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15年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建议】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突破方法:1.有条件可以观看《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等历史影片,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2.列表格学习各大战场的转折及相关内容。

3.重点分析每一战役的意图、特点、成败原因及影响等重要问题。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漫画】纳粹“胜利快车: 1944年初,纳粹的“胜利快车”在斯大林调整过的轨道上,飞驰着走向灭亡。

1942年 7月,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苏联军民殊死抵抗,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开始。

德军一度攻入市区,但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始终不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11月苏军展开战略反攻,将德军分割包围,并于次年2月将敌军全歼,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1、莫斯科战役:(1)概况:1941年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英勇作战,于12月初,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被歼50余万人。

(2)意义: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斯大林格勒战役:(1)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战略意图: 1942年德军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为此必须首先攻占伏尔加河下游西岸的交通枢纽斯大林格勒。

(2)过程: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11月,苏军发起反攻, 1943年2月,苏军发起最后进攻,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3)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探究】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红场阅兵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请思考:指出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事件的内在联系?图片所示事件对二战发展的影响?答案: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集中主力南下进攻斯大林格勒。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②有利的自然环境。
(2)德国方面:
①德军对形势估计不足;
斯大林发出了“消灭德 国占领者”的伟大号召,特
②缺乏冬季作战装备; 别是在强兵压境的情况下,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
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 兵式。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
斯科进攻的时间。
开赴前线。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一)莫斯科战役:(台风行动)
3.意义: (1)是德国陆军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 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 闪电战”的破产;但德军 仍掌握战场主动权; (2)鼓舞世界人民反法 西斯的决心。
苏联的宣传海报中表明 “我们将保卫莫斯科!”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战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战役)
1.概况: (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德军的目的(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面进攻,1942年重点进攻高加索; ②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③政治意义。(领袖名字命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三.北非战场的转折——阿拉曼战役:(1942.10) (一)时间:
1942年10月
(二)结果:
德意军队损折过半,全线西撤。
(三)意义:
北非战场出现重大转折。
“阿拉曼战役之前,大英帝国战无不败; 阿拉曼战役之后,大英帝国战无不胜。”
—————丘吉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2.为什么是二战的转折点: (1)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德军被迫从战略
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对战争转折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战争史的经验教训。
2.鼓励学生对战争转折点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评价,培养其历史评价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关爱与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反思与评价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提高历史素养。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历史学习效果。总之,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战争转折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提高历史研究能力。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关键事件的时间、地点、参战国家和战争结果。
2.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史实,认识其在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3.能够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对战争转折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历史研究能力。
4.学会通过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采用史料教学法,使学生深入了解战争转折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提高历史知识水平。

高二历史新课标教案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新人教版选修三

高二历史新课标教案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新人教版选修三

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课程标准:认识莫斯科捍卫战、斯大林格勒战斗、半途岛海战、阿拉曼战斗及其意义;领会反法西斯力量百折不挠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优秀的军事智慧。

三维目标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感情态度价内容识记理解运用法值观从莫斯科战斗到莫斯科战斗;斯苏军在莫斯科注联合本课和叙述过程第二次世界意和斯大林格勒战斗前课内容,探斯大林格勒战斗大林格勒战斗问题研究大战的战略转折中的获胜的原由。

究世界反法是由世界各国人美军空袭东美军在半途岛战西斯战争打叙述过程半途岛战斗京;半途岛战斗役中获胜的原由开成功之门问题研究民在不一样战场上达成的的原由阿拉曼战斗阿拉曼战斗叙述过程要点:斯大林格勒战斗难点:半途岛战斗美军获胜的原由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 1940 年 12 月,希特勒公布 21 号训令——“巴巴罗莎计划”企图动用规模空前的兵力对苏联推行“闪电战”,希特勒傲慢的叫嚣“当‘巴巴罗莎计划’开始时,全球将大惊失容,难置一言”。

