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莲都区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碧湖平原水系连通工程041019124250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水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丽政发〔2016〕60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水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水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丽政发〔2016〕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丽水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丽水市人民政府2016年8月31日丽水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全市水生态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精神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浙政发〔2016〕12号)规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五水共治”为载体,以河长制为抓手,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防治并重、城乡统筹、水岸联动,实施全过程监管、全体系治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坚持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严格执法监管;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治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为建设美丽丽水、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责任书1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保持100%;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县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保持100%,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丽水市主城区泵(闸)调度运行方案

丽水市主城区泵(闸)调度运行方案前言前言丽水市城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瓯江中游大溪与好溪汇合处的丽水盆地,是丽水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007年初,我院受丽水市内河开发管理处委托,开始编制丽水市主城区泵(闸)调度运行方案,并于2007年10月编制完成调度运行方案。
原方案编制范围为城区片,随着丽水城区经济快速发展,丽水市城区范围扩大,新的城区范围,按水系可分为水南片、水东片、联城片、苏埠片和白岩片。
经过近10年水利建设高潮,丽水内河现状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原方案也不适应新工情下的防洪形势。
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保障城区防洪安全,2016年3月,受丽水市内河开发管理处的委托,对丽水市主城区泵(闸)调度运行方案进行修编。
在规划修编工作过程中,承蒙丽水市内河开发管理处等单位和有关人员的大力协助,在此谨表谢意。
1 基本情况1.1 自然概况丽水市地处浙南山区,东邻青田县,西接松阳县、云和县,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交界,西北与武义县相依,东北与缙云县连靠。
城区濒临瓯江干流中游、大溪与好溪汇合处,总面积35.7km2。
其中主城区约21km2,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45m~100m,地面坡度为0.4~3%。
城区北部地面高程在55m 以上;东部和南部沿大溪、好溪一带的地面高程在50m上下,局部低地为48m 左右。
1.2 河流水系瓯江干流大溪自西向东穿过丽水市城区,支流好溪自北向南穿过丽水市城东片,两溪在古城圩汇合,汇合口以上集水面积8539km2,其中大溪7199km2,好溪1340km2。
大溪上游建有对丽水城区起防洪控制作用的紧水滩水库,控制瓯江干流集水面积2761km2,总库容13.93亿m3,防洪库容1.46亿m3。
丽水市主城区南面和东面分别受大溪与好溪的洪水威协,北面及西面皆有山区洪水汇入,主城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按河流作用和区块划分为东西两个水系。
东部好溪堰河水系包括发源于北部山区的岩泉坑、银坑、长坑、白门坑、殿前坑、弄和坑及贺家坑等小支流。
市本级“清三河”行动统计表

12
青田县
阜山乡
玉带溪
阜山乡
9000
朱岙
叶处
垃圾河
外运
王锡存
乡党委书记
13
青田县
舒桥乡
官庄源
舒桥乡
5000
舒桥
陈山埠
垃圾河
外运
王春良
乡党委书记
腊口镇
官庄源
腊口镇
杨周平
镇党委书记
14
青田县
祯埠乡
祯埠港
祯埠乡
6000
坑根
港头
垃圾河
外运
张小平
乡党委书记
15
青田县
祯旺乡
祯旺港
祯旺乡
7000
谷甫
祯埠
塔石溪
陈村、炉地垟村、季边村
900
陈村
季边
垃圾河
清淤、外运
陈建康
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
15
龙泉市
塔石街道
林样溪
岱根村、垟畈村
750
岙头
秋丰
