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脊柱组成及形态
合集下载
腹部断层解剖学 2脊柱区理论课件

颈椎
胸椎
腰椎
2.经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下方的椎体 主要特征:椎管为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上部。
经过不同部位的椎间孔上部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胸、腰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颈段
胸段
腰段
3.经椎间盘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间盘 主要特征:椎管呈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下部, 不同部位椎间孔下部经过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胸腰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硬膜外脂肪 黄韧带 棘间韧带
胸段矢状面解剖及影像
经胸椎正中的矢状层面(MRI FSE T2WI)
第1胸椎椎体 脊髓
胸椎棘突 蛛网膜下腔
胸椎椎间盘 黄韧带
食管
腰段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经腰椎椎弓根的横断层面(CT)
腰大肌 横突 椎弓板
腹主动脉 第3腰椎椎体
椎弓根 硬脊膜囊
竖脊肌
经腰椎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CT)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 后纵韧带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后壁:椎板、黄韧带
(四).脊髓及被膜
• 位于硬脊膜囊内,为前后 稍扁的圆柱形,其各段大 小和外形不同
• 被膜:硬脊膜、蛛网膜和 软脊膜
脊柱区断层解剖
1.经椎弓根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 主要特征:椎管为完整性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
央部 ,CT表现为细密的网 椎体骨密质
格状影,边缘清楚
椎体骨松质
附件骨骨松质 棘突
横突 CT
横突
3.椎间孔
位于椎管前外侧,
其内的脊神经根呈
软组织密度,周围 椎体
有低密度的脂肪组 脊神经根
脊柱课件

下肢静脉曲张
持久体力劳动、站立工作者,栓塞性静脉炎。
7、水肿: 全身性压陷性水肿,常见于 右心衰 双下肢非压陷水肿:低蛋白 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单侧肢体水肿多由于静脉回 流受阻:血栓性静脉炎 淋巴液回流受阻:丝虫病(非 凹陷性水肿)或者象皮肿
象皮肿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单侧肢体水肿
8、 肌肉萎缩:某一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肌肉的 体积缩小,松驰无力,为肌肉萎缩现象。常 见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偏瘫,周围神经损 伤.双下肢部分或全部肌肉萎缩多为多发生神 经炎、多肌炎、横贯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 进行性肌萎缩。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大畸形
爪形手(鸟形手):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等
(三)膝关节变 形
❖红肿热痛,运 动受限——风 湿性关节炎
❖轻微损伤后即 可引起关节腔 或皮下出血, 关节增生多为 血友病
❖关节肿胀, 浮髌实验 阳性—— 关节腔积 液
(四)其他 痛风
可出现关节僵硬、肥大、畸形、痛风石、溃破。
脊柱后凸常见原 因:
①佝偻病--多在小 儿
或儿童期发病,坐 位时胸段呈明显均 匀性向后弯曲,仰 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佝偻病性脊柱后凸
②结核病--青少年发病 多,常见部位为胸椎下 段,由于椎体被破坏、 压缩,棘突明显向后突 出,形成特征性的成角 畸形。常伴有全身其它 脏器的结核病变如肺结 核、肠结核、淋巴结 核。TΒιβλιοθήκη e End脊柱及四肢 检查
脊柱是维持正常人立位及坐位的 主要支柱,其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 当脊柱病变时,主要表现为疼痛、姿 势、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受限等。检查 时应注意 脊柱弯曲度、有无畸形、活 动是否受限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
脊 柱 解 剖 学(Anatomy of spine)
脊柱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脊柱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脊柱是人体背部的支撑结构,由一系列的骨骼(椎骨)组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柱状的结构。
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脊柱由33个骨骼组成,分为5个不同的部分: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和尾椎(4-5个)。
这些椎骨之间通过软骨盘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
脊柱的形状呈S形弯曲,这种弯曲能够吸收来自身体运动和重力的冲击力,并且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
脊柱的每个椎骨都具有一个中空的管道,称为椎管,椎管内通过脊髓,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脊柱的解剖结构还包括椎间关节和椎间盘。
椎间关节位于相邻的椎骨之间,它们允许脊柱的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提供支持和稳定性。
椎间盘是位于相邻椎骨之间的软骨组织,它们起到减震和缓冲作用,同时也使脊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总之,脊柱是人体背部的支撑结构,由一系列的骨骼组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柱状的结构。
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六章 脊柱区

