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地球》考试题及答案

《宇宙与地球》考试题及答案
《宇宙与地球》考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恒星的亮度和光度?什么是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两种星等如何换算?为什么绝大多数恒星的绝对星等高于它们的视星等?

答:亮度与光度--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视星等与绝对星等--亮度等级(m)和光度等级(M)。

M=m+5-5lgd(d指该恒星的距离),因为大部分恒星的距离都在10秒差距之外,故有M>m。2、什么是赫罗图?它在恒星理论上有何重要意义?

答:赫罗图是根据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绘制的坐标关系图,表明恒星温度越高,其光度就越大;

可求主序星的位置,反映恒星的演化历程。

3、比较银河与银河系?什么是河外星系和总星系?

答:银河:地球上观测者所看到的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在晴朗夜空中呈现为一条边界不规则的乳白色亮带。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处的星系。

4、何谓太阳大气?什么是“太阳风”?何谓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答:太阳大气:太阳可直接观察到外部等离子体层次;

太阳风:日冕高速膨胀,行星际空间不断地得到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离子流。

太阳活动:太阳磁场支配下太阳外层大气的剧烈运动;

对地球影响:黑子/气候,耀斑/无线电通讯,磁暴/极光等

5、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基本思想与重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开普勒定律?牛顿如何发展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它对天文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哥白尼“日心”体系:把周日运动归之于地球绕轴自转,而把周年运动归之于地球绕太阳公转;

行星的复杂的环状视运动,则是地球和行星同时绕太阳公转的复合运动的结果。

唯有月球才是唯一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日心说是整个近代天文学的基石。开普勒定理(即行星运动三定理):轨道定理、面积定理、周期定理。

牛顿对开普勒定理的发展:他指出天球轨道可以是任意圆锥曲线,速度是决定轨道形状的必要条件;

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在引力作用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面速度不变;他修正了第三定理公式。

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

6、什么是同步自转?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它的同一半球?

答: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天体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其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方向也基本一致的现象。

月球自转和绕地公转具有相同的方向和周期。

7、什么是恒星月?什么是朔望月?两者有何不同?

答:恒星月是月球在白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塑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

恒星月是月球绕转地球的恒星周期,长度为27d43m12s

塑望月是月球同太阳的会合周期,长度为29d12h44m3s

8、上弦月何时中天?下弦月呢?两者有何不同?

答:上弦月傍晚(日落)中天;下弦月早晨(日出)中天

简单的可以说:月亮呈月牙形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弓,上弦月和下弦月就是说阴历的前半个月月弓的弦在上边,就是说月牙儿的开口朝上,这就是上弦月;相应的下弦月就是后半个月月牙儿的开口朝下,这就是下弦月。

专业的说法是: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时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的我们把它叫做

上弦月。再转过1/8圈,我们看到右边亮的范围变大了,有点凸出来,我们把它叫做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但我们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再转过1/8圈,月球的左边亏了一点,但还是凸出来的,叫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西边)变成一半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再转过1/8圈,右边又亏了一点,又变成了峨嵋月,但是为了和上面的峨嵋月区别开来,我们把它叫做残月。再转过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变成了新月。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该指何种月相?

答:满月或将满月--太阳与月球之间的距角为180o。

10、“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夜半月落,指的是什么月相?

答:上弦月--月落时太阳在下中天,月球在太阳东侧(后升后落)

11、为什么视太阳日长度会有季节变化?为什么二至日的视太阳日长度大于二分日?为什么最长的视太阳日不是南至日,而在南至日之后?

答:因为黄赤交角(ε)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以致太阳每日的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所以视太阳日长度因季节而变化。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并互相干扰,前者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的变化;后者使真太阳日发生±8s的变化。二者之中,前者是主要的,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长,二分日最短。因为视太阳日长度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二者的叠加主极发生南至后,这是因为,地球过近日点在冬至后不久。

12、地球自转线速度怎样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在纬度600处,自转的线速度减为多少?

