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位置:
一、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可复制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文字和语言的知识,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学习语文,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基础。
通过本篇文章,我将对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评估和归纳,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为大家详细探讨这些知识点。
1. 语文文字的基本知识1.1 汉字的书写和认读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汉字,比如“天”、“一”、“大”、“小”等。
通过书写这些汉字,我们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更能够提高我们对这些汉字的认读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汉字,因此掌握这些汉字的能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1.2 字母的书写和认读除了汉字,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字母,比如“a”、“b”、“c”等。
通过书写和认读这些字母,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音节和拼音,这对我们学习拼音、英语等方面都会有所帮助。
2. 语文句子的基本知识2.1 语文句子的构成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句子,比如“天上有云”、“小鱼在水里”等。
通过学习这些句子,我们可以了解句子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法意识。
2.2 句子的表达和理解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通过语调、停顿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语义。
这对我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3.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第二单元知识点的全面学习和归纳,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知识,更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基础。
我认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加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些知识点,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详细讨论,我们对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汉字的书写和认读,字母的书写和认读,句子的构成和表达等知识点,同时也共享了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观点。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知识点梳理一、重点知识梳理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2、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3、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二、本单元难点知识梳理1、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三、易错点:(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2)要确定图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把自己假设为图中人物来判断。
如下图,芯芯的左手拉着谁,我们要想象自己是芯芯,芯芯是左手拉着阿呆。
扫码加入 Q 群,下载更多学习资料Q 群文件会永久保存资料,建议加入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声sh ēn ɡ母m ǔ。
(23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 y w 读儿歌,巧记声母。
像个6字bbb ,像面小旗ppp, 两扇小门mmm ,一根拐杖fff ,左下半圆 ddd ,雨伞把子ttt ,一个门洞nnn ,一根小棍 lll, 9字加勾ggg ,像把机枪KKK ,一把椅子hhh , i 下加钩jjj ,像个9字qqq ,刀切西瓜xxx ,像个2字zzz ,半个圆圈ccc ,半个8字 sss ,织毛衣zh zh zh ,吃苹果ch ch ch ,小狮子sh sh sh ,小苗发芽r r r,像个树杈yyy ,俩倒三角www 。
二、单d ān 韵y ùn 母m ǔ。
(6个)a o e i uü读儿歌,记单韵母。
张大嘴巴aaa ,圆圆嘴巴ooo,白鹅倒影eee,1加一点iii ,一只乌鸦uuu ,小鱼吹泡üüü。
三、整zh ěn ɡ体t ǐ认r èn 读d ú音y īn 节ji é。
(10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四、介ji è母m ǔ。
(3个)i 、u 、ü五、比b ǐ一y ì比b ǐ,读d ú一y ì读d ú。
b ——d p ——q f ——t m ——n h ——n z ——zh c ——ch z ——zi c ——ci c ——ci s ——si zh ——zhiCh ——chi sh——shi r——ri六、平p ín ɡ舌sh é音y īn 、翘qi áo 舌sh é音y īn 。
1.平舌音:以z 、c 、s 为声母的音节,如z ī、 c ī、s ī……2.翘舌音:以zh 、ch 、sh 、r 为声母的音节,如zh ā、ch ā、sh ā……七、拼p īn 拼p īn 读d ú读d ú。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节课文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第二单元的课文主要内容是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如书包、铅笔、橡皮擦等,通过描述这些物品的外观、用途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有一些重要的词语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书包”、“铅笔”、“橡皮擦”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也是学习语文时需要掌握的基础词汇。
第二节词语学习1. 新词语学习: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新的词语,需要老师对这些新词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示范,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词语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采用图片、实物或动作等方式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理解和记忆这些新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第三节语言规范1. 语言表达规范: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养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包括正确的用词、语序和语法结构等,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示范和操练,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语言表达的好习惯。
2. 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通过课文的朗读、朗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流利度和表达清晰度,同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四节文字书写1. 书写规范: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时,学生需要逐渐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老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2. 书写能力培养:通过课文内容的朗读、背诵和复述,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流畅地书写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第五节知识点串联1. 跨学科知识: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串联,比如通过描绘和描述课文中的物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具体用途和作用,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2. 知识点联系: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整合,比如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型结构和篇章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2)要确定图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把自己假设为图中人物来判断。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14-9+7= 15-9-5= 6+7-9= 13-9+8=17-9= 5+9= 9+8= 3+9=9+6= 14-9= 17-9= 7+5=8+4= 8+8= 12-7= 12-8=16-8= 14-7= 17-8= 13-7=11-7= 13-8= 18-8= 11-8=12-7= 13-7= 12-8= 11-9=4+2= 8-3= 3+6= 9-4=40+20= 80-30= 30+60= 90-40= 10+3= 7+30= 5+70= 2+10=30+7= 70+5= 12-2= 37-7=75-5= 12-10= 37-30= 75-70= 70+4= 46-6= 33-30= 17-7=58-50= 9+60= 20+5= 50+1=30+5= 30+6= 70+3= 21+70=46+20= 30+14= 21+7= 46+2= 3+14= 41+7= 30+28= 46+2=46+20= 3+55= 53+5= 46+3=6+62= 19+70= 4+32= 50+49= 63+6= 30+28= 40+12= 45+4= 33+40= 56+30= 3+34= 38+20= 20+38= 3+56= 20+78= 25+30= 25+30= 25+3= 31+23= 54-30= 68-40= 93-20= 39-20= 77-40= 67-30= 68-20= 48-3= 59-30= 69-40= 75-3= 75+3= 26-4=85-70= 46-6= 73-50= 87-4= 99-7= 56-3= 72-20= 27-7=95-70= 44-30= 58-40 =48-3= 48-30= 57-6= 47-6= 59-30= 69-40= 75-3= 75+4 = 56-30= 34-3= 87-6= 74-2= 78-60=34-30= 78-6= 74+2= 75-3=88-5= 56-4= 89-7= 46-20=63-60= 49-4= 94-70= 39-3=71-30= 57-30= 49-5= 97-60=47-3= 78-20= 47-5= 48-5=32-30= 65-4= 53-50= 68-5=47-4= 74-20= 86-5= 74-3=75-30=68-50=47-30=75-40=86-50=74-30=74-50=57-30=28-6=47-3=98-20=89-60=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方法1、整理归纳法。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方 [解析]根据 7 的加减法计算可得,7+3=10,7-3=4,
法 技 所以第一个○里填“-”。 其他依此类推。
巧
点 拨
[答案]- - +
方 ■方法 2:利用图示法解决同样多的问题
法 技
图示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妙招,通过画示意图或线
巧 段图,可以把各种数学信息的关系表示得十分清晰,把纯 点
拨 文字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是降低解题难度的一种好方法
”表示合起来,
“? ”表示要求的问题。“? ”在“
”的下面
时,求的是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
”上面
的一侧时,求的是部分量,用减法计算。
考 重难突破 怎么计算 6 和 7 的加减法?
