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梦境】文学史上著名的四个梦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梦(黄粱梦、蝴蝶梦、南柯梦)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梦(黄粱梦、蝴蝶梦、南柯梦)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梦(黄粱梦、蝴蝶梦、南柯梦)南怀瑾老师讲述有一个科学常识你们要知道,我请问在座的各位,人做一个梦,有多少时间?最长的梦不到五秒钟,这是以我们醒着的时间计算,不是梦中的时间。
梦是很奇怪的东西,佛经上有一句话“如梦如幻”,对于整个的世界看成一个梦。
《庄子》第二篇《齐物论》最后结论有一个蝴蝶梦。
中国文化中《庄子》的蝴蝶梦,吕纯阳的黄粱梦,唐人笔记里头的南柯之梦,都是哲学方面的东西,也是科学,讲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死存亡就是一场梦。
所以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那一段,提到一首很有名的诗,是诸葛亮在南阳高卧隆中,起来跟刘备见面时所作的。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譬如历史上的黄粱梦又有两个,一个是吕纯阳的黄粱梦,是汉钟离在长安点化吕纯阳的。
另外一个黄粱梦是在河北邯郸,讲吕纯阳得道以后,点化卢生的故事。
吕纯阳为什么出家啊?他去考功名,在陕西长安肚子饿了进饭馆,对面有一个老道士自己在那里做黄梁米饭。
吕纯阳疲劳了,一靠就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一生几十年的事,怎么考取功名,怎么娶太太,生孩子,怎么样得意做官,一直做到宰相。
最后因罪被抄家,一家人都被流放,剩下年老的他孤单一人,立马风雪中慨叹无常。
一觉醒来,几十年经过清清楚楚,抬头一看,对面的老道士对他一笑,说“好玩吧?”老道士都知道他的梦。
再看老道士的饭还没有熟呢。
一觉醒来,黄梁未熟,几秒钟之间,梦了几十年的事,这是吕纯阳的黄梁梦。
现在科学晓得,最长的梦不到五秒钟。
悲哀痛苦的梦,甚至梦中被压住,觉得时间很长了。
当然,一夜常常做很多个梦,大多数醒来都忘记了。
每个梦都很短,但是在梦境中,你却感觉很长,有时候岂止几十年!所以说,时间是相对的。
还有一个是唐代的南柯梦,说有一个人好吃懒做,却一心想大富大贵。
有一天吃饱了饭,躺在院子里槐树下睡午觉,梦见自己到了一个槐安国,遇到了公主,他就吹自己如何如何有本领,结果骗娶了公主,又作了太守。
名词解释临川四梦

名词解释临川四梦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700回。
下面将详细解释临川四梦的含义。
临川四梦指的是四个梦境,四个梦境分别是《醒世恒言》、《伊秉绶梦忠臣》、《虞美人梦忠词》和《牡丹亭梦异志》。
每个梦境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它们的主题都与人性、权力、奢靡等问题紧密相关。
《醒世恒言》是《临川四梦》中的第一个梦境,它讲述了一个贪官污吏被揭发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轻松幽默的笔法,揭示了官场腐败、人情冷暖等社会问题。
作者用梦境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并借此呼吁社会上的官员正直廉洁。
《伊秉绶梦忠臣》是《临川四梦》中的第二个梦境,它描述了一个忠臣为国家效力,不畏权贵的故事。
主人公伊秉绶为了避免父母为他担忧,选择投奔大明朝。
尽管他在大明朝没有官位,但他仍然积极参与政治,为国家尽力。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表达了对社会贤能的渴望和对明朝政治的批评。
《虞美人梦忠词》是《临川四梦》中的第三个梦境,它讲述了一个女子虞美人为了守护家族的忠诚而牺牲的故事。
虞美人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在丈夫死后选择守寡,不再嫁人。
她忍受孤独和病痛,最终因为忠诚而死。
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德和品行的讴歌,同时也对女性的坚强和牺牲精神的赞赏。
《牡丹亭梦异志》是《临川四梦》中的第四个梦境,它描写了一个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纠葛。
男主角柳梦梅在梦中遇到了女主角李红袖,两人相爱并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
这个故事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探讨,让读者思考爱情、欲望和命运等主题。
临川四梦通过四个独立的故事,以梦境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忠诚、美德和人性的思考。
该作品深刻剖析了明代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对社会规范和个人品质的反思,并以幽默、叙事和梦境的形式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
它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文艺心理学 十个梦

