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与食品工业-cl
氯知识点总结[参考]
![氯知识点总结[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f9621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c.png)
氯知识点总结[参考]
氯(化学符号:Cl)是一个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17族。
氯的原子序数为17,原子量为35.5。
1. 氯的性质:
- 物理性质: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在常温下为二原子分子
(Cl2)。
它具有高度腐蚀性,能够形成盐酸。
- 化学性质:氯是一种高度反应性的元素,容易和大多数金属和非
金属反应。
它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盐酸,可以与氧气形成氯气,
也可以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
2. 氯的用途:
- 消毒剂:氯被广泛用作消毒剂,可以杀灭病菌和微生物,常见的
使用方式是将氯添加到水中,生成漂白水或消毒液。
- 化学工业:氯是许多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包括塑料、溶剂、清
洁剂、火药、染料等。
- 制药工业:氯还用于合成药物和制造医药中间体。
- 食品工业:氯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如漂白面粉、保存罐头
食品等。
3. 氯的存在形式:
- 氯气:常见的氯元素形式是氯气,它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刺激
性气味和黄绿色。
- 盐:氯离子(Cl-)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水中和盐矿中,如氯
化钠(食盐)。
4. 氯和健康:
- 氯在适量使用下是安全的,但过量或长期接触氯可能对健康有害。
氯气具有刺激性,并且可导致呼吸道和眼睛的损伤。
过量摄入氯
离子也可能对肾脏和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5. 氯的环境影响:
- 氯的广泛使用和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当氯与其他物
质反应时,形成有毒物质。
氯气也是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导致全球变暖。
绪论(食品环境学)

三、食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食品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 • 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应分别从食品资源
环境、食品原料生产环境和食品加工环境3个 部分来进行研究。 • 这样有助于把握食品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印度洋海啸
No Image
No Image
• 2.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
• 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对废 弃物处理的不妥,以及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膨 胀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 人类发展到20世纪末,人口急剧增长,工业高 度发达,其影响生存环境的能力,已经达到了 全球化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史前的水平。
• 1.第一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地方病 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
分2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 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 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 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暴发
3.教材和参考书目
• (1)张建新主编,《食品环境学》 ,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6
• (2)赵景联主编,《环境科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5
• (3)盛连喜主编,《现代环境科学导论》,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
• (4)何强等编,《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教学和考核方式
B 环境的污染
①大气区域性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 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⑤全球性 污染
No Image
No Image
《食品资源与环境》课程规范

3.0
掌握
“要求”指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填写:了解、熟悉、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16
章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环境基本概念、环境对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食品环境学科的研究内容、对象及学习方法
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点
对应能力
学时
要求
1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科学、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
掌握环境基本概念、环境对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了解
2
第二章
环境学基础
环境,环境要素,生态系统,时滞性
掌握环境环境相关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各种问题,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1.5
掌握
3
第三章
环境与食品原料
刘超巨主编《环境学基础》2003年
杨春华主编《食品环境学》2016年,科学出版社
备注
主要介绍环境相关的基本概念。
章
第三章环境与食品原料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了解了解水体污染及污染源,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干扰及其来源;掌握食品原料质量与水、土壤、大气的关系,对粮食、蔬菜、水果、畜禽肉及水产品等食品原料安全性的影响。
1、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环境对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章思考题
环境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张建新、沈明浩主编《食品环境学》2006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3.掌握环境对食品原料安全性的作用,
4.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危害和防治及与安全食品的关系,
5.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有更进一步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
内容
及学
时分
配(注6)
课程
内容
及学
时分
配(注6)
一、绪论(2学时)
二、环境学基础(2学时)
1、环境的基本概念
2、中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12496064
课程名称
食品环境科学
Food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学时:30(课内学时:30实验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3.适用专业:任何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食品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系审核
意见
(系)(签名)
年月日
学院审核意见
(签名)(公章)年月日
