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七章 艺术精品——中国书法、绘画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PPT课件

(3)风格特点: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9
5、明代书法: 特点: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
思想控制严密;.源自10朝代 发展 时代背景(经 书法家 书 艺术特色
阶段 济、政治)
体
秦汉2、自阶书发段 法国艺家统术一,的发展历小程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思考: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与时代背景结合思考)
1、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盛世气象。 2、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 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
.
8
4、宋代: (1)时代背景:
①政府重文轻武; ②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③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④理学发展,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文字统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魏晋
反省社会危机; 王
南北 朝
士人群体形成; 羲 工具的改进。 之
虚玄 行书 灵动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隋唐结论:自阶时觉段代精神国繁法家荣度影统与,响一 规文书, 范化法经 成发风济 为展格, 柳,张怀颜反旭素欧过来草书书法风注格重狂又放规是不范这羁法一度时、代
精神的反映 社会需要
草书.
楷书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行书 2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
甲骨文
商代
金文
商周
隶秦书朝 秦朝
小篆
秦朝
广泛频繁 书写混乱
春秋战国
楷书、行书、草书
演变规律: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意义:记录----传承---构成---
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书法)

赵孟頫 洛神赋
赵孟頫行书代表作。行 中兼楷的结体、点画, 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 王献之《洛神赋》的神 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 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 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 秀
清代 郑板桥
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
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 体;
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 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 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
章草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 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 孕育于汉代,始于三国, 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 是鼎盛时期。
《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五)柳公权
柳氏书法以楷体擅名。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避 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画 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世称 “颜筋柳骨”。 其代表作有《金刚经》、《神 策军碑》、《玄秘塔》等。
柳公权《神策军碑》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柳公权《玄秘塔》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家 法,书风似其父,但更有逸气, 英俊豪迈,进一步扭转了当时 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 。
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 行草为长。
《洛神赋》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是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 表作。原作是写在麻笺jiān上, 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 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 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 已经残损并失传了。现流传 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 上石的拓本。
怀素 狂草
(四)颜真卿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 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fǔ、柳公权、 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中国传统书法绘画音乐艺术要点归纳

中国传统书法绘画音乐艺术要点归纳一.书法艺术一)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商周> 开始:与汉字的产生同时。
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艺术美,商周时期的金文与篆文,无论铸在钟鼎上还是可在石鼓上,都是艺术。
<汉> 成熟:汉代书写工具发展,纸张产生,汉字的隶书,草书,楷书等产生,书写者追求艺术美。
<南北朝> 大发展:“书圣”王羲之。
<唐> 鼎盛:产生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
把书法的各种体都发展到相当高度。
<宋>平和发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宋初,赵孟頫\r<明清>总体失去活力:不如唐宋。
出现呆板工整的“台阁体”。
明:董其昌“台阁体”。
(徐渭突破“台阁体”)清:乾隆(注入活力)郑板桥突破“台阁体”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汉字同美: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是汉字书法美的基础,无论汉隶,魏碑,晋行,唐楷,万变不离其宗。
运笔取势:艺术特征全在运笔的不同。
无论用笔部位,运笔方法,结构安排,都注意运笔取势,力在其中。
起笔要逆,结构要违,章法要侧。
书法艺术讲变化,主次,虚实,奇正,开合自成。
三)书法名家<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元>:赵孟頫\r<明>:祝枝山,董其昌,徐渭<清>:郑燮(郑板桥)特点“怪”。
(“难得糊涂”)四)历代名作<西周>:(金文)毛公鼎铭文 <春秋>:(大篆)石鼓文 <汉>:(隶书)大风歌碑<南北>:(行书)兰亭序(魏碑)张猛龙碑<唐>:(楷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狂草)张旭肚痛贴五)书法学特称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称“张颠”)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宋四大家:苏,黄,米,蔡瘦金体:宋徽宗赵佶台阁体:董其昌碑:历代刻碑,立传或传经用,以碑习字称“碑学”贴:将碑刻拓印后,或木刻,或石刻,再印成习字标准称“贴”。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章

