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检测题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201-300)含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201-300)含答案解析
1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为3、4、5,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B. C.50πD.200π
14.在菱形 中, ,将 沿 折起到 的位置,若二面角 的大小为 ,则三棱锥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 B. C. D.
15.已知球的直径 ,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 , ,则棱锥 的体积为()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201-3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A. +1B. +3
11.在三棱锥 中,底面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顶点 在底面 上的射影为 的中心,若 为 的中点,且直线 与底面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则三棱锥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12.已知三棱锥 的每个顶点都在球 的表面上, 底面 ,且二面角 的正切值为4,则球 的表面积为
A. B. C. D.
A. B. C. D.
5.中国古代名词“刍童”原来是草堆的意思,古代用它作为长方体棱台(上、下底面均为矩形额棱台)的专用术语,关于“刍童”体积计算的描述,《九章算术》注曰:“倍上表,下表从之,亦倍小表,上表从之,各以其广乘之,并,以高若深乘之,皆六面一.”其计算方法是:将上底面的长乘二,与下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上底面的宽相乘;将下底面的长乘二,与上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下底面的宽相乘;把这两个数值相加,与高相乘,再取其六分之一,以此算法,现有上下底面为相似矩形的棱台,相似比为 ,高为3,且上底面的周长为6,则该棱台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2020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巩固提升训练(一) 空间几何体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巩固提升训练(一) 空间几何体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一) 空间几何体(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斜四棱柱的侧面是矩形的面最多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D.3个解析:选C 本题考查四棱柱的结构特征,画出示意图即可.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得到如图所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C ′.已知点O ′是斜边B ′C ′ 的中点,且A ′O ′=1,则△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 )A .1B .2 C. 2D.2 2解析:选D ∵△ABC 的直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C ′,∠B ′A ′C ′=90°,A ′O ′=1,∴A ′C ′= 2.根据直观图平行于y 轴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ABC 的高为AC =2A ′C ′=2 2.故选D.3.如图,已知平面A 1B 1C 1与平面ABC 平行,则能推断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三棱台的是( )A .A 1B 1=2,AB =3,B 1C 1=3,BC =4B .A 1B 1=1,AB =2,B 1C 1=1.5,BC =3,A 1C 1=2,AC =3 C .A 1B 1=1,AB =2,B 1C 1=1.5,BC =3,A 1C 1=2,AC =4D .AB =A 1B 1,BC =B 1C 1,CA =C 1A 1解析:选C 根据棱台是由棱锥截成的进行判断.选项A 中A 1B 1AB ≠B 1C 1BC ,故A 不正确;选项B 中B 1C 1BC ≠A 1C 1AC ,故B 不正确;选项C 中A 1B 1AB =B 1C 1BC =A 1C 1AC ,故C 正确;选项D 中满足这个条件的可能是一个三棱柱,不是三棱台.故选C.4.“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图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其实际直观图中四边形不存在,当其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可能是( )A .a ,bB .a ,cC .c ,bD.b ,d解析:选A 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牟合方盖相对的两个曲面正对前方,正视图为一个圆,而俯视图为一个正方形,且有两条实线的对角线.故选A.5.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正视图的弧线是半圆),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可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368π+65)cm 2B .(368+56π)cm 2C .(386+56π)cm 2D.(386+65π)cm 2解析:选B 从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这个几何体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下部分是长方体,上部分是半个圆柱.且长方体的三边长分别为8 cm,10 cm,8 cm ,半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 cm ,高为10 cm.所以其表面积为(368+56π) cm 2.6.已知圆锥的表面积是其底面面积的3倍,则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 ) A .120° B .150° C .180°D.240°解析:选C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由题意,πR 2+πRL =3πR 2,∴L =2R ,圆锥的底面圆周长l =2πR .展开成扇形后,设扇形圆心角为n ,则扇形的弧长l =n πL 180°=n π×2R 180°,∴2πR =2n πR180°,∴n =180°,即展开后扇形的圆心角为180°.7.现在国际乒乓球赛的用球已由“小球”改为“大球”.“小球”的直径为38 mm ,“大球”的直径为40 mm ,则“小球”的表面积与“大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A.19∶20 B .19∶20 C .192∶202D.193∶203解析:选C 因为S 小球=4π·192,S 大球=4π·202,所以S 小球∶S 大球=(4π·192)∶(4π·202)=192∶202.8.若圆台两底面周长的比是1∶4,过高的中点作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则圆台被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是( )A.12B.14 C .1D.39129解析:选D 设上,下底半径分别为r 1,r 2,过高中点的圆面半径为r 0,由题意得r 2=4r 1,r 0=52r 1,所以V 上V下=r 21+r 1r 0+r 20r 22+r 2r 0+r 20=39129. 9.如图,将一个正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出一个棱锥,则棱锥的体积与原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 )A .1∶3B .1∶4C .1∶5D.1∶6解析:选D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棱锥的体积V 1=13×12×a ×a ×a =a 36,又正方体的体积V 2=a 3,所以V 1∶V 2=1∶6.10.已知一个底面是菱形的直棱柱的侧棱长为5,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A .3034B .6034C .3034+135 D.135解析:选A 由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是9和15,得菱形的边长为 ⎝⎛⎭⎫922+⎝⎛⎭⎫1522=3234,则这个直棱柱的侧面积为4×3234×5=3034. 11.已知正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球心O 到平面ABC的距离为1,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则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 )A.7π4 B .2π C.9π4D.3π解析:选C 由题意知,正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22-12=3,则AB =3,过点E 的截面面积最小时,截面是以AB 为直径的圆,截面面积S =π×⎝⎛⎭⎫322=9π4.12.(2019·全国卷Ⅰ)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PA =PB =PC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PA ,AB 的中点,∠CEF =90°,则球O 的体积为( )A .86πB .46πC .26πD.6π解析:选D 设PA =PB =PC =2a ,则EF =a , 又FC =3,∴EC 2=3-a 2.在△PEC 中,cos ∠PEC =a 2+3-a 2-(2a )22a 3-a 2.在△AEC 中,cos ∠AEC =a 2+3-a 2-42a 3-a 2.∵∠PEC 与∠AEC 互补, ∴3-4a 2=1,解得a =22, 故PA =PB =PC = 2.又∵AB =BC =AC =2,∴PA ⊥PB ⊥PC , ∴外接球的直径2R =(2)2+(2)2+(2)2=6, ∴R =62,∴V =43πR 3=43π×⎝⎛⎭⎫623=6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 cm 的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cm 2.解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12×4=2(cm),∴S 侧=2π×2×4=16π(cm 2).答案:16π14.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暅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即是高,“幂”即是面积,意思是:如果两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几何体的截面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如图所示,扇形的半径为3,圆心角为90°,若扇形AOB 绕直线OB 旋转一周,图中阴影部分旋转后所得几何体与某不规则几何体满足:“幂势同”,则该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扇形AOB 绕直线OB 旋转一周,阴影部分旋转后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半个球的体积减去一个圆锥的体积.因为球的半径为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3.所以所求体积为12×43×π×33-13×π×32×3=18π-9π=9π.答案:9π15.(2019·全国卷Ⅱ)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解析:先求面数,有如下两种方法.法一:由“半正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及棱数为48可知,其上部分有9个面,中间部分有8个面,下部分有9个面,共有2×9+8=26(个)面.法二:一般地,对于凸多面体,顶点数(V )+面数(F )-棱数(E )=2(欧拉公式). 由图形知,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的顶点数为24, 故由V +F -E =2,得面数F =2+E -V =2+48-24=26.再求棱长.作中间部分的横截面,由题意知该截面为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上的正八边形ABCDEFGH ,如图,设其边长为x ,则正八边形的边长即为半正多面体的棱长.连接AF ,过H ,G 分别作HM ⊥AF ,GN ⊥AF ,垂足分别为M ,N ,则AM =MH =NG =NF =22x .又AM +MN +NF =1,即22x +x +22x =1. 解得x =2-1,即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2-1. 答案:262-116.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 =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 -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92,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当点C 位于垂直于平面AOB 的直径的端点时,三棱锥O -ABC 的体积最大.设球O 的半径为R ,∴V O -ABC =V C -AOB =13×12×R 2×R =R 36=92,解得R =3,则球O 的表面积S =4πR 2=36π. 答案:36π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90°,∠ADC =135°,AB =5,CD =22,AD =2,求四边形ABCD 绕AD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解:由已知得:CE =2,DE =2,CB =5, S 表面=S 圆台侧+S 圆台下底+S 圆锥侧=π(2+5)×5+π×25+π×2×22=(60+42)π,V =V 圆台-V 圆锥=13(π·22+π·52+22·52π2)×4-13π×22×2=148π3.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 -A1B 1C 1D 1的棱长为a ,E ,F 分别是A 1A ,CC 1的中点,求四棱锥C 1-B 1EDF 的体积.解:连接EF ,B 1D 1.设B 1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1,D 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2.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E ,F 分 别是A 1A ,CC 1的中点,∴h 1+h 2=B 1D 1=2a .又S △C 1EF =12C 1F ·EF =12×a 2×2a =24a 2,∴VC 1-B 1EDF =VB 1-C 1EF +VD -C 1EF =13·S △C 1EF ·(h 1+h 2)=13×24a 2×2a =16a 3.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柱OO 1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4.(1)求从下底面出发环绕圆柱侧面一周到达上底面的最短路径长;(2)若平行于轴OO 1的截面ABCD 将底面圆周截去四分之一,求截面面积; (3)在(2)的条件下,设截面将圆柱分成的两部分中较小部分为Ⅰ,较大部分为Ⅱ,求V Ⅰ∶V Ⅱ(体积之比).