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

小说鉴赏
小说鉴赏

怎样鉴赏小说

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于文学作品的形象

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生活图景,抒发某

种感情。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①具体的风景

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

特征。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二)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

1.人物的性格特征;

2.人物的精神风貌;

3.人物的思想特征;

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另外,概括时要尽可能做到要点全面,并按某一顺序排列。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1.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它一般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第二点鉴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

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

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

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

往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注意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

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

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格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可以是就某一个方面的鉴赏单独命题。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还常常与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结合起来命题。

对作品中形象的把握与分析,对作品语言特色的鉴赏,这一直是考查的难点。主要表现是很多考生抓不住要点,或无话可说。

高考小说鉴赏知识归类

一、分点解说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借鉴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分类解说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

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

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

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

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

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

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

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

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

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

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

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修辞

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

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

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

置为线索。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

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小说中情感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小说中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永恒的元素。只有情感在场,才能使文字浸润在生命的呼吸里,才能使人们体会到心灵中最为隐秘的律动,也才能使我们看到人类灵魂的高贵与坚韧。文学之所以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殊产物,关键并不在于它是如何客观地反映人类生活的现实景象,而在于它通过自身特有的形式,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类精神活动的本质进行了不懈的审美表达。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悲痛不能自已。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之一。 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情感是一个作家创作得以维系的根本保证,情感也是引起读者共鸣的基础。一篇小说离开了情感就像是枝叶没有了水分,成了僵硬的东西。一篇好的小说无疑浸透着作家的丰富的情感历程。作家根据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很长,十年也可以很短。情感的特点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含蓄的还是激昂的,而悲悯情怀总是最崇高的情感。情感的处理往往是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节制更能打动人。

小说家要将情感不断积累升华,蓄势待发,比如在《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表现出的对情感抒发的节制,在《山羊兹拉特》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感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 现代主义小说出于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工业化社会对人的“异化”的目的,渐渐远离温情的关照,甚至把情感降低到了“零度”,不再将情感作为小说的题材。但这并不是说小说不要情感了,而是表达方式收敛了。 一、考向探究 高考中对小说中人物情感鉴赏常见的考查形式: 分析关键语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倾向。 探求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评判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二、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2016高考之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一、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公式化答题) (一)人物形象 1.常见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⑤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2.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

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文描写了……的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必须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 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 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与艺术; (3)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就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 务 的。 第一、分析典型人物 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如祥林嫂的外貌。 ②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如鲁四老爷的个性化语言,就反映出她伪善、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③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如药里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就刻画出她凶残、贪婪的丑恶形象。 ④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段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分析故事情节。

情节就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 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 分析故事情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构成,可以据此划分层次。 ②寻找线索。线索就是情节发展中的脉胳,有时还就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通过寻找线索,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 ③抓住场面。情节由场面组成。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 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与主要矛盾。 第三、分析典型环境。 ①典型环境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就 是一 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②典型环境就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 的 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主要就是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分析典型环境从以下方面入手:

高考小说鉴赏题目类型 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1、常见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⑤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2、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 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文描写了……的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某一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小说阅读鉴赏

小说阅读鉴赏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东家 秦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于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走得比蚂蚁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

小说鉴赏之人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 小说鉴赏之人物赏析 题 一、教材分析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可见,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中,人物是最重要的。因此,深入分析并把握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深入理解小说主旨的前提。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人物形象是命题者最青睐的内容,其命题角度大致有四个方面: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形象方法;分析形象作用;领悟小说主题。 二、学生分析 1、高三学生在经历了两年的学习生活之后,这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空前高涨,学习能力相应提高。高三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讲究学用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2、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基本上处于"被学习"状态。 三、教学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左右 1、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网络有效资源,包括视频、图片、音乐等,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2、下载学习思维导图软件。这是在此次研修中学习到的软件,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勇于接受新的事物,逐渐熟悉并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去。 3、完善对教学课件的制作。摆脱过去只体现教学内容的死板模式,将“美”“精”“实用”充分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多多利用信息技术,理论同实践内容更好的结合才有利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

第01课考纲解读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第一点小说的语言鉴赏。 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体会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提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包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必须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 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3)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第一、分析典型人物 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如祥林嫂的外貌。 ②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如鲁四老爷的个性化语言,就反映出他伪善、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③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如药里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就刻画出他凶残、贪婪的丑恶形象。 ④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段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分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 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 分析故事情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构成,可以据此划分层次。 ②寻找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中的脉胳,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通过寻找线索,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 ③抓住场面。情节由场面组成。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 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第三、分析典型环境。 ①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是一 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②典型环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 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分析典型环境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四、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 小说的社会作用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小说阅读之鉴赏标题