垃圾河
清淤、外运
陈建康
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
16
龙泉市
八都镇
八都溪
一村、二村
600
二村
一村
垃圾河
清淤、外运
管君友
镇党委书记
17
龙泉市
八都镇
桑溪
龙竹、王玗,青山,松渠
4500
杨新根
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
2
龙泉市
龙渊街道
罗木溪
五村、菜村、金乐社区
3500
罗木亭
牛门溪汇合
黑河、臭河、垃圾河
清淤、外运、截污、工程整治
杨新根
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15•【字号】丽政办发〔2017〕120号•【施行日期】2017.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的通知丽政办发〔2017〕1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丽水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15日丽水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年)为全面深化我市河长制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7〕12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治水要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按照“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打造‘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样板”的要求,及“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新定位、新使命,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方面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
全面推行责任网格全覆盖、任务清单全落实、信息管理全天候、河长监督全方位、合力治水全民化“五位一体”河长制管理模式,实现河长制工作可执行、可监督、可考核、可管理、可复制,合力打造丽水特色的河长制工作升级版。
二、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发展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2.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
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丽水市莲都区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碧湖平原水系连通工程041019124250

通济堰新渠 通济堰新渠金村溪—箬溪段
沿现状岸线拓宽至 4m
缸窑溪 缸窑溪源头—下游约 319m 处
从河道中心线处,向两岸拓宽 至 4m
魏村排涝渠 通济堰中干—汤村大溪边
渠道圈长 1.21km
新碧河新开 大陈至里河段新开连通工程
河道
新开河长 1.12km,宽 4m,深 2.5m
(2)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堰坝工程、水闸工程、桥涵工程及疏浚工程 1)堰坝工程 工程涉及堰坝对新治河已有堰坝进行生态提升改造,并根据河道形势及蓄水 要有在蒲塘新建 3 座堰坝。 2)水闸工程 工程设置新开魏村排涝闸,缸窑、双刀、上朱三座堰坝拆除改造为翻板闸。 3)桥涵工程 金村溪、箬溪、大垄源、通济新渠、缸窑溪、魏村排涝渠共布置跨河桥涵 37 座;新治河岚山头 3#堰坝处改建桥梁 1 座。
图 1.3-1 引水工程平面布置图
1.3 工程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符合《莲都区环境功能区划》、《瓯江流域综合规划》、《莲都区水
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丽水市莲都区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碧湖平原水系连 通规划》、《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片治涝规划》、《碧湖平原水利风景区供水规划》、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莲都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 规划》、《丽水市莲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丽水通济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丽水市莲都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莲都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等规划要求。
号
1 宣平溪流
2 域整治工 程
3
4
工程任务一览表
工程类别 河道堤防(护岸)工程 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生态廊道工程 河道(渠道)整治工程
工程内容
治理河道堤防(护岸)总长度 33.59km,其中 干流 7.16km,支流 26.43km。 堰坝:26 座,其中新建 5 座,提升改造 21 座; 滩林滩地保护和修复:4 处,总面积 0.1km2。 生态廊道(绿道):共长 36.1km; 驿站:10 座。
【整编】丽水市莲都区好溪圳头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好溪天然游泳场)施工组织设计