与此同时,日本也企牟利用德国的成功抓紧时间南进,两个法西斯国家无止境的扩充野心,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后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何败于半途岛战斗?一、欧洲战争的转折㈠莫斯科战斗:1、概略和结果2、影响:⑴德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失败,宣布闪电战破产⑵此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攻击⑶激励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3、德军失败的原由⑴从苏军看:①苏联军民的坚强抵挡②苏军情报正确,实时东兵西调,增强莫斯科防守③俄国的寒冷⑵从德军看:①缺少冬天作战准备②攻击南欧,延迟了向莫斯科攻击的时间㈡斯大林格勒战斗:1、德军攻击斯大林格勒的原由:①莫斯科战斗后,德军无力全线攻击②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③争夺苏联战略物财产地高加索○4 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拥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 鼓励学生收集家族中长辈的战争经历,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了解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生活和感受。
-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战争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撰写研究报告。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解析》、《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深入探讨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4. 价值观培养:通过学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历史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及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层面,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各大国间的微妙关系及意识形态的深入了解可能尚显不足。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联系现实问题、深入探讨历史事件方面的思辨能力。
- 建议学生将拓展学习的成果以报告、PPT展示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以便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探讨了导致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了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对战争走向的影响。
- 讨论了战争对世界历史进程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教学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足,可能影响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较少接触时事政治,可能对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等现实议题缺乏关注,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培养。
综上,本节课需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时事敏感性和国际视野。

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

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

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课程标准】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建议】本课教材叙述的是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实现了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学习时重点分析每一战役的意图、特点、成败原因及影响等重要问题,从而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实现转折,走向胜利之门的。

【导入新课】1940年12月,希特勒发布21号训令——“巴巴罗莎计划”企图动用规模空前的兵力对苏联实行“闪电战”,希特勒狂妄的叫嚣“当‘巴巴罗莎计划’开始时,全世界将大惊失色,难置一言”。

与此同时,日本也妄图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两个法西斯国家无止境的扩张野心,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讲授新课】一、欧洲战争的转折1.莫斯科战役:概况:苏联政府部分机构开始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可夫的指挥。

德国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__________来临,缺乏________,寸步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德军______破产。

【诱思导学】莫斯科战役中苏联军队获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全市人民动员起来参加防御,严冬;御寒衣物,苏军的顽强抵抗。

2.血战斯大林格勒【诱思导学】: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1、原因:(1)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设计)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完成的。

(历史解释)2、体会反法西斯国家军民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

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本课引言叙述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尾声的个小故事,意在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映本课主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需要解决的四个概念(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教学方式】1、论从史出: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设置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史料实证)2、运用视频资料,直观了解和认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历史解释)3、以三大战场的四大战役为核心,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发生转折的。

(历史解释)【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利用地图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北非和日本在亚洲太平洋三大战场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并指出:面对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之势,1942年元旦,中美英法等26个国家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形式发生了根本转折。

在此基础上,军事上也很快出现了转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6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6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2、理解: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原因以及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3、运用:通过对二战的转折,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二战中各大战场如欧洲战场、亚太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转折性战役,剖析这些战役对二战胜利的影响。

2、问题探究: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3、论从史出:引用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献身精神。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随着德国进攻苏联以及太平洋战场的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到了世界规模。

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到了反法西斯战争中来,随后,这场战争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二战的转折。

【讲授】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在兵分三路占领了苏联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后,把侵略目标指向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在1941年的9月,苏联人民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

面对德军的强大兵力,苏联一方面将莫斯科的政府机构外撤,另一方面组织人民积极抵抗,当时有12万人组成民兵师和巷战小组,45万人(主要是妇女)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战争初期,德军告捷,12月初,一部德军突入莫斯科市郊,用望远镜已可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

但是,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和极寒天气,使得德军寸步难行。

在朱可夫将军的指挥下,苏军大规模反攻,使得德军仓皇后退,被歼灭50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教材分析
本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为中心,讲述了战争形势的变化:首先,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最终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二战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次,欧、亚、非三大战场都出现了转折性战役,特别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此外,本课还揭露了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
成;斯大林格勒战役;盟军胜利结束北非战事;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

2.思想教育:①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二
战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斯大林格勒
战役。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1939 年~1941
年欧洲战场的态势?(学生回答略)面对法西斯侵略的猖獗肆虐,出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新局面,促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折。

(讲授新课)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板书)
1.日本偷袭珍珠港(板书)
德国在欧洲闪电战的成功,使日本获得一个机会,得以夺取英法等老牌
殖民国家的殖民地。