答V(φ)=V*cosφ=456m/s*cosφ。在同一纬度处地球自转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φ=60o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减为在赤道的一半。

13、行星为什么会发生逆行?行星在什么时候发生逆行?

答:在日心天球上,行星和地球的运动永远是顺行(向东),只有在地心天球上,行星才会发生逆行。

这是因为,行星和地球的公转,存在着速度的差异,这种速度上的差异,在地球赶上和超越地外行星(冲日前后),或被地内行星(在下合前后)赶上和超过的短暂时间内,就表现为它们的逆行。

14、度比较恒星月与朔望月的不同。在地球上,恒星日与太阳日的长度,相差约4分。问:月球上一个“恒星日”与一个“太阳日”相关多少?

答:从一次星月相合到下一次星月相合,是一个恒星月,月球绕地球360o;从这一次日月相合到下一次日月相合,是一个朔望月,月球绕地球389o。这29o的差值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它使朔望日比恒星月约长2.2d,即月球绕地球29o所需的时间。54′

15、按半昼弧公式:cost=-tgQtgD ,回答下列问题:

1)公式中的t指什么?

2)昼夜等长的条件是什么?

3)昼长夜短和昼短夜长的条件是什么?

4)极昼和极夜的条件是什么?

答:(1)t:日没时的太阳时角,即半昼弧的长度;

(2)昼夜等长:若φ=0°,即在赤道上;若δ=0°,即在春秋二分时;

(3)昼长夜短:φ和δ同号;昼短夜长:φ和δ异号;

(4)极昼:φ和δ同号且互为余角;极夜:φ和δ异号且互为余角。

16、黑龙江的漠河(=53.50N),素有“中国的北极”之称。问:

1)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多大?

2)夜半太阳“低度”呢?是否有白夜,为什么?

答:1)H=90°-φ+δ=90°-53°30′+23°26′=59°56′

2)纬度越高,就越易出现白夜。漠河的纬度是北纬53度左右,还没到六十度。不过北极圈以内就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漠河因纬度偏北,当下天的时候,就会又白夜现象

17、每逢新年来临之日(元旦),太阳的位置及行踪如何?

1)是日太阳黄经约为多少?2)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3)太阳直射点向北还是向南移动?4)太阳直射点向赤道还是向高纬移动?

答:(1)约280°;(2)南半球;(3)向北移动;(4)向赤道移动

18、什么是季节的半球性因素和全球性因素?为什么地球在轨道上接近近日点的时候,我们这里却是寒冷的冬季?

答:(1)季节的半球性因素:昼夜的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半球性的,主要影响太阳热量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分配;季节的全球性因素:日地距离变化决定全球所得太阳辐射热能总量。

(2)按距日远近是季节变化的全球性因素,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半球性因素。尽管过近日点时,全球接受的热量较多,但较多的热量大多集中在南半球。北半球这时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小,是冬季。

19、为什么历法要分阴历、阴阳历和阳历三类?各类历法如何安排它们的历年和历月?假如回归年长度变为354.3672日,那么,历法还有无必要分为三类?

答:(1)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都太零碎,且彼此不能通约。历日制度在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即在历月和历年之间,总是顾此失彼,必然有所侧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历法一般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2)a.阴历。历月,它按照朔望月的长度来定历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历年,12个历月的累积为它的历年。概括地说,阴历的基本原则是: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朔望月×12。 B.阳历。概括地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平均历月=回归年÷12;平均历年=回归年。C.阴阳历。概括地说,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12.3683朔望月=回归年。

(3)无必要

20、我国传统历法为何要设置二十四气?它怎样推算大月和小月?安排平年和闰年?何谓干去纪法?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以月相定日序。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把每次合朔的日期定为初一;根据先后两次合朔所包含的日数多寡,来确定月的大小:如果包含30日,当月就是大月;如果只含29d,便是小月。

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以天为主,地为从;天同干相联,叫天干;地同支相联,叫地支。两者合称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共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为甲子、乙丑、丙寅……亥癸,正好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用于纪年、纪月、纪日和纪辰。

21、某年9月25日逢中秋节,问:第二年的这个日子呈什么月相?