好溪圳头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好溪天然游泳场)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主要是以下列信息和文件资料作为依据。
1、好溪圳头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好溪天然游泳场)初步设计报告2、好溪圳头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好溪天然游泳场)配建合同3、好溪圳头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好溪天然游泳场)施工图4、相关施工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第二章施工条件第一节对外交通工程位于丽水市城区城东片区岩泉街道,工程所属的丽水市地处浙南山区,交通运输发达。
公路方面,330国道线、金丽温高速、龙丽高速穿越南北,丽(水)浦(城)线省道、S50横跨东西,公路对外运输极为便利。
铁路方面,距离本工程最近的规模型铁路站点为丽水站,站内装载设备具备100t以下的单件货物的吊运条件,满足本工程的转运要求。
水路运输方面,穿越丽水市的大溪水运常年保持可运输状态,满足20t货船通航要求。
第二节工程概况丽水南明湖国际休闲养生港项目选址在丽水市莲都区城东片区,位于岩泉街道,西起好溪西侧岸地,东至高铁线,南到社后大桥,北接330国道线。
丽水南明湖国际休闲养生港项目包含灵山大桥、好溪天然游泳场、游泳场配套基础服务设施、防洪堤、道路等工程。
功能定位为以水上活动为主体,以好溪天然泳场为体验核心,以养生、休闲及健康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水养民生游综合体。
好溪圳头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好溪天然游泳场)作为丽水南明湖国际休闲养生港项目主体工程,贯穿项目全境。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堰坝及水闸。
好溪城区段好溪堰以下增设三级景观堰坝主要功能水生态和水环境改善,提升水景观品质。
工程共布置3座堰坝,将好溪堰至社后大桥段水域,分割为3个区域,自上而下分别为浅水区、亲水区、深水区。
1#堰坝构成83.50m长跌水。
各堰坝断面形式如下:1#堰坝长度为83.50m,宽度178.38m,堰坝左岸布置一座引水闸,引水闸后接引水渠道。
迎水侧堰顶高程为52.50m,背水侧堰顶高程50.00m,堰流面长76.50m,坡比为1:30.6。
丽水市中心城市蓝线规划

丽水市中心城市蓝线规划第一条为加强对丽水市中心城市河道水域、水库、人工湖泊、湿地、排洪渠和原水管线等地表水体、水源工程的规划与控制、保护与管理,保障防洪排涝、供水安全和通航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依据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丽水市中心城市现状及规划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称丽水市中心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河、库、湖、湿地、渠、原水管线等城市地表水体、水源工程控制与保护的地域界线。
第三条规划范围约450km2,在丽水市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外延以下几部分面积:(1)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范围;(2)大溪干流玉溪水库坝址~中心城区段;(3)大溪干流中心城区~青田县腊口段;(4)好溪(下老梯村~好溪堰坝段);(5)黄村水库水源地保护范围;(6)严溪(黄村水库~好溪段);(7)丽水市中心城市主要原水管线。
第四条规划期限:2011~2020年第五条本规划是丽水市中心城市河流水域、水源工程等规划、建设、改造、控制、保护与管理的法定性文件,自规划批准公布之日起,将成为丽水市中心城市范围内水事活动的法规性文件,是进行各项涉水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六条规划目标:落实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规定,保障丽水市中心城市河流水域、水源工程的完整性,实现蓝线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促进丽水市中心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第七条规划原则:(1)完整性原则统筹考虑城市河流水域、水源工程的完整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实现水域连通、景观和谐、功能协调。
改善城市水域生态和人居环境,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2)强制性原则对在蓝线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建设活动和行为进行约束,实现城市河流水域、水源工程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
(3)符合性原则蓝线要相关法律、法规相符合,要与区域发展规划、水利专项规划相符合。
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

丽水生态河流保护修复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与概略一、规划背景瓯江,古名慎江,曾以地取名永宁江、永嘉江。
宋《太平寰宇记》称蜃川,《名胜志》称温江。
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山麓锅冒尖,流至青田县湖畔右纳小溪以后称瓯江,自西向东流,出温州湾入东海。
是浙江省内仅次于钱塘江的第二大河。
两岸群山崇山峻岭、幽田深谷、沉郁委婉、变化无常。
瓯江流域主要有丽水、温州两市(地级市),是浙江省南部正在加快发展的地区。
