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及学术特点研究
赵炳南中医皮科论坛②

赵炳南中医皮科论坛②赵炳南中医皮科论坛②内治重湿重血外治独树一帜——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学术特点曲剑华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1899年~1984年)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的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燕京中医皮外科四大家之一,为发展中医皮肤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炳南勤研中医经典,汲取前人经验,结合临证实践,在诊治皮科疾病的理法方药方面有许多创新:创立了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论治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湿滞”“顽湿”“血燥”等学说;研发了拔膏、薰药、黑布药膏等独特疗法;创制出115个疗效显著的经验方。
赵炳南的传承者众多,许多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大家。
重视整体首辨阴阳赵炳南非常重视整体观念,常说“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
没有内乱,不得外患”。
认为阴阳之平衡,卫气营血之调和,脏腑经络之通畅,与病损变化息息相关。
辨证当首辨阴阳,赵炳南根据众多病案,证实皮肤病的发病系阴阳不调,气血失和所致。
比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症状复杂、病情危重。
赵炳南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机体机能失调的基本状态主要是阴阳、气血失和,而气滞血瘀,经络阻隔是为发病之本。
在治疗上赵炳南教授常选用《证治准绳》之秦艽丸为基本方化裁,并根据不同阶段辨证施治。
其治则是以调理气血、阴阳,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基本法则。
总的原则是扶正祛邪,调理阴阳,增强其体质,纠其“偏盛偏衰”病象。
找准病机从湿入手赵炳南认为“湿”与许多皮肤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炳南生前常谓:“善治湿者,当可谓善治皮肤病之半。
”比如湿疹,其发病机理不外乎湿热内蕴,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
在治疗上,他惯用除湿胃苓汤,并根据热与湿的轻重不同而加减化裁。
他把湿辨证为湿热、湿蕴、湿毒、湿滞等不同的类型,每一类型又可细分为不同的证。
如辨湿热证,若热大于湿,采用具有清热除湿凉血功效的“清热除湿汤”;若湿大于热,则用具有除湿利水,凉血祛风功效的“除湿丸”。
皮肤病中医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赵炳南

(一)内服
养血生发胶囊 羚羊角粉 清热暗疮片 清开灵口服液 湿热痹颗粒 新癀片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二)外用药
丁香罗勒油乳膏 山宝皮宁酊 日舒安洗液
皮肤康洗液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二)外用药
丝白祛斑软膏
冰黄肤乐软膏 如意金黄散 复方卡力孜然酊 铍宝消炎癣湿药膏
皮肤病中医治疗 •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特点
(二)辨证循法
确立了证型,就可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原则。皮肤科已形成 了较系统的治疗体系。一般分为疏风解表法,清热解毒法,清热 凉血法,清热利湿法,养血润燥法,健脾除湿法,活血软坚法, 温经通络法,舒肝理气法,补益肝肾法,调和阴阳法等。在此基 础上还可经数法合参后,辨定出相应的治则治法。每个证型都要 有明确的治疗法则,为具体施药提供理论依据。
统一在一个相同的大前提下,用一种药、一种方法或多种药、多
种方法,治相同病或不同病,此即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证实 了中医在疾病治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来传承和发展传统中
医药学。
谢谢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化腐清创
• 其他疗法 针灸、拔罐、推拿、熏蒸、热烘、脐疗、穴位注射等。
★
选择相应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是中医治疗体系的关键,也
是最具特色及优势的一个方面。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一)内服
一清胶囊
二妙丸 川芎茶调颗粒
大黄蟄虫丸
天麻钩藤颗粒 四物合剂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一)内服
为鼎盛时期,亦为近代将皮肤科从中医外科中分支出来打下了坚
实的理论根基。
皮肤病中医治疗
• 概述
管窥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管窥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管窥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赵炳南认为,善治湿疹者,当可谓善治皮肤病之半。
湿疹,按其性质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
前两期在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湿象。
