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建筑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空间建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地下空间建筑的设计原则,包括结构安全、空间利用和环境保护。
3. 学生能掌握地下空间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地下空间建筑案例的能力,能对其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运用设计原则,独立完成小型地下空间建筑的设计方案。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地下空间建筑的施工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建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项目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地下空间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下空间建筑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空间建筑基本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空间建筑概述- 内容:地下空间建筑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功能。
2.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内容:结构安全、空间利用、环境保护、采光与通风、防火与疏散。
3. 地下空间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空间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 内容:地下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新技术应用。
4. 地下空间建筑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空间建筑案例分析- 内容:国内外典型地下空间建筑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优缺点。
5.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实践-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实践- 内容:小型地下空间建筑设计与施工实践,包括设计方案、施工图绘制及模型制作。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三) 课程设计文件的组成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时,应提交:
1. 设计说明书 ⑴ 原始资料 ⑵ 设计任务与设计依据 ⑶ 设计内容:步骤、计算,分析与结论(设计方法与过程、
相关的计算与分析等,并应附有简图),存在的问题.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2. 绘制3号图纸3~4张
⑴地下商业街平面布置图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⑶地下商业街施工方法图
绘出地下商业街施工方法示意图(可以是明挖或盖挖).应在图中绘出围护 结构(要求采用地下连续墙)、开挖、立柱、结构底板、边墙、顶板、回填 等各步骤,并给予适当的说明.
注意:每张图中应至少有一条说明语句. 采用标准3号图框,图标格式统一为(尺寸按照工程制图教材中的规定):
(3) 松散饱和粉、细砂 厚3~5m,γ=18.0kN/m3, 水位上φ=28°, 水位下φ=24°;孔隙率n=55%。
(4) 强风化残积粘性土,硬塑状, 厚4~6m,γ=19KN/m3,水位上φ=30°, 水位下φ=26°;孔隙率n=35%。
(5) 中风化白垩系上统砂岩, 厚5~7m,γ=21.0kN/m,水位上φ=35°,
●地下商场从顶板外表面至地表面的复土厚度为1.5m.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2.确定地下人行通道与出入口的结构与基本尺寸
地下人行通道采用箱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是双向通行,其宽度 不得小于2.4m;出入口阶梯的宽度亦不得小于2.4m(双向混行);还宜 考虑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6m,坡度不大于1/8.详见 所给图3.
地下建筑规划课程设计
3. 地下商业街平面布置
要求: ⑴根据老师提供的地下商业街的结构与基本尺寸,进行平面布置,图中粗虚 线包围区域为地下商业街的实施范畴,但停车场面积不限定在此内. 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结合停车方式、柱网一起考虑)应在这张图中.停 车场的平面位置自行确定,要求车辆出入方便,出入口满足视距要求,既可与 商业区一起考虑,也可设置在道路下,或另置他处.商店、步行道与停车面积 的关系由下式决定:
10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地下建筑结构》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刘科元一、课题设计与分工要求(一)设计课题课题:浅埋地下通道设计(二)课题分工与要求课题:所有同学完成,每位同学参数不同。
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见各地下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了解基本的设计流程;2、综合运用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及工程施工、工程技术经济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正确地依据和使用现行技术规范,并能科学地搜集与查阅资料(特别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3、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的确定;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截面设计、构造要求;附建式地下结构的内力计算、荷载组合、截面设计及构造;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计算、稳定性验算、变形计算及构造设计;沉井结构与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施工过程及计算要点。