解:(1)将侧面沿某条母线剪开铺平得到一个矩形,邻边长分别是4π和4,则从下底面出发环绕侧面一周到达上底面的最短路径长即为此矩形的对角线长41+π2.(2)连接OA ,OB ,∵截面ABCD 将底面圆周截去14,∴∠AOB =90°,∵OA =OB =2,∴AB =22, 而截面ABCD 是矩形且AD =4, ∴S 截面ABCD =22×4=8 2. (3)依题知V 圆柱=Sh =16π, 三棱柱AOB -DO 1C 的体积是8, 则V Ⅰ+8=14V 圆柱=4π,∴V Ⅰ=4π-8,而V Ⅱ=V 圆柱-V Ⅰ=12π+8, 于是V Ⅰ∶V Ⅱ=π-23π+2.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连接A ′C ′,A ′D ,A ′B ,BD ,BC ′,C ′D ,得到一个三棱锥.求:(1)三棱锥A ′-BC ′D 的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比值; (2)三棱锥A ′-BC ′D 的体积.解:(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A ′C ′=A ′B =A ′D =BC ′=BD =C ′D =2a ,∴S 三棱锥=4×34×(2a )2=23a 2,S 正方体=6a 2, ∴S 三棱锥S 正方体=33. (2)显然,三棱锥A ′-ABD 、C ′-BCD 、D -A ′D ′C ′、 B -A ′B ′C ′是完全一样的,∴V 三棱锥A ′-BC ′D =V 正方体-4V 三棱锥A ′-ABD =a 3-4×13×12a 2×a=a 33.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长为8,宽为6的矩形,正视图(或称主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 ; (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 .解:由题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高为4的四棱锥,其底面是长、宽分别为8和6的矩形,正侧面及其相对侧面均为底边长为8、高为h 1的等腰三角形,左、右侧面均为底边长为6、高为h 2的等腰三角形,如图.(1)几何体的体积V =13·S 矩形·h =13×6×8×4=64.(2)正侧面及相对侧面底边上的高h 1=42+32=5.左、右侧面的底边上的高h 2=42+42=4 2.故几何体的侧面积S =2×⎝⎛⎭⎫12×8×5+12×6×42=40+24 2. 22.(本小题满分12分)直三棱柱的高为6 cm ,底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 cm,4 cm,5 cm ,将棱柱削成圆柱,求削去部分体积的最小值.解:如图所示,只有当圆柱的底面圆为直三棱柱的底面三角形的内切圆时,圆柱的体积最大,削去部分体积才能最小,设此时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圆柱的高即为直三棱柱的高6 cm.因为在△ABC 中,AB =3 cm ,BC =4 cm ,AC =5 cm ,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性质可得7-2R=5,所以R=1 cm,所以V圆柱=πR2·h=6π (cm3).而三棱柱的体积为V三棱柱=13),2×3×4×6=36(cm所以削去部分的体积为36-6π=6(6-π)(cm3).。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4章 立体几何初步 4.1.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4章 立体几何初步 4.1.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4.1.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山东济南模拟]已知正三角形边长为2,用斜二测画法画出该三角形的直观图,则所得直观图的面积为( )A.√24B.√64C.2√2D.2√62.(多选题)关于斜二测画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原图中平行的直线,在对应的直观图中仍然平行B.若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则在对应直观图中的面积为√24SC.一个梯形的直观图仍然是梯形D.在原图中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在对应的直观图中不再垂直3.如图所示,△A'B'C'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则在△ABC的三边及中线AD中,最长的线段是( )A.ABB.ADC.BCD.AC4.(多选题)[安徽镜湖校级期中]如图,△A'B'C'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A'B'=2,A'C'=B'C'=√5,则在原平面图形△ABC中,有( )A.AC=BCB.AB=2C.AC=2√5D.S△ABC=4√25.已知一个水平放置的正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其中有一边长为4,则此正方形的面积是.6.画出水平放置的四边形OBCD(如图所示)的直观图.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7.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上底为1,腰为√2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B.2√2C.4√2D.8√2A.√228.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知它是某个水平放置的四边形按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则四边形A'B'C'D'的原图形面积是.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0,0),A(1,3),B(3,1),C(4,6),D(2,5).试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四边形ABCD的直观图.4.1.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B ∵三角形在其直观图中对应一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直观图的面积是12×2×2×sin60°=√3.由斜二测画法中直观图和原图的面积的关系为S 直观图S 原图=√24,∴直观图的面积为√24×√34×22=√64. 2.ABC 对于A,根据斜二测画法知,直观图中平行性不会改变,故A 正确; 对于B,由原图与直观图的关系,若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则在对应直观图中的面积为√24S,故B 正确;对于C,一个梯形的直观图仍然是梯形,故C 正确;对于D,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中,在原图中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在对应的直观图中可以垂直,如长方体的长和高,故D 错误. 故选ABC.3.D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则AC>AD>AB,AC>BC,故AC 是最长的线段.4.BD 在直观图△A'B'C'中,过点C'作C'D'⊥A'B'于点D'.∵A'B'=2,A'C'=B'C'=√5,∴A'D'=1,C'D'=√A 'C '2-A 'D '2=√5-1=2.又∠C'O'D'=45°,所以O'D'=2,O'A'=1,O'C'=2√2.利用斜二测画法将直观图△A'B'C'还原为原平面图形△ABC,如图,则OC=4√2,OA=1,AB=2,故选项B 正确.又AC=√OA 2+OC 2=√33,BC=√OB 2+OC 2=√32+(4√2)2=√41,故选项A,C 错误.S △ABC =12×AB×OC=12×2×4√2=4√2,故选项D 正确.故选BD.5.16或64 若O'A'=4,则正方形边长为4,其面积为16;若O'C'=4,则正方形边长为8,面积为64.6.画法(1)过点C 作CE ⊥x 轴,垂足为点E,如图①所示,画出对应的x'轴,y'轴,使∠x'O'y'=45°,如图②所示.(2)如图②所示,在x'轴上取点B',E',使得O'B'=OB,O'E'=OE,在y'轴上取一点D',使得O'D'=12OD,过点E'作E'C'∥y'轴,使E'C'=12EC.(3)连接B'C',C'D',并擦去x'轴与y'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③所示,四边形O'B'C'D'就是所求的直观图.7.C 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底角为45°,上底为1,腰为√2的等腰梯形.过C,D 分别作CF ⊥AB,DE ⊥AB,分别交AB 于点F,E,则△ADE 和△BCF 为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BF=1.又EF=CD=1, ∴梯形ABCD 的面积S'=12×(1+3)×1=2.∵在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时,直观图的面积S'与原图的面积S 之比为√24,∴原平面图形的面积S=√2×2=4√2.8.2√2 由题意,四边形A'B'C'D 的面积S'=1,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S=2√2S'=2√2×1=2√2.9.画法(1)先画x'轴和y'轴,使∠x'O'y'=45°,如图①. (2)在原图中作AE ⊥x 轴,垂足为E(1,0).(3)在x'轴上截取O'E'=OE,作A'E'∥y'轴,截取E'A'=1.5.(4)同理确定点B',C',D',其中B'G'=0.5,C'H'=3,D'F'=2.5.(5)连线成图(去掉辅助线),如图②,即水平放置的四边形ABCD的直观图.。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章末质量检测(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章末质量检测(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章末质量检测(一) 空间几何体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可能是六棱锥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解析:A错误.如图1所示,由两个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叠放在一起构成的几何体,各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棱锥.B错误.如图2,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在直线,所得的几何体都不是圆锥.C错误.若六棱锥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则底面多边形是正六边形.由几何图形知,若以正六边形为底面,侧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D正确.答案:D2.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20条 B.15条C.12条 D.10条解析:由题意五棱柱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五棱柱共有对角线2×5=10条.答案:D3.关于直观图画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其对应线段仍平行于x′轴,其长度不变B.原图形中平行于y轴的线段,其对应线段仍平行于y′轴,其长度不变C.画与坐标系xOy对应的坐标系x′O′y′时,∠x′O′y′可画成135°D.作直观图时,由于选轴不同,所画直观图可能不同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知B不正确.答案:B4.若圆柱的轴截面是一个正方形,其面积为4S,则它的一个底面面积是( ) A.4S B.4πSC.πS D.2πS解析:由题意知圆柱的母线长为底面圆的直径2R,则2R·2R=4S,得R2=S.所以底面面积为πR2=πS.答案:C5.如果一个正四面体(各个面都是正三角形)的体积为9 cm3,则其表面积为( ) A.18 3 cm2 B.18 cm2C.12 3 cm2 D.12 cm2解析: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cm,则底面积为34a2 cm2,易求得高为63a cm,则体积为13×34a2×63a=212a3=9,解得a=32,所以其表面积为4×34a2=183(cm2).答案:A6.一个四面体共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其长分别为1,6,3,其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A.16πB.32π C.36πD.64π解析:将四面体可补形为长方体,此长方体的对角线即为球的直径,而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12+62+32=4,即球的半径为2,故这个球的表面积为4πr2=16π.答案:A7.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 )解析:直观图中的多边形为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为2,所以原图形为平行四边形,位于y轴上的对角线的长为2 2.答案:A8.球O 的截面把垂直于截面的直径分成1:3两部分,若截面圆半径为3,则球O 的体积为( )A .16π B.16π3C.32π3D .43π 解析:设直径被分成的两部分分别为r 、3r ,易知(3)2=r ·3r ,得r =1,则球O 的半径R =2,故V =43π·R 3=323π.答案:C9.[2019·湖北省黄冈中学检测]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233+π B.233+2π C .23+π D.23+2π解析:由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半圆柱和一个三棱柱组成,故其体积V =12π×12×2+12×2×3×2=π+2 3. 答案:C 10.如图,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A 1B 1上一点,且PB 1=14A 1B 1,则多面体P -BCC 1B 1的体积为( )A.83B.163 C .4 D .5解析:V多面体P-BCC1B1=13S正方形BCC1B1·PB1=13×42×1=163.答案:B11.过圆锥的高的三等分点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它们把圆锥的侧面分成的三部分的面积之比为( )A.1:2:3 B.1:3:5C.1:2:4 D.1:3:9解析:如图,由题意知O1A1O2A2OA=1:2:3,以O1A1,O2A2,OA为半径的圆锥的侧面积之比为1:4:9.故圆锥被截面分成的三部分侧面的面积之比为1:(4-1):(9-4)=1:3:5.答案:B12.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2,过直线O1O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122π B.12πC.82π D.10π解析:过直线O1O2的截面为圆柱的轴截面,设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因为轴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所以2r=l=22,所以r=2,所以圆柱的表面积为2πrl+2πr2=8π+4π=12π.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正方形ABCD绕对角线AC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解析:由圆锥的定义知是两个同底的圆锥形成的组合体.答案:两个同底的圆锥组合体14.[2019·甘肃省兰州市校级检测]若某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解析:根据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横着放的直三棱柱,所以S 侧=(1+2+3)×2=2+2+6, S 底=12×1×2=22, 故S 表=2+2+6+2×22=2+22+ 6. 答案:2+22+ 6 15.