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功能:传递遗传信(DNA 的复制)、表达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

知识点

1:RNA 的结构

1、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2、元素组成:C、H、O、N、P

3、结构:一般是单链,且比DNA短,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46、存在部位:主要在细胞质

注:1.tRNA 、mRNA 、rRNA 均是转录产生的,在翻译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2.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 或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必为DNA 。

3.若A ≠T 、C ≠G ,则为单链DNA ;若A=T 、C=G ,则一般认为是双链DNA 。

4.若出现碱基U 或五碳糖为核糖,则必为RNA 。

5.要确定是DNA 还是RNA ,必须知道碱基的种类或五碳糖的种类,是单链还是双链,还必须知道碱基比率。 知识点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含氮碱基

A 腺嘌呤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U 尿嘧啶

(核糖体沿mRNA移动)

模板去向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

恢复原样,与非模板链重新形

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碱基

配对

A-T、T-A、G-C、C-G A-U、T-A、G-C、C-G A-U、U-A、G-C、C-G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DNA双链全保留)

一个mRNA上可连续结合多

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产物两个双链DNA分子mRNA(主要)(tRNA、rRNA)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意义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从

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1)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2)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共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UAA、UGA、UAG),不决定氨基酸;起始密码子有2种(AUG甲硫氨酸、GUG缬氨酸),决定氨基酸。

三个特点:专一性(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

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码子决定)(作用:增强了密码子的容错性)

通用性(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共有61种。tRNA为61种

提醒:①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但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

②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但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

补充:比较启动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子、终止密码子的区别。

3、mRNA与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的关系图(多聚核糖体)

①数量关系: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

②目的意义: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③方向:从左向右(见上图),判断依据是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

④结果:合成的仅是多肽链,要形成蛋白质还需要运送至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中进一步加工。注意:图示中4个核糖体合成的4条多肽链因为模板mRNA相同,所以合成了4条相同的肽链,而不是4个核糖体

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也不是合成出4条不同的肽链。

【典例1】关于图示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能发生图示生理过程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该图表示的是转录和翻译

D.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线粒体提供

【典例2】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典例3】甲、乙图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BD)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乙所示过程均可在细胞核内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1)甲图表示的过程是翻译,乙图表示的过程是转录

(2)乙过程的模板是[④]DNA中的A链,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3)甲过程的场所是[②]核糖体,需要的模板是[③]m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①]tRNA,以③中已知序列为模板翻译后的产物是四肽,翻译过程中需要4个tRNA来运载。

(4)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5)甲、乙表示的过程的意义是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1.提出人:1957年,克里克。(1965年,发现RNA复制;1970年,发现逆转录。)

2.完善的中心法则内容(用简式表示)

注: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某些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中,且逆转录过程必须有逆转录酶的参与,该酶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于催化合成目的基因。中心法则的5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对中心法则的理解:(1)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2)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①无逆转录功能的(如烟草花叶病毒等):

②有逆转录功能的(如HIV等):

【典例3】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A.过程a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过程b和c为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过程a、b、c、d、e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过程d、e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典例4】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C)

A.DNA→DNA→RNA→蛋白质 B.RNA→RNA→蛋白质C.DNA→RNA→蛋白质 D.蛋白质→RNA

知识点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1、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

(1)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

2、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对)基因只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对)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3)有些基因则会影响多种性状,如决定豌豆开红花的基因也决定结灰色的种子。

所以,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考题中常考两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3、性状(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典例5】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蛋白质的功能可以体现生物性状

C.蛋白质的结构可直接影响生物性状 D.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典例6】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

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需同时具有A和B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紫花和白花。

(3)A 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9/16和7/16。

(4)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两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知识点5: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

1、DNA(基因)、mRNA中碱基与肽链中氨基酸个数关系(6:3:1)

【典例7】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D)

A.m、m

3-1B.m、

m

3-2 C.2(m-n)、

m

3-1 D.2(m—n)、

m

3-2

2、蛋白质的有关计算

①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肽链数。(肽键数=水分子数)

②蛋白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8

③若基因中有n个碱基,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合成含m条多肽链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6 ·a-18(n/6 -m),若改为n个碱基对,则公式为n/3·a-18(n/3-m)。