墨产生于西周宣王时期。 东周时期,墨已经被广泛用于文字书写,且人工墨因质量优于天然墨而逐渐被认知 和推广。秦汉时期,松烟墨成为书法家们的最爱。 到了魏晋时期,松烟墨的生产已走向全面成熟。 隋唐时期,一种被称为“易墨”的墨一枝独秀。 宋元时期,“徽墨”又代之而起。明清时期,墨的发展突飞猛进,最引人注目的就 是不用研磨又有同等效果的墨汁的诞生。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 书法绘画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书法艺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象外之意
第三节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写对中国人来说,能够表达许多 不能用语言所表达出的、较字面意义更为丰富 的东西。不像文学作品需要许多文字才能表达 作者的思想,对书法而言,单从书法风格就能 反映书写者的内心。这种强烈的神秘主义,在 传统文人看来就成了一种个人修为和品行的见 证和表征。既然书法能够“一字见心”,而儒 家道统又特别注重个人的修为与品性,甚至将 修为与品性当作为官、为士的必然要求,那么 书法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一门提高修为与品性的 独特艺术。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 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 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历来为 书家所重。
12
(三)书法字体的演变
3.楷书 楷书又称为正书。 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
发展,到隋朝开始融合,唐朝时发展成熟, 并作为正体字一直流行到今天。与隶书相 比,楷书的点、画形式更加丰富,且出现 了新的笔画。
18
所谓意态,包括体势和神态两部分,两者都可以在书法作品中得以体现。 字的体势和神态都是结构的表现。 书法无论是节奏还是结构,都能表现出独特的意态美。 欣赏书法作品,必须懂得欣赏字的体势和神态所表现的独特韵味。
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与绘画

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与绘画书法与绘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与绘画相互辉映,共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书法,被誉为“无色之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韵味,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
书法艺术起源于甲骨文,历经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
书法作品或刚劲有力,或婉约柔美,或气势磅礴,或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滋养。
在此次书画展示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一笔一划的书写,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古代绘画题材丰富,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艺术家们以画传情,借景抒怀,将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画作之中。
绘画作品或细腻动人,或意境深远,或寓意丰富,或气韵生动,为世人所喜爱。
在此次书画展示活动中,同学们以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好,展现了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才华。
传统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弘扬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承前人的优秀传统,还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书法与绘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后人的努力。
此次书画展示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还激发了他们对书法与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美术老师赵丽和刘娜新的指导下,同学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致力于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书法与绘画艺术必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时期。
同学们将以此次书画展示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和传承传统艺术,为繁荣校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再次欣赏此次书画展示活动中同学们的优秀作品,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共同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
_中国艺术-中国书法与绘画-绘画篇

《双鹤》
边文进
[明代]
《水墨花卉图》
徐渭 [明代]手卷 纸本 水墨Fra bibliotek《果蔬》
恽南田
[清代]
恽南田的花卉、山水
[清代]
王武 [清代] 《水仙柏石图》
蒋廷锡 [清代] 《海棠牵牛图》
赵之谦 [清代] 《四时果实图》
虚谷
[清代] 《杂画册》
虚谷
[清代] 《南瓜百合》
[清代] 任伯年 花鸟
[清代] 任伯年
花鸟
[清代] 任伯年
花鸟
[清代] 吴昌硕
花鸟
[清代] 吴昌硕
花鸟
三、山水画
1、山水画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2、唐、五代时期是山水画的技法实践和理论 探讨时期。 3、宋代山水画空前繁荣,出现很多代表性的 画家。
荆浩 [北宋] 《匡庐图》
范宽
[北宋] 《雪景寒林图》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马远
[南宋] 《踏歌图》
马远
[南宋] 《梅石溪凫图》
[明] 戴进:《渔父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明] 戴进:《渔父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明] 吴伟:
《渔父图》
院画—文人画 赵佶:《芙蓉锦鸡图》—徐渭:《荷花图》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思考练习:
1、以作品为例,简述文人画的风格特色。
中国书法与绘画—绘画篇
中国传统绘画又称中国画也称国画。具有
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其 特点在以气韵思致为主,进而达到形神兼备 的艺术效果 ,和中国京剧、中国医学 称之 为中国三大国粹。
什么是工笔画与写意画
工笔画
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 现方式。
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

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在古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中,书法与绘画被誉为文人雅士的重要修养,被广泛应用于文化活动和社交场合。
这两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的起源与发展、技法与风格、传承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彩陶,这些早期艺术作品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生活以及神秘世界的理解与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与绘画逐渐从装饰性的媒介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的书法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笔画的表现力来传达意义与美感。
而绘画则以画笔、墨、水与色彩为媒介,通过线条、形状、色彩与空间的组合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
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特点鲜明,各具独特的技法与风格。
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大家”,即汉代的张、怀古、刘、赵,魏晋时期的王、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等。
他们各自对于笔法、字体和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作品通常以千字文、对联或篆刻为主,寓意深远、工整优雅。
而绘画方面,以山水画和人物画最为著名。
山水画强调“意境”,通过点、线、面的运用,以及水、山、云、树等元素的描绘,表达出自然景色的美和人的情感。
人物画则注重线条的塑造和形象的表现,力求在细腻的表达中凸显生动的形象和个体的情感。
这两种艺术形式不仅在技法与风格上有所联系,还在传承与影响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书法与绘画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修养,学者与文人常常通过这两种艺术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他们希望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书法与绘画作品也成为了社交和交流的媒介,人们常常通过赠与或交换书法绘画作品,来表达友谊、感激或祝福。
这种传承与互动的过程,促进了书法与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艺术史上,书法与绘画一直被视为传统艺术的代表,且具有独特的审美性与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ppt课件

