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

合集下载

浸出制剂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实验报告浸出制剂实验报告引言浸出制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通过将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接触,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溶剂中,达到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结果评估其制剂效果。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使用的药物为X药,溶剂为Y溶剂。

药物和溶剂的纯度要求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制备浸出制剂将一定量的药物X加入适量的溶剂Y中,放置一定时间,使药物充分溶解。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药物和溶剂的比例和浸出时间。

3. 过滤和干燥将浸出制剂溶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然后将滤液用低温真空干燥器进行干燥,得到浸出制剂固体。

实验结果与讨论1. 浸出时间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浸出时间对浸出制剂的制备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浸出时间较短时,药物的溶解度较低,制备的浸出制剂中药物成分含量较低;而在浸出时间较长时,药物的溶解度逐渐增加,制备的浸出制剂中药物成分含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在制备浸出制剂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所需药物含量来确定合适的浸出时间。

2. 药物与溶剂比例的影响药物与溶剂的比例也是影响浸出制剂制备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溶剂过多的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制备的浸出制剂中药物含量较低;而在药物过多的情况下,溶剂可能无法完全溶解药物,同样会影响浸出制剂的制备效果。

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与溶剂比例对于制备高质量的浸出制剂至关重要。

3. 浸出制剂的质量评估通过实验制备的浸出制剂,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含量来评估其质量。

药物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色谱法、光谱法等方法进行。

浸出制剂的药物含量越高,表示制备的浸出制剂质量越好。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浸出制剂的过程,探究了浸出时间和药物与溶剂比例对浸出制剂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药物含量的测定评估了制备的浸出制剂的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浸出时间和药物与溶剂比例对于制备高质量的浸出制剂至关重要。

通过本实验的实施,对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制剂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实验三、浸出制剂实验

实验三、浸出制剂实验
Βιβλιοθήκη 2012-9-34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三、实验内容
Experimental Contents 橙皮酊的制备 处方: 橙皮粗粉 70%乙醇
20g 适量 共制50ml
2012-9-3
5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制法: 1、取橙皮于100ml于烧杯中,加 70%乙醇(溶媒)适量,浸润 15min。 2、将渗滤筒固定在铁架台上,筒底 铺一层脱脂棉,用溶媒浸润。
2012-9-3 2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Objective
1、掌握:掌握用渗漉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2012-9-3
3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二、实验原理
Experinment postulate 酊剂是指药材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 成的制剂,一般药物酊剂每10ml相当于原药材2g, 剧毒药酊剂每10ml相当于原药材1g。制备酊剂的方 法有渗漉法、浸渍法、稀释法和溶解法,其中渗漉法 使用较多。 渗漉法的操作流程如下:粉碎药材→润湿药材→药 材装筒→排除气泡→浸渍药材→收集渗漉液
2012-9-3 7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报告
Test Report
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题目 2.处方 3.制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思考题
2012-9-3 8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五、思考题
Questions
2012-9-3
9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Questions 1.渗漉法制备橙皮酊的操作要点有哪些? 2.如何测定制剂中橙皮苷的含量(举出一种方法) ? 3.橙皮酊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2012-9-3
6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3、将浸润后的橙皮粗粉分次移至渗虑 筒内压平,上面铺一张滤纸,压上少许 碎石(3~4粒),加入70%乙醇溶液 适量至浸没药粉表面约2cm左右 ,松开 渗虑筒下的出口,排出空气,使浸出液 的流速为1滴/秒,流出的液体倒回到 渗虑筒内,保持溶媒浸没药粉表面约 2cm左右,浸渍1.5h。放出浸渍液滤 过,加溶媒至全量,摇匀即得。

浸出药剂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药剂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浸出药剂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

2. 熟悉不同浸出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习浸出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浸出药剂是指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通过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出来,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浸渍法和渗漉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药材:丹参、黄连、甘草- 溶剂:70%乙醇、蒸馏水- 稀释剂:蒸馏水2. 仪器:- 烧杯、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电子天平、烘箱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浸渍法制备酒剂(1)称取丹参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70%乙醇500ml,密封浸泡。