3、碱基数值和比例的计算:mRNA上A+U的数值和比例=模板链上A+T的数值和比例。

提醒:解题时应看清是DNA上(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还是个数;是mRNA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学案及答案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考试要求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能简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列出转录、翻译的场所、条件、产物,说出基因、信使R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能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 知识整理 (一)基因的概念 1.概念:是有的DNA片段。 2.基因与DNA、性状、染色体间的关系 ⑴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⑵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来决定生物的性状。 ⑶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主要存在于上,并呈排列。染色体是基因 的。 (二)RNA的结构及种类 1 2 ⑴信使RNA:转录DNA的,转递至中。 ⑵转运RNA:携带特定的。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⑴概念:在中,以DNA的为模板,按照原则,合成RNA的过 程。 ⑵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如)。 ⑶RNA出细胞核的途径:通过,RNA从细胞核内进入细胞质。 ⑷意义:DNA中的传递到信使RNA上。 2.翻译 ⑴概念:在中,以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序列的蛋白质的过 程。 ⑵密码子:指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个相邻的碱基。 ⑶条件:模板()、原料()、酶、。 ⑷意义: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作媒介,决定了蛋白质的,从而使生物表 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四)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 1.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来控制,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来直接影响性状。 (五)基因的表达概念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学上把这一过程叫做。 基能拓展 1.复制、转录、翻译有什么区别? 答:DNA的复制、DNA转录形成RNA、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是遗传信息在生物 答:遗传信息是指DNA(基因)中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识别信使RNA上相应密码子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三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存在的位置不同,遗传信息存在于DNA(基因)上,密码子存在于信使RNA上,反密码子存在于转运RNA上;二是作用不同,遗传信息的作用是控制生物性状,密码子的作用是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反密码子的作用是识别密码子。三者中最重要的是遗传信息,它通过控制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怎样正确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如果将DNA分成若干段,这些DNA片段中,有的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即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些DNA片段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基因。有的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即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些DNA片段就是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不能称为基因。 4.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可总结如下: 5.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计算 ⑴已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或基因中的碱基数),求控制这个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数(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要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是以基因中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因此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中的碱基数是相应基因中的碱基数的一半;翻译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于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是信使RNA中的碱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基因中的碱基数∶信使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由此可知:已知染色体 DNA 蛋白质 基因 性状 ①分化的细胞内及间期DNA复制前,一个染 色体含一个DNA分子;间期复制后至着丝点 分裂前,一个染色体含两个DNA分子; ②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 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性状是基因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个 染 色 体 上 有 很 多 个 基 因 基因 在染 色体 上呈 直线 排列

认识基因、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导学案

“认识基因、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制:李玲玲审核:刘莎使用日期:2012/11/16 课程标准:1. 掌握基因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理解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 考试说明:1.基因的概念(Ⅱ) 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重点:遗传信息的流动分析和基因表达的过程分析 难点: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一.认识基因 ㈠“基因”的提出 1.孟德尔首次提出。 2.首先提出并使用“基因”。 ㈡基因概念的发展 1.发表《基因论》,提出基因是的功能单位,以形式排列在上。 2.比德尔和泰特姆的实验结论是。后来又有人提出。 3.艾弗里证实。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使人们对基因的认识发展到水平。 4.雅各布和莫诺认为:基因是的,不仅体现在上,也体现在上。从功能上可以把基因分为编码蛋白质的,以及负责调解其他基因功能的和起调控作用的、。 ㈢基因的现代含义 1.基因的结构特点 ⑴断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序列是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隔开,称为。其中的编码序列称为,非编码序列称为。)断裂基因往往由一些交替存在的和构成。 ⑵重叠基因:指两个基因共用一段重叠的。 ⑶可动基因:在上的位置可以移动,也叫。 2.染色体外基因:真核生物的基因和基因,原核生物的。

3.基因的概念:基因在绝大多数生物中是有效应的序列,是的物质载体,可表达为一定的产物如或,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是指基因通过和而产生或转录后直接产生 的过程。 (二)基因表达的过程: 1.转录 ⑴.概念:DNA分子首先,以为模板,按照合成_______的过程。 ⑵场所:。 ⑶条件:① ② ③ ④ ⑷产物:(通过到细胞质) ①组成: (、、、) ②结构:一般是链。 信使RNA(): ③种类及功能转运RNA(): 核糖体RNA(): ④遵循原则: ⑤碱基配对方式:A—、—A、C—G、G—C。 2.翻译: ⑴概念:在中以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的过程。 ⑵场所:的中。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发展,一定没有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归纳起来,我系主要采取以下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提升系领导素质,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系主任作为系部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引领者,首先着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系主任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氛围,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引领教师创新改革,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充分鼓励和尊重教师在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造性劳动,引领教师成为课改和教改的。系领导不仅特别关注教师的教,更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研究,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1.师德培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首先是开展了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其次开展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包括多媒体,影像制作等培训;第三是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着力提高教师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能力。看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了解著名高校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改革方案和效果,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领会和吸收,同时,鼓励老师出去参加学科会议和相关课