小说阅读----鉴赏小说的标题 【知识总结】 一:小说标题的类型: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要恰当地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首先要了解一下小说创作者拟题的思路和技巧。 小说的命题方式 《棋王》、《阿Q正传》、《孔乙己》、《骆驼祥子》-------以人物为题 1、《宝玉挨打》、《失街亭》、《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事件为题 3、《面包》、《最后的常春藤叶》------以物象为题 4、《荷花淀》、《晚秋》、《祝福》-----以地点、环境为题 5、《药》、《项链》-----以线索为题, 6、《警察与赞美诗》、《差别》、《春之声》-----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 7、《丧钟为谁而鸣》------以问题为题 二、高考小说标题的考查的角度: 1、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意蕴)。 例:(1)《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 例:(1)小说以“××”为标题,有何好处? 3、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例:(1)“××”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4:不同标题的比较。 例: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三、答题思路及规范: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的方法: (一) 联系表层含义:文中具体的意思 (二) 体会深层含义: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三) 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识记内容】 标题对环境的作用: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交代故事展开的背景,渲染(烘托)环境氛围 标题对情节的作用: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标题对人物的作用: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标题对主题的作用:标题是否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暗示、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对读者感受的作用: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是否意蕴丰厚,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标题是否营造了独特的意境,充满文学色彩。 。 【补充内容】(识记)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小说《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小说《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 参考答案:(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小说《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参考答案:(1)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2)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 1.概述情节;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诗歌鉴赏及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及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练习五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3-4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3.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4.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还有仨……。在十多里外,两头牛掉进雪窟窿里了。他们仨在往上弄。俺们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场,到店里等他们。” “这样天气,你们还往下送牛?” “没法子。快过年了。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他们把粑粑头放在火里烧了一会,水开了,把烧焦的粑粑头拍打拍打,就吃喝起来。 我们的酱碗里还有一点酱,老乔就给他们送过去。“你们那里今年年景咋样?” “好!”高个儿回答得斩钉截铁。显然这是反话,因为痘疤脸和后生都噗嗤一声笑了。 “不是说去年你们已经过了‘黄河’了?” “过了!那还不过!” 老乔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也是假的?”“不假。搞了‘标准田’。” ‘啥叫‘标准田’?” “把几块地里打的粮算在一起。” “其余的地?” “不算产量。” “坝上过‘黄河’?不用什么‘科学家’,我就知道,不行!”老乔向我解释:“老刘说的是对

的。坝上的土层只有五寸,下面全是石头。坝上一向是广种薄收,要求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观主义。” 老乔把烟口袋递给他们:“牲畜不错?” “不错!也经不起胡糟践。头二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夜战,把牛牵到地里,杀了,在地头架起了大锅,大块大块煮烂,大伙儿,吃!那会吃了个痛快;这会,想去吧!——他们仨咋还不来?去看看。” 高个儿说着把解开的老羊皮袄又系紧了。 痘疤脸说:“我们俩去。你就甭去了。”“去!” 他们和掌柜的借了两根木杠,把我们车上的缆绳也借去了,拉开门,就走了。 听见后生在门外大声说:“雪更大了!” 老刘起来解手,把地下三根六道木的棍子归在一起,上了炕,说:“他们真辛苦!” 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地说:“咱们也很辛苦。”老乔一面钻被窝,一面说:“中国人都很辛苦啊!”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高考形象分析题命题方式 (一)出示历年考题 概括人物形象 【09安徽】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7分) 【10安徽】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11安徽】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11广东】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11山东】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变式①简析、分析、赏析人物形象 【09浙江】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10江苏】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10全新】(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1辽宁】(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变式②概括、简析、分析、人物性格 【09辽宁】(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10山东】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11全新】(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四、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学生做练习——《有一种爱像海绵》见导学案 (二)归纳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怎样鉴赏小说(全方位分析)

怎样鉴赏小说 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 1.鉴赏人物形象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 鉴赏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二小说的基本常识 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从选文来看,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和寓含哲理性、教育性的散文或小说。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 小说的基本常识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 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 巧的构思 (三)高考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 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 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生活图景,抒发某种感情。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二)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 1.人物的性格特征; 2.人物的精神风貌; 3.人物的思想特征; 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三)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四)高考中有关小说人物的命题指向 1、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根据文章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五)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人物描写的方法:

小说阅读鉴赏(笔记)

小说阅读鉴赏(笔记) 一、线索的作用: 贯串组合全文材料,使故事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二、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概括情节梗概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效果:使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突出)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2.人物(或事物)形象分析 (分析形象就是分析性格) 答题要点:人物身份(社会地位\职业等)+性格品质+简析 四、环境描写 (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 ②渲染……氛围、主题。 ③烘托人物形象及其心理。 ④推动情节发展。 五、主旨 (小说主旨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 答题要点: 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标题 1.标题的作用:充当线索,概括情节,烘托形象,揭示主题。(可以兼而有之) 2.拟标题的常见角度:线索、主要情节、主人公、主旨等。 文章的线索(笔记):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可作文章线索的有: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人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注: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

小说的阅读赏析

第十四讲小说的阅读 (一)小说基本知识 1、.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1)人物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 (3)描写 ①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二)小说阅读技巧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拼凑起来的角色,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以概括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

小说鉴赏

怎样鉴赏小说 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于文学作品的形象 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生活图景,抒发某 种感情。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①具体的风景 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 特征。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二)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 1.人物的性格特征; 2.人物的精神风貌; 3.人物的思想特征; 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另外,概括时要尽可能做到要点全面,并按某一顺序排列。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1.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它一般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第二点鉴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 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 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 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 往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注意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 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形象|特点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形象|特点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人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 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中国以淡人为字的好像特别多,而且多半姓王,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杏林春暖”“妙手回春”……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是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凤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城里外科医生不多,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这个县的地势,四边高,当中低,像一个水壶,别名就叫做盂城。这一年死于大水的,有上万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在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长竹篙拉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行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教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教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顛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这一家住三个月,那一家住两个月,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骨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汪炳没有一个钱。白吃,白喝,自治病。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对王淡人所做的事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