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各论玉米复习

合集下载

育种学(玉米)资料

育种学(玉米)资料

育种学(玉米)一、名词解释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种质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

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相互配对成为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一环系: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

二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等,统称为测验种。

测交种:杂种一代称为测交种。

二、填空1.美国用于杂交玉米种子的种质来源可以归纳为4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为Reid Y.D种质,第二群为Lancaster种质,第三群为爱阿华马齿(Iodent),第四群为其它种质。

2.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来源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改良瑞得、改良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

3.从我国玉米育种的实际经验分析,美国玉米带的各类玉米材料是现在最有价值的外来种质,而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在今后玉米育种中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4.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5.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农艺性状好,配合力高,具有适宜繁殖制种的性状。

6.玉米杂交种有多种类别: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品种×自交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和综合杂交种)。

目前生产上主要是用自交系间杂交种,且以单交种为主。

三、试述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常规方法答:①种植原始材料,获得自交果穗。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原始材料,每个材料种一小区,在生长期间认真观察,按育种目标选优株套袋自交。

收获前进行田间考评,淘汰不良单株,收获的果穗经室内考种,当选的自交穗分别收回。

②自交后代的直观选择。

将当选的自交(S1)果穗种成穗行在生长期间按育种目标对自交的要求进行直观性状的选择。

在优良穗引中选优良单株套袋自交,再经田间和室内综合考评,当选的果穗供下一代种成穗引。

玉米育种试题库

玉米育种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自交系2、一环系3、二环系4、顶交种5、三交种6、双交种7、S型雄性不育系8、T型雄性不育系9、C型雄性不育系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12、测验种13、测交种14、轮回选择15、糯玉米16、甜玉米17、超甜玉米18、杂种优势群19、杂交种20、马齿型玉米21、硬粒型玉米22、普通甜玉米23、一般配合力24、特殊配合力25、雄性不育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27、雄性不育保持系二、填空题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3、我国普通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超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穗长,亩产鲜果穗。

4、我国高赖氨酸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产量,不发生,抗,胚乳最好为。

5、我国高油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含油量,产量,抗病性。

6、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比例。

9、玉米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果皮属于组织,故果皮色泽决定于。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现象。

11、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正常的同株异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a—tsts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表现为,babaTs—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表现为,babatsts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表现为。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基因所控制。

13、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遗传主要由控制,抗性基因有、、和,已知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有4个。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5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8、1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抱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抱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10、抱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抱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页脚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

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

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育种学各论水稻一、名词解释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花粉败育)的品系或者自交系——S(rr)保持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具有保持其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

恢复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正常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S(RR)。

两系法杂交水稻:由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成的杂交水稻称作两系法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系三系杂交水稻:由三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制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制成杂交种水稻。

原生质体:是指没有细胞壁的、裸露的、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质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植株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植株。

水稻三性:是指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感温性:在光照长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抽穗期相应提早的现象,称作水稻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特性。

感光性:在温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长度的缩短,抽穗期相应提早,称为水稻品种对日长的反应特性,也称作感光性。

基本营养性:品种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其播种到出穗的日数表现出相对的稳定,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绿色超级稻:具有抗主要病虫害,水分、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的优质高产水稻。

原位保存:在野生稻原始生态环境下,采用一定的设施,人为地就地保存和保护野生稻种资。

异位保存:将野生稻搬到新的地点进行种植保存的方式。

离体保存:采集种子和植株部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保存种质。

垩白率:垩白粒占供试米粒数的百分比。

垩白大小:垩白投影面积占整个米粒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垩白度:垩白率和垩白大小的乘积。

质核互作不育性:指的是雄性不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指由于受和基因的控制对温度和光照长度反应敏感,在长日照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水稻植株。

水稻广亲和性:指一些中间型水稻材料,与籼稻和粳稻杂交,F1都能正常结实。

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种,称为广亲和品种。

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参考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参考答案
雄穗雌穗分化过程: 雄穗分化过程:1.生长锥未伸长期2.生长锥伸长期3.小穗分化期4.小花分化期5.性器官发育形成期 雄穗分化过程:1.生长锥未伸长期2.生长锥伸长期3.小穗分化期4.小花分化期5.性器官发育形成期
措施: 6·简述玉米叶片与其他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如何依据器官的同伸关系来指导玉米栽培?
各个生育阶段光合势分配比例是丌同的,一般玉米群体开花之前光合势占总光势的1/3,开花后光合势占总光 合势的2/3左史。玉米子粒产量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玉米群体开花之后右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所产生的 干物质就多,产量就高。
可以通过选用持绿型玉米品种、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以及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延长右片的功能期,特别是延长 最大绿右面积持续时间,对玉米优质作用明显。
2.选地整地
6.适当增加密度
早衰
3.地膜选用
7.适时揭膜
4.适期播种
8. 残膜回收
16·试述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的品质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糯玉米:
特点:糯玉米子粒胚乳淀粉为100%的支链淀粉,煮熟后黏软而富有糯性,俗称黏玉米。糯玉米蛋白质含
量比普通玉米高3-6%,且消化值高的水溶性蛋白所占比例高于普通玉米,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也比较高,幵含有大
意义:
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
综合利用价值高
子粒富含营养
2·简述我国玉米分布状况及玉米主产区的生产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分布极广。东到台湾省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以及青藏高原,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北至
黑龙江黑河都有栽种。但是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内冀晋、鲁豫陕、川云贵桂,形成由东北到西南走向的中国玉米带,
发展玉米种植的限制因子。

