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三、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设计
1、平面设计的门类:
装饰设计
视觉传递设计 机能设计 环境设计
。
三、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设计
2、平面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 点、线、面 视觉元素 形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 关系元素 方向、位置、空间、重心 实用元素 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⑴垂直线:具有严肃、庄严、高尚、强直等性格; ⑵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静寂等性格; ⑶斜线: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向前的感觉。
2、几何曲线:是有规律的曲线,它是女性化的象征, 比直线较有温柔的感情性格。
二、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2)、对比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置在 一起,使人感觉到鲜明特点更加突出。 对比关系体现形式: ������ 方与圆 ������ 长与短 ������ 前与后 ������ 新与旧 ������ 隐与现 ������ 干与湿 ������ …………
������ ������
正常比例: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可形成调和的印象。 非正常比例:能给画面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种类 ������ 黄金比例1:1.618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二、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6、重心: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 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 种类 ������ 黄金比例1:1.618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
二、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3、对称:
������ 对称是对象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 对称双方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 有良好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种类: 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角度的等 形对称。 中心对称:对称点在中心,可以以中心点为源扩散出去。 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 射状的图形。 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感平 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 扩大对称:图形按照比例关系扩大或者缩小所得到的图形。
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任务书

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任务书2013 秋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任务书一. 教学任务: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运用点、线、面,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按照一定法则进行编排和组合,以创造理想的形态,是创造设计的基础。
通过平面构成训练,培养基础造型能力和创造力,要求掌握以下几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属性2.构成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3.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4.了解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5.了解机理构成二. 教学内容:1.基本要素和基本形:掌握形态要素的基本特征。
形态的分类:自然形态、人工形态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2.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指导平面构成方法的应用。
? 图底关系力动原理空间感错觉3.平面构成方法: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通过训练能够综合运用到平面构成中。
骨骼 ? 渐变 ? 对比重复 ? 变异 ? 机理 4.基本美学法则:掌握形式美得内在规律,指导构成设计。
稳定 ? 韵律秩序 ? 统一三. 进度:总学时:28学时周次进度重点训练内容及深度要求备注理论授课(2学时) 了解平面构成概念自学色彩构成布置作业,讲解题目掌握平面构成基本原理课堂练习第一周平面构成练习通过练习题目加强对构成方法平面构成构思和规律的认识开阔思路,形成多个设计创意平面构成练习确立设计立意第二周平面构成一草形成基本设计形态,形成一草(A3.铅笔草图)平面构成二草深化设计一草评定综合运用平面构成设计方法练习评述 (A3 铅笔草图)第三周平面构成三草形成完整设计草图二草评定整体效果掌控细节把握课前收二草思考或尝试色彩、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平面构成正图绘制把我图面整体效果三草评定第四周平面构成正图绘制作业完成上交建筑认知与原理讲授四. 作业要求:图幅: A3制图纸、水彩纸或卡纸1-2张要求:1.图面效果有感染力2.构图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规律,体现一定的情态3.图面整洁刻画到位五. 参考书目:1.蓝先林编著《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2.蔡琴鹤编著《平面构成》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13.辛华泉编著《建筑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904.[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沈玉麟校《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825.罗玲玲主编《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86.田学哲等著《形态构成解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57.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彼得. 埃森曼的作品与思想》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 2006 2013 秋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模块题目任务书一. 教学任务:平面构成模块题目是针对平面构成基本元素、构成技法设计的小型训练题目。
一、设计的基础理论平面构成

①发射构成的骨格: • 单心式骨格:只有一个中心,重点突出, 视觉效果强烈。 • 多心式骨格结构中有多个中心,具有明显 的跳动感,空间的效果强烈,视觉效果灿 烂夺目。 ②发射构成的基本形: 离心式 所有发射线都从射点向外发射。 向心式 有各方向向中心收缩。 同心式 由中心点向外层逐渐环绕扩张。
(6)变异
2.点、线、面的构成
• (1)点的构成 • 点是一切弄脏的基础。 • 点的形体有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点 有独立的形状、大小、色彩、方向。
(2)线的构成
• 点的移动就形成了线。 • 线有笔直延长的直线,或是将其截断的短 线,还有拆线、抛物线、自由曲线、弧线 等等。
(3)面的构成
• 线的移动就形成了面。 • 面有各种各样的形,常见的有正方形、三 角形、圆形、几何形等,用它们所具有的 特征组合成画面,在面的构成上、形与形 的相互重叠产生新的造型,还能制造出纵 深的空间感,从垂直、水平、倾斜的方向 中形成立体空间效果。
②触觉肌理
• 是通过手的触摸而感知的,有凸凹起伏的肌理。 • A、现成的触觉肌理:将现成的物质材料,如: 布、纸、绳线、金属片、树皮、木屑等,按照设 计的需要,经过修剪处理后,拼贴于平面上。 • B、改造的触觉肌理:将现成的物质材料,经过 改造,与原来的肌理不再一样给人以新的肌理感 觉。 • C、组织肌理:将细小的物料或碎屑,经过排列、 组织,造成新的肌理,表面为组织,肌理。如种 子、豆类、沙粒等,都可以形成新的表面肌理。
!变异是在重复的基础上进行的, 把握好变异与整体的调和性质。
(7)空间
• ①空间 • A、形态的重叠因素:一个形象重叠到另一个形象 之上时,就产生了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平面深度 感。 • B、形态大小因素:人的视觉上有近大远小的感受, 在平面上大小变化越大,空间的纵深感超强。 • C、形态弯曲因素:弯曲本身就具有起伏变化,平 面形象的弯曲有深度的幻觉,从而造成空间感。 • D、形态明暗关系:由于近处物体明度对比强,远 处物体一般都消失在背景中,故明度变化有深度感 和背景明度相近的有隐退之感,和背景明度差异大 的则有突进之感。
第一章 关于平面构成的概述

