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监测实施方案12.15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备案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备案一、背景介绍。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监测和保护水资源,制定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备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方案内容。
1. 监测目标。
水保监测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方面,旨在全面了解水资源的状况,为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范围。
水保监测应覆盖城乡各类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全面监测各类水体的状况,确保水资源的全面保护。
3. 监测手段。
水保监测应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包括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水文测站、遥感监测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 监测频次。
水保监测应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监测需求,制定合理的监测频次,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5. 监测报告。
水保监测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部门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方案备案程序。
1. 制定方案。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应由专业机构或专家组织编制,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报批备案。
编制完成的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应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备案,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实施监测。
经批准备案的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应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监测报告。
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施方案备案的意义。
1. 保障水资源安全。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备案的落实,可以全面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2. 促进水资源管理。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备案的落实,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3. 提升监测水平。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备案的落实,可以推动水资源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和改进,提升监测水平,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民勤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民勤水保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民勤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地势较为平坦,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稀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有效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民勤县制定了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2. 监测水土流失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 监测水质情况,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4. 监测生态环境变化,保护当地生态系统。
三、监测内容。
1. 水资源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水库水的监测,了解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变化趋势;2. 水土流失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监测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分布,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3. 水质监测,对饮用水源、河流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4. 生态环境监测,监测植被覆盖情况、土壤侵蚀情况等,了解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四、监测方法。
1. 采用遥感技术对水资源进行监测,获取大范围的水资源信息;2. 实地调查水土流失情况,采用GPS定位技术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3. 对水质进行定点监测,采集水样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4. 利用生态学调查方法,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五、监测方案实施。
1.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监测方案的实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加强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与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联合监测网络;4. 制定监测方案实施的时间表和计划,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六、监测成果应用。
1. 监测成果将作为科学依据,指导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 监测成果将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 监测成果将作为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依据,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4. 监测成果将作为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数据支撑。
七、总结。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设计12.15

承高速公路至承界(大滩)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建设单位:承高速公路管理处编制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目录1综合说明 (1)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 (1)1.2项目概况 (1)1.2.1项目建设意义 (1)1.2.2工程规模与特性 (2)1.3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背景状况 (5)1.4监测围和监测分区 (7)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2.1项目概况 (7)2.1.1工程规模与特性 (7)2.1.2工程组成 (12)2.1.3工程占地 (23)2.1.4土石方平衡 (25)2.1.5施工工艺与进度 (25)2.2项目区概况 (28)2.2.1自然概况 (28)2.2.2社会经济概况 (32)2.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2.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2.3.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概况 (35)2.3.3连接线原有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37)2.3.4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37)2.4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40)2.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及分区 (40)2.4.2防治目标 (44)2.4.3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45)3水土保持监测 (46)3.1监测依据 (46)3.2监测目的 (46)3.3监测原则 (46)3.4监测围和监测分区 (47)3.5监测方法 (48)3.6监测时段及频次 (48)3.6.1监测时段 (48)3.6.2监测频次 (49)3.7监测容和方案 (49)3.7.1监测容 (49)3.7.2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51)3.7.3监测设施及设备 (51)3.8监测制度 (53)4监测容和方法 (55)4.1监测容 (55)4.1.1本底值监测 (55)4.1.2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55)4.1.3试运行初期 (56)4.2监测指标及方法 (57)4.2.1监测指标 (57)4.2.2监测方法 (58)4.3监测设施、设备 (62)5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64)5.1数据记录 (64)5.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64)5.3附件 (64)6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65)6.1监测人员组成 (65)6.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65)1综合说明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时需要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水保专项实施方案

