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合集下载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共23张PPT)[优秀课件]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共23张PPT)[优秀课件]

晓词作,知词人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年—1155年),号 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 丘),宋代女词人。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 女性参与诗词创作的不多,她才学俱佳,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 将其作品收集于《漱玉词》。素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她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李格非) 曾是苏轼的学生,做过提点刑狱,为人洗 刷冤屈,也喜文学艺术,精通经史,长于 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书香门第的 家庭熏陶下,李清照小小年纪文采出众。
课内练习
பைடு நூலகம்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知人论世
李清照聪慧颖悟、才华过人,颇受人喜欢。 18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 诚是金石家,两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生活安定优裕。《如梦令》,火爆京城文 艺圈,让父亲的大师哥(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 也忍不住为她点赞。《如梦令》其二这首词是李 清照早期作品。
抓关键字 想象意境
如梦令(一)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析情感,找方法: 感情基调 想象意境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 艋měng舟, 载不动许多愁。
赏 菊
叹 惜 图
意象
却道海棠依旧。 风
东篱把酒黄昏后,相 有暗香盈袖。 思
知否,知否? 酒 莫道不销魂, 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惊争误兴沉常
起渡入尽醉记 如
一,藕晚不溪 梦
滩争花回知亭 鸥渡深舟归日


鹭,处,路暮
清 照
。 。 。,
朗诵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李清照
富安中学刘瑛
关于“词”的常识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
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
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
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
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
“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
“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
富安中学刘瑛
词欣赏
富安中学刘瑛
词人回忆了一 次愉快的郊游情 景,因醉在归途 中误入藕花丛中, 把栖息的水鸟都 吓飞了。表现了 作者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
富安中学刘瑛
古人有“诗中有画” 的说法,一首诗就是 一幅画,甚至有时候 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读读这首词,你能从 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 面?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富安中学刘瑛
我感受到了词人带来 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 陶醉。花香、酒气,使词 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 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 出她开朗、活泼,好奇、 争强好胜的少女的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 当读到“惊起一 滩鸥鹭”时,我 感受到了一种强 烈的生命活力。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课件(9页)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课件(9页)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 沉醉:大醉。
• 兴尽:兴致尽了。 • 归路:回家的路。 • 藕花:荷花。 •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 船渡过。 • 滩:河滩。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 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 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 途,却迷路进入藕花的深处,怎样 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 一滩的鸥鹭。
• 古人有“诗中有画” 的说法,一首诗就是 一幅画,甚至有时候 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读读这首词,你能从 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 面? • 溪亭日暮 • 藕花深处 • 一滩鸥鹭
我感受到了词人带来 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 陶醉。花香、酒气,使词 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 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 出她开朗、活泼,好奇、 争强好胜的少女的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 当读到“惊起一 滩鸥鹭”时,我 感受到了一种强 烈的生命活力。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关于“词”的常识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 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 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 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 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 “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 “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 令”。
1.f4v品唱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 • • • •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堂PPT)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堂PPT)
20
•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 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 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 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 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 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 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 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 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 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 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 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12
争渡,争渡,
• ⑨争:同"怎",怎么(怎么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 我争着渡河去,
13
惊起一滩鸥鹭。
• ⑩滩:群。 • ⑪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 桨声惊醒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14
全部意思
• 经常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 ,一直到日暮时分,
• 但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 • 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 • 我争着渡河去, • 桨声惊醒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21
•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 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 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 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 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 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 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 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 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 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 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课件(9页)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课件(9页)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关于“词”的常识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 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 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 于我们作词又叫 “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 “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 令”。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 沉醉:大醉。
• 兴尽:兴致尽了。 • 归路:回家的路。 • 藕花:荷花。 •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 船渡过。 • 滩:河滩。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 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 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 途,却迷路进入藕花的深处,怎样 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 一滩的鸥鹭。
1.f4v品唱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 • • • • •
• 古人有“诗中有画” 的说法,一首诗就是 一幅画,甚至有时候 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读读这首词,你能从 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 面? • 溪亭日暮 • 藕花深处 • 一滩鸥鹭
我感受到了词人带来 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 陶醉。花香、酒气,使词 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 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 出她开朗、活泼,好奇、 争强好胜的少女的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 当读到“惊起一 滩鸥鹭”时,我 感受到了一种强 烈的生命活力。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 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生活。
踩踏片片, 消费半船柴木。
走进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 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 (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 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 女”美称。
认识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 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全 盛于宋代。一般地,词要押 韵,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 有它一定的格式,句式长短 不一,又称词为长短句。
争渡,争渡踩,踏片片,
惊起 /一滩消/鸥费鹭半。船柴木。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小伙伴思月夜考偷与豆,讨就给论鲁迅先生
1、这如首词梦押令的什么月韵?夜归航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常记看戏归路,
了写小了说一《首社词戏:》1中、。这老首师据词此押仿的什么韵?月夜不觉饥入。
(暮、路、处、渡和鹭的停韵母泊都采是u摘。豆) ,
感悟主题
如果用词中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词的主题, 想一想是什么?

