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精选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24年度-精选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2
类似作品比较分析
01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比较
分析两者在题材、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它们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03
不同时期短歌行作品比较
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短歌行作品,如汉乐府中的《短歌行》、唐 代李白的《短歌行》等,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的艺术特色和时代价 值。
短歌行与其他诗歌形式的比较
学生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 心得。
作品点评与反馈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和亮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 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21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
提问与讨论 小组合作与分享 课堂表演与展示 互动评价与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与短歌行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将短歌行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其他诗歌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 表达方式、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劣。
13
现代汉语运用能力提升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差异,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打下基础。
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深入探究诗歌语言的特点,如意象的营造、情感的抒发、音韵的和谐等,提升对诗歌语言的 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过程性评价策略实施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 录他们的参与度、积极性和专 注度。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 讲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作品,分析 他们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和 创造力。
24
结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如知识点掌握、技能运用、情感 态度等。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该诗歌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所作。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及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品鉴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了解曹操及其诗歌背景。

2. 分析并欣赏《短歌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提高审美能力。

3. 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曹操及其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3. 诵读诗歌:全班同学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短歌行》的鉴赏题目,讲解答题技巧。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短歌行》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作者:曹操背景:建安文学意象:秋、露、月、星修辞:比喻、对仗、夸张情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短歌行》的内容,分析其意象特点及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诗歌通过描绘秋夜星空、霜露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仗、夸张等,如“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曹操的历史地位。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解读《短歌行》中的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与情感。

借助历史背景资料,深入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雄才伟略及其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体味《短歌行》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诗词的字词解释与翻译。

《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教学难点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与情感。

理解曹操的雄才伟略及其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2.3 教学准备准备《短歌行》文本及相关注释、翻译资料。

收集曹操的历史背景资料,如生平、事迹、著作等。

2.4 教学过程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其韵律美。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意象、修辞等。

解读《短歌行》中的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短歌行》的内涵。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短歌行》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策略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短歌行》创作的历史背景。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成果。

4.2 终结性评价考试或测验:考察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鉴赏能力。

作文或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短歌行》主题思想的感悟与运用。

4.3 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积极参与、表现出色、团队协作能力强。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

《短歌行》优秀教案

《短歌行》优秀教案《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短歌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一、熟悉诗歌1、导入: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关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关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关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4篇第1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曹操《短歌行》赏析——诗,荡气磅礴;志,步月登云。

周健安《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分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

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

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

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里的酒是诗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诗人感情升华的介质。

第二节主要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子衿》中的诗句。

“青衿”,作为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

这句引用可以看出曹操对贤能得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他建立功业的最最根本的基础,他的忧他的愁主要是因为只有有限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只能通过使用人才,加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他唯一去达到真正消愁的方式。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教案(共25篇)

短歌行教案(共25篇)

篇1:短歌行教案【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教学重点】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精选5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精选5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精选5篇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理论上著有《 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 常常横槊赋诗。“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 ,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 仿佛在说, 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 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 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 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 深刻的内涵呢?
曹 操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 行:古代诗歌体裁 •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
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
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鉴赏诗歌的方法:1、Fra bibliotek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 3、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以礼待才
尊重人才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②兴。用“子衿”、 “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 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 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思——求贤若渴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 《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 邺下,公讌唱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 的繁荣。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 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 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 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 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 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盼——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 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 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
思慕 情人
引用
对贤才的 思念和渴望
思慕 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这里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四句, 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鹿在呦呦的叫 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去郊野食艾蒿。我要是 有满座的嘉宾,就鼓瑟吹笙地把他们欢迎。可 见他是用“嘉宾”之礼热情地对待人才的。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 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 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 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 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 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迎——仰慕贤才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 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 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 之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思慕贤才
宴饮嘉宾 盼望与贤才相聚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希望贤才来帮助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自己建功立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 考 :
在诗中你读出了怎 样的曹操?
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 抱负远大、积极进取的军事 领导形象

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 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的爱 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一统天 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 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但是他 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高 度上的忧。
补充时代背景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 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 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 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 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 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 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 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 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 的送别之情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 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 极的、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 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 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 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 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 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 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 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 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 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酒→忧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 忧功业未就, 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 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 光阴易逝。 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 想。
酒文化: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 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 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虑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 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的痕迹。

贤才择主 搜揽人才
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求贤难得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英雄的慷慨悲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