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解说词写作要点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是新闻传媒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不仅涉及到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对主持人主持直播和新闻报导的流畅程度也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写出电视新闻稿解说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风格首先,在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过程中,语言应简明扼要,简洁明了,并符合语法规则,不要出现过度使用词汇或长句其他问题,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事件的传递。
同时,为了保证其主持人主持直播及时流畅,速度必须适中、稳定。
词语用语应精简,积极、生动、准确,并注意适度慢放和加速,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件的关键信息。
在遇到重要、关键或紧急的新闻事件时,应注意适度加速,使语速紧凑、内容充实,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稿解说词的结构和内容其次,在新闻稿解说词写作中,要注意结构和内容的统一。
首先,正文应明确和完整而不失核心信息,特别是新闻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其次,要强调新闻的关键点,以及发生的意义和影响,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新闻事实的真相和内涵。
三、新闻稿解说词的实用技巧此外,在新闻稿解说词写作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实用技巧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如在语言表述中,应加强情感色彩,阐述新闻意义,让观众产生共鸣,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新闻稿解说词的说话语气上,应从时空、性别、教育水平、心态等角度入手,设计针对性的措词,有效地切入观众的需求点,增强观众接受信息的信心和兴趣。
最后,在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中,特别注意语言规范,尊重事实,保持客观公正。
避免使用极端表述,争议词汇,不合法或冒犯性的内容和语言。
保护新闻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为首要任务。
总之,在电视新闻之中,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可以说是非常关键,不仅涉及到新闻传播的效果,而且对主持人主持直播和新闻报导的流畅程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新闻传媒工作者在写作中,要注重语言表述的简洁明了,内容的全面准确和技巧的巧妙运用,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写作一、引言在电视转播中,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过程,增加观赏的乐趣。
因此,解说词的写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解说词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解说词的基本要素解说词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 客观性:解说词应该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
2. 准确性:解说词应该准确传达比赛过程和相关信息。
3. 清晰性:解说词应该简洁明了,不啰嗦。
4. 语言生动:解说词应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增加观众的兴趣。
三、解说词的写作技巧1.把握节奏:要根据比赛的节奏和发展,灵活控制解说词的节奏,避免单调和枯燥。
2.情绪表达: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来增加比赛的氛围,但要注意控制好情绪的强度,避免过于夸张。
3.知识储备:要对比赛和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出错或描述不清楚。
4.用词精准: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语,要用词精准明了,让观众一目了然。
四、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解说:不要一直在解说,适当的静默也可以让比赛更生动。
2.避免过多屁股文字:尽量不要在解说词中出现过多的名词解释或繁琐的背景介绍,注意重点突出。
3.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坐着写解说词能更好的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
五、总结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是要具备专业性、客观性和能动性,要根据比赛的特点和氛围来灵活掌握解说词的节奏和语言表达,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过程,增加观赏乐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解说词的质量和水平。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

讲解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于提高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写好电视纪录片的讲解词,是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电视工作者应该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里本文不想对电视纪录片讲解词的写作进展全面的研究探讨,只想结合自身实践对讲解词写作中的语言要求谈一些粗浅看法。
具体、形象、准确具体。
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特殊形式存在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
直观可见的画面要有相应的具体讲解,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明晰的印象,使之便于理解和承受。
另一方面,电视传播稍纵即逝,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深刻印象,就要具体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使声画有机地融于一体,造成生活的立体感,从具体到抽象。
形象。
画面形象已经能够造成一种如临其境,且见其人、闻其声的效果,那么讲解词的语言要形象化应该怎样表达呢?这主要是说画面的形象还不完整,比拟薄弱,就要借助于讲解词,采用一些修辞手段,比方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讲解词,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得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准确。
没有准确的语言,讲解词就无法反映客观事物。
但准确不是重复图解画面,而是画面的补充延伸和提高。
准确既要内容准确,表达意思准确,又要声画默契,结合准确。
如:讲解词准确地交代了黄河壶口的地理位置,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也从文化精神角度交代了壶口奇观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
通俗易懂,顺口顺耳讲解词的内容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要让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出来,观众通过听觉器官感知有声语言,这就要求播音要顺口,收听要顺耳,这就要求用群众口头上常用的语言写讲解词,要做到口语化,通俗易懂。
多用口头语。
在汉语词汇里,有书面语词汇,也有口头语词汇。
口头语是和书面语相对而言的,就语言根底来说,口头语和书面语是一样的,不能各有一套。
但是口头语言是说给人家听的,书面语言是写给人家看的,由于使用的形式不同,所以,在用词上和造句的习惯上都有一些差异。
第八章--电视解说词写作精选全文

——《久病榻前母爱歌》
例二: 《中华之剑》
三、连接画面,对画面信息进行整合
例: 俗话说他出生在广东香山;他少年时就读 于夏威夷檀香山;他的衣冠珍藏在北京西山;他 的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他姓孙,名叫孙中山; 他的生生死死都离不开这个“山”。是啊!他就 是一座大大的山;他就是一座高高的山;他也是 一座渴望见到太阳,然而始终未能见到的太阳的 山......
