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时,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2. 肌肉收缩时,肌肉细胞中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减少?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A3. 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内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D4. 哪种维生素对肌肉功能至关重要?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B5. 运动后,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是:A. 肌肉拉伤B. 乳酸积累C. 肌肉疲劳D. 缺乏维生素答案:B6. 哪种物质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A. 钙离子B. 钾离子C. 钠离子D. 镁离子答案:A7. 肌肉疲劳时,肌肉细胞内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B8. 运动时,人体主要的供能系统是:A. 磷酸系统B. 糖酵解系统C. 有氧系统D. 无氧系统答案:C9. 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A10. 肌肉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哪种物质的含量?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肌肉收缩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其分解产生的能量用于肌肉收缩。

答案:ATP2. 运动时,肌肉细胞内________的含量会迅速减少,而________的含量会增加。

答案:ATP;ADP3. 肌肉疲劳时,肌肉细胞内________的含量会增加,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答案:乳酸4. 维生素B群中,________对肌肉功能尤为重要,它参与能量代谢。

答案:维生素B15. 肌肉收缩时,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关键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________。

答案:肌浆网6. 肌肉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细胞内________的含量,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Ⅰ)一、问答题(40分4×10分)1、何谓乳酸循环,它在体育运动中有何意义?并分析中低强度运动开始时产生乳酸的原因。

2、分析“蛋炒饭”中主要营养素在代谢中存在的相互转变关系。

3、计算糖原中的1分子葡萄糖单位彻底氧化产生的ATP数,并写出ATP生成的步骤。

4、分析400米跑的供能过程及供能特点,训练中通常采用何种训练方法发展其供能能力,如何利用血乳酸评价训练效果及供能能力二、名词解释(20分)1、支链氨基酸2、运动性贫血3、糖异生4、维生素5、血糖6、脂肪酸ß-氧化7、酶8、糖酵解9、兴奋剂10、生物氧化三、填空(20分)1、马拉松跑时肌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2、、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

3、糖异生的原料可以是、、。

4、1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可产生分子ATP。

5、NH3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为在合成,由排出。

7、酮体包括。

在中形成,在中利用。

8、糖酵解的供能原料是产物是。

9、评价运动机能状态常用的生化指标为、、。

四、选择(10分)1、运动后测定血乳酸的采血时间一般是。

A、即刻B、运动后10分钟C、运动后3~5分钟D、时间不限2、糖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要提高肌糖原的贮备,必须采用以提高运动能力。

A、高糖膳食与运动相结合B、高糖膳食C、高脂、高糖膳食D、运动中补充高渗含糖饮料3、ß—阻断剂是违禁药物,在——项目中常被采用。

A、射击 B 、健美C、长跑D、游泳4、碱盐的摄取可提高项目的运动能力。

A、100米跑B、马拉松C、400米跑D、举重5、1~2分钟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A、CP减少B、肌糖原消耗C、肌肉PH下降D、血糖降低6、评定一个耐力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通常用。

A、乳酸阈跑速B、尿肌酐C、血尿素值D、尿中蛋白总量7、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对提高——运动能力最重要。

A、速度B、速度耐力C、耐力D、爆发力7、维生素D可A、促进肠道钙、磷吸收B、维持生殖机能C、维持正常视力8、糖酵解发生在——A、线粒体B、核糖体C、细胞浆D、内质网9、催化CP分解,生成A TP的酶是A、CKB、肌激酶C、A TP酶D、磷酸化酶10、甘油分解代谢发生在——A、肾脏B、肝脏C、大脑D、骨骼肌五、判断(10分)1、生物氧化的部位在细胞浆内()。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1.多糖: 由多个(>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类,不溶于水,皆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又称细胞呼吸。

3.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进行补充的氨基酸。

4.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着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5.高住低训:利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的训练统称为高住低训。

6.运动营养品:是指适用于专业和业余运动人群食用的、能满足运动人体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具有特定运动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及口服制品。

