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者黑旅游业发展与思考
浅析普者黑风景区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析普者黑风景区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普者黑风景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境内,是一个以原始森林、山水风光为特色的自然景区。
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片净土”,普者黑风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普者黑风景区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挑战。
本文将从游客数量增加、生态破坏、垃圾污染等方面,浅析普者黑风景区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普者黑风景区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大量的游客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他们在森林中嬉戏玩耍,采摘野果,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更严重的是,一些游客为了追求刺激和好玩,会随意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乱扔垃圾、破坏野生动植物等。
这些都对普者黑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普者黑风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破坏。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商家在普者黑风景区周边兴建了许多酒店、餐馆等设施,导致土地的开发程度不断加剧。
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私自砍伐森林,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一些商家还在河流周边兴建了大量的游乐设施,这些设施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还给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威胁。
普者黑风景区的垃圾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产生的垃圾也相应增加。
在普者黑风景区,很多游客随意丢弃垃圾,造成了当地垃圾处理难题。
一些不法商家在景区周边非法倾倒垃圾,导致当地的水源、土壤遭受了严重污染。
垃圾污染不仅破坏了景区的美丽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为了减少普者黑风景区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意识。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游客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游客在游览景区时,应自觉爱护环境,不随意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
2. 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景区周边商家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禁止私自砍伐森林,禁止在河流周边兴建游乐设施。
普者黑乡村旅游分析

总结:xxx 民族:XXX
-
引言
引言
普者黑,一个位于中国云南省 的美丽乡村,以其独特的自然 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游客
乡村旅游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农民收入
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普者黑的乡村旅游进 行深入分析
普者黑乡村旅游资源
普者黑乡村旅游资源
均衡季节性发展:通过策划多样化的活动 和项目,平衡淡旺季客流量,避免旅游旺 季过于拥挤的现象
加强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环境污 染问题,保护好自然环境。同时,引导游 客树立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 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游 客评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游客需求和意 见,不断改进服务
普者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01
总之,普者黑乡村 旅游具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和丰富的资 源,发展前景广阔
02
只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采取科学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措施, 相信普者黑的乡村旅游事业将不
断取得新的成就和发展
-
Simple & Creative
感谢观看 不 忘 初 心 砥 砺 前 行 THANKS
商业计划书模板
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工作计 划
自然景观
普者黑拥有得天独厚 的自然景观,被誉为 "世外桃源"。这里有 清澈的湖泊、壮观的 喀斯特地貌和广袤的 田园风光。游客可以 在这里领略到独特的 山水画卷,感受到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
普者黑乡村旅游资源
民族文化
普者黑所在的彝族苗族乡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体验到原 生态的民族歌舞,还可以参与到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氛围
普者黑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发掘

普者黑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发掘【摘要】普者黑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普者黑景区的旅游价值。
景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包括瀑布、峡谷等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景区还富有人文历史之美,有着悠久的土家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吸引着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
景区还传承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土家族的歌舞、民俗等,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景区还具有休闲度假的价值,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能够尽情放松身心。
景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普者黑景区的多元旅游价值将成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普者黑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价值、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文化传统、休闲度假、生态环境、多元价值1. 引言1.1 普者黑景区旅游资源概述普者黑景区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墨江县境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文化传统、休闲度假和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景区面积广阔,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森林密布,风景如画。
普者黑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风港。