点
清 单
答:计算 6 和 7 的加减法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想数的
解 分与合。
读
考 典例 4 看图列式计算。 点 清 单 解 读
算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减,
再把相减的得数与后面的一个数相减。
考 典例 7 计算:8-6-1= 点 清 单 [解题思路] 解 读
[答案] 1
考 ■考点八 加、减混合
点 清
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不管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
单 后加,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 解
点 清
稍倾斜,右边的 0 要圆滑、饱满。
单 解
5. 10 的加、减法:我们一般采用 10 的分与合进行计
读 算。 10 减几还可以用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考 重难突破 怎样凑十?
点
清 单
答:9 凑 1,8 凑 2,7 凑 3,6 凑 4,两 5 相凑刚好
解 够。
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a.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b.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
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易读错的字
战.争( zhàn√zàn) 诉.说( sù√shù) 强壮.( zhuàng√zuàng) 走.路(zǒu√zhǒu) 种.类(zhǒng√zǒng) 这.样( zhè√zè)
再.次( zài√zhài) 做.事(zuò√zhuò) 品尝.( cháng√cáng )
因为.(wèi√wéi)
二、易写错的字
走:先写“土”,再写下面的部分,注意第二笔的竖与第四笔的竖不连写。
北:第四笔是“丿",不要写成“L"。
广:上面有“、",不要写成“厂"。
各:上面是“夂”,不要写成“攵"。
种: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样: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这: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为:笔顺是点、撤、横折钩、点。
三、会写词语
吃水叫好主人江水住手没有以后开会走动北京大门广大不过伙伴这样太阳学校金秋
因为各种各样
四、辨字组词
吃(吃饭) 叫(叫好) 主(主人) 江(长江) 没(没有) 以(以后)
乞(乞求) 叶(叶子) 王(大王) 汗(汗水) 设(设问) 似(似乎)
会(开会) 走(走动) 北(北方) 京(北京) 广(广大) 过(过年)
合(会合) 足(不足) 兆(兆头) 景(景色) 厂(工厂) 这(这边)
各(各自) 种(种子) 样(一样) 伙伙伴) 伴(陪伴) 太(太阳)
名(名人) 钟(时钟) 详(详写) 秋(秋天) 胖(白胖) 大(大家)
阳(太阳) 校(校园) 金(金子) 秋(秋天) 因(因果) 为(为了)
阴(阴天) 较(比较) 全(完全) 秒(分秒) 困(困难) 办(办法)
五、多音字。
jiào(感觉) wèi(为何) méi(没有) zhāo(着数) 觉为没着zhuó(着眼) jué(睡觉) wéi (作为)mò(出没) zháo(着火)
zhe(看着)
kuài(会计) biè(别嘴) kàn(看见)
会别看
huì(会议) bié(告别) kān(看家)
六、近义词
各种各样一各式各样弯一曲走一行送一给领导一率领
壮观一壮丽洁白一雪白非常一十分带领一带头想念一思念
雄伟一宏伟回家一归家睡觉一睡眠到处一处处开心一快乐
盛开一绽放
七、反义词
远一近弯一直快一慢宽一窄想念一忘怀
雄伟一渺小壮观一微小清凉一炎热睡觉一起床好梦一噩梦
有趣一乏味盛开一凋谢温暖一寒冷洁白一乌黑遥远一附近
各种各样一千篇一律
八、词语搭配
弯弯的小路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小河
遥远的北京城遥远的新疆遥远的地方
雄伟的天安门雄伟的高山宽宽的公路
宽宽的街道洁白的雪莲洁白的雪花
各种各样的梦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人
各种各样的笔各种各样的工作
多么开心多么难过多么可爱多么善良多么难忘
多么动听踩影子踩刹车做好梦做手工跳房子跳皮筋讲故事讲道理
九、诗文佳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