虚玄 行书 灵动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隋结精唐论神:的自阶时反觉段代映精国繁法社神家度荣会影统与需,响一规要文书, 范化法经 成发济 为风展格,张怀,柳公权 颜真卿旭素反欧阳询过来草楷书书书法风注理格狂重论又放规成是不范熟这羁法一度时、代
宋代
宋代重文,市民 阶层兴起,社会
生活丰富多彩。
、
苏黄 — 米蔡 —
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 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 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 平民化、世俗化,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 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12
三、绘画艺术
本课线索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 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 的演变可以推断 汉字演变的过程;
(2)从“鱼”字 的演变中总结汉 字演变的基本规 律;
(3)简要分析汉 字演变的意义。
起源 原始社会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发展 魏晋到唐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繁荣 宋代到明清
文人意趣(文人画山水画)
民间风情(风俗画)
13
一一、原、始社绘会:画陶艺画、术壁画的、地起画 源
1、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鹳鱼石斧图
地画 双人图
壁画 东巴舞
(1)这时期绘画的主要材质是什么?
(2)这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这时期绘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动物 人物 抽象图14案
二、书艺历程(艺术性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辋川图》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精绘画,善画水墨 山水,苏东坡称他“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他将诗与 画融合为一,开文人画之先 河。他作“破墨山水”,当 时是以水渗透墨彩来渲淡的 新技法,打破了青绿重色和 线条勾勒的束缚,更适于对 自然景物的描绘。
20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擅画界画,喜画城市、宫室景物,尤工舟车、 市街、桥梁,皆惟妙惟肖,独具风格。《清明上河图》,画幅呈长卷,纵24.5 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描绘了12世纪的一个清明节,北宋首都汴京 东角楼部分街区和郊外汴河沿岸一角的景象。 21
怀素,唐代草书 家,僧人,字藏真, 俗姓钱。湖南零陵人。 从颜真卿处学得张旭 草法,继张旭完成了 狂草的创造,成为与 张旭齐名的狂草大家, 人称“癫张醉素”。
9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位旷世奇才,诗词、 文、书都有划时代的成就。书法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是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10
书法艺术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笔法;二是结体;三是笔 意。神采固然为上,但不能脱离形质,两者兼备才算优秀的 书法作品。
3
书法概说
书法创作表面看来不过写字而已,但要把字写好,达到较 高的艺术水平,甚而进入出神入化的妙境,不能不借助于学问 修养。
如果说文字是第一度人类文化的伟大创造,那么书法就是 以汉 字 为基础的华夏民族第二度的伟大文化创造。它不同于文 字这种只具有单纯社会实用功能的交际符号,而是一种借以表 达书法家思想、修养、爱好、情感等审美趣向的艺术符号。
4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他把纯粹出乎自然的书法引向一个注重技法、 以妍美流便为特征而又不断锤炼达到精致的境界。不仅见重于当时,后世更尊之 为“书圣”。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在继承父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 古拙的书风,有“破体”之称。与其父并称“二王”。《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 书代表作,被奉为“登峰造极,风神盖代”的“天下第一行书”。 5
赵构,即宋高宗,字德基,宋徽宗的第九个 儿子。金人攻破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徽、钦二宗被俘,赵构南逃被拥戴为帝,即位临 安,建立南宋,在位期间。此人与其父一样,政 治上昏聩无能,但在艺术上聪颖灵慧。书法方面, 成就很高,见解深刻。《洛神赋》是曹植写的, 赵构写于绍兴三十二年,这一年他55岁,让位其 子即宋孝宗,以求苟安,颐养天年。所以抄了一 遍《洛神赋》以表达其羡慕爱情、逸乐的情愫。 其书法笔法稍瘦,气势苍逸,多含章草笔意,多 有二王笔法。被誉为“六朝风骨,自成一家”, 是赵构草书的代表作。
徐渭《墨葡萄图》
徐渭,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 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人。 诗文、戏曲著作甚丰,有《徐文长全 集》。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花鸟, 兼能山水、人物,用笔放纵,水墨写 意,不拘绳墨,笔简意浓,形象生动, 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画的新途径。
24
朱耷《荷花双鸟》
朱耷,清初画家。朱耷是他的僧名。书 画落款八大山人。他坚决反对清朝的民族高 压政策,常借诗文书画发泄内心的不满。如 画鸟画鱼以“白眼向人”,寄托其对清朝不 肯妥协不甘屈辱的感情。擅长水墨花卉、禽 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而又含蓄蕴 藉,痛快淋漓,独出新奇,自成一格。山水 画亦构图险怪,多以荒岭怪石表现“残山剩 水、地寒天荒”的冷寂境界。
14
国画与传统文化 Chinese Painting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15
国画概说
