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合集下载

未成年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未成年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未成年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未成年人是防溺水的重点保护对象,以下是一份针对未成年人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1.不要独自游泳:未成年人在游泳时,应该有家长或者成年人的陪同,并且不要独自去游泳。

2.在有救生员的地方游泳:未成年人在游泳时,应该选择有救生员的游泳场所,并且要听从救生员的指导。

3.不要游泳到深水区:未成年人在游泳时,应该避免游泳到深水区,以免游泳能力不足而发生危险。

4.穿戴合适的泳衣:未成年人在游泳时,应该穿戴合适的泳衣,以免游泳过程中泳衣脱落而发生危险。

5.不要游泳到禁止游泳区域:未成年人在游泳时,应该避免游泳到禁止游泳区域,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6.不要在游泳池边奔跑:未成年人在游泳池边玩耍时,应该避免奔跑,以免滑倒或者摔倒而发生危险。

7.学习正确的救生知识:未成年人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救生知识,比如说浮法、泅法等,以便在发生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并且自救或者求救。

8.不要玩具太大或者玩具打气过多:未成年人在水中玩具上玩耍时,应该避免选择过大或者打气过多的玩具,以免影响游泳能力。

9.不要参与危险的水上活动:未成年人应该避免参与一些危险的水上活动,比如说高空跳水、深潜等。

10.遵守游泳场所的规定:未成年人在游泳场所中,应该遵守场所的规定,不要在水中使用禁止的游泳工具或者设备。

通过以上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未成年人能够更加了解如何保持自己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提高他们的防溺水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

关于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方案8篇

关于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方案8篇

关于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方案8篇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方案篇1活动目的:目前已进入夏季,是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高发期。

为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严防因游泳带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活动过程:针对一些地方连续发生的多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教育部于6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山东、湖南、黑龙江三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的紧急通报》。

通报指出,2012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方台镇7名学生在松花江边游玩时,4人溺水身亡。

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点意外都会给学生、给家长带来深深的伤害。

这主要原因是学生擅自到海边、河流、山塘、水沟等危险地方玩耍、游泳、打闹不慎而跌入水中致死。

并且事故均发生在校外或节假日或上学、放学途中,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的时段。

为了保障每个孩子的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定:一、严格作息时间。

上午7:30方可入校,11:40放学;下午2:30方可入校,5:00放学并要求家长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监管好孩子上学、放学回家的时间。

二、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

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从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做好预防溺水的教育。

切实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禁止孩子在无家长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2、禁止孩子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戏水;3、注意安全警示,禁止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4、禁止孩子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禁止孩子擅自到海边、河流、山塘、水沟等危险地方玩耍或钓鱼(捕鱼),以防不测,造成伤害;6、在没有大人陪同或配带救生圈的情况下,严禁私自结伙去划船。

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做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能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暑期防溺水_安全教育

暑期防溺水_安全教育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为了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提高防溺水意识,现将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事项如下:一、溺水事故的危害溺水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无尽的哀伤,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事故,其中儿童和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溺水事故不仅会造成生命丧失,还会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二、暑期防溺水的重要性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气温升高,人们喜欢到水边嬉戏、游泳,但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因此,加强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溺水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内容1. 提高防溺水意识(1)加强教育,让师生充分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提高防溺水意识。

(2)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宣传片等形式,让师生了解溺水事故的成因、预防措施等。

2. 学习溺水自救和救助他人方法(1)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2)了解溺水者的症状,掌握救助他人的方法。

3. 做好预防措施(1)不在无成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2)不在危险水域游泳、嬉戏。

(3)不在饥饿、疲劳、饮酒等状态下游泳。

(4)了解水域情况,如水流、水底地形等。

4. 做好溺水事故应急预案(1)制定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明确救援流程。

(2)成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与周边水域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防溺水工作。

四、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学校要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2)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等形式,普及防溺水知识。

2. 加强家校合作(1)学校要向家长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2)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确保孩子不在危险水域游泳、嬉戏。

3.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1)加强校园周边水域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4. 加强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溺水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2017-2018第二学期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盛夏来临,孩子们近两个月的快乐暑假生活就要开始啦!但暑假也是每年溺水事故的多发期。

溺水,已是孩子的头号杀手,防溺水教育已刻不容缓。

事故源于麻痹、疏忽大意,为了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迫切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履行孩子的监护人职责,不论你有多忙,时刻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并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学生假期安全工作。

这也是今天百忙之中还要召集家长们过来开会的一个主要原因:“防溺水”知识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今天我主要给家长们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警惕,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以及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池塘、水库、工地积水坑、深水潭、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