解说词: 夫人推着将军在院子里散 步,十年了,天天如此。
画面: 夫人黄克推着王尚荣在院子
里散步。
解说词: 将军的眼睛还能看见,夫 人的腿脚还能走动,于是 夫妇两人都有了能看路的 眼睛和能走路的脚。
——《半个世纪的爱》
例二
画面
巴金与女儿在一起的 照片
解说词:
采访中巴金的女儿李 晓林深情地对我们说, 父亲到了晚年,最关 心的就是教育,如今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 在香港回归祖国时能 亲自去看一看。
3、创造意境
画面:
解说词:
古老的椿树,每一圈年轮
古老苍劲的椿树,片片绿色
里都绕进了生命的旋律。
的叶子,层层的石头台阶, 摘一片绿叶,她会轻声吟
静静的小楼,弯弯的小路
唱。
庄严的台阶,每一阶梯, 都像一个忠于职守的琴键, 踏上去她会叮咚作响。
每到傍晚,静静的小楼里 传出了隐隐的琴声,那琴 声如纱似雾,在杳无人迹 的路上缭绕回萦。
回黄转绿的季节,绍兴飘满了 酒香。
绍兴,就像一尊古老的酒坛, 那历久弥新的文化便恰似余香 不绝的千年陈酒。
——《江南》之《千年陈酿》
二、看一部电视片,分析解说词在其中所 起的作用。
第三节 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1、电视新闻稿强调声像对应,不能“两张皮”;报纸新闻稿则没有这个要求。
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
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
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
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
2、电视新闻稿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报纸新闻稿虽然也强调现场采访,但同期声是特有的。
3、电视新闻稿的语言要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
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
1。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新闻稿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认真采访、选题,注意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在精选之后出现在画面上的信息,文字绝不可以再行同一重复。
第二,最新消息的开头、结尾、过渡常常是独白式的,对于人名、数据、结果等要素必须处理得体,文字精警,表达清晰,文图一致。
第三,撰写电视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一定要有结构提纲,其中包括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及次要论据、组织结构方式等。
要阐明画面含义,丰富画面内容,承上启下,交代思想,烘托气氛,文字要简炼、深刻,富有文采。
第四,要挖掘新的角度,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好。
要避免那些陈词滥调,更要避免重复。
写出来的东西,与其中看,不如动听。
电视新闻稿撰写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电视新闻稿是电视解说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因此,我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在平常的具体运用中,我们应该认真牢记并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生活化与口语化。
电视解说不像文字报道那样可以重读,可以反复玩味欣赏,它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视觉语言。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摒除口语中那些杂芜的成分,使之更准确、更精炼,但又要充分吸取口语中那些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使之同观众的交流更为自然。
正因为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
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就好象一篇篇“教案”。
电视文本写作基础知识

电视文本写作基础知识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电视文本写作基础知识》。
我是你们的主持人xx。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视文本写作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或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们。
首先,什么是电视文本写作呢?简单来说,电视文本写作就是为电视节目编写对白、台词、解说词等内容的过程。
电视文本需要符合电视节目的特点和风格,以便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节目内容。
那么,电视文本写作有哪些基本要素呢?首先是明确节目主题和风格。
不同的节目类型有不同的风格要求,如新闻节目注重客观、准确,娱乐节目注重欢乐、轻松。
因此,编写电视文本前要明确节目的主题和风格,以便在文本中体现出来。
其次是规范的语言表达。
电视节目是通过口语来传递信息的,因此要求文本的语言简洁明了,有力地传达节目内容。
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难懂的词汇,注意掌握好语速和节奏,让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要注重节目的结构和布局。
在编写电视文本时,需要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的顺序和内容,保证节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可以根据节目的整体框架制定节目的开场白、过渡和结尾等部分,让整个节目看起来更加有层次感和完整性。
最后,要注重情感和吸引力的塑造。
电视节目是为了吸引观众,因此在电视文本中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情感需求。
