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1)

合集下载

地震资料的处理

地震资料的处理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地球物理勘探课程设计报告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资源勘查工程08级2班2011年6 月28 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天然气资源、固体资源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地震勘探包括:野外采集、(室内)资料处理、资料解释三项。

一、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就是采集供自动绘图用的绘图信息,是数字测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作业模式有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内业数据采集与外业数据采集之分,有手工输入、半自动输入、自动输入之分。

一个优秀的数字测图系统通常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

〈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1、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实施数字测图之前必须先进行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方法与白纸测图法中的控制测量基本相同。

由于利用光电测距,测站点到地物、地形点的距离即使在500m,也能保证测量精度,故对图根点的密度要求已不很严格,一般以在500m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

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图根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相当白纸测图时图根点的密度)。

等级控制点尽量选在制高点。

控制测量主要使用导线测量,观测结果(方向值、竖角、距离、仪器高、目标高、点号等)自动或手工输入电子手簿,一般直接由电子手簿解算出控制点坐标与高程。

对于图根控制点,还可采用“辐射法”和“一步测量法”。

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周围几个图根点。

这种方法无需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

为了保证图根点的可靠性,一般要进行两次观测(另选定向点)。

所谓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方法

常规 处理 的好坏不仅 对整个 处理 工作 ,也 对能 否做 出正确 的地质 解释
有极大 的影响 ,而且也是 参与 国 内或
叠加偏移处理。它是在水平叠加的 基础上进行的处理 ,目的是把地下地层 的形态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偏差纠正过 来 。地层倾角越大时这种偏差越大 ,这 就更需要通过叠加偏移处理加以纠正。
所以 ,叠加偏移处理也可以叫做纠偏处
预处 理 。野外 记录送 到处理 站以 后 ,首先要把野外地震记录的格式转换 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格式。这是预处理 阶段的主要工作 ,另外 ,在预处理 阶段
还要做一些其他基础 『 生 的工作 。
国际上 地震资 料处理投 标能否 中标 的 重要 条件之一 。所以 ,国 内各 处理单 位都极 为重视 提高常规 处理 的质量 , 都制 订了与世 界接轨 的符 合I S O 9 O 0 0
损 ,基本 不能 动用 。
天然气及致密气。准葛尔盆地侏罗系致密 气资源潜力丰富 ,具有Q 5×1 0 m。 规模的 可采资源量 ,昴 丘几年还在准葛尔盆地的
C…一…图
邱 中建 等院士 提出了我 国致密 气
发展 路线 图。

东部火山岩中发现大量的天然气。松辽盆
地的北部 口 南部,徐家围子及 岭_ 地区发
是 以鄂尔多 斯 、四川 、塔里 木
营管 理模式 的创新 ,单 井产量 大幅提 高 ,成本大大 降低 ,有 力地促 进了鄂 尔多 斯盆地上 古生界 、四川盆 地川 中 须家 河等一批 大型致密 气 田的商业性
开发利用 。
等盆地作 为重点 ,加快致密 气探 明储 量的增加 产量 的步 伐 。鄂尔 多斯盆 地 上 古生界 致密气探 明储量和 产量逐 年 大 幅增加 ,是致密 气快速发 展的基础

