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同课异构公开课)

合集下载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 《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重点)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任务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与线索开端:夫妻话别(1-31)发展:探夫遇险(32-61)高潮、结局:助夫杀敌(62-85)小说以时间为推移,含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

小说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合乎情理,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使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荷花淀》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荷花淀》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荷花淀》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一.导入淡雅清新的荷花自古以来就在诗人的笔触下展示着自己的绰约风姿,既有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来赏心悦目,又有黄庭坚的“凭栏十里芰荷香”能沁人心脾,那在小说家的笔下,万亩荷塘又能够释放出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犁的《荷花淀》,去感受字里行间的荷花香。

二.出示目标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1.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

3.领会小说体现的人情美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好,目标明确了我们就有了学习的方向三.课前疑问收集课前已经让大家进行了预习,有很多同学经过思考后向老师反馈了大屏幕上的这些问题。

我们一起看一下哪些问题可以从同一个角度来思考的?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是的,我们可以从背景,环境,人物和文章主旨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四.作者简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好,你来。

恩,通过刚才的PPT,我们可以了解到孙犁一生的大多时光都是在河北度过的,他生在河北,长在冀中,对这片土地有着自己的感知与浓烈的情感,对白洋淀中发生的事情情有独钟,所以才催生了这样一篇小说佳作。

五.初读感知,梳理大意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谁来说?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与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战游击战士。

2.《荷花淀》主要有哪些故事情节?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提示一下大家,文章的隔行是小说分段方法之一。

谁来说?第一部分,也就是开端,水生和水生嫂在干啥?在聊天,聊去参军的事情,非常好,第一部分是“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呢?水生嫂和其他青年妇女们去找丈夫,找到了吗?没有,对了,第二部分是“探夫遇敌”,第三部分?水生嫂他们打败敌人,是帮助水生打败丈夫,所以,第三部分是“助夫杀敌”。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2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2

1 《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科目语文教材版本统编版课题8.1《荷花淀》第2课时一、整体设计思路第八课《荷花淀》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课时1、梳理故事的情节及赏析白洋淀妇女的勤劳善良、深明大义人物形象特点学习任务一: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习任务二:水生嫂是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第一课时2、体味诗化小说的诗情画意的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含蓄之美学习任务一:品析诗化了的环境学习任务二:品析人物含蓄(诗化)的情感第二课时(本课时)3、理解主题:歌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精神学习任务三:战争那么残酷,孙犁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美?第三课时二、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素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苦难与新生1.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2.了解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四、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诗化小说的诗情画意的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含蓄之美难点:理解诗化小说的特点五、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诗化小说,学生对于诗体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语言风格主题表达特点比较难理解,需要再巩固提升。

六、教学方法及选用依据讲授法、问答法、诵读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其名称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以《哦,香雪》为例引出诗化小说的特点:1.情节结构:淡化情节,无激烈的矛盾冲突2.环境描写:多有自然景物、民情风俗描写,人、景、情虚实相生,场景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3.人物形象:淡化人物的典型性,人物形象多正面美好。

4语言风格:具有抒情意味,清新自然,蕴含意象美、诗意美。

5.主题表达: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思考人的命运、人在社会的生存状态、人性的美好...... 回顾所学感知诗化小说的特点环节二:品析诗情画意的环境小组合作讨论,五分钟时间,赏析第3和61段赏析方式:①手法②抓住重点字词③从诗歌角度(先找意象,再说意境)片段一: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片段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荷叶无尽的生命力,写荷箭“高高地挺出来",表现出荷花坚强挺立的气质;荷叶像铜墙铁壁,荷箭像监视来犯之敌的哨兵,表达白洋淀地区的英雄儿女保卫家乡的坚强意志与坚定决心。

【荷花淀】《荷花淀》公开课教案

【荷花淀】《荷花淀》公开课教案

【荷花淀】《荷花淀》公开课教案【--教师节祝福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

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

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

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

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

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且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生:《简?爱》中的简?爱。

生:《苔丝》中的苔丝。

二、目标定向: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

师:但是,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说说看。

生:可能因为她们太普通了吧。

师:哦,普通人就连名字、外貌也不需要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她们的语言在头脑里想象她们的形象。

生:大概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是说,作者这样处理给我们留下了阔大的空间,可以驰骋我们的想象。

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准确客观,还是让我们走近这群荷花淀妇女,走进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来寻求解答吧。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第四单元《8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第四单元《8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第四单元《8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教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第四单元《8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
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如诗如画的场景描写。

理解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中体现的“四美”——意境美、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2学情分析
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特别出色,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也不稳定。

从他们的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个别同学上课的时候对于老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

因为每天都在进行口算和计算的训练,所以孩子对计算的掌握的还比较可以,除了个别容易混淆计算马虎的同学的以外。

在复习时要多进行计算的的练习,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正确掌握,不出现失分现象。

对于个别简便计算方法的训练也得加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诗情画意和乡土气息完美统一的意境美。

2、从小说的人物和语言中感受小说的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3、引导学生通过“四美”来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夫妻话别场面水生夫妇含蓄的情感表达。