答:下弦月

22、下表列出1998年夏历(戊寅年)各月初一和有关中气的公历日期,试定各该月份的月序和大小月(按中气定月序,据两朔间隔日数定前月的大小)。

夏历月序初一的阳历日期有关中气的阳历日期大小月

__三__月3月28日4月20日谷雨_小___月

__四__月4月26日5月21日夏至__大__月

__五__月5月26日6月21日谷雨__小__月

__闰五__月6月24日__小__月

__六__月7月23日7月23日大暑__大__月

__七__月8月22日8月23日处暑_大___月

23、假如回归年长度为364.2000日,按编历原则,你认为阳历的大小月及闰年,应如何安排才合理?答:平年364天,五年一闰,闰年365天。一年4个大月,8个小月

24、地球自转证明。

答:1.傅科摆.2.漩涡。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3、昼夜交替

25、地球自转的后果。

答:1、昼夜更替现象2、地方时3、地转偏向力

26、现行阳历的特点。

答: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公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官方通用,具有通用性;

公历属于平时间周期定义的平历,所以其算法简单,天数基本固定,置闰规则;

历年和历日协调的好,历年只有365日和366日两种;

历日与太阳高度(直射角度)基本对应,误差只有1至2日左右。

27、标准时制度的内容。

答:内容:划分标准时区和设立日界线。

世界时区是这样划分的: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为标准线,从西经7.5度至东经7.5度划为“零时区”。在这个时区内,以零度经线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然后,从“零时区”的边界线分别向东、向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12区”和“西12区”相重合,即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相邻时区的标准时间相差为一小时,即位于东面的时区比其西邻的时区早一小时。

全世界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该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为该区共同的“标准时间”。例如我国北京在东经116度,划在“东8区”,因此“北京时间”是以中央经线东经120度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时间”。

实际上,时区的界线也不完全按照经线,各国还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本国的时间。在我国,如果按标准时区划法,从西到东可划5个时区。为了减少转换时间,方便群众,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

国际上规定,纵贯太平洋的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轮船由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就减少一天;轮船由东向西走,通过此线,日期就增加一天。

复变函数试题及答案

1、复数i 212--的指数形式是 2、函数w = z 1将Z S 上的曲线()1122 =+-y x 变成W S (iv u w +=)上 的曲线是 3.若01=+z e ,则z = 4、()i i +1= 5、积分()?+--+i dz z 22 22= 6、积分 ?==1sin 21z dz z z i π 7、幂级数()∑∞ =+0 1n n n z i 的收敛半径R= 8、0=z 是函数 z e z 1 11--的 奇点 9、=??? ? ??-=1Re 21z e s z z 10、将点∞,i,0分别变成0,i,∞的分式线性变换=w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 1、设α为任意实数,则α1=( ) A 无意义 B 等于1 C 是复数其实部等于1 D 是复数其模等于1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i i 2< B 零的辐角是零 C 仅存在一个数z,使得 z z -=1 D iz z i =1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函数()z z f =在z 平面上处处连续 B 如果()a f '存在,那么()z f '在a 解析 C 每一个幂级数在它的收敛圆周上处处收敛 D 如果v 是u 的共轭调和函数,则u 也是v 的共轭调和函数