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中、上游是浙江的要点林产区,并有金、钼、砩石等矿产资源;下游滨海平原有近百万亩农田,是我省南部最大的产粮区。
沿江两岸,有许多传统手工业和大量的新兴的地方工业。
内河有优秀的水运条件,河口有依江通海的温州港。
瓯江是我省现存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河流之一,水质优秀,自然风光优美,动植物生态丰富,历史人文古迹众多,独到的瓯越文化培养了丽水、温州两大城市,并培养了丽水成为“浙江绿谷”的生态优势和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奇观。
但因为城市化的加快,沿岸居民对河流侧重讨取而缺罕有效保护,使流域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景观开始遇到破坏,对水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压力。
水资源是人类生计和发展的命脉,在经历一百多年对于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设此后,人类从20世纪50年月开始,逐渐把要点从开发利用转向对河流的保护。
并经历了水质恢复、河流生态恢复以及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整体恢复的不一样发展阶段。
河流管理在认识上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河流不单是可供利用的资源,更是河流系统生命的载体;不单要关注河流的资源功能,还要关注河流的生态功能;河流保护工作也从最初的以改良水质为要点,拓展到以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为最后目标。
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正是鉴于这一背景,重申在流域和地区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水电开发规划等工作中,重视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逐渐将水功能区保护目标从纯真的水质要求拓展为水质、水量和生态系统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
建设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水利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 年 9 月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工程性质和投资 工程性质:新建工程 建设地点:丽水市莲都区 建设内容: 本工程由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碧湖平原水系连通工程两部分组成。 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堤防(护岸)33.59 公里,新建水生态
廊道(绿道)36.1 公里,新建和改造堰坝 26 座,修复滩林 4 处,总面积 0.1 平 方公里。
碧湖平原水系连通工程:治理河道(渠道)护岸 15.89 公里,新建和改造堰 坝 13 座,建设玉溪水库至平原引水隧道 3.62 公里,平原内部河道、池塘清淤等。
具体见表 1.1-1
表 1.1-1
序 名称
3
4
3
12
4
5
4
4
1.6
13
4
1.3
大垄源
5
4
4.5
箬溪
1
4
3.6
9座
6
4
1.6
2座
2
4
7.4
7
4
1.6 魏村排涝渠
1
新治河岚山
8
4
1.5
1
10
10
头 3#桥梁
9
4
5
1
4
2
缸窑溪 3 座
2
4
4
3
4
7
4)疏浚工程 工程对新治河、郎奇溪、通济堰下游渠道及 65 座村庄池塘进行清淤。 (3)引水隧洞工程 引水工程起点位于大溪玉溪水利枢纽上游左岸,以玉溪水库预留引水口向碧 湖平原引水,终点位于松阴溪通济堰上游右岸。隧洞沿线下穿 S33 龙丽温高速, 输水线路长度 3.6km,工程拟引大溪流域的玉溪水库进入松阴溪下游的通济堰灌 区。引水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进水口、输水隧洞、出水口等。引水工程平面布置 图如下:
汝河村段
太极湾景区
0.69
陈村段
宣平右岸陈村大桥上游处
1.42
支流
棺材坑 咸宜坑 梁村溪
棺材坑两岸外洋口下游—宣平溪汇合口段
上塘畈村上游~咸宜村段,咸宜村下游至畎岸村 段,畎岸村下游~宣平溪出口 梁村~郑坑村段
3.1 6.25 11.38
榴溪 上弄坑ຫໍສະໝຸດ 沿现状岸线布置2.55新屋村左岸
1.38
(2)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包括堰坝和滩林地保护及修复工程,堰坝 26 座(干流 8 座、支流 18 座), 其中新建 5 座,提升改造 21 座;滩林滩地保护和修复工程共计 4 处,总面积 0.1km2; 1)堰坝工程 宣平溪干流:改造修复白岸口堰、马村堰、竹道堰、清湾堰、陈村堰、昆濑 堰等堰坝共 6 座,新建畎岸堰、汝河堰共 2 座堰坝。 支流:梁村溪、榴溪两条支流共新建 2 座,加固修复堰坝 16 座。 2)滩林滩地保护和修复工程 马村、清湾、陈村、月亮湾等滩林地共 4 处。 (3)生态廊道工程 本次设计生态廊道共长 36.1km,沿线驿站 10 座。 1)生态廊道(绿道)工程 主要沿宣平溪布置,范围为港口大桥至赤圩电站单侧布置,港口大桥至港口 电站两侧布置;港口电站至马村大桥左右岸穿插布置;马村大桥至赤圩电站沿左 岸布置,其中新建栈桥生态廊道 22.85km,新建路基生态廊道 5.64km,与堤顶道 路结合的生态廊道 2.86km,与原有道路结合的生态廊道 4.51km,其余沿用现有 桥梁和公路 0.24km。 2)驿站 生态廊道沿岸共设置 10 座驿站,其中 2 座一级驿站、2 座二级驿站、6 座三 级驿站。
堤防(护岸)布置一览表
分类
名称 白岸口大桥上游
段 马村大桥下游段
范围 白岸口大桥上游—白岸口大桥
马村村头—马村大桥
长度(km) 0.65 1.18
畎岸段