如图所示,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5,一质点自A 点出发,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到达A 1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将三棱柱沿AA 1剪开,可得一矩形,其长为6,宽为5,其最短路线为两相等线段之和,其长度等于2⎝ ⎛⎭⎪⎫522+62=13.答案:1316.若圆锥的内切球与外接球的球心重合,且内切球的半径为1,则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过圆锥的旋转轴作轴截面,得△ABC 及其内切圆⊙O 1和外切圆⊙O 2,且两圆同圆心,即△ABC 的内心与外心重合,易得△ABC 为正三角形,由题意知⊙O 1的半径为r =1,△ABC 的边长为23,于是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3.故所求体积为V =13×π×3×3=3π.答案:3π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体截去一个角得到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单位:cm).按照给出的数据,求该几何体的体积.解:该几何体的体积V =V 长方体-V 三棱锥=4×4×6-13×⎝ ⎛⎭⎪⎫12×2×2×2=2843(cm 3).18.(12分)如图是由正方形ABCE 和正三角形CDE 所组成的平面图形,试画出其水平放置的直观图.解:(1)以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再建立坐标系x ′O ′y ′,使两轴的夹角为45°,如图(2).(2)以O ′为中点,在x ′轴上截取A ′B ′=AB ,分别过A ′,B ′作y ′轴的平行线,截取A ′E ′=12AE ,B ′C ′=12BC .在y ′轴上截取O ′D ′=12OD .(3)连接E ′D ′,E ′C ′,C ′D ′,并擦去作为辅助线的坐标轴,就得到所求的直观图,如图(3).19.(12分)如图所示,在多面体FE ­ABCD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求该多面体的体积V .解析:如图所示,分别过A ,B 作EF 的垂线AG ,BH ,垂足分别为G ,H .连接DG ,CH ,容易求得EG =HF =12.所以AG =GD =BH =HC =32, S △AGD =S △BHC =12×22×1=24, V =V E ­ADG +V F ­BHC +V AGD ­BHC=⎝ ⎛⎭⎪⎫13×12×24×2+24×1=23. 20.(12分)用一张相邻边长分别为4 cm,8 cm 的矩形硬纸片卷成圆柱的侧面(接缝处忽略不计),求该圆柱的表面积.解析:有两种不同的卷法,分别如下:(1)如图①所示,以矩形8 cm 长的边为母线,把矩形硬纸片卷成圆柱侧面,此时底面圆的周长为2π·OA =4,则OA =r 1=2π cm ,∴两底面面积之和为8π cm 2,∴S 表=⎝ ⎛⎭⎪⎫32+8π cm 2,即该圆柱的表面积为⎝⎛⎭⎪⎫32+8πcm 2.(2)如图②所示,以矩形4 cm 长的边为母线,把矩形硬纸片卷成圆柱侧面,此时底面圆的周长为2π·OB =8,则OB =r 2=4π cm ,∴两底面面积之和为32π cm 2,∴S 表=⎝ ⎛⎭⎪⎫32+32πcm 2,即该圆柱的表面积为⎝⎛⎭⎪⎫32+32πcm 2.21.(12分)如图,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连接A ′C ′,A ′D ,A ′B ,BD ,BC ′,C ′D ,得到一个三棱锥.求:(1)三棱锥A ′-BC ′D 的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比值; (2)三棱锥A ′-BC ′D 的体积.解析:(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 ∴A ′B =A ′C ′=A ′D =BC ′=BD =C ′D =2a ,∴三棱锥A ′-BC ′D 的表面积为4×12×2a ×32×2a =23a 2.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 2,故三棱锥A ′-BC ′D 的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比值为23a26a2=33. (2)三棱锥A ′-ABD ,C ′-BCD ,D -A ′D ′C ′,B -A ′B ′C ′是完全一样的. 故V 三棱锥A ′-BC ′D =V 正方体-4V 三棱锥A ′-ABD =a 3-4×13×12a 2×a =a33.22.(12分)若圆锥与球的体积相等,且圆锥底面半径与球的直径相等,求圆锥侧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母线长为l ,球的半径为R , 则由题意得⎩⎪⎨⎪⎧13πr 2·h =43πR 3r =2R∴13π(2R )2·h =43πR 3,∴R =h ,r =2h , ∴l =r 2+h 2=5h ,∴S 圆锥侧=πrl =π×2h ×5h =25πh 2,S 球=4πR 2=4πh 2,∴S 圆锥侧S 球=25πh 24πh 2=52.。

高中数学必修二:各章章末检测(含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二:各章章末检测(含解析)

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将其左侧面作为上底面,右侧面作为下底面,水平放置,所得的几何体是( ) A.棱柱B.棱台C.棱柱与棱锥组合体D.无法确定1 题图2 题图2.一个简单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俯视图不.可.能.为: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圆.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3.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M、N分别是AA1、CC1的中点,作四边形D1MBN则四边形D1MBN 在正方体各个面上的正投影图形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4.如图所示的是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直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D′离C′比D′离B′近,又A′D′∥y′轴,那么原△ABC 的AB、AD、AC 三条线段中( )A.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CB.最长的是AC,最短的是ABC.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DD.最长的是AD,最短的是AC4 题图5 题图5.具有如图所示直观图的平面图形ABCD 是( ) 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C.任意四边形D.平行四边形6.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在此几何体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7.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A .6B .9C .12D .188. 平面α截球 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 1,球心 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2,则此球的体积为() B .4 3πC .4 6πD .6 3π9. 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 .4B .6C .8D .1210. 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 1 所示,A ,B ,C 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 2,则该几何体按图 2 所示方向的侧视图为选项图中的()11. 圆锥的表面积是底面积的 3 倍,那么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 )A .120°B .150°C .180°D .240°12. 已知三棱锥 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SC 为球 O 的直径,且 SC =2,则此棱锥的体积为()A. 6πA.26二、填空题B.36 C.23 D.2213.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14.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等于cm3.15.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16.一个水平放置的圆柱形储油桶(如图所示),桶内有油部分所在圆弧占底面圆周长的1,则油桶直立时,油的高度与桶的高度的比值是.4三、解答题17.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1)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结果保留π).18.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2 的正三角形,俯视图如图.(1)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写作法);(2)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19.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DAB=90°,∠ADC=135°,AB=5,CD=2 2,AD=2,求四边形ABCD 绕AD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20.如图所示,有一块扇形铁皮OAB,∠AOB=60°,OA=72 cm,要剪下来一个扇形环ABCD,作圆台形容器的侧面,并且余下的扇形OCD 内剪下一块与其相切的圆形使它恰好作圆台形容器的下底面(大底面).试求:(1)AD 的长;(2)容器的容积.= 答案1.A 2.B 3.D 4.C 5.B 6.D 7.B 8.B 9.A 10.A 11.C 12.A 13.①②③⑤ 14.1 15.24π 16.1- 1 4 2π17.解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下半部分是棱长为 2 m 的正方体,上半部分是半径为 1 m 的半球.(1) 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S 1× 24π×12+6×22-π×12=24+π(m 2).(2)几何体的体积为 V =23+1×4×π×13=8+2π(m 3).2 3 318.解 (1)直观图如图.(2) 这个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 它的底面边长为 2,高为 3,所以体积 V =1×22× 3=4 3.3 319.解 S 表面=S 圆台底面+S 圆台侧面+S 圆锥侧面=π×52+π×(2+5)×5+π×2×2 2=(4 2+60)π.V =V 圆台-V 圆锥 =1π(r 2+r r +r 2)h -12 ′1 12 2 3πr 1h3 =1π(25+10+4)×4-1π×4×2 3 3 148 π. 320.解 (1)设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r 、R ,AD =x ,则 OD =72-x ,由题意得2πR =60·π×72 180 72-x =3R即 AD 应取 36 cm.R =12,∴ .x =36 (2)∵2πr =π·OD =π·36,3 3 ∴r =6 cm ,圆台的高 h = x 2-(R -r )2= 362-(12-6)2=6 35. ∴V =1 2+Rr +r 2)=1π·6 35·(122+12×6+62)=504 35π(cm 3).πh (R 3 3=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A∈l,A∈α,B∈l,B∈α⇒l⊂αB.A∈α,A∈β,B∈α,B∈β⇒α∩β=ABC.l⊄α,A∈l⇒A∉α D.A∈l,l⊂α⇒A∈α2.长方体ABCD-A1B1C1D1 中,异面直线AB,A1D1 所成的角等于( ) A.30°B.45°C.60°D.90°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4.在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BC,CD,DA 上分别取E、F、G、H 四点,如果EF,GH 交于一点P,则( )A.P 一定在直线BD 上B.P 一定在直线AC 上C.P 一定在直线AC 或BD 上D.P 既不在直线AC 上,也不在直线BD 上5.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 和④ 6.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m∥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m B.AC⊥m C.AB∥βD.AC⊥β7.如图(1)所示,在正方形SG1G2G3 中,E,F 分别是G1G2 及G2G3 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SE,S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如图(2)所示,那么,在四面体S-EFG 中必有( )A.SG⊥△EFG 所在平面B.SD⊥△EFG 所在平面C.GF⊥△SEF 所在平面D.GD⊥△SEF 所在平面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若E 是A1C1 的中点,则直线CE 垂直于( )A.AC B.BD C.A1D D.A1D18 题图9 题图9.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ABC 沿斜边BC 上的高AD 折成一个二面角,此时∠B′AC=60°,那么这个二面角大小是( ) A.90°B.60°C.45°D.30°10.如图,ABCD-A1B1C1D1 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D∥平面CB1D1B.AC1⊥BDC.AC1⊥平面CB1D1D.异面直线AD 与CB1 所成的角为60°10 题图11 题图11.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 中,AB=BC=2,AA1=1,则BC1 与平面BB1D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63B.2 65C. 155D. 10512.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 中,AB=2,CC1=2 2,E 为CC1 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2二、填空题D.113.设平面α∥平面β,A、C∈α,B、D∈β,直线AB 与CD 交于点S,且点S 位于平面α,β之间,AS=8,BS=6,CS=12,则SD=.14.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α,则b∥α;②若a∥α,b⊂α,则a∥b;③若a∥α,则B. 3C. 2a 平行于α内所有的直线;④若a∥α,a∥b,b⊄α,则b∥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15.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 中,当底面四边形A1B1C1D1 满足条件时,有A1C⊥B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情况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15 题图16 题图16.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 中,AB=3,BC=a,若PA⊥平面AC,在BC 边上取点E,使PE⊥DE,则满足条件的E 点有两个时,a 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 中,M、N 分别为AB、A1D1 的中点,判断MN 与平面A1BC1 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8.ABCD 与ABEF 是两个全等正方形,AM=FN,其中M∈AC,N∈BF.