4、根式31-的值之一是( ) A i 2321- B 2 23i - C 223i +- D i 2321+- 5、下列函数在0=z 的去心邻域内可展成洛朗级数的是( ) A z 1sin 1 B z 1cos C z ctg e 1 D Lnz 6、下列积分之值不等于0的是( ) A ? =-12 3z z dz B ? =-1 2 1z z dz C ?=++1242z z z dz D ?=1 cos z z dz 7、函数()z z f arctan =在0=z 处的泰勒展式为( ) A ()∑∞ =+-02121n n n n z (z <1) B ()∑∞ =+-0 1221n n n n z (z <1) C ()∑∞ =++-012121n n n n z (z <1) D ()∑∞=-0 221n n n n z (z <1) 8、幂级数n n n z 20 1)1(∑∞ =+-在1w 的分式线性变换是( ) A )1(1>--=a z a a z e w i β B )1(1<--=a z a a z e w i β C )1(>--=a a z a z e w i β D )1(<--=a a z a z e w i β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复变函数》-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

《复变函数》试卷 第1页(共4页) 《复变函数》试卷 第2页(共4页) XXXX 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复变函数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请从每题备选项中选出唯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中括号内。) 1. =)i Re(z ( ) A.)i Re(z - B.)i Im(z C.z Im - D.z Im 2. 函数2 ) (z z f =在复平面上 ( ) A.处处不连续 B. 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 C.处处连续,仅在点0= z 处可导 D.处处连续,仅在点0=z 处解析 3.设复数a 与b 有且仅有一个模为1,则b a b a --1的值 (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无穷大 4. 设x y z f y x z i )(i +-=+=,,则=')(z f ( ) A.i 1+ B.i C.1- D.0 5.设C 是正向圆周 1=z ,i 2sin π=?dz z z C n ,则整数n 等于 ( ) A.1- B.0 C.1 D.2 6.0=z 是2 1 )( z e z f z -=的 ( ) A.1阶极点 B.2阶极点 C. 可去奇点 D.本性奇点 7.幂级数!2)1(0 n z n n n n ∑∞ =-的和函数是 ( ) A.z e - B.2 z e C.2 z e - D.z sin 8.设C 是正向圆周 2=z ,则 =?C z dz 2 ( ) A.0 B.i 2π- C.i π D.i 2π 9.设函数)(z f 在)0( 00+∞≤<<-

复变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选择、填空题 1、下列正确的是( A ); A 1212()Arg z z Argz Argz =+; B 1212()arg z z argz argz =+; C 1212()ln z z lnz lnz =+; D 10z Ln Ln Lnz Lnz z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0()w f z z =函数在处连续是0()f z z 在可导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B lim 0n n z →∞=是级数1 n n z ∞=∑收敛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C 函数()f z 在点0z 处解析是函数()f z 在点0z 处可导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D 函数()f z 在区域D 内处处解析是函数()f z 在D 内可导的充要条件. 3、(34)Ln i -+=( 45[(21)arctan ],0,1,2,3ln i k k π++-=±± ), 主值为( 4 5(arctan )3 ln i π+- ). 4、2|2|1 cos z i z dz z -=? =( 0 ). 5、若幂级数0n n n c z ∞=∑ 在1(1)2z = +处收敛,那么该级数在45 z i =处的敛散性为( 绝对收敛 ). 6、 311z -的幂级数展开式为( 30n n z ∞=∑ ),收敛域为( 1z < ); 7、 sin z z -在0z =处是( 3 )阶的零点; 8、函数221 (1)z z e -在0z =处是( 4 )阶的极点; 二、计算下列各值 1.3i e π+; 2.tan()4i π -; 3.(23)Ln i -+; 4 . 5.1i 。 解:(略)见教科书中45页例2.11 - 2.13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 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加强皮肤护理 B.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 对症治疗 D. 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 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肠毒素 D. 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 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 内毒素所致DIC B. 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 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