水保专项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应和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各地纷纷出台了水保专项实施方案,以应对当前的水资源管理挑战。
二、目标。
水保专项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实施各项措施,减少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
1. 加强水资源保护。
为了保护水资源,需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这包括禁止乱排污、禁止非法采砂等行为,同时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力度,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得到有效保护。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保专项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提高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加强水污染治理。
针对目前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水保专项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
这包括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大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4. 推进生态补偿。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水保专项实施方案还需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对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做出合理补偿,鼓励各地开展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工作。
5. 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水保专项实施方案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四、实施措施。
为了确保水保专项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各地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其次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投入,确保资金的到位。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水保专项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水保专项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各地要切实贯彻落实水保专项实施方案,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加优质的水资源。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及工作总结提纲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1、监测目标与任务2、监测范围及分区3、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开工之前(2)施工准备期(3)工程建设期间(4)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2、监测指标与控制节点四、预期成果及形式1、数据记录2、重点监测图(重要弃土(渣)场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图)3、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1、监测人员组成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附件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一、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项目建设概况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3、监测工作实施概况二、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1)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2、取土监测结果(1)设计取土(石)情况(2)取土(石)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3)取土(石)量监测结果3、弃土监测结果(1)设计弃土(渣)情况(2)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3)弃土(渣)量监测结果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3、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四、土壤流失量分析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2、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五、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1、扰动土地整治率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4、土壤流失控制比5、林草植被恢复率6、林草覆盖率六、结论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3、存在问题及建议、综合结论4、综合结论。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水土保持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以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进行长期观测和评估,为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常规监测指标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常规指标的监测:1.土壤侵蚀情况:通过监测不同地块的土壤侵蚀率来评估水土流失情况,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2.植被状况:监测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群结构和植物生长状况,评估植被的恢复能力和对水土保持的贡献。
3.土壤肥力: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评估土壤肥力状况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水体质量:监测水体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判断土壤侵蚀对水体质量的影响。
二、综合评价指标除了常规监测指标外,水土保持监测方案还需综合考虑以下指标: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通过评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期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
2.社会经济系统的评估:通过考虑土地管理政策、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态需求等因素,评估水土保持措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3.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和其时空分布的变化,进一步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加剧,因此需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
三、监测方法及技术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信息,以及土壤侵蚀、植被和水体质量等指标的定量化数据。
