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民族药物)

合集下载

瑶药市场分析

瑶药市场分析

瑶药市场分析瑶药的定义和概述瑶药,是指瑶族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药物,其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瑶药来源于瑶族的丰富药草资源,具有民间传统性、地方性特点。

瑶药市场的现状瑶药市场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医药的兴起,瑶药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瑶药产品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药材、药酒、保健品等。

瑶药市场的特点1.独特性:瑶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地方性:瑶药市场主要分布在瑶族聚居地和旅游景区周边,具有地域性特点。

3.文化内涵:瑶药蕴含着丰富的瑶族文化内涵,深受消费者喜爱。

瑶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为瑶药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2.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增加,瑶药有望受益。

3.旅游需求:瑶族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瑶药市场的增长。

挑战1.产品质量不稳定:部分瑶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市场信誉。

2.市场竞争激烈:瑶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建设面临挑战。

3.市场监管不到位:瑶药市场缺乏规范的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市场秩序混乱问题。

发展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2.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独特特色和优势的产品。

3.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瑶药市场的监管力度。

4.开拓销售渠道: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瑶药市场的消费群体。

结语瑶药市场作为传统中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自身努力以及市场监管的配合,相信瑶药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神奇瑶医药——精选推荐

神奇瑶医药——精选推荐

神奇瑶医药瑶娘瑶娘 2018-12-16五虎威振坐⼭中,寒热温平息息通九⽜⼒⼤强筋⾻,益寿超过庞宜宗⼗⼋武艺能掌握,哪怕猎物⽆钩⼸七⼗⼆风名治百疾,留下后⼈去追踪发展简史1. 起源:瑶族医药最初起源与疾病的⽃争,为了本民族的⽣存繁衍,不得不千⽅百计地寻找能够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探索治疗伤病的⽅法,从⽽萌芽了医药知识。

进⼊原始社会时期,瑶族产⽣对⾃然、对祖先的崇拜及各种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是瑶族的原始宗教,这时候医学产⽣在“巫”的基础上,认为⼈之所以⽣病,是因为碰到⿁了,这就是瑶族先民⿁神疾病观的来源。

2. 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到了阶级社会,瑶族医药有了进⼀步的发展。

《后汉书·南蛮列传》最早记载瑶族使⽤草⽊治病和针挑治疗疾病。

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春时,瑶⼥数⼗,歌啸⼭⾕,以寻药挑菜为事。

”周去⾮在《岭外代答》中记录了零陵⾹的产地,瑶族对零陵⾹的栽培技术及特殊炮制⽅法。

说明在宋代,瑶族不但懂得采药、⽤药,⽽且已懂得种药。

此时瑶族先民在防毒、去毒及⽤毒⽅⾯已积累了⼀定的知识。

由于种种原因,瑶医药没有专门的著作,只在⼀些古藉和地⽅志。

清代,瑶医药有了进⼀步发展。

1934年庞新民对两⼴地区瑶医药进⾏了深⼊调查研究,使瑶族医药宝贵经验得以传承。

3.近代:解放后,瑶族医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85年⼴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和⼴西壮医医院设有瑶药学研究部及瑶医诊室,2001-2002年《中国瑶医学》和《中国瑶药学》先后出版,之后《实⽤瑶医学》、《中国现代瑶药》等专著也陆续出版。

5. 如今:⾦秀⼤瑶⼭百草皆药,植被繁茂,瑶药品种丰富,在临床中常⽤的药物,达到1351种,瑶族同胞就地取材,⽤深⼭⽼林取之不尽的药材疗伤养⽣。

在素有“瑶医之⽐乡”美称的⼴西⼤瑶⼭“药材⾮常丰富,药名近千种……每年都有⼏⼗名草医将数以万计草药送往国内各⼤城市,⼀⾯⾏医,⼀⾯销售”。

医与药知识1. 瑶医辨证依据“盈亏平衡论”。

揭秘古老神奇的瑶医瑶药

揭秘古老神奇的瑶医瑶药

揭秘古老神奇的瑶医瑶药
洗药浴是瑶族同胞保健和治疗风湿类等疾病的常用方法。

古老神奇的瑶医瑶药是我国民族医药中的一枝奇葩。

千百年来,民间瑶医瑶药因其颇具特色的诊疗方式和独特的疗效为世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区之一,也是广西草药品种最齐全的县份和最大的药物基因库。

这里瑶医遍布金秀瑶山,因为瑶民族生活的地方大多山高、多雨、多雾,容易受疾病的侵袭。

拔火罐是瑶医的传统疗法。

随着瑶药的开发利用增多,其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

据该县卫生局统计,目前金秀县内有瑶医480多人,他们利用瑶医药验方、偏方为群众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及疑难顽症。