领悟水生嫂等劳动妇女的探望丈夫前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小说知识,要求做到“学以致用”。

《荷花淀》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优秀6篇

《荷花淀》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优秀6篇

《荷花淀》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优秀6篇课文《荷花淀》教案篇一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一)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即“荷花淀派”)。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

从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首先,指导学生用10—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水生嫂从什么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从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三)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

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本文教学难点是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

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

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

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样和日本鬼子打仗(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如何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

荷花淀公开课详细教案

荷花淀公开课详细教案

荷花淀公开课详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习1. 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 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战争场面的图片,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

残酷、恐怖、血肉横飞、血流成河……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情节脉络1.作家作品: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0xx年《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

孙犁去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三部分的小标题:(1)夫妻话别 (2)探夫遇敌 (3)助夫杀敌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高中语文《荷花淀》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荷花淀》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荷花淀》公开课教案长久以来,《荷花淀》始终是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荷花淀》公开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如诗如画的场景描写。

2、理解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中体现的“四美” ——意境美、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诗情画意和乡土气息完美统一的意境美。

2、从小说的人物和语言中感受小说的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3、引导学生通过“四美”来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夫妻话别场面水生夫妇含蓄的情感表达。

2、领悟水生嫂等劳动妇女的探望丈夫前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1、朗读小说中诗意环境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片段。

2、感受、探讨、评价小说中蕴藏的“四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2、感悟《荷花淀》的“四美”——意境美、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二、孙犁、小说的背景和情节构造:1、孙犁: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