畎岸大桥下游右岸直立式防洪墙段
0.87
宣平溪 干流
竹洲段 清湾段
竹洲大桥上游段右岸
0.25
清湾村村尾—清湾村大桥
0.66
黄村洲段
宣平溪左岸黄村洲段
1.27
项目所在区域 NO2、SO2 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 的一级标准,PM10 略超一级标准,达到二级标准,碧湖、大港头镇满足环境空 气质量目标要求,丽新、老竹地处山区,植被覆盖率高,项目所在地无工业等大 气污染源,人类活动扰乱少,其大气环境质量应优于余庄前自动站,基本可以满 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要求。 2.3 声环境
本工程等别为 V 等,堤防、护岸、堰坝建筑物级别为 5 级;水闸建筑物级 别为 5 级;宣平溪流域乡镇防洪堤标准 20 年一遇,村庄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 碧湖镇中心区等重要区域排涝标准按 20 年一遇最大 24 小时暴雨 24 小时排除不 成涝。 1.3 工程总平面布置
1.3.1 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号
1 宣平溪流
2 域整治工 程
3
4
工程任务一览表
工程类别 河道堤防(护岸)工程 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生态廊道工程 河道(渠道)整治工程
工程内容
治理河道堤防(护岸)总长度 33.59km,其中 干流 7.16km,支流 26.43km。 堰坝:26 座,其中新建 5 座,提升改造 21 座; 滩林滩地保护和修复:4 处,总面积 0.1km2。 生态廊道(绿道):共长 36.1km; 驿站:10 座。
通济堰新渠 通济堰新渠金村溪—箬溪段
沿现状岸线拓宽至 4m
缸窑溪 缸窑溪源头—下游约 319m 处
从河道中心线处,向两岸拓宽 至 4m
魏村排涝渠 通济堰中干—汤村大溪边
渠道圈长 1.21km
新碧河新开 大陈至里河段新开连通工程
河道
新开河长 1.12km,宽 4m,深 2.5m
(2)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堰坝工程、水闸工程、桥涵工程及疏浚工程 1)堰坝工程 工程涉及堰坝对新治河已有堰坝进行生态提升改造,并根据河道形势及蓄水 要有在蒲塘新建 3 座堰坝。 2)水闸工程 工程设置新开魏村排涝闸,缸窑、双刀、上朱三座堰坝拆除改造为翻板闸。 3)桥涵工程 金村溪、箬溪、大垄源、通济新渠、缸窑溪、魏村排涝渠共布置跨河桥涵 37 座;新治河岚山头 3#堰坝处改建桥梁 1 座。
新建、改造护岸 15.89km
5
堰坝工程 13 座,其中新建 3 座,提升改造 10 座
6 碧湖平原 水生态环
7 水系连通 境修复工
工程
程
8
水闸工程 桥涵工程
疏浚工程
9
引水隧洞工程
新建排涝闸 1 座,改建翻板闸站 3 座
新建桥涵 37 座;改建桥梁 1 座
河道:清淤总长度为 23.602km,清淤量 4.39 万 m³ 池塘:清淤 65 个,清淤总量 15.75 万 m³ 建设玉溪水库~通济堰引水隧洞 3.62km,引水 流量 3m³/s
(1)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布置
堤防(护岸)总长度 33.59km,其中宣平溪干流总长度 7.16km(新建堤防
3.84km, 护 岸 0.46km, 提 升 改 造 堤 防 2.86km), 支 流 26.43km( 其 中 堤 防
3.56km,护岸 22.87km),工程布置详见下表。
表 1.3-1
图 1.3-1 引水工程平面布置图
1.3 工程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符合《莲都区环境功能区划》、《瓯江流域综合规划》、《莲都区水
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丽水市莲都区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碧湖平原水系连 通规划》、《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片治涝规划》、《碧湖平原水利风景区供水规划》、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莲都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 规划》、《丽水市莲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丽水通济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丽水市莲都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莲都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等规划要求。
表 1.3-2
河道工程布置一览表
分类
名称
范围
备注
原有 河道 整治
新开 河道 (渠 道)
大垄源 沿原有河道走向
河道向右拓宽至 4m,纵坡 4.5‰
箬溪 金村溪
上游 50 省道箬溪口村桥涵—窑岗— 沟通连接河道 上游 50 省道金村桥涵处—金村—沟 通连接河道
向右拓宽至 4m 纵坡 3.7‰ 向左岸拓宽至 4m
1.3.2 碧湖平原水系连通工程
(1)河道(渠道)整治工程 主要是对金村溪、箬溪、大垄源、缸窑溪等现有渠道拓宽及魏村排涝渠新开 及新碧河连通工程。 本工程涉及河道布置,包括新开河道及改建,新开河道位于碧湖平原中间,
南起中支 1 下概头,北端在下季附近汇入新治河后沿原新治河下段入大溪,原有
河道改建详见下表 1.3-2。
表 1.3-3
桥涵工程规模统计表
河道名 称
金村溪
桥梁编 号 1
跨宽 4
长度 2
河道名称 通济新渠
桥梁编号 1
跨宽 4
长度 5.4
9座
2
4
1.5
13 座
2
4
3.3
3
4
2
3
4
2
4
4
6
4
4
3
5
4
2
5
4
2.5
6
4
5.5
6
4
3.2
7
4
5
7
4
4
8
4
2.5
8
4
3
9
4
1
9
4
6
1
4
1
10
4
2.2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