瑶医在作经验交流。

神采奕奕的老瑶医。

穴位放血疗法。

瑶医在给患者抓药。

上山采药是一项极为艰辛的事情。

是瑶家也是药家。

瑶药

瑶药
酿摸勉: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主要用于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目赤肿痛、痈肿 疮毒。江华高滩仲医院,用地胆草、虎杖等配伍使用,治疗肝炎,效果较佳。地胆草60克,海金沙叶60克,水梅 柳叶60克,冰片6克,将前三味侵入淘米水内,揉烂,过滤后放人冰片,用鸭毛将药水涂患处,治疗天疱疮;鲜 地胆草适量,捣烂外敷治目赤疾病。全草含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一nol)、蛇麻脂醇(lupeol)、豆甾醇 (stigma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1-01)、三十二烷醇(dotri-cotan-1-01)、乙酸蛇麻脂醇 脂(lupeolacetate)、去氧地胆草素(deoxgelepha一ntopin)及异去氧地胆草素 (isodeoxyelephantopin)。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胆草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 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感谢观看
3、把溶解好的药包和药水同时到入木桶里以后要用手揉捏药包,把里面的有效成分挤压出来。
4、首次泡瑶族药浴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有一些身体反映后就有些害怕不敢再泡下去,只要在耐受范围之内, 鼓励自己多坚持一段时间,最好达到10分钟以上,直到发现有排毒反应后再休息,另外可以采用中间休息2-3次 每次3分钟的方法来缓解身体不适,只要累计泡浴时间达到20分钟即可。
山慈姑: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或纤梗青牛胆金果榄的块根。用于治疗痤疮。块根加米醋磨浆,醋浆涂抹于脸 部,每天3~4次,效果很好。块根含巴马亭(Palmation)和加伦宾(Columbin)。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块根对钩 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功效
一、出汗排毒,畅通毛孔,增强皮肤吸收功能。 二、促进产妇恢复,消除痛经,预防妇科问题。对女性痛经、月经不调、月经不净有特效。 三、改善全身微循环,健脾通便助消化。 四、消除疲劳、易睡安眠、减轻肌肉、关节疼痛浸泡瑶浴天下后改善了全身的微循环。 五、润肤止痒,预防皮肤问题,有效改善色斑及暗疮。

瑶族医药发展史课件

瑶族医药发展史课件
民间故事
瑶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草药的 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中草药被赋 予了神奇的功效,通过故事传承 了瑶族医药的知识和智慧。
瑶族医药的起源历史记录
文献记载
古代瑶族文献中已有关于医药的记载,如《过山榜》、《评 皇券牒》等,这些文献记录了瑶族医药的历史发展和实践经 验。
历史事件
瑶族医药在历史上曾为瑶族人民抵抗疾病、维护健康发挥了 重要作用。例如在明清时期,瑶族医药在瑶民起义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为瑶族人民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贡献。
瑶族医药也善于利用动物和矿物 资源作为药材。常见的瑶药动物 药材包括穿山甲、蛇类、鹿茸等 ,矿物药材则包括石膏、滑石等

民族特色药材
瑶族医药还拥有一些具有民族特 色的药材,如瑶山特有的瑶王茶 、瑶山香薰等,这些药材在瑶族 传统医药中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和民俗文化意义。
04
瑶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瑶族医药的传承方式
气候条件
瑶族地区气候多变,潮湿多雨, 疾病多发,瑶族人民在长期与疾 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
文化传统
瑶族文化中崇尚自然、尊重生命 ,瑶族医药的理念源于对自然的 敬畏和生命的关爱,体现了瑶族 人民独特的哲学思想。
瑶族医药的起源传说
神话传说
瑶族医药的起源传说中,有神农 氏、伏羲氏等神话人物对瑶族医 药的贡献,这些传说反映了瑶族 人民对医药的崇敬和感恩。
脏腑理论
瑶族医药认为人体内部脏腑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对疾病的发生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瑶医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 的生理病理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瑶族医药的治疗方法
内治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草药、食 物、酒水等内服方式进行治疗。瑶族 医药的内治法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 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瑶医药沿革

瑶医药沿革

瑶医药沿革一、自然存在时期(远古~1949年)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

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

对于医药的认识,就是人们对疾病和治病的认识过程,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瑶族人民对医药的认识过程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从以迷信鬼神开始到医药鬼神共存即巫医结合,进而到医药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即是由形成雏形信一、自然存在时期(远古~1949年)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