其发病机理不外乎湿热内蕴,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
在治疗上,他惯用除湿胃苓汤,并根据热与湿的轻重不同而加减化裁。
即使在湿疹的慢性期,出现粗糙、肥厚、干燥、角化等一系列燥象而无水泡、渗出、糜烂的情况下,仍用治湿之法。
他认为,正是由于湿邪有重浊、粘腻的特点,因此病程迁延日久,湿邪停滞,日久化燥,肌肤失养,是导致慢性肥厚性皮损的关键,故仍以治湿为本。
常采用健脾祛湿之法,用薏仁、云苓皮、扁豆、苍术、白术等药物。
当然,他也认为当利则利,因此,车前子、猪苓、防己、泽泻、萆薢等利湿之品亦常使用。
临床经验赵炳南在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时,重视对心与肝胆的辨证,最喜爱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
他认为心肝火盛是导致急性炎症皮肤病的重要原因,而龙胆泻肝汤正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
龙胆泻肝汤,古医籍记载有数个,其组方药味却不完全一样。
他常说,李东垣所述之龙胆泻肝汤方,中无黄连、大黄而有柴胡,除了泻肝经湿热,治小便不利外,多有升散作用;《证治准绳》所载之龙胆泻肝汤方中无连翘、生地、车前子,而有人参、知母、麦冬、五味子,除了泻心肝两经之火外,又偏于滋阴血;《沈氏尊生书》中之龙胆泻肝汤无生地、车前子,而加入青皮、白芍、柴胡等疏肝敛阴之品,这些都与临症所见之湿疡不完全对症。
因此,赵炳南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湿疡之为病,虽起于湿热,但急性发病时,常有热重于湿的特点。
他采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载龙胆泻肝汤为基础,自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用龙胆草泻肝胆湿热,生栀子清心火,泻三焦之热,又用生地、丹皮、生甘草凉血解毒;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热重时加大黄釜底抽薪。
在临床实践中,仍感清心火药力不足,故常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加入自创的清心火“三心方(莲子心、连翘心、生栀子)”,以增强清心泻火之力。
【转】中医皮科大家赵炳南银屑病外治方

【转】中医皮科大家赵炳南银屑病外治方赵炳南(1899—1984),中医皮外科专家。
赵炳南是我国现代中医皮外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通晓中医经典著作,博观古今而约取,厚积德才而薄发。
他继承前人、勤于实践、终身学习、善于思考,尤善吸取百家之长和研究创新。
创立了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论治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湿滞”、“顽湿”、“血燥”等学说;研发了拔膏、熏药、黑布药膏等独特疗法;创立了清热除湿汤、凉血活血汤、全虫方、除湿丸、润肤丸等名方。
擅长治疗恶疮、痈疽、顽癣、瘰疬、瘘管等疑难顽症。
晚年则专门致力于皮肤病的治疗与研究,整体治疗观在临床治疗中更加突出,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炉火纯青。
著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和《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这两部著作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皮肤科辨证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皮肤科学的奠基著作,也是反映赵炳南学术思想的标志性著作。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书全面翔实地辑录了赵炳南的大量临床病案及经验总结,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他先后参加《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手册》、《实用皮肤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编审工作,对我国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祖国中医皮肤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1龙葵水剂【处方组成】龙葵30g,水1000mL。
【制备方法】将龙葵加水煎煮两次,一次20分钟,过滤,弃去药渣,合并药液,或浓缩后取汁,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临床应用】在银屑病的治疗中主要用于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
【用法用量】外用。
取药液适量外洗、湿敷,或浓缩后直接外搽。
【方解】龙葵味苦,性寒,能清泄热毒。
《证类本草》记载:“龙葵,味苦,寒,无毒。
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
其子,疗疔肿。
”故用于热毒壅结之证,正如《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言其能“疗痈疽肿毒,跌仆伤损,消肿散血”。
龙葵在北方地区很常见,又被称为野葡萄、凉甜儿。
夏季会结黄豆大小浆果,味道可口,为人所喜。
其全草则具苦寒之性,转为解毒妙品。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药液温度不宜过高。
赵炳南教授临床经验及特色疗法