求证:MN∥平面BCE.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底面ABCD,E 是PC 的中点.已知AB=2,AD=2 2,PA=2.求:(1)三角形PCD 的面积;(2)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20.如图所示,ABCD 是正方形,O 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底面边长为a,E 是PC 的中点.(1)求证:PA∥面BDE;(2)求证:平面PAC⊥平面BDE;(3)若二面角E-BD-C 为30°,求四棱锥P-ABCD 的体积.21.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A⊥底面ABCDAC=2 2,PA=2,E 是PC 上的一点,PE=2EC.(1)证明:PC⊥平面BED;(2)设二面角A-PB-C 为90°,求P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答案1.C 2.D 3.C 4.B 5.D 6.D 7.A 8.B 9.A 10.D 11.D 12.D 13.914.④15.B1D1⊥A1C1(答案不唯一)16.a>617.解直线MN∥平面A1BC1,M 为AB 的中点,证明如下:∵MD/∈平面A1BC1,ND/∈平面A1BC1.∴MN⊄平面A1BC1.如图,取A1C1 的中点O1,连接NO1、BO1.∵NO1 綊1D1C1,MB 綊1D1C1,2 2∴NO1 綊MB.∴四边形NO1BM 为平行四边形.∴MN∥BO1.又∵BO1⊂平面A1BC1,∴MN∥平面A1BC1.18.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N,延长交BE 的延长线于P,连接CP.∵BE∥AF,∴FN=AN,NB NP由AC=BF,AM=FN 得MC=NB.∴FN=AM. NB MC∴AM=AN,MC NP∴MN∥PC,又PC⊂平面BCE.AC ∴MN ∥平面 BCE .19. 解 (1)因为 PA ⊥底面 ABCD ,所以 PA ⊥CD .又 AD ⊥CD ,所以 CD ⊥平面 PAD ,从而 CD ⊥PD . 因 为 PD = 22+(2 2)2=2 3,CD =2,所以三角形 PCD 的面积为1×2×2 3=2 3.2(2)如图,取 PB 中点 F ,连接 EF 、AF ,则 EF ∥BC ,从而∠AEF (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BC 与 AE 所成的角.在△AEF 中,由 EF = 2,AF = 2,AE =2 知△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EF =45°.因此,异面直线 BC 与 AE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45°. 20.(1)证明 连接 OE ,如图所示.∵O 、E 分别为 AC 、PC 的中点,∴OE ∥P A. ∵OE ⊂面 BDE ,PA ⊄面 BDE , ∴PA ∥面 BDE .(2) 证明 ∵PO ⊥面 ABCD ,∴PO ⊥BD .在正方形 ABCD 中,BD ⊥AC , 又∵PO ∩AC =O , ∴BD ⊥面 PAC . 又∵BD ⊂面 BDE , ∴面 PAC ⊥面 BDE .(3) 解 取 OC 中点 F ,连接 EF .∵E 为 PC 中点,∴EF 为△POC 的中位线,∴EF ∥PO . 又∵PO ⊥面 ABCD ,∴EF ⊥面 ABCD . ∵OF ⊥BD ,∴OE ⊥BD .∴∠EOF 为二面角 E -BD -C 的平面角,∴∠EOF =30°.在 Rt △OEF 中,OF =1OC =1 = 2a ,∴EF =OF ·tan 30°= 6a ,2 4 4 12 ∴OP =2EF = 6a .62 3 ∴V P1 6 6-ABCD= ×a × = . 361821.(1)证明 因为底面 ABCD 为菱形, 所以 BD ⊥AC .又 PA ⊥底面 ABCD ,所以 PC ⊥BD . 如图,设 AC ∩BD =F ,连接 EF .因为 AC =2 2,PA =2,PE =2EC ,故 PC =2 3,EC =2 3,FC = 2,3从而PC= 6,FC AC= 6. EC因为PC =AC,∠FCE =∠PCA ,FC EC所以△FCE ∽△PCA ,∠FEC =∠PAC =90°.由此知 PC ⊥EF . 因为 PC 与平面 BED 内两条相交直线 BD ,EF 都垂直, 所以 PC ⊥平面 BED .(2)解 在平面 PAB 内过点 A 作 AG ⊥PB ,G 为垂足. 因为二面角 A -PB -C 为 90°, 所以平面 PAB ⊥平面 PBC . 又平面 PAB ∩平面 PBC =PB , 故 AG ⊥平面 PBC ,AG ⊥BC .因为 BC 与平面 PAB 内两条相交直线 PA ,AG 都垂直, 故 BC ⊥平面 PAB ,于是 BC ⊥AB , 所以底面 ABCD 为正方形,AD =2, PD = PA 2+AD 2=2 2. 设 D 到平面 PBC 的距离为 d .因为 AD ∥BC ,且 AD ⊄平面 PBC ,BC ⊂平面 PBC ,故 AD ∥平面 PBC ,A 、D 两点到平面 PBC 的距离相等,即 d =AG = 2. 设 PD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为α,则 sin α= d =1.PD 2 所以 PD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为 30°.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若直线过点(1,2),(4,2+ 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A .30°B .45°C .60°D .90°2.如果直线 ax +2y +2=0 与直线 3x -y -2=0 平行,则系数 a 为 ( )A .-3B .-6C .-3 2 3.若经过点(3,a )、(-2,0)的直线与经过点(3,-4) 1D.2 3 a 的值为( )且斜率为 的直线垂直,则 2A.5 2B.2 5 C .10 D .-104.过点(1,0)且与直线 x -2y -2=0 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B .x -2y +1=0C .2x +y -2=0D .x +2y -1=05.实数 x ,y 满足方程 x +y -4=0,则 x 2+y 2 的最小值为 A .4 B .6 C .8 ()D .126.点 M (1,2)与直线 l :2x -4y +3=0 的位置关系是 () A .M ∈l B .M ∉l C .重合 D .不确定7.直线 mx +ny -1=0 同时过第一、三、四象限的条件是()A .mn >0B .mn <0C .m >0,n <0D .m <0,n <08. 若点 A (-2,-3),B (-3,-2),直线 l 过点 P (1,1)且与线段 AB 相交,则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3或 k ≥4B .k ≤-4或 k ≥-34 3 C.3≤k ≤4 3 4 D .-4≤k ≤-34 33 49.已知直线 l 1:ax +4y -2=0 与直线 l 2:2x -5y +b =0 互相垂直,垂足为(1,c ),则 a +b +c 的值为 ()A .-4B .20C .0D .2410.过点 P (0,1)且和 A (3,3),B (5,-1)距离相等的直线的方程是() A .y =1B .2x +y -1=0C .y =1 或 2x +y -1=0D .2x +y -1=0 或 2x +y +1=011. 直线 mx +ny +3=0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3,而且它的倾斜角是直线 3x -y =3 3倾斜角的 2 倍,则 ()A .m =- 3,n =1B .m =- 3,n =-3C .m = 3,n =-3D .m = 3,n =10,7 12. 过点A 3 与B (7,0)的直线 l 1 与过点(2,1),(3,k +1)的直线 l 2 和两坐标轴围成的四边 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 k 等于 ()A .-3B .3C .-6D .6二、填空题13.若 O (0,0),A (4,-1)两点到直线 ax +a 2y +6=0 的距离相等,则实数 a =.14. 甲船在某港口的东 50 km ,北 30 km 处,乙船在同一港口的东 14 km ,南 18 km 处,那么甲、乙两船的距离是 .15. 已知直线 l 与直线 y =1,x -y -7=0 分别相交于 P 、Q 两点,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1, -1),那么直线 l 的斜率为.16. 已知实数 x ,y 满足 y =-2x +8,当 2≤x ≤3 时,则y的最大值为.x三、解答题17. 已知点 M 是直线 l : 3x -y +3=0 与 x 轴的交点,将直线 l 绕点 M 旋转 30°,求所得到的直线 l ′的方程.18. 求直线 l 1:2x +y -4=0 关于直线 l :3x +4y -1=0 对称的直线 l 2 的方程.19. 在△ABC 中,已知 A (5,-2)、B (7,3),且 AC 边的中点 M 在 y 轴上,BC 边的中点 N 在x 轴上,求:(1) 顶点 C 的坐标; (2) 直线 MN 的方程.20. 如图,已知△ABC 中 A (-8,2),AB 边上的中线 CE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2y -5=0,AC 边上的中线 B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2x -5y +8=0, 求直线 BC 的方程.21. 光线沿直线 l 1:x -2y +5=0 射入,遇直线 l :3x -2y +7=0 后反射,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22. 某房地产公司要在荒地 ABCDE (如图)上划出一块长方形地面(不改变方位)建一幢公寓,问如何设计才能使公寓占地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精确到 1 m 2).-5=0 答案1.A 2.B 3.D 4.A 5.C 6.B 7.C 8.C 9.A 10.C 11.D 12.B 13.-2 或 4 或 6 14.60 km15.-23 16.217.解 在 3x -y +3=0 中,令 y =0,得 x =- 3,即 M (- 3,0).∵直线 l 的斜率 k = 3,∴其倾斜角θ=60°.若直线 l 绕点 M 逆时针方向旋转 30°,则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60°+30° =90°,此时斜率不存在,故其方程为 x =- 3.若直线 l 绕点 M 顺时针方向旋转 30°,则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60°-30°=30°,此时斜率为 tan 30°= 3,故其方程为 y = 3(x + 3),3 3 即 x - 3y + 3=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 x + 3=0 或 x - 3y + 3=0.18.解 设直线 l 2 上的动点 P (x ,y ),直线 l 1 上的点 Q (x 0,4-2x 0),且 P 、Q 两点关于直线 l :3x +4y -1=0 对称,则有|3x +4y -1| |3x 0+4(4-2x 0)-1|= , 5 5 y -(4-2x 0)=4.x -x 03 消去 x 0,得 2x +11y +16=0 或 2x +y -4=0(舍). ∴直线 l 2 的方程为 2x +11y +16=0.5+x 0,y 0-219.解 (1)设 C (x 0,y 0),则 AC 中点 M 2 2 ,7+x 0 y 0+3,BC 中点 N 2 2 .∵M 在 y 轴上,∴5+x 0=0,x 0=-5.2 ∵N 在 x 轴上,∴y 0+3=0,y 0=-3,即 C (-5,-3).2 (2)∵M 0,-52 ,N (1,0).∴直线 MN x y 的方程为 + 15=1. - 2 即 5x -2y -5=0.x 0-8y 0+2 ,20. 解 设 B (x 0,y 0),则 AB 中点 E 的坐标为 2 2 ,由条件可得:2x 0-5y 0+8=0x 0-8+2·y 0+2 , 2 2205y 0+8=0 得 , x 0+2y 0-14=0x 2 x 0=6 y 0=4,即 B (6,4),同理可求得 C 点的坐标为(5,0).故所求直线 BC 的方程为y -0=x -5,即 4x -y -20=0.4-0 6-521. 解 设直线 x -2y +5=0 上任意一点 P (x ,y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 P ′(x ,y ),则y 0-y=-2,30 0x +x 0,y +y 0x 0-x又 PP ′的中点 Q 2 2 在l 上, ∴3 x +x 0 y +y 0× -2× 2 2 +7=0,y 0-y =-2,x 0-x3 由 3×x +x 0-(y +y )+7=0.2 可得 P 点的坐标为x 0=-5x +12y -42,y 0=12x +5y +28,13 13代入方程 x -2y +5=0 中,化简得 29x -2y +33=0, ∴所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29x -2y +33=0.22. 解 在线段 AB 上任取一点 P ,分别向 CD 、DE 作垂线划出一块长方形土地,以 BC ,EA的交点为原点,以 BC ,EA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AB 的方程为 x + y=1,30 20 x ,20-2x设 P 3 ,则长方形的面积20-2xS =(100-x ) 80- 3 (0≤x ≤30).化简得 S =-2x 2+20+6 000(0≤x ≤30).3 3 当 x =5,y 50= 时,S 最大,其最大值为 6 017 m .3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方程x2+y2+2ax+2by+a2+b2=0 表示的图形是( )A.以(a,b)为圆心的圆B.以(-a,-b)为圆心的圆C.点(a,b)D.点(-a,-b)2.点P(m,3)与圆(x-2)2+(y-1)2=2 的位置关系为( ) A.点在圆外B.点在圆内C.点在圆上D.与m 的值有关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3,4,0)和B(x,-1,6)的距离为86,则x 的值为( )A.2 B.-8C.2 或-8 D.8 或-24.若直线x-y+1=0 与圆(x-a)2+y2=2 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3,-1] B.[-1,3]C.[-3,1] D.(-∞,-3]∪[1,+∞)5.设A、B 是直线3x+4y+2=0 与圆x2+y2+4y=0 的两个交点,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4x-3y-2=0 B.4x-3y-6=0C.3x+4y+6=0 D.3x+4y+8=06.圆x2+y2-4x=0 过点P(1,3)的切线方程为( ) A.x+3y-2=0 B.x+3y-4=0C.x-3y+4=0 D.x-3y+2=07.对任意的实数k,直线y=kx+1 与圆x2+y2=2 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D.相交且直线过圆心8.已知圆O:x2+y2=5 和点A(1,2),则过A 且与圆O 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A.5 B.10 C.252D.2549.将直线2x-y+λ=0 沿x 轴向左平移1 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2+y2+2x-4y=0 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 )A.-3 或7 B.-2 或8 C.0 或10 D.1 或1110.已知圆C:x2+y2-4x=0,l 是过点P(3,0)的直线,则( ) A.l 与C 相交B.l 与C 相切C.l 与C 相离D.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11.若直线mx+2ny-4=0(m、n∈R,n≠m)始终平分圆x2+y2-4x-2y-4=0 的周长,则mn 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1)C.(-∞,1) D.(-∞,-1)12.过点P(-2,4)作圆O:(x-2)2+(y-1)2=25 的切线l,直线m:ax-3y=0 与直线l 平行,则直线l 与m 的距离为( )A.4 B.2 C.85D.125二、填空题13.与直线2x+3y-6=0 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为.14.过点P(-2,0)作直线l 交圆x2+y2=1 于A、B 两点,则|PA|·|PB|=.15.若垂直于直线2x+y=0,且与圆x2+y2=5 相切的切线方程为ax+2y+c=0,则ac 的值为.