【作物育种学各论 山西农大】玉米育种大纲

【作物育种学各论 山西农大】玉米育种大纲

一、异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特点1、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2、雌雄同株异花: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3、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二、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特点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主要途径:1、靠风传粉2、靠昆虫传粉在异花授粉作物中,以雌雄异株的自然异交率为最高,达100%,玉米的自然异交率在96% 左右。

总的说来,这类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

三、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1、异质性:由于异交率极高,个体的遗传组成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2、分离不稳定: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3、自交显著退化:自交衰退严重。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1、开放授粉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五、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效果有限;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第一节国内外玉米育种概况1一、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1、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推动了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3、促成种子行业的兴起4、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好的材料1、10个连锁群已定位170多个基因。

2、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由于四十年前在玉米上发现的转座子,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3、A-B染色体及其易位体系4、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三、为作物育种摸索出一系列方法1、人工选择最杰出的作物2、杂交育种的开拓者(1850年3、开杂种优势利用之先河(1)19世纪末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2)1907年自交系的选育;(3)1935年生产上推广双交种;(4)1960年主推单交种;(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4、轮回选择之先锋5、群体基因库的建立四、我国玉米种植慨况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总产1.18亿吨。

育种学(玉米)资料

育种学(玉米)资料

育种学(玉米)一、名词解释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种质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

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相互配对成为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一环系: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

二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等,统称为测验种。

测交种:杂种一代称为测交种。

二、填空1.美国用于杂交玉米种子的种质来源可以归纳为4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为Reid Y.D种质,第二群为Lancaster种质,第三群为爱阿华马齿(Iodent),第四群为其它种质。

2.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来源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改良瑞得、改良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

3.从我国玉米育种的实际经验分析,美国玉米带的各类玉米材料是现在最有价值的外来种质,而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在今后玉米育种中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4.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5.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农艺性状好,配合力高,具有适宜繁殖制种的性状。

6.玉米杂交种有多种类别: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品种×自交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和综合杂交种)。

目前生产上主要是用自交系间杂交种,且以单交种为主。

三、试述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常规方法答:①种植原始材料,获得自交果穗。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原始材料,每个材料种一小区,在生长期间认真观察,按育种目标选优株套袋自交。

收获前进行田间考评,淘汰不良单株,收获的果穗经室内考种,当选的自交穗分别收回。

②自交后代的直观选择。

将当选的自交(S1)果穗种成穗行在生长期间按育种目标对自交的要求进行直观性状的选择。

在优良穗引中选优良单株套袋自交,再经田间和室内综合考评,当选的果穗供下一代种成穗引。

育种学各论考点复习资料

育种学各论考点复习资料

育种学各论考点复习资料育种学各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品种性状:人类对各种产品性能的要求和感官的感触,往往落实到作物本身及其产品某些相关的特征和特性上,称为品种性状。

粒长、粒宽、粒形2.产量性状:主要由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构成。

3.稻:禾本科,稻属。

分为普通野生稻,颗粒野生稻,紧穗野生稻,长喙野生稻。

有22个种。

4.丁颖五级分类:籼亚种和粳亚种,晚稻和早中季稻群,水稻型和陆稻型,粘变种和糯变种,栽培品种。

5.杂交育种是一种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1,通过基因的分离重组组合优良性状;2,通过基因的积累产生超亲优势;3,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

6.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原则:1,双亲应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互补;2,亲本中有一个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良种;3,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4,选用生态类型或亲缘关系或地理位置相差较大的品种组配亲本;5,亲本具有优异的一般配合力。

7.育种程序:系谱法,混合系谱法。

8.三系的相互关系:在水稻三系中,不育系是基础,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保持系自交仍是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子,恢复系自交仍是恢复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每年需要繁殖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才能用于生产,杂交水稻是由农艺性状和育性不同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而成,遗传组合是杂合的杂种第一代,优势强、性状整齐。

