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下)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表现出一些积极的迹象,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以下是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1.经济增长: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出韧性和弹性,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3%。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4年,中国GDP增长有望进一步加快,预计在6%以上。
这一预期增长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消费市场:中国内需正在恢复和创新增长,消费市场逐渐复苏。
在2024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但随着疫情控制取得成功,消费市场逐渐回暖。
此外,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来刺激消费,如减税降费、促进就业等。
预计,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将持续复苏,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3.对外贸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疫情的冲击,2024年中国对外贸易表现不佳,但下半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2024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有望继续增长。
此外,中欧投资协定等贸易协议的签署也将为中国开放更多的市场机遇。
4.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稳定投资,特别是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和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2024年,投资仍将扮演重要角色,有助于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
这包括减税降费、提供贷款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并促进稳定经济增长。
然而,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1.疫情风险:全球范围内仍存在疫情的不确定性,新的变种病毒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封锁和制约经济活动。
中国也面临着疫苗接种进程与病毒传播的平衡问题。
2.债务风险: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
应对和管理债务风险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地缘政治风险:地区和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可能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带来压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一、国内经济形势1.宏观数据分析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但近期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12.7%,经济增速创下此轮复苏以来新高。
2.加速新基建为了与时俱进,新基建成为国家政策中的亮点。
该领域包括高速公路、5G 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
这些领域将会引领经济增长和数字化转型。
3.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国内政府正重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
中国政府还提出了从\大而全\到\小而美\的转型策略,为小型和创新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4.消费升级中国消费升级加速,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动力。
消费者的关注点从价格转移到品质、品牌和体验。
此外,年轻人对生活方式、文艺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二、国际经济形势1.全球经济不稳定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加之地缘政治紧张,导致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部分国家经济有所好转,但全球未来经济增速低迷的可能性较高。
2.关税和贸易限制自全球贸易战以来,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呈上升趋势。
同时,新冠疫情也导致物流和供应链中断。
这些因素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
3.环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
许多国家正在设法减少碳排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世界经济首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4.数字化浪潮数字化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经济,是经济转型的重要趋势之一。
数字化转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为市场带来了数字化服务和产品。
总之,未来几年,世界将会经历一段不平凡的时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经济发展,都充满挑战和机遇。
只有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和革命性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形势。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对经济运行大势和总体形势的把握和分析,是企业、行业和投资者制定决策的基础。
在国际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的深入互动中,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几个方面,以提供决策参考。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和财政政策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从GDP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实现了可持续的较高增长,过去一段时间内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
在通货膨胀方面,尽管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上涨,但整体通胀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定。
就业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就业政策的实施,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仍存在就业差距和结构性就业问题。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涉及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摩擦、外汇市场和国际财政政策等方面。
全球宏观经济增长面临多种挑战,如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增长放缓等。
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经济的重要问题,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汇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外汇政策的波动将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财政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
总之,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是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财政政策、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摩擦、外汇市场、国际财政政策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行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健康。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重返危机前水 平,今年将温和增长
2009年全球FDI降至1.1万亿美元,下降3040%,2010年回升至1.24万亿美元,上升 10%。2011年升至1.5万亿美元,上升17%。 2012年将温和增长达到1.6万亿美元,但仍 难以达到2007年(1.97万亿美元)的水平。
日本 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1.2%(环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1.5%(环比),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1.1%(环比),第四季度经济增 长率0.5%(环比),全年经济增长率2.8%。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 长率-0.9%(环比),第二季度-0.5%(环比) ),第三季度1.5% (环比)第四季度-0.3%(环比)。2011年经济增长率-0.7%。2012 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1.7%。 欧元区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5%,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1.7%, 第三季度增长率0.4%,第四季度增长率0.3%,全年经济增长率0.9%。 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8%(环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0.2%(环比),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0.2%(环比),第四季度经济 增长率-0.3%(环比)。2011年经济增长率1.4%。2012年一季度经 济增长率-0.3%。
