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T

合集下载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t课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t课件

下6一页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 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 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 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 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 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 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 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 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 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下7一页
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 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 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 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 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 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 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 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 虑,编撰《金石 录》,完成丈夫未竟之 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 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 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 ,使 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
返回 9
李清照纪念馆: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 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 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纪念堂。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 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 筑,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 的“李清照纪念堂” 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 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 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清朝乾隆年间著名作 者任宏远曾有 《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 “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 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 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李清照的词也是 婉约 派的,诗是豪放的。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古诗词PPT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古诗词PPT

第三部分
诗词鉴赏
三诗词鉴赏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 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 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 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 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 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 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 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三诗词鉴赏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 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 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 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 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 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 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 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感谢聆听
——完结
一诗人生平
流徙两浙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清照前往杭州,但不久,就身患重病。精 神恍惚之际,逢右承务郎张汝舟巧言骗婚,李清照不察,选择了再嫁张汝 舟。 但实际上,张汝舟是在觊觎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年所收集的藏品。当婚后, 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私产、文物之时,他开始对李清照施加谩骂, 甚至拳脚相向。痛苦的李清照决定与张汝舟离婚,她在发现张汝舟还有营 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等罪行后,果断向官府检举了张汝舟。经官府 查实,张汝舟被编管柳州,李清照的离婚要求也获得批准。不过,按照宋 代律法,妻子告发丈夫是要判处三年徒刑的,李清照也因此被投入了监狱。 好在,有赵明诚的远亲、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搭救,李清照最终仅被 关押了九天就被释放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t实用课件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t实用课件2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应 知 却 试 浓昨 令
是 否 道 问 睡夜

绿 海 卷 不雨 肥 知 棠 帘 消疏 红 否 依 人 残风 瘦 旧 酒骤
李 清 照
• 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昨天一夜暴风骤雨。深睡了一夜 觉,醒来还残留着一点醉意。问卷帘 子的侍女,外面有什么变化,她说海 棠花依旧绽放。我说,你知道吗?知 道吗?那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 萎谢。
问题研讨
1.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 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 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 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⑴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 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 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⑵造语浅显新 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 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 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 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李清 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 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 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公开课 PPT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公开课 PPT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 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 上的哪位才女?
A、蔡文姬 B、秦良玉 C、李清照
(C)
走近李清照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 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 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 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 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 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 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 及韵脚。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 令”。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 。
简评:
这首小令委婉地表达 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 情。
词中着意人物心 理情绪的刻画。
以景衬情,委曲 精工。
• 常记溪亭日暮”侧重在 写景,融情于景。通过 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 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 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 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 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 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 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乘着酒醉酣睡,一觉醒来仍解消不了残剩的酒意。
这两句词背后还隐藏了什么意思?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译文:惺忪之际问着来卷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 花还是照旧如常。
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明确: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 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却又不忍亲见, 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常常想起在溪亭 玩到天黑时的情
景 喝的大醉而不知
到回家的路。
兴尽玩晚够回了舟玩,到很晚才划
船向回走,
误入藕却花误深走处入,荷花丛中
争渡小,船争竞渡相,从荷花丛中
冲出来
惊起一惊滩得鸥满鹭河滩。的水鸟都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课件.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课件.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天夜里雨点疏落风势猛 烈。
浓睡不消残酒
沉沉卷窗 帘的侍女,
却道海棠依旧
她却说海棠花依 然如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知道吗?应是 绿叶更加茂盛, 红花却已凋零。
1.试: “试”字,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写 出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 2.却:“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 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道出了 “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 的漫不经心。 3.绿肥红瘦:“绿”字代指绿叶,“红” 代指花朵,“肥”暗含“多”意,“瘦” 暗含“少”意。绿肥红瘦微妙地道出了感 伤的情怀:爱花惜春,伤感红颜易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 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 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 南二安”。 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 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 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八年级下册我们学过李清照的 词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 雾),原文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 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 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PPT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PPT

