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学案教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送别》教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⑴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

⑵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艺术形象和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导入新课:

有人曾说:“爱情,回忆中的比现实中的更美好;爱情,舞台上的比在现实中的更感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西厢记》,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

【导学引领】

元杂剧:

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剧又称为“戏曲”,这是因为“曲”的演唱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来说,中国戏曲实在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

元杂剧的基本特点:

一.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二.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__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不同的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化,也是同剧情的变化相对应的。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帐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

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和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的韵文。宾白既可以穿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可用于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异也”。

(徐谓《南词叙录》)五.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基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大都人,元代前期杰出杂剧家。位于关汉卿之后。王的剧作现存的除《西厢记》外,还有《丽春堂》,写金章宗时丞相完颜乐善仕途沉浮的故事;《破窑记》,写吕蒙正始贫终富的过程与刘月娥的曲折婚姻,成就都不大。他可以说是以一部《西厢记》“天下夺魁”。

二、《西厢记》

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原本唐元稹传奇《会真记》。但元稹笔下的张生实不过是一个始乱终弃面目可憎的小人,《会真记》也不过是高挂“善补过”幌子,散发着封建礼教气息的无赖仕子的自供写照。由于题材本身具有的社会意义,自唐以后得以在民间流传,人民对于封建礼教的反叛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赋予了它崭新的活力。金人董解元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以崔张共同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并获美满结局的故事,彻底改变了《会真记》主旨。至元,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则进行了深一步的加工改造,直接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更深刻地挖掘,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统治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则千锤百炼,丰满、突出了人物性格及戏剧冲突,并选择了融化古诗词的优美词句和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熔铸成自

然华丽的曲词,形成了蕴藉旖旎的诗句风格。使得《西厢记》成为我国古典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全剧共五本二十折,写书生张珙与崔相国之女崔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本篇选自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一折即是该剧的精华部分,突出表现了全剧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点。写的是莺莺与张生几经周折终于成亲后,老夫人又逼张生赴京应试,莺莺在长亭送行时的离愁别恨,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束缚。

元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固然非关汉卿莫属,而王实甫的地位,却也不容忽视。一部《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杰作,也被人们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西厢记》的崇高声誉,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作品中蕴含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这部杂剧叙写的是书生张珙与宰相家的小姐崔莺莺恋爱的故事。作品通过这一对主人公爱情与婚姻的波折,批判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盛行的门第婚姻的陈腐观念,同时也抨击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迫害与摧残,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为实现理想的幸福和个性解放所作的斗争,并且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写出了青年反封建的胜利。这部杂剧和通常见到的描写才子佳人艳遇的戏曲,有本质的不同,也和它以前运用这个题材写出的文艺作品,在思想境界上有很大的区别。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离经叛道的觉醒青年的时候,就曾经以爱读《西厢记》作为体现他们思想默契的凭证。由此可见,《西厢记》是封建社会中鼓舞青年反抗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的教科书,影响深远。

其次《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也是异常突出的。过去国外流行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不注重人物心理的刻划,缺乏深刻的感染力量。《西厢记》的成就,却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在这部杂剧中,作者对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的批判,主要通过崔莺莺的矛盾与觉醒的过程体现出来。剧中主人公的性格,既鲜明,也揭示了时代与环境的制约。作品正是透过人物复杂细致的心理活动的刻划,说明社会的黑暗与贵族小姐为摆脱封建桎梏的痛苦而真实的过程。作家以卓越的才华,在宏伟的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