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 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三、解答题17.自点A(-3,3)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与圆x2+y2-4x-4y+7=0 相切,求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18.已知圆x2+y2+x-6y+m=0 与直线x+2y-3=0 相交于P,Q 两点,O 为原点,若OP⊥OQ,求实数m 的值.19.已知圆x2+y2-6mx-2(m-1)y+10m2-2m-24=0(m∈R).(1)求证:不论m 为何值,圆心在同一直线l 上;(2)与l 平行的直线中,哪些与圆相交、相切、相离;(3)求证:任何一条平行于l 且与圆相交的直线被各圆截得的弦长相等.20.如图,已知圆O:x2+y2=1 和定点A(2,1),由圆O 外一点P(a,b向圆O 引切线PQ,切点为Q,且有|PQ|=|PA|.(1)求a、b 间关系;(2)求|PQ|的最小值;(3)以P 为圆心作圆,使它与圆O 有公共点,试在其中求出半径最小的圆的方程.1+k 2答案章末检测1.D 2.A 3.C 4.C 5.B 6.D 7.C 8.D 9.A 10.A 11.C 12.A 13.2x +3y +8=0 14.3 15.±5 16.4 317. 解 如图所示,已知圆 C :x 2+y 2-4x -4y +7=0 关于 x 轴对称的圆为 C 1:(x -2)2+(y +2)2=1,其圆心 C 1 的坐标为(2,-2),半径为 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与圆 C 1 相切.设l 的方程为 y -3=k (x +3),即 kx -y +3+3k =0. 则|5k +5|=1,即 12k 2+25k +12=0.∴k 1=-4,k 2=-3.3 4则 l 的方程为 4x +3y +3=0 或 3x +4y -3=0.18. 解 设P ,Q 两点坐标为(x 1,y 1)和(x 2,y 2),由 OP ⊥OQ 可得 x 1x 2+y 1y 2=0, x 2+y 2+x -6y +m =0, 由x +2y -3=0, 可得 5y 2-20y +12+m =0.①所以 y 1y 2=12+m,y 1+y 2=4.5 又 x 1x 2=(3-2y 1)(3-2y 2)=9-6(y 1+y 2)+4y 1y 2=9-24+4(12+m ),5所以 x 1x 2+y 1y 2=9-24+4(12+m )+12+m =0,5 5 解得 m =3.将 m =3 代入方程①,可得Δ=202-4×5×15=100>0,可知 m =3 满足题意,即 3 为所求 m 的值.19.(1)证明 配方得:(x -3m )2+[y -(m -1)]2=25,设圆心为(x ,y ),x =3m 则 , y =m -1消去 m 得 x -3y -3=0,则圆心恒在直线 l :x -3y -3=0 上.10 22+12( (2) 解 设与 l 平行的直线是 l 1:x -3y +b =0,则圆心到直线 l 1 的距离为 d =|3m -3(m -1)+b | |3+b |∵圆的半径为 r =5,∴当 d <r ,即-5 10-3<b <5 10-3 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 d =r ,即 b =±5 10-3 时,直线与圆相切;当 d >r ,即 b <-5 10-3 或 b >5 10-3 时,直线与圆相离.(3) 证明 对于任一条平行于 l 且与圆相交的直线 l 1:x -3y +b =0,由于圆心到直线 l 1 的距离 d |3+b |弦长=2 r 2-d 2且 r 和 d 均为常量.∴任何一条平行于 l 且与圆相交的直线被各圆截得的弦长相等. 20.解 (1)连接 OQ 、OP ,则△OQP 为直角三角形,又|PQ |=|PA |,所以|OP |2=|OQ |2+|PQ |2=1+|PA |2,所以 a 2+b 2=1+(a -2)2+(b -1)2,故 2a +b -3=0.(2)由|PQ |2=|OP |2-1=a 2+b 2-1=a 2+9-12a +4a 2-1=5a 2- 12a +8=5(a -1.2)2+0.8,得|PQ |min =2 5.5 (3)以 P 为圆心的圆与圆 O 有公共点,半径最小时为与圆 O 相切的情形,而这些半径的最小值为圆 O 到直线 l 的距离减去圆 O 的半径,圆心 P 为过原点且与 l 垂直的直线 l ′与 l 的交点 P 0,所以 r = 3 -1=3 5-1,5 又 l ′:x -2y =0,联立 l :2x +y -3=0 得 P 0(6,3).5 5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6)2+(y -3)2= 3 5-1)2.5 5 510 10= .= ,。

人教B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含解析

人教B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含解析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课时跟踪检测[A组基础过关]1.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2 B.3C.4 D.6解析:由三视图可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AB为高,底面是直角三角形,V=13AB×12BD×CD=13×2×12×3×2=2,故选A.答案:A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13+π B.23+πC.13+2π D.23+2π解析:由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三棱锥和半个圆柱组合而成,由此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3×12×2×1×1+12π×12×2=13+π,故选A.答案:A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96 B.128C.140 D.152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柱,V=S·h=12×6×4×8=96.答案:A4.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2和4的矩形,则该正三棱柱的体积是()A.839B.439C.239D.439或839解析:当2为正三棱柱的底面周长时,正三棱柱底面三角形的边长a=2 3,底面面积S=34a2=39,正三棱柱的高h=4,所以正三棱柱的体积V=Sh=439;同理,当4为正三棱柱的底面周长时,正三棱柱底面三角形的边长a′=43,底面面积S′=34a′2=439,正三棱柱的高h′=2,所以正三棱柱的体积V′=S′h′=839.所以正三棱柱的体积为439或839.答案:D5.若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以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的体积为()A.26B.23C.33D.23解析: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是由两个全等的正四棱锥构成,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22,∴V=2×13×1×1×22=23.故选B.答案:B6.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5,侧面积为20π,则此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S侧=πrl=20π,l=5得r=4,∴圆锥的高h=l2-r2=3.∴圆锥的体积为V=13πr2·h=16π.答案:16π7.(2018·江苏卷)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图可知,该多面体为两个全等正四棱锥的组合体,且正四棱锥的高为1,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2,所以该多面体的体积为2×13×1×(2)2=43.答案:438.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边长分别为8和6的矩形,主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 (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解: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高为4,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V -ABCD .如图所示,(1)V =13×(8×6)×4=64.(2)该四棱锥有两个侧面VAD ,VBC 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且BC 边上的高为h 1=42+⎝ ⎛⎭⎪⎫822=42,另两个侧面VAB ,VCD 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B边上的高为h 2=42+⎝ ⎛⎭⎪⎫622=5,因此S 侧=2×⎝ ⎛⎭⎪⎫12×6×42+12×8×5=40+24 2.[B 组 技能提升]1.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18B.17C.16D.15解析:由三视图可知,正方体被平面截去三棱锥A1-AB1D1,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V正=a3,VA1-AB1D1=13×12a2·a=16a3,∴V A1-AB1D1V剩=16a3a3-16a3=15,故选D.答案:D2.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为3,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A.9π B.932πC.27π D.2732π解析:∵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3,∴球半径为332,∴V=43π⎝⎛⎭⎪⎫3233=2732π.故选D.答案:D3.一个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有适量的水,若放入一个半径为r的实心铁球(水面漫过球),水面高度恰好升高r,则Rr=________.解析:由题知43πr3=πR2·r,∴R r=233.答案:23 34.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该三棱锥的主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由主视图知,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是腰长为2,底边为23的等腰三角形,∴V=13×12×23×1×1=33.答案:3 35.如下的三个图中,上面的是一个长方体截去一个角所得多面体的直观图,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在下面画出(单位:cm).(1)在主视图下面,按照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该多面体的俯视图;(2)按照给出的尺寸,求该多面体的体积.解:(1)如图.(2)所求多面体的体积V=V长方体-V正三棱锥=4×4×6-13×⎝⎛⎭⎪⎫12×2×2×2=2843.6.圆台的母线长为6 cm,它的轴截面等腰梯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腰垂直且与下底所成的角为30°,求该圆台的体积.解:如图,等腰梯形AA1B1B为圆台的轴截面,AA1=6 cm,∠AA1B=90°,∠ABA1=30°,于是AB=2AA1=12 cm,由A1B1∥AB,得∠B1A1B=∠A1BA=30°,又∠A=90°-30°=60°,得∠A1BB1=60°-30°=30°,故△A1B1B为等腰三角形,∴A1B1=B1B=6 cm.又OO1·AB=AA1·A1B得,OO1=AA1·A1BAB=6×6312=33(cm),由圆台的体积公式:V圆台=13π·OO1·(A1O21+A1O1·AO+AO2)=13·π·33·(32+3×6+62)=633π(cm3).。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测试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测试

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立体几何初步)班级 姓名 考号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 、ABα B 、AB α⊄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3.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以上都有可能 4. 正方体////D C B A ABC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AD C A //⊥ B 、AB C D //⊥C 、/AC 与DC 成45°角D 、//C A 与C B /成60°角5. 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则直线l 与直线a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直线l ∥直线a B 、直线l 与直线a 异面 C 、直线l 与直线a 相交 D 、直线l 与直线a 没有公共点6. 下列命题中,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 1 B 、 2 C 、 3 D 、47. 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EF 、GH 能相交于P ,那么( )A 、点P 不在直线AC 上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7题图 9题图8. 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π332,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 A 、22 B 、332 C 、324 D 、334 9. 正方体////D C B A 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AA 、AB 、/BB 、//C B 的中点,则异面 直线EF 与GH 所成的角等于( )A 、45°B 、60°C 、90°D 、120°10. 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若a ∥M ,b ∥M ,则a ∥b ; ②若b M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11. 已知m 、n 为直线,α、β为平面,有以下命题:①n n m m ⇒⎩⎨⎧⊥α⊥∥α; ②n n m ⇒⎩⎨⎧β⊥β⊥∥m ;③α⇒⎩⎨⎧β⊥α⊥m m ∥β; ④⇒⎪⎩⎪⎨⎧βαβ⊆α⊆平行n m m ∥n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2. 如图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体积为V ,点P 、Q 分 别在侧棱1AA 和1CC 上,并且Q C AP 1=, 则四棱锥B-APQC 的体积为( ) A 、2V B 、3VC 、4V D 、5V 二、填空题(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13. 正方体////D C B A ABCD -中,平面//D AB 和平面D BC /的位置关系为14.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15.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主视图和左视图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16.在直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有111D B C A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压轴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检测题(答案解析)(1)

