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旅游与地理环境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PPT课件

➢ 五是用地结构、功能区的划分和线路组织。 ➢ 六是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七是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
➢ 八是旅游环境容量分析和环境规划。 ➢ 九是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十是从业人员培训计划。 ➢ 十一是旅游信息网络规划。 ➢ 十二是分期规划和投资效益估算。 ➢ 十三是旅游管理规划。 ➢ 十四是旅游规划的图件。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二、水体自然景观
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 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我国水域风光资源非常丰富,有烟波浩渺的大海,银装素裹的 雪山,奔放勇猛的瀑布,轻柔幽静的湖泊,平和从容的河流,不仅 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更能调节 气候,而且为旅游事业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源。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二)风景名山
我国的著名山岳:
1.花岗岩名山——泰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崂山、千山、天台山、 盘山等 2.石英砂岩名山——武陵源风景区等 3.流纹岩名山——雁荡山等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三)五岳名山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也就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 居于东、西、南、北、中方位的五座大山。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根据管理级别进行的分类
➢ (1)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权威国际组织批准设立的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 地质公园等。
第二章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The End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1.稀缺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广泛性 5.组合性 6.文化性与审美性 7.永续性和易损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 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国家927--2003国家标准。
(二)按照旅游活动性质进行分类 (三)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和旅游者游 程进行分类
课后知识补充
东岳庙的主殿是岱岳殿,殿内供奉着幽冥世界的 最高主宰泰山神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 庙,北京东岳庙乃是其行宫。泰山在古代被视为距天 最近的地方,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故自秦始皇起 便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但在民间,自东汉以来, 即流传着泰山为治鬼之所的说法,认为人死归土,都 要到这里接受审判。泰山脚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 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则被奉为冥界之王。 人们传说,东岳大帝统领下的幽冥地府,有七十 六个办事机构,称为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俗称 判官。北京东岳庙塑有七十六司神像,但因殿堂不足, 有的殿只好让两个司合署办公,故七十六司共占用殿 堂六十八间。过去,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 的楹联,内容既是对各殿司神职能的诠释,也是中国 人善恶报应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 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或意蕴深长,寓含着 深刻的人生哲理。七十六司的设置,是以人世政治加 诸鬼神,宣扬的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的传统伦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一)我国学者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外国学者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 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 事物和因素。
(三)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吸引力 2.旅游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旅游资 源 3.旅游资源包括已开发的未开发的旅游资 源 4.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个动态的概念
第二章__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二,旅游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帮助控 制旅游地的游人接待数量,在实践上保证旅游地不超载、 保证游人有一个美好的旅游经历。
一、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1.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2.中国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二、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1.自然环境容量
C e ( N i S Qi )
i 1 i 1
表 2 - 2 社 会 环 境 容 量 调 查 表
A 现 有 旅 游 业 的 影 响
b社区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c旅游业不公正地提高了不动产 成本 d旅游增加了犯罪 e旅游降低了社区居民外出娱乐 质量 a增加游客数量能改善社区经济
B 对旅游 扩张的 期望
b社会应该尽力吸收更多的游客
c不许当地居民在此开发旅游资 源
表2-1 自然地理 区域名称 旅游资源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对比表 自然地理特征
1、夏季风影响显著,风向、降水随季 节更替,气候湿润。 2、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不大,海拔超 过2000米的山岭不多,有广阔的堆积 平原和漫长的海岸线。 3、地表水以雨水为主,潜水丰富。 4、天然植物以森林为主,有一部分草 原。 5、在第四纪冰期,受冰川破坏不大。 6、自然环境受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 7、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热量和温度随 纬度而变化,水分随距海远近而变化
(6)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① 旅游业若过度超前发展,会延缓区域经济的 发展速度,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 ② 过分依赖旅游业,会使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 性变差。
③ 可导致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飞涨。
2.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1)旅游地居民态度的变化:从欢迎到憎恨
(2)示范效应
3.旅游与社会道德
(1)色情 (2)犯罪 (3)赌博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地理教学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旅游地理学完整版.ppt

三、经济地理背景
世界上经济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 准。以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准来划分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经 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地区;以经济发展性质为标准来划 分也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城市和农村。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1)经济发达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达促动国人出游 主观、客观原因 2.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激发
二、旅游资源范畴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精选
三、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 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 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 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也称为 两分法。在这两大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对此不同 的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案。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精选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精选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第2章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2. 3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3.6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期、起步期、发 展期、稳定期、停滞期、衰退期(或复兴期)六个 阶段。
在具体旅游地的研究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旅游 地的个体情况进行差别化的具体分析,选取模型中 的阶段而加以灵活的应用。
旅游动机行为
旅游行为 旅游决策行为
旅游空间行为
2. 3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1)旅游动机行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旅游动机 的主要理 论模型
2)推——拉动机模型 3)旅游驱动力社会心理模型 4)基于个性的旅游动机模型
2. 3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旅游决策行为
旅游决策的 主要理论模型
度假者决策 行为矩阵