PROMAX-入门级地震资料处理教程

PROMAX-入门级地震资料处理教程

实际资料处理流程
处理策略
采用针对性的野外采集方案,加强观测系统设计;采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地形影响;加强偏移成像处理,提高地下结构成像精度。
难点分析
山地地区的地形起伏大、地表岩性复杂,对地震波传播影响较大。
处理效果
通过处理,成功揭示了山地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一:山地地震资料处理
复杂地质结构地区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复杂,存在多种干扰因素。
难点分析
采用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提取有效信号;加强去噪和静校正处理,提高数据质量;采用高分辨率偏移成像技术,提高成像精度。
处理策略
通过处理,成功揭示了复杂地质结构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处理效果
案例二:复杂地质结构地震资料处理
07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promax软件优缺点分析
ProMax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和简化的操作流程,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变得更加容易上手。
易用性
ProMax软件包含了丰富的地震资料处理模块,能够满足大部分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需求。
多功能性
promax软件优缺点分析
高效性:该软件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偏移成像
03
速度分析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1
速度分析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地下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估计和分析。
02
速度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参数、孔隙度和地层厚度等。Βιβλιοθήκη 速度分析反演与解释
01
反演是通过地震波传播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性质的过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一 预处理
二 叠前去噪和一致性处理 三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四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五 偏移 六 叠后处理和显示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信号处理角度:去噪 噪声的形成机理 传播过程中产生,规则的各 类非有效波和不规则的噪音,包括波形的改造 衰减各类规则和不规则噪音, 包括多次波 反褶积 改善地震子波的 频谱,使其应当有足够宽的频带和零相位,同 时改善子波的一致性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一、基于射线理论 1、叠后偏移 (1)圆弧切线法 (2)波前模糊法 (3)绕射曲线叠加法 二、基于波动方程基础的 1、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 (1)Stolt偏移法 (2)Gazdag相移法 2、克希荷夫积分法波动方程偏移 3、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反褶积:
主要指叠前反褶积,目的是压缩地震道中的有效 地震子波缩短它的延续时间来改进时间分辨率, 同时改进子波的一致性以取得最佳的叠加效果, 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 用在偏移后进一步提高剖面的分辨率,该技术能 较好的保持波组特征,实现高分辩率处理的保真。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反褶积也是克服地层滤波响应的有效手段 如反Q 滤波
叠后偏移:
地震偏移的目的是把反射波图像恢复成地下地层的 真实图像,常规偏移处理是在水平叠加的资料,又 称叠加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 1、记录道S的反射点P在垂直向下的反射时间t0,而不在真实 空间位置,相对于反射界面段的真实位置向界面的下倾方向 偏移 2、 由于反射界面的偏移现象,在反射界面倾角变化的地方 引起波的干涉,如回转波、绕射波 3、在断层比较发育的地区,绕射波、断面波发育,还会引起 波的干涉,给解释工作带来困难 4、反射界面倾角较大时,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是非共反射点 叠加。

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

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

序号成绩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实验报告《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上机实验报告姓名:建明班级: 061154学号:指导老师:卞爱飞小组成员:建明,朴青峰完成日期: 2018年5月11日目录1.一维带通滤波……………………………………………………………………………………………… (1)2. 动校正与叠加 (10)3. 偏移算子点脉冲响应 (14)4. 叠后数据偏移 (17)5. 总结 (21)1.一维带通滤波实验1.1.实验目的利用一维频率域滤波方法分析实际地震资料中有效信号与干扰波的时空分布特征,掌握低通、带通、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相关SU模块的调用方法,设计频率域滤波器进行有效信号与噪音的分离,对滤波前后地震剖面进行处理效果对比显示,分析一维滤波方法的优缺点。

1.2.基本原理本实验核心处理模块为sufilter常用的模块调用方法为:sufilter <filein.su >fileout.su [ f=x1,x2,x3,x4 amps=y1,y2,y3,y4 ] & 吧其中 sufilter 为调用模块名称,filein.su 为输入的 SU 格式时间域多道地震信号文件名,fileout.su 为处理输出的 SU 格式时间域多道地震信号文件名,f 为频率控制点,amps 为对应频率控制点的振幅值,&表示后台运行,[]表示方括号的参数有默认值,可选填。

对于标准的频率域带通滤波器,4个控制频点及相应频点振幅谱即可确定一个带通滤波器的形态。

1.3.实验步骤(1)在当前控制台输入’cd $CWPROOT/demos/nmo’命令进入SU动校正与叠加演示目录,输入命令‘sh pre.sh学号’学号为个人实际学号。

(2)合成演示数据。

(3)原始数据显示。

(4)原始数据增益补偿。

(5)原始数频谱分析。

(6)对比不同频带信号特征。

(7)设计带通滤波器1.4.实验结果与分析1.4.1.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的图像如图1-1所示,振幅只有在中间的上半部分比较明显,其他地方振幅基本为0,通过显示模块suximage后得到的图像如图1-2—图1-5所示,从图1-2可以看出在中间部分存在比较明显的扫帚状的面波噪声, perc的选择并不是越大越好,在perc=90时,数据显示最清晰,继续增大,数据显示效果降低。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处理

(1)速度的用途
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要用到速度信息 1.野外采集:设计观测系统,确定组合检波形式 2.资料处理:动、静校正,滤波,偏移… 3.资料解释: 速度资料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最终影响解释的精度,因 此提取、分析、利用速度是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环节。
5、时深转换
经水平叠加后,剖面已变成与地质构造特征相对应t0时间剖面。下步工作 就是将其转化为深度剖面。
对浅层畸变大的波形切除示意图
4、速度分析
速度参数在反射法数据处理至关重要。
影响地震时间剖面的质量; 最终影响到地质解释的精度 影响层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计算精度。
目的:
第一:为水平叠加、偏移等提供处理的速度参数;
第二:为时深转换提供平均速度。 速度分析常采用:速度谱分析,速度扫描。
几种速度和时深转换 (1)真速度 (2)层速度 (3)平均速度 (4)均方根速度
H