程教学的培训。 3.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强教师自身的教研意识,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反思与研究,不断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确定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术水平,用教科研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 三、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增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听评课和优质课评选,是系部和各教研室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教研室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院上观摩课,学院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和奖励,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和观摩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和践行者。 四、坚持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教师成长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真正找到恰当的反思点,坚持认真反思的教师比较少,更多的教师是在应付,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是仅仅检查教师有没有反思,而是重视教师反思的质量,注重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的反思,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并且将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上公开,让广大教师参与评议。 五、以老带新,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全面细致的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课前预习】 给划线的字注音 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 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 梳理文章第一二段 重点词语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6)而气候不齐() (7)杳不知其所之也() (8)雷霆乍惊()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 ) (2)北构而西折:() (3)廊腰缦回 ( ) (4)檐牙高啄 ( ) (5)蜂房水涡:() (6)未云何龙:() (7)不霁何虹:() (8)辇来于秦 ( ) (9)朝歌夜弦 ( ) (10)鼎铛玉石 ( )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师教学成长的过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知识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丰富的学习、提高、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供选择的途径。 1.多方面摄取信息,争做通才教师 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在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教学视频、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那种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因为当今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系统地把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进去,更不用说描绘清楚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如果在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类各门学科走向综合,这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麦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当今教师,不少人努力加强与自己教学视频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少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己智能的复合性。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中,向“博、大、精、深”迈进。 2.阅读理论书籍,适应现代教学课改要求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为学生所喜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课堂教学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回到他们中间,

(完整版)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完整)

12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到了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2.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基 因 的 表 达 学案及答案

基因的表达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熟练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弄清与DNA复制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弄清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基础知识回顾】 一、RNA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磷酸 1.RNA碱基: 2.RNA的结构:一般是链,而且比DNA ,因此能够通过,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思考]RNA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3.RNA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可以用进行染色观察。 4.RNA的种类: (1)mRNA→将遗传信息从传递到细胞质中 (2)tRNA→,识别密码子 (3)rRNA→的组成成分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 1.转录的概念:在中,以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转录的过程: (1)解旋: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2)配对:细胞中游离的与DNA链上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结合。 (3)连接:在作用下,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上。

(4)脱离:合成的从DNA链上释放,DNA 恢复。 [思考] ①转录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期,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是。 ②转录所需要的条件、、、。 ③转录的特点是,转录完成后DNA恢复为双链结构。 ④转录成的mRNA碱基序列与作为模板的DNA单链的碱基序列有哪些异同? [练习1]对于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一定需要逆转录酶 ③共有5种碱基④共有6种核苷酸 ⑤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⑤⑥ [练习2]DNA分子复制与遗传信息转录的相同之处是() A. 利用的模板都相同 B.利用的原料都相同 C.所利用的酶都相同 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翻译的概念:游离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为模板合成具有 一定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 (1)位置:在上 (2)实质: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 (3)种类:种,其中终止密码子个,起始密码子个,能决定氨基酸的是______。3.tRNA (1)种类:种 (2)结构:三叶草形,一端是携带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叫。 (3)tRNA与氨基酸的关系:一个tRNA一次只能转运个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验证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呢?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评价教师能否掌控课堂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成熟成长需长期的艰苦训练.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加强理论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多读一些教育理论,多读一些教育名人名著,与名人同行,与名著同行。 二、潜心备课,研究教学方法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可以说,不备课就不能上课.备不好课也上不好课.其实,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应从提高备课水平和备课能力入手。多研究学情、生情,多注意教育教学方法、方略;同时多向同行学习也不失一种好方法。 三、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爱学习某科其实就是爱某个老师。所以我们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多关心、呵护、爱护学生,让他们感到我们的善意,就会对学习感兴趣,最起码不讨厌学习。