2. 2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3)以解决科学问题为重点,创新理论成果
以“人”为主题、以“地”为主题、以“人地综合” 为主题等的旅游地理科学问题。
4)以系统综合集成为手段,创新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质性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 多视角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现代分析方法。
5)以服务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应用价值
方法论
物质循环、 能量转化
冲突、协调、 优化、共生
基础
地理环境系统
旅游地域 系统: 旅游性 地域性 开放性 动态性 综合性
经验主义 实证主义 人本主义 结构主义 系统分析 区域分析
空间 因素、格局、结构、过程、机制
2. 2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2.2.1旅游地理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1)以“人”为视角的旅游地理科学理论 2)以“地”为视角的旅游地理科学理论 3)以“人地综合”为视角的旅游人地关系 理论(核心)
2.1旅游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涵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ppt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国内称之为旅游资
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地理学家进行旅游研究最具特 色的方面。旅游吸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适宜性及评 价方面。早期的旅游地理学者对各种旅游吸引物的适宜 性进行了研究,如法国学者对山地、海岸的研究,英国 学者对森林的研究等等。旅游吸引物评价从开始的定性 评价到后来的定量评价,评价技术越来越复杂,但评价 技术和评价目的清晰度却受到质疑。到了80年代以后, 因为无法有更大的技术上或理论上的突破,已经很少有 学者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11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概念 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的“旅游”概念的定义的缺乏,
是导致上述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 准确地定义和区分旅游(tourism)、游憩(recreation)和闲 暇(leisure)这一组相关概念向来是旅游研究争论的焦点, 旅游地理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了这种讨论。对于这几 个概念的外延及内涵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 应将旅游置于游憩概念之下,有的学者则认为相反。但 大部分学者一般都认为,闲暇的外延比旅游和游憩要大。 现在,这些概念的讨论正朝着更加实用性和技术性方向 发展。
8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喷气式民航客机在国际 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开始在发达 的工业国家出现。后来,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扩 展 到 全 世 界 , 于 是 被 称 之 为 “ 大 众 旅 游 ( Mass tourism)”的现象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世界旅游进 入了现代时期。与此相适应,随着更多的国家开始 出现现代旅游现象,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欧洲 国家也开始了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讨论题
请设计某旅游景区的3日游路线。 1.选择此景区的动机 2.旅游决策过程 3.具体线路设计和食宿安排
Company Logo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
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现象,起源 于近代,它是西方由于工业化的逐步完成经 济发展达到相当程度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平得到很大提高,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 球性的现象。 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 意,地理学者是涉足于旅游这一研究领域的 先驱之一。
Company Logo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世界旅游在总体规模上仍持续增长,各国旅 游开发和管理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地理学者在完成大量个案研究工作基础上, 要求系统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对 旅游地类型进行分类和评价,绘制旅游地图 等。旅游地理的研究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国 际旅游方面,发表的文献也大量增加,以美 国马特勒的著作《国际旅游地理》最有代表 性。
一、各国学者总体趋势是研究闲暇时间 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不同国家称谓不同,加拿大称为recreation geography游憩地理学;新西兰geography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休闲和旅游地 理学。 地理学者研究闲暇活动的主要领域是旅游, 对于休闲的兴趣,主要体现在研究城市规划 问题和地方社区环境的改进之时。
Company Βιβλιοθήκη ogo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 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 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 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 确定了其相应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 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P14-15) 2、旅游资源的特征(P16-17)
3、按旅游资源的属性和成因可分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可分6 类,74种基本类型
1.地文景观类 2.水域风光类 3.生物景观类 4.古迹与建筑类 5.休闲求知和健身类 6.购物类
2.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 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西欧风景
4)环境质量背景 暂时摆脱重污染的环境,到少污 染或无污染的地方去恢复健康,增强 体质越来越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动机 之一。 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海洋 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高山生态 旅游蒸蒸日上。
3、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与旅游客流
(1)旅游者的旅游决策 1)旅游决策的原则:最大效益原则 2)旅游决策的步骤:确认旅游需求 收 集旅游信息 对比评价旅游地 最终决 策 3)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感知环境 旅游偏好
丹 霞 地 貌
黄土地貌
冰川地貌
2)文化地理环境: 时间上:随着时间推移文化景观发生 变化 空间上:文化地理环境的三级差异 一级差异:文化圈 二级差异:文化区 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西安兵马俑
北京故宫
欧洲风光
日本富士山
西双版纳基诺族
野生热带水果
3)经济地理背景
1.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非定居者;第二逗留时间超过24小 时;第三不谋职取酬。 旅游者的定义: 是指为了物质和精神享受需要,暂时离 开常住地,在异国异地至少停留24小时 而作旅行的人。
旅游者的特征 (1)异地性 (2)闲暇性 (3)享受性 (4)消费性 (5)地域性
2、旅游者产生地理背景
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原因: 地理环境 差异性 丰富性 人居环境 局限性 单调性
微小与宏大
单调与丰富
好奇心
旅游者产生的四大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背景 2)文化地理背景 3)经济地理背景 4)环境质量背景
1)自然地理背景
喀 斯 特 岩 溶 地 貌
2)旅游客流
(1)影响旅游客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旅游者因素 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交通因素 旅游地接待因素 经济社会因素
(2)世界旅游客源的现状特征:
流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流向较近的国家和地区 流向风景名胜地 流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旅游资源类型与地理环境
三、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1)旅游业的性质 服务性质的特殊经济行业 (2)旅游业的特点 经济性、文化性综合性、连带性、敏感 性
2、旅游业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收入、市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
2)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第2章 旅游与地理环境
学习目标
认识旅游三大要素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 业的基本概念以及旅游业对旅游地区 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领 域的影响
一、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1、旅游者的定义 (1)国际旅游者 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的定义 1963年罗马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罗马 会议) 的定义 1979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的定义 (1)国内旅游者 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1993年中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物价、产业结构、地区经济
(2)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1)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积极影 响
外交、民族文化、科学技术、就业
2)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不利影 响
生活质量、价值标准、当地文化
(3)旅游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 2)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交通、超量、低素质、低水平、规划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