4、掌握绘制地下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技能和方法;5、要求同学们以课题为核心,即要求团结协作,培养和发扬团队精神,又要求养成独立自主,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一)计算书一份1、设计资料:任务书、附图及必要的设计计算简图;2、荷载计算、尺寸的确定、内力计算、截面的设计及验算、稳定性验算、抗浮的验算、基础承载力的计算等(根据各课题的要求不同选择计算内容);3、关键部位配筋的注意事项。
4、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多施工方案(两个即可)比较。
5、依据施工要求的截面尺寸设计。
(二)绘制施工图(沉井法或地下连续墙))1、必要的平、立、剖面、大样图;2、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设计时间:一周(12月24日至12月28日)五、主要参考资料1、《地下建筑结构》(第一版),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20052、《地下结构工程》,东南大学出版社,龚维明、童小东等编,2004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建航、候学渊编,19975、《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中华钢结构论坛()。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目录————一、设计资料1.1设计数据资料 (1)1.2结构尺寸及示意图 (1)1.3重心计算 (1)1.4计算半径 (2)二、基本使用阶段荷载计算2.1垂直荷载 (2)2.2均布荷载 (2)2.3三角形侧载 (2)2.4自重 (2)2.5拱背荷载 (2)2.6拱底反力 (2)三、管片配筋计算3.1材料选择 (4)3.2截面配筋计算1)截面设计 (4)2)截面复核 (6)四、管片接头验算4.1负弯矩接头 (7)4.2正弯矩接头 (8)五、顶推力验算 (9)六、心得体会 (10)七、设计规范 (11)八、主要参考文献 (11)九、上交材料 (11)盾构管片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教师评阅:1.1设计数据资料管片外径11.5m管片内径10.3m覆土深度20.1m土层容重14.1kN/m³饱和容重19.1 kN/m³地下水位1.1m土层内摩擦角17.1°土层粘聚力 24 kN/㎡1.2结构尺寸及示意图1.3重心计算盾构管片课程设计教师评阅: 重心z=300mm1.4计算半径r=5.15+0.3=5.45m二、基本使用阶段荷载计算2.1垂直荷载q=1.1×1.41+(20.1-1.1)×(1.91-1)=18.84t/㎡2.2均布荷载p1=18.84×tan²(45-17.1/2)-2×2.4×tan(45-17.1/2)=6.73 t/㎡2.3三角形侧载p2=2×5.45×tan²(45-17.1/2)×0.91=5.41 t/㎡2.4自重g=2.6×0.6=1.56 t/㎡2.5拱背荷载G=2(1-π/4)×5.45²×0.91=11.62 t/㎡2.6拱底反力Pr=18.84+1.56π+0.2146×5.45×0.91-π/2×5.45×1=16.24 t/㎡计算的M和N见下表。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讲义 PPT

b —— 支座宽度;
q —— 作用于杆件上的均大布家荷好 载。
18
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内力计算
设计剪力
a)
设设设设 设设设设
b) M p
q
Mi
Np
Ni
Qi
=Qp
-
q 2
b
Qi
Qp
大家好
19
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内力计算
设计轴力
计 算 剪 力 由静载引起的设计轴力按下式计算
设计剪力
Ni N p
q顶
e1
1
e1
Q1
H
l
Q2
l
Q1
e2
e2
L
q底
计算大家简好 图
7
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荷载计算
(一)顶板上的荷载
作用于顶板上的荷载,包括有顶板以上的覆土压力、水压 力、顶板自重、路面活荷载以及特载。
1.覆土压力
将结构范围内顶板以上各层土体(包括路面材料)的重量之 和求出来,然后除以顶板的承压面积即可
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内力计算
(五)设计弯矩、剪力及轴力的计算
设计弯矩:实际不利的截面(弯矩大而截面高度又小)则是
侧墙边缘处的截面,对应这个截面的弯矩。根据隔离体平衡
条件,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Mi MpQpb2q2b22
M i —— 设计弯矩;
M p —— 计算弯矩; Q p —— 计算剪力;
近似方法: M i Mp-Qpb2
特载则指常规武器(炮、炸弹)作用或核武器爆炸形成的荷 载。关于特载的大小是按照不同的防护等级采用的,它在人 防工程的有关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
地震荷载:处于地震区的地下结构,还受到地震荷载的作 用。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简单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设计出合理的地下建筑结构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下建筑结构在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下建筑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严谨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3. 学生能够关注地下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发展,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地下建筑结构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土木工程基础》中关于地下建筑结构的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1. 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 地下空间利用及分类- 地下建筑结构的特点及优势2. 