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

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①三五成群结伴去野外游泳;②下水摸鱼虾,打捞落入水中的物品;③水边活动不慎落入水中;④掉入工地积水坑;⑤在泳池游泳时抽筋活在水中嬉闹出现意外。

二、加强对孩子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孩子在家期间,请您尽到监护责任,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教育孩子牢记“四知道、六不、一会、一阻止”:“四知道”:孩子只要不在家必须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六不”:不准私自下水游泳或者到水边玩耍;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

“一会”: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一阻止”:遇到其他同学私自游泳,要及时劝阻或立即向家长汇报。

三、在加强预防的同时,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同时掌握相关的施救、自救技能。

1.施救技能提醒教育孩子:盲目徒手救助溺水者非常危险!救助溺水者是非常危险的行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非常复杂,要考虑水流、自己的体力、救助的距离、暗流等等因素,每年都有徒手救助而导致溺水者、救生员同时丧生的事故!溺水者的本能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有经验的救生员不会很快的接近溺水者,太着急接近很容易被溺水者抱住而无法挣开,悲剧也就再次重演!①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

假期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3篇)

假期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3篇)

第1篇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了高发期。

为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现将假期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事项告知如下:一、溺水事故的危害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溺水事故而失去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

溺水事故不仅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会给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二、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

2.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学习防溺水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和救生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3. 落实家校共育责任: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起防溺水教育的责任,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假期防溺水安全教育要点1. 严禁私自下水游泳:学生不得私自下水游泳,更不得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如有游泳需求,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到有救生员和防护设施的正规游泳场所。

2. 学会辨别危险水域:学生要了解哪些地方是危险水域,如深水区、水坝、水库、河沟、池塘等,远离这些地方。

3. 了解溺水时的自救方法:学生要掌握以下几种溺水时的自救方法:(1)保持冷静:发现有人溺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盲目施救。

(2)大声呼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3)寻找救生工具:在附近寻找竹竿、树枝、绳索等救生工具,将溺水者拉向岸边。

(4)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4. 掌握基本的救生技能:学生要参加救生员培训,学习基本的救生技能,提高自救和救生能力。

5. 遵守游泳场所规则:在游泳场所游泳时,要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得超越救生员警戒线、不得擅自进入深水区等。

6. 关注天气预报:在雨季、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不要到户外水域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防溺水安全教育小知识

防溺水安全教育小知识

随着夏日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纷纷选择到水域附近消暑纳凉。

然而,溺水事故也随之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为了提高人们的防溺水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防溺水安全教育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认识溺水溺水是指人在水中因无法呼吸而导致的窒息死亡。

溺水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游泳技能不佳、水草缠绕、水下暗流、深水区等。

溺水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午后至傍晚时段。

二、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1. 提高安全意识(1)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2)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盲目追求刺激,不轻易尝试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游泳项目。

(3)了解水域情况,不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2. 掌握游泳技能(1)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游泳技巧,如蛙泳、自由泳等。

(2)了解救援技巧,如水中救援、岸上救援等。

3. 注意水域安全(1)不靠近深水区、水草丛生、暗流等危险区域。

(2)不冒险潜水,避免因缺氧导致溺水。

(3)不在水下嬉戏打闹,以免发生意外。

4. 佩戴救生设备(1)在游泳时佩戴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

(2)参加游泳活动时,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确保安全。

三、溺水时的自救与互救1. 自救(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尽量将头部露出水面,呼吸空气。

(3)尝试用手抓住岸边、水草、漂浮物等,增加自救机会。

(4)如无法自救,尽量将身体浮出水面,等待救援。

2. 互救(1)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2)利用救生圈、竹竿、绳子等物品进行救援。

(3)如不会游泳,不要盲目下水救人,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

四、溺水事故后的处理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

2.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 注意观察溺水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心跳,尽量保持平稳,等待专业救援。

五、结语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掌握游泳技能、注意水域安全、学会自救与互救等途径,可以有效降低溺水事故的发生率。

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孩子们放暑假的时间也日益临近。

然而,炎炎夏日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特此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宣传。

一、溺水事故的危害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据统计,每年全国有近2000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因溺水死亡的人数占比较高。

溺水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悲痛,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1.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不懂得珍惜生命,在河边、水库、池塘等危险区域玩耍,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2. 缺乏自救技能:许多学生在遇到溺水情况时,不知道如何自救,导致事故发生。

3. 监护人看管不力:部分学生在放学后、周末等时间,监护人看管不力,导致学生在危险区域玩耍,发生溺水事故。

4. 水域环境复杂:部分水域环境复杂,水下有暗礁、水草等,学生在游泳时容易发生意外。

三、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1. 树立安全意识(1)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珍惜生命,远离危险水域。