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

对于医药的认识,就是人们对疾病和治病的认识过程,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瑶族人民对医药的认识过程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从以迷信鬼神开始到医药鬼神共存即巫医结合,进而到医药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即是由形成雏形信仰疗法、医巫结合到形成体系的经验医药及实验医药的逐步发展过程。

几千年来,瑶族医药的演变发展也是遵循这一规律。

只是由于过去种种历史原因,瑶族先民长期居住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形成了封闭自守,自给自足的经济集团。

由于这样的经济集团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条件极差,加上交通不便,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甚少,整个瑶族社会发展的速度就比汉族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

直至解放初期,在社会生活中还带有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色彩。

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能对本民族的文明发展如实地记载,更不用说医药卫生了。

而另一方面,人类生存不免患病,为了本民族的生存繁衍,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够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探索治疗伤病的方法。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瑶族先民逐步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掌握治疗疾病的方法和经验的人,被人们称之为瑶医,所用的药物称为瑶药,并以师传徒,父传子,母传女的口传方式代代相传,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医术,这就逐步形成了如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套医药理论,为本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瑶药炮制工艺流程

瑶药炮制工艺流程

瑶药炮制工艺流程1. 引言瑶药是中国传统药物中的一类,以其独特的药材选择和炮制工艺而闻名。

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瑶药是他们长期积累和经验总结的产物。

本文将详细描述瑶药的炮制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处理、加工和储存等步骤。

2. 材料准备在进行瑶药的炮制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材和辅助材料。

以下是常用的药材准备步骤:2.1 药材选择根据不同的配方和功效要求,选择适合的药材。

传统上,瑶族人民通常采集野生植物作为药材,并且注重选用具有特殊品质和功效的植物。

2.2 药材采集按照合适的时间和方法采集所需的药材。

通常情况下,采集时间会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而有所不同。

2.3 药材处理将采集到的药材进行处理,包括清洗、晾干、研磨等步骤。

清洗时,可使用清水或者中药浸泡液来去除杂质。

晾干后,将药材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发霉。

如果需要研磨药材,则使用研磨机械将其研成粉末。

2.4 辅助材料准备根据具体的配方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辅助材料,如蜂蜜、酒精等。

3. 炮制工艺流程在完成材料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瑶药的炮制工艺了。

下面是一般的工艺流程:3.1 配方确定根据具体的功效要求和配方秘方,确定所需的配方比例和药物组合。

3.2 药物混合按照配方比例,将相应的药材混合在一起。

混合时可以使用传统的手工搅拌或者机械搅拌器来完成。

3.3 炮制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药材和功效要求,选择适合的炮制方法。

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煎炮、蒸炮、烘炮等。

3.4 炮制过程根据选择的炮制方法,进行相应的操作。

以下是常见的炮制过程:3.4.1 煎炮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慢慢煎煮。

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以免药材过度损伤或者水分过多蒸发。

3.4.2 蒸炮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蒸锅中,加水至适当高度,用旺火蒸煮一定时间。

注意控制蒸汽量和时间,以免药材受潮或者过度蒸发。

3.4.3 烘炮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置于恰当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

瑶医瑶药(骨折胃炎风湿痛经)

瑶医瑶药(骨折胃炎风湿痛经)

瑶医瑶药(骨折胃炎风湿痛经)
1.跌打损伤、骨折大钻(厚叶五味子)、蒙钳楼(疏花卫矛)、九节风(接骨金粟兰)、昌亮(三叉虎)、麻骨风(小叶买麻藤)各15克,水煎外洗患处后用上药各适量捣烂调酒炒热敷患处。

2.慢性胃炎大钻(厚叶五味子)、小肠风(山蒟)各15克,林寨亮(救必应)10克,慢惊风(九龙盘)15克,针旁咪端(小金花草)15克,工林咪(石上柏)15克,水煎服。

3.风湿筋骨疼痛大钻(厚叶五味子)15克,半荷风(半枫荷)15克,上山虎(海金子)15克,九层风(鸡血藤)9克,下山虎(白珠树)9克,婆莫亮紧(刺楸)15克,木翁紧(大叶臭椒)9克,铜袜套咪(豨莶草)15克,水煎或浸酒内服、外搽。