这里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保存着古老的村落、传统手工艺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普者黑景区的休闲度假设施完善,游客可以享受到舒适的住宿和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
而景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清澈的水源、干净的空气让人流连忘返。
普者黑景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每一处景点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们前来探寻这片神秘的乐园。
2. 正文2.1 自然风光的价值普者黑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东北部,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文化传统、休闲度假和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自然风光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普者黑景区地处高原山区,山峦叠嶂,林木葱郁,湖泊清澈,水草丰茂,风景如画。
这里有着独特的岩石地貌,如龙鳞岩、峡谷奇石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
浅析普者黑风景区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析普者黑风景区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一处以原始森林、丛山瀑布、峡谷溶洞、壮美盆地、特色民俗、奇异风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胜地。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数量的迅猛增长,也给普者黑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对普者黑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由于游客人数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景区内的设施、道路等建设工程快速展开,大量的开发和建设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已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大量的固定式观光车和游览设施,一些游客会乱扔垃圾,这些垃圾不仅污染了景区内的环境,也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景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但由于过度的开发,大量动植物的栖息地被破坏,生态失衡的现象日益严重。
其次,旅游业对普者黑风景区的水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景区内的自然河流和瀑布等水资源也是景区的一大亮点,但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为了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一些商家和游客以赚钱为目的,滥用水资源,这时水资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短缺。
同时,游客在游玩时对水资源的乱扔垃圾和不敬、不保护等行为,对水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损害。
最后,旅游业的发展对普者黑风景区的空气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初期,景区内的空气质量非常好,但是,近年来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设施等建筑物的增多,景区内的空气质量开始受到一定的污染和破坏。
而恶劣的空气质量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玩体验,又呈现了对健康的威胁。
综上所述,旅游业对普者黑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可忽视,如何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普者黑风景区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普者黑,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傣族聚居地。
这片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普者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
这里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被丰茂。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茂密的热带雨林、清澈怡人的流水、壮丽的瀑布和迷人的山峦。
而且普者黑地处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拥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这里汇聚了植物的“中华植物种质资源库”之称,有着众多珍稀植物,如千年红木、古茶树等,因此被誉为“中华植物王国”。
普者黑还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这里是傣族的聚居地,而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普者黑,可以感受和体验到傣族的特色民俗风情,欣赏到傣族的传统歌舞、手工艺品、服饰等。
而且普者黑还有着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和庙会,如泼水节、傣年节等,这些民族节日和庙会都是展示傣族文化的重要舞台,对游客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普者黑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迹,如风雨桥、傣寨、佛塔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遗迹见证了普者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学术研究和历史爱好者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
尽管普者黑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开发和利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景区的交通不便利,游客的餐饮住宿条件也相对简陋,需要加大投入改善。
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游客量的增加和管理水平的不足,部分景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有些植物和动物资源受到了威胁。
景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还不够到位。
由于外界对普者黑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旅游市场开发不充分,导致了潜在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针对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善。
应该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投入。
通过引进和吸引优质的旅游投资,提高景区的硬件设施和软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景区的吸引力。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
普者黑旅游资源是指以普者黑县内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主要景点的旅游资源。
普者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普者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
作为有着深厚环境背景的县域,普者黑拥有丰富的雪山、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资源。