(3)浸泡7天后,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500ml。

(5)酒剂质量检查:观察颜色、澄清度,测定乙醇含量。

2. 渗漉法制备酊剂(1)称取黄连粉末50g,置于布氏漏斗中。

(2)加入70%乙醇500ml,浸泡过夜。

(3)将布氏漏斗置于抽滤瓶上,抽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500ml。

(5)酊剂质量检查:观察颜色、澄清度,测定乙醇含量。

3. 流浸膏的制备(1)称取甘草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蒸馏水500ml,煎煮30分钟。

(3)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浓缩至约100ml。

(5)加入适量70%乙醇,搅拌均匀。

(6)静置过夜,过滤,收集滤液。

(7)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8)流浸膏质量检查:观察颜色、澄清度,测定乙醇含量。

五、实验结果1. 酒剂:颜色呈红色,澄清度良好,乙醇含量为70%。

2. 酊剂:颜色呈黄色,澄清度良好,乙醇含量为70%。

3. 流浸膏:颜色呈棕色,澄清度良好,乙醇含量为60%。

六、实验讨论1. 浸渍法适用于药材中有效成分易于溶解于溶剂的情况,制备过程简单,但浸出效率较低。

2. 渗漉法适用于药材中有效成分不易溶解于溶剂的情况,浸出效率较高,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2浸出制剂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2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制备酊剂、流浸膏剂的方法。

3.掌握糖浆剂、合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一类制剂。

根据溶媒、浸出方法及制成剂型的不同而分为各种制剂,如汤剂、酊、酒剂(以乙醇或酒为溶媒)及流浸膏、浸膏剂、合剂、颗粒剂、胶剂、糖浆剂等。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及水蒸汽蒸馏法等。

影响浸出的因素很多,根据扩散公式,ds=- DF(dc/dx)·dt已知扩散值ds主要与F即扩散面积(药材的粉碎度)、dc/dx (即浓度差)有关;此外,还受浸出温度、时间、压力、溶媒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备浸剂时,应该掌握及应用其要领。

酊剂是将药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药剂。

乙醇的浓度不同对药材中的成分溶解性不同。

必须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乙醇的浓度,含淀粉量大的药材,应选用较高浓度乙醇,否则淀粉、糊精吸水形成糊状物而使过滤困难,影响成品澄明度。

一般药物的酊剂浓度为20%(每100ml含20克药材),毒剧药酊剂为10%(每100ml含10克药材)。

酊剂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将药物直接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解至需要量,即得。

主要用于化学药物酊剂的制备。

2.稀释法:以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用适量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过滤,即得。

3.浸渍法:以规定浓度乙醇为溶剂,按浸渍法制得。

所用乙醇浓度应始终相同,需根据药材性质选择适宜的温度、时间和乙醇浓度。

4.渗漉法:按渗漉法制备,收集渗漉液达所需量3/4时,停止渗漉,压榨残渣,与渗漉液合并,过滤,经含量测定,补加适量溶媒至规定浓度。

糖浆剂系指含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一般含糖量在45%(g/g)左右,因含糖量高,渗透压高,微生物不易生长,而浓度低的糖浆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容易滋生微生物,使糖浆败坏变质,所以,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内可加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类等防腐剂。

酊剂的制备浸出制剂

酊剂的制备浸出制剂
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浸出速度。
浸出压力
组织坚实的药材,压力,润湿 ,浸出
新技术的应用
必需知识
一、浸出方法