复变函数考试试题与答案各种总结

《复变函数》考试试题(一) 一、 判断题(20分): 1.若f(z)在z 0的某个邻域内可导,则函数f(z)在z 0解析. ( ) 2.有界整函数必在整个复平面为常数. ( ) 3.若 } {n z 收敛,则 } {Re n z 与 } {Im n z 都收敛. ( ) 4.若f(z)在区域D 内解析,且 0)('≡z f ,则C z f ≡)((常数). ( ) 5.若函数f(z)在z 0处解析,则它在该点的某个邻域内可以展开为幂级数. ( ) 6.若z 0是)(z f 的m 阶零点,则z 0是1/)(z f 的m 阶极点. ( ) 7.若 ) (lim 0 z f z z →存在且有限,则z 0是函数f(z)的可去奇点. ( ) 8.若函数f(z)在是区域D 内的单叶函数,则)(0)('D z z f ∈?≠. ( ) 9. 若f (z )在区域D 内解析, 则对D 内任一简单闭曲线C 0)(=? C dz z f . ( ) 10.若函数f(z)在区域D 内的某个圆内恒等于常数,则f(z)在区域D 内恒等于常数.( ) 二.填空题(20分) 1、 =-?=-1||0 0)(z z n z z dz __________.(n 为自然数) 2. =+z z 22cos sin _________. 3.函数z sin 的周期为___________. 4.设 11 )(2+= z z f ,则)(z f 的孤立奇点有__________. 5.幂级数 n n nz ∞ =∑的收敛半径为__________. 6.若函数f(z)在整个平面上处处解析,则称它是__________. 7.若ξ =∞ →n n z lim ,则= +++∞→n z z z n n (i) 21______________. = )0,(Re n z z e s ,其中n 为自然数.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成绩不及格,请在看2遍视频,加油! 1单选题 | 本大题共有85小题,总分为分 1题目: 在大多数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选项: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分值:1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多数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隐性感染;最少见的是显性感染,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题目: 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 选项: A 显性感染 潜伏逆感染B C 隐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被清除 分值:1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隐性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3题目: 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 +)、H3BeAg(+)、抗HBc-IgG (+)。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患者女儿属于 选项: A 隐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毒携带状态

E 垂直感染 分值:1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血清抗HBs(+),但是未注射乙肝疫苗,也无任何临床症状,属于病隐性感染,即最常见的传染病的形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题目: 传染病隐性感染的特点不包括 选项: A 感染过程结束后,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B C 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组织损伤 D 无明显临床表现 E 在传染病中少见 分值:1分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隐形感染在传染病中多见,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E,其余四项是对隐性传染的正确描述。 5题目: 潜伏性感染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选项: A 并不是每种传染病中都存在 B 常见病原体有单纯疱疫病毒等 C .其病原体易排出体 D 一般不引起显性感染 E 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分值:1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一旦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不排出病原体,与病原携带不同。如单纯疱疹(HSV)、带状疱疹(VZV)、疟疾、结核等,答案C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题目: 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选项: A 暴发 大流行B C 季节性升高 D 周期性流行 E 长期变异 分值:1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 B.责任范围 C.指定范围 D.全国范围 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 A、两类,39种 B、三类,35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9种 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D、饮食和托儿工作 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护士 C、医生 D、防疫人员

复变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一、 选择题 1.当i i z -+= 11时,50 75100z z z ++的值等于( ) (A )i (B )i - (C )1 (D )1- 2.设复数z 满足3 )2(π = +z arc ,6 5)2(π = -z arc ,那么=z ( ) (A )i 31+- (B )i +-3 (C )i 2321+- (D )i 2 123+- 3.复数)2 (tan πθπ θ<<-=i z 的三角表示式是( ) (A ))]2sin()2[cos( sec θπθπ θ+++i (B ))]2 3sin()23[cos(sec θπ θπθ+++i (C ))]23sin()23[cos( sec θπθπθ+++-i (D ))]2 sin()2[cos(sec θπ θπθ+++-i 4.若z 为非零复数,则22z z -与z z 2的关系是( ) (A )z z z z 222≥- (B )z z z z 222=- (C )z z z z 222≤- (D )不能比较大小 5.设y x ,为实数,yi x z yi x z +-=++=11,1121且有1221=+z z ,则动点),(y x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6.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 3 π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对应的复数为i 31-,则原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 (A )2 (B )i 31+ (C )i -3 (D )i +3