• 赵炳南先生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皮 肤科学会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担任过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 北京医院、整形医院顾问中医师,北京 中医医院副院长兼皮外科主任,北京中 医研究所所长,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 教授等职;并被选为数届北京市及全国 人大代表。著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⑨饴糖 又名关东糖,功能缓诸急。古方中治疗腹中 急痛的建中汤等均有饴糖入药。(小建中汤:桂枝 6 克,甘草3克,大枣4枚,芍药12克,生姜9克,饴糖18克; 大建中汤:蜀椒3克,干姜5克,人参9克,饴糖18克)常 服可健脾养胃,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胃溃疡、胃脘疼痛 有良效。 –⑩闽姜糖 以闽姜切片浸糖而成。味甘辛,对口中不 和、淡淡无味、纳少腹胀、反酸灼心的脾胃虚寒症有 益,冬季噙服有益。 –⑪酸梅糖 能生津止渴,对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的老 年人噙服最良。 –⑫糯米糖、酥糖 有和中养脾助消化之功,且宜咀嚼, 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幼儿食用。糖用于食疗保健,有益 健康。但因性温热,味大甘,故久服助热损齿,过食 则有伤脾之患,不利于消化。对此,服食者亦应慎之。
1.6 全虫方
• 方药组成:全虫 皂刺 猪牙皂角 刺蒺藜 炒槐花 威灵仙 苦参 白鲜皮 黄柏 •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 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 皮肤病。
2.赵老习惯使用的引经药
• • • • • • • • • 头部:藁本或川芎 眼睑部:谷精草 鼻部:辛夷花 口唇:芡实 腰部:杜仲 腹部:姜厚朴 肛门:防己 女阴:蛇床子 下肢:木瓜 面部:菊花、凌霄花 眉棱骨:白芷 耳轮:龙胆草 胸部:厚朴 背部:厚朴或杜仲 乳房:橘皮、橘叶 阴囊:车前子 上肢或手:片姜黄 四肢:桑枝
赵炳南“首辨阴阳”学术思想临床应用举隅

赵炳南“首辨阴阳”学术思想临床应用举隅赵炳南先生是我国现代中医皮外科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
在他一生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一套独特的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创建了许多经典方剂和有效疗法,为中医皮肤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赵老的学术体系中“阴阳辨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赵老是中医外科出身,中医皮肤科也是中医外科的一部分,而“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正如《洞天奥旨·疮疡阴阳论》谓:“疮疡最要分辨阴阳,阴阳不明,动手即错。
”而赵老更是认为:若不辨阴阳,妄加投药,“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
所以赵老对于皮肤病的辨治深受中医外科“阴阳辨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赵老治疗皮肤病“首辨阴阳”,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医皮肤病辨证体系。
那么赵老辨治皮肤病所指的“阴阳”指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来讲:世间万物皆可分阴阳,只要是一对对立统一的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可。
从中医角度讲有“阴阳辨证”和“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即“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其中阴阳为首,统领后六者,即热、表、实为阳;寒、里、虚为阴。
再具体到中医外科,需要通过局部症状等,辨别是阴证还是阳证亦或是半阴半阳证,大体来说:阳证多实多热,治疗上宜用消法;阴证多寒多虚,治疗上宜用托法补法。
但是赵老辨治皮肤病所指的阴阳,并不是以上简单意义的寒热、表里、虚实,而是以辨湿热与湿气为重点的,其中前者为阳后者为阴。
早在1954年,赵老在皮研所讲课时就说道:“中医诊皮肤病须辨其为湿热性抑湿气性”,分别指出湿热性和湿气性皮肤病的辨证要点。
并常用龙胆泻肝汤为治疗湿热性皮肤病的主方,除湿胃苓汤为治疗湿气性皮肤病的主方,全虫方为治疗顽湿疡之主方。
另外在1963年赵老在皮肤科学会“皮科辨别阴阳”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皮肤病阴证的辨证特点,并讲述了20多个属湿气性皮肤病的阴证病种,并指出皮肤病阳证则多属湿热性病。
赵炳南先生治疗皮肤病的学术特点

赵炳南先生治疗皮肤病的学术特点
徐江雁;韦大文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3)6
【摘要】赵炳南先生是中医界治疗皮肤病的大家,赵老治疗皮肤病,善于调和阴阳,使用的基本方药是"四藤",即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和钩藤。
他除了运用活血化瘀法外,还兼顾心肝火盛、脾湿内阻,自创清肝利胆、清心泻火、疏风除湿之法,创建"三心方"(莲子心、连翘心、生栀子)。
临床治疗急性湿疹、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过敏性皮炎、药疹等急性炎症皮肤病(热盛型),每取良效。