7.α-氨基酸:是指在紧连羧基的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了一个氨基丁氨基酸。

8.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9.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10.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代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1.缓冲溶液:一种弱酸和该弱酸盐所形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混合溶液。

12.双糖:由2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水解后又生成2分子单糖。

13.酶活性: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酶活性,或酶活力。

14.转氨基作用:是某一种氨基酸与α—酮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

2.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分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葡萄糖生成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过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 TP。

3. 什么是β-氧化?一次β-氧化包括哪几个步骤?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2O和H2O,其碳链的断裂是在β位碳原子出发生的,故把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称为β—氧化。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资料

第一章一、单选题1. 1分子ATP分子内含有()高能磷酸键。

A、1B、2C、3D、42. ATP储量最多的组织是()。

A、心肌B、肝脏C、骨骼肌D、肾脏3. 骨骼肌收缩时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糖B、脂肪C、CPD、ATP4. 体内快速能量储存体是()。

A、CPB、ATPC、ADPD、AMP5. 线粒内合成的ATP,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膜,故要把能量传递给工作肌纤维,必须通过()实现。

A、工作肌内渗透压的改变B、工作肌肌节构型变化C、工作肌中肌酸与磷酸肌酸互变D、工作肌强烈收缩6. 组成ATP分子的糖是()。

A、核糖B、脱氧核糖C、葡萄糖D、果糖7. 催化CP分子合成ATP酶是()。

A、CKB、MKC、ATP酶D、磷酸化酶8. CP再合成速度较快,()CP恢复一半,()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A、21s,5minB、60s,2minC、21s,3minD、60s,3min9. 多糖在人体内主要储存形式是()。

A、血糖B、肝糖原和肌糖原C、糖蛋白D、纤维素10. 血糖的主要成分是()。

A、果糖B、糖原C、葡萄糖D、乳糖11. 下列物质除()外,其余能为人体消化。

A、淀粉B、乳糖C、纤维素D、果糖12. 维持大脑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源物质主要来自()。

A、大脑的糖储备B、肌糖原C、肌肉中的葡萄糖D、血液中的葡萄糖13. 储存糖原最多的组织是()。

A、肝B、肌肉C、肾D、心14. 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因此,运动时低血糖会引起神经中枢疲劳。

A、脑B、肝C、心D、肌肉15. 氧化1g脂肪可释放37.71KJ热能,而氧化1克糖可释放18KJ热能,原因是脂肪含()。

A、“C、H”元素多B、“O”元素多C、“C、O”元素多D、“C”元素多16. 下列关于脂肪的阐述正确是()。

A、脂肪又称类脂B、就是甘油脂类C、脂肪是体内直接供能者D、脂肪又称甘油三酯17. 关于脂肪的生物学功能错误的是()。

A、供能B、储能C、抗震D、构成生物膜18. 血浆中HDL的主要功能是()。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的学科。

二.问答题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一)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二)运动时物质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三)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到60年代,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章糖类、脂类一、名词解释1、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2、类脂:指一些理化性质与三脂酰甘油相似,不含结合脂肪酸的脂类化合物。

3、必需脂肪酸:把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但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二.填空题1.单糖、低聚糖、多糖2、葡萄糖3、血糖、肝糖原、肌糖原4.甘油、脂肪酸5、氧化供能三.问答题1、糖的供能特点答:1.当以90%-95%VO2max以上强度运动时,糖供能占95%左右。

2.是中等强度运动的主要燃料。

3.在低强度运动中糖是脂肪酸氧化供能的引物,并在维持血糖水平中起关键作用。

4.任何运动开始,加力或强攻时,都需要由糖代谢提供能量。

2、糖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是什么?答:运动时三脂酰甘油供能的重要性是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尽管三脂酰甘油作为能源物质效率不如糖,但其释放的能量是糖或蛋白质所提供能量的2倍。

