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小.

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 1.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 哪些信息? 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 2.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 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 事? 小圣:二郎神 大圣:孙悟空 小圣杨戬(jiǎn),玉帝的外甥,劈桃山救母
复述课文
• • • • 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示例:文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孙悟空变为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则 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 第二阶段:孙悟空变作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 就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 第三阶段:孙悟空去灌江口,变作了二郎神,二郎神 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
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 1、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 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 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 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孙 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 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 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 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 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 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 •
sàn ) 惊散( sǎn 散( )文 sì ) 相似( 似(shì )的 cáng dàn )弓 藏( )起 弹( tán )性 宝藏(zàng ) 弹( 哄(hǒng )骗 提(dī )防 起哄(hòng ) 提( tí )水 哄( hōng)堂大笑
文学常识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 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 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 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小圣施威降大圣》
一、学习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二、学习重点。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掣()鹚()翎()嗛()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愕然()擎()哪吒()()幌()提防()淬()
2.知识链接: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小说想象大胆,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充满讽刺幽默。
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3.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4.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5.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1。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皇帝的新装》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熟悉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自主预习案】一、作家作品链接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写作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shē)极欲(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ē)谀(yú)奉承(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二、基础字词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滑稽()陛下()头衔()钦差 ( )炫耀()称职()爵()士赏赐()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2、解释下面的词语:(1)称职:(2)不可救药:(3)骇人听闻:(4)随声附和:3、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合作探究案】一、整体感知1、抓住“新装”这条线索,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大致梳理情节脉落,尝试着概括主要情节。
皇帝的新装情节人物引子()新装开端()新装发展()新装高潮()新装结局()新装2、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二、合作与探究1、自主探究(1)文章一开始从哪些方面写皇帝爱新装的?(2)骗子是如何骗得皇帝的呢?这件新装有什么特性呢? (找出骗子所说的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2、问题探究(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古代诗词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授课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
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里面不懂的字词。
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教学步骤:一、导入:看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导读《观沧海》(一)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补充,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经过此地。
(二)熟悉诗歌。
听《观沧海》朗读。
1、学生齐读《观沧海》。
2、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
沧( ) 临( ) 碣石( )何( )澹澹( ) 竦峙(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
)行()若()其()星汉()幸()至()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讨论回答)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的和山岛。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直抒豪情。
主旨: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五)欣赏诗歌。
(讨论回答)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
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
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春》【学习目标】1. 了解朱自清及与其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品味其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 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品味其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2.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资料准备】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特点:形散神不散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复习上单元课文内容、作者、主题等。
预习检测1•你会注音吗?酝酿()黄量()披着蓑衣()涨起来()婉转.()应和()戴着斗笠_()抖擞()薄烟()朗沮()捉迷藏(■)仿佛()嗡嗡()鸟巢()嘹亮()烘托()2•你会释义吗?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一年之计在于春:呼朋引伴:花枝招展:3•你会纠错吗?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舒活筋骨4.关于文早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春》的作者是原名「,号,后改为自清,子 ______ 。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 ________ ,_____ ,他的作品有________ , ______ 等。
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出示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熟悉掌握作者描绘春天的五幅图画。
)1. 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据此梳理文章结构。
2.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曲春的赞歌。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合作探究,精段美句品读。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预习提纲】1.生字。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2.总体感知。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4.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5.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合作展示】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2.文中共描绘了四幅景物图,阳光朗照图、雪后初晴图、雪后远山图和空灵水晶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3.研读阳光朗照图①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②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4.研读雪后初晴图①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③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5.研读雪后远山图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6.研读空灵水晶图①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②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7.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检测反馈】【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吟诵诗歌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自主预习案】一一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
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1913年,其作品《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冰心受其影响最大。
2.写作背景泰戈尔的想像多么的新奇而美妙,但没有人看了这首诗会想到20世纪初,也就是泰戈尔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
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
第二年, 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
可见, 他心中有多少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他是一个何其博爱的人啊!是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真的伟大,超越一切3•了解散文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给下面的字词注音并解释罗摩衍那():匿笑():祷告()沐浴():6.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合作探究案】1•“我”为什么要想象自己是一朵金色花,而不变成别的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什么?2.“我”变成金色花后,一天时间内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3.“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仅仅是为了好玩吗?4•“我”变成金色花后,为妈妈做了不少事,为什么不告诉妈妈?5.“我”为什么要黄昏时候变回原形,而不是更早或更晚?6.“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课堂训练案】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⑴.我暗暗地在那里n i(笑,却一声儿不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1分)1.(3分)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分歧.(qí)匿.笑(nì)模.糊(mú)欹.斜(qī)形影不离B.憔悴.(cù)烦闷.(mèn )劝慰.(wèi)荫.蔽(yīn)无可奈何C.决.别(jué)徘徊.(huái)焚.香(fén)祷.告(dǎo)喜出望外D.脸颊.(jiá)榆.钱(yú)褪.色(tuì)悄.然(qiǎo)各得其所2.(13分)古诗文默写(1)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3)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全诗:,。
,。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
”一句,作者把明月人格化,通过明月传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3.(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真正美丽的生命①(A固执B执着)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②(A纯粹B纯洁)的良知与渴望。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选项(填字母)。
①②(2)文中画“”的句子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将改在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根据文中画“”的句子仿写一句:。
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圣施威降大圣》
一、学习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二、学习重点。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掣()鹚()翎()嗛()
青鹞()鹭鸶()()鹳()鳜鱼()
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愕然()擎()哪吒()()幌()提防()淬()
2.知识链接: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小说想象大胆,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充满讽刺幽默。
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3.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4.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5.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示例:课文叙述的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人的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孙悟空变为等,二郎神则相应地变作其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作,被二郎神识破,悟空就使了一个,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变作了,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6.“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7.“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课后练习)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应,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
B、《西游记》运用的语言是古代白话,其中杂用了不少方言、俗语,所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
C、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D、文中的大圣指二郎神,小圣指孙悟空。
10.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11.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2.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