浸渍法 煎煮法 渗漉法 回流法 循环回流浸出法(索氏提取法)
浸渍法
将药材用适宜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其 有效成分被浸出的一种方法。
煎煮法
指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的一种方法。
反复浸出多次的回流法 ➢ 适用范围
二、浸出制剂精制方法
❖ 水提醇沉法(水醇法)
将中药材饮片先用水提取,然后将提取液浓缩至约1ml相 当于原药材1~2g,再加入适量乙醇,静置冷藏适当时间 后分离去除沉淀,最后制得澄清的液体。 操作要点:
1.药液的浓缩 2.加醇方式 3.冷藏与处理
❖ (二)醇提水沉淀法(醇水法)
系指先以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药材成分,再用水除去提取 液中杂质的方法。 原理与操作与水醇法相似。 适用于蛋白质、粘液质、多糖等杂质较多的药材的提取和 精制。 但由于先用乙醇提取,树脂、油脂、色素等杂质可溶于乙 醇而被提出,故将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再加水搅拌,静 置冷藏一定时间,待这些杂质完全沉淀后滤过去除。
二、浸出制剂的分类与特点
❖ (一)浸出制剂的分类
1.水浸出制剂 2.含醇浸出制剂 3.含糖浸出制剂 4.精制浸出制剂
❖ (二)浸出制剂的特点
1.综合作用 2.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 3.便于服用 4.浸出制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无效成分
三、浸出溶剂及浸出辅助剂
❖(一)浸出溶剂
最常用浸出溶剂为水、乙醇, 90% 以上乙醇用于浸出挥发油、有机酸、内酯、树脂等、 50%-70% 的乙醇适用于浸出生物碱、甙类等; 50% 以下的乙醇适用于浸出蒽醌类等化合物。

【精品课件】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精品课件】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结合水: 难除去,干燥速度慢 非结合水:
吸水性物料:结晶水、细胞壁内的、毛 细管中的、可溶性固体溶液中的 水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水:离子水、蒸馏水
最常用,但选择性差,霉变:
(生物碱盐、甙、氨基酸、蛋白质、鞣质、 树胶 )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乙醇:防腐。
不同浓度乙醇可选择浸出不同有效成分, 90%以上:挥发油、树脂、内酯等,
50%~70%:生物碱、甙类, 用50%以下:葸醌类化合物等。
3、渗漉法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溶剂用量少 贵重、含量低的药材 慢速浸出:1-3ml/min, 快速 :3-5ml/min。
4、回流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浸泡润湿→ 回流→回收溶剂→浓缩提取液。 ➢挥发性溶剂,乙醇、乙醚、氯仿等 ➢ 反复套用溶剂, 适用范围:挥发性、不溶于水的
五、浸出液的蒸发
2、减压蒸发 移去蒸气,降低沸点,提高温度差, 蒸发温度低、速度快,浓缩效率高, 适用于不耐热成分。
浸出液的蒸发
薄膜蒸发 使浸出液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 热传播快、均匀,药液受热时间短 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可在常 压或减压下进行 浓缩效率高,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六、浸出液的干燥(158页)
1、干燥的原理: 传热过程 + 传质过程
浸出过程
3)扩散阶段:
细胞内(浓度高、渗透压高) 浓度差、渗透压差(Fick’s方程)
溶剂(动态平衡 )
浸出过程
4)置换浸出阶段: ➢用新鲜溶剂、低浓度浸出液置换 高浓度浸出液。 ➢ 提高浓度梯度,加快浸出速度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浸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 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浸出辅助剂:提高浸出效果(酸、碱、表 面活性剂等) 混合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工艺。

2.锻炼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原理:浸出制剂是指将药材放置于流化床干燥箱中,在常温下较长时间内连续接触流体,与药材有效成分相溶,形成较高质量的抽提液。

实验步骤:1.准备药材:将制剂所需的药材取出并剁碎。

2.制作溶液:将饮用水加热至80℃左右,加入适量的乙醇并搅拌均匀。

3.浸泡:将药材加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倒入制作好的溶液,盖上盖子,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浸泡48小时。

4.分离:将溶液离心分离得到药液。

5.浓缩:将药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锁定温度,开始浓缩,至溶液净重1/4时停止浓缩。