赵老晚年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炉火纯青,整体治疗观在临床治疗中更加突现。
【总页数】3页(P481-483)
【关键词】皮肤病;赵炳南;调和阴阳
【作者】徐江雁;韦大文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R751.05
【相关文献】
1.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用药规律研究 [J], 陈黎明;张一帆;沈宇明;赵永祥;赵昕;文继红
2.赵炳南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探析 [J], 李敏;蔡念宁;张广中;张苍
3.赵炳南教授论治正虚邪盛皮肤病用药规律探析 [J], 杨旭杰;裴晓华;王春晖;沈慧
4.赵炳南先生治疗带状疱疹经验介绍 [J], 李维义
5.赵炳南独特学术流派的初步研究——从编写《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的体会谈起[J], 高益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皮肤泰斗:赵炳南,一份难求的祛斑偏方!】-

【中医皮肤泰斗:赵炳南,一份难求的祛斑偏方!】-赵炳南,中医皮外科专家。
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皮外科治疗的独特风格。
一生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为中医学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
赵炳南一生勤奋治学,勇于实践他从事皮外科专业60余年,晚年则专门致力于皮肤病的治疗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黄褐斑在面部的蔓延不亚于间接毁容,多数女性因此失去美丽和魅力,变得缺乏自信,抑郁自卑,不愿意面对朋友,久而久之压抑的情绪导致内分泌进一步失调,催生更多的黑色素堆积在面部,这样就造成了黄褐斑越长越多的现象。
黄褐斑让生活和工作都受到极大影响。
主要材料:3两柠檬、15克硼砂、15克白糖偏方用法:柠檬切碎加硼砂,白糖搅匀,密封3天后,每天取汁液擦脸一次,按摩15分钟以上。
验方效果:7天见效、一个月祛斑、增白提醒大家:这个方子对天生色素沉着或者雀斑的效果不明显,适合后天各种原因,引起的色斑和皮肤色素沉着。
健康小贴士祛斑食疗1、多喝牛奶牛奶一直是被称为护肤圣品,功能就不列举了,美白润肤、增强肌肤弹性、延缓衰老、淡斑祛斑等等。
不管是直接饮用,还是用于DIY美容,牛奶都是美白祛斑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正在被斑点困扰的MM们,平时一定要多喝些牛奶哦。
2、柠檬祛斑将新鲜的柠檬洗净切成片,将其研碎,加入硼砂末、白砂糖,搅拌后放入玻璃瓶中密封,隔3天后将其取出,每天早晚从中取出一小勺,冲泡温水饮用,坚持喝一点时间就能让脸上的雀斑减退和消除,无斑的女生服用能够让肌肤红润娇嫩。
3、猕猴桃美肤猕猴桃富含食物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其中的维生素C,更是我们所熟悉的美肤元素,可以抑制并淡化黑色素,最终起到上佳的美白祛斑效果。
直接食用或者榨汁饮用,都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4、西红柿汁每日喝1杯西红柿汁或经常吃西红柿,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
因为西红柿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及学术特点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继承、挖掘与传播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加快中医事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赵炳南教授(1899-1984)是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发展中医皮肤科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我们对其搏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赵炳南皮肤科学术精髓的传承与推广。
深入进行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经验特色的研究,对中医皮肤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术流派及其传承研究”是2006年度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1510”重大项目。
“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派学术渊源及学术思想研究”是此重大项目中的第一个子课题,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温病教研室负责完成。
笔者所选课题为此子课题中的一部分,重点是对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思想之渊源及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
本研究论文旨在探寻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思想渊源,研究总结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思想特色。
通过总结中医皮外科古籍文献和温病学名家著作的有关论述,明确中医皮肤科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及对赵氏思想的影响,明确赵炳南对中医皮肤病学发展和创新的贡献。