2.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遥感数据和其他环境资料,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水土保持关系的模式和机理。
3.定位监测设备:通过在地表和土壤中布设水位计、雨量计、壁压计等设备,对水文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4.调查问卷和采样分析:通过对农户和土地管理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然后采集土壤样品和水体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相关指标数据。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12号令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水体保持条例》的要求对建设和管理范围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
一、监测点布设1、监测点布测原则(1)典型性原则,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以表土临时堆场为重点,选择典型场所进行监测。
(2)可操作性原则,结合项目既影响特点,力求经济、适用、可操作性。
水土保持监测点主要布设在设施安装对原地貌及植被破坏较严重,容易产生弃土、弃渣而且可能造成较大水土流失的地区。
(3)设施施工期间,在设施安装区及直接影响区建立适当的监测点,建立原则主要以能有效、完整的监测两个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主。
2、监测点布设根据项目特点、施工布置,共设1个水土保持监测区:共设置7个监测点,分别为场地4个角各设一个,场地中部设两个。
二、监测时段及频率1、安装期:从设施安装准备期开始监测,对水土保持监测区进行监测每季1次,雨季根据降雨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2、自然恢复期:项目竣工后,只对绿化区进行监测,每年1次,共监测1年。
当暴雨或大暴雨后,需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三、监测内容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拟对一下各项水土流失因子进行监测:1、对地貌、植被的扰动强度;2、复核各施工段产生的弃土、弃渣量;3、监测弃土、弃渣流失量;4、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效益监测:对实施的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如控制水土流失量,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5、水土保持设施完好率监测;6、施工过程中对周边沟渠影响情况的监测;7、对于与侵蚀相关的气象因子,如降雨量、降雨强度、风向、风速、大风日天气等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
四、监测方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监测采用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水土保持监测计划表详见下表。
水土保持监测计划表。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一、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是为了了解水土资源的变化规律和情况,评估其质量和数量,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监测方案的目的是确定监测项目和方法,以便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
二、监测内容1. 水资源监测: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
监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和水量,考察其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土壤监测:监测土壤的质量、结构和肥力。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酸碱度和重金属含量的测试分析。
3. 植被监测:监测植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
采集植物标本,并记录其生长状况和生物量。
4. 侵蚀监测:监测水土流失情况。
通过测量河流或土地上的土壤侵蚀量,评估水土保持状况。
三、监测方法1. 水资源监测:选择合适的水质采样点,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测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位和流量,记录变化情况。
2. 土壤监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按照一定的深度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
使用GPS定位系统记录采样点的坐标。
3. 植被监测:选择不同生态景观类型的样点,记录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生物量测量。
4. 侵蚀监测:通过采样土壤样本,测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粒度分析,计算侵蚀速率和量。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
四、监测频次和区域选择1.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目的和资源可行性确定监测频次,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2. 区域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重要性的区域作为监测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所有采集的数据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评估水土资源的变化状况和趋势。
3. 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综合评估水土保持状况。
六、监测报告编制1. 编制监测报告,详细描述监测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项目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监测方法和采样方案,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以及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建设单位:河北承德承张高速公路管理处编制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目录1综合说明 (1)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 (1)1.2项目概况 (1)1.2.1项目建设意义 (1)1.2.2工程规模与特性 (2)1.3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背景状况 (5)1.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7)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2.1项目概况 (7)2.1.1工程规模与特性 (7)2.1.2工程组成 (12)2.1.3工程占地 (23)2.1.4土石方平衡 (25)2.1.5施工工艺与进度 (25)2.2项目区概况 (28)2.2.1自然概况 (28)2.2.2社会经济概况 (32)2.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2.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2.3.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概况 (35)2.3.3连接线原有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37)2.3.4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37)2.4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40)2.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40)2.4.2防治目标 (44)2.4.3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45)3水土保持监测 (46)3.1监测依据 (46)3.2监测目的 (46)3.3监测原则 (46)3.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47)3.5监测方法 (48)3.6监测时段及频次 (48)3.6.1监测时段 (48)3.6.2监测频次 (49)3.7监测内容和方案 (49)3.7.1监测内容 (49)3.7.2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51)3.7.3监测设施及设备 (51)3.8监测制度 (53)4监测内容和方法 (55)4.1监测内容 (55)4.1.1本底值监测 (55)4.1.2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55)4.1.3试运行初期 (56)4.2监测指标及方法 (57)4.2.1监测指标 (57)4.2.2监测方法 (58)4.3监测设施、设备 (62)5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64)5.1数据记录 (64)5.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64)5.3附件 (64)6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65)6.1监测人员组成 (65)6.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65)1综合说明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时需要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受建设单位河北承德承张高速公路管理处委托,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承担了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负责了解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水土流失灾害、水土保持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进行实时监控。
