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

合集下载

李煜 虞美人原文

李煜 虞美人原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南唐】作者:【李煜】体裁:【宋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

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赏析: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面对“春花秋月”这良辰美景,引起无限往事的回忆:“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
导读:虞美人
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

李煜词《虞美人》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明〕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

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

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⑶了:完结。

⑷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⑸小楼: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煜_古诗文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煜_古诗文网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பைடு நூலகம்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 王”(清沈雄《古▼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 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赏析四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 生命落空的悲哀,语▼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 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
赏析三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 花秋月,就有无数往▼
简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 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收藏 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 空的夜晚,怎承受得▼
参考赏析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 夕”),在寓所命▼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是时▼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 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 _李煜 _古诗文网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6876人评分) 8.6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虞美人李煜原文

虞美人李煜原文

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

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

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煜:音yù。

了(liǎo):完结。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

也指故都。

雕栏:雕花的栏杆。

砌(qì):台阶。

朱颜:红润的脸色。

【大意】
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这样美好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它勾起了我心中多少值得回味的往事啊! 昨天夜里,东风再一次吹上了小楼。

在皎洁月色中,我又回想起故国的情景,回忆的痛苦使我不能忍受。

那有着雕花栏杆、汉白玉台阶的宫殿应该还保存着吧?只是那些当年在栏边阶下流连欢乐的宫女们的容颜不会再有往日的红润了。

如果有人问我的悲愁究竟有多少?那就像春天的江水,滚滚东去,无止无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这首词流露出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 之思,表达了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 情。《虞美人》就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 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 知道这件事后,他大怒,赐李煜毒酒一杯, 这位失败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悄然 逝去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 《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又名 “一江春水”。
关于李煜
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就 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①第一类为降宋 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爱情;②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 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 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 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被 称为“千古词帝”,诗词中通过具体可感的富 有个性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意义的意 境。
拓展:你还能想出以水喻愁的诗 句吗?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④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比较阅读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 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 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 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5、这首词用用了什么手法?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春花秋月ຫໍສະໝຸດ 小楼实东风
明月
往事
故国
虚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最后一句话“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以水喻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 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 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 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 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 之恨。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 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 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 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 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 滚滚东流。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名虽是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 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 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 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 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 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虞 美 人 南
唐 李 煜
[]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 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 粹的眼泪。
——法国 缪塞尔
词牌来源
唐朝人,赞美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 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项羽被刘邦军队围 困。 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 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 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 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 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 灭,词人内心凄苦心酸。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作者 怎样的心情?
“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 词人身在敌国未见故都情景,想象国破家亡、 江山变色后,不知故国今时今日回事怎样 一番景象。表现了作者追思、悔恨、满腔 悲懑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