所以,在静息状态、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时,是理想的细胞燃料。

3、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答:1、在肝脏内胆固醇可被氧化成胆酸,胆酸主要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胆汁酸随胆汁排出,是排泄的主要途径2、储存于皮下的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可进一步转化生成维生素D33、胆固醇在肾上腺皮质可转化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性腺可转变为性腺激素第二章蛋白质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精华)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精华)

引言概述:《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研究了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关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变化。

本文将介绍《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的第二部分,该部分包含了一系列精华问题和详细答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能量代谢1.解释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ATP通过磷酸化反应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3.分析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解释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区别,并指出它们在运动中的应用。

5.讨论糖原和脂肪对能量供给的调控机制。

二、运动酸碱平衡1.解释pH值的概念和意义。

2.讨论运动引起的乳酸的产生和清除机制。

3.分析运动时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包括血液中的缓冲系统和肌肉细胞内的酸碱平衡。

4.探究运动员训练期间的酸碱平衡紊乱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5.分析补充碱性物质对运动员酸碱平衡平衡的影响和应用。

三、肌肉代谢1.描述肌肉纤维类型的特点和分类。

2.分析肌肉缩短过程中肌肉纤维蛋白的变化。

3.讨论肌肉收缩所需的ATP来源和代谢途径。

4.探究供氧和能量代谢对肌肉疲劳的影响。

5.评估肌肉代谢调节与肌肉力量和耐力表现之间的关系。

四、运动时的氧化应激1.解释氧化应激的概念和机制。

2.讨论运动时产生的活性氧物质,如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

3.分析抗氧化酶系统在运动时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4.探讨体育锻炼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包括剧烈运动和适度运动的差异。

5.评估抗氧化剂补充对运动表现和康复的影响。

五、运动对代谢物质的影响1.探究运动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包括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2.分析运动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包括脂肪氧化和脂肪合成的调节机制。

3.讨论运动对酮体代谢的影响,包括酮体生产和利用的变化。

4.探究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包括蛋白质降解和合成的调节机制。

5.评估不同类型运动对代谢物质的影响,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间歇运动的差异。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1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1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1一、填空(20分)1、ATP是生命活动的能源,ATP和CP统称为。

写出ATP的结构式。

ATP再合成的途径有、和。

2、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两类。

3、糖是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动物多糖又称主要贮存于和组织中。

血糖是指。

4、糖异生是指,其过程主要在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和。

5、脂肪又称为,其通式是。

酮体是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和。

酮体主要在组织中生成。

6、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和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和。

7、尿素是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

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

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8、乳酸是的最终产物。

运动时,是生成乳酸的主要部位。

乳酸的消除途径有、、、。

二、名词解释(10分)1、同工酶:2、氧化磷酸化:3、血浆脂蛋白:4、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5、运动性蛋白尿: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分)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主要存在于。

A、心肌B、肝脏C、肾脏D、骨骼肌2、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A、CKB、LDHC、PFKD、HK3、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有。

A、明显提高ATP酶活性B、明显提高ATP储量C、提高CK活性D、提高ATP转换速率。

4、导致外周疲劳的代谢因素有。

A、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B、能源物质消耗C、代谢产物堆积D、5-羟色胺增多5、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A、高效性B、高度专一性C、不稳定性D、可调控性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1、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2、辅酶I(NAD+)分子中含维生素PP,其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的生成通过脱羧方式,并伴有能量生成。

()3、生物氧化中CO24、机体在缺氧情况下才有乳酸生成。

()5、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运动后超量恢复越明显。

()6、持续耐力训练后,高糖膳食可促进肌糖元的恢复。

()7、蛋白质分子均有亚单位。

运动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运动技能B. 运动生理C. 运动训练D. 运动营养答案:B2. 人体运动时,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3. 运动后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是()。