1940 年7 月,已经陷入中国抗战汪洋大海的日本侵略者,决意扩大侵略,
确立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基本方针,妄图把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因此日本同英、美,特别同美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论综合国力,日本难以同美国抗衡,因而演出了1941 年12 月7 日偷袭珍珠港基地,先发制人的一幕。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了解偷袭珍珠港的概况)12 月8 日,美、英对日
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12 月11 日,德、意对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
战进一步扩大了。

就在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日本侵略军对东南亚发动了进攻,在不到半
年的时间内,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处于暂时的军事优势。

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不但激起了世界人民的仇恨,而且也
加深了英、美等国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最凶恶的敌人。

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

1942 年1 月,美、英、苏、中等26 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作战,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参加
同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义务。

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法西斯国家的暴行(板书)
德、意、日法西斯把战争强加给许多国家,同时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

他们大批屠杀和平居民,实行民族灭绝政策。

(播放:南京大屠杀和奥斯威
辛集中营的资料片)法西斯的血腥暴行灭绝人性,罄竹难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板书)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丧失全面进攻的能力,把重点转向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粮食、石油的库班、高加索。

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战争全局的命运。

1942 年7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了。

红军顽强奋战,把德寇阻止在顿
河西岸达一个月之久。

波格托夫等4 名反坦克手,一天击毁敌坦克15 辆。

空军英雄巴兰诺夫曾一天击落敌机4 架。

法西斯官兵把通向斯大林格勒的路称之为“死亡之路”。

9 月,市内的巷战开始了。

红军隐蔽在被炸毁的建筑物里,或埋伏在瓦
砾堆中,与德军逐屋逐楼逐巷的拼死争夺。

正如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的“斯大林格勒是人间地狱,如果早晨我们进占20 米,晚间俄国人就会把我们重新赶回来。

这里只有一件事能得到,那就是死亡。


红军坚守斯大林格勒的时候,苏联最高统帅部聚集了大量的后备部队。

1942 年11 月,红军从斯大林格勒的西北面和南面开始反攻,构成了钳形攻势,把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包围起来。

1943 年2 月初,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

这次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讨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共损失150
万人,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法西斯轴心国家是以希特勒国家为核心的,而它的生命力建立在闪击进攻上,进攻一旦停止,其生命即开始转向灭亡。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光辉胜利制止了侵略的狂澜,成为同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不仅
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前,美军在日本进攻中途岛海战中,以少胜多。

太平洋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四、北非战役和意大利投降(板书)
1.北非战事胜利结束(板书)
二战全面爆发后,意大利致力于在非洲扩张领土。

1941 年春,德军出兵
北非,德国将领统一指挥北非的德意军队,在北非形成拉锯战。

德军一度打
到屏护埃及的要地阿拉曼。

1942 年秋天,蒙哥马利指挥英军对阿拉曼的德意
军队发动总攻。

由于德军主力久困苏德战场,从而形成英军在北非的绝对优
势。

蒙哥马利巧妙进行战役伪装,使敌人对其主要突击方向和战役时间判断
失误。

英军血浸黄沙,夺得胜利。

阿拉曼战役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阿拉
曼战役后,英、美军一起夹击德、意军队。

1943 年5 月,同盟军队取得北非
战役的胜利。

2.意大利投降(板书)
意大利是法西斯轴心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

德、意在北非战败,加深了
意大利的危机。

1943 年7 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战火烧到了意大利
本土。

在这种形势下,意大利统治阶级内部抛弃了墨索里尼,组成新政府,9 月,意大利新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向同盟国投降,随即又对德宣战。

墨索里
尼垮台、意大利投降和对德宣战,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

这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又一重大胜利。

希特勒对意大利政变十分吃惊,命令德军抢先占领了罗马,并劫持了墨
索里尼,在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完全听命于希特勒的傀儡政权,顽抗
到1945 年5 月。

墨索里尼最终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处死,暴尸米兰广场,得
到了应有的处罚。

(小结)提问:列举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的重大胜利。

(学生回答
从略)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实现了全世界和平与正义力量的大联合,出现
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共同抗击侵略的新局面。

它不仅促使二战形势发生根
本转变,而且必将引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布置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