六、食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4学时)
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2、食品环境评价
3、食品环境评价标准
4、危险性分析
七、食品工业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利用(2学时)
1、环境保护与食品工业
2、食品工业废水处理
3、食品工业废弃物利用与处理
配套
实践
环节
说明(注7)
大纲编写
责任人
食品(教研组)(签名)钮冰
2009年12月14日
三、环境与食品原料(6学时)
1、水与食品原料
2、土壤与食品原料
3、大气与食品原料
4、环境干扰与食品原料
cl离子状态

cl离子状态Cl离子状态Cl离子,即氯离子,是指氯原子(Cl)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离子。
在自然界中,氯离子是非常常见的离子之一,广泛存在于海水、地下水、盐湖等环境中。
本文将以Cl离子状态为标题,探讨氯离子的来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氯离子的来源氯离子的主要来源是氯化物,即由氯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氯化物有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等。
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会释放出氯离子。
此外,氯离子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电离过程产生。
例如,当氯气(Cl2)与水反应时,会生成盐酸(HCl),其中的氯离子来自氯气的电离。
二、氯离子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氯离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离子,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电荷。
由于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氯离子在溶液中往往与正离子形成离子键,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2. 化学性质:氯离子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常与其他离子发生反应。
例如,氯离子可以与钠离子(Na+)结合形成氯化钠(NaCl),这是一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此外,氯离子还可以与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例如与银离子(Ag+)反应生成沉淀的氯化银(AgCl)。
三、氯离子的应用1. 食品加工:氯离子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氯离子可以用于食品的消毒和防腐,能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水处理:氯离子在水处理中广泛应用。
氯离子可以用于消毒水源,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此外,氯离子还可以用于水的脱盐处理,去除水中的盐分。
3. 医疗用途:氯离子在医疗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氯离子可以用于制备生理盐水,用于静脉注射、清洗伤口等。
此外,氯离子还可以用于制备一些药物,如抗菌药物。
4. 工业应用:氯离子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氯离子可以用于制备氯气、盐酸等化工原料。
此外,氯离子还可以用于金属表面的处理,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5. 其他应用:氯离子还有其他一些应用,如纸浆漂白、染料制备、冶金工艺等。
第四章HACCP的前提条件

第四章HACCP的前提条件第一节实施HACCP的前提条件HACCP不是孤立的体系,也不能靠HACCP解决管理上的一切问题。
它要求企业有一个管理基础(如ISO 9000等),要求对食品安全卫生有一个基本的操纵水平(达到GMP 要求),还要求企业拥有与有效地实施一个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才能使HACCP 体系有效地运行。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一种具有专业特性的品质保证(QA)或者制造管理体系,被称之“良好操作规范”。
GMP最早较多地应用于制药工业,许多国家也将其用于食品工业,制定出相应地GMP法规。
良好生产规范(GMP)在美国食品工业中特指CFR.Part106.适用于婴儿食品的营养品质操纵、CFR.Part113.适用于低酸罐头食品加工企业、CFR.Part114.适用于酸化食品加工企业、CFR.Part129.适用于瓶装饮料、CFR.Part416.适用于禽肉食品加工企业等一系列联邦法规。
这些法规作为食品、生产、包装、贮藏卫生品质管理体制的技术基础,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并用本法规来定义某种食品是否符合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与公共卫生服务法。
制订GMP的目的是来帮助您推断产品的加工、包装与储存是否与GMP及其它法规文件,比如“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规(FD&C Act)”、“大众健康服务法(PHS)”,相符。
GMP既能够确保卫生标准,又能够确保典型的加工操纵。
GMP “包含非常普通的规定,对加工厂构造与设计、周围地面、设备与器具、供水、污水、管道、卫生间设施、保护、动物与害虫操纵、贮存与搬移设备、原材料与配料的处置与环境、记录保持、检验程序、包装,与员工的教育、培训、监管与清洁指定了有关的规范”美国联邦法规CFR.Part110.部分适用于除生的农产品的收获、贮存、分销企业以外一切食品生产、加工、贮存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美国联邦政府在Part110基础上,对可可、糕点、瓶装饮料等也制定了相应的GMP法规,这些法规(包含Part110)仍不断的在被完善,最新版本的被称之CGMP(C-Current)。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二、食品企业的 噪声污染
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是声源以弹性波的形式向空气中 辐射出来的一种压力脉冲。在环境中不积累,不持久, 也不远距离扩散。若声源停止发生,噪声便立即消失。 只有声源、声音传播和接受者同时存在,才形成噪声 污染。
食品工业噪声来源: 工厂噪声来源大体上可分为机械噪声、气流噪声两大
类。在食品工业常有粉碎机、风机、空压机、泵、柴 油机、电机、制冷设备、制罐设备、机械加工设备和 运输车辆等均产生不同声级和频率的噪声。
来自原料挟带的泥沙以及动物的粪便等 (5)菌体
可能存在的多种致病菌等
食品工业废水的主要特点
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
易腐败, 一般无毒性
2.食品工业污水种类
(1)酿造工业污水 主要包括谷物浸泡污水、 含多糖和酵母的酿酒冲洗废水及蒸馏排出的废水 等。 (2)乳品加工污水 奶酪废水及其洗涤水、酸 乳酪废水、奶油制造污水等。 (3)果蔬制品加工污水 果蔬产品加工污水中 大量泥沙、悬浮物、果皮等。 (4)肉、禽、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大量碎骨、碎 肉、油污等有机物, 以及血、毛及及未消化物。
(三)食品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分解氧化有机物, 并采取一定人工措施,创造利于微生物生长、 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提高其分 解有机物的效率,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 单物质,将有毒物质转化为五毒物质,使水 得到净化。
处理方法:
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
按不同方法的处理程度: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法
(一)食品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
即利用物理作用, 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油类、可溶性 盐类及其他固体分离出来, 从而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 常运行, 降低其他处理设备的处理负荷。
食品化学课后题问题详解