7.使得2 2 z z =成立的复数z 是( ) (A )不存在的 (B )唯一的 (C )纯虚数 (D )实数 8.设z 为复数,则方程i z z +=+2的解是( ) (A )i +- 43 (B )i +43 (C )i -43 (D )i --4 3 9.满足不等式 2≤+-i z i z 的所有点z 构成的集合是( ) (A )有界区域 (B )无界区域 (C )有界闭区域 (D )无界闭区域 10.方程232= -+i z 所代表的曲线是( ) (A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B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C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D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11.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不是圆周的为( ) (A ) 22 1 =+-z z (B )433=--+z z (C ) )1(11<=--a az a z (D ))0(0>=-+++c c a a z a z a z z 12.设,5,32,1)(21i z i z z z f -=+=-=,则=-)(21z z f ( ) (A )i 44-- (B )i 44+ (C )i 44- (D )i 44+- 13.0 0) Im()Im(lim 0z z z z x x --→( ) (A )等于i (B )等于i - (C )等于0 (D )不存在 14.函数),(),()(y x iv y x u z f +=在点000iy x z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 ) (A )),(y x u 在),(00y x 处连续 (B )),(y x v 在),(00y x 处连续 (C )),(y x u 和),(y x v 在),(00y x 处连续(D )),(),(y x v y x u +在),(00y x 处连续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2、流脑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轻型、爆发型。 3、麻疹的潜伏期平均为10—11天。 4、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4至25天。 5、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也可经胎盘传播,使胎儿受感染导致CRS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管理的传染病共三类39 种,分为甲类2 种、乙类26 种、丙类11 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8、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C以上。 9、艾滋病的传染源是患者、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10、医务人员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伤口立即进行处理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再由单位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流感样病例是指腋下体温38 C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12、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HAV、HEV。 13、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1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例以发____ ,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减少, 多功能脏器损害为主要特点 15、寄生虫感染的来源有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16、碘缺乏病预防的重点人群有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婴幼儿、学龄儿童。 17、布氏杆菌病主要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以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为主要表现。 18、霍乱疫情处理的五字原则:早、小、严、实、密。 19、在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诊断后,按规定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0、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试题(附有答案)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 2 3 1i -的幅角是( 2,1,0,23±±=+-k k ππ);2. )1(i Ln +-的主值是 ( i 4 32ln 21π + );3. 211)(z z f +=,=)0() 5(f ( 0 ),4.0=z 是 4sin z z z -的( 一级 )极点;5. z z f 1 )(=,=∞]),([Re z f s (-1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解析函数),(),()(y x iv y x u z f +=的导函数为( ); (A ) y x iu u z f +=')(; (B )y x iu u z f -=')(; (C ) y x iv u z f +=')(; (D )x y iv u z f +=')(. 2.C 是正向圆周3=z ,如果函数=)(z f ( ),则0d )(=?C z z f . (A ) 23-z ; (B )2)1(3--z z ; (C )2)2()1(3--z z ; (D )2 ) 2(3 -z . 3.如果级数∑∞ =1 n n n z c 在2=z 点收敛,则级数在 (A )2-=z 点条件收敛 ; (B )i z 2=点绝对收敛;