4.痛经大钻(厚叶五味子)、得从亮(木姜子)根、培碰嗳(益母草)各15克,水煎服。

5.风湿性关节炎大钻(厚叶五味子)15克,小红钻(冷饭藤)15克,铜针(千年健)、四方钻(四方藤)、双钩钻(钩藤)、九节风(接骨金粟兰)、大肠风(光轴苎叶蒟)各10克,血风(走马胎) 6克,米双酒500毫升浸泡,每次服匕~30毫升,并用巴卡紧(五加皮)、血风(走马胎)、挟牛台(桂党参)、九节风(接骨金粟兰)、浸骨风(灯笼草)、鸭灶咪使(柳叶牛膝)各10克,配猪脚炖服;外用上方药各适量,水煎外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瑤藥(民族藥物)
瑤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我國南方山區。

由于亞熱帶地區特有的溫和气候,充足的雨量,肥沃的土地,繁茂的植被等自然條件;由于西南、華中地區動物資源丰富,這种多層次、多門類的生態環境類型,造就了瑤族地區丰富的自然資源,這里的瑤族人民不僅改造了自然,而且利用當地動、植、礦物資源創造了瑤族醫藥。

受歷史條件限制,至今沒有任何記載以資証明瑤藥种類。

据一些瑤族地區的藥物資源調查報告統計,瑤醫使用藥物品种約836种,土石草木,鳥獸虫魚,無所不包。

對836种藥物基源考証,隸屬于186科,瑤醫應用較多的藥用植物有水龍骨科、蓼科、薔薇科、豆科、唇形料、菌科、葫蘆科、百合科、蘭科等。

隨著醫學科學事業的發展,瑤醫藥寶貴的經驗正在被挖掘、研究。

一些典型的、臨床常用的瑤藥,現代藥理研究証明:确有可靠療效,大有開發价值。

如:冬心威:為杜鵑花科植物真白珠(Franch.)Rehd.的全株或根。

用于產后或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气管炎,泡酒服或煎水洗澡。

根、莖、葉均含揮發油,其主要成分是水楊酸甲酯。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揮發油有祛痰作用及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這表明瑤胞用瑤婆風治療慢性气管炎与現代藥理研究結果是相吻合的。

董醬背: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的根或全株。

用于腸炎、腹瀉,預防中暑,煎水服。

莖、葉含豆甾醇、B-谷甾醇、三酸類阿江酸
(arjunolicacidC30H48O5)。

本品經預試有氨基酸酚類、甾醇類等反應。

釀摸勉:為菊科植物地膽草的全草。

具有清熱解毒之功,主要用于慢性肝炎、黃疸型肝炎、目赤腫痛、癰腫瘡毒。

江華高灘仲醫院,用地膽草、虎杖等配伍使用,治療肝炎,效果較佳。

地膽草60克,海金沙葉60克,水梅柳葉60克,冰片6克,將前三味侵入淘米水內,揉爛,過濾后放人冰片,用鴨毛將藥水涂患處,治療天瘡;鮮地膽草适量,搗爛外敷治目赤疾病。

全草含表無羈醇(epifriedeli 一nol)、蛇麻脂醇(lupeol)、豆甾醇(stigma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 -1-01)、三十二烷醇(dotri-cotan-1-01)、乙酸蛇麻脂醇脂(lupeolacetate)、去氧地膽草素(deoxgelepha一ntopin)及异去氧地膽草素(isodeoxyelephantopin)。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地膽草注射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傷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山慈姑:為防己科植物青牛膽或纖梗青牛膽金果欖的塊根。

用于治療痤瘡。

塊根加米醋磨漿,醋漿涂抹于臉部,每天3~4次,效果很好。

塊根含巴馬亭(Palmation)和加倫賓(Columbin)。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塊根對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

地雷:為毛莨科植物單葉鐵線蓮的塊根。

用于跌打損傷疼痛、腹痛、癌症疼痛;外傷醋磨外敷。

曾將地雷制成注射液在臨床上使用,對消化道平滑肌痙攣等所致腹痛及各种癌症疼痛,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化學成分測試:有酚性成分及皂類成分的反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地雷提取液能緩解腸、胃平滑肌痙攣。

走血風:為芸香科植物飛龍掌血的根。

用于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風濕偏癱等,煎水服。

江華縣人民醫院曾將飛龍掌血制成注射液肌注,治療風濕關節痛取得較好的效果。

根皮含白屈菜紅鹼、二氫白屈菜紅鹼、飛龍掌血內酯、飛龍掌血异成烯內酯、茴芹香豆素、异茴芹香豆素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飛龍掌血注射液按1ml/100g體重腹腔注射,對大鼠蛋清性踝關節腫、大鼠甲醛性踝關節腫、大鼠棉球肉芽腫以及對小鼠醋酸刺激痛反應都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