(2)自觉遵守游泳规则,不私自下水游泳。

2. 掌握自救技能(1)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2)遇到溺水情况,保持冷静,呼救、自救相结合。

3. 遵守游泳规则(1)在游泳时,选择正规、安全的游泳场所。

(2)不在无救生员或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3)不酒后游泳、不空腹游泳。

4. 加强监护(1)监护人要加强对孩子的看管,防止孩子独自到危险水域玩耍。

(2)教育孩子不要到陌生的水域游泳。

(3)发现孩子在水边玩耍,要及时制止。

四、预防溺水事故的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 加强安全管理:对危险水域进行排查,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水域安全。

3. 加强应急救援: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救援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共同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暑假放假溺水安全教育(3篇)

暑假放假溺水安全教育(3篇)

第1篇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暑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在这个充满欢乐和放松的假期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溺水事故。

为了确保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特此开展暑假放假溺水安全教育,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一、溺水事故的危害溺水是夏季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它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以下是溺水事故的一些危害:1. 生命危险:溺水是导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溺水,抢救时间极为有限,后果不堪设想。

2. 身体伤害:即使幸存,溺水者也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如肺部感染、脑损伤等。

3. 心理创伤:溺水事故对幸存者及其家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正常生活。

二、预防溺水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故,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提高安全意识: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时刻保持警惕。

2.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溺水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完善安全措施:加强水域安全管理,设立警示标志,配备救生设备。

三、溺水事故的预防措施1. 不私自下水游泳: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在家长的陪同下游泳,避免独自到危险的水域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结伴游泳时,要确保彼此之间互相照应,避免发生意外。

3. 不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选择正规游泳池或海滩游泳,确保安全。

4.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对于不熟悉的水域,要充分了解其水文情况,避免发生意外。

5. 学会基本的自救方法:掌握游泳技能,了解溺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四、溺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1. 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呼吸顺畅。

- 指挥救援者施救,避免盲目挣扎。

- 尝试抓住漂浮物,如救生圈、木块等。

- 若体力不支,尽量将头部浮出水面,等待救援。

2. 互救方法:- 立即拨打救援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 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如抛掷救生圈、绳索等。

-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溺水者,进行施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第二学期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盛夏来临,孩子们近两个月的快乐暑假生活就要开始啦!
但暑假也是每年溺水事故的多发期。

溺水,已是孩子的头号杀手,防溺水教育已刻不容缓。

事故源于麻痹、疏忽大意,为了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迫切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履行孩子的监护人职责,不论你有多忙,时刻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并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学生假期安全工作。

这也是今天百忙之中还要召集家长们过来开会的一个主要原因:
“防溺水”知识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今天我主要给家长们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警惕,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以及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池塘、水库、工地积水坑、深水潭、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

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

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①三五成群结伴去野外游泳;②下水摸鱼虾,打捞落入水中的物品;③水边活动不慎落入水中;④掉入工地积水坑;⑤在泳池游泳时抽筋活在水中嬉闹出现意外。

二、加强对孩子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孩子在家期间,请您尽到监护责任,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教育孩子牢记“四知道、六不、一会、一阻止”:
“四知道”:孩子只要不在家必须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六不”:不准私自下水游泳或者到水边玩耍;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

“一会”: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一阻止”:遇到其他同学私自游泳,要及时劝阻或立即向家长汇报。

三、在加强预防的同时,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同时掌握相关的施救、自救技能。

1.施救技能
提醒教育孩子:盲目徒手救助溺水者非常危险!
救助溺水者是非常危险的行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非常复杂,要考虑水流、自己的体力、救助的距离、暗流等等因素,每年都有徒手救助而导致溺水者、救生员同时丧生的事故!
溺水者的本能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有经验的救生员不会很快的接近溺水者,太着急接近很容易被溺水者抱住而无法挣开,悲剧也就再次重演!
①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

②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

也可以将衣服连在一起当做绳索。

③需要下水救溺水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告诉他,不要惊慌,有人在救你。

④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

若被抱住,应放手自沉,溺水者便会放开。

救人者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

⑤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

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2.自救技能
如有条件,您可以教会孩子游泳,让孩子具备溺水自救的能力。

①如果不幸溺水,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不要拼命挣扎,越挣扎越危险;②观察身边是否有可以漂浮的物品,拉住以求自救;
③掌握游泳时抽筋的处理方法,如在水中抽筋,能够正确自救。

另外,暑假期间,请家长们引导孩子不要痴迷网络、手机,而要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过一个愉快、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最后祝家长们合家幸福、安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