“醉”表明词人愉快、欢乐的心情。
写作特色
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 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 有趣,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 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清新怡人,给人 以美的享受。
踩踏片片,
消费半船柴木。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如梦令 月夜归航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常记看戏归路,
再见 了小说《社戏》中。老师据此仿
写了一首词:
月夜不觉饥入。 停泊采摘豆, 踌躇谁家宜偷。
快速,快速。
踩踏片片,
消费半船柴木。
2、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踌节躇?具谁体家是宜什偷么。时间? 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快出速?,快速。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共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共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 知否,知否,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应是绿肥红瘦。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 问什么?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2.你能从“绿肥红瘦”一句中 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 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越是看起来极简单的人,越是内心极丰盛的人。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生命很残酷,用悲伤让你了解 什么叫幸福,用噪音教会你如何欣赏寂静,用弯路提醒你前方还有坦途。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 迹。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向你的美好 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 观胜景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有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 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有一种女人像贝壳一样,外面很硬,内在其实很软。心里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却从来不轻易让人看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 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 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 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生活不是让你用来 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胸怀临云志,莫负少年时唯有行动才能解除所有的不安。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昨天的痛! 如果你不努力争取你想要的,那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它。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 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我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努力的目的在于让妈妈给自己买东西时像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被人羞辱的 时候,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刚起航,必须学会坚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堂PPT)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堂PPT)
18创作背景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代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21
•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 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 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 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 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 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 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 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 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 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 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
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
是引人入胜的。
26
赏析
•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 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 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 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 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27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
5
知诗人
• 李清照,婉约派代表,号易安,一生颠沛流离,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 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 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 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 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 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 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她深深思 念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 节倍思亲,便写了《醉花阴》寄给赵明诚。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分组研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知人论世
李清照聪慧颖悟、才华过人,颇受人喜欢。 18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 诚是金石家,两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生活安定优裕。《如梦令》,火爆京城文 艺圈,让父亲的大师哥(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 也忍不住为她点赞。《如梦令》其二这首词是李 清照早期作品。
比词作,寻意象:想抓意景象物特特点征
如梦令(一)

李清照
日 常记溪亭日暮,
繁 沉醉不知归路。
武陵春
风住尘李香清照花花已已尽尽,暮 日晚倦梳头。 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落
花 兴尽晚藕回花舟,
欲语泪先流。 花
图 误入藕花深处。
闻说双溪春尚好,图
争渡,争渡,
也拟泛轻舟。
惊起一滩鸥鹭。
只恐双溪舴zé 艋měng舟, 载不动许多愁。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小知识
李清照的愁词大概以靖康之变为 分水岭,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局面:
前期多写她悠闲生活,少数作品 有思念丈夫的闺情之作;
后期多感叹身世,流露对中原的 怀念,抒发自己在丈夫死后孤独漂泊 在外的悲愁之情。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辨音律,悟基调
如梦令(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音乐一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辨音律,悟基调
如梦令(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研词作,知方法: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颂其 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也。” 意思是:读书要指了解作者这个人 并研究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世,了解 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客观、 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这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常用的方法。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析情感,找方法: 感情基调
想象意境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 艋měng舟,
载不动许多愁。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音乐一 音乐二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音乐二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感 情 基调
析情感,找方法: 抓想关象键意字境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如梦令(一)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晓词作,知词人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年—1155年),号 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 丘),宋代女词人。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 女性参与诗词创作的不多,她才学俱佳,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 将其作品收集于《漱玉词》。素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她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李格非) 曾是苏轼的学生,做过提点刑狱,为人洗 刷冤屈,也喜文学艺术,精通经史,长于 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书香门第的 家庭熏陶下,李清照小小年纪文采出众。
湖南省长沙县特立中学:王畅
读诗句,找同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初读词,正读音
如梦令(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感忧伤,探词人
李清照聪慧颖悟、才华过人,颇受人喜欢。 18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 明诚是金石家,两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 搜集整理,生活安定优裕。
《武陵春》写1135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下, 入据中原,一家流寓南方,丈夫途中病逝,清 照只身流落金华。写本词时,作者已是53岁了, 当时北宋已亡,丈夫已死,环顾四周凄凉的环 境,回忆自己悲惨之往事,即景抒情写下此词。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课内练习
如梦令(二)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课内练习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醉花阴
李清照
我们可以结合作者经历和自己的生活 经验,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 领会、推测作者在词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部编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课件1
知原因,悟词情: 忧愁 悲痛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 艋měng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授课内容: 如梦之旅——《如梦令》群文阅读系列教学
授课学科: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2011部编版 授课年级: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诵读 授课教师:王畅 授课单位:湖南省长沙县特立中学
指导老师:梁伟林 录课教师:罗斌 录制时间:2018年5月16日
如梦之旅
——《如梦令》群文阅读系列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