(压轴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检测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E 、F 分别是正方形1111D C B A 和11ADD A 的中心,则EF 和B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A .30B .45C .60D .90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是梭BC ,CD 的中点,则1A F 与1C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5B .25C .515D .25153.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2,3AB BC AA ===,E 是BC 的中点,则直线1ED 与直线BD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728B .728-C .37D .37- 4.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163,底面积为43,则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A .1123πB .563πC .2243πD .28π 5.如图,圆锥的母线长为4,点M 为母线AB 的中点,从点M 处拉一条绳子,绕圆锥的侧面转一周达到B 点,这条绳子的长度最短值为25,则此圆锥的表面积为( )A .4πB .5πC .6πD .8π6.已知一个正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的球面上,且这个正三棱锥的所有棱长都为2,求这个球的表面积( )A .4πB .8πC .12πD .24π 7.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各棱长均为1,M 为1CC 的中点,则点1B 到面1A BM 的距离为( )A 2B .22C .12D .32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F 分别是AB ,B C 的中点,将ADE ,EBF △,FCD 分别沿DE ,EF ,FD 折起,使得A ,B ,C 三点重合于点A ',若点G 及四面体A DEF '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以FDE 为底面的三棱锥G -DEF 的高h 的最大值为( )A .263+B .463+C .4263-D .2263- 9.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2AD BC =,E 为PD 中点,平面ABE 交PC 于F ,则PF FC=( ) A .1 B .32C .2D .3 10.已知直线a 、b 都不在平面α内,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若//a b ,//a α,则//b αB .若//a b ,a α⊥,则b α⊥C .若a b ⊥,//a α,则b α⊥D .若a b ⊥,a α⊥,则//b α 11.已知在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4,42AB BD ==,若60BAD ︒∠=,则异面直线1B C 与1AD 所成的角为( )A .90︒B .60︒C .45︒D .30︒12.已知二面角l αβ--为60,AB α⊂,AB l ⊥,A 为垂足,CD β⊂,C l ∈,45ACD ∠=,则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4B .24C 3D .12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Rt A B C '''∆为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其中A C B C ''''⊥,2B O O C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14.如图,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11190,4,22ACB AC BC A B CC ∠=︒====,平面11AA B B ⊥平面ABC ,则该三棱台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15.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__.16.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2C π∠=,22CA =,D 为AB 的中点,将它沿CD 翻折,使点A 与点B 间的距离为22,此时三棱锥C AB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17.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2EF =,现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 BE ⊥;②//EF 平面ABCD ;③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④直线AE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定值,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18.一件刚出土的珍贵文物要在博物馆大厅中央展出,需要设计一个各面是玻璃平面的无底正四棱柱将其罩住,罩内充满保护文物的无色气体.已知文物近似于塔形(如图所示),高1.8米,体积0.5立方米,其底部是直径为0.9米的圆形,要求文物底部与玻璃罩底边至少间隔0.3米,文物顶部与玻璃罩上底面至少间隔0.2米,气体每立方米1000元,则气体费用最少为_________元.19.在正三棱锥S ABC -中,23AB =,4SA =,E 、F 分别为AC 、SB 的中点,过点A 的平面α//平面SBC ,α平面=ABC l ,则异面直线l 和E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20.水平放置的ABC ∆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已知''4,''3B C A C ==,则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_______ .三、解答题21.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BCD ∠=,已知2PB PD ==,6PA =,E 为PA 的中点.(1)求证:PC BD ⊥;(2)求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3)求三棱锥P BCE -的体积.22.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BCC B 为矩形,AC ⊥平面11BCC B ,D ,E 分别是棱1AA ,1BB 的中点.(1)求证://AE 平面11B C D ;(2)求证:1CC ⊥平面ABC ;(3)若12AC BC AA ===,求直线AB 与平面11B 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23.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求证://AB EF ;(2)若CF AE ⊥,AB AE ⊥,求证:平面ABFE ⊥平面CDEF .24.在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中,1AA ⊥平面ABCD ,//AB CD ,90ACD ∠=︒,26BC AC ==,1CD =,1AM CC ⊥,垂足为M .(1)证明:平面ABM ⊥平面11CDD C ;(2)若二面角B AM D --正弦值为217,求直线AC 与平面11CDD C 所成角的余弦. 2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DP =90°,PD =AD ,∠PDC =60°,E 为PD 中点.(1)求证:PB //平面ACE :(2)求四棱锥E ABCD -的体积.26.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AD =,M 为DC 的中点,将ADM △沿AM 折起使平面ADM ⊥平面ABCM .(1)求证:BM AD ⊥;(2)求直线DC 与平面DAB 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 解析:C【分析】作出图形,连接1AD 、11B D 、1AB ,推导出1//EF AB ,11//BD B D ,可得出异面直线EF 和BD 所成的角为11AB D ∠,分析11AB D 的形状,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如下图所示,连接1AD 、11B D 、1AB ,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则11112AD AB B D ===所以,11AB D 为等边三角形,则1160AB D ∠=,因为E 、F 分别是正方形1111D C B A 和11ADD A 的中心,则E 、F 分别是11B D 、1AD 的中点,所以,1//EF AB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BB DD 且11BB DD =,所以,四边形11BB D D 为平行四边形,则11//BD B D ,所以,异面直线EF 和BD 所成的角为1160AB D ∠=.故选:C.【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 ⎥⎝⎦,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D解析:D【分析】延长DA 至G ,使AG CE =,可证11//A G C E ,得1GA F ∠是异面直线1A F 与1C E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1AGF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结论. 【详解】延长DA 至G ,使AG CE =,连接1,GE GA ,GF ,11,AC A C ,又//AG CE 所以AGEC 是平行四边形,//,GE AC GE AC =,又正方体中1111//,AC AC AC AC =,所以1111//,AC DE AC DE =,所以11AC EG 是平行四边形,则11//A G C E ,所以1GA F ∠是异面直线1A F 与1C E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设正方体棱长为2,在正方体中易得15AG =,10GF =,22222112(21)3A F AA AF =+=++=,1AGF △中,2221111125cos 215253AG A F GF GA F AG A F +-∠===⋅⨯⨯.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并证明,然后解三角形得结论;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C解析:C【分析】连接11D B 、1D E 、DE ,先证明四边形11BB D D 为平行四边形,得到11//B D BD ,故异面直线1ED 与BD 所成的角即为相交直线1ED 与11D B 所成的角,由余弦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连接11D B 、1D E 、DE ,因为棱11//BB DD ,11BB DD =,所以四边形11BB D 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11//B D BD ,故异面直线1ED 与BD 所成的角即为相交直线1ED 与11D B 所成的角11B D E ∠,因为12,3AB AD AA ===,1BE CE ==, 所以2211111122B D D C B C =+=213110B E =+=222415ED CE DC +=+==,所以222115914D E ED D D ==+=+,由余弦定理得, 从而22211111111137cos 24214B D D E B E B D E B D D E +-∠===⨯⨯.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关键点是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空间中线线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4.A解析:A【分析】由面积和体积可得三棱柱的底面边长和高,根据特征可知外接球的球心为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再由勾股定理可得半径及球的表面积.【详解】 依题意,1163443AA ==,而213sin 432ABC S AB AC A AB =⨯⨯== 解得4AB =,记ABC 的中心为О,111A B C △的中心为О1,则114O A O A ==, 取1OO 的中点D ,因为AO CO =,90AOD COD ∠=∠=,由勾股定理得AD CD =,同理可得111AD BD A D B D C D ====,所以正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为即D ,AD 为外接球的半径, 由正弦定理得432sin 603AB AO ==, 故2221628433A O D D O A =+=+=, 故三棱柱111ABC ABC -的外接球表面积2281124433S R πππ==⨯=,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求法,关键点是确定球心的位置和球的半径的长度,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5.B解析:B【分析】根据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且线段25MB =计算底面圆半径即可求解.【详解】设底面圆半径为r ,由母线长4l ,可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22r r l ππα==, 将圆锥侧面展开成一个扇形,从点M 拉一绳子围绕圆锥侧面转到点B ,最短距离为BM ; 如图,在ABM 中,25,2,4MB AM AB ===,所以222AM AB MB +=, 所以2MAB π∠=,故22rππα==,解得1r =,所以圆锥的表面积为25S rl r πππ=+=,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首先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其圆心角为2rlπα=,其次从点M 拉一绳子围绕圆锥侧面转到点B ,绳子的最短距离即为展开图中线段MB 的长,解三角即可求解底面圆半径r ,利用圆锥表面积公式求解.6.C解析:C 【分析】将正三棱锥补成一个正方体,计算出正方体的棱长,可得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为外接球的直径,进而可求得这个球的表面积. 【详解】设该正三棱锥为A BCD -,将三棱锥A BCD -补成正方体AEBF GCHD -,如下图所示:则正方体AEBF GCHD -的棱长为22222⨯=,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23 所以,正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直径为23R =3R =, 该球的表面积为2412S R ππ==. 故选:C. 【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7.B解析:B 【分析】 连接11A N B AB =,根据已知条件先证明11B A A B ⊥、1⊥MN AB ,再通过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1AB ⊥平面1A BM ,由此确定出1B N 的长度即为点1B 到面1A BM 的距离,最后完成求解. 【详解】连接1B A 交1A B 于N ,连接11,,,,MB MN MB MA MA ,如图所示:因为11A ABB 为正方形,所以11B A A B ⊥, 又因为2211111514MB MC C B =+=+=221514MA MC CA =+=+=所以1MB MA =且N 为1AB 中点,则MN 为等腰三角形1AMB 的中垂线, ∴1⊥MN AB 且1MNA B N =,∴1AB ⊥平面1A BM ,∴1B N 就是点1B 到截面1A BM 的距离, 又因为111121122B N AB ==+=,所以点1B 到截面1A BM 2, 故选:B. 