例举文学作品中的十个“梦”1.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中头发斑白的老母亲梦见天龙自天而降,乐声四起,志愿军与她的女儿跳舞联欢,好一幅和乐图景,老母亲用梦对志愿军进行了美丽的歌颂和深情的感激,传神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寓示着对安宁和谐生活的期盼。
2.魏巍在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一文中共写了七件事,最后一件事写的是“梦里寻找老师”。
由于蔡老师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所以他在作者那童稚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放暑假老师返归故乡,本来在他收拾东西准备离校时,作者就默默地站在他的身边,那种依恋之心就不言而喻了。
漫长的暑假,师生久未相见,思念之情就更难抑制,故而导致“梦里寻找老师”这一饱含深情的情结。
3.黄粱美梦的典故,唐·沈既济《枕中记》,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只落得一场空。
寓示卢生希望改善贫困生活的内心想法。
4.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形式上描写的全是梦境,写了梦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写出了自己在梦境中感受到的那种精神的自由、灵魂的无拘无束、心情的祥和与宁静。
其意旨在暗批现实,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之愤,寓示作者在人间活得很累很苦而且倍受压抑,希望找到解放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折射出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期望仕途能顺利,不平的事情能消除。
5.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曾经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传达出她对乳儿的挚爱之情,希望乳儿能幸福。
6.散文家杨朔的作品《荔枝蜜》,在这篇散文的末尾,他也写了一个“梦”:“当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这个奇怪的梦,是在提炼出蜜蜂精神后联想到劳动人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上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一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精神的基础上寄生出来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决心学习蜜蜂精神,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良好心愿。
古代中国人的四大梦:华胥梦、南柯梦、高唐梦和蝴蝶梦_百科TA说

古代中国人的四大梦:华胥梦、南柯梦、高唐梦和蝴蝶梦_百科TA说古代中国人的四大梦:华胥梦、南柯梦、高唐梦和蝴蝶梦_百科TA说“华胥梦”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即今之“乌托邦”。
这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盛世”梦境,可谓最早的“中国梦”;而“南柯梦”“黄粱梦”——都是《红楼梦》的先声;庄周终其一生,都在参悟生命的本质,都在寻索人类精神的理想家园。
一个人有梦。
一个民族也有梦。
一个人的梦,有时能影响、塑造一个民族。
于是有了民族梦。
民族梦——有美梦,亦有梦魇。
中华民族就有这样的“四大梦”。
一、黄帝的“华胥梦”——理想的乌托邦乌托邦,来自于英文“Utopia”,本意是“空想的完美境界”、“理想国”,源于托马斯·莫尔(英国人的书名。
这种乌托邦其实早在约2500年前,就在中国古籍中有了明确的描述,并被后世冠以“华胥梦”。
华胥,传说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
列御寇(生卒年不明,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间)所著《列子·黄帝》篇记载: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有一天,他白天睡觉,做梦,游历到了华胥氏之国。
华胥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凭舟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所以只是神游而已。
那里的情况是:没有老师和官长,百姓没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
他们既不以生存为快乐,也不以死亡为恶,因而没有“夭殇”(幼年死亡)的概念;不懂私爱自身,也不懂疏远外物,所以也就无所谓“爱憎”;不懂得反对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利害”。
因为无所爱惜,故而无所畏忌。
身体赴汤蹈火也不受伤,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
空中行走如履平地,寝卧虚气像睡木床。
云雾不能遮蔽视觉,雷霆不能紊乱听觉,美丑不能扰乱心境,山谷不能阻挡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
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召来大臣,告诉他们:“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
文学上最著名的“梦”,你一定要知道,每一个都暗藏人生真谛

文学上最著名的“梦”,你一定要知道,每一个都暗藏人生真谛梦是一种意象语言。
文学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梦境的故事,皆是指点人生的妙理。
梦境虽是虚幻,其背后暗含的哲理,却发人深省。
一起来看看这八个不同的梦境都有什么样的体验吧?出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宋玉与楚襄王一同游览云梦台时,对楚襄王说的一个故事,昔日楚之先王游览高唐,感到困倦疲乏,便睡觉休息,梦见一位美丽的神女自荐枕席,临别时对先王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醒来一看,果真如此,便为她修建庙宇,封号为朝云。
后世以云雨巫山为男女情爱的典故,也寓意着人生情爱如云如雨般短暂、缥缈。
出自庄周的《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周在梦中幻化为翩翩飞舞的蝴蝶,感到无比惬意和愉悦,浑然忘却自我。
陡然惊醒,方知原来我是庄周,可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我?庄周梦蝶象征着一种精神自由逍遥的境界,是庄周物我化一的思想体现。
出自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
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说唐朝开元年间有一卢生,他进京赶考,郁郁不得志,途中路过邯郸,客栈里偶遇一叫吕翁的道士,他拿出一个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的妻子,中了进士,做了高官,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直到80岁身死方惊醒,只见吕翁仍在身旁,店主人锅里的黄糕还未蒸熟。
卢生醒后大彻大悟,荣辱、得失、死生之事,如梦一场。
一枕黄粱,也寓意着人生的富贵荣华也如水中月、镜中花,虚幻一场。
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古籍记载的名人做梦与圆梦