A. 乳酸积累B. 肌肉拉伤C. 肌肉疲劳D. 电解质失衡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性疲劳的生理表现()。

A. 心率增加B. 血压下降C. 呼吸急促D. 肌肉力量下降答案:B5. 运动时,人体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 ATPB. 葡萄糖C. 脂肪酸D. 蛋白质答案:A6. 人体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时,主要通过哪种代谢途径产生能量()。

A. 有氧代谢B. 无氧代谢C. 糖酵解D. 磷酸化答案:B7. 运动后,为了恢复肌肉功能,需要补充的主要营养素是()。

A. 碳水化合物B. 蛋白质C. 脂肪D. 维生素答案:B8. 运动时,人体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环境温度升高B. 肌肉活动产生热量C. 汗腺分泌增加D. 呼吸加快答案:B9. 运动时,人体心率加快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血压B. 增加氧气供应C. 加速乳酸排除D. 提高体温答案:B10. 运动后,为了促进肌肉恢复,推荐的饮水方式是()。

A. 大量快速饮水B. 小量多次饮水C. 只喝含糖饮料D. 只喝含咖啡因饮料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运动生物学中,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包括()。

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训练水平D. 心理状态答案:ABCD12. 运动时,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途径包括()。

A. 肌肉收缩B. 维持体温C. 呼吸作用D. 神经系统活动答案:ABCD13. 运动后,为了促进身体恢复,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A. 适当休息B. 补充营养C. 按摩放松D. 冷水浴答案:ABCD14. 运动时,人体水分丢失的主要途径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糖: 由多个(>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类,不溶于水,皆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又称细胞呼吸。

3.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进行补充的氨基酸。

4.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着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5.高住低训:利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的训练统称为高住低训。

6.运动营养品:是指适用于专业和业余运动人群食用的、能满足运动人体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具有特定运动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及口服制品。

7.α-氨基酸:是指在紧连羧基的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了一个氨基丁氨基酸。

8.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9.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10.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代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1.缓冲溶液:一种弱酸和该弱酸盐所形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混合溶液。

12.双糖:由2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水解后又生成2分子单糖。

13.酶活性: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酶活性,或酶活力。

14.转氨基作用:是某一种氨基酸与α—酮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

2.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分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
葡萄糖生成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过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 TP。

3. 什么是β-氧化?一次β-氧化包括哪几个步骤?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2O和H2O,其碳链的断裂是在β位碳原子出发生的,故把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称为β—氧化。

每一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4个步骤。

4.简述血糖的生物学功能。

(1)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2)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3)血糖是运动肌的燃料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乳酸阈强度训练法(2)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3)高住低训法(4)高原训练法
6.什么是高住低训?高住低训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机制是什么?
答:高住低训是指运动员居住证高原或模拟的高原上,而在1000米以下的平原训练。

机制:运动员居住在模拟高海拔的低氧环境下,刺激运动员自身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

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并维持在高水平,引起红细胞总量增加,
随之最大摄氧量增加,因此,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耐
力。

7.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

1)丙酮酸转化
成丙氨酸,减少乳酸生成,有利于缓解肌肉内环境酸
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2)肌肉中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
高;(3)丙氨酸生成葡萄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保
证运动能力。

8.简述脂肪的供能特点。

(1)储存能量多。

体内糖原
的储量较少,而脂肪的储量可高达体重的10%-20%
以上,并可长期储存。

(2)供能效率高。

体内氧化脂
肪的供能价值可高达37KJ/g,而氧化糖原和蛋白质
分别只有17kJ/g和16kJ/g。

(3)占居空间少。

脂肪可
以无水状态存在,而1g糖原须结合2-3g水,所以1g
无水脂肪储存的能量是1g水合糖原的6倍多。

9.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的原则是什么?对于运动员
的膳食营养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应遵循“四
多”和“三少”原则。

“四多”是指主食、蔬菜、水
果、奶制品的摄入量应较多。

“三少”是指油脂、肉
类、油炸食品的摄入应少。

建议:1、自由地摄入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占膳
食总热量的55%-60%,甚至70%。

