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有感800字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课题研究总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当在100万字以上。

根据这个目标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确立并实施了《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的课题研究,这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现状期初,我通过家访、询问、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通过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少,平均每个学生每天看书时间不到十分钟,阅读字数不到100字;阅读习惯非常差,每天坚持看书的不到1∕5。

原因有以下几点:1、本班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还有部分家长工作忙,孩子缺乏管教,家庭缺乏读书的氛围;2、多数家庭家里图书少,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阅读;3、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找准切入点,以课内带课外,指导拓展阅读。

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

这学期,我们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引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阅读类型有释疑解惑型、学法迁移型、比较鉴赏型、课外延伸型几种。

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

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

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

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

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反思论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反思论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反思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从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能够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拓展阅读教学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通过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间接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开展。

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要积极分析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缺乏并加以改良,完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根底。

(一)阅读内容过于严谨在进展拓展阅读时,学生阅读的作品都是经由教师仔细筛选的,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人生观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教师在筛选阅读作品时,常常主观性地将自身认为有趣的与蕴含哲理的作品挑选出来,让学生进展阅读,却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与理解能力。

许多学生在进展拓展阅读时会出现难以理解阅读内容的情况,对拓展阅读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造成影响。

(二)阅读气氛严重缺乏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会不自觉地遵循大多数学生的选择。

假设是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气氛,让局部学生受到气氛影响,主动地进展拓展阅读,就会带动其余的学生,使所有学生主动地进展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

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阅读气氛的营造,学生没有受到气氛的影响,在阅读时经常受到其它事物的诱惑,不愿主动地进展拓展阅读,使得拓展阅读的教学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

(一)合理筛选阅读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较为浅显,并且思维还未开展成熟。

受知识储藏与思维水平的限制,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假设是教师选择的拓展阅读内容较为深奥,就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使得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明确作品的内涵,无法理解作品,从而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筛选拓展阅读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阅读体验,明确每一位学生的状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地筛选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思考是值得注意的。

拓展阅读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材和课本的阅读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刺激性。

在拓展阅读中,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材料,例如小说、散文、诗歌、校园剧本、科普读物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拓展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预读、精读、泛读、速读等。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通过阅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与学科知识的融合。

拓展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我们可以选择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阅读材料,例如历史、地理、科学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们还可以将拓展阅读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阅读历史故事来学习历史知识,通过科学读物来学习科学实验等等。

拓展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注重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同时也要注重阅读情感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于拓展阅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谈小学语文同步拓展性阅读

谈小学语文同步拓展性阅读

谈小学语文同步拓展性阅读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有直接习得和间接习得两种。

直接习得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经过反复的练习而获取知识或学得技能的过程。

间接习得是指学习别人的经验,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知识都是通过间接习得的途径获得的。

而阅读就是间接习得最为主要的方式,是获取知识最为主要的途径。

一个人会不会阅读决定他知识掌握的多少和信息获得的快慢,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他的成功与否。

可见阅读的作用之大。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广义上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段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低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在量上是远远不够。

这就需要我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落实这课堂之外的学习呢?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训练的策略。

阅读策略1、依托课本同步拓展阅读。

这是一个量的积累。

(一)激发阅读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

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

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

对《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有效利用

对《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有效利用

对《⼩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的有效利⽤2019-09-01全⽇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积极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努⼒构建开放⽽有活⼒的语⽂课程”。

课程⽬标要求学⽣尝试进⾏探究性阅读,扩⼤阅读⾯。

为⼀⾄六年级学⽣配套的《⼩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江苏实验版),正是⼀套配合江苏省⼩学语⽂教学,适合不同⽔平学⽣探究性学习需要的理想读物。

《⼩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的选编正体现了语⽂教学改⾰的⽬的与内容,它是语⽂教材的延伸,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对加强学⽣的课外阅读、扩⼤视野、全⾯提⾼学⽣的语⽂素养⽆疑起到了重要作⽤。

然⽽,在教学实践中,现状如何呢?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习语⽂⾸先是在课内学好语⽂教材,这是⽏庸置疑的,正因如此,⼴⼤语⽂教师对语⽂教材的研究引起了⾜够的重视,⽽对与教材配套使⽤的《⼩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却忽视了,相当多的语⽂⽼师在教学中或随意处理《⼩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任由学⽣听之任之,随便读读就⾏,或荒废《⼩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指导,⽆落实,成了⼀种摆设。

归根结底,就以为《⼩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是⼀本“课外读物”,让学⽣随便翻翻,提⾼语⽂素养也是好的。

这种观点还没有从传统的语⽂教学思维中解脱出来,结果可想⽽知,阅读的收效甚微,这给语⽂教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损失。

如何更好地使⽤《⼩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使它与语⽂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最⼤限度地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值得⼤家探讨。

⼀、阅读《⼩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的作⽤1.利于学⽣新知识系统的建构维果茨基在谈论到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在实际发展⽔平与潜在的发展⽔平之间。

《⼩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起着很好的过渡作⽤。

学⽣可以在原有发展⽔平的基础上,借助《⼩学语⽂课⽂同步拓展阅读》更好地理解课⽂,达到潜在的发展⽔平,建构⾃⼰新的知识系统。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之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就是在课堂内展开,这是一个不可置疑的。