产量高,从二代开始,出现育性和其他性状分离,优势减退,且三系中任一系发生混杂退化,都必影响到杂种一代的产量、品质和其他性状,给种子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杂交育种的程序:原始材料圃-亲本圃-杂种圃-选种圃-评比-区试-品种选定10.双亲本杂交:两个亲本杂交后,在分离世代有差异的单株在进行杂交,以产生更大的变异以进一步选育11.歧式杂交:在分离世代差异较大的极端个体再杂交,以创造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供继续选择。

12.选育杂交稻的途径:1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的利用2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3、化学杀雄剂的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玉米育种目标的重要性:A、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最基本环节B、育种目标制定的正确与否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C、它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显示育种工作者战略性和前瞻性能力的重要环节D、是选择鉴定的依据和预期的育种成果2.育种目标制定原则和依据:A、当前农业生产对玉米品种性状的要求,高产、优质、多抗、适应范围广、生育期适宜B、根据所在地具体生态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目前品种的利用情况、所拥有的种质资源、掌握的技术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综合考虑C、既要着眼于现实,又要放眼于未来3.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4.具体育种目标A、因地制宜,选育适宜株型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普通玉米杂交种;技术指标:比现主推品种增产8%——10%以上或产量相当,但具有特殊的优良性状;稳定性好;高抗或抗当地主要病虫害;DNA检测达标B、选育优良的特用或专用型玉米杂交种:高赖氨酸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0.4%)、高油玉米、甜玉米、青贮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

C、选育生育期适宜的杂交种。

原则: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D、选育“双高”玉米杂交种。

“双高”指杂交种本身产量高,制种产量高,而且要求父母本抗病、抗倒、耐密、生育期相近,父本雄花发达、花粉量大、耐高温。

5.玉米的遗传性状有质量性状(籽粒类型、胚乳品质、籽粒和植株色泽等)和数量性状(产量、株型、配合力等)。

质量性状的遗传受效应较强的主效基因控制,杂种后代按一定比例分离,具有明显的质的差别。

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有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三种,显性和上位性效应都会随着基因的分离和重组而改变,统称为非加性效应。

6.加性效应: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效应具有简单的可加性,基因的共同效应是每个基因对该性状单独性状的总和,可在上下代间固定遗传。

遗传特点:F1的杂种优势不明显,F2的变异范围小,遗传力低,遗传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如穗行数、单株果穗数、叶片数等可通过亲本选择来进行改良。

7.显性效应:同一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8.上位性效应:不同基因位点内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9.在育种上,想获得较早熟的杂交种,双亲生育期差异应小些,也比较好制种;选育晚熟品种,双亲生育期差异可大些,制种时要注意花期调节。

10.若想获得糯(甜)玉米杂交种,要求双亲都是糯(甜)质的,这是因为除普通玉米呈显性遗传外,其它类型均呈隐形遗传,普通玉米与其杂交时,由于胚乳直感,杂交当代果穗为普通非糯(甜)玉米,F1子粒呈现3普通非糯(甜):1糯(甜)的分离比例。

11.子粒色泽受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3个部分影响。

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果皮色基因P和p与褐色果皮基因Bp和bp所控制。

果皮颜色有红色、花斑色、棕色、白色,属两对基因的遗传,属母体组织。

糊粉层有紫、红、白等颜色,主要为7对基因所控制,其显隐关系为紫>红>白。

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有黄色胚乳与白色胚乳,为一对基因所控制,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

糊粉层和淀粉层均有花粉直感现象,但必须是父本为显性性状时才能表现出来,如黄胚乳×白胚乳的F1代植株的果穗上即可分离出黄白粒。

12.我国地方品种资源有硬粒型品种、马齿型品种、中间型品种、糯玉米品种、爆裂玉米、甜玉米。

13.外来玉米种质资源有:温带的种质资源,包括来自美国、欧洲及其他温带国家的玉米种质;热带和亚热带的外来种质资源。

14.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鉴定:搜集到的资源要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和鉴定研究,妥善保存,以供利用。

保存时注意两点,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在繁殖时易窜粉混杂,为保证品种的典型性,防止遗传漂移,应减少繁殖次数,一次繁殖,保存多年;根据品种资源的遗传特点,采用合理的繁殖方法和繁殖群体。

15.目前玉米种质资源主要是“二级三期”保存。

二级,地方各省、区、高校及科研单位国家库;三期,短期、中期、长期。

16.玉米育种没有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A、缺少高产和超产所必须的种质资源B、缺少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C、缺少足够的抗逆性基因来源。

急需解决的问题:A、引入和创造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创造更好的选系条件B、引进、创造和利用新的抗逆性基因C、加强基础种质的扩增、改良、创新及利用,将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17.姊妹系:来源于同一个原始基本株,按不同的农艺方向选择所得的遗传基础绝大部分相同,只有微小差异的同胞自交系。