6.干燥:将浓缩后的药液放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以上,至干燥后的药材干燥透彻,无水分为止。

7.包装:将药材分装并封装。

实验结果:制备出了色泽浅黄,无异味的浸出制剂,干燥后药材呈干燥状,无水分,较好地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浸出制剂,并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药材的剁碎操作不够细致,影响药材被溶液彻底浸泡。

2.干燥时间不够长,药材中仍有水分未被完全除去。

3.在浓缩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药液溢出。

改进方案:1.使用专业的药机进行药材剁碎。

2.将干燥时间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3.在浓缩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药液溢出。

指导教师评价:本实验组技术水平较高,基本操作规范,存在一些小失误,但能够在实验中总结改进方案,责任心强,值得肯定。

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实习时间:2017.8.1-2017.8.31实习地点:药剂室指导老师:高亚丽实习科目:中药药剂实习主要内容:掌握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过程所使用的设备的主要构造。

实验目的(1)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2)了解中药药材的提取、分离、纯化、烘干等设备的构造、性能。

(3)掌握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过程所使用的设备的主要构造。

(4)了解产品质量控制项目及检验方法。

(5)掌握医院药房临时用药的配制方法以。

实验一针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针剂生产工艺;2.了解生产过程所使用的设备的主要构造。

页脚内容13.了解产品质量控制项目及检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钢精锅、烧杯、电炉、安瓿、安瓿割颈器、减压抽滤装置、垂熔玻璃滤器、注射器熔封装置、澄明度检查装置、热压灭菌器。

2.药材:板蓝根、注射用水、乙醇、氨溶液、聚山梨酯-80 、苯甲醇、PH试纸滤纸等三、实验内容板蓝根注射液制备工艺:取板蓝根50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h,第二次0.5h,煎液滤过,滤液于电磁炉煮沸浓缩至1:1.放冷,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冷藏沉淀0.5h,滤过,加热煮沸蒸发掉乙醇,浓缩至1:1,冷藏15min,滤过,滤液在搅拌下加浓氨水调至pH7.0-8.0,冷藏15min,滤过,滤液加热去氨水至pH5.0-6.0,冷藏15min,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90ml,加聚山梨酯-80、苯甲醇调pH5.0-6.0,再加注射用水至100ml,充分搅匀,用4号垂熔漏斗滤过,取滤液灌注于2ml/支的安瓶中,熔封,煮沸灭菌,检漏。

四、针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漏气检查:将灭菌后的20支安瓿注射液趁热置于1%亚甲蓝溶液中,稍冷取出,用水冲洗干净,剔除被染色的安瓿,并记录漏气支数。

2.澄明度检查: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检查,应符合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学习含醇制剂的含醇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1.酒剂、酊剂与流浸膏均为含醇浸出制剂,成品均应检查乙醇含量。

酒剂与酊剂尚须作甲醇量检查。

2.酒剂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澄清液体剂型。

对药材量无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以酒为浸出溶剂,采用冷浸渍法、热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制备,可加适量的炼糖或炼蜜矫味。

3.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除另有规定外,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20g。

通常以不同的乙醇为溶媒,采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制备。

4.流浸膏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相当与原药材1g。

一般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多用渗漉法制备,亦可用浸渍法、煎煮法制备。

操作方法及要点见教材,不再赘述。

流浸膏成品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于贮存。

5.渗漉法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

采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时,按渗漉法操作,收集渗漉液时应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约药材量3~4倍的续漉液。

续漉液回收乙醇,低温浓缩至稠膏状,与初漉液合并,搅匀,调整至规定的标准,静置24h以上,滤过,即得。

6.药材的粉碎度应适宜,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若过粗有效成分浸提不完全,过细则渗漉、过滤等处理较困难。

