影响最大的是:(A)(A)柱温(B)载气的种类(C)柱压(D)载气的流速79.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使被测物保留时间缩短的原因是:(C)(A)增加塔板数(B)增大流动相分子量(C)升高温度(D)增加固定相的量80. 在气液色谱中,二个溶质的分离度,下列哪个没有影响:(B)(A)增加柱长(B)改变更灵敏的检测器(C)较慢的进样(D)改变载气的性质81. 萃取过程的本质可以描述为:(D)(A)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缔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82. 液-液萃取分离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与分配比的数值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在两相中的:(A)(A)存在形式不同(B)浓度不同(C)溶解度不同(D)化合能力不同83. 含Na+、Zn2+、Fe3+、Th4+的混合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最先流出柱子的离子是:(A)(A)Na+ (B)Zn2+ (C)Fe3+ (D)Th4+84. 含Mg2+、Ca2+、Ba2+、Sr2+的混合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最先流出柱子的离子是:(A)(A)Mg2+ (B)Ca2+ (C)Ba2+ (D)Sr2+ 85. 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是:(D)(A)O HRNH3(B)OHCHRNH32(C)()OHCHRN33(D)ROH86. 属于强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C)(A)O HRNH3(B)OHCHRNH32(C)()OHCHRN33(D)ROH87. 用纸色谱分离La和V时,以乙醇-HNO3为展开剂,溶液渗透至前沿离原点的距离为20.6 cm,其中La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为12.2 cm,则La的比移值为:(B)(A)0.41 (B)0.59 (C)C. 0.69 (D)1.6888. 等体积萃取,要求一次萃取率大于90%,则分配比必须大于:(D)(A)50 (B)20 (C)18 (D)9二、填空题1.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两个参数为:x和σ;它们分别反应了测量值的集中趋势和分散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