构成,椎管各壁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联系; 6. 脊髓的被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层次关系,内容及临床联系;脊髓
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7. 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了解 1. 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深筋膜解剖特点;
2.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
3. 脊髓的血供。
第一节
概述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境界与分区
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表面:背阔肌
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脏器可 经此三角向后方突出,形成腰疝。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下三角
前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第二节
层次结构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实,含有较多脂肪,并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的浅筋膜 含纤维较多,故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三)皮神经
一、浅层结构
1. 项区 颈神经后支较为粗大的皮支,包括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上项线下方、斜方肌的起点处浅出,伴 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在名称上看似相关,但枕小 神经是颈神经前支所构成的颈丛的分支。第3枕神经(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颈 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7. 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了解 1. 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深筋膜解剖特点;
2.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
3. 脊髓的血供。
第一节
概述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境界与分区
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表面:背阔肌
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脏器可 经此三角向后方突出,形成腰疝。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下三角
前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第二节
层次结构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实,含有较多脂肪,并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的浅筋膜 含纤维较多,故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三)皮神经
一、浅层结构
1. 项区 颈神经后支较为粗大的皮支,包括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上项线下方、斜方肌的起点处浅出,伴 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在名称上看似相关,但枕小 神经是颈神经前支所构成的颈丛的分支。第3枕神经(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颈 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第9版)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肌表面;上方续项筋膜,内侧 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 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 分前、中、后三层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24
▲胸腰筋膜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25
三 肌层
第一层
8.下后锯肌
1.斜方肌
9.腹内斜肌后部
2.背阔肌
第三层
3.腹外斜肌后部
10.竖脊肌
第二层
11.腹横肌后部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21
4.浅血管
浅动静脉相伴行 项区:枕动脉、颈浅动脉和肩胛背动脉等的分支→ 胸背区:主要来自肋间后动脉、肩胛背动脉和胸背动
脉等的分支→ 腰区:来自腰动脉的分支→ 骶尾部:臀上、下动脉等的分支→
CHENHUA
局部解剖学-Biblioteka 柱区22二 深筋膜
1.项区 项区的深筋膜分浅深2层,包裹
5背面的切迹与尾骨围成 的孔,是椎管的下口 ▲骶角(sacral cornu) 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 起,体表易触及,是骶 管麻醉的进针定位标志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6
3.尾骨(coccyx)
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 而成
位于骶骨的下方, 肛门的后方
有肛尾韧带附着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1.棘突(spinous process) ①C7棘突较长,常作为辨认椎骨
序数的标志 ②胸椎棘突斜向后下,呈叠瓦状 ③腰椎棘突呈水平状 ④L4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 ⑤骶椎棘突→ → 骶正中嵴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5
2.骶管裂孔和骶角
▲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 沿骶正中嵴向下,由S4、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24
▲胸腰筋膜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25
三 肌层
第一层
8.下后锯肌
1.斜方肌
9.腹内斜肌后部
2.背阔肌
第三层
3.腹外斜肌后部
10.竖脊肌
第二层
11.腹横肌后部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21
4.浅血管
浅动静脉相伴行 项区:枕动脉、颈浅动脉和肩胛背动脉等的分支→ 胸背区:主要来自肋间后动脉、肩胛背动脉和胸背动
脉等的分支→ 腰区:来自腰动脉的分支→ 骶尾部:臀上、下动脉等的分支→
CHENHUA
局部解剖学-Biblioteka 柱区22二 深筋膜
1.项区 项区的深筋膜分浅深2层,包裹
5背面的切迹与尾骨围成 的孔,是椎管的下口 ▲骶角(sacral cornu) 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 起,体表易触及,是骶 管麻醉的进针定位标志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6
3.尾骨(coccyx)
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 而成
位于骶骨的下方, 肛门的后方
有肛尾韧带附着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1.棘突(spinous process) ①C7棘突较长,常作为辨认椎骨
序数的标志 ②胸椎棘突斜向后下,呈叠瓦状 ③腰椎棘突呈水平状 ④L4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 ⑤骶椎棘突→ → 骶正中嵴
CHENHUA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
5
2.骶管裂孔和骶角
▲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 沿骶正中嵴向下,由S4、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高出坠落,脊柱骨折
脊柱良性肿瘤和 肿瘤样病变
Benign Sp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血管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内生骨疣 其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纤维骨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关节 (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环枢关节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L1压缩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单纯脊髓功能损伤,可出现轻微脊髓水肿,愈后良好。
脊髓挫伤: 脊髓水肿、出血、脊髓广泛破碎出血、乃至脊髓横断;
脊髓受压: 骨折脱位或髓外血肿等原因导致的椎管变窄压迫脊髓;
MRI表现
1、脊髓形态改变 梭形膨大,灶性水肿;脊髓弯曲;完全或不完全横断,伴
elements of T-3
and T-4 and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rrowheads).
The lesion
enhances
markedly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FigC the lesion
C
has only
intermediate
38, yr, M of 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with several spinal osteochondromas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
脊柱