著名的龙羊峡景区是普者黑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区之一,拥有雄奇险峻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湖泊、奇特的溶洞等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普者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区,普者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普者黑县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该城墙建于明代,体现了当地古代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
普者黑还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如古代战争遗址、传统工艺、古代建筑等,这些古迹代表了普者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普者黑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普者黑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
不同民族的文化独特性丰富了普者黑的旅游资源。
普者黑的民族文化表现在民居建筑、民间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方面。
游客可以在普者黑感受到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文化氛围。
普者黑拥有优美环境的生态农业资源。
普者黑的农业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青稞等。
普者黑的农田风景秀丽,种植业发达,农业景观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普者黑还有独特的生态农村旅游资源,包括农家体验、采摘等活动,让游客更贴近大自然。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普者黑地处中国云南省,地处滇西北边陲,也是滇、川、藏三省区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普者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普者黑,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文化古朴,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原因。
在旅游资源方面,普者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下面就对普者黑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一番浅析。
一、自然资源普者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的山川秀美,风景如画。
普者黑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地处横断山脉的蜿蜒走向中段,南北长约108公里,东西宽约120公里。
整个普者黑地表分为高山、河谷、盆地和峡谷四种地貌类型。
地处三省(滇、川、藏)交界之地,地理、自然、气候等条件独特复杂。
首先来说说普者黑的山水资源。
普者黑的山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东边界出的斯米尔雪山,海拔约5880米,为滇西北乃至滇西北部的最高峰。
山上积雪终年不化,视野极为辽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318国道,西边的白马雪山、南边的贡嘎雪山。
普者黑的雪山风光因其高海拔地势而非常壮观,吸引了许多登山爱好者前来一探究竟。
再来说说普者黑的河流资源。
普者黑地处横断山脉的蜿蜒走向中段,是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河流成网,河谷地形发育,河水源源不断,形成了长宽蜿蜒、曲折多变的河道。
这些河流水质清澈,水量丰富,许多游客都前来这里游览漂流。
最后说说普者黑的森林资源。
普者黑是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绿色环保城市,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生物资源丰富,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这里的森林风景优美,山水相间,构成了壮美的自然画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人文资源普者黑地方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居住着彝族、布朗族、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因此这里的风土人情非常有特色,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普者黑,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古朴的特点。
毕业论文(设计)普者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有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作用。
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巨大的经济贡献。
旅游业的经济贡献不但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是衡量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地位的重要标准。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普者黑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普者旅游业发展现状,科学的评价普者黑旅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明确普者黑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作用,为地方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打造品牌景区的相应发展措施。
[关键词]旅游业;普者黑景区;经济贡献;AbstractTourism as a comprehensive industry, have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employment, reducing pover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hav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economic contribu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y statu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uzhehei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general evaluation of tourism Puzhehei, industry scientific contribution to the local economy, industry status and role of clear Puzhehei tourism, development policy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make analysis on brand scenic spo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keyword] Tourism; Puzhehei scenic area; economic contribution;目录1.