古籍记载的名人做梦与圆梦刘玉文整理梦,是人在睡眠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
生理学对梦的产生还不完全了解。
梦的内容大多是错乱不清、虚幻缥缈的。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医学知识肤浅,对睡眠、做梦等现象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只能凭借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和自己的认识水平去理解。
于是,稀奇古怪的梦就和人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甚至社稷的兴衰安危联系到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梦兆迷信。
古人对梦,很重视,认为这是神灵做的某种兆示。
古时还有专门掌管解梦的官员。
《周礼·春官·占梦》把梦归为“正梦”、“噩梦”、“思梦”、“寐梦”、“喜梦”、“惧梦”六类,称为“六梦”。
《诗经·小雅·无羊》载“牧人乃梦”。
郑玄笺:“占梦之官得而献于宣王,将以占国事也。
”孔颖达疏:“梦事,梦官所掌。
”古人对梦的解说,大都根据梦者境遇、心态、愿望做出各种牵强附会的解释。
解梦的一般规律可分为“正梦律”和“反梦律”两种。
“正梦律”如“梦柴得财”、“梦鬼主凶”等等;“反梦律”如“梦死得生”、“梦丧主喜”、“梦喜得忧’、“梦红兆灾”等等,采用较多的是“反梦律”。
古典名著《红楼梦》素以写梦见长,共写梦32个。
庄周蝴蝶梦,成为哲学命题;南柯一梦、黄粱美梦醒来一场空,成为笑谈;游园惊梦,梦想成真,成为美谈。
古籍中记载了好多有趣的梦,例如:【子犯给晋文公解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精彩的记载了《晋楚城濮之战》,开始晋文公感到没有必胜把握,有疑虑下不了决心,在夜间做了一个噩梦,梦见和楚王徒手搏斗,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并且用嘴吮吸自己的脑髓,因此感到害怕,更加犹豫。
这时子犯说解释说:“这是吉兆,你被楚王按在地上,面向天,这是我们得到上天的帮助的兆头;楚王伏在你身上吮你的脑袋,这是他面向地服罪的表现。
这些都说明我们已经使他们驯服了。
”于是晋文公下了决战的决心,“诘朝将见”(明天早晨我们战场上见吧)结果取得了胜利,一战而称霸中原。
盘点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梦”,蝴蝶梦、黄粱梦、南柯梦

盘点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梦”,蝴蝶梦、黄粱梦、南柯梦本文导读:纵然南柯梦醒,但人欲无穷,仍不肯罢休。
死了还想升天堂,到他方佛国,也许在那里,可以满足了在这个世界上所不能满足的欲望吧。
蝴蝶梦出在《庄子》第二篇《齐物论》最后的结论。
齐物就是平等,万物都是平等。
佛在《金刚经》里讲,一切诸法皆是平等,所以平等这个口号是释迦牟尼先讲出来的。
事实上世界万物不能平等。
庄子生在战国时代,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为什么庄子同佛法有相同的思想,可见,得道的人思想是一样的,万物不齐,怎么平等?《庄子-齐物论》这一篇就讲这个东西,内容包括很多,修道,做人,应用。
这一篇的最后,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为物化。
”庄子名庄周,他说:“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正在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
这个时候,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我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
这就有一个问题,究竟当我做梦的时候是蝴蝶不是庄周,还是现在我是庄周不是蝴蝶?生命的真谛究竟是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哪一个是真正的我?这就叫物化。
”这个叫庄周的蝴蝶梦,等于佛学所讲,晚上闭起眼睛叫做梦,白天是张开眼睛做梦,可是人忘记了,把白天当成真的,把晚上做梦当成假的。
究竟梦是人生,还是人生是梦,佛在《金刚经》里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佛讲整个人生就是一个梦,死也是梦,活也是梦,痛苦也是梦,快乐也是梦,都是靠不住的。
真正的人生是什么?庄子不作结论,悟了这个就得道了。
黄粱梦出在《唐人笔记小说》,说是的唐代一个卢姓书生,进京去考功名,走到邯郸道上,疲倦了想休息,旁边一个老头子正把黄梁米洗好,要下锅做饭,就把枕头借给这位卢生去睡。
这个书生靠在他的枕头上睡熟了,睡中他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考上功名中了进士,娶妻生子,很快又当了宰相,出将入相,四十年的富贵功名,显赫一时,结果犯了罪,要被杀头,像秦二世的宰相李斯一样,被拉出东门去砍头。
《罪与罚》中四个梦境的分析