獲表:為蘭科毛萼珊瑚蘭的全株。

用于風濕性關節炎、偏正頭痛,泡酒服或煎水服或作藥條灸患處。

蘭山縣科委將毛萼珊瑚蘭作為風濕藥酒開發。

東破石珠:為葡萄科植物三葉青的塊根。

用于泌尿系統結石、胃痛、跌打損傷,煎水服或研末敷患處。

民間以破石珠為主藥的复方,治療泌尿系統結石。

塊根含黃酮及黃酮、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粘液質、鞣質、酚類、甾體化合物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對流感、乙腦等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促進家兔肝細胞吸收和吞噬放射性四碘四氯熒光素的功能,并對家兔四氯化碳中毒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黑蕻瓜:為大戟科植物算盤子的根。

用于腹瀉、痢疾,煎水服或煮蛋吃,連湯服下。

江華縣民族醫院形成了以算盤子根為主治療小儿腹瀉的協定處方:算盤
子根、小鳳尾草、金銀花、火炭母草、石榴皮、十大功勞葉、野甘草各适量,效果很好。

癲子藥:為竹柏科植物竹柏的根、樹干、樹枝。

用于精神病,煎水服。

江華縣著名瑤醫嚴坤明醫生經驗方(竹柏30克,黃柏15克,山豆根20克,前仁10克,麥冬10克,桔梗10克,大黃15克,梔仁20克,川芎10克,木通10克,黃連10克,桂枝10克,柴胡10克,甘草5g)以竹柏為主藥組成的复方治療精神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醬滴: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花。

用于骨折、跌打損傷、酒糟鼻,煎水服或搗爛外敷,化學成分測試有黃酮、生物鹼、鞣質及還原糖的反應。

五指毛桃:為桑科植物粗葉榕的全株。

用于肝硬化腹水,煎水服。

根含甾體,香豆精、糖類及氨基酸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五指毛桃根的煎液、乙醇提取物、乙醇回流后殘渣之水提物,給小鼠灌胃(氨水噴霧引咳法)均有明顯的止咳的作用;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有較好的抑菌作用。

苦菜公: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VillosaJuss.的全草,用于敗血症、胰腺炎、指頭炎,煎水服或鮮品搗爛外敷。

全草含揮發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等;根及根莖含白花敗醬、白花敗醬醇、白花敗醬醇、齊墩果酸、番木鱉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菌作用,在試管內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綠膿杆菌、大腸杆菌、變形杆菌等的生長;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有強烈的殺
滅作用,對病毒亦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實驗証明本品提取物在雞胚內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時能促進肝細胞增生,防止肝細胞變性;干燥果枝能疏通門靜脈循環,加速肝細胞再生,并有降、降絮作用。

自花敗醬已開發成沖劑、片劑等多种新藥。

雪朋仲:為番荔枝科植物瓜馥木的全株。

用于風濕關節痛、坐骨神經痛,煎水服或煎水洗澡,每逢瑤族傳統的端午藥市,本品到處可見,常与其他風藥配伍洗澡。

繡花針: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全株。

用于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腹水、身體虛弱、小儿疳積等,煎水服。

此為著名瑤醫嚴坤明的單驗方,臨床使用,效果很好,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品含虎刺素、虎刺醇等多种恩昆類化合物。

匝干:為茜草科植物劍葉耳草的全草。

用于小儿咳嗽,煎水服。

本品昧甜,小儿樂于服用,在瑤族地區治療咳嗽廣泛使用,有待開發利用。

屆招覓:為五加科植物樹參的根或全株。

用于風濕骨痛、偏癱,煎水服或煎水洗澡或泡酒服。

瑤胞認為本品是治療風濕病、偏癱的必備藥,。

八角蓮: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的根及根莖。

用于毒蛇咬傷、肝癌,煎水服或搗爛外敷。

瑤胞認為本品是珍貴藥物,治病效果好。

該藥的抗癌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品根及根莖含抗癌成分鬼臼毒素和脫氧鬼臼毒素。

零陵香:為報春花科植物靈香草的全草。

具有祛風寒,辟穢濁,止痒之功,用于傷寒、感冒頭痛、胸腹脹滿、下痢、遺精、鼻塞,牙痛、皮膚瘙痒,為瑤族人民佩帶、懸挂之品,起著有病治病,無病避疫的作用。

早在宋代即為瑤山的著名特產,一般生長于深山老林的蔭涼腐殖土中,至今還是大瑤山原始密林的特產,為瑤族地區重要的貿易藥材,現已能人工种植,大量出口國外,主要用于提取高級煙用香精。

由此可見,瑤醫藥的資源利用具有廣闊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