地下建筑结构受力特点- 地下建筑结构受力分析- 影响受力特点的因素3.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与要求- 结构设计计算方法4.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与运维- 施工技术及工艺- 运维管理及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 著名地下建筑结构案例介绍-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第三课时: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四课时:地下建筑结构施工与运维第五课时: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本章节内容涵盖了地下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受力特点、设计原则、施工与运维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相关知识。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2012-7班学生姓名:陈铁卫学生学号: 20120249指导教师:孙克国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1 课程设计目的 (1)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1.3 课程设计方案 (1)1.3.1 方案概述 (1)1.3.2 主要材料 (3)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3)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5)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8)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14)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1.1 课程设计目的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主动荷载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
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1、《地铁设计规范》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1.3 课程设计方案1.3.1 方案概述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2。
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横向尺寸固定为0.8m (如图1-1横断面方向),纵向柱间距8m 。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1,采用水土分算。
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重度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
荷载组合按表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承重、防水、通风等方面。
3. 学生能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3.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模型等形式,展示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建筑结构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城市建设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地下建筑结构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内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下建筑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建筑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发展历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建筑结构概述2.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讲解承重、防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3.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介绍常见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4. 地下建筑结构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建筑项目,总结其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建筑结构案例分析5. 地下建筑结构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设计实践。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建筑结构创新设计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探讨地下建筑结构在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绪论 (3)1.1 引言 (3)1.2 设计任务 (3)1.2.1 工程概况 (3)1.2.2 地形地貌 (3)1.2.