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句子的赏析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艺术,通过精巧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修辞特色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从修辞角度来赏析一些句子,探讨它们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低声细语。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仿佛是大自然在低声细语”这样的比喻,使得风吹树叶的声音更加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真的听到了大自然在低声细语一般。
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这句话中运用了直接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她的笑容比喻为阳光,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她笑容的灿烂和温暖。
这种修辞手法简洁明了,但却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赞美之情。
再来看一个例子,“他的眼神如利剑般锐利。
”这句话中运用了直接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他的眼神比喻为利剑,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眼神的锐利和penetrating。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简洁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问题像是一道难解的谜题,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问题比喻为难解的谜题,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复杂和困扰。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避免过度华丽和牵强附会,以免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赏析,能够对修辞手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带修辞的句子整理加赏析

带修辞的句子整理加赏析学好修辞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带修辞的句子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带修辞的句子⒈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⒉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⒊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⒋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⒌缩小夸张: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⒍超前夸张: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⒎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⒏对偶(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流水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⒐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⒑反问: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⒒引用(直接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间接引用):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⒓借代(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特征代本体):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工具代本体):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专名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⒔反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⒕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⒖联想: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⒗通感:“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⒘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⒙顶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⒚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⒛回环: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21.移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就是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1.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4.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5.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6.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7.书是智慧的钥匙.8.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9.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10.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11.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12.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13.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14.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15.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16.书就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17.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1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9.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20.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21.那个人骨瘦如柴 .22. 这个人壮硕如牛.23.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象晚年石钟乳一样24.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象放长线的风筝.25.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26.棉花象雪架一样.2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28.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29.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30.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31.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3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33.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3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暗喻)35.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36.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37.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38.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39.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40.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41.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42.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43.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44.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45.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46.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47.北极星橡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48.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49.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50.我像风筝一样, 不能远走高飞,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 荡了出去又回来 .小学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技巧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加赏析

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加赏析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语言形式的变化、语义的扭曲、感情的渲染等,以达到修饰语言、丰富表达的目的。
本文将从七个案例入手,以分别分析如何运用口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表达的语言质量。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物事间的类比,将主题与意象相联系营造出意境,创造出美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爱情就像天上的流星,璀璨而短暂。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以表现更深刻、更抽象的感情与形象,从而赋予作品以人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特性。
例如:秋天拂过橙黄的林间,仿佛在忧伤地哭泣。
3. 对比对比是将同一属性、同一事物不同面向相互彼映,从而加强语言的对比效果。
例如:这个小姑娘半岁了,体重只有他的拳头,她的父母笑着说她是世界上最小的体操选手。
4.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修辞手法中重要的一种,通过问题和答案的对照,达到事实陈述和思想论证的作用。
例如:你喜欢哪种颜色呢?我喜欢秋季枫叶的红色,因为它鲜艳却不刺眼。
5. 接近排比接近排比是指用语句相似的方式,表达一组意思,具有节奏感,能增强语言条理、韵律和意境的美感效果。
例如:她的微笑像草地上盛开的蒲公英,她的语调如同林中清晨的鸟鸣,她的气息如同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6. 重复重复是加强语言效果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通过再次使用同一词汇、同一结构等方法强调某个意思,为语言的连续性、韵律感和重音提供动力。
例如:太阳升起时,并非为点亮黑夜,而是照亮白天,照亮我们的心房,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
7. 典故典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效果,通过描写某些具有历史或文化背景的故事、事件或人物,达到意境的衬托和丰富。
例如:等待的过程就像是拉格朗日点,我们在两个中间,期待着大家一起欣赏那场绚丽多彩的夜空。
以上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深度地将语言艺术化,使它们不再只是干涩的文字,而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甜美的诗意,升华为一种新颖而新鲜的文学艺术,使我们的口才在表达时更加恰当、生动、贴切。
赏析句子(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P366)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 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参考答案:通过对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
有递进关系的动作,充分表现了“我”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答题格式: 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 ××特点,深化了××的主题。
(1)我的讲台上堆满了书,如小山一般,都是孩子们捐的。
比喻的修 辞手法
.赏析句子修辞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 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 了……。
山岚里的希望阳光
文章主旨:“我”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的孩子们送捐的书时, 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书中的一百无钱,在他的校长多次阻止下, 孩子、诚实和纯真的可贵品质,突显了人性的光辉,如山 岚里的希望阳光,给人希望和温暖。
1.文中画线的两句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品味语言)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
(二)麦与镰的季节 专题训练P366
3. 根据语境,赏析下列句子。(3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麦子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讲台上堆满的书,比喻
成小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充分表现了
记叙文阅读 (一)世界还很年轻(专题训练P360)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3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 的毯子。(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1、从修辞角度赏析“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 表达效果。
这三个比喻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将红花、 粉花、白花分别比喻成“火”、“霞”、 “雪”,既表现了花色之明艳,又表现了花态 之繁茂。
2、第6段写春雨,作者写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 青得逼你的眼”有什么作用?