食品化学课后题问题详解食品化学课后复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食品《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法律定义: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种类、组成、营养、变质、分析技术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或者也可定义为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3、基本营养素营养素是指那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基本营养素一般包括六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二、简答题1、食品化学家与生物化学家的研究对象和兴趣有何不一样。
答:生物化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物质,他们的兴趣包括在与生命相适应或几乎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物质所进行的繁殖、生长和变化。
而食品化学加则研究的是死的或将死的生物物质,其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暴露在环境变化很大、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热处理、冷冻、浓缩、脱水、辐照等加工和保藏条件下食品中各个组分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
2、简述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是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呈色、呈香、呈味成分和激素、有毒成分的化学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
其次研究食品成分之间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变化,即化学反应历程、研究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及其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性的影响。
最后是对食品贮藏加工的新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食品资源以及新的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研究。
这三大部分构成了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通过理论-实践-理论不断循环的体系中发展的,食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食品化学的研究中,要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验主要通过感官实验和理化实验两条途径来实现,将实验结果与查证的资料相结合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然后将理论知识再反馈到实践中,又可以指导实践,不断循环,使得食品化学的理论只是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 品种。 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 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 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 稠剂、香料等。
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 长期(或超量 )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在人体内蓄积, 导致各种器官受损。 非法滥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隐患主要原因之 一。 非法添加是指在法律、法规上明令禁止用于食品 生产的添加物。滥用是指能够在食品中使用,属 于食品添加剂但是超量、超范围使用。 /watch/0878499323188528 3042.html?page=videoMultiNeed
二、食品加工车间环境要求
1、 建筑结构、场所基础设施要坚固耐用并达到卫生
要求,要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车间内要有必 要的排烟、排汽、防蝇、防尘、防鼠等基本设施。 2 、厂房按设备布局和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做到 人流、物流分开;原料与成品、半成品分开;杜绝 生产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
3 、确保食品加工车间环境和食品加工器具的清洁卫 生,具有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 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 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⑴ 设备及器具的卫生与消毒; ⑵ 食品加工车间地面及空间的卫生与消毒; ⑶ 人员的卫生与消毒。
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有些真菌则产生毒素 污染食品。 霉菌污染粮食、油料作物等引起的中毒现象较为多 见。霉菌中毒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临床表现 较为复杂,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癌、致畸 和致突变等。
动物性食品是人类膳食的主要组成部分,病毒导致 的动物疫病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口蹄疫、疯牛 病、禽流感。 除了以上几类因素外,寄生虫、昆虫等也能通过食 品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小麦、大米、食用植物油、 酱油和食醋。 2005年7月1日实施,新10类,肉制品、乳制品、饮 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 冻米面制品、膨化食品。
具体制度
(1)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 于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 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 (2)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 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 (3)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 准入标志制度。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 (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
三.食品贮运对环境的要求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环境关系到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 的保质期。 1、食品贮存的环境卫生的要求 ⑴ 不同食品的贮存环境不同,食品贮存场所的选择、 构筑质量及储存条件应符合 GJB 1101—1991 的要 求。 ⑵ 贮存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库房要求清洁卫生、 无毒、无害,并且能够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区别与联系
Hale Waihona Puke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是一种产品生产准入制度,获 得生产许可证是产品生产的准入门槛;而产品安全认 证制度是一种产品性能认证制度,表明该产品达到了 某些方面的要求。 就是生产许可制度针对的是企业,侧重的是生产准入 ;产品安全认证制度针对的是产品本身,侧重的是产 品使用性能。 新的标志还原其本来的意义,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均 属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表示,产品质量责任应有 企业承担主体责任,政府只承担监管责任。
2 其他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加工、生产设备、贮存不当等产生的食 品安全问题 。 食品包装、运输、销售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
(四)消费因素
消费者消费意识差、消费能力低,使安全难 以保障的无牌无证食品得以流通。 消费者消费观念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促生剂 认为面粉越白越好,大米越亮越好等,水果 优劣以个体大小论等。
(三)技术因素
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过程 中,设备或技术落后,操作不规范等因素, 引起食品安全性问题。