18.玉米自交系:指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代人工强制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9.优良自交系应具备的条件:三高两抗(高配合力、高纯度、高产量、抗病抗逆性强)20.一环系:指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21.二环系:指从自交系间各类杂交种后代中宣传的自交系22.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23.选育自交系的方法有系谱法、回交法、聚合改良法、配子选择法以及诱变育种法和花药培养法,而系谱法是应用最多的方法。

24.系谱法选育程序:(1)第一季根据育种目标,选择适当的基本材料。

(2)第二季将上季当选的自交穗,按基本材料来源以及果穗的编号,分别种成小区。

(3)第三季及其以后世代按系谱种植上季当选的自交穗,继续在田间观察评选,淘汰劣系或杂系,在优系内选优良单株套袋自交,经田间与室内综合考评,当选果穗分别收藏。

一般经5~7代自交,其植株形态、果穗大小、子粒色泽类型、生育期等外观性状基本整齐一致,就可获得一批自交系。

25.采用自交系与系内姊妹交或系内混合授粉隔代交替的方法保留后代,既可以保持自交系的纯度,又可以避免因长期连续自交而导致自交系生活力严重衰退而难以在育种中应用的问题。

26.配合力的测定一般有早代测定和晚代测定两种。

早代测定指自交当代至自交3代测定,可以减轻以后的工作量,有助于提早对自交系的利用;晚代测定是在自交4代及以后世代进行测定,遗传性已稳定,容易确定取舍,但工作量较大,肯定优良自交系较晚,影响自交系的利用时间。

27.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等,统称为测验种。

这种杂交称为测验杂交,简称测交,其杂种一代称为测交种。

28.配合力的测定方法:顶交法、双列杂交法、多系测交法(骨干系法),多用顶交法。

29.玉米杂交种的类别:品种间杂交种、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顶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和综合杂交种)。

30.加快育种进程的途径:(1)以骨干系法为核心,测用结合(2)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3)利用冬育冬繁,加速选繁世代31.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32.从高产育种的角度出发,高产杂交种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单株生产力(2)群体内个体生长协调(3)群体与环境协调33.玉米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青枯病)、病毒病、穗腐病等。

34.目前发现的抗小斑病的生理小种有O、T、C三个,其中O小种是我国的优势小种,受细胞核影响,T小种受细胞质影响。

35.普通玉米子粒中赖氨酸含量是最低的,每百克中仅有赖氨酸0.245g。

36.高赖氨酸玉米的价值:相当于脱脂牛奶的85%~95%,对营养不良患儿有辅助治疗作用;含有较高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有利于动物吸收,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37.高赖氨酸玉米产量较低的原因是其配合力低。

38.群体改良的概念:通过对基础群体进行轮回选择,逐步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的频率,以改进群体的表现,从而创造和改良玉米育种的基础材料的一种育种体系。

被改良的对象可以是开放授粉的品种、杂交种、综合种、群体或基因库,改良的产物可以是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也可以直接用于边远地区的农业生产。

39.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40.混合选择:玉米最简单的轮回选择方法,在基础群体中根据当代单株表现型进行选择,将选中的果穗进行收获脱粒,均匀、混合种子,形成下一轮基础群体。

此法未控制授粉,未进行后代鉴定,难排除环境和低劣基因型的影响,容易误选。

41.轮回选择的方法:群体内的轮回选择(混合选择、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轮回选择、自交后代选择)和群体间的轮回选择(相互轮回选择、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等)。

42.半同胞轮回选择每轮要历时3年攻三代。

第一代,自交和测交。

第二代,测交种比较。

室内保存与测交种对应的自交株种子,对测交种进行综合鉴定,选约10%最有测交种。

第三代,组配杂交种。

43.群体改良的效果:(1)改良群体的产量和配合力(2)改良外来种质的早熟性和适应性(3)改良品质(4)改良抗逆性、抗倒性、耐密性和耐肥性(5)改良创新种质,建立充实基因库44.玉米种子的类别:(1)常规品种种子,包括天然授粉的普通品种、综合品种、改良群体的种子(2)育种家种子,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亲本种子的最初一批种子,是用于进一步繁殖原原种的种子(3)原原种种子(4)原种种子(5)亲本自交系种子(6)杂交种子(商用种子)45.配制玉米杂交种的技术:选地隔离、规格播种、严格去杂去劣、母本去雄、辅助授粉、适时收获、分收分藏、质量检验。

46.提高自交系繁殖产量的措施:(1)选用良田,精细管理(2)合理密植,增株增穗(3)适期早播,增肥增水,以促为主(4)人工辅助授粉,增粒增产47.测交选系是前期育种工作的核心,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基础,也是玉米杂交育种的重点和难点。

群体改良的作用:(1)创造新的种质资源(2)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3)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