2、第6段写春雨,作者写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 青得逼你的眼”有什么作用?
这是从侧面描写春雨的。“绿得发亮”、“青得逼你 的眼”突出了树叶、小草的清新、碧绿,表现了雨中植物 清新亮丽的形象,也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滋润。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 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
用?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 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
用?
引用、比喻。以母亲的手的温暖柔情,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和煦、轻柔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带修辞手法的好句子摘抄大全加赏析

带修辞手法的好句子摘抄大全加赏析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和语言魅力,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将为你介绍几个带有修辞手法的好句子,并进行赏析。
1. 喜从天降,悲自人生。
——出自《红楼梦》这句话用了反转的修辞手法,用喜和悲做过渡,深入地反映了人生变幻无常的道理,极具思考性。
2. 春风十里,不如你。
——出自《夜曲》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和人物做了一个对比,用的是见物思人的方法,更加深刻地写出了人物的美丽动人。
3. 星如漫天,瑰丽无比。
——出自《西游记》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星星描写得非常华美,让人感到无限遐想,从而更容易掌握句子的主旨。
4. 久别重逢,一见如故。
——出自《红楼梦》这句话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久别重逢变成了一见如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人戏剧化的情感。
5. 景行维艰,以这样的生命犹如少年。
——出自《红楼梦》这句话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将语法顺序颠倒,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人物奋斗的场景,同时体现出文章的凝练和深远思考。
6. 我愿成为一颗流星,沉淀在你的哀愁里。
——出自《流星雨》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星形象化,用爱情的语言表达出了一种浪漫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 你是我的月亮,当夜幕降临,我怀念你的光芒。
——出自《长大》这句话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将对象与理念相结合,以丰富的想象和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自己的情感。
总结: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文字更加优美、感人,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对文章的亲密感。
以上七个例子都是带修辞手法的好句子,每一个例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在写作时,不妨多加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强化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让自己的文章更加鲜活动人。
因此,学习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以上七个例句中的修辞手法。
第一种修辞手法为反转,即将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相提并论。
修辞的赏析方法

修辞的赏析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修辞赏析这个事儿。
一、比喻的赏析。
咱先说说比喻这玩意儿。
你看啊,要是句子里有比喻,就像“月亮像个大圆盘”。
那咱咋赏析呢?你就可以说这个比喻超级形象啊。
把月亮比作大圆盘,一下子就把月亮又大又圆的样子给描绘出来了。
就好像画家拿着笔,几笔就勾勒出了月亮的轮廓,让人脑子里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
这比喻啊,就是把那种抽象的或者不太好形容的东西,变得像咱身边常见的东西一样好理解。
二、拟人。
拟人也很有趣呢。
比如说“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这时候你赏析就可以说,哇塞,把风儿当成人了呢。
本来风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可这么一写,风就像有了生命,像个温柔的小伙伴在跟你互动。
这种写法让整个句子都变得特别生动,就好像大自然都活过来了,能跟咱们聊天、玩耍似的。
三、夸张。
夸张就更逗了。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
赏析这个的时候,你就可以说,这作者可真敢想啊。
哪有瀑布真的能有三千尺啊,但是这么一夸张,就把瀑布那种雄伟、壮观的气势给放大了好多倍。
就像给瀑布装上了一个超级大的扩音器,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它的震撼。
这夸张啊,就是用一种很夸张的手法来强调某个东西的特点,让你想忘都忘不掉。
四、排比。
排比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
比如说“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赏析的时候呢,你可以说,这排比句读起来就特别有节奏感,就像敲鼓一样,咚咚咚的。
而且啊,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心灵,让我们对心灵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就好像从不同的方向给心灵拍照片,每个角度都有不一样的美。
修辞赏析其实没那么难啦,只要咱用心去感受这些修辞带给句子的魔法,就能轻松搞定啦。
宝子们,加油哦!。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是指通过言辞的艺术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是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
下面,我们就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一些句子,欣赏其中蕴含的修辞之美。
首先,我们来看一句出自《红楼梦》的名句,“一别两宽,各自天涯。
”这句话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一别两宽”和“各自天涯”这两组相对称的词语,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遥远。