(C )i z +=1点绝对收敛; (D )i z 21+=点一定发散. 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如果函数)(z f 在0z 点可导,则)(z f 在0z 点一定解析; (B) 如果)(z f 在C 所围成的区域内解析,则 0)(=? C dz z f (C )如果 0)(=? C dz z f ,则函数)(z f 在C 所围成的区域内一定解析; (D )函数 ),(),()(y x iv y x u z f +=在区域内解析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y x u 、),(y x v 在该区域内均为调和函数. 5.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的可去奇点;为z 1 sin ∞(B) 的本性奇点;为z sin ∞ (C) ;1sin 1 的孤立奇点为 z ∞(D) .sin 1的孤立奇点为z ∞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设)()(2 2 2 2 y dxy cx i by axy x z f +++++=是解析函数,求 .,,,d c b a 解:因为)(z f 解析,由C-R 条件

复变函数试题与答案

复变函数试题与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一、 选择题 1.当i i z -+= 11时,5075100z z z ++的值等于( ) (A )i (B )i - (C )1 (D )1- 2.设复数z 满足3 )2(π = +z arc ,6 5)2(π = -z arc ,那么=z ( ) (A )i 31+- (B )i +-3 (C )i 2 321+- (D )i 2 1 23+- 3.复数)2 (tan πθπθ<<-=i z 的三角表示式是( ) (A ))]2 sin()2 [cos(sec θπ θπθ+++i (B ) )]2 3sin()23[cos( sec θπ θπθ+++i (C ))]23sin()23[cos( sec θπθπθ+++-i (D ))]2 sin()2[cos(sec θπ θπθ+++-i 4.若z 为非零复数,则22z z -与z z 2的关系是( ) (A )z z z z 222≥- (B )z z z z 222=- (C )z z z z 222≤- (D )不能比较大小

5.设y x ,为实数,yi x z yi x z +-=++=11,1121且有1221=+z z ,则动点),(y x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6.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 3 π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对应的复数为i 31-,则原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 (A )2 (B )i 31+ (C )i -3 (D )i +3 7.使得2 2z z =成立的复数z 是( ) (A )不存在的 (B )唯一的 (C )纯虚数 (D )实数 8.设z 为复数,则方程i z z +=+2的解是( ) (A )i +- 43 (B )i +43 (C )i -4 3 (D )i -- 4 3 9.满足不等式 2≤+-i z i z 的所有点z 构成的集合是( ) (A )有界区域 (B )无界区域 (C )有界闭区域 (D )无 界闭区域 10.方程232=-+i z 所代表的曲线是( )

复变函数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 1、复数i 212-- 的指数形式是 2、函数w =z 1将Z S 上的曲线()1122=+-y x 变成W S (iv u w +=)上 的曲线是 3.若01=+z e ,则z = 4、()i i +1= 5、积分()?+--+i dz z 2222= 6、积分 ?==1sin 21z dz z z i π 7、幂级数()∑∞ =+0 1n n n z i 的收敛半径R= 8、0=z 是函数 z e z 1 11- -的 奇点 9、=??? ? ??-=1Re 21z e s z z 10、将点∞,i,0分别变成0,i,∞的分式线性变换=w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 1、设α为任意实数,则α1=( ) A 无意义 B 等于1 C 是复数其实部等于1 D 是复数其模等于1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i i 2< B 零的辐角是零 C 仅存在一个数z,使得z z -=1 D iz z i =1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函数()z z f =在z 平面上处处连续

B 如果()a f '存在,那么()z f '在a 解析 C 每一个幂级数在它的收敛圆周上处处收敛 D 如果v 是u 的共轭调和函数,则u 也是v 的共轭调和函数 4、根式31-的值之一是( ) A i 232 1- B 2 23i - C 223i +- D i 2 3 21+ - 5、下列函数在0=z 的去心邻域内可展成洛朗级数的是( ) A z 1sin 1 B z 1 cos C z ctg e 1 D Lnz 6、下列积分之值不等于0的是( ) A ? =- 1 2 3 z z dz B ?=- 1 2 1 z z dz C ?=++12 42z z z dz D ?=1 cos z z dz 7、函数()z z f arctan =在0=z 处的泰勒展式为( ) A ()∑∞ =+-0 2121n n n n z (z <1) B () ∑∞ =+-0 1 221n n n n z (z <1) C ()∑∞ =++-0 1 2121n n n n z (z <1) D () ∑∞ =-0 221n n n n z (z <1) 8、幂级数n n n z 20 1)1(∑∞ =+-在1