2.适量地摄入蛋白
质。

3.生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
入。

4.运动前、中、后使用运动饮料。

5.控制脂肪的
摄入量,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6.注意早
餐和午餐的质量。

10.简述经典的糖原填充法的实施步骤。

(1)在比赛
前一周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2)后3天继续减量运
动,膳食中糖减至每日250-350g(3)赛前两天每天
食用糖类500-700g
11.酶的命名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根据酶
的底物命名。

如水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分别
称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2)根据酶催化
的反应性质来命名。

①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
酶,类称为氧化还原酶,包括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
氢酶、过氧化酶等;②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
称为水解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
根据酶的特点来命名,如胃蛋白酶。

12.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常见问题有哪些?1、碳水化合
物摄入不足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3、部分维
生素摄入不足4、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5、钙摄
入不足6、运动中忽视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
四、论述题
1. 试分析400米跑运动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疲
劳特点及在运动前后应注意的营养问题。

答:(1)供
能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
统兼有的混合代谢。

随运动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
从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有氧代谢供
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度。

(2)训练方法:乳酸阈
强度训练法、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高住低训法。

(3)疲劳特点:中枢疲劳、外周疲劳、
局部疲劳、整体疲劳、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呼
吸系统疲劳等。

(4)注意营养问题:各种食物的能量
比例要合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食物应
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要小;合理的每日食物摄入量;
合理的进食时间
2.合理补液对运动能力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科
学合理的补液?
答:合理补液可以降低运动过程的心率、降低体温、
保持血浆流量。

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

补液的原则是保持水平衡和少量多次的补
充。

(1)运动前补液:运动前两小时补液400~600ml;
运动前15分钟左右补液100~300ml,补充的饮料中
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和糖。

(2)运动中补液:一
般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ml,或每跑2~3公
里,补液100~200ml,每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l。

(3)
运动后补液:脱水后的复水越早越好,补液量可根据
体重的丢失情况确定,应补充含电解质及糖的运动饮
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暴饮,忌饮纯水。

3.试述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运动
后影响乳酸消除的因素有哪些?P55
答:1、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第一,在心肌、骨骼
肌内氧化成CO2和H2O;第二,在肝、肾经糖异生
作用转变成为葡萄糖或糖原;第三,经汗、尿排出体
外;第四,在肝内合成脂肪、丙氨酸等。

(1)乳酸直
接氧化成CO2和H2O。

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心
肌、骨骼肌及其他组织能从血液中吸收乳酸,在乳酸
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再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2O和H2O并释放能
量。

(2)乳酸异生成葡萄糖或糖原。

在肝内异生成葡
萄糖或糖原,肝葡萄糖再进入血循环系统补充血糖的
消耗,或扩散入肌细胞再合成肌糖原,称为乳酸循环。

意义:(1)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乳酸可随血循环入
心肌和氧化能力强的骨骼肌,进行优化释能或者肝脏
作糖异生的底物,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恢复,维持
血糖的平衡。

(2)乳酸代谢可防止因乳酸过多而引起
的代谢性中毒,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积极作用。

(3)
乳酸的汽清除使酵解终产物不断移去,有利于糖酵解
继续进行,以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4. 试述运动员应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补糖。

(1)运
动前补糖:①大量运动前数日增加膳食中糖类比例占
总能量的60%-70%,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量,
同时逐渐增加糖量至70%。

②运动前4小时内补糖一
般为4g/kg,运动前2-4小时补糖一般为1-5g/kg,运
动前2小时内补糖一般为以液体含糖饮料为主,浓度
应低于8%。

(2)运动中补糖:运动中每隔30-60分
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一般不超过
60g/h,于20-60g/h,一小时内不超过80g,分3-4次
补充。

(3)运动后补糖: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
越好,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
补糖。

运动后即刻补充液体糖至少0.7g/kg,24小时
内补充糖量9-16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