文学成就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 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 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 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 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 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 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 的特点。
女汉子
提起李清照,后人往往对她的婉约风格赞不绝口,王士祯就在《花草蒙拾》中 评价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但事实上,她的豪放词一点 也不逊于婉约词,从她数量不多的豪放词里,可以感受到她的“倜傥丈夫之 气”。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她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在她的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豪放大胆之举,毫无顾忌地打量陌生男子,随意 地划船嬉戏,豪饮而酩酊大醉,像男子一样地外出玩耍,这些都表现了她超越 于时代的大胆率真甚至狂放不羁。所以,沈曾植曾在《菌阁琐谈》里这样评价: “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
当她年方二八,与青梅竹马的 赵明诚结婚后,夫妻二人琴瑟 和鸣,情投意合,二人同去郊 外春游饮酒,一句“共赏金尊 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 花比(《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 至》)”道尽其中的恩爱甜蜜。 亦或是换一个场景,在参加亲 朋好友的酒会时候,也要尽饮 杯中酒,畅快地大醉一番: “金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 昏(《庆清朝慢禁帷低 张》)”,一直喝到酒尽烛灭。 小女子心思,尽在杯中玉酿。
李清照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汴京生 活,住的地方是清净优雅,生活品 质是典雅高贵。她生活在天子脚下, 看遍了城市的繁华。
中年丧夫
目 录
赵明诚走了,清风徐来,李清照倚 着窗边,一手搭着栏杆,一手握着 一壶酒,迷离地看着这荒凉僻静的 庭院。以往每个有星星的夜里,他 们都会坐在石椅上看漫天星辰,把 酒言欢。

高中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部优课件

高中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部优课件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剪 月满西楼。
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一 雁字回时, 剪 月满西楼。
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一 雁字回时, 剪 月满西楼。
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 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 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 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 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 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 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 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 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一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2.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 事是什么?
3.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试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却道”有丰富 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t课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t课件
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 既然兴 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密之处 的失误
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 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作者
的什么心理
明确:女主人公昨 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 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 落红满径了 之所以试 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 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 悲惨,1个“试”字,将 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 地传达出来 贴切入微, 曲折有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 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 “应是”也包含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n词人回忆了1次 愉快的郊游情景, 因醉在归途中误 入藕花丛中,把 栖息的水鸟都吓 飞了 表现了作 者早期生活的情 趣和心境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在1个 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 shàn 溪,为的是忽然 兴至,要去访问1个朋友戴安道 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 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 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 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声誉.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
术的是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 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 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
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 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 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 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 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 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
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 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
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明确: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 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 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 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 不是”之意 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 在,可谓语浅意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 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 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 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 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 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 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2)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又
想知道事实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
曲折有致。
探究讨论
4、遭受了一夜风雨的袭击,海棠花自然会 凋落,可是侍女为什么说“海棠依旧”? 一个“却”字隐含着词人怎样的心理?
(1)因为侍女并不关心海棠花凋不凋落, 对它的变化无动无衷。这从侧面反衬了词 人怜花、惜花的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理。
探究讨论
6、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惜花(惜花实际上是惜春,
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名家赏评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 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 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喝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 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 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 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 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话写出了伤春惜春的闺中 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前期词多写悠闲风雅的生活和抒发对爱情的 追求,写得清丽婉转。
后期词多叹悲惨身世和抒发伤感悼亡之情, 写得深沉哀婉。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属前期词。
朗读诗歌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昨天夜里雨点疏落风势猛烈, 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着问那卷帘子的侍女, 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 应是枝叶茂盛花儿凋零。
探究讨论
1、词人昨夜饮酒浓睡,早晨醒来后关心的第一 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风雨,现在怎么样 了。
2、词人昨夜为什么会饮酒过量呢?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 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 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探究讨论
3、女主人公如此关心海棠花,为什么不自 己去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 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1)因为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 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花满地 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 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惨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她的父
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 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 石的搜集整理。后由于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 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她辗 转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 了晚年。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婉约派大家。她的 词分为前后两期。
(2)一个“却”字隐含着词人听到答话后 疑惑不解的心理。
探究讨论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了哪几 种修辞?“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 在哪里?
(1)设问、借代(“绿”代叶,“红”代花)、 拟人(肥、瘦)。
(2) “绿” 借代叶,“红”借代花,是两种颜 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 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 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 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 明,形象生动。
D 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 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 “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 一问一答,然后是设 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的一 种伤感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