复变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复 数与复变函数 一、 选择题 1.当i i z -+= 11时,5075100z z z ++的值等于( ) (A )z z z z 222≥- (B )z z z z 222=- (C )z z z z 222≤- (D )不能比较大小 5.设y x ,为实数,yi x z yi x z +-=++=11,1121且有1221=+z z ,则动点),(y x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6.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 3 π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对应的复数为i 31-,则原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 (A )2 (B )i 31+ (C )i -3 (D )i +3 i (A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B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C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D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11.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不是圆周的为( ) (A ) 22 1 =+-z z (B )433=--+z z

(C ) )1(11<=--a az a z (D ))0(0>=-+++c c a a z a z a z z 12.设,5,32,1)(21i z i z z z f -=+=-=,则=-)(21z z f ( ) (A )i 44-- (B )i 44+ (C )i 44- (D )i 44+- 0) Im()Im(z z -) 1 1.设) 2)(3() 3)(2)(1(i i i i i z ++--+= ,则=z 2.设)2)(32(i i z +--=,则=z arg 3.设4 3)arg(,5π = -=i z z ,则=z

传染病知识试题答案

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 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C)天。 A、3 B、5 C、7 D、9 2、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C) A.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万以下 D.1/1000万以下 3、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炎(B) A.接吻 B.共用针头 C.喷嚏、咳嗽 D.共用餐具和水杯 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 (B) A.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5、某县CDC疫情管理员在浏览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外地报告本地手足口病1例重症患者,且报告卡片未审核,这个病例应该由何地疾控中心审核比较合适(B) A.本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B.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C.两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D.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市级CDC疫情管理员 6、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7、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E)。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30天E最长潜伏期 8、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D)。 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E)。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鼠疫应采取的隔离类型是(A)。 A严密隔离B呼吸道隔离C消化道隔离D接触隔离 11、按时间划分,短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B)

传染病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A.具有传染性 B.具有流行性 C.具有地区性 D.具有周期性 E.具有季节性 10.病源携带者指:()C

复变函数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详解

《复变函数》考试试题(一) 1、 =-?=-1||0 0)(z z n z z dz __________.(n 为自然数) 2.=+z z 2 2 cos sin _________. 3.函数z sin 的周期为___________. 4.设 11 )(2+= z z f ,则)(z f 的孤立奇点有__________. 5.幂级数 n n nz ∞ =∑的收敛半径为__________. 6.若函数f(z)在整个平面上处处解析,则称它是__________. 7.若ξ =∞ →n n z lim ,则= +++∞→n z z z n n (i) 21______________. 8. =)0,( Re n z z e s ________,其中n 为自然数. 9. z z sin 的孤立奇点为________ . 10.若0z 是)(z f 的极点,则___ )(lim 0 =→z f z z . 三.计算题(40分): 1. 设 )2)(1(1 )(--= z z z f ,求)(z f 在} 1||0:{<<=z z D 内的罗朗展式. 2. .cos 1 1||?=z dz z 3. 设 ? -++=C d z z f λ λλλ1 73)(2,其中 }3|:|{==z z C ,试求).1('i f + 4. 求复数 11 +-= z z w 的实部与虚部. 四. 证明题.(20分) 1. 函数 )(z f 在区域D 内解析. 证明:如果|)(|z f 在D 内为常数, 那么它在 D 内为常数. 2. 试证 : ()f z = 在割去线段0Re 1z ≤≤的z 平面内能分出两 个单值解析分支, 并求出支割线0Re 1z ≤≤上岸取正值的那支在1 z =-的值. 《复变函数》考试试题(二) 二. 填空题. (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