【点睛】方法点睛:求解平面外一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的方法:(1)几何方法:通过线面垂直的证明,找到A 在平面α内的投影点A ',则AA '即为A 到平面α的距离;(2)向量方法:①建立合适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平面α内取一点B ;②求解出AB 和平面α的法向量n ;③根据ABn d n⋅=即可求解出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8.A解析:A 【分析】先求出'A FDE -外接球的半径和外接圆的半径,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外接球的球心到外接圆的圆心的距离,可得高h 的最大值. 【详解】因为A ,B ,C 三点重合于点A ',原来A B C ∠∠∠、、都是直角,所以折起后三条棱'''A F A D A E 、、互相垂直,所以三棱锥'A FDE -可以看作一个长方体的一个角,它们有相同的外接球,外接球的直径就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即为'2'2'22441626R AF AD AE =++=++6R =2241625DE DF AD AE ==++=2222EF BE BF =+= 在DFE △中,22210cos 222522DE EF DF DEF DE EF +-∠===⨯⨯⨯, 所以DEF ∠为锐角,所以2310sin 1cos DEF DEF ∠=-∠=, DEF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5522sin 3310DF r DEF ===∠,则球心到DEF 2223R r -=,以FDE 为底面的三棱锥G -DEF 的高h 的最大值为1R OO +26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问题和外接球的问题,关键点翻折前后量的变化及理解外接球和三棱锥的关系,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9.C【分析】首先通过延长直线,DC AB ,交于点G ,平面BAE 变为GAE ,连结PG ,EG 交于点F ,再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求PFFC的值. 【详解】延长,DC AB ,交于点G ,连结PG ,EG 交PC 于点F ,//AD BC ,且2AD BC =,可得点,B C 分别是,AG DG 的中点,又点E 是PD 的中点,PC ∴和GE 是△PGD 的中线,∴点F 是重心,得2PFFC=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到PC 与平面BAE 的交点,即将平面BAE 转化为平面GAE 是关键. 10.C解析:C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b 与α的位置关系,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b 与α的位置关系,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由于直线a 、b 都不在平面α内.在A 中,若//a α,过直线a 的平面β与α的交线m 与a 平行,因为//a b ,可得//b m ,b α⊄,m α⊂,所以,//b α,A 选项正确;在B 中,若a α⊥,则a 垂直于平面α内所有直线,//a b ,则b 垂直于平面α内所有直线,故b α⊥,B 选项正确; 在C 中,若a b ⊥,//a α,则b 与α相交或平行,C 选项错误;在D 中,若a b ⊥,a α⊥,则//b α或b α⊂,b α⊄,//b α∴,D 选项正确.【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解决的方法是“推理论证加反例推断”,即正确的结论需要根据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相关定理进行证明,错误的结论需要通过举出反例说明其错误,在解题中可以以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如正方体、正四面体等)为模型进行推理或者反驳.11.A解析:A 【分析】把1AD 平移到1BC ,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详解】 连接1,BD B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60,4BAD AB ︒∠==,4BD ∴=.又1BDD 为直角三角形,22211BD BD DD ∴=+,得14DD =,∴四边形11BCC B 为正方形.连接1BC 交1B C 于点O 11//BC AD ,BOC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1B C 与1AD 所成的角,由于11BCC B 为正方形, 90BOC ︒∴∠=,故异面直线1B C 与1AD 所成的角为90°. 故选:A.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2.B解析:B作出图形,设2CD =,AD l ⊥,2AB =,然后以CA 、C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DE ,可知BAD ∠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为BAE∠或其补角,计算出ABE △三边边长,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cos BAE ∠,即可得解. 【详解】 如下图所示:设2CD =,AD l ⊥,2AB =CA 、C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DE ,在平面β内,AD l ⊥,2CD =,45ACD ∠=,则sin 2AD CD ACD =∠=cos 452AC CD ==,AB l ⊥,AD l ⊥,AB α⊂,AD β⊂,所以,BAD ∠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即60BAD ∠=,2AB AD ==,ABD ∴为等边三角形,则2BD =,四边形ACDE 为平行四边形,//DE AC ∴,即//DE l ,AD l ⊥,AB l ⊥,DE AB ⊥∴,DE AD ⊥, AB AD A =,DE ∴⊥平面ABD ,BD ⊂平面ABD ,DE BD ∴⊥,则222BE BD DE =+=,在平行四边形ACDE 中,//AE CD 且2AE CD ==, 所以,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为BAE ∠或其补角, 在ABE △中,2AB =2AE BE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24AB AE BE BAE AB AE +-∠==⋅. 因此,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直观图和原图的之间的关系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还原为如图所示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直接求解其面积即可【详解】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还原为如图所示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则有所以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根 解析:82【分析】根据直观图和原图的之间的关系,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Rt A B C '''还原为ABC ,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直接求解其面积即可. 【详解】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Rt A B C '''还原为ABC ,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则有2BO OC B O O C ''''====,242AO A O ''==所以114428222ABCSBC AO =⋅=⨯⨯= 故答案为:2【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得出三角形的直观图,并求出对应边长,根据面积公式求解.14.【分析】取与中点根据平面平面可知平面球心必在直线上设球心为D 则可求得球心恰好为点O 从而求得外接球的半径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详解】在三棱台中可得都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即如图取与中点连接则可 解析:32π【分析】取AB 与11A B 中点,O O ',根据平面11AA B B ⊥平面ABC ,可知'⊥O O 平面ABC ,球心必在直线O O '上,设球心为D ,则()22221O D O O OC O D O C ''''-+=+,可求得球心恰好为点O ,从而求得外接球的半径R ,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 【详解】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11190,4,22ACB AC BC A B CC ∠=︒====可得111,A A C C B B 都是等腰三角形,11112A C B C ==,四边形11A ABB 为等腰梯形即11AA BB =,如图,取AB 与11A B 中点,O O ',连接1,,CO OO C O '',则可得122,2CO C O '==,O O AB '⊥,又平面11AA B B ⊥平面ABC ,两面交线为AB ,所以'⊥O O 平面ABC .因为OA OB OC ==,111O A O B O C '''==,面//ABC 面111A B C , 所以球心必在直线O O '上.所以在直角梯形1C O OC '中可求得6O O '=,由题意可知,该三棱台外接球的外接球的球心必在直线O O '上,设球的半径为R ,球心为D ,则()22221O D O O OC O D O C ''''-+=+,得6O D '=,所以球心恰好为点O ,所以球的半径为22,所以该三棱台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22)32ππ=. 故答案为:32π【点睛】方法点睛: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找到线面垂直,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到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15.【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可得正方体边长然后计算外接球的半径利用球的体积的公式可得结果【详解】设正方体边长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由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所以则又所以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故答案为:【点睛 解析:3π【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可得正方体边长a ,然后计算外接球的半径3R =,利用球的体积的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设正方体边长a ,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 由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所以2624a =, 则2a =,又32R a =,所以3R ,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334434333R πππ==.故答案为:43π. 【点睛】方法点睛:求多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关键是要求出外接球的半径,常用方法有:(1)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时,可恢复为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的直径,求出球的半径;(2)直棱柱的外接球可利用棱柱的上下底面平行,借助球的对称性,球心为上下底面外接圆的圆心连线的中点,再根据勾股定理求球的半径;(3)如果设计几何体有两个面相交,可过两个面的外心分别作两个面的垂线,垂线的交点为几何体的球心.16.12【分析】根据题意可判断出两两垂直即可求出外接球半径得出表面积【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为的中点满足两两垂直设外接球的半径为则即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问题解题解析:12π【分析】根据题意可判断出,,DC DA DB 两两垂直,即可求出外接球半径,得出表面积. 【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2C π∠=,22CA CB ==,D 为AB 的中点,2CD AD BD ∴===,,CD AD CD BD ∴⊥⊥,22AB =,满足222AD BD AB +=,AD BD ∴⊥, ,,DC DA DB ∴两两垂直,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22222223R =++=,即3R =,∴三棱锥C AB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12R ππ=.故答案为:12π.【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得出,,DC DA DB 两两垂直.17.①②③【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平面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①;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可判断②;由锥体的体积公式可判断③;由线面角的概念可判断④【详解】连接交于点由可知平面而平面故①正确;由且平面平面可解析:①②③ 【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C ⊥平面11BB D D ,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①;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可判断②;由锥体的体积公式可判断③;由线面角的概念可判断④. 【详解】连接,BD AC 交于点O ,由AC BD ⊥,1AC DD ⊥可知AC ⊥平面11BB D D , 而BE ⊂平面11BB D D ,AC BE ∴⊥,故①正确; 由//EF BD ,且EF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可得//EF 平面ABCD ,故②正确;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得BEFS 为定值,且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定值AO ,所以A BEF V -为定值,故③正确;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AO ,设直线AE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AOAEα=不是定值,所以直线AE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不为定值,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睛】关键点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空间位置关系的转化及锥体体积的相关运算,在求解锥体体积相关问题时,选取一个合适底面能事半功倍.18.4000【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和高由体积公式求出正四棱柱的体积减去文物的体积可得罩内空气的体积进而求出所需的费用【详解】由题意可知文物底部是直径为09m 的圆形文物底部与玻璃罩底边至解析:4000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和高,由体积公式求出正四棱柱的体积减去文物的体积可得罩内空气的体积,进而求出所需的费用. 