1 加工环境中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食品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 污染。 在食品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直接食用 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受到生物性污染。
( 1 )细菌可以通过食品原料、食品原料和成品的交 叉污染、车间卫生、加工设施、从业人员卫生等不 良状况造成食品污染。 ( 2 )食品的贮存、运输和销售措施不当,造成包装 破损造成细菌污染。 ( 3 )食品本身携带的细菌在温、湿度、 pH 值及营养 适宜时,大量繁殖甚至产生毒素,造成食品污染。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29号)规定 /xxgk_13386/xxgkztfl/zjl/200 92010/201210/t20121015_235126.htm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在其食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食 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和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二十八条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均属企业获 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标识。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规则和 标志式样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质 检总局在本办法施行前公布的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规 章、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也叫市场准入管制,是 指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或过度竞争,确保规模经济 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和提高经济效率,政府职能部门 通过批准和注册,对企业的市场准入进行管理。 市场准入制度是关于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 有关准则和法规,是政府对市场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一 种制度安排。它具体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主体的 登记、发放许可证、执照等方式来体现。
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 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 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 许生产销售的监督制度。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 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
2 实施步骤
⑶ 在食品贮存过程中要排除任何污染,严禁受到放射 性物质或潜在性有害的合成化学品污染。 ⑷ 不同食品,贮存条件不同。动物性食品,冷冻应在 -30~-12℃ 之间,冷储应在0~22℃左右,相对湿 度70% ~ 100%
2、食品运输环境要求
⑴食品的运输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 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装运直接食用食品的 运输工具每次用前必须消毒。 ⑵ 食品装运应轻装轻卸,运输途中有垫、篷、盖 等保护措施。炎热季节应具备通风、冷藏等条件, 冬季运输蔬菜、水果等应有草帘、棉被等防冻条 件;长途运输要具备防蝇、防鼠、防蟑螂和防尘 措施。 ⑶ 运输中容器破损、食品保存不当都可能引起的 食品污染。运输中,不得损坏包装,不得混装, 不得将成品与污染物同车运输。
4、加工车间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要及时更新, 其技术状态,对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经 营效果和环境休戚相关。
5、生产工艺尽可能把污染物消除在工艺生产过 程中。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外来污染物污染。
6、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水质卫生标准。 7、对入口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 洁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必须符合 GB有关卫 生标准。 8、加工车间应具备消防设施,以防意外火灾发 生。 /v_show/id_XNjg4OTc3MD g0.html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QS”和“生 产许可”中文字样组成 。
以前的QS标志,是表明企业承诺其产品经检 验合格,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关 键字是“企业承诺”、“质量安全”。 现在的QS标志,是属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 的标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总局令第79号)规定: /zwgk/jlgg/zjl/zjl20052006/200610/t 20061027_12256.htm 第四十六条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即食品生产许可证 标志,属于质量标志,以“质量安全”的英文Quality Safety缩写“QS”表示,其式样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 见附件2,以下简称QS标志)。 第四十七条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出厂 前必须在其包装或者标识上加印(贴)QS标志。没有QS标 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四十八条 企业使用QS标志,表明企业承诺其产品经检 验合格,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加印(贴)QS标 志的食品,在质量保证期内,非消费者使用或者保管不当而 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由生产者、销售者根据各自的义务, 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节 食品工厂环境的监测
一.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 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 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 变化规律。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大 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 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 等。 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 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 性质、组成和结构。
第四章 环境与食品工业
第一节 环境对食品安全影响
一.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因素 1. 大气污染 2. 水体污染 3. 土壤污染
(二)人为因素
各种食品添加剂(滥用,过量使用,非法添加) 人为加入的有害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 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 工业的灵魂。
第二节 食品加工对环境的要求
食品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 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 标准要求更加严格。 食品生产的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 到重视。
一.食品加工厂对环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