四、精心设计,活跃学生思维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程序、不同类型的问题。 五、提炼教学语言,凝聚教学思维 教学语言是教师施教、传输教学信息的最基本的形式。可谓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课堂驾驭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教学语言的运用.所以教师无论备课,还是在课堂上都要精心地选择、推敲和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成长中不断地走向成熟。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功能:传递遗传信(DNA 的复制)、表达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 知识点 1:RNA 的结构 1、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 2、元素组成:C、H、O、N、P 3、结构:一般是单链,且比DNA短,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46、存在部位:主要在细胞质 注:1.tRNA 、mRNA 、rRNA 均是转录产生的,在翻译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2.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 或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必为DNA 。 3.若A ≠T 、C ≠G ,则为单链DNA ;若A=T 、C=G ,则一般认为是双链DNA 。 4.若出现碱基U 或五碳糖为核糖,则必为RNA 。 5.要确定是DNA 还是RNA ,必须知道碱基的种类或五碳糖的种类,是单链还是双链,还必须知道碱基比率。 知识点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含氮碱基 A 腺嘌呤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U 尿嘧啶

(核糖体沿mRNA移动) 模板去向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 中 恢复原样,与非模板链重新形 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碱基 配对 A-T、T-A、G-C、C-G A-U、T-A、G-C、C-G A-U、U-A、G-C、C-G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DNA双链全保留) 一个mRNA上可连续结合多 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产物两个双链DNA分子mRNA(主要)(tRNA、rRNA)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意义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从 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1)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2)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共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UAA、UGA、UAG),不决定氨基酸;起始密码子有2种(AUG甲硫氨酸、GUG缬氨酸),决定氨基酸。 三个特点:专一性(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 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码子决定)(作用:增强了密码子的容错性) 通用性(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共有61种。tRNA为61种 提醒:①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但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 ②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但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 补充:比较启动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子、终止密码子的区别。 3、mRNA与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的关系图(多聚核糖体) ①数量关系: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 ②目的意义: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③方向:从左向右(见上图),判断依据是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 ④结果:合成的仅是多肽链,要形成蛋白质还需要运送至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中进一步加工。注意:图示中4个核糖体合成的4条多肽链因为模板mRNA相同,所以合成了4条相同的肽链,而不是4个核糖体

浅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浅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能力和水平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从重点院校毕业,这些青年教师尽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师背景,在教学理论、策略、方法方面的知识十分有限。广大青年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同时努力多参加教学实践和一些教学竞赛,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掌握教学技巧,以便让知识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首要环节。 我们青年教师进入教师岗位不久,工作阅历浅,教学经验不足,备好课显得尤其重要。一堂课整体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质量。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课下却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认真的准备工作。个人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并虚心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和专家的指导,以达到吃透教材,熟练掌握知识要点,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 (2)设计合理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脉络清晰。一般英语对初学者来说都比较难,所以教学思路要特别注重符合学生思维逻辑,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备教材的同时,关键还要备教法。要让整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的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真正因材施教,全心全意付出,认真备好课程和教法。 (3)目前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英语教学应引入更多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扎实的基本功,是讲好课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不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幽默感,就会使学生失去专心听课的兴趣,久而久之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课堂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英语专业的青年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让自己具备有一定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 三、依赖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点评,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教研工作一般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研员负责,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师为核心,围绕课程建设,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团队建设。我们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团队定期开展的教学活动,定期交流教学体会和经验,交换教学意见,让他们指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我们青年教师还要多上课堂听课,积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4单元《阿房宫赋》最新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了解时代背景及、赋 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先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赋 何为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 中间是赋的本身; 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三、学习重点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翻译》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陈娟2011/9/23 18:01:21石嘴山市光明中学6315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 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具体内容要求: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使用的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概述”,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进行解释、推断。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二。讲述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本节是从本质上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本节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前后联系 “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1)从物质上看,讨论的是生命特有的两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现象中的关系。学习过程需要生物学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作为基础,其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2)从结构上看,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在细胞基本结构的不同区域中完成的,因此,还需要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作为基础。(3)从功能上看,细胞代谢过程都是性状的体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本节内容有有助于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理解,这涉及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关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等内容。 另外,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第三模块《稳态和环境》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生命许多特有的调节活动都是基因——酶——性状或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具体体现。 就本册而言本节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染色体变异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二单元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作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建议 基因的表达中的翻译过程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我认为可以 1、利用活动教具,将翻译过程直观化,突破重难点。目前,网上也有不少相关课件。但我认为课件的师生互动方面不如人意。如果利用活动教具,效果会非常好。1)、教师演示教具的使用教师介绍教具各部分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mRNA上的遗传密码,利用教材上的密码子表,查出所代表的氨基酸名称。提问:应由何种转运RNA来搬运呢?这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学生一般能悟出:应是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的转运RNA来搬运。教师演示转运RNA将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的过程。演示3个氨基酸转运及缩合的过程。2)、学生动手完成翻译的过程。一次3个学生,分别操作核糖体、氨基酸、转运RNA,每3个学生配合完成1个氨基酸的转运过程。 2、利用挂图,呈现翻译的过程。 3、利用表格,对比转运和翻译的异同,mRNA和tRNA的异同。 四课题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五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 (2)概述中心法则的内容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高中生物《目的基因获取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1课时目的基因获取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学习目标] 1.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2.理解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知识点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知识梳理 1.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程序 (1)□01目的基因的获取。 (2)□0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将目的基因导入□03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04检测与□05鉴定。 2.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概念:主要指编码□01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02调控作用的因子。 (2)目的基因的来源 ①从□03生物中直接获取。 ②□04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 (3)目的基因获取方法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a.前提条件:□05目的基因序列未知。 b.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06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

