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会计报表教案

合集下载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讲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4. 讲解会计等式,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5. 讲解会计的职能。

6. 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3. 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账户的设置和管理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1. 引入: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3.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4. 讲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章节三:会计分录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 理解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 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编制会计分录,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3.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

4. 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操作。

5. 了解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定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4. 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操作5. 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以及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编制。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2. 讲义:详细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以及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方法。

3. 会计软件:用于实践操作。

4. 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五、教学进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3. 课堂练习: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解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2. 学生动手操作:编制试算平衡表。

3. 课堂练习:分析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关系。

第三课时:1. 讲解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操作。

2. 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凭证和账簿。

3. 课堂练习: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分析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3. 课堂讨论: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第五课时:2. 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编制的掌握程度。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目的和作用、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2. 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3. 会计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科书。

2. 教学辅助材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物或模拟材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屏幕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3. 讲解会计基本原则:讲解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4. 讲解会计基本方法: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会计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会计报表的编制教案

会计报表的编制教案

会计报表的编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

2. 教学难点:会计报表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各种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和编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学原理或者相关会计报表编制的教材。

2. 案例资料:选择一些简单的企业会计报表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

4. 投影胶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

5. 黑板:用于板书重要概念和公式。

6. 粉笔:用于板书重要概念和公式。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发学生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讲解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报表的定义,阐述会计报表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3. 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讲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介绍利润表的结构,讲解收入、费用和利润的计算方法。

5. 讲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结构,讲解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的计算方法。

6. 讲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介绍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讲解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和计算方法。

8.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心得。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
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
会计软件的日常账务处理操作
会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5.4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学生回答会计软件相关问题
实践报告:学生完成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成本核算
理解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2 教学内容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计算和核算实例
3.1 教学目标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2 教学内容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内容
利润表的编制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内容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案例分析法: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实例
重点和难点解析
第六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
账户体系的构成和作用: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概念及其在会计记录中的运用。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掌握会计科目按性质分类的方法,理解会计科目命名的一般原则。
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熟悉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其在会计记录中的应用。

最新《基础会计》完整教案标准版

最新《基础会计》完整教案标准版
记录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 项费用,如广告费、展览 费等。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利润的核算
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并记录相关科目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
利润分配的核算
根据公司章程和股东会决议,进行利润分配并记录相关科目如应付股利等。
05
会计凭证、账簿与报表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1 2 3
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了解会计凭证的定义、作用及种类,包括原始凭 证和记账凭证。
最新《基础会计》完整教案标 准版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会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 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法 •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 会计凭证、账簿与报表 • 财产清查与期末处理 • 会计循环与会计电算化简介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简介
01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 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的 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
会计等式与会计科目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 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任何企事业单位在一定 时点或一定期间的经营状况,都可以用“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来表示。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 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 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 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 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 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是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 方法。
过账
将会计分录中的数据过入到相应的 账户中。
会计循环的流程与步骤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学会编制会计凭证;3.掌握会计的账簿核算方法;4.熟悉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3.会计的账簿核算方法;4.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点: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1.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2.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1.组织讲授;2.互动探究;3.案例分析。

六、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材原文、参考资料;3.教学实例和案例。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5分钟)1.简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习会计的基本原则和伦理道德要求。

3.分析实际案例,讨论会计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45分钟)1.学习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和编制原则。

2.案例分析:根据给定的交易情况,编制相应的会计凭证。

第三课时:会计的账簿核算方法(45分钟)1.学习会计的账簿分类和核算方法。

2.组件分析:根据给定的交易情况,编制相应的会计账簿。

第四课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45分钟)1.学习会计报表的分类和编制方法。

2.分析实际案例,讨论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第五课时:综合训练和复习(6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2.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展望下学期的学习计划。

八、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的情况。

2.学生的表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学生的成绩: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综合评定。

九、教学资源:1.教材原文和教学课件;2.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试题。

十、教学反思:1.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基础会计会计报表教案

基础会计会计报表教案

基础会计报表教案第一章:会计报表概述1.1 会计报表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报表的分类1.3 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与要求1.4 会计报表的编制流程第二章:资产负债表2.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与作用2.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第三章:利润表3.1 利润表的定义与作用3.2 利润表的结构与内容3.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3.4 利润表的编制实例第四章:现金流量表4.1 现金流量表的定义与作用4.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内容4.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4.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定义与作用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与内容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5.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实例第六章:附注6.1 附注的定义与作用6.2 附注的内容与格式6.3 附注的编制方法6.4 附注的编制实例第七章:合并会计报表7.1 合并会计报表的定义与作用7.2 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与方法7.3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7.4 合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第八章:会计报表分析8.1 会计报表分析的概念与目的8.2 资产负债表分析8.3 利润表分析8.4 现金流量表分析第九章:会计报表的审计9.1 会计报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9.2 会计报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9.3 会计报表审计的常见问题与处理9.4 会计报表审计的案例分析第十章:会计报表的披露与监管10.1 会计报表披露的意义与要求10.2 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方式与内容10.3 会计报表监管的机构与制度10.4 违反会计报表披露法规的后果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与要求难点解析:理解并掌握会计报表编制的各项原则,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保证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难点解析:正确识别和分类资产和负债项目,以及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利润表的编制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利润表的概念、结构、编制依据;
2.掌握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能力目标:1.会应用报表的编制依据来编制报表
2.会应用报表的编制依据来检查报表有否编制错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会计思维方式,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参考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17 )
教学重点:利润表的编制
教学难点:报表中应以"-"填列的项目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幻灯片、黑板
比较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8分钟)
【幻灯片演示】
第二环节新授课(40分钟)
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
一、利润表的结构 (8分钟)
【讲解】
【幻灯片演示】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
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制表
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32分钟)
利润表
编制单位:××公司200×年12月单位:元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35分钟)
一、理论题练习(7分钟)
【幻灯片演示】
使用配套《基础会计习题集》:
P111单选题 3.4.5
P111多选题 6.
P112判断题 2.3.6.10
【讲解】
(答案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18 )
二、实务题练习(28分钟)
1.根据第八章所登记的总分类账户及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数据,编制利润表
【讲解】
(答案参见《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2.东发公司2008年1月31日各收入、费用类账户资料如下,要求:编制2008年1月的利润表。

利润表
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
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制表
【分析】
(1)注意编制报表时,不要漏填表头部分和相关人员的签名
(2)报表中的数据要填写到角分位
(3)东发公司1月份“财务费用”账户为借方发生额,学生容易忽略这细节,这是该题的重点。

【实物投影】
学生的练习成果
【讲解】
【幻灯片演示】
利润表
编制单位:东发公司2008年1月单位:元
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制表:
第四环节小结(5分钟)
将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对比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
使用配套《基础会计习题集》:
1.使用配套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P191 一、名词解释利润表二、社会实践1.
2.使用配套《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四、实训二、实训三、实训

3.复习利润表的编制【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