旅游业 (1)1.1旅游业的定义 (1)1.2旅游业的作用 (1)2、云南丘北普者黑概况 (4)3、普者黑景区发展现状 (5)3.1普者黑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3.2普者黑景区主要结构 (5)3.3普者黑景区旅游路线 (6)3.4普者黑最佳旅游季节 (6)3.5普者黑旅游经济综合收入 (7)4、普者黑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8)4.1积极影响 (8)4.1.1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8)4.1.2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率 (8)4.1.3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9)4.1.4促进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9)4.2消极影响 (9)5、普者黑景区存在的问题 (10)5.1普者黑景区基础设施落后 (10)5.1.1交通运输条件较差 (10)5.1.2住宿条件相对较差难以游客需求 (11)5.1.3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11)5.2 景区的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11)5.3 食品卫生问题突出 (12)5.4 景区内的安全措施令人堪忧 (12)5.5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13)5.6 环境水源污染 (13)5.7出现滥用耕地,开发不合理的现象 (13)6、促进普者黑完善管理的对策 (13)6.1 争取国家和政府支持 (14)6.2 针对景区内比较突出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14)6.3 实施强有力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14)6.4 及时排除景区内存在的安全问题 (14)6.5 对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15)6.6 实施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对污水进行治理 (15)6.7 合理利用和珍惜每一寸土地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1.旅游业1.1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者黑旅游业发展与思考吴家荡【摘要】对普者黑旅游业的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普者黑旅游业思考与对策翻开云南省丘北县的发展史,时至二十世纪后十年,才出现“旅游”二字,在文山州古代“十六名胜”中,也没有丘北普者黑,然而,短短的十多年,旅游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为中心的丘北旅游业,已成为彩云之南又一颗耀眼的旅游“新星”,在全国旅游中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009年1月23日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普者黑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一、普者黑旅游业的现状(一)普者黑简介普者黑是从彝语“墨吉黑(音)”翻译而来,墨吉:虾子之意,黑:指水塘,意为虾子塘,盛产鱼虾的地方。
据史载,早在170万年前,就有古猿人在丘北普者黑景区内居住。
普者黑以景区内以独特的喀斯特孤峰群、高原湖泊群、溶洞群为主体,辅之以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猴爬岩大峡谷、瀑布、云南最大暗河系、云海、古树、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相辅相成。
景区范围宽,景点多,容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景观独特,类型多样,质量较高,环境优美,酷似桂林山水和江南风光。
在景区16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256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万亩荷花组成的四十里荷路婀娜多姿,2000亩水面清澈透明。
13公里绿色长廊大峡谷雄险壮观,3公里茶马古道神秘古朴,4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让人叹为观止,6万亩云南最大的人工草场彰显高原风光。
汉、壮、彝、苗、回、白、瑶等45万民族兄弟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彝族“花脸节”、僰人“跳乐”、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传说一种向往,彰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摸黑全身、吉祥终身”为主题的“花脸节”,天下独有,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狂欢节”。
2006年在全省盘点云南旅游评选活动中,普者黑花脸节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
可供观光、游憩、休闲度假,进行攀岩、漂流、水上娱乐及科考活动,旅游开发大有可为。
(二)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史与现状丘北旅游业的兴起可追溯到1989年,就是在这一年,普者黑村以李灿刚、陈忠、胡建林等为首的8户农民,悄悄自发筹资开发普者黑村边青龙山脚的月亮洞。
然而正是这擅自偷偷开发的小小的举动,拉开了丘北县旅游大开发的序幕。
1993年4月成立丘北县风景区管理处,至此,丘北县旅游业发展步入正轨。
丘北县近20年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对普者黑进行了全方位的大开发。
软件方面:由于丘北县过去地处偏僻,基础设施条件差,特别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锢,这里丰富的旅游“富矿”,长期藏在深山人未识。
丘北旅游业犹如小农经济模式里长不大的一株苦苗,直到1992年正值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全国迎来了又一次对外开放的春天,丘北旅游业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才开始实现零的突破,并得以茁壮成长。
回顾近20年的发展历程,开发旅游业在丘北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丘北县首先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丘北实际出发理清了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通过实践,丘北县在旅游开发中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就是要使主观符合于客观,思想符合实际,旅游开发也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树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可能性相统一的新观念,排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障碍。
居于这种认识,丘北自1993年以来,丘北县抓住旅游作为一项大产业迅速在云南崛起,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打通国际大通道的决定,并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先后两次在全县展开了“发展旅游大产业”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通过讨论,全县上下逐渐认识了要在丘北开发旅游业,必须大胆解放思想,从丘北实际出发,破除“唯书唯上”、“等靠要”、“肥水不流外人田”等思想,旅游业才有可能发展。
因此,县委政府一开始就作出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丘北县旅游业”的决定,将发展旅游业写入丘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中,确立了“三年打基础、五年成雏形、十年成规模,把丘北建成旅游大县”的规划,并提出“你赚钱、我发展”的思路,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由于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快,旅游业开发政策灵活优惠,很快催发了丘北旅游业春天的到来。
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开发旅游业的路子。
其次是适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敢为天下先,把旅游业确定为富民兴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旅游业对于丘北来讲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丘北过去没有搞过,没有现成经验可取,而旅游业又是一个开放型产业,搞不好“负面影响”,过大就会造成“吃不了兜着走”的结果。
丘北县一届又一届县委政府班子在种种压力下,排除干扰,始终旗帜鲜明地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定位。