正因为如此,广大语文教师注重语文教材的有效性研究,而不重视与教材相匹配的小学语文课文阅读的同步拓展。

我们也有非常多的语文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其关系处理比较随意,任由学生听之任之,随便读一读就可以了。

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是错误的,其影响可想而知,阅读的收益很小,给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引言: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进行同步扩展式的阅读,让我们站在起跟其他语文课本有机地进行了结合,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当中的功能,值得大家去深入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关键性作用1.运用学生新知识系统的构建有人在讨论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想法:最近的开发区,在具体的发展进程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小学教育语文学习课文同步发展拓展学生阅读扮演者过度者的角色,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小学语文课文的同步拓展,对新课文有更好、更全面的理解,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构建自己全新的知识体系。

2.运用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涵盖了非常多方面的信息,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等多个方面展开学习。

这对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事业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能力。

二、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基本原则1.计划性原则这里所指的计划,应当是涵盖教师跟学生两者。

教师就阅读内容方面,必须要合理进行安排,阅读方法跟交流反馈的指导以及监督,也可以间接帮助学生对计划进行有效制定。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怎么样进行批注等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能够有效对课文进行批注,进而更为灵活的阅读课文。

就好比在对相对较长的记叙文章进行阅读时,可以运用跳读的方式,知识性相对较强的文章可以使用精读的方式。

四年级下册同步拓展阅读读后感怎么写

四年级下册同步拓展阅读读后感怎么写

四年级下册同步拓展阅读读后感怎么写《天窗》读后感
《天窗》这篇文章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

作者茅盾通过这扇天窗看到了在倾盆大雨中的世界。

本来,每到下雨天,乡下的房子里就像黑洞似的。

而现在,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儿们可以通过这扇天窗看见了下雨时的景色,看到了星罗棋布的浩瀚夜空,看到了世界的另一丝光彩……因此使作者展开了想象。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边的,小巧玲珑的天窗也给了孩子们一个想象的机会。

这扇天窗被大人们发明出来不仅仅是让雨天中的屋子变得明亮,还仿佛是蒙蒙春雨,滋润着茅盾。

因为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一点,天窗为作者茅盾创造了一个个机会,使作者从小练就了丰富的想象力。

乡下小屋里的天窗是令人惊讶的,这扇不起眼的小窗户竟然让孩子们看到了世界的美丽;体验到了世界的乐趣;感受到了精彩绝伦的世界。

此时,我发现世界是多么的有趣。

天气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有时天空电闪雷鸣;林中有洁白无暇的小白兔,有体型庞大的大象,有伶俐可爱的小鹿;夜晚天空中的群星像两根美味可口的棒棒糖,像可怜兮兮的小猫等等等等。

有的我还没想到呢!世间万物都会生长,这是多么有趣。

我相信天窗也让茅盾先生想到了这一连串的东西,让茅盾先生感受到了世界的精彩绝伦。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指的是在课本篇章之外,让学生
进行自主阅读,从中获取知识和体验,丰富阅读的层次和深度,提升语文素养。

首先,拓展性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往往对教材篇章中涉及到的知
识点或节日等情感话题兴趣比较高,而通过拓展性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更丰富
的内容,有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其次,拓展性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而拓展性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再次,拓展性阅读能够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不同于教材篇章中内容的简要叙述,拓
展性阅读内容往往更为详细、丰富,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并能将所学知识与
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增强其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拓展性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性阅读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
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思辨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质。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拓展性阅读的引导和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阅读资源和指导,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更多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有感800

读《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有感800字
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都会随同语文教材给我们每人分发一本《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这本书,我非常喜爱这本书,这是一本围绕我们语文课文内容,而精心打造的一份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学习营养快线”。

每次翻开这本书使我感受最深的要数“拓展”这两个字了,所谓拓展我的理解就是能开拓我的思维,展开我的丰富想象,充实我的知识学库。

它根据我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开拓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以前读书的时候,我只知道每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了解一下文章的中心思想,背一背相关段落,除此之外我一概不知,当然我也懒得去翻阅相关资料,通过这本书,我每天能做好课前预习,课中同步学习、课后拓展复习,使我能更祥细地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基本情况,比如作者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以及当时写作的意境……,通过这本拓展阅读我知道了我国古代像李白、苏轼、杜甫等一大批大诗人,像徐悲鸿这样出色的画家,像林则徐、屈原等为国献身的民族英雄,像富兰克林、诺贝尔、爱迪生等一批对人类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
每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翻开这本书,和课文内容同步预习,这本书它使我对科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精选一些科学知识,它从科学知识巨大宝库里广泛选取对我们少年儿童学习有用的信息,在这里我了解了像九寨沟的由来,香港地名的由来等更多的知识,使我的科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

每次学完课文,我会再次翻开这本书再次去领略这书对我的感悟,去学习每一课的美文欣赏,通过美文欣赏的阅读学习使我对课文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

这本书真是我学习的好伙伴,学习的好帮手,虽然其中知识内容只是知识海洋中的冰山一角,但它为我的学习指引了方向,提供了源泉,开辟了新的途径,我在读书的时候得到快乐、得到提高、得到成长,我特别喜爱这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