中国绘画简称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绘画品种,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国画是用毛笔、墨和中国颜料,在特 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技法上又分 为工笔、写意两大类。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 幅形式。还有独特的装裱工艺。
25
原济《山水清音图》
原济,清初画家,姓朱,名若极,广 西全州人。原济是他五岁时为避遭祸削发 为僧时的法名。号苦瓜和尚。擅画山水, 兼工花果、兰竹、人物,画名极盛。所画 力求独创,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意 境苍茫新颖,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对扬州 画派及近、现代中国画影响很大,对绘画 理论也颇有研究。
12
赵孟頫《胆巴碑》
赵孟頫,元书画家,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他以娴熟的技巧和对 古典的深邃的理解,成为善于继承 的名家。他能日书万字,圆转遒丽, 人称“赵体”,与“颜、柳、欧” 并称楷书四大家。
13
明清时期的书法概况
明清两代,在历史上共历时五百余年。这一时 期,虽然书法的高峰已过,但各种风格仍在不断发 展中,书坛呈现一派百花竞艳的繁荣景象:或在继 承中求发展,或在变革中求创新。总的说来有以下 几个特点:一是帖学盛极而衰,碑学兴起。二是篆 书、隶书体的复兴与行草的创新发展。三是书家众 多,流派纷呈,风格繁杂各异,但没有形成作为时 代特征的主流风格。四是书法与诗、文、画、印进 一步结合,使书法作品成为表现民族文化精神的完 美的艺术形式。
阎立本《步辇图》
阎立本,唐初画家,擅长画人物,笔力圆劲雄 浑,能刻画出人物性格特点和神态气度,是唐代人 物画的先驱。 18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唐代画家,又名道玄。他画佛像圆光,屋宇柱梁, 皆一笔挥就,不用规矩。所画衣褶,笔势圆转,表现出当风飘舞 的状态,故有“吴带当风”之说。其画被列为“神品上”,历代 论者尊他为“画圣”。 19
国画与西洋画相比,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艺术特色。国画表 现物象传统的美学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的方法是 “目识心记,以形写神”。对于描写的对象,经过作者仔细观察; 从形体结构方面找出它的法则,然后用“默写”的手段表达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的文化生活处处离不 开绘画,雕梁画栋的房屋、五光十色的陈设、色彩缤纷的服装、丰 富多彩的书籍插图,总之,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绘画。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文字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 的萌芽。史前文化以及整个中国文化的灿烂历史都与绘画艺术息息 相关。以已有专业画家或画工所从事的画种来说,人物画从晚周至 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鸟至隋唐已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 、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盛行,山水画蔚然成为大科。文人化于唐 代兴起,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 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 时期,它先后受到佛教绘画艺术及西方艺术的影响。 17
7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书法以楷体擅名。 他吸取欧阳询的结构紧密、 颜真卿的笔势开张而自成 面目,写出了独树一帜的 柳体。其风格骨力遒健, 间架挺拔,具有强烈的结 构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颜筋柳骨代表了唐代两大 楷书类型的基本特征。
8
怀素《苏本自叙帖》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艺术精品——中国书法、绘画
中国书法概说与书法精品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op-Notch Calligraphy Works
2
书法概说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中,书法艺术的形式最为独 特。它借助汉字的书写,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通过点 线的变化运动,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念、学问修养、思想感 情、性格气质等精神因素的美。
马远《踏歌图》
马远,南宋画家,字遥父,号 钦山。擅画山水,画山石用笔直扫, 水墨俱下,见棱见角。后人把他与 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 大家”。
22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元代画家, 本姓陆,名坚。与吴镇、 倪瓒、王蒙合称“元四 家”,而“以黄公望为 冠”。他对明清山水画 影响甚大。
23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 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 黄”,为江西诗派创始人。 尤精书法,是“宋四家”之 一。流亡期间到了湖北鄂城 县的梵山,看到山峦风光秀 丽,松林中有一楼阁,名曰 “松风阁”,触景生情,感 慨万端,写下了《松风阁诗 帖》。
11
赵构《草书洛神赋》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唐代大臣,书法家,字登善。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 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6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唐代大臣, 书法家,字清臣。他一反 魏晋以来追求婉媚流便、 潇洒瘦硬的书风,而创造 出一种雄强浑厚、端庄凝 重、筋肉饱满的“颜体”。 这种书风表现了恢弘博大 的盛唐气象。
26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