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4)1.2.4 规划区西侧调查 (4)2 设计依据及规划思想 (6)2.1 设计依据 (6)2.2 设计思想 (6)3 管片衬砌报告 (7)3.1 隧道功能 (7)3.2 设计条件 (7)3.2.1 管片条件 (7)2.3.2 场地条件 (7)3.3 荷载的计算 (8)3.3.1 静荷载 (8)3.3.2 隧道底部静载荷反作用力: (8)3.3.3 隧道拱部垂直压力: (8)3.3.4 隧道底部垂直压力: (8)3.3.5 隧道拱部侧压力: (8)3.3.6 隧道底部侧压力 (8)3.3.7 地基反作用力位移 (9)3.3.8 反作用力 (9)3.4 内力计算 (9)3.5 计算配筋 (11)3.5.1 根据管片内力计算配筋及校核 (11)3.52 用计算系数法计算管片受最大正弯矩: (11)3.5.3 最大负弯矩管片外侧配筋 (12)3.6 验算衬砌管片的安全性 (13)3.6.1 验算管片在顶部最大轴向力作用处安全性 (13)3.6.2 验算最大剪力处截面最小尺寸 (13)3.6.3 配置箍筋验算 (13)3.7 验算连接缝 (14)3.7.1 连接的抵抗弯矩 (15)3.7.2 验算盾构千斤顶的推力是否符合要求 (15)3.7.3 截面A,截面B安全性校核 (17)3.7.3.1 截面A受正弯矩和轴向力 (17)3.7.3.2 截面B,承受符号弯矩和轴向力 (18)4 基坑降水设计 (19)4.1 降水工程概况 (19)4.1.1 基坑平面位置 (19)4.1.2 设计依据 (19)4.1.3 设计原则 (19)4.2 基坑尺寸确定 (19)4.2.1 基坑的深度 (19)4.2.2 基坑的平面尺寸 (20)4.3 降水计算 (20)4.3.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20)4.3.2 降水设计与计算 (20)5 基坑土钉墙支护设计报告 (22)5.1 概述 (22)5.1.1. 设计原则: (22)5.2. 设计方法和步骤: (23)5.2.1 计算土层参数。
(23)5.2.2 计算土压力。
(23)5.2.3 计算土钉受拉荷载标准值。
(24)5.2.4 设计土钉参数。
(24)5.2.5 设计土钉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26)5.2.6 验算。
(26)结论 (28)本次课程设计任务量汇总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1 绪论1.1 引言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空间的需要变的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在地面和上部空间开发已趋于饱和的大城市,城市空间价值激增,这对大众化的市民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给大家带来的困难,更为了城市能够向着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了城市整体规划的重中之重。
中关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这里是全国电子产品交易、软件开发的中心,客流量之大已经不是地面空间所能承受的。
为了该地区经济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开发其地下空间就有了其必然性。
1.2 设计任务本次设计是针对中关村西区现在交通拥挤,地下空间未得到有效利用而对北颐路中关村段局部规划区地下空间的一次全方位立体的设计。
通过对该地区的已有地下空间进行调查得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并且通过对该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对其中的出入口基坑的降水和支护工程和隧道盾构的管片衬砌工程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设计。
1.2.1 工程概况北颐路中关村段局部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工程其范围东起中关村大街,西至理想国际大厦淀中街,北以北四环路为界,南临海淀北二街,在其内修筑一个三层的较大规模地下建筑物,本次三层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建设,旨在通过连通中关村西区重要建筑群东西向主要街道的地下空间,并分层多方面的提供各种服务,使中关村地区实现了立体交通、人车分流,各建筑物地上、地下均可贯通,并建设一定规模的地下商业中心。
本次设计线路由于穿越的市中心区,街道狭窄,交通繁忙,道路两侧高楼林立,本身地下空间已经经过很大开发,并且要和正在建设的地铁四号线连接,因此设计、施工难度大。
本工程具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位于本次降水的基坑位于中芯大厦和鼎好大厦二期工地间的善缘街北侧的基坑的降水和支护的设计,降水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了管井降水的方法,支护选择了桩锚支护结构。
从海淀北一街从理想国际大厦至鼎好二期工程东侧地铁站一段主体结构通过盾构掘进技术开挖,采取单一管片衬砌为主的衬砌方式。
1.2.2 地形地貌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北低,山区约占全市面积的60%,平原约占38%,平原区系各大河流形成的一系列冲洪积扇联合堆积而成,以永定河和潮白河堆积为主。
北京市区西、北和东北三面环山,东、南河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区,地貌自西部山前向东部平原由冲洪积扇顶部向中部和下部过渡,地层岩性构成碎石土、砂土渐变为以粘性土为主的交互地层。
北京地区的地质格局是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其特点是以断裂和断裂控制的断块活动为主要特征,新生代活动的断裂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东西向两组。
断裂分布多集中成带,组成了北北东—北东和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带,大部分断裂为正断裂,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新生代不同时期发育的断陷盆地。
本设计区段场区位于中关村西区原海淀镇一带,其地貌为冲积平原地貌,土层以第四纪冲洪积土层为主。
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建筑场地不存在影响建筑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1.2.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拟建场地地层条件较差,为含水量低的淤泥质土,地层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地下水属潜水。
表1-1 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1.2.4 规划区西侧调查理想国际大厦:坐落于中关村西区核心地带,理想国际大厦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楼体高度总共地上18层,楼高约75m。
地下空间各层使用功能概述如下:地下一层为员工餐厅、邮局、超市等设施。
地下二层到四层为停车场,每层层高净高为3.5m。