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对的词语,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句出自《西游记》的句子,“满目青山,绿水萦回。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青山”和“绿水”两组并列的词语,加上“满目”和“萦回”两组修饰性的词语,形成了平行的结构,使整个句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排比是一种通过对称的结构和平行的表达方式,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句子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再来看一句出自《红楼梦》的句子,“一笑倾城,再笑倾国。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一笑倾城”和“再笑倾国”这两组比喻的表达,表达了笑容的魅力和影响力。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对事物的比拟和类比,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来赏析一句出自《红楼梦》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和“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组对比的表达,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悲伤。
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对立的对比和鲜明的对照,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以上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达,它使句子更加富有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希望我们在写作中,能够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我们的句子更加生动有力,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句话:“他跑得很快”。
同样这个意思,如果换过一种说法,意味就不同了。
如:“他跑得就像离弦的箭”,“他跑得风驰电掣似的”。
这种通过言语形式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方法,我们通常就叫做修辞。
“修辞”的“修”,就是“修饰”,“辞”就是“言辞”,合起来就是对语言进行修饰。
就像一个人化妆一样,同是这个人,化不同的妆,就会给人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只不过,修辞要“化妆”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我们平时说的话而已。
所以,我们理解赏析文章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像看一个化了妆的人一样,首先要透过这层“妆”看清这个人的真实面目,然后还要看看这个人化的妆高不高明,有没有达到在特定场合中想要的最佳效果。
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并且在不断的更新中,这里就拣我们平时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略作简析。
比喻句比喻这种修辞,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就是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解赏析文章中的比喻句,同学们往往犯笼统宽泛的毛病,用“形象、生动、具体”这样的词语来敷衍,考试时自然容易失分了。
对比喻句的理解,我以为应该做到“四问”。
一问:句子所要说明的本来事物(即我们常说的本体)是什么?如上面两个例句,本体就是“春天”和“理想”。
但有些比喻句的本体不太明显,这就要联系这个句子的上下文或者当时的具体语境来判断了。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上张着灰色的幔。
”这句话里,“灰色的幔”要比的事物是什么呢?如果就凭这句话认为是“天”,那就错了。
联系上下文,我们才知道,本体是“黑云”。
二问:句中的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是什么?我们知道,世上是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的,事物之间只有某一方面或某一点相似。
我们在理解与赏析比喻句时,就要在这里下工夫,看二者之间到底在哪一方面相似:是形、声、色、味,还是性质、作用,或者其他?像上述例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与“小姑娘”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当然不是具体的样子,细细琢磨,就会发现相似点是给人的印象,给人在心灵上的感觉,即美丽可爱。
三问:句中的两个不同事物到底像不像?像上述例句当中的“春天”与“小姑娘”到底像不像呢?这就要我们从他们的相似点出发,展开想象,想象春天和小姑娘给我们的印象:春天,百花绽放,万紫千红;小姑娘,穿着俏丽,活泼喜人。
二者之间确实都让人感觉美丽可爱,这样相比是十分贴切的。
四问:作者这样比喻是要寄寓什么?我们知道,任何语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褒或贬,或喜或悲,或认识思索……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事物可比的事物很多,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选择的可比事物也不同。
这往往不仅是像不像的问题,而是所要寄托的思想感情千差万别。
这是我们理解赏析比喻句最重要也是最有意趣的地方。
一般的,选择美好可爱的事物来比,寄托着喜爱褒扬之情;反之,则是憎恶针砭之情。
但我们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不能这样照搬照套,而要紧密联系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赏析。
像上述例句中,选“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来比喻春天,明显寄托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颂扬之情。
理解赏析文章中的比喻句,做到这“四问”,就比较全面深刻了。
因此,对“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一比喻句的理解赏析,就可以这样表述: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春天美丽可爱的特点,寄托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颂扬之情。
拟人句“拟人”的“拟”,意思是“模仿”。
拟人就是把不具备人的特点的事物“模仿”成“人”来写,包括模仿人的外表、动作、语言、心理、思想感情等。