装筒前药材应润湿,使其充分膨胀;装筒时应将药粉分次加入,层层铺平,松紧一致;装溶剂时应排除筒内气泡。

避免冲动粉住,使提取完全。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磨塞广口瓶、渗漉筒、木槌、接受瓶、铁架台、蒸馏瓶、冷凝管、温度计、水浴锅、烧杯、量筒、量杯、脱脂棉、滤纸、电炉、蒸发器、漏斗、天平等。

药品: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土槿皮、橙皮、远志、乙醇、白酒、氨溶液等。

四、实验内容(一)抗风湿酒【处方】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各10g 白酒500ml【制法】取以上各药加白酒500ml,加热回流提取2h后,放冷过滤,滤渣用力压榨,所得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过滤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5ml~10ml。

【注】 1.乙醇量测定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Ⅶ E所载气相层析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2.为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的浸出。

处方中质地坚硬的药材应适当粉碎成粗末。

但不宜过细,否则造成过滤困难。

3.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

亦可采用热浸渍法制备。

(二)土槿皮酊【处方】土槿皮200g 乙醇(80%)适量制备量100ml【制法】取土槿皮粗粉,置广口瓶中,加80%乙醇100ml,密闭浸渍3~5日,时加振摇或搅拌,滤过,残渣压榨,滤液与压榨液合并,静置24h,滤过,自滤器上添加80%乙醇使成100ml,搅均,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杀菌,治脚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将患处洗净擦干后,涂于患处上,一日1~2次。

【注】 1.本品所用原料土槿皮以2号粉为宜,粉末过细过滤较困难。

2.在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为提高浸提效率,可采用重浸渍法。

(三)橙皮酊【处方】橙皮(最粗粉)20g 乙醇(60% )适量共制100ml【制法】按浸渍法制备。

称取干燥橙皮粗粉,置入广口瓶中,加60%乙醇100ml,密盖,时加振摇,浸渍3~5日,倾出上层清液,用纱布过滤,压榨残渣,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胃。

用于消化不良,胃肠气胀。

为芳香或苦味健胃药,亦有祛痰作用,常用于配制橙皮糖浆。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5ml。

【注】 1.新鲜橙皮与干燥橙皮的挥发油含量相差较大,故本品所用原料以干燥橙皮为宜,如用鲜橙皮为原料,投料量可酌情增加,乙醇浓度可增加至70%,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浸出。

2.用60%乙醇足以使其中的挥发油全部浸出,且乙醇浓度不宜过高,以防止橙皮中的苦味质与树脂等杂质过多的混入。

3.浸渍时,应注意适宜的温度并时加振摇,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4.浸渍法目前也可采用超声波强化浸出:即称取干燥橙皮粗粉20g,置广口瓶中,加乙醇,密盖,置超声清洗机(工作频率为25.5~36.5kHz,输出功率不少于250W)的清洗糟内水液中,开机,超声浸出1h,停机,倾取上层清液,过滤,残渣用力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1h,过滤,即得。

6.本品含乙醇量应为50%~58%。

(四)远志流浸膏【处方】远志(中粉)100g 浓氨溶液适量乙醇(60%)加至 100ml 【制法】取远志,按渗漉法制备。

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h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ml,另器保存。

继续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滴加浓氨溶液适量使呈微碱性,并有氨臭,再加60%乙醇稀释使成1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痰药,用于咳痰不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5~2ml,一日1.5~6ml。