俄罗斯经济增长率2009年GDP增长率为-8.9%。 201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3.8%。2011年经济增长率 4.3%。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4.9%。 2010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7%。2011年经济增长率7.4%。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5.3%。 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7.5%。2011年经济增长率2.7%。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8%。 2010年南非经济增长率为3%。2011年估计3.1%。2012 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2.1%。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一直备受人们密切关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本文将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就业形势、价格水平、金融政策和外贸状况等方面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GDP增长率。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虽然略有下降,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领先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7.8%,尽管相比往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以及内需的增长和消费的持续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宏观经济在这一方面表现良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业形势是衡量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复苏,就业形势也在不断改善。
根据就业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655万人。
尽管受到疫情和结构性调整的影响,一些就业岗位面临挑战,但整体来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就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失业人员就业,减轻了社会压力。
第三,价格水平在宏观经济形势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尽管近年来我国通胀率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在较低水平。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1.1%。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物价调控,保持通胀率在合理范围内。
这有助于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金融政策对宏观经济形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金融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降低利率、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此外,也加强了金融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稳定我国金融市场,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情况。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扩张转向了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比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面临一定的压力,金融风险积聚等。
首先,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增长速度逐渐回落但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到了9.7%,超过了政府设定的目标。
不过,受到疫情和全球经济回暖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国内供需矛盾的深化,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变得突出。
其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方向。
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区面临了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投资增长乏力也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一定压力。
再者,金融领域的风险积聚也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金融风险,比如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金融市场治理等,但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
随着债务问题的积累、影子银行风险的暴露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金融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形势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乏力。
尽管全球多国已开始复苏,然而一些疫情反弹和产业链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阻碍。
此外,当前全球进一步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纷至沓来,比如地缘政治风险、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都面临较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

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增加,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然而,面对国内外种种经济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对国际经济形势进行深刻剖析,以求有效应对。
下面,就国内外经济形势展开分析和展望。
一、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1. 宏观经济状况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速度,GDP增长率为6.9%。
然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并不强,CPI也逐渐上升,不良贷款风险在不断加大。
在推进“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预警,推进金融去杠杆。
2. 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崛起,我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逐渐下降。
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也在逐渐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 区域经济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依旧是制约经济整体水平的一个大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积极推进中。
未来,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提高地区之间的协同效应和协调发展,以利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
4. 消费升级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消费市场的规模逐渐上升,消费者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
这为商家创造了巨大的创业机遇,同时也挑战着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型。
5. 外贸形势去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但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风险也在不断升温。
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我国需加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二、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1. 美国经济走势美国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较为平稳,但美联储将继续加息,将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
同时,美国制造业的回升,也带来了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走弱的背景下,美国将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会更加重要。
2. 欧元区经济走势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增加,但通货膨胀依旧处于低位,多国债务问题和政治不稳定因素难以消除。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稳中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从宏观经济指标看,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将在6%左右,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投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体制转型双重挑战。