【详解】由题意可知,文物底部是直径为0.9 m 的圆形,文物底部与玻璃罩底边至少间隔0.3 m , 所以由正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0.9+2×0.3=1.5m , 由文物高1.8m ,文物顶部与玻璃置上底面至少间隔0.2m ,所以正四棱柱的高为1.8+0.2=2m .,则正四棱柱的体积为V =1.52×2=4.5m 3 因为文物体积为0.5m 3,所以置内空气的体积为4.5-0.5 = 4 m 3, 气体每立方米1000元,所以共需费用为4×1000=4000(元) 【点睛】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应用题是常见考查形式: 求解应用性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抓住关键词和量,理顺数量关系,然后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19.【分析】取中点连结根据题意得故所以为异面直线和所成角再根据几何关系求得在中故进而得答案【详解】取中点连结依题意:所以所以为异面直线和所成角在正三棱锥中是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因为分别是的解析:7【分析】取AB 、BC 中点D 、G ,连结DE 、DF 、GS 、GA ,根据题意得//l BC ,//DE BC ,故//l DE ,所以DEF ∠为异面直线l 和EF 所成角,再根据几何关系求得在Rt DEF ∆中,122DF SA ==,1122DE BC AB ===EF ==cos7DE DEF EF ∠===,进而得答案. 【详解】取AB 、BC 中点D 、G ,连结DE 、DF 、GS 、GA , 依题意://l BC ,//DE BC , 所以//l DE ,所以DEF ∠为异面直线l 和EF 所成角.在正三棱锥S ABC -中,G 是BC 中点,所以SG BC ⊥,AG BC ⊥, 又因为SG AG G ⋂=,SG ⊂平面SAG ,AG ⊂平面SAG , 所以BC ⊥平面SAG ,所以BC SA ⊥. 因为F 、D 分别是SB 、AB 的中点, 所以//DF SA . 所以DE DF ⊥.Rt DEF ∆中,122DF SA ==,11322DE BC AB === 所以227EF DE DF +.所以321cos 7DE DEF EF ∠===. 故异面直线l 和E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17故答案为:217【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考查空间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是中档题.20.【分析】首先根据直观图可知其平面图形为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线边长为长接下来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 的长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把直观图还原成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得为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 解析:732【分析】首先根据直观图可知其平面图形为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线边长为长3,8AC BC ==,接下来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 的长,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把直观图还原成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角边的长3,8AC BC ==, 由勾股定理可得73AB =故三角形AB 73, 73. 【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图的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斜二测画法的相关知识.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155;(3)12.【分析】(1)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PO ,推导出BD ⊥平面PAC ,进而可得出PC BD ⊥;(2)过点O 在平面PAC 内作OF PC ⊥,垂足为点F ,连接BF ,推导出OFB ∠为二面角B PC E --的平面角,计算出OF 、BF ,可计算出cos OFB ∠,即可得解; (3)计算出PCE 的面积,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可得出13P BCE B PCE PCE V V S OB --==⋅△,即可得解.【详解】证明:(1)连接AC 交BD 于O 点,连接P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则O 是BD 的中点,PB PD =,PO BD ∴⊥,又AC PO O =,AC 、OP ⊂平面PAC ,BD ∴⊥平面PAC ,又PC ⊂平面PAC ,PC BD ∴⊥;(2)由(1)知BO ⊥平面PAC ,PC ⊂平面PAC ,则OB PC ⊥, 过O 在平面PAC 内作OF PC ⊥于F ,连接BF ,由OB OF O ⋂=,则PC ⊥平面OBF ,BF ⊂平面OBF ,得BF PC ⊥,故OFB ∠为二面角B PC E --的平面角,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BAD ∠=,ABD ∴为等边三角形,2BD AB AD ∴===,112OB BD ∴==,223OC OA AB OB ==-= OB ⊥平面PAC ,OP ⊂平面PAC ,OP OB ∴⊥,223OP PB OB ∴-=3OA =3OP =6PA =222OP PA OA +∴=,即OA OP ⊥,即PO AC ⊥,3366PO OC OF PC ⋅⨯∴===,222261012BF BO OF ⎛⎫=+=+= ⎪ ⎪⎝⎭, 故615cos 510OF OFB BF ∠===,即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是155; (3)E 为PA 的中点,11333222PCE PAC POA S S S ∴====△△△, 又OB ⊥平面PAC ,113113322P BCE B PCE PCE V V S OB --∴==⋅=⨯⨯=△.【点睛】方法点睛:求二面角常用的方法:(1)几何法:二面角的大小常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 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空间向量法: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010. 【分析】(1)先证明1//AE DB ,再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AE 平面11B C D ;(2)由AC ⊥平面11BCC B 得出1AC CC ⊥,再由1CC BC ⊥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1CC ⊥平面ABC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直线AB 与平面11B 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解:(1)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A BB ,且11AA BB =. 因为点D ,E 分别是棱1AA ,1BB 的中点, 所以1//AD B E ,且1AD B E =. 所以四边形1AEB 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1//AE DB .又因为AE ⊄平面11B C D ,1DB ⊂平面11B C D , 所以//AE 平面11B C D .(2)因为AC ⊥平面11BCC B ,1CC ⊂平面11BCC B ,所以1AC CC ⊥. 因为侧面11BCC B 为矩形,所以1CC BC ⊥. 又因为ACBC C =,AC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1CC ⊥平面ABC .(3)分别以CA ,CB ,1C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由题意得()2,0,0A ,()0,2,0B ,()10,2,2B ,()10,0,2C ,()2,0,1D .所以()2,2,0AB =-,()110,2,0C B =,()12,0,1C D =-. 设平面11B C 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10n C B n C D ⎧⋅=⎪⎨⋅=⎪⎩,即2020y x z =⎧⎨-=⎩. 令1x =,则0y =,2z =.于是()1,0,2n =.所以cos ,5n AB n AB n AB⋅===.所以直线AB 与平面11B C D . 【点睛】关键点睛:在解决第(3)问时,关键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出线面角的正弦值,属于中档题.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证明出//AB 平面CDEF ,再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证得//AB EF ; (2)证明出AE ⊥平面CDEF ,再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出平面ABFE ⊥平面CDEF .【详解】(1)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 CD ,因为AB ⊄平面CDEF ,CD ⊂平面CDEF ,所以//AB 平面CDEF . 又因为AB平面ABFE ,平面ABFE平面CDEF EF =,所以//AB EF ;(2)由(1)有//AB EF ,因为AB AE ⊥,所以EF AE ⊥. 又因为CF AE ⊥,EF CF F =,所以AE ⊥平面CDEF .又因为AE ⊂平面ABEF ,所以平面ABEF ⊥平面CDEF .【点睛】方法点睛:证明面面垂直常用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证明面面垂直时,一般假设面面垂直成立,然后利用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即为所证的线面垂直,组织论据证明即可. 24.(1)证明见解析,(2)12【分析】(1)连接11A C ,由1AA ⊥平面ABCD ,可得1AA CD ⊥,而AC CD ⊥,可得CD ⊥平面11AAC C ,从而有AM CD ⊥,再由1AM CC ⊥可证得AM ⊥平面11CDD C ,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平面ABM ⊥平面11CDD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检测题
(时间 120分钟 分数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8,9,若在上面钻一个圆柱形孔后其表面积没有变化,则孔的半径为( )
A. 3 B .8 C. 9 D. 3或8或9
2、要使圆柱的体积扩大8倍,有下面几种方法:①底面半径扩大4倍,高缩小2
1
倍;②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为原来的
9
8
;③底面半径扩大4倍,高缩小为原来的2倍;④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扩大2倍;⑤底面半径扩大4倍,高扩大2倍,其中满足要求的方法种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在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直观图时,与轴不平行的线段的大小( ) A. 变大 B. 变小 C. 一定改变 D. 可能不变
4、向高为H 的水瓶中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如下面左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
5、设正方体的全面积为24,那么其内切球的体积是( ) A.
π6 B.
π3
4 C. π38
D. π332
6、圆锥的表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那么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 ) A. 1200
B. 1500
C. 1800
D. 2400
7、四棱柱有两个侧面互相平行,并且这两个侧面的面积之和为S ,它们的距离为h ,那么这
个四棱柱的体积是( ) A. Sh B.
21Sh C. 3
1
Sh D. 2Sh 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边长分别为3、4、5,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
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20π
B. 225π
C. π50
D. π200 9、如图所示的直观图的平面图形ABCD 是( ) A. 任意梯形
B. 直角梯形
C. 任意四边形
D. 平行四边形
10、体积相等的球和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的大小关系是( ) A. 正方体球S S > B. 正方体球S S = C. 正方体球S S < D. 不能确定
11、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
a 6
6
,则此棱锥的侧面积等于( ) A.
432a B. 2
32a C. 4332a D. 233 2
a
12、一个圆台的上、下底面面积分别是12
cm 和492
cm ,一个平行底面的截面面积为252
cm ,m 则这个截面与上、下底面的距离之比是( ) A. 2: 1 B. 3: 1 C.
2: 1 D. 3: 1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
1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一个球的直径,则这个圆柱的体积与球的体积之比为
13、把一根长4m ,直径1m 的圆木锯成底面为正方形的方木,则方木的体积为 14、三棱柱C B A ABC '''-的底面是边长为1cm 的正三角形,侧面是长方形,侧棱长为4cm ,一个小虫从A 点出发沿表面一圈到达A '点,则小虫所行的最短路程为 cm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第17-21题每题12分,第22题14分,共74分)
17、一个容器的盖子用一个正四棱台和一个球焊接而成,球的半径为R ,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R R 35.2和,斜高为R 6.0
(1)求这个容器盖子的表面积(用R 表示,焊接处对面积的影响忽略不记);
(2)若cm R 2=,为盖子涂色时所用的涂料每kg 4.0可以涂2
1m ,计算100个这样的盖子约需涂料多少kg (精确到kg 1.0)
18、直平行六面体的底面是菱形,两个对角面的面积分别为1Q ,2Q ,求直平行六面体的侧面积
19、画出下面实物的三视图
20、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R ,高为R 3 ,求此圆锥的内接正四棱柱表面积的最大值
21、如果棱台的两底面积分别是S S '、,中截面(过棱台高的中点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的面积是0S 求证: S S S '+=
02
22、已知正三棱锥ABC S -,一个正三棱柱的一个底面的三个顶点在棱锥的三条侧棱上,另一底面在正三棱锥的底面上,若正三棱锥的高为15cm ,底面边长为12cm ,内接正三棱柱的侧面积为120cm
2

(1)求正三棱柱的高;
(2)求棱柱上底面截的小棱锥与原棱锥侧面积的比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3、1800 14、3:2 15、 2 3
m 16、 5
三、解答题
17、(1)2
)485.21(R S π+= (2)约需kg 6.0
18、2
22
12Q Q S +=
19、略
20、当内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是
1
63-R 时表面积有最大值为
1
662-R
21、略 22、(1)正三棱柱的高为10cm 或5cm (2)1:9或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