【注】 1.远志内含有酸性皂苷和远志酸,在水溶液中渐渐水解而产生沉淀,因此,加适量氨溶液使成微碱性,以延缓苷的水解,而产生沉淀。

2.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溶剂将药粉湿润。

装筒时应注意分次投入,逐层压平,松紧适度,切勿过松、过紧。

投料完毕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加几粒干净碎石以防止药材松动或浮起。

加溶剂时宜缓慢并注意使药材间隙不留空气,渗漉速度以1—3ml/min为宜。

3.药材粉碎程度与浸出效率有密切关系。

对组织疏松的药材,选用其粗粉浸出即可;而质地坚硬的药材,则可选用中等粉或粗粉。

粉末过细可能导致较多量的树胶、鞣质、植物蛋白等粘稠物质的浸出,对主药成分的浸出不利,且使浸出液与药渣分离困难,不易滤清使产品混浊。

4.收集85%初漉液,另器保存。

因初漉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可避免加热浓缩而导致成分损失和乙醇浓度改变。

5.本品为棕色的液体,含乙醇量应为38%~48%。

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一)气相色谱法系用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 E)测定制剂在20℃时含有乙醇(C2H5OH)的容量百分数。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条件与方法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实用性实验用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5、6ml,分别精密加入正丙醇(作为内标物质)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40页Ⅵ E)测定,应符合要求:(1)用正丙醇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

(2)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3)上述3份溶液各注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2.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和正丙醇各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10ml(相当于乙醇约5ml)和正丙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上述两溶液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4.测定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连续注样3次,并计算出校正因子和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取3次计算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计算公式如下:(hi/hs)样×稀释倍数(10倍)计算法C% = ———————————————×Co%(hi/hs)标式中,hi为乙醇峰值;hs为正丙醇峰值;Co%为内标物质与混合样的容量百分比;C%为混合样中乙醇的百分含量。

(二)蒸馏法系用蒸馏后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含有乙醇(C2H5OH)(%)(ml/ml)。

按照制剂的性质不同,分为三种测定方法。

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Ⅺ M检查,应符合规定。

六、思考题1.常用的浸出方法有哪些?各有和特点?2.比较浸渍法与渗漉法的异同点?操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3.比较酒剂与酊剂的异同点?4.渗漉法制备流浸膏为何要收集85%初漉液,另器保存?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方法及炼糖方法。

2.正确判断糖浆剂与煎膏剂的质量。

3.学习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1.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单纯的蔗糖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应不低于60%(g/ml);单糖浆的含糖量为85%(g/ml)。

制备糖浆剂方法有冷溶法、热溶法、混合法。

2.用冷溶法制得的糖浆色泽较浅或无色,转化糖较少。

但该法因糖溶解时间较长,制备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滤过亦较困难。

故适用于单糖浆和不宜用热溶法制备的糖浆剂,如含挥发油或挥发性药物的糖浆剂。

3.热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点是蔗糖溶解速度快,易于滤过澄清,可杀灭微生物,成品利于保存。

但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沸后5min),否则转化糖的含量过高,制品的颜色容易变深。

应趁热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规定容量即得。

此法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浆的制备。

4.用混合法制备糖浆剂时,应根据药物的状态和性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混合:①药物如为水溶性固体,可先加少量蒸馏水制成浓溶液后再与计算量单糖浆混合。

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可酌加适宜辅助溶剂使之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合,搅匀,滤过,即可;②药物为液体制剂时,可直接与计算量的单糖浆混合,搅匀,滤过。

如为挥发油时,可先溶于少量的乙醇,或酌加适宜的增溶剂,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③药物为水浸提制剂时,可先加热使高分子杂质如蛋白质等凝固,滤过,滤液与单糖浆混匀。

必要时将浸提液浓缩,加乙醇处理,回收乙醇后的药液与单糖浆混匀;④药物为含醇的制剂时,当其与单糖浆混合时,易发生浑浊而不易澄清,可加适量甘油助溶或加适量滑石粉助滤;⑤药物为干浸膏时,可加少量的甘油或其他适宜的液体稀释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⑥药物中加人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时,应先用适量的水或乙醇溶解后再与糖浆混匀;⑦药物为中药材时,可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浸提溶剂和方法,浸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滤出浸提液,净化,低温浓缩至适宜程度后,加入计算量的单糖浆及其他药物,混匀,即得。

为了除去中药水提液中的杂质如蛋白质、淀粉、粘液质等,常用水提醇沉法纯化,再用上述方法加入计算量的单糖浆或蔗糖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