为了争取上级的支持,丘北县委政府多次向省州党委政府和旅游部门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
云南省连续几任省委书记令狐安、白恩培和省长和志强、李嘉廷、秦光荣,副省长牛绍尧、戴光禄、邵琪伟,以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俊等领导都先后来到丘北视察旅游工作,并提出了重要指示, 1996年9月25日,原云南省省长和志强视察普者黑后,对丘北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说:云南几个旅游景点中,石林是老大,普者黑算老二,很有开发价值。
2000年文山州委州政府还专门在普者黑召开了书记、州长现场办公会。
2001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视察了丘北旅游业。
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丘北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是理顺机制,加强行业管理。
为了理顺旅游经营机制,丘北县旅游业在开发初始就成立了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1993年成立丘北县风景区管理处的基础上,1994年1月正式成立丘北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旅游行业管理。
为更进一步理顺上下开发关系,1996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了普者黑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由当时分管旅游业的副州长彭效军同志任主任。
2000年,州里再次成立了文山州普者黑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的副州长任组长。
为了实现政企分开,开发好普者黑旅游业,1997年9月,丘北县又专门成立了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县旅游局两块牌子一个队伍,认真组织了人力财力,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对景区内的建设作出计划和实施。
2008年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景区管委会和县旅游局合并,新成立丘北县风景区管理局,并面向社会招聘旅游开发公司经理。
为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丘北县以贯彻国家有关旅游业管理规定和《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暂行办法》为核心,加快旅游法规体系建设,并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站和旅游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旅游开发和旅游市场进行监督,受理旅游投诉。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业规范经营,从业人员规范服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第四是狠抓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使旅游产业建设与民族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在景区民族村寨组建了10支业余文艺队,让中外游客能观赏到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歌舞及习俗表演。
实施旅游宣传促销工程,出版了一本反映旅游的书《美丽的普者黑》、一本画册《今日丘北》、一盘风光光碟《神奇的普者黑》、一部电视剧、办好四个节日(彝族火把节和花脸节、苗族花山节、普者黑荷花节、丘北辣椒节)。
先后参加了第8、9届昆明旅游交易会、大连旅游交易会、新疆旅游交易会、成都旅游交易会,共发出各种旅游宣传材料10万余份。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激情广场》、《梦想剧场》、《五一七天乐、农家乐也快乐》和云南省委、省政府《云之南》艺术团先后来普者黑慰问演出。
举办了三届昆明国际旅游节普者黑分会场节庆活动,2008年参与昆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推荐展览,制作发放宣传资料8000多份(册),充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普者黑美丽的风光和浓郁的民风民俗。
创办了文学季刊《普者黑》杂志,出版了普者黑文丛一、二辑。
创作了《哪有这里更美丽》等歌曲,并制作成光碟。
十分注重旅游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2000年与昆明千龙信息网络公司合作,在英特网上注册了“中国普者黑旅游区”的域名,域名为,2008年创建了普者黑网站。
普者黑披上了互联网的“嫁网”,通过互联网大大提高了景区知名度。
同时针对丘北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辣椒之乡”和拥有万亩荷花及多民族的实际,认真抓好辣椒系列、腻脚酒系列、太阳魂葡萄酒系列、藕制品系列和少数民族服饰系列等旅游商品的开发。
邀请中外新闻记者、作家、艺术家到普者黑采风,与云南省记者协会联合,在普者黑创建了记者疗养基地,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中外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普者黑。
第五是旅游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开发近20年来,以国家和省州旅游和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云南省文山州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条例》为依据,丘北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开发原则,按规划分区控制,明确界定了普者黑一、二、三级保护区,规定开发建设中新建项目必须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杜绝景区开发建设中新污染的产生。
实施景区水体绿化、沿湖绿化和河道疏浚等工程,强化和规范农家饭店、宾馆的污水净化处理.在2000年申报国家AAA级旅游区期间,丘北县还运用了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和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管理,2006年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区期间,又导入并实施ICO9001和IC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经营秩序,提高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优质、环保、高效、可持续”的管理目标。
硬件方面:在旅游硬件建设上,丘北县一开始就采取超前的融资渠道开发普者黑。
在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资开发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州人民政府的支持,省人民政府先后投入旅游发展资金1000万元,扩大内需资金600万元,无偿扶持资金400万元。
招商引资1.2亿元,旅游部门贷款1800万元。
先后开通了昆明—石林—泸西阿庐古洞—丘北普者黑—砚山浴仙湖—广南八宝—广西白色,昆明—石林—砚山浴仙湖—广南八宝—广西百色,昆明—石林—阿庐古洞—普者黑—罗平鲁布格—贵州兴义,昆明—普者黑—麻栗坡老山—越南四条旅游线路。
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开发的路子。
丘北县经过近20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开发初期提出来的“三年打基础、五年成雏形、十年成规模”的构想,已具备了吃、娱、购、游、行、住的旅游六要素。
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初步实现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了丘北经济的追赶式和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
二、普者黑旅游业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区域市场开发不均衡1、用地功能布局不合理。
观光游览区太小,景区游览区域被众多项目建设压缩,游览缺乏前导空间组织,游人直接进入主要景点,游程缺乏序列组织,主要景点游人密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