四层地下室均有电梯和楼梯相连,楼梯直通室外,电梯可以和上部相连,停车场跑道图1 中关村现已规划的地下空间调查图(详细尺寸见CAD图)辉煌时代和普天大厦:两座大楼并排与海淀北一街两侧,地下空间四层全部作为停车库,每层层高为3.5m。
鼎好大厦:鼎好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经营,上部有16层,地下空间共有五层。
楼层具体的利用情况主要为:一层为地下商场,主要是经营电子产品和快餐业、地下二层主要是维修和办公部门;地下三层主要是水电管理部门、地下车库;地下四层主要是地下仓库;地下五层为设备库房,各层高均为4m。
鼎好大厦二期:功能同一期。
地下层数同一期。
海龙大厦:海龙大厦处于中关村最繁华地段,东临街为车行主干道,车行人流密集,公交站牌较密,滞留人员较多,交通压力较大。
其西面即为鼎好大楼和鼎好二期,两者间车行人流不是很多,但货物入库比较频繁。
海龙大厦上部建筑为18层,大厦已较好地开发地下空间。
地下室分为三层:一层为停车库,车库面积与上部建筑面积一样,高度约为5.1m,停车库入口位于大厦的西面。
地下室二层亦为停车库,高度约为3.6m。
地下三层为工程部,配电室及库房等,层高较高约为5.6m,库房处于中间部位,不同公司的库房多以铁网分隔,工程部和配电室等布置于四周,各部门与库房间用通道连接。
科贸电子城:地下分为三层,地下一层为商场,二、三层为地下车库,层高均为3.5m。
建筑结构尺寸数据见CAD图。
2 设计依据及规划思想2.1 设计依据1)《地下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92)2)《地下地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108-200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CB50108-2001)6)《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95)10)《地铁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J117-2001)1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1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8: 90)2.2 设计思想中关村作为中国的硅谷,代表着我国电子软件技术的开发水平,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
由于城市地面和上部空间的开发趋于饱和,在这个有着大量人流和商业的中心地点,开发其地下空间便有了其必然性。
正是基于这一必然性,我们有了对其地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想法。
地下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要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
根据实地的调查资料,考虑到要将该区域的几座标志性建筑如:鼎好电子商城、海龙电子商城、理想国际大厦、科贸电子城等建筑连成能够相互交流的整体,我们将这次规划的地下商业街的主街选在了海淀区北一街的地下,这条主街西起理想国际大厦,东至科贸电子城北,全长700m左右,另外考虑到方便人流进出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海淀中街和善缘街的地下设计两条地下商业辅街,北至四环路边,在其两侧设置出口,接收四环路公交车站的人流。
大大减少了规划区内的交通压力。
在地下主街与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大街地铁的交叉地带设置一个大型的地下中转站,其作用主要是实现中关村北一街地铁和中关村大街地铁的交通联系;人们做地铁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能够在不出地面的情况下便能方便的进入规划区域的地下街从而大大缓解该区的地面交通压力;其大面积可同时作为地下商场。
地下街与建筑物的地下室通过修建通道进行连接,主要是一、三层。
地下街共三层,第一层为人员轻型货物流动层,在该层主要是实现商业交易和人们步行交通。
两边设置为走道,中间设置店铺、服务设施等。
地下二层为地铁运营,由于其所在规划区较短,故只在其与中关村大街地铁相交的部分设置出入口,和此处的大型中转站相连。
地下三层为货物储藏室,为了尽可能的利用地下空间,不采用隔墙结构,设计采用柱体承载。
该层储室与相邻的建筑物地下室也要设连接通道,方便货物的存取。
3 管片衬砌报告3.1 隧道功能隧道计划用于地铁。
3.2 设计条件3.2.1 管片条件管片类型:平面型;管片外径:D=5000mm;管片宽度:B=1000mm;形心半径:R C=2350mm;管片厚度:t=300mm;管片的横截面积:A=100×30=3000cm2γ=26kN/m3管片单位重度:c管片弹性模量:E=3.90×107kN/m2;管片截面惯性矩:I=5.33×10-4m4;f=42MN/m2;混凝土标准强度:ckσ=5.8MN/m2;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caσ=200MN/m2;钢筋允许抗拉强度:sa混凝土抗弯刚度有效系数:η=1.0;混凝土弯矩增大率:ε=0.0σ=240MN/m2;螺栓允许强度:Ba2.3.2 场地条件土壤条件:淤质泥土;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土的单位浮重度:γ=17.9 kN/m3;K=0.5;土的侧压力系数:超载:0p =10 kN/m 2;上部土层厚度:H =6m ; 潜水位:地面水平线以下1.3 m ;H W =6-1.3=4.7 m ;反作用系数:根据图层侧压力系数K 0决定 K0=0.5;地基反力系数:k =2 MN/m 3; 水的单位重度:w γ=10 MN/m 2; 盾构千斤顶轴推力:T =1000 kN×103.3 荷载的计算3.3.1 静荷载设钢筋混凝土管片单位重度c γ=26 kN/m 2 ,则 g =c t γ=πg=24.492 kN/m 23.3.2 隧道底部静载荷反作用力:g P =πg=24.492 kN/m 23.3.3 隧道拱部垂直压力:10p p H γ===6×17.9=117.4 kN/m 23.3.4 隧道底部垂直压力:21g p p p =+=141.892 kN/m 23.3.5 隧道拱部侧压力:10()2q K pl t γ=+=60.04 kN/m 2 3.3.6 隧道底部侧压力201()2t q K q D γ⎡⎤=+-⎢⎥⎣⎦=102.11 kN/m 23.3.7 地基反作用力位移41124C C (2p -q -q )R =24(EI+0.045kR )σ=1.66×10-3 kN/m 23.3.8 反作用力k P =k σ=2×103×1.66×10-3=3.32 kN/m 23.4 内力计算采用弹性方程法计算内力,水压力被认为是垂直均布荷载和水平均布荷载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