很明显,拟人是作者想象的结果。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的课文《你一定会听到的》中的语句:“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逃散了!”这几句话,不仅让蚂蚁模仿人的动作:“小跑步”、“做体操”;而且模仿人的语言:“不好,炸弹来啦”。
这就是拟人句了,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读过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那么,如何来理解赏析文章中的拟人句呢?同样的,我们也不能仅用“形象、生动”这样的词语来笼统的解读,而要从其合理性和情趣性两方面来理解赏析。
像上述例句,把蚂蚁的爬行和摆动触须想象为人的“小跑步”、“做体操”就很合理,因为蚂蚁的这些动作既符合蚂蚁的习性特点,又是与人相似的,只不过人用的是手和脚而已。
同样的,把蚂蚁被小酸果砸中后的逃散模拟成人受到袭击后的惊叫,也是既合乎蚂蚁弱小的特点,又与人受惊的反应相似的,因为一粒小酸果对于蚂蚁而言,无异于一枚炸弹对于我们人的惊吓。
如果换过是一头大象,那就十分不合情理了。
所以我们说,这个拟人句是很形象恰当的。
但理解到这一层还不够,还要品味出它的情趣来,才算真正做到了与作者息息相通,感受到作者情思的脉动。
还是这个例句,作者没有把蚂蚁的举动想象成大人的正步行走和翩然舞蹈,也没有把蚂蚁的受惊想象成败兵的溃逃,而是把它的这些动物习性想象成孩童的言行举止,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蕴含着作者的意味。
一则,孩童们的举动总是讨人怜爱的,这就寄托着作者对这些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二则,孩童们一惊一乍似的玩乐戏耍,总是让人觉着是很有趣味的,这就让我们读着这样的文字觉得充满童心、童趣。
而这,也正是作者写这篇《你一定会听到的》的用意所在,从而也就凸现了主题。
因此,对上述拟人例句的理解赏析,综合而言,就是:这组拟人句,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蚂蚁的习性特点,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生物的怜爱之情,突出了主题。
这样理解,才算真正体会到了拟人句的语言魅力与美感。
排比句习惯上,我们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称为排比。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句内排比、句与句排比、段与段排比。
例如:(一)句内排比。
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的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二)句与句排比。
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的课文《苏州园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三)段与段排比。
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课文《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排比,我们对它的理解赏析都不能仅仅笼统的用“增强语气”一语概之,而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文,从其内容与表达目的两方面加以分析,体会其表达效果。
内容上,排比句一般是就同一话题从不同方面用相同或相似的几个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说明。
那我们在理解赏析时,先要仔细揣摩是从哪些方面排比,如上述例(二)就是从建筑、山水、草木、景深四个方面来写苏州园林的设计;还要想想这几方面是什么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递的。
如上述例(一)中“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就是并列的;而例(三)就是层递的。
然后,认真分析排比句的表达目的,是用以叙述事情、说明事物、描写景物、抒发情感还是阐述道理或者兼而有之。
像上述三个例子,例(一)、例(二)是用来说明事物的,例(三)则主要用来抒情的。
综上所述,对例(三)的理解赏析就应该是:这组排比句从新、美、力三个方面表现了春天的特点,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语势连贯,层层递进,一气呵成。
这样的理解赏析就更全面,更贴近作者的匠心了。
阅读训练树木的美感李汉荣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
我们内心的许多情感,我们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的语言表达,而树,会用微妙的手语帮助我们表达出来。
那用力的挥动,是表示拒绝吗?那轻轻一颤,又向怀里收去,是表示接纳吗?那很快地举起,又垂下来,停留在一个迟疑的角度,是在痛苦地沉思吗?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
这丰富来自于它多汁的内心。
你不信吗?你见过树的年轮吗?一圈一圈的,树一生都坚持写着内心的日记,写着成长的经历。
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甚至,那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它也保存下来。
你瞧,那棵树,在我们望向它的时候,它也在注视着我们。
那伤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伤痕深沉地注视着我们。
树的姿态是这样丰富。
树,没有一种姿态是丑的,是不好看的。
树,随便一个姿态,都是美的。
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置了一种怎样美丽而神秘的意境?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
是午夜了。
东张西望的星子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
月亮有些累了,它停靠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
这是多么简单温暖的窝啊,豪华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温暖,有它美。
月亮也想躺在窝里孵出一只喜鹊。
月亮真的躺进喜鹊窝里了,可惜只有一会儿。
就这么一小会儿,树的每一片叶子都帮助着月亮,成全着月亮,让它做圆这一小会儿的梦。
你看,树,一动不动,它静穆庄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画,贴在深蓝的天上,贴在月亮行走的路旁……思考练习:1.请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理解赏析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最具拟人色彩的词语,谈谈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东张西望的星子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
月亮有些累了,它停靠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任选文中的一组排比句赏析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