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幽默诙谐的台词等方式来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参与感,提高节目的吸引力。
以上就是关于电视文本写作基础知识的简单介绍。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在电视文本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完整了解原聊天主持人:谢谢大家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关于电视文本写作的相关内容。
在编写电视文本时,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
不同的观众群体有不同的接受水平和偏好,因此在编写电视文本时要针对目标观众群体进行分析和调整。
比如,如果是儿童节目,语言要简单明了,内容要有趣味性;如果是财经节目,语言要专业准确,内容要具有信息性。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解说词谁都会写,但真正写得好,写得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并不那么容易。
许多文章写得好的人,不了解电视制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规律,一般写文章的方法来写解说词,结果因和电视的其他表现方法配合不起来。
如何处理好画面语言同解说词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各表现手段、构成因素之间有机配合的问题。
这种配合关系的处理,是合理运用电视语言,正确处理、安排解说词使用的关键,也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第一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结构特点准确地说,电视解说词写作并不是一种写作,而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为什么说是一种安排,它和电视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是有关系的。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所谓多因素,是指电视语言是由多种艺术因素和多种技术表现手段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
电视语言的构成因素很多,它包括画面、美术、音乐、解说、字幕、同期声,以及及各种特技、录音等技术手段构成。
而这些手段往往是在电视节目中共时态的发挥作用。
这些不同的手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表述任务,共同构成电视语言的表述系统。
所以说,我们在使用电视解说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这样一个特点,考虑到它和其他电视手段的配合关系和协调关系。
所以说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决定了解说词写作只能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第二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主要是指: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
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
电视解说词的接收对象不是读者,也不是听众,而是观众。
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画面上,所以解说词写作一定要围绕画面进行。
必须为“看”而写。
体现电视解说为“看”而写的特点,在文字处理上起码包涵这样两层意思:第一、电视解说的文字中应该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即没有直接说出,但可以感觉到这样的意思,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画面上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新丝绸之路(壁画)
9Hale Waihona Puke 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10
电视画面
善于”藏拙”
不要”露怯”
11
《麦克·华莱士》
12
4, 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
13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 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若夫阴雨霏霏,连 月不开,逐浪排空,阴风怒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哉?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
过去,南极只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 梦中。如今,南极来到了我们的眼中
南极,我们来了
21
为看而写
1,电视解说的文字中应该包含有一定量的 潜台词,即没有直接说出,但可以感觉 到这样的意思,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 画面上引导。
22
为看而写
2,电视解说词在表述过程中应该有大量的、 足够的指代性语言。如”这个那个、这些 那些、这里那里、如此这般”以及”他、 他们”之类的指示代词要特别多
44
《焦点访谈》生猪屠宰
45
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 〈再说长江〉”告别家园”
46
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47
镜头:青藏高原的一段公路上,横亘着一 块巨大的岩石。
“ 1975年,这里发生了一次大滑坡,10位 坚守着自己岗位的年轻的汽车兵被滑动 的山体掩埋了,他们的身躯从此和山崖 紧紧铸合在一起。大山从此有了灵魂。 每当过往的汽车兵看见它,就象看见十 位战友永存的微笑”
39
(1)放大画面的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 性细节 第七日《出租车司机的公共厕所》
40
(2)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 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41