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按照《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水土保持试验规范》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依据本项目技术设计文件,结合监测人员的实地踏勘调查,编制了《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1.2项目概况1.2.1 项目建设意义承张公路是河北省北部地区规划的唯一一条东西向高速公路,也是张家口、承德两市高速公路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于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改善路网分部不均衡布局结构,增强路网综合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承张两市的公路网络结构,提高两市公路交通总体水平。
目前承张高速公路张家口段一期工程,张家口至崇礼县段已经建成,二期工程,崇礼北互通至丰宁大滩镇南侧段已获批复。
因此本项目的尽快实施将对承张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起到关键作用。
1.2.2 工程规模与特性工程名称: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
建设单位:河北承德承张高速公路管理处。
建设性质:主线为新建,连接线3条新建,3条改扩建。
工程任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目的: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的综合运输能力及整体服务水平,从未促进沿线经济快速发展。
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东经115°45′~117°38′,北纬40°50′~41°45′,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沿途经过双滦区、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
等级与规模:主线全长201.206km,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度26米;设连接线6条,总计140.979km,其中一级公路103.238km,二级公路37.741km;全线总占地1755.61 hm2,其中主线占地1245.21 hm2,连接线占地597.75 hm2(含公路用地87.35 hm2。
总投资:估算总投资232.12亿元,其中土建投资159.35亿元.建设工期:主线2011年7月开工,2014年7月竣工,总工期3.0年。
连接线2012年初开工,2013年底竣工,总工期2年。
本项目主线全长201.206km,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度26米。
全线设特大桥90585/7(m/座),大桥28911/77(m/座)、中桥392/6(m/座),小桥283/23(m/座),涵洞121道;特长隧道12100/3(m/座);长隧道23020/13(m/座)、中隧道1880/3(m/座)、短隧道3300/11(m/座);互通立交8座,其中枢纽型互通1座,服务型互通7座;设置服务区4处,停车区3处,信息管理中心1处,养护工区5处,隧道管理所10处,收费站8处。
本项目拟建6条连接线,其中新建3条,分别为单塔子至大栅子连接线、红旗至李台连接线、丰宁县城连接线,改扩建3条,分别为隆化连接线、南关连接线、大滩至桑根达来连接线,总长度未140.979km。
单塔子至大栅子连接线:由连接线和支线两部分组成,均为新建,其中连接线起于单塔子,沿小元宝山沟布线至郝家沟,采用隧道越岭后沿长北沟西侧山坡布线至黄粱,再沿地方公路至大贵口,跨滦河与京承高速相接,路线全长16.050km;同时为打通承德市西南出口,在长北沟至秫秸沟设支线,起于长北沟,向东打隧道至秫秸沟,与承德市南环路相接,长3.056km;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60km/h,其中连接线K0+000~K11+000段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K11+000~K16+050采用双向六车道,路基宽32.0m,设大桥1100m/5座,中桥80m/1座,小桥128m/10座,涵洞44道;隧道1650m/1座;支线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m,设大桥120m/1座,中桥155m/2座,小桥32m/3座,涵洞4道,隧道1100m/1座。
红旗连接线:为新建连接线,路线起于省道张隆公路滦平县红旗镇,跨伊逊河沿县道红西线布设至小营,路线在小营梁根打1020m 隧道越岭,跨伊逊河再打380m隧道至孙营,路线沿坡地布线跨伊逊河打870m隧道至韩营,再跨伊逊河在李台与规划的西狮线相交,路线全长19.033km,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10m,设大桥2060m/7座,小桥16m/2座,涵洞35道,隧道2270m/3座。
隆化连接线:该连接线利用现有张隆公路进行扩建,目前张隆公路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m,由于隆化县发展迅速,交通量增长飞快,现有路况严重不满足交通需要,所以将原二级公路采用单侧加宽的方式升级扩建为一级公路。
连接线总长44.566 km,分两段进行修建,分别为二道河至小汤头沟段和头道沟至韩麻营段,其中二道河至小汤头沟段起于承张高速公路二道河互通,沿张隆公路布线至大东营,打隧道后跨伊逊河沿山脚布线至超梁沟沿旧路布线至头道沟,沿坡地布线至苔山后,再沿坡地布线至西沟门跨伊逊河与张隆公路相接至终点小汤头沟,路线长28.125km;头道沟至韩麻营段起于头道沟跨伊逊河与张隆公路平交后,跨京通铁路沿石灰窑沟阳坡布线至下窝铺,打隧道至碾子沟沿山脚布线至十八里汰,沿承围公路布线至韩麻营,路线长16.441km。
全线路基宽24.5m,设计时速80km/h,设大桥4500m/17座,中桥120m/2座,小桥224m/17座,涵洞28道,隧道1040m/1座。
南关连接线:主线在丰宁县独立营设单喇叭互通一座,南关连接线与此互通相连,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扩大承张高速的辐射范围,有利于丰宁县南关的发展,方便沿线居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目前南关互通出入口处,现状公路南选线为三级公路,由于县经济发展迅速,交通量增长飞快,现有路况严重不满足交通需要,所以将原三级公路采用单侧加宽的方式升级扩建为二级公路,以满足高速车辆上下的需要。
连接线起于承张高速南关互通,沿县道南选布线,经两间房、横河至终点南关与国道112线相接,路线全长8.818km,路基宽10.0m,设计时速60km/h,设大桥160m/1座,中桥80m/1座,小桥24m/1座,涵洞22道。
丰宁连接线:本项目起于丰宁县高营,止于丰宁县城南山湾,全长22.356km,分两段进行修建,分别为南高营至撒袋沟门段和撒袋沟门至半虎公路段,其中南高营至撒袋沟门段沿国道111线单侧加宽,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12.466km,路基宽23.0m,设计时速60km/h;撒袋沟门至半虎公路段,为新建二级公路,路线在撒袋沟门左转,跨潮河沿机场平行布线至东白塔,路线沿潮河川布线至五道沟,经四道沟、三道沟、二道沟跨潮河与半虎线相接,全长9.89km,路基宽12m,设计时速60km/h,设大桥960m/4座,中桥379m/7座,小桥104m/8座,涵洞36道。
大滩至桑根达来连接线:该路线起于承张高速丰宁互通,利用骆多线布线,终点止于冀蒙交界羊肠河,全长27.1km。
原骆多线为三级公路,本次扩建采用单侧加宽的方式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以满足高速车辆上下的需要。
全线路基宽26m,设计时速100km/h,设大桥280m/2座,中桥156m/3座,涵洞34道。
根据承德市干线公路网改造计划,大滩至冀蒙交界段已列入御大公路项目,建议书已批复。
由御大公路建设右半幅、本项目实施左半幅。
1.3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背景状况项目区位于承德市境内,途经双滦区、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参考第二次全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并结合现场调查,得出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和风蚀,均属国家重点预防保护区—滦河预防保护区,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200t/km2·a。
项目区属北方土石山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属风蚀水蚀交错区,水土流失容许值为1000t/km2·a。
路线所经地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沟道治理和坡面治理结合,修建了大量梯田、沟坝地、谷坊坝,同时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水平沟、鱼鳞坑,乔灌草结合,大面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