d.构建过程 e.提取依据:根据基因的有关信息,如□1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18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 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a.PCR含义: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项在生物体外□19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原理:□20DNA双链复制。

c.前提条件: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21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22引物。 d.要求 模板:□23目的基因两条链 原料:dNTP 酶:热稳定□24DNA聚合酶(□25Taq酶) 引物:人工合成的两条□26DNA片段(引物1,引物2) e.扩增过程 f.方式:指数形式扩增(2n,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 g.结果:□31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③人工合成 a.前提条件:核苷酸序列□32已知,基因□33比较小。 b.方法:通过□34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问题探究] 1.所有的目的基因都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吗? 提示:不可以。基因文库包括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

教师对教学水平自我评价(完整版)

教师对教学水平自我评价 教师对教学水平自我评价 第一篇: 教师对教学水平自我评价 教师对教学水平自我评价 从教多年以来,自我感觉收获颇多,对自己专业理论水平也有一定的信心,下面将本人的专业理论水平做个自我评价,望能共勉: 一、积极投身于并报课程实验中,要更新教育观念。在个人角色定位上,一要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积累经验,探索规律性的认识; 二、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岗位,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研究,自我评价范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更新和扩展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好范文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要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教学观念、行为、设计观念进行深刻的审视。要通过学生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约请同事观察研究

教学来反思,要通过问请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 三、是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造型教师,用自己的创造性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支持者,学生士气的鼓舞者,克服困难的援助者;二要从知识和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交流的伙伴,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的机制。自我评价范文在与课程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从单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终身学习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方法意识,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创造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关心时政学习,自我评价范文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新世纪教师素养》等,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 于: ziopingjia 修养0.1 3、科研(含教研)成果0.1 4、学校工作0.1 5、其它(特色加分等)0.1 六、评价组织机构

《阿房宫赋》教案12

《阿房宫赋》教案12 阿房宫赋(教学案) 依据目标,课前自学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懂得赋的特点。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及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自学指导 一、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1.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2.解题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阿房”是地名或山

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3.作者 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二、基础积累 1.识记字词 缦回()椒兰()辘辘()剽掠()鼎铛() 迤逦()锱铢()横槛()呕哑()参差() 囷囷()鬟()杳不知()架梁之椽()不霁何虹() 在庾之粟粒()尽态极妍()妃嫔媵嫱()()()() 2.对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萦绕。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基因的表达学案

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4课时)2015备考·最新考纲 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第一讲考点1遗传信息的转录(5年10考) (2013浙江卷,2012安徽卷,2011天津卷、江苏,2010江苏卷、……) 一、遗传信息的转录 核酸 项目DNA RNA 结构通常是双螺旋结构,极少数病 毒是单链结构 通常是单链结构 基本单位 五碳糖 碱基 产生途径DNA复制、逆转录转录、RNA复制 存在部位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上, 极少数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 体和叶绿体上 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功能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①mRNA: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 ②tRNA:运输特定氨基酸 ③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2.转录 ⑴概念: ⑵场所: ⑶模板: ⑷原料: ⑸产物: ⑹原则: (7)酶: (8)能量: (9)产物的去向及其运输途径:

阶 段 项目 复制转录 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进行场所 主要细胞核主要细胞核 模板 原料 条件 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过程 在酶的作用下,双链解开,以解 开的每段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A—T、C—G、T—A、 G—C)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 旋结构 在细胞核中,以DNA解旋后的一条链 为模板,按照(A—U、G—C、T—A、C —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mRNA,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 与核糖体结合 产物 特点 遗传信息的 传递方向 易错识记:1、细胞中因有DNA和RNA,所以就整个细胞而言,嘌呤和嘧啶未必相等。复制和转录发生在有DNA的部位,如:拟核,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2、转录时的碱基配对为A—U,不是A—T。 对于右边式子,正确的说法有()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 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