胡同里的孩子放学了,蹦蹦跳跳。也是一 个小女孩,她忘记跟同学们打招呼了。 当然,她不会特别关注对门院里的这一 对老人,更不会想到老人也曾经蹦跳着 走过和她一样的童年
《半个世纪的爱》
42
镜头:北京月坛公园中熙熙攘攘的人流, 其中多数是老年人,神态各异,行为不 同。一队身着红衣的老人随着音乐的节 奏,在阳光下起舞。
43
解说词: 我们总以为,人到了老年,尘 埃落定,纷争远去,他们的生活也不再 有更多的色彩了。其实,老年人对颜色 更有自己的偏爱,特别是他们从各自的 院落里走出来,走到了一起,在秋天的 阳光下,在大庭广众前,面对着老兄弟、 老姐妹展现自己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 能有些个性光彩。
27
具体创作中注意的问题
1,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 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
28
刘翔夺冠 朗朗kodak 剧院 千钧一刻
29
2,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 见山说山,见水说水 “花如何如何的红” “草怎样怎样的绿”
“火车在千里铁道线上飞驰” “浪花拍打着礁石” “片片乌云遮住了太阳” “大街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让历史告诉未来》
48
是的,宜宾不太出名,然而宜宾生产 的’五粮液’可是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说 起来并不奇怪,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 譬如一部故事片,扮演主角的演员,人 们都能说得上来,但许多人都不知道这 故事片的编剧是何许人!
25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
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 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 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 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 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在 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 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
26
Heather’s Walkover
电视解说词写作
主讲人 副教授
1
如何认识电视解说词
说什么? 怎么说? 什么地方说? 说多少?
2
电视解说词的合理位置
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在电视画面表现 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
3
认识电视画面的局限性
表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1, 启发和开拓人们思维的作用; 2,限制和制约思维的作用。
14
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15
具象的非语言符号具有语言符号所不具 有的作用,画面是一种”模糊语言”,比 之抽象的语言符号有更丰富的信息含量。 它可以突破语言符号逻辑思维的限定, 使人们可以获得难以名状的直接感受。
16
电视画面
一个年轻人驾驶着摩托车在公路上飞驰 而过
纺织厂的女工在织布机前工作
4
电视画面的局限
1,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
5
邓小平 《广安老家》 《张学良》
6
电视画面的局限
2,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将来可能发 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
7
案例:
这是一颗非同寻常的揿纽,任何人 都无权随意按动的揿钮。但当人民的和 平需要用武力维护的时候,一个军人的 手指会按照统帅部的指令伸向揿钮,准 确、果断、轻轻地一按…’巨龙’就会带着 震撼人心的呼啸腾空而起…
30
解说词应该是对画面的扩充、延伸、概 括、升华
31
3,一般情况下,解说的最后完成,应当在 画面编成之后。
32
4,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 美
33
5,解说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 象
34
结构电视解说词的手法
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
35
(1)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 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
17
解说词:
对于今天驾着”雅马哈”飞驰的年轻人来说,长 征已变成一个老掉牙的传奇故事,遥远而又遥 远
在今日延安毛纺厂的年轻姑娘们看来,木头纺 车似乎是一个遥远的外婆的梦。然而,今天的 一切正是从那梦里孕育出来的。
18
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
19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
电视是为 “看” 而写
23
镜头1,清晨骑着自行车锻炼的人流, ( “骑车是锻炼”)
镜头2,有人推着自行车跑步, (“不骑车也是锻炼”)
镜头3,一个人双手大撒把,东倒西歪地哼 着小曲,横冲直撞地骑了过来。 (”但是千万不能这样练”)
24
“所有的青年都有这样的权力” “在这样的时间内,更多的家庭是这样度
过的” “他们为什么如此紧张” “这般热闹的场面” “根据这两块石头的距离”
36
(2)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对人 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需要 解说完成对基本事实的陈述。 高端访问《Intel总裁》
37
(3)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再造想象,使 他们从无形的画面上感受到有形东西的 存在,以充实画面形象,弥补现有画面 形象的不足
《邓小平》”江西小道”
38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