平面构成的研究范围是很广泛的,重点研究二维空间中创造形象和构成画面时的 形式美法则。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
学习平面构成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及研究平面构 成中的点、线、面、体等形态元素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了解新的造型观念,掌握构 成形式、构成法则在平面计中的实际应用,从一定程度上锻炼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 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来深人探讨各类设计。
(1)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 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与平面构成相关的基本概念、定义、原理,要有全面而深 入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是设计的思想来源。 (2)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结合 平面构成既要求艺术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良好的感性思维。同时, 也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整理、分析和判断的理性思维,以便对形象进行分解和重新构建, 从而创造有秩序感、布局合理且有规律性的作品。 (3)实际的设计应用 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将最终体现在设计当中。因此,只有注重实际的 动手能力,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感性与理性相 结合,才能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
基本形态的组合关系
构 成 艺 术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光构成 空间构成
二、平面构成的由来与发展
(一)构成的由来
构成一词,源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出现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新造型主义,它 们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注重抽象的形式造型。其中,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设计中采用 前卫的拼贴手法,设计的版式也强调抽象的构成形式和黑白效果,在字体方面采用无 饰线体。荷兰的新造型主义者在形式上采取蒙德里安的纵横式构图,字体采用无饰线 体,追求绝对抽象的原则,显示出高度理性的抽象化特点。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

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构成的含义平⾯构成是视觉元素在⼆次元的平⾯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学的原理,进⾏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构成主要是运⽤点、线、⾯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具有多⽅⾯的实⽤特点和创造⼒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较,它更具有⼴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的视觉的艺术语⾔,进⾏视觉⽅⾯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创作活动和造型能⼒,活跃构思。
第⼀章平⾯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对折的⽅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
左右、上下或倾斜⼀定的⾓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就称为中⼼对称。
(3)旋转对称:⼀个图形按照⼀定的相同的⾓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定的距离或按某种⼀定的规则乾地平⾏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对称:图形按⼀定的⽐例放⼤,称为扩⼤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种等量和不等形的⼒的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的美感。
⼆、对⽐、调和1.对⽐:对⽐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起的时候所产⽣的现象,使它们各⾃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矮、强、弱放在⼀起的形成对经。
⼤⼩关系放在起时⽐它们单独地放置时,⼤的显得更⼤,⼩的显得更⼩。
强弱关系放在⼀起时,也会产⽣同样的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这种对⽐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效果。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平面构成得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就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就是将几个以上得单元(包括不同得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得单元,并赋予视觉化得、力学得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就是以厚度塑形象,就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得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就是以轮廓塑形象,就是将不同得基本形按照一定得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与关系元素,概念元素就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得点、线、面、体得概念,其作用就是促使视觉元素得形成。
视觉元素,就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就是通过瞧得见得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得具体形象加以体现得。
关系元素,就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得组合形式,就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得;其中最主要得因素就是骨格,就是可见得,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得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得可见得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就是最基本得形象;限制与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得各种不同得编排,即就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得有作用骨格与在视觉上不起作用得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得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得构成图案(如下图,就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得)。
平面构成得要素平面构成得要素:点得构成形式、线得构成形式、面得构成形式点得构成形式(1) 不同大小、疏密得混合排列, 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得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得点按一定得方向进行有规律得排列,给人得视觉留下一种由点得移动而产生线化得感觉。
第七章 平面构成

第七章平面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体都是有一定形状的。
形态构成所要研究的“形”以及“形”的构成规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在园林设计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小品的设计、围合空间的界面设计,都涉及形态构成的知识。
园林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园林设计要素组织起来,创造美的室外环境。
7.1 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任何复杂的形都可以分解为简单的基本型,而基本形都是由基本要素构成的。
基本要素又必须从概念化和视觉化两方面去理解。
概念化:是指将一个形分解后能得到的抽象化的点、线、面、体,排除实际材料的特性,如色彩、形状、质地、大小等。
视觉化:是指将概念化的点、线、面、体赋予形状、色彩、肌理、大小、位置、方向,使之成为可见之物,原来概念化的点、线、面、体转化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的基本要素。
7.1.1点(1)点的形成概念化的点没有长、宽或深,是静态的,无方向的,而且是集中性的,例如:一条线的端点,两线的交点,面或体的角上的线条交点,一个范围的中心点。
视觉化的点:在现实中,一个形与周围其他形相比较小,或者离观察者距离远,这个形可以看成是一个点。
(2)点的作用由于点具有集中性,容易引起注意,因此点通常具有以下几个作用:a.控制范围:当它处在环境中心时,一个点是稳定的、静止的,以其自身来组织围绕他的要素,并且控制着它所处的范围。
但是,当这个点从中心偏移的时候,它所处的这个范围,就会变得有动势。
b.形成焦点:在环境中,有助于形成空间序列并成为视觉焦点。
c.形成兴趣点:为乏味的环境增加具有吸引力的兴趣点。
7.1.2线(1)线的形成线可以看成点的轨迹、面的交界、体的转折。
概念化的线有长度,但没有宽度或深度,即运动中的一个点所描述的一条途径,但能够在视觉上表现出方向、运动和生长。
在现实中,一个形长宽比较大,就可以视作线,比值越大,线的效果越强烈。
(2)线的作用由于线的方向性、运动性和生长性,线具有以下作用:a.调节构图:它可以用来:连接、联系,支撑、包围或交叉其他可见的要素;描绘面的轮廓,并给面以形状,表明面的表面。
视觉传达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视觉符号)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点的构成形式(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