梦中的四个“我”——多重人格的激烈冲突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心理分析大师。
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挣扎和痛苦。
本文认为,在《罪与罚》一书的第一个梦境——杀马之梦里出现的四个主要角色:米科尔卡、驽马、孩子(年幼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父亲,分别代表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分裂出的四重人格。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试图通过这个梦境来暗示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的矛盾,从而揭示主人公内心深处激烈的思想斗争。
关键词:《罪与罚》、梦境、拉斯科尔尼科夫;前言:梦是文学创作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不论是在东方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有关于梦境的描写都是层出不穷的。
在中国读者最为熟知的《红楼梦》一书中,大大小小的梦境描写多达三十多处,而且每一处梦境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在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更是用奇特的梦境、幻觉与感应,为小说《简·爱》增添了吸引人的魅力。
还有莎士比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哈姆莱特》,拜伦的长诗《唐·璜》,歌德的《浮士德》,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中,都描写了绚丽多彩的梦境,这些梦境驰骋想象,构思奇特,充满哲理。
不过,这些作品中的梦境描写多数都不尽真实详细,或是真实详细但缺少梦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即不能通过梦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梦境一般是作为作品情节的预示而设置的,并带有一定的非自然因素和神秘主义倾向。
然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部小说中,梦境要显得真实得多。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人真实愿望的反映”,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梦境可以说是主人公经历过的事件在脑中扭曲的、抽象的反映。
尤其是主人公的第一个梦境,除了真实的环境描写外,还夹杂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同时运用了复杂象征的手法,这一切使得历来在文学作品中充当情节预示作用的梦境蕴含了极其复杂的含义。
一、驽马——“庸人的我”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梦见在一个假日的傍晚,年幼的他和父亲去教堂参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梦境】文学史上著名的四个梦
梦,虽虚幻,但感觉真实,忘了所有的烦恼,归于劳累的自由。
成语,是文化的载体,亦是经验的凝炼。
当“梦”遇到成语故事,你会在古人的这四个梦里,会有所收获。
黄粱一梦
唐开元七年,有个叫吕翁的道士,遇到名叫卢生的人。
二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言谈非常畅快。
卢生看看自己的衣服破烂肮脏,便长声叹息,感概多年壮志未酬,境遇惨淡。
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你实现你的志向。
”卢生侧过头去睡在枕头上,梦到自己回到了家。
娶了妻子,科举考中进士,当上了宰相。
进过监狱,死过亲人。
醒来后,卢生发现自己还在旅舍中,吕翁坐在身旁,店主蒸的小米还没有熟,接触到的东西跟原来一样。
卢生急切起来,说:“难道那是个梦吗?”吕翁对卢生说:“人生所经历的辉煌,不过如此啊。
”
卢生惆怅良久,谢道:“恩宠屈辱的人生,困窘通达的命运,获得和丧失的道理,死亡和生命的情理,全知道了。
这是先生你遏止我的欲念啊,我哪能不接受教诲啊!”一再磕头拜谢后离去。
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江淹梦笔
江淹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
有人说,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
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梦笔,比喻才思减退。
南柯一梦
相传唐代有个叫淳于棼的人。
一天适逢生日,他与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梦见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
洞中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
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
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
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
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罗含梦鸟
罗含,年轻时博学能文,不慕荣利。
据说,年少时他白天睡觉,梦见一只毛色异常绚丽的鸟飞入口中,惊醒后觉得胸口像吞下了东西,非常惊异。
叔母说:“鸟有美丽的文采,以后你定会写出有文采的文章。
”罗含的文思从此不断长进。
唐代诗人骆宾王写有:“顾惭飞梦鸟,滥此厕雕虫。
”古代,提及罗含及吞鸟梦的诗文,不下于两三百篇,这从侧面应证了罗含的文才,又称“君章才”。
罗含梦鸟,比喻才思超人或诗文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