H
t V
i 1 i
n
i
1 t 0V 2
式中:Vi-地层的层速度,ti-该地层的单程旅行时间;t0-所求深度 处的回声时间, V -平均速度。
6、偏移处理基础
偏移的概念 偏移归位、偏移成像、波场延拓成像等 射线偏移的原理 波动方程偏移原理 从原理角度: 射线偏移 波动方程偏移
预处理:原始记录数据处理之前所必须完成的工作。 目的:把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使之满足处理方法技术的要求。
包括:剪辑处理、切除、抽道选排。 1、剪辑处理 剪辑:挑选信噪比低的不正常记录道或炮,将其充零。 不正常道:工作不正常道、死道、极性反转道。 不正常记录:外界干扰背景严重而引起的噪声记录,应将整张记录充零。 2、切除 (1)切除强振幅的初至波,这些初至波一般是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等干扰波; (2)切除发生相位畸变的浅层宽角反射波; (3)切除震源干扰波、相干干扰波。

地震数据处理 第一章:地震数据处理基础

地震数据处理 第一章:地震数据处理基础

3.速度分析(velocity Analysis);
4.动校正(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消除由于炮检距不同引起同一
反射波达到时间的差异;
5.叠加(Stack); 6.显示叠加剖面 (Display) (有波形、变面积、波形+变面积三种显示方式);
从波形可看出波的振幅、周期、频率等动力学特点;从变面积的角度,它又突出了 反射层,较直观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特点
ICTFT
f (t )
时 域 恢 复 时 域 抽 样
LT
F ( s)
S j j S
F ( j )
截 取 主 周 期 频 域 周 期 延 拓
ILT
j j n F ( e ) f ( n ) e n- DTFT : j j n f ( n) 1 F ( e ) e d 2
地震波不是简谐波,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相邻两峰或谷 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其倒数为视波数。
地 震 波 场
地 震 波 场 时 间 切 片, 即 波 动 图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付里叶变换
一个正弦运动要用频率、振幅和相位才能完整 的描述。
在计算机中用快速算法实现付里叶变换(FFT)。
付里叶变换:
正变换:时域信号 分解 频域信号;
时 间 (s)
频率(Hz)
图1.1-11 几个没有相位延迟但峰值振幅相同的正弦波的总和产生一个带限对称子波, 表示在右边一道上(由星号标出),这是一个零相位非对称子波
图1.1—12表示给在图1.l-11中的各正弦 波一个线性相位移所产生的结果。线性相 位移在频率域定义为:

时 间 (s)
模拟与数字信号 一道地震信号是一个连续的时间函数。在地震记录中,连续(模拟) 的地震信号在时间域按照固定的比例取样,叫做采样间隔。典型采样间 隔范围在1到4ms,高分辨率要求采样间隔小到0.25ms。 一般地说,给定采样间隔 ,则可恢复的最高频率为尼奎斯特(Niquist) 频率。公式如下:

一种二维测线地震数据闭合差的校正方法及处理终端与流程

一种二维测线地震数据闭合差的校正方法及处理终端与流程

一种二维测线地震数据闭合差的校正方法及处理终端与流程一、引言随着我国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测线地震数据在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地震数据普遍存在闭合差问题,这对地震数据的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测线地震数据闭合差的校正方法,并对其处理终端与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

二、二维测线地震数据闭合差概述1.闭合差的定义闭合差是指地震数据中由于观测系统、地形地貌、地下构造等因素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不一致。

在二维测线地震数据中,闭合差主要表现为相邻道之间的振幅和相位差异。

2.闭合差的影响闭合差会导致地震数据的不平整,影响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成像质量。

消除闭合差有助于提高地震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提供更好的基础。

三、校正方法1.校正原理本文提出的校正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求解最优的校正参数。

校正参数包括振幅校正因子、相位校正因子等。

2.具体校正步骤(1)预处理: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2)构建目标函数: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构建闭合差校正的目标函数。

(3)求解最优校正参数:采用迭代优化算法,求解使目标函数最小的最优校正参数。

(4)应用校正结果:将最优校正参数应用于原始地震数据,得到校正后的数据。

四、处理终端与流程1.数据处理终端介绍本文采用的处理终端具有高性能计算能力,支持大规模地震数据的处理。

处理终端配备了专业的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可实现闭合差校正、去噪、滤波、叠加等常规地震数据处理任务。

2.数据处理流程详解(1)数据导入:将原始地震数据导入处理终端。

(2)预处理: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如去噪、滤波等。

(3)闭合差校正:应用本文提出的校正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闭合差校正。

(4)后处理: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任务,如振幅恢复、叠加等。

(5)成果输出:将校正后的地震数据输出,供后续研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