孙犁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背景:淀:diàn,湖泊,荷花淀即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本文选自《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军进行顽强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经历共同成长:水生嫂变化了,其他妇女也同时经历了这 种蜕变,她们共同体现了这篇小说的创作主旨,水生嫂只是个 代表。 非绝对主导地位:水生嫂在妇女群像中地位也不是一直是主导 地位,在夫妻话别时是处于被动地位,在商议探夫时的一群女 人中,话虽不多,但有影响力,但因为她丈夫是游击组长党负 责人水生,在后来探夫遇险时和结局中更没有特别点明,因为 其他人成长了:
在面对个人安危与民族大义的选择时,她们做出了第一步抉择。此时,她 们似乎还是被战争排斥在外的“落后分子”。直到她们的小船遭遇敌人,一般 人或许认为女人在最关键的时候往往恐惧、后退,可水生嫂她们的表现足以令 中国女性骄傲和自豪。她们手脚不乱,没有惊声尖叫,她们镇定、从容、果断、 无畏,她们可以像男人一样面对敌人,像男人一样英勇就义。她们真的无所不 怕吗?我想不是,有谁会不怕死。在面对死亡时,人都会显出生存的本能。可 她们是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性,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她们同样 可以大义凛然。她们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场战争,只能朝前走,不能回头。 出乎意料的是在妇女们的引诱帮助下,敌人最终在芦苇荡里被全部歼灭了。这 场战争,如果没有她们无意地协助,不会胜利的这么彻底。 经过这番实践,女人们对战争由最初的畏惧、无知走向了了解和成熟。其 实这也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女人自始至终没有被战争拒之门外。她们监守着 大后方,为前方作战的男人们提供供给和掩护;自己所爱的人置生死于不顾, 为国流血牺牲,她们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所以,女人终将走上战争的舞台。 她们克服了女性的心理生理上的不足,尽着和男人同样的职责,保卫人民和祖 国。她们的成熟不仅是扛起枪打敌人这么简单,她们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更是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地位。她们向世人宣布了一条真理: 战争,不可能让女人走开! (作者 兰州一中 高一11班 李婧懿)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遇险智逃: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战士阶段:知己知彼、自信自强、保家卫国 助夫歼敌:认识自我、反思、好强上进、自信自强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 吗!” 秋冬成熟:勇敢机智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 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水生嫂是个勤劳温柔、谨慎细心、顾全大局、 胆大心细、自信自强的主妇、军嫂、战士。
《荷花淀》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能分析《荷花淀》主要人物水生嫂形象; 能深入分析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能赏析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描写。
教学重点:分析《荷花淀》主人公形象
(以水生嫂为主要对象,分析妇女群像)
教学难点: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赏析和写作练习
女人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水生嫂是从一开始就成熟完美的吗? 她经历了哪些变化?
水生嫂的形象变化, 体现在她对身份的自我认知的变化上:
——传统主妇阶段:勤劳、持家、敬老、温柔 月下编苇:勤奋手巧、勤劳纯朴、传统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夫妻话别:明理识体持家、温顺贤淑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军嫂阶段:胆大心细、机智冷静 商议寻夫:胆大心细、温柔多情
情景写作
水生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战士群像,由他们个性化的语 言和动作来展示,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是典型人物形象的标 签,就像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读书人的事能算偷 么?”和“排出九文大钱”,我们感受语文教材和文学作品 中的魅力,也可以从人物个性化语言和动作入手。 请选择身边一位同学,或同桌,或室友,或同学,运用 个性化语言和动作的写作方式,描写他(她)的言行举止, 然后请其他同学猜猜描写的是谁。
水生嫂能体现,但不是唯一。
3.4、谁是主人公?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 了…… 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 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 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5、为什么作者不像写水生嫂一样, 给其他四个女人安上名字好读好记? 模糊化写作——个性化描写 虚实相生:群像,并不只是这四个妇女,还 有更多背后的女人
小结 《荷花淀》通过个性化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 写,描绘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像的成长 历程,表达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3、水生嫂是不是小说主人公?谁是主人公?
小说主人公判断标准: 是否主要描写对象? 是否推动情节发展? 是否能体现作者创作意图?
3.1、水生嫂是不是小说主人公 之 是否主要描写对象?
描写最多,但没有贯穿始终: 前面描写最多最详细——夫妻话别时主要描写水生和水生嫂, 夫妻话别后就描写较少:水生嫂单独一共出现了三四次,而且 只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台词,其他都是和其他青年妇女在一 起描述的。 没有明显地单独贯穿始终。
3.2、水生嫂是不是小说主人公 之 是否推动情节发展?
夫妻话别时水生嫂等待引出了水生参军; 四个妇女聚集水生嫂家,引出后文探夫遇险; 但后来的商量探夫、初寻不遇、探夫遇险等环节中, 水生嫂的作用明显不再突出,都是几个年轻妇女一起 商量决定的。
水生嫂的作用更多是引子和代表。
3.3、水生嫂是不是小说主人公 之 是否能体现作者创作意图?
这群青年妇女才是主人公。 主人公是妇女群像。
小小结
《荷花淀》给读者展示了战争中农村妇女有家庭主妇成 长为女战士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成长过程。这群妇女经历了一 高众低到群高不突的变化,这是个群体的成长。因为小说要 写的不是一个水生嫂的成长和变化,而是一个妇女群像的成 长和变化。 在侯夫归来时水生嫂是劳动妇女,是万千农村劳动妇女 的代表;夫妻话别中水生嫂是家庭主妇,她是村里其他丈夫 参军的妻子的代表;在探夫遇险时她又是军嫂,是无数保家 卫国的战士们的后方精神支撑的浓缩;秋冬成长她和其他妇 女一样练兵保家,也是代表。 所以,水生嫂不是小说的唯一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个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
战争,不可能让女人走开
战争,在人们的概念中似乎就是男人的专利,男子汉们可以在这场较量中 肆意发挥她们的作用和能量,尽情书写浩气可歌的悲壮故事和壮丽的凯歌。无 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也多是那些战争中铁骨铮铮的热血 男儿。那么,女人去了哪里?难道只能呆在家里做饭看孩子吗?既然总有文艺 作品花大量的笔墨去刻画战争中的女性,也就是说明女人在战争中不可忽视的 作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女人照样可以扛枪开炮、奋勇杀敌,花木兰 照样可以从军承受巨大的压力,经受生死的考验和男人一样作战,孙犁的作品 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更是如此。 《荷花淀》中,孙犁即把镜头对准了抗日根据地华北平原上的一群最普通 的劳动妇女。这里有浩浩荡荡银白的芦苇地,而芦苇荡中成长的妇女同样具备 了中国女性勤劳、朴素、善良、勇敢、坚韧的优秀品格。她们同样可以从旭日 东升劳作到满地亮起月光,她们不辞辛劳地承担着几乎所有家务。但无论她们 如何精明强干,如何果敢,她们毕竟还是最普通的女人。在面对丈夫要去大部 队的问题上,她们犹豫了、矛盾了、担心了、忐忑了。战争总要有人牺牲,可 丈夫究竟会怎样,去了意味着什么,家里的安危如何,在这一连串的疑问中, 女人舍不得了、埋怨了、流泪了,但最终却理解了,还不忘叫丈夫再叮嘱几句, 送点衣物。这时女人又回归到了女人,温柔的女人。
作品展示
4、为什么水生嫂并不是唯一主人公,没有明显 贯穿小说始终,却形象鲜明感人?
个性化描写 小说《荷花淀》的特点之一是个性化描写, 个性化的景物描写,个性化的情节淡化,就 人物形象塑造来说,个性化语言和个性化动 作描写,使得水生嫂形象细腻真实地展示在 我们面前。
妇女群像个性化动作赏析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 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 哗哗,哗哗哗!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 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 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1、水生嫂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填空:水生嫂是个 的人:
勤劳温柔、谨慎细心、顾全大局、胆大心细、 自信自强
分析: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 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
妇女群像个性化对话赏析
直率爽朗。这位大嫂与前一个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不一样,说有要紧的话想与丈 乖巧伶俐。明明是想丈夫,又不 ” 夫说,毫不掩饰对丈夫的思念 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 稳重谨慎。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 。 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 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腼腆羞涩。这位大嫂羞羞答答,推说 婆婆要她去,“犹抱琵琶半遮面”, “有什么看头”的假话里寓有真情。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急。探夫心切,不
顾一切,心存侥幸。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 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 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 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