棘突
峡部
椎弓峡部pars interarticularis 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椎骨的构造
椎弓根、关节突和横突 主要是骨密质
椎体:内大量骨松质, 外为一层薄的骨密质
棘突:内大量骨松 质,外为一层薄的 骨密质
椎间盘
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
脊 柱
Vertebral region
提纲
•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
X线检查 CT检查 MR检查
• 椎间盘病变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根据部位: 可分为颈段(7个)、胸段(12个) 、腰段( 5个)、骶尾段(5个),1个尾骨和椎间盘、椎间 关节、椎旁韧带等组成。 •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上发出的7个骨性突起 所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之间构成 椎间孔。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
4.椎间盘 呈软组织密度影,CT
值为70±5HU,不能区
分髓核和纤维环
椎间盘 纤维环
5.脊椎韧带
前、后纵韧带均较薄,
CT上不能单独显示。
黄韧带较厚(正常时 ≤3 mm),位于椎板和关 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 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显示较清晰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 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X线平片
颈椎正侧斜X线平片
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 腰椎斜位
•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为儿童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正常寰枢关节
Luschka关节(钩椎关节) 定义:由C3-C7上位椎骨的下外侧部(唇缘)与下位椎骨
解剖学基础

最高
临床上以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 间隙之间做腰椎穿刺。
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 可作为临床上腰椎穿刺的定为标志。
维持脊柱正确姿势
课堂小结练习题
1.躯干骨借骨连结构成( 脊柱 )和( 胸廓 )。 2.脊柱由( 24块椎骨)、( 1块骶骨 )和(1块尾骨)
借骨连结共同构成。
解剖学基础
刘孟媛
生命在于:运动
二、躯干骨的连结
躯干骨口诀: 颈7、胸12、腰5、骶、尾各1块; 加上胸骨和肋骨,正好构成躯干骨。
二、躯干骨的连结
(一)
脊柱
(二)
胸廓
(一)、脊柱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其间的骨 连结共同构成。
位置:位于人体背部的正中,上承托颅,下接髋骨, 构成人体的中轴。
2.椎骨间的连结
2.椎骨间的连结
相邻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
(1)椎间盘
是连结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环, 成 定义: 人共有23个。
组成:髓核
纤维环
作用?
作用: “弹性垫”作用,故可承受压力,
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做适度的 运动。
椎间盘厚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上以腰4-5间隙和腰5-骶1间隙的椎间盘发病率
3.相邻椎骨之间借(椎间盘)、(
相连结。
韧带 )、(关节 )
4.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 )、和周围的(纤维环 )构成。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椎体较大、棘突板状 向后矢状位水平伸出
4.骶骨(1)
(4)骶骨
岬
耳状面 骶正中嵴 骶管裂孔
(5)尾骨(1)
尾骨角
椎弓
椎弓与椎体连结部位较 厚称椎弓根
椎骨形态
椎弓根上下: 椎上切迹 椎间孔(脊神经) 椎下切迹
椎体形态
椎弓的后部—椎弓板 上有七个突起:
后—棘突(1) 两侧—横突(2) 上—上关节突(2) 下—下关节突(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有横突孔,内通血管
(1)颈椎
椎体 横突孔
上关节突
椎孔 棘突
第1颈椎(寰椎)
特点:
环形,无椎体
无棘突
前弓
后弓
第2颈椎(枢椎)
齿突
特点: 椎体上有齿突
第7颈椎(隆椎)
特点: 棘突长 末端无分叉 —计数椎骨
2.胸椎(12)
特点: 棘突细长,斜向后下 椎体两侧,横突末端有
横突肋凹
3.腰椎(5)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躯干骨及其连结
概述
躯干骨包括: 椎骨(26) 胸骨(1) 肋骨(24)
注:借骨连结成脊 柱和胸廓
椎骨(26块)——脊柱
功能:支持体重、运动、保护内脏器 官
组成:颈椎(7)、胸椎(12)、腰椎 (5)、骶骨(1)、尾骨(1)
(一)椎骨
(2)胸椎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孔 –椎管(脊髓)
4.骶骨(1)
(4)骶骨
岬
耳状面 骶正中嵴 骶管裂孔
(5)尾骨(1)
尾骨角
椎弓
椎弓与椎体连结部位较 厚称椎弓根
椎骨形态
椎弓根上下: 椎上切迹 椎间孔(脊神经) 椎下切迹
椎体形态
椎弓的后部—椎弓板 上有七个突起:
后—棘突(1) 两侧—横突(2) 上—上关节突(2) 下—下关节突(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有横突孔,内通血管
(1)颈椎
椎体 横突孔
上关节突
椎孔 棘突
第1颈椎(寰椎)
特点:
环形,无椎体
无棘突
前弓
后弓
第2颈椎(枢椎)
齿突
特点: 椎体上有齿突
第7颈椎(隆椎)
特点: 棘突长 末端无分叉 —计数椎骨
2.胸椎(12)
特点: 棘突细长,斜向后下 椎体两侧,横突末端有
横突肋凹
3.腰椎(5)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躯干骨及其连结
概述
躯干骨包括: 椎骨(26) 胸骨(1) 肋骨(24)
注:借骨连结成脊 柱和胸廓
椎骨(26块)——脊柱
功能:支持体重、运动、保护内脏器 官
组成:颈椎(7)、胸椎(12)、腰椎 (5)、骶骨(1)、尾骨(1)
(一)椎骨
(2)胸椎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孔 –椎管(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