国际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一定的阻力,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对宏观经济形势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应对政策建议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必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在货币政策上,可以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在财政政策上,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还应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挖掘内需潜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要重视应对外部挑战,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改革,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可以通过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扩大市场准入,深化经济合作,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上,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本金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对于房地产市场,需要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防止房价泡沫化,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保障住房需求。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整体稳中向好,但仍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积极调整宏观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总规模:121677.5亿美元,已申请救助(希、爱、葡)占欧元区GDP的6.1%; 西、意各占11.6%和16.9%,PIIGS合占34.6%;法占21.1%;德占27%。
来源:欧盟经济展望报告2011.11.10
2010年欧元区及美英日财政收支平衡
-6.8 -10.7 -10.3 -6.2
财政余额
2362 219 -1074 -1640 -2032 -2210 -2692-2903-2551 693 1259 1282
-1578
-1628 -2482 -3183 -3776 -4127 -4550
-12940 0 -14160
1990 -2210 1991 -2692 1992 -2903 1993 -2551 1994 -2032 1995 -1640 1996 -1074 1997 219 1998 693 1999 1259 2000 2362 2001 1282 2002 -1578 2003 -3776 2004 -4127 2005 -3183 2006 -2482 2007 -1628 2008 -4550 2009 -14160 2010 -12940 2011 -13000 2012 -11000
按市场汇率计算(美元)单位:%
发达国 家 新兴市 场 68.5 31.5 75.1 24.9 76.4 23.6 60.3 39.7 53.3 46.7 48 52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元)单位:%
发达国 家 新兴市 场 62.4 37.6 61.4 38.6 59.3 40.7 48.1 51.9 40.3 59.7 35 65
•
• •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0.4
2010年欧元区各国GDP规模
马尔他, , 8.271 爱沙尼亚, , 19.253 吉布提, , 23.174 47.733 卢森堡, , 55.195 斯洛伐克, , 87.45 爱你兰 206.985 芬兰, , 239.177
葡萄牙, , 229.154 希腊, , 305.415 奥地利, , 377.382 比利时, , 467.779 荷兰, , 780.668 西班牙, , 1,409.95 意大利, , 2,055.11 法国, , 2,562.74 德国, , 3,286.45
折线图 1 -3092 -4322 -3069 -3234 -4584 -4950 -8206 -8953 -7662 -1381 -1919 -2088 -2131 -2360 -2693 -2363 -2707 -3121 -3877 -4561
美国的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4000 20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1000 -12000 -14000 -16000
2010 全球产出(市场汇率,万亿美 元) 亚洲占全球产出比重(%) 全球经济增长(每10年增长%) 亚洲经济增长(%) 亚洲占全球产出增长比重(%) 44.5 全球人均GDP(PPP,美元) 亚洲人均GDP(PPP,美元) 10700 6600 62 27.4 2020 90 33.5 4.0 5.8 55.7 14300 10600 2030 132 38.9 3.9 5.2 59.3 19400 16500 2040 195 44.5 3.8 4.8 62.8 26600 25400 2050 292 50.6 3.6 4.4 66 36600 38600
1
来源:欧盟经济展望报告2011.11.10
2010年欧元区及美英日政府债务占GDP比重
日本 美国 英国 欧元区 爱沙尼亚 卢森堡 斯洛文尼亚 斯洛伐克 芬兰 塞浦路斯 西班牙 荷兰 马尔他 奥地利 法国 德国 葡萄牙 爱尔兰 比利时 意大利 希腊
199.7 92.7 79.9 85.6 6.7 19.1 38.8 41 48.3 61.5 61 62.9 69 71.8 82.3 83.2 93.3 94.9 96.2 118.4 144.9
资料来源:世行《全球经济前景2010》2010.6
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呈长期化趋势
• 金融危机后,欧洲的私人债务国家化, 而国家债务危机化;美国的私人债务 国家化,国家债务则正在国际化;日 本政府债务以国民为主,国民持有 95%的国债。 IMF估计,在未来20年中,发达国家必 须削减政府支出或提高收入相当于占 GDP的8.8%,旨在到2030年将政府债务 降到占GDP的60%这一警戒线下。 如果不进行结构改革,G7的政府债务 将完全失控,到2030年占GDP比重将 升至200%,2050年将达到440% 。 新兴市场债权风险上升。债务国货币 多为硬通货,只要央行增发钞票,就 可使债务货币化,再借助通胀即可稀 释债务。美国最可能以发债-通胀- 稀释债务-再发债-再通胀的手法, 将债务转嫁给全球债权人。
来源:美财政部《美国总债务情况》201102
2000-2013年
美国政府总债务及占GDP比重变动
25000 120 20000 100
15000 60 10000 40
5000
20
0 总债 占GDP比重
2001 5807 56.6
2002 6228 59
2003 6783 61.8
2004 7379 63.2
主要经济体起飞时期经济增速之比较
12
10.1
10
8.6 8 8.4 8.1
8
7.7
6
4.1
4
2
0
美国
1870-1913
(43年)
日本
1950-1980 (30年) 台湾
1960-1995 香港 1978-2010 韩国 (35年) 中国 (32年)
资源来源:美国《远东经济评论》2006.9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报告》2006.8。
主要经济体占世界GDP比重
2010年
美国, 23.3 其他, 29.35
中国, 9.34 西班牙, 2.24 俄罗斯, 2.33 印度, 2.44 加拿大, 2.5 巴西, 3.32 意大利, 3.27 英国, 3.57 德国, 5.27 法国, 4.11 日本, 8.96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1.4.11
注:新兴经济体包括新兴市场与所有发展中国家; 2020年是笔者根据过去10年经济增长推算。
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2011年9月数据库资料整理
1980-2016年
欧盟、北美、亚洲在世界经济比重变迁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欧盟 北美 亚洲
1980 34.1 28.5 17.6
1990 31.7 28.8 21.4
英国 798, 7%
来源:美财政部《美国总债务情况》201102
1991-2010年美国长期净债务额变动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50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2011
来源:欧盟经济展望报告2011.11.10
欧元区债务危机贸易溢出影响
欧洲银行资本放贷影响
2010年6月美国长期债券类别及规模
规模:50.423万亿美元,占GDP的348%
公司及其他债, 12522, 25% 证券 24622, 49%
政府机构债, 6977, 14% 可售债券, 6302, 12%
2000 26.4 33.1 25.3
2010 25.8 24.3 26.8
2016 23 22.2 30.9
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1.10
2010年
亚洲、北美、欧盟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
其他 21.6 亚洲, 26.7
欧盟, 25.9 北美, 25.8
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2011年4月数据库资料整理
2010年全球外汇储备分布
12000
单位:十亿美元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东部
全球 9639.3
发达国家 2176.9
新兴经济 5746.24
亚洲 5876.5
中东北非 1013.2
中国 2876
日本 1061.5
美国 121.4
欧元区 300.2
2010-2050年亚洲在全球经济的地位
资料来源:Angus 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rospective OECD,2001, and 1900-2001 from Maddison(2003), The World Economy: Historical Statistics, OECD, Paris.
2005-2030年
世界贸易发展前景最新预测
单位:万亿美元
30 60% 25
52% 44%
50%
20
40%
33%
15
27
27
30%
10
20%
14
5
12 9 3 2005 2 0 3 0 (贸易政策不变) 2 0 3 0 (贸易壁垒削减)
10%
0
0%
世界出口贸易
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
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
来源:世界银行报告 2008年
赤字占GDP比重:2009财年为10%,2010财年为8.9%,2011财年8.6%。
1970-2010年
发展中国家债务占GDP比重
来源:UNCTAD《2011年贸易与发展报告》20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