通过分析研究《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等著作及有关文献报道资料,深入总结赵老皮肤病辨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尽可能地条理化、系统化,便于指导临证或实际应用。
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赵炳南中医皮肤科的学术渊源进行研究。
明以前是中医皮肤科
理论与实践不断积累的时期,明清两代是中医皮外科学发展的鼎盛和争鸣时期,
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即产生于明清。
明清时期中医皮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是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思想的最重要的
源泉。
赵炳南不但继承了历代皮外科治疗上的精华,且有颇多创新,形成了自己皮外科治疗的独特风格。
论文中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所记载的31个主要皮肤病病种进行文献溯源,分析总结赵炳南论治不同皮肤病的特点与历代主要中医皮外科古籍文献和名家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明确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思想之渊源,明确赵炳南对中医
皮肤病学发展和创新的贡献。
论文第二部分是对赵炳南中医皮肤科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总结,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赵炳南的学术思想特点。
一是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对皮肤病证候进行了规范。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记载了11类共31种皮肤病的诊治方法,每一病种都有中医辨证。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在皮肤病各论中详细记载了对各种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方法。
二是始终以中医整体观指导对皮肤病的辨证治疗。
赵炳南将中医整体观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皮肤病诊疗的全过程。
他认为应从整体观出发研究皮肤病的发病规律,从整体角度分析皮肤科病证及其变化。
三是强调阴阳辨证,擅长运用调和阴阳法治疗皮肤病。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证的基本大法,赵炳南在医学实践中重视运用阴阳辨证治疗临床疑难杂症。
赵老指出调和阴阳法在皮肤科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喜用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天仙藤等藤类药物为调和阴阳基本方药加减运用于皮肤病临床。
四是重视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诊治皮肤病。
赵炳南对温病学说有颇深研究,率先将温病学的成就用于皮肤科中。
他深入研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将之与皮肤病临床紧密结合。
尤其是善于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丘斑疹类皮肤病及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他以卫气营血学说为指导,创制出有关皮肤病治疗的一系列经验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五是治疗皮肤病,常以治湿为根本,治热为关键。
赵炳南在诸多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中,对湿邪与热邪尤为重视。
赵炳南把温病学说关于湿热病的思想灵活用于皮肤病治疗中。
在长期反复临证实践的基础上,赵老形成了对于湿热性皮肤病辨证施治的看法。
论文第三部分是对赵炳南中医皮肤科治法和方药特点进行研究。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是赵老在中医皮外科临床领域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又学古不泥,在长期和大量的医疗实践中,对中医皮、外科的理论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见解,在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均颇有创新。
二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赵老通过大量病例,总结出了许多疗效显著的经验方,有些已形成系列。
其立法周全详察,组方科学严谨,对后学者极具指导意义。
三是对赵炳南部分常用效验方之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全虫方、秦艽丸、多皮饮、五皮五藤饮、祛湿健发汤等。
四是对赵老临床药物运用特点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其应用清热解毒药、祛风药、对药、组药、引药的特点,以总结其用药经验,为中医皮肤科的临床用药提供资料。
五是分析总结赵老治疗皮肤病时运用外治法、外用药的特点。
赵老对中医外
用药的配制和使用尤有独